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张铁林

合集下载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

物理教材分析必修1

区别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 同
•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 慢和方向,与位移或时间联系,是过 程量。瞬时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 的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联系, 是状态量。
•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标量。
•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标量。
内容要点
1、质点 2、位移 3、s-t图像
质点和位移
建立质点模型
• 补充一些例子,如刘翔110m栏世界纪录, 研究人的速度快慢。 • 围绕以下问题: 1、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 2、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3、对这些问题如何简化? 4、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
研究刘翔的运动是否任何情况都能看成质点?
s-t图像
• 1、用描点法画出s-t图像(运动员随时间变化的 位置) • 轨迹不同于图像,图像的意义更明确,引发对 直线图像的分析 时间 0 1 2 3 4 5 s 位移 10 12 18 26 36 43 m
DIS采集瞬时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 2、横坐标、纵坐标、连线方法、斜率 等直线图像的相关问题。 • 3、可补充截距不为0的图像。
物理1
主题一:运动的描述 •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 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 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 作用。 •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 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RollsRoyce Phantom Black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

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

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

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

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老师应该在适当环节给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

●重视实验的教学新教材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

例如第一章中第4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把原来一个研究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变成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未知运动的探索性实验。

还有一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综述。

内容概述《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共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力学、能量与功、电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每个单元以引入问题或实际案例的方式展开,配以相应的实验项目、数学推导和题练,力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特点分析1. 组织结构合理: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引入问题开始,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

2. 知识贯通性强:教材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整体结构。

3. 突出实验与实践:教材注重实验的引入和应用,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提供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强调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对物理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价值《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对于研究物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组织结构合理、贯通性强和注重实验与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

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贯通性强的知识内容以及注重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高中物理_必修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必修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a、F、m三者间关系,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力的单位N的定义。

2、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在具体运用中能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矢量性。

3、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以及通过等效观点来求解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探究和观察推理到的事实,培养学生学会总结一般性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解决相应题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领略物理方法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和含义;难点:1、a与F的瞬时对应性;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师引导与学生分组探究、归纳总结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牛顿第二定律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和高中物理前面的章节中已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知识,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尤其在第二节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给学生以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学生不难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但在加速度的方向上,学生不一定理解,应从矢量上进一步解释,使学生对于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入理解,能全面掌握,即理解每个物理量和公式的内涵和外延。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在第三章中已经学习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即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F 、m 、a 均取国际单位时,k=1) 注意:F 与a 的瞬时对应性——同时性与同向性 应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a等于0的情况,所以当学习a不等于0时,学生就有了参考和进一步体会,对该部分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题型是千变万化的,习题课上还需进一步强化。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1)高中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所讲知识是高中段较为简单易懂的,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节和初中知识联系紧密,路程、速度等初中知识点在本章节中也有介绍。

建立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这些物理名词,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质点的应用,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转问题中我们能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质点?火车过桥问题中依据具体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把火车看成是一个质点?参考系的选取在本章乃至以后的做题分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坐在列车上看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在不同的位置上,展现给他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车外的树是运动的、车上对面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在介绍回忆路程、速度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矢量”这一新的物理名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便是这一物理名词最好的介绍,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区别于路程。

由此引来的速度就区别于初中阶段所学的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矢量,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本章节最后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修灵活掌握,在以后的实验及考试中会涉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及其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节探讨并总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 是运动物体的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加速所用时间、v 0是运动物体在经历加速时间t 后的末速度、s 是在时间t 内物体经过的位移。

v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 v2−v 02=2a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上述三个公式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在高考中会结合一些问题作为一道大题出现在卷面上。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加速度为g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三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高三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高三物理教案教材分析篇一:高中物理教案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的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位置变化(运动),比较它们运动形式的不同:比如你骑着自行车在不蹬脚踏板的情况下:从坡顶到坡底,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坡底到坡顶,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坐车时,汽车从静止到高速行驶,汽车中的你在做什么运动,在这个阶段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汽车从高速行驶到静止呢?2、善于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现象,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上面各例中的情景,单摆例子的描绘、圆锥摆例子的描绘,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细绳拴着物体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学生举例3、做好实验,课堂所学知识不断的应用到生活中作业:放学后,大家把上述几个实验想方设法完成,增强亲身感受。

