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美国参战的原因
从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看当今各国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学院:社会学院专业:历史(师范)学号:1003401027 姓名:费艳红【摘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最初奉行中立政策,随着战争继续,美国开始与协约国结盟,对德国作战。
美国参加一战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通过探讨美国参加一战的一系列原因,进一步探索美国参战的原因与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相同之处,从而在复杂的国际交往中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国际关系一.美国参加一战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拉开帷幕。
根据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总统在战争爆发时发布中立宣言;8月19日,他再次号召美国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保持中立。
威尔逊总统极力远离欧洲大战的呼吁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赞成。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一反常态,1917年4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对德宣战的决定。
随后,美国军队在潘兴将军的率领下踏上了欧洲战场。
二.探讨美国参战的原因在探讨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时,学者们众说纷纭,有“安全威胁说”、“潜艇战恢复说”、“死亡商人说”、“维护均势说”、“国家利益说”等。
①有的学者如阿伦·米利特则强调“美国之所以介入一战 ,不仅是由于经济上切身的利益。
而且是出于支持‘民主’(法国和大不列颠) 反对‘独裁’(德国)的炽热的义务感”。
②对于威尔逊总统来说,美国的目标则追逐着理想主义目标:不仅维护自由与国际法的原则,而且要在战后运用美国的实力来确保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持久和平。
我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待机参战是美国威尔逊政府的即定方针。
美国迫切要求向外扩张,寻求新的国外市场,按实力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决定了美国在这场决定世界霸权谁属的争夺中决不能再袖手旁观,它必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夺取世界政治影响的主导权并谋求霸权。
威尔逊想借大战为美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认为“美国应该准备为它的资源、它的能力、它的生产力和它的分配手段为它自己和人类服务”。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战略和决策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战略和决策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各个参战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战略和决策,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些重要的战争战略和决策。
一、德国的闪电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采取了一种被称为“闪电战”的战略来迅速打击其敌对国家。
德国决定先发制人,迅速攻占比利时和法国的要冲,以期在战争初期就取得决定性胜利。
德国大规模调动了火车运输部队,实施了快速机动,充分利用了新兴的机械化武器,如坦克和机动炮。
这个计划在一开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但最终被英法联军反击所阻止,没有达到德国最初的战略目标。
二、英法的塹壕战随着德国闪电战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段漫长且残酷的塹壕战阶段。
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采取了建立防御工事,并对德国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战略。
他们在敌对方的前线建造了一系列密集的塹壕和战壕,以减少进攻的威胁,并采用大规模的炮火轰击战术。
然而,这个战略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三、美国的干预和决策起初,美国保持中立,但在德国潜艇战争不断升级和德国向墨西哥发出挑战美国领土的提议后,美国在1917年正式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采取了一个全新的战略,他们通过大规模海运和空运来增强协约国在战场上的实力。
此外,美国决定利用其庞大的工业力量来生产更多的战争物资和武器装备。
这种干预对于协约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逐渐扭转了战局。
四、战争战略的演变随着战争的持续,各国在战略和决策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演变。
例如,德国在1918年春天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希望能够在战争结束之前取得胜利。
然而,由于士兵疲劳、物资短缺和盟军反击等多种因素,德国最终失败,并签署了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争。
战争战略和决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场战争也成为现代战争演变和战略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人力动员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人力动员政策陈海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动员了474万军队参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动员的人数增加了近四倍,为1635 万人,其中军队为1212万人。
〔1〕美国组成了庞大的远征军开赴海外作战,为盟国两次战胜对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两次人力动员比较成功,各具特色,而后一次人力动员规模更大,也更加完善。
通过对这两次人力动员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军事动员体制。
一、美国人力动员的思想基础美国人力动员的原则是节约和经济。
这一思想萌发于殖民地时期。
17世纪初,欧洲移民在充满刀光剑影、流血暴力的险恶环境中,为了生存和讨伐印第安人,必须建立一支武装力量。
但由于北美各殖民地正处于开发阶段,十分贫困,无力供养一支职业军队。
同时,由于英国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驻北美英军的贪污腐败,更使殖民地人民对职业军队产生了厌恶之情,认为常备军不但耗费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还威胁到了民主自由。
