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的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课堂PPT)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航天科技知识内容进步与意义PPT模板课件
Fri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Wed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Sa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Topic Abou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 输入标题 ▪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03. 输入标题
▪ 输入标题 ▪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Wed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Sa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Topic Abou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 输入标题 ▪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03. 输入标题
▪ 输入标题 ▪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内容,或者复制粘贴到此处
航天技术科普ppt课件
利用卫星云13三航天科技的起源11人类翱翔宇宙的愿望人类翱翔宇宙的愿望2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3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20世纪起世纪起航天技术高速发展航天技术高速发展14四航天目前发展状况15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42年
5
那么航天科技 是什么呢?
6
航天科技也称空间技 术。主要用于太空以 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研 究探索、开发利用。 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 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 既可以是军事 目的上的应用也可以 是民用技术上的应用。 常见的有:发射火箭、 宇宙飞船、卫星、航 天飞机、太空实验室 等。
7
二、生活中的航天科技
11
12
天气预报
它是根据对卫星 云图和天气图的分 析,结合有关气象 资料、地形和季节 特点、群众经验等 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 的卫星云图,就是 我国制造的“风云 一号”气象卫星摄
13
三、航天科技的起源
1 人类翱翔宇宙的愿望 2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 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4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5 20世纪起,航天技术高速发展
14
四、航天目前发展状况
15
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42年。42年 只不过弹指一挥间,而航天技术(亦称空 间技术)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8 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5300多 颗,其中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 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
16
航天科技介绍~
)
1
一、什么是航天科技 二、航天科技就在身边 三、航天科技的起源
5
那么航天科技 是什么呢?
6
航天科技也称空间技 术。主要用于太空以 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研 究探索、开发利用。 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 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 既可以是军事 目的上的应用也可以 是民用技术上的应用。 常见的有:发射火箭、 宇宙飞船、卫星、航 天飞机、太空实验室 等。
7
二、生活中的航天科技
11
12
天气预报
它是根据对卫星 云图和天气图的分 析,结合有关气象 资料、地形和季节 特点、群众经验等 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 的卫星云图,就是 我国制造的“风云 一号”气象卫星摄
13
三、航天科技的起源
1 人类翱翔宇宙的愿望 2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 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4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5 20世纪起,航天技术高速发展
14
四、航天目前发展状况
15
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42年。42年 只不过弹指一挥间,而航天技术(亦称空 间技术)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8 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5300多 颗,其中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 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
16
航天科技介绍~
)
1
一、什么是航天科技 二、航天科技就在身边 三、航天科技的起源
航天科技生活ppt 华东师大版
1926年他研制出世界 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航天科学的三位先驱
冯· 布劳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在波罗的海边的佩 内明德建了一个秘密导弹工厂。冯· 布劳恩带领一 批科学家在那里研制出现代导弹的鼻祖V-2。V-2 导弹在二战中被成批生产并用于实战,主要用来 轰炸伦敦。
人类遨游太空回顾
空回顾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后,准确进 入预定轨道,中国首 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 利送上太空。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航天事业的意义
1.生活生产方面; 太空生产 太空制药 太空育种 资源探测
航天事业的意义
2.经济发展方面 载人航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服务于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产生间接效益。
航天事业的意义
3.科技探索方面 深空探测 登陆异星 太空抢险
航天事业的意义
4.军事方面
军事力量倍增器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70年代初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神州系列时间简表 1999年11月 神州一号发射成功 2001年1月 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 神州三号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 神州四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 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苏:1961;美:1962) 2005年11月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航 天 科 技 生 活
· ·
古人的“飞天”梦
外国人的 “飞天”梦
. 航天科学的三位先驱
齐奥尔科夫斯基
于1903年发表了《利用喷 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一 文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 式,奠定了火箭和液体发 动机的理论基础 还证明了脱离地球引力必 须使用多级火箭。
航天科学的三位先驱
冯· 布劳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在波罗的海边的佩 内明德建了一个秘密导弹工厂。冯· 布劳恩带领一 批科学家在那里研制出现代导弹的鼻祖V-2。V-2 导弹在二战中被成批生产并用于实战,主要用来 轰炸伦敦。
人类遨游太空回顾
空回顾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后,准确进 入预定轨道,中国首 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 利送上太空。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太 空 生 活
航天事业的意义
1.生活生产方面; 太空生产 太空制药 太空育种 资源探测
航天事业的意义
2.经济发展方面 载人航天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服务于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产生间接效益。
航天事业的意义
3.科技探索方面 深空探测 登陆异星 太空抢险
航天事业的意义
4.军事方面
军事力量倍增器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70年代初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神州系列时间简表 1999年11月 神州一号发射成功 2001年1月 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 神州三号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 神州四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 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苏:1961;美:1962) 2005年11月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航 天 科 技 生 活
· ·
古人的“飞天”梦
外国人的 “飞天”梦
. 航天科学的三位先驱
齐奥尔科夫斯基
于1903年发表了《利用喷 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一 文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 式,奠定了火箭和液体发 动机的理论基础 还证明了脱离地球引力必 须使用多级火箭。
航天技术发展与生活演讲ppt
方便面
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 来自航天技术。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 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 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见过的方便面蔬菜包那 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太空蔬菜