4、培养学习兴趣、勤思、多问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亚里士多德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江水在咆哮地奔向远方,鸟儿在飞翔,树叶在摇动??连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公转。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mechanics).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物体做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所以霍尔顿(G·Holton)说:“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讲,力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典范??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之于人体。

”在这一章,我们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力得基本知识,就是学习整个力学得基础与准备。

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得合成、力得分解。

本章得内容与初中学过得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就是初中知识得扩展与深化,就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知识得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与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得四种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之间得关系激起了有志者得热情与探索欲望。

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我们熟悉得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如足球运动、重心改变、摩擦力得产生等等,源于生活得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索得热情。

3、强调实验得作用,锻炼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与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得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得兴趣。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得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得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得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得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得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得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得问题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得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就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得含义4、了解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得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得作用就是从力得作用产生得效果开始得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4、通过观察与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得回顾,概括出重力得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得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得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得引人渗透“等效代换”得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得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得意识2、培养主动与她人合作得精神与与她人交流得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得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与社会所起得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得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得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得金属板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力得基本知识,就是学习整个力学得基础与准备。

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得合成、力得分解。

本章得内容与初中学过得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就是初中知识得扩展与深化,就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知识得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与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得四种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之间得关系激起了有志者得热情与探索欲望。

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我们熟悉得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如足球运动、重心改变、摩擦力得产生等等,源于生活得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索得热情。

3、强调实验得作用,锻炼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与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得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得兴趣。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得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得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得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得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得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得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得问题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得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就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得含义4、了解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得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得作用就是从力得作用产生得效果开始得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4、通过观察与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得回顾,概括出重力得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得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得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得引人渗透“等效代换”得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得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得意识2、培养主动与她人合作得精神与与她人交流得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得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与社会所起得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得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得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得金属板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信息技术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简单


具体

复杂
中 物
抽象

现象
本质
定性
定量
标量
矢量
状态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参考系

坐标系



物体



质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空间
变化量
位置X
位移ΔX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V
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 V
平均速度Δ x/ Δt
瞬时速度
运动学
速度 随时 间变 化率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学
时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高一物理(上)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上)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上)单元教材分析西宁三中宋文清22007-9-21单元教材分析内容: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单元详细内容: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第5节力学单位制教材分析的内容:Ⅰ.课程标准Ⅱ. 教材整合内容Ⅲ. 教材分析Ⅳ. 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的内容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二、教材整合内容1、牛顿定律第一单元在高中物理中的教材线索。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的教材线索:(1)、运动学的角度(2)动力学的角度(3)能量的角度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2、牛顿定律第一单元在高一物理中的前后呼应、反复渗透情况。

高一物理共七章内容,第七章机械能从能量的角度讨论外,前六章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讨论,而运动学只能讨论简单的运动,可是动力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既可以讨论简单的运动,也可以讨论复杂的运动,因此确定牛顿运动定律为本册的重点章节。

以牛顿第二定律∑F=ma(动力学)为核心,为得到合力∑F,在第一章中,讲解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以§3-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a)为桥梁,了解到第二章直线运动(运动学),分析在特殊的,简单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a。

在∑F=ma中,当∑F=0时物体处于平衡,这就牵扯到§3-1牛顿第一定律和第四章物体平衡。

简单问题搞清楚后讨论复杂情况,特殊问题搞清楚后讨论一般情况,于是牵扯到第五章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中,天体和卫星的运动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也就了解到了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三、内容分析教学设计1、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在“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相互作用”三章之后,讲述牛顿运动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进一步揭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探究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学好本章知识,对于学好其余力学知识以及整个物理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图象表示速度——科学方法
用手拉纸 带,避免涉 及运动规律。
●尝试用某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 操作步骤相似,思路、逻辑线索不同, 情感方面的教育也不同。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加深对图象的认识和处理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实验: 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F一定)
“化曲为直” 的思想
V mg m 竖直圆周: FT -选修3-1 man改变速度的大小 R
电磁感应 切向方向: F ma 2
F -kx ma v qvB ma Eq ma m F F rma
中 自由落体运动 弹簧振子: F回 -kx ma
r r
物2 2 Mm F回 -理vsin ma 2 mg 单 G 摆:ma m m 2 r m r n 2
科学方法精髓
物理学史
注重培养 科学探究思想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实验探究
编 写 理 念
信息技术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2内容标准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高 中 物 理
初 中 物 理
简单
复杂
具体
现象 定性
用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解 决 问 题