因此,移民继承了英国民兵的传统,实行了武装人民的民兵制度。
各殖民地均立法规定:所有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皆需服兵役,均要自备武器,按时接受军事训练。
民兵平时生产,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要听从号令出去作战。
战斗一结束,便马上返回生产岗位。
在边疆地区,甚至妇女儿童也都刀枪不离手。
当时人称:“我们既是农民,又是军人,我们的情况很像古罗马人,耕完地就去从军打仗,打完仗再去耕地。
”〔2〕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武装的公民阶层”,〔3〕真正成了一个“民兵之国”。
久而久之,殖民地人民便把当民兵保卫家园看成是成年男子一项责无旁贷的义务。
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皆要履行这种义务(即以后的“普遍服兵役”)。
同时,又从这种民兵制中产生了经济国防的原则观念,即以对经济的最小负担来满足对国防的最大需求,力求在个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寻求一种和谐默契的关系。
一方面建立一支小的常备军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另一方面又尽量使这支军队保持在最低限额。
这样既可使民主不受军队的威胁,又不致使国家耗费大量财富于国防事业。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历史背景分析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历史背景分析1914年的欧洲。
在一个享有和平安定的时代中,突然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无疑是20世纪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伤痛和影响,也成为后来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形态的转折点之一。
而美国的加入,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美国参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一、战争的起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亲王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杀害,奥匈政府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场世界大战爆发了。
战争初期,欧洲多国的军队互相厮杀,美国作为一个中立国担负着维持世界贸易秩序和平与稳定的责任,总统威尔逊号召美国人民保持冷静、祈求和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中立政策。
二、美国立场的微妙变化1915年5月,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1198人牺牲,其中包括美国人。
此次事件加剧了美国对德国的反感情绪,然而威尔逊总统仍秉持中立政策,避免参战。
不过事态在1917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2月,德国出于战争需要继续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扩大了打击范围,对美国的中立船只也进行了袭击。
此外,盟国英法意等国的向美国发放贷款、供给军火等援助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占据舆论的前沿,加速了美国参战决策进程。
三、美国军力建设的进展由于结束欧洲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长远目标,总统威尔逊开始关注起军力建设的问题。
在国内,他透过国会通过了扩充陆军预算,建立了更完善的军备系统,从而为参战奠定了基础。
而在国际上,威尔逊的外交手段也愈发明显,和德国建立的条约多次遭到其违背,并于1917年2月联合其他30多个国家共同提出《新条约》,呼吁结束战争,制定统一的和平方案。
总的来说,参战美国的决策非常复杂且多层次,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中,德国的激进政策、美国自身军力建设和外交手段等都是重要因素。
通过几年的耐心等待与准备,直到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参战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一战中的美国入场与战争转折点
一战中的美国入场与战争转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初期,美国暂时保持了中立的立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事件和因素推动了美国的入场,并且对整个战争产生了重大的转折影响。
本文将从美国入场的原因、影响以及战争中的转折点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战中美国的作用。
一、美国入场的原因1.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这使得美国的中立面临威胁。
德国潜艇袭击不仅导致了一系列的船只被击沉,还包括了美国的商船。
尤其是1915年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导致128名美国公民丧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强烈愤慨。
2. 轰炸美国:此外,德国还试图通过煽动墨西哥参战来分散美国的注意力,并以此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德国外交官提出的《查班特普兰条约》中,试图将美国的领土割让给墨西哥。
3. 提供贷款与经济利益:美国在战争期间提供贷款给了盟国,并获得了巨额的利益。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愿意参与战争的动力。
二、美国入场的影响1. 军事实力的加入:美国入场为协约国提供了军事上的强大支持。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武器装备和人力资源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使得战争的胜利看起来更加的可行。
2. 经济支持的增加:美国的入场提高了战争的资金支持,协约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军需物资和贷款。
这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力量,并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扭转局势:美国在入场后摆脱了之前在战争中保持的传统中立姿态,其支持程度和积极性使得整个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的入场不仅增强了协约国的士气,同时也使得德国感到压力巨大。
三、战争转折点1. 第一战场的成功:美国参战的第一战场是圣米尔之战,在这场战斗中,美国士兵展现了出色的战斗能力,成功地推翻了德国的进攻。
这场战斗不仅实质上是协约国的胜利,更是对德国士气的重大打击。
2. 塞德里克·凯伦事件:191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参与了沙瓦尼河战役,凯伦上尉(Cedric King)率领部队在战役中表现出色,为协约国夺取了重要的胜利。