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的、独特的高真空、强辐射、微重 力等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利用太空 特殊环境诱导植物性状变异,培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就是太 空育种。 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试验, 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
瑶光
开阳
玉衡
天权
天玑
天枢
航天技术发展
本篇航天技术发展简介主要针对中国航天发 展史与中国航天技术不断突破取得的卓越成
就
航天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 技术。是一项探索、 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 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 性工程技术。是一个 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 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军事航天技术,是把 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 领域,为军事目的进 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 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 技术。
新冠检测服专利
在此还有本校的同学做出的校级专利,这个团队基于新冠检测 时因服装过于严密导致通风性不佳,从而导致疫情中医生的身 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等问题,为新冠检测服加入“内胆”以及 通风设施,极大的改善了检测过程中因过热造成的中暑、身体 不适等情况,这个专利已经得到了应用,其原理便是基于航空 服的设计。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 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 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 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航天发展史知识内容航天科技的进步与意义PPT
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 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 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 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 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 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 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 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 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 八大二次会议上指 出:“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 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 首次发射成功。九月, 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 “P—2”导弹首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 一枚中近程导弹发 射试验失败。一九 六三年一月,中国 科学院成立星际航 行委员会,由竺可 桢、裴丽生、钱学 森、赵九章等领导, 研究制订星际航行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 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 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 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 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 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星空不再遥远
汇报人:XX 日期:20XX.XX
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 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 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
成功。
1991年1月22日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 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 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神舟一号
航天“三大精神”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 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 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 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 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 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 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 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 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 八大二次会议上指 出:“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 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 首次发射成功。九月, 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 “P—2”导弹首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 一枚中近程导弹发 射试验失败。一九 六三年一月,中国 科学院成立星际航 行委员会,由竺可 桢、裴丽生、钱学 森、赵九章等领导, 研究制订星际航行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 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 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 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 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 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星空不再遥远
汇报人:XX 日期:20XX.XX
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 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 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
成功。
1991年1月22日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 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 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神舟一号
航天“三大精神”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航天科技的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ppt
-
小巧的GPS定位设备
GPS夹克 自己或是他人可以在夹克上查询到交通道路信息。
-
GPS鞋
38岁的美国工程师丹尼尔发明的运动鞋里,带有 一片微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芯片可以与4颗 国际卫星进行联络,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这类运动 鞋都能迅速帮你确定自己的方位,甚至是脱离险境, 死里逃生。
-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 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国独 立自主的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时间里走出了一条 适合本国国情和由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 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 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的研制及应用、通信 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载人飞船实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方面 均取得重大成果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最早用于给人 造卫星供电 ,现在作为一个 清洁能源的新兴产业悄然出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 的生活
-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
• 光伏产业市场大规模启动将是中国电力发 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总量排放最多的国家。“我国二氧 化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部门,其中电力系统是排放的主体,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低碳发 展是电力行业的必由之路。”
-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看着 人民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们就知 道,中国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
人们认识宇宙世界时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小巧的GPS定位设备
GPS夹克 自己或是他人可以在夹克上查询到交通道路信息。
-
GPS鞋
38岁的美国工程师丹尼尔发明的运动鞋里,带有 一片微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芯片可以与4颗 国际卫星进行联络,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这类运动 鞋都能迅速帮你确定自己的方位,甚至是脱离险境, 死里逃生。
