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
知识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6、“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7、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8、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历史——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解析版)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思想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第1页(共9页)。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
首联中“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文章出处:语文阅刊1、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全国Ⅱ卷(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感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
参考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2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Ne]B.[Ne]C.[Ne]D.[Ne]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二胺能与2+Mg 、2+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2Mg +”或“2Cu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古代中国经济史(含答案)
(2)古代中国经济史1.(2023·全国·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2.(2023·北京·高考真题)“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23·湖北·高考真题)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
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4.(2023·全国·高考真题)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5.(2023·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
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23·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一、历史题目1.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请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述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我国古代有不少重要的文化名人,其中有大量的女性文化名人。
请以你所熟知的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为例,谈谈她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解析1.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其相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
其内容主要包括推行新法、变通旧章、兴办学校、推行保甲制度等。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拉开了封建王朝变法的序幕、提高了官员的政治素质、加快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等。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主要包括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科学技术的传入、西方文化影视作品的引进等。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思想文化的更新等方面。
3. 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有很多,比如著名的诗人李清照、花钿词人辛弃疾的妻子朱淑真等。
她们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教育思想等方面。
她们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思想观念的更新等方面。
三、总结通过对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考题偏重于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历史分析能力。
考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当注重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事件、重要文化名人以及其影响,提高历史文化分析能力,增强历史题目的答题技巧。
也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通信,增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进一步解析历史题目1. 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析其影响。
2020年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城市发展,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从难度来看,第(1)(2)问比较简单,第(3)问有一定难度。
从试题类型来看,第(1)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具体方法是:逐句逐字阅读材料,根据标点符号、主体或意思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结合所学,转化语言;罗列答案,规范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
第(1)问12分,西周和古希腊各作答三点以上,共六点以上即可。
第(2)问表面上属于概括归纳题,但事实上,题干材料中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那怎么办?分析转化问题,发现问题可转化为城邦国家产生的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作答三点以上。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点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3、材料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
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
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
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
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5、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古代史无答案)【课件版】(1)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2024·山东卷·2)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
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A.重构统治秩序
B.限制贵族特权
C.以德行教化民众
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
(2024·湖南卷·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4·湖南卷·5)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 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
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
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
(2024·广东卷·2)如表1《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 上表反映了 A.北方游牧经济的衰落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2024·广东卷·3)两税法依据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
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 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2024·北京卷·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
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
这一比喻寄托了
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Ⅲ卷)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Ⅲ卷)一、选择题1.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审美观念的不同B.铸铁技术的进步C.国家统一的推动D.商品交易的需要2.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栗,仓虞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B.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C.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3.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笔画的繁杂性B.书写结构的严整性C.书写技法的内敛性D.书写气象的灵动性4.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经济凋敝B.内阁权势强大C.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D.皇权受到严重制约5. 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B.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C.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6.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进行社会革命B.是否赞同共和体制C.临时大总统的人选D.政府组建的主导权7.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B.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C.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D.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8.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2017-2019)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
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
这些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
2020学年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题及答案
2020 学年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2020 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个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C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020 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DA. 经部B. 史部C. 子部D. 集部(2020 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x 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个现象表明AA. 兴建文庙是增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020 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D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20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C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20 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 3 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020 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能够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表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20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 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BA. 爱无差等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2020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3 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
考点3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规律(1)商业场所:由城市到农村;由限时空到被突破界限。
(2)交易内容:由以地区间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
(3)交易媒介:由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出现纸币。
(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铜仿制海贝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春秋战国,币制混乱,秦统一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对稳定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
唐代制“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铸造大量铁钱。
铁钱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开始购买国外造币机器。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历年真题】1.(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2019年全国卷Ⅰ)根据学者的考订,商朝共有17代30位王,多数是兄弟之间继承;而西周共有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2019年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例如___、都江堰等,其中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记载了西周的土地制度,其中有“___之下,莫非___”和“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内容。
这反映了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4.(2019年江苏)根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___通过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___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井田制度松动。
5.(2019年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④。
6.(2019年北京)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7.(2019年海南)___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___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___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法家思想。
9.(2019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刻的诗歌产生。
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以下是战国时期创作的诗句: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___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1.(2023·河北·校联考三模)两河流域距今约4300年的铭文写道:“恩利尔(苏美尔主神)不许有人与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作对,他把上海(指地中海)……和下海(指波斯湾)交给了萨尔贡,马里的乌加和依兰都侍立在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之前。
”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A.出现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帝国B.是欧亚文化交流的中心C.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涌现出一系列城市国家【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
时空是:古代(西亚)。
材料中的铭文记载显示了苏美尔主神“恩利尔”与统治者“萨尔贡”之间的联系,苏美尔主神“恩利尔”代表神权,统治者“萨尔贡”代表王权,这反映出当时苏美尔地区出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帝国,A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苏美尔地区的国家发展情况,未对西亚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苏美尔地区是欧亚文化交流中心的结论,排除B项;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材料未提及苏美尔地区的官僚体系,排除C项;由材料“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等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已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没有强调一系列城市国家,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
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
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
”这种“契约关系”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幕府统治时期(日本)。
据材料“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可以得出这种“契约关系”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是主从契约关系,排除B项;材料叙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无法强化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武士与下属的关系,不同阶层关系无法体现,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7、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8、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10、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11、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2、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押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13、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14、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到:“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
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
……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
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
……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
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
”据此判断( )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5、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孔子提出的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朱熹是从“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克己”的,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A、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材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由此可知,孔子重视社会道德的作用,故B项正确。
ACD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且汉代并没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
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文人画。
据材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反映了人的不同的情感,这说明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现情致,故C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②,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④;故选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①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③也与题意不一致。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
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C错。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故选A项。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并达到了顶峰,C项错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开创了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没有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四太徽班”进京时期的历史,此吋,京剧仅处于萌芽时期。
京剧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在道光二十年以后,即1840年以后,故排除①。
四大徽班进京促进京剧的形成,故②正确。
材料“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等,都反映了京剧的受欢迎程度,故③正确。
④误读材料,故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1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故选C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A项;《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