四 质点动力学整体逻辑联系 运动学
速度时间: Vt V0 at 位移时间: X V0t
质点动力学 静力学
1 2 at 2
第一类 问题
力的合成:
速度位移: Vt 2 V 2 0 2aX 平均速度:
x V0 Vt t 2
第二类 问题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 运动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1牛顿第 一定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高 质中 点物 动理 力必 学修 1
第四章 2实验探究a 牛顿运动 与F、M关系 定律 3牛顿第二定律
4单位制 67用牛顿运动 5牛顿第三定 律 定律解决问题
4实验:测速度
立体整合—学情分析
立体整合—质点动力学方法运用
max 水平: Fx 机械振动 0 径向方向: ma 斜面加速: F - mg sin mg cos2 Fn man 机械波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回 V2 n 磁场圆周: qvB man m 改变速度的方向 m 2 R R 高 竖直: Fy ma y mg 安
抽象
本质 定量
标量
状态矢量过程 Nhomakorabea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加强实验和直观性 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 探究模式,激 发学生思维
注重渗透物理 科学方法
教 学 建 议
说建议—— 本模块的评价建议
六 评价建议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点滴成长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练习题也不作要求。 (① P62)“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 P65)“力的分解”: 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
(① P76)“牛顿第二定律”:例题中灵活处理矢量问题(正交分解)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对图象的“体验”历程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 促进者
功能
教师的作用
学生潜能 开发者 学习评价 指导者
评 价 理 念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说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物理学史
物理模型
极限法、微元法
如图31
2(2007 四川卷)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4.8Ω ,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 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 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 V,电阻R2= Ω。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亚 里 士 多 德
力 是 维 持 物 体 运 动 原 因
伽利略
理想 斜面 实验
力 不 是 维 持 物 体 运 动 原 因
笛 卡 尔
修 正
本质 联系
惯 性 概 念 和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力的 概念
牛 顿 第 三 定 律
定量 联系
系统 若不 受外 力, 动量 守恒
矢量——循序渐进
知识不怕“高”,只怕“陡”
一座500米高的山峰,只要山路平坦,终究可以 攀上峰顶;而一个5米高的峭壁,就能把人阻挡在峭 壁之下。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数学工具的应用 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
(① 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 (① 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
●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并明确抽象出 了“坐标”的概念。 ●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时 刻”和 “时间间隔”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数学工具的应用
物理量 变化量 变化率
位置X
位移△X
速度V
速度V
速度变化量△V
加速度a
加深对变化量、变化 率的认识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数学工具的应用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 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 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能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 艰辛与喜悦。
过程与方法
学习物理学的基 础知识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物理学 的发展历程
课 程 目 标
坐标系 物体 质点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变化量Δ V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 学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经 典 力 学 时 空 下 运 动 学 规 律
图象法和数学工具
运动学中两个基本关系
速度时间: Vt V0 at
——作出 v-t图。——发现v-t图为斜直线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大港三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1
质点动力学模块
教材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 大港第三中学 张铁林
总体逻辑结构
运动学 动力学 静力学(相互作用) 质点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能量动量思想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一 课程目标
1 2 位移时间: X V0t at 2
2 2 速度位移: Vt V 0 2aX 平均速度: x V0 Vt t 2
v0 , a, t , vt , x
应用
i 已知任意三个物理量,可直接 求解其他两个物理量 简洁美 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方法渗透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五 编写理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传感器测速度——信息技术
A 同时发出超声波 和红外线,B 根据 接收二者的时差测 出 A、B 的距离。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加强实验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大港三中导学助学模式
导学助学模式是以“学练稿”为载体,以“学生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围绕着 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推 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日益加强,成绩稳步提高。
(一)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个物理老师, 你让学生喜欢上了物理(乐学), 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会学), 学懂了物理(学会),
你就达成了三维目标。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欢迎您!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6三大建议 1课程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二 内容标准
滑动摩擦 静摩擦 弹性 胡克定律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公式法 图象法
通过实验探究 运动学规律
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a与 F 、m关系
运动学
相互作用与动力 学规律
单位制
质点 模型
通过史实, 认识物理实 验重要性
牛顿运动定律
质 内点 容动 标力 准学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6三大建议 1课程目标
教 材 分 析
三 内容结构
2速度时间 3位移时间 4速度位移
关 系
5自由落体运动
6伽利略对自由 落体运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