-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 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国独 立自主的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时间里走出了一条 适合本国国情和由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 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 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的研制及应用、通信 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载人飞船实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方面 均取得重大成果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最早用于给人 造卫星供电 ,现在作为一个 清洁能源的新兴产业悄然出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 的生活
-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
• 光伏产业市场大规模启动将是中国电力发 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总量排放最多的国家。“我国二氧 化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部门,其中电力系统是排放的主体,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低碳发 展是电力行业的必由之路。”
-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看着 人民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们就知 道,中国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
人们认识宇宙世界时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讲义(PPT 73张)
神舟飞船
2005年10月17日凌晨 ,5天前从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启航的神舟 六号飞船,在平安飞 行115个小时32分后 重返神州,缓缓降落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 着陆场的草地上。我 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 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 验取得圆满成功。至 今为止,中国已经发 射了八艘神舟系列航 天飞船。
神舟系类宇宙飞船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 家。目前中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 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 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 平。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 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 (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 (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资源一号”卫星 (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 究
——中国航天科技 发展历程
自古中国就有"嫦娥奔 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 有着"飞天"的壁画。中国 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 的国家。公元10世纪已 有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 记载。14世纪末,中国 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 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 风筝的升力飞上天,虽 然失败了,但他是人类 第一个利用火箭升空的 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 他,在月球背面有一个 环形山以"万户"命名。
神舟一号 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州八号
神舟一号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是航天 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 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 推进舱也称动力舱,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时提供能 源和动力。 这次试验飞行没有载人,主要验证了有关创新技术。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 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 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 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 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 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 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 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搣远望攠号测 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 试验。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pptx
27
2019-7-13
谢谢欣赏
28
声明
作品只作非商业用途 无意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2019-7-13
谢谢欣赏
29
2019-7-13
谢谢欣赏
30
「国民身份认同」专题研习周
冲出神舟大地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我们 日常生活的影响
大埔循道卫理小学
2019
2019-7-13
谢谢欣赏
1
引言
P.4
研究题材及方法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母题脑图
P.6
子题脑图
P.7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
P.8-9
航天科技发展的优点(1):可以方便通讯
P.10
航天科技发展的优点(2):可以精准地找出位置
2019-7-13
谢谢欣赏
23
附录(1):分工表
何國彤同學:資料搜集及整理、圖片及相片搜集、 製作簡報、匯報員
魏雪同學:資料搜集及整理、圖片及相片搜集及整 理、製作圖表、匯報員
黃子耀同學:製作統計圖、資料搜集及整理、文字 敘述及校對、製作圖表、列印圖表及簡報、匯報員
許永昌同學:資料搜集及整理、圖片及相片搜集、
P.11
航天科技发展的优点(3):可以利用军事的攻击或防卫 P.12
航天科技发展的优点(4):可以预测天气
P.13
航天科技发展的优点(5):可以探察地球
P.14
2019-7-13
谢谢欣赏
2
航天科技发展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对中国航天科技的看法 受访者对中国航天科技的看法 总结 感想 附录(1):分工表 附录(2):资料来源 鸣谢
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三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这样可能造成无
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星,上面安装了
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
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140E)+12中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发射9高轨道星,然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艘太空船都 是從這裏發射的。
28
太原發射中心
1966年開始建設、位於山西省 太原市西北的太原發射中心,適 合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中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中巴 資源衛星和12顆美國衛星都在這裏 升空。
29
西昌發射中心
西昌發射中心是中國 1970年建設的第三座航天 發射場,坐落於四川省涼 山自治州,用作發射地球 靜止軌道衛星。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7
80年代的成就
8
90年代的成就
9
第三阶段(2005年——)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 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 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實踐四號科學實驗衛星
由上至下: 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 及實踐二號乙衛星
33
3. 應用衛星
中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大多數是應用衛星。
應用衛星按其功能大致可分為氣象衛星、 通信衛星及資源衛星。
氣象衛星拍下的氣象 圖,為中國作長期天 氣預報和氣候預測。
通信衛星大大促進 人們生活的連繫
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课堂PPT)
7
“神舟”一号
5)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 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这次发 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 得成功。
8
“神舟”二号
6)2001年1月 10日1时0分,中 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二号无 人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16
“天宫”一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 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 “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 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 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 射升空。
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执行我国载人 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 务。此举成功后,我国将 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 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 对接技术的国家,实现历 史性跨跃!
