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3页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3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源自知 识点复习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新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总结复习资料 (家教资料必备

新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总结复习资料 (家教资料必备

精心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1)2m/s 时(2)5(1)(2)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①②③(4①②③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12m/s[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v0+v t)/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2/29
17
04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2024/2/29
18
功和能概念辨析及计算方法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能的概念及分类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表示力对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
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可以分为动能 、势能、热能等多种形式。
功和能的关系
功和能的计算方法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力,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做圆 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4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系数G,称为引力常量,其值由卡文迪许通 过实验测得。
1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01
讲解惯性概念,阐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
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阐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即F=ma,并解释
其物理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理解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 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建立知识体系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1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复习(共81张PPT).ppt

【关键一点】
质 ①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
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
点 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② 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 “点”.
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情况中,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位 移 与 路 程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平 速度: 均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速
度 、
1其、定平义均式速为度::v 位 移xt 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规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从而确定已知
律 量和未知量的正、负号,对于无法确定方向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此
解 量方向为正方向;
题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步 骤
(5)判断结果是否合乎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练 习 题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直 线 2.基本公式
3.推导公式

动 vv0at

规 律
v x v t
2
2

结 v2 v02 2ax


变 速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加速度为恒量且运动轨迹
直 为直线,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线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必要的时候画出物体
运 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一(41页)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
例.判断下列四幅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
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A
Ff A
F
B
F
B
a
A
Ff
B
F
a
Ff A
F
B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相对 地面静止
A、B一起向右做 A、B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关系:x=v0t+
1 2
at
2
若 v0 0
速度与位移关系:v2 v02=2ax 若 v0 0
v at
x= 1 at 2 2
v2=2a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v gt
x 1 gt2 2
v2 2gx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 1T 末、2T末、 3T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
v1 : v2 : v3 :: vn 1: 2 : 3 :: n
②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的位移之比
x1 : x2 : x3 :: xn 12 : 22 : 32 :: n2
知识梳理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 ……、第N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 xⅡ : xⅢ : : xN 1: 3 : 5 : (: 2N 1)
知识梳理
(二)基本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重要推论
①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40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40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重的物体g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3. (多)以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 •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D
速度方向相同,当加B速D度减小时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 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速
8、打点计时器应用
11、某同学用打点记时器研究某物体的 运动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相邻 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0.1s ,
则 vB 1_._38_ m / s , vD 3_._90_ m / s ;
,得:
s
(2)第l s内的位移:
A.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C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D.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10、(多)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
A.4R,由A指向C;2R
B.4R,由A指向C;2πR
C.2πR,由A指向C;4R
D.4πR,由A指向C;2πR,由A指向C
5、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即:
v
x
t
பைடு நூலகம்
6、运动员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
8m/s,中途的速度是9 m/s,最后的速
度是11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质点参考系 (1)2.时间位移 (5)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5)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6)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3)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7)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2)4.自由落体运动 (47)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54)1.重力与弹力 (54)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65)2.摩擦力 (69)3.牛顿第三定律 (74)4.力的合成和分解 (81)5.共点力的平衡 (90)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95)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99)1.牛顿第一定律 (99)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04)3.牛顿第二定律 (109)4.力学单位制 (11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18)6.超重和失重 (12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知识点1物体和质点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__质量__的点,这个点叫作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__大小__和__形状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成质点。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__完全相同__时,整个物体的运动可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该物体可看成质点。

3.质点是一种__理想化__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知识点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__参考__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2.选取原则:参考系可以__任意__选择,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但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性。

3.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__不同__。

考点理想化模型与质点情境导入研究地球自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研究地球公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提示: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需要考虑地球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不能看作质点。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整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整理】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共90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 (共90张PPT)