12
“神舟”五号
10)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 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 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13
“神舟” 六号
11)2005年10月12日,航天 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 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 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 安全返回地面。
14
“神舟”七号
6
4)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 际市场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 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 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 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 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 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神舟”一号
5)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 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这次发 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 得成功。
8
“神舟”二号
6)2001年1月 10日1时0分,中 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二号无 人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16
“天宫”一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 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 “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 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 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 射升空。
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执行我国载人 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 务。此举成功后,我国将 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 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 对接技术的国家,实现历 史性跨跃!
12
“神舟”五号
10)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 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 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13
“神舟” 六号
11)2005年10月12日,航天 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 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 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 安全返回地面。
14
“神舟”七号
6
4)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 际市场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 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 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 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 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 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 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科技改变生活 PPT课件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发展的足迹
•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空间科技、原 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感受科技的魅力
直面成就与差距
—四大发明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 成就?
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古代科技著作
的26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包括:
1龙骨车;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
3水排;
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
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
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 9加帆手推车;
10磨车; 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 12弓弩;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
1、战国时的《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 工业的情况。 2、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 天文学著作。 3、魏晋时期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 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5、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被英国李
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2011台州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为推动世界
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材料二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每百公
里能耗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高 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如京沪高 铁全长1318公里,桥梁总长度占全线80%, 节约用地3000多公顷。 • (1)请列举古代中国除四大发明外的两 项科技成果。(2分) • (4)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科技迅猛 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 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科技发展的足迹
•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空间科技、原 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感受科技的魅力
直面成就与差距
—四大发明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 成就?
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古代科技著作
的26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包括:
1龙骨车;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
3水排;
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
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
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 9加帆手推车;
10磨车; 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 12弓弩;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
1、战国时的《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 工业的情况。 2、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 天文学著作。 3、魏晋时期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 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5、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被英国李
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2011台州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为推动世界
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材料二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每百公
里能耗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高 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如京沪高 铁全长1318公里,桥梁总长度占全线80%, 节约用地3000多公顷。 • (1)请列举古代中国除四大发明外的两 项科技成果。(2分) • (4)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科技迅猛 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 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优质课(PPT)部编版1
讨论: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秘 诀是什么?
中国的航天梦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中国航天取得成功
传统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
01
01 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
务实、勇于攀登”
的秘诀是什么? 02
03
02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03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 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 献”
2014年,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 所搭载的登陆器彗星上成功登陆。
小组讨论:从人类飞天的历程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无数的 先驱们就开始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冲 上云霄。近两百年来,他们已经掌握 了空气运动的原理,并且在现代社会 中将飞行变成可能。
中国的航天梦
家人商讨事情时,你 会参与吗?会发表自 己的意见吗?
请选择其中一项,查找相关资料,描述其成就,并说一说其背后的故事。
近两百年来,他们已经掌握了空气运动的原理,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将飞行变成可能。
追求的航天梦。回望过去,我国航天事业从 中国神话中,女娲按照自己的形象抟土造人。
开辟了绕过非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为葡萄牙在东亚的开拓拉开了帷幕。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
请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图片,画出时间轴。
一台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肉眼看不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在《物种起源》中,描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
小组讨论: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路卡 ,利 为卡 葡特
1498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与成就 PPT
中國人造衛星大檢閱
觀看影片
影片提供:哈工大音像教材出版社
下一頁
直至現在,中國已進行了超過 100次發射,成功地將國內70餘 顆大中小型的衛星送入太空, 當中包括6艘飛船;此外,亦將 28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 入太空。
這些衛星為我們提供了 各種各樣的服務。在科研、經 濟、通信、教育、軍事、氣象、 文化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
「神舟四號」
2002 年 12 月 29 日 , 「 神 舟 四 號 」成 功 發 射及返回地球。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 中心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 號」 ,把太空人楊利偉送上太空。「神舟五號」 在太空飛行21小時,環繞地球飛行14圈後,於翌 日清晨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 後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中國第一艘太空船的發射
「神舟一號」
觀看影片
影片提供: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
下一頁
「神舟二號」
2001 年 1 月 10 日 , 「 神 舟 二 號 」無 人 飛 船 成 功 升 空及返回地球。
「神舟三號」
2002 年 3 月 25 日 , 「 神 舟 三 號 」載 著 假 人 升 空 , 並 於 4 月1日順利返回地球,這是 我國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 態的無人飛船。
10月31日,成功進入地月轉 移軌道,開始奔月旅程。
11月5日,成功繞月。
11月7日開始進入環月工作軌 道,展開為期兩年的探月工程。
觀看「嫦娥一號」升空影片
片段提供:無線電視有限公司
「嫦娥一號」衛星搭載了30首中國的歌曲上 月球,而「我的中國心」是唯一的一首歌曲 由香港人所創作的,我們也感到與有榮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对这种曾经用于军事科研的产品进行民用化研究,如今 数码相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
22
无线耳机:今天的酷与方便,来源 于月亮与地球的通话
受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和美国宇航局控制中心通话的启迪,20世纪60年代美国 航空业为飞行员开发了一系列舒适轻便的耳机。今天,这些技术仍在以各种通信和 电话设备的形式不断发展,专业商务人士和玩交互式视频游戏的消费者都在使用这 种灵活高效的移动耳机。
.
7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看着 人民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们就知 道,中国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
8
人们认识宇宙世界时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10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经达到 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 实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 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 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 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航天科技 改变生活
.
1
目录
• 图片欣赏 • 中国航天发展现状 • 生活中的航天产品
.
2
运载火箭
.
3
航天飞机
.
4
空 间 飞 行 的 卫 星
地面信号接收系统
.
5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6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钱学森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
19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最早用于给人 造卫星供电 ,现在作为一个 清洁能源的新兴产业悄然出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 的生活
.
20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
• 光伏产业市场大规模启动将是中国电力发 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总量排放最多的国家。“我国二氧 化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部门,其中电力系统是排放的主体,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低碳发 展是电力行业的必由之路。”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 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 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
9
中国的神舟航天计划
.
21
数码相机:从记录Biblioteka 球到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如今,和朋友出门游玩手里拿个小巧玲 珑的数码相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数码相 机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69年7月,美国“阿 波罗”登月飞船上的航天员在月球上拍下了 数码照片,尽管那个时候专用于航天事业的 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分辨率还达不到30万像素, 仍然使用感光胶片作为记录媒介,但图像信 号却能通过卫星系统顺利传送到地面指挥中 心,这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
.
11
中国建立起的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
.
12
中国在航天工业中发展起来的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 人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煤炭、冶 金、纺织、食品和建材等行业,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 而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传热技术、传感技术和测 控技术等,则被开发成为化工工业废液、废气无毒化处 理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甚至老 百姓每天都在享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 实惠,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经 走入寻常百姓家,“太空药”、航天生物等开始形成产 业化,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每天都在为我 们的出行、生产活动等提供便利。
.
17
小巧的GPS定位设备
GPS夹克 自己或是他人可以在夹克上查询到交通道路信息。
.