线表示匀减速,倾斜向下
的直线表示加速度为负 d:抛物线表示变加速
t1
C t/s
直线运动 e:两条直线的交点表
示两者速度相等 f:可以直接读出某时刻
物体的速度
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 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 越大;v-t图像所围的面积 表示位移
1、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物体做 ( C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4.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下列
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说法正确的
A 是 (
)
A. v v0 v ,a随时间减小 v
2 B. v v0 v
2
,a随时间增大
v v0
C. v v0 v 2
,a随时间减小
O
D. v v0 v ,a 随时间减小 2
2、主要关系式:
1、加速度: a v v v0 t t
2、速度公式:v=v0+at 无 x
v 3、位移公式: x

v0t

1 2
at 2

a 4、平均速度:v

1 2 (v0
v)

x t

t 5、位移与速度关系:v2 v02 2ax 无
推论一:时间中点的 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4、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 取g=10m/s2,求小球:(1)经过多长时间落 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 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梳理(36页)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梳理(36页)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
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
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5.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技巧点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
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技巧点拨: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
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等于零的一种特例
C.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D. 为纪念牛顿,把“力”定义为基本物理量,其单位“牛顿”是基
本单位
知识梳理
十五、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决定因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与物体是否受力、是
知识梳理
五、加速度
1.物理意义: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
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
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a
v v0
Δv
t
Δt
t
知识梳理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技巧点拨: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重点总复习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重点总复习

4.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vt v0 gt
h
v0t
1 2
gt
2
vt2v02 2gh
上升和下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 t v 0
g
上升的最大高度 H v 0 2
g
落回抛出点速度 vt v0
• 练习、一个小物体以v0=10m/s的初速度 竖直上抛,一切阻力不计,求:
(1)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和所用时 间t
推广通式:
SSASB(A B )a T 2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度:
vt
2
v
v0
vt 2
(3)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
速度的关系:
vs
2
v02 vt 2 2
无论在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vt
2
vs
2
恒成立
(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vt at
s
1 2
a t2
v
2 t
2as
2s vt
t
1)1s末、2s末、3s末······ns末的瞬时速度之 比1:2:3:····n
2)1s内、2s内、3s内······ns内的位移之比 1:4:9:···n2
3)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 移之比1:3:5:7···:(2N-1)
产生加速度
大 小 和 方 向 都 改 变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2)物体不受外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拓宽: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不受 外力作用或所受的所有外力的力为零),则 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全册复习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ts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ts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 例题评析【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t t s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2 1xx v -==8m/s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3 2xx v -==38m/s[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例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对声音:h=v声t对飞机:3h/3=v飞t解得:v飞=3v声/3≈0.58v声[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例4】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设v S<v p,v A<v 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分析与解答】: (1)如图所示,设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间的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所示.可得图1-1-1例4图由以上各式,得(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 ,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 的周期T'为 。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f v v v v f sp A p --=' ⑤[点评]有关匀速运动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如宇宙膨胀速度、超声波测速等,物理知识极其简单,但对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本题时,通过作图理解和表述运动过程最为关键。

专题二.加速度◎ 知识梳理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tv v t 0-,单位:m/s 2是速度的变化率。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

5.注意v,t v v ∆∆∆,的区别和联系。

v ∆大,而tv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 例题评析【例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点评]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 1、v 2的方向。

【例6】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 ,0~100km/h 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6s ,0~200km/h 的加速时间仅需9.9s ,试计算该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和0~200km/h 的加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根据tv v a t 0-=且 s m h km v t /78.27/1001≈= s m h km v t /56.55/2002≈= 故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2211011/72.7/6.3078.27s m s m t v v a t =-=-=故跑车在0~200km/h 的加速过程2222022/61.5/9.9056.55s m s m t v v a t =-=-=专题三.运动的图线◎ 知识梳理1.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

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

2.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s —t 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 一t 图)。

3.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截距代表什么意义都要搞清楚。

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4.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S 一t 图和v 一t 图意义上的比较。

S 一t 图v 一t 图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 l 时刻物体位移为s 1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⑤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在O ~t 1时间内的位移)◎ 例题评析【例7】右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1)该物体3s 末的速度。

(2)该物体的加速度。

(3)该物体前6s 内的位移。

【分析与解答】: (1)由图可直接读出3s 末的速度为6m/s 。

(2)a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为22/1/639s m s m a =-=。

(3)a -t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位移为m m S 36)39(62163=-⨯⨯+⨯=。

[点评]这部分内容关键要掌握速度-时间图象及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载距,斜率,相交等.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 图像。

本章知识较多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