18
GPS鞋
38岁的美国工程师丹尼尔发明的运动鞋里,带有 一片微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芯片可以与4颗 国际卫星进行联络,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这类运动 鞋都能迅速帮你确定自己的方位,甚至是脱离险境, 死里逃生。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 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 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 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 千年梦想。
之后的中国神六、神七、神八相继问天,书写 者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
13
生活中的航天
航天产品在偷偷改变我们的生活
.
14
蒙古包外的卫星天线,传统生活和现代科 技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充分说明了卫星通 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
15
卫星导航
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分布图
.
中国在建的北斗导航卫星
16
GPS:全球定位千里眼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 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 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 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 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 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 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但后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给人 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你开着车在不知 名的地方迷路,汽车导航可以帮你找到要 去的地方。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
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国独 立自主的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时间里走出了一条 适合本国国情和由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 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 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的研制及应用、通信 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载人飞船实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方面 均取得重大成果
.
22
无线耳机:今天的酷与方便,来源 于月亮与地球的通话
受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和美国宇航局控制中心通话的启迪,20世纪60年代美国 航空业为飞行员开发了一系列舒适轻便的耳机。今天,这些技术仍在以各种通信和 电话设备的形式不断发展,专业商务人士和玩交互式视频游戏的消费者都在使用这 种灵活高效的移动耳机。
.
7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看着 人民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们就知 道,中国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
8
人们认识宇宙世界时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10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经达到 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 实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 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 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 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航天科技 改变生活
.
1
目录
• 图片欣赏 • 中国航天发展现状 • 生活中的航天产品
.
2
运载火箭
.
3
航天飞机
.
4
空 间 飞 行 的 卫 星
地面信号接收系统
.
5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6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钱学森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
19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最早用于给人 造卫星供电 ,现在作为一个 清洁能源的新兴产业悄然出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 的生活
.
20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
• 光伏产业市场大规模启动将是中国电力发 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总量排放最多的国家。“我国二氧 化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部门,其中电力系统是排放的主体,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低碳发 展是电力行业的必由之路。”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 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 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
9
中国的神舟航天计划
.
21
数码相机:从记录Biblioteka 球到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如今,和朋友出门游玩手里拿个小巧玲 珑的数码相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数码相 机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69年7月,美国“阿 波罗”登月飞船上的航天员在月球上拍下了 数码照片,尽管那个时候专用于航天事业的 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分辨率还达不到30万像素, 仍然使用感光胶片作为记录媒介,但图像信 号却能通过卫星系统顺利传送到地面指挥中 心,这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
.
11
中国建立起的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
.
12
中国在航天工业中发展起来的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 人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煤炭、冶 金、纺织、食品和建材等行业,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 而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传热技术、传感技术和测 控技术等,则被开发成为化工工业废液、废气无毒化处 理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甚至老 百姓每天都在享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 实惠,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经 走入寻常百姓家,“太空药”、航天生物等开始形成产 业化,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每天都在为我 们的出行、生产活动等提供便利。
.
17
小巧的GPS定位设备
GPS夹克 自己或是他人可以在夹克上查询到交通道路信息。
.
18
GPS鞋
38岁的美国工程师丹尼尔发明的运动鞋里,带有 一片微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芯片可以与4颗 国际卫星进行联络,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这类运动 鞋都能迅速帮你确定自己的方位,甚至是脱离险境, 死里逃生。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 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 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 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 千年梦想。
之后的中国神六、神七、神八相继问天,书写 者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
13
生活中的航天
航天产品在偷偷改变我们的生活
.
14
蒙古包外的卫星天线,传统生活和现代科 技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充分说明了卫星通 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
15
卫星导航
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分布图
.
中国在建的北斗导航卫星
16
GPS:全球定位千里眼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 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 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 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 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 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 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但后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给人 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你开着车在不知 名的地方迷路,汽车导航可以帮你找到要 去的地方。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
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国独 立自主的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时间里走出了一条 适合本国国情和由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 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 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的研制及应用、通信 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载人飞船实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方面 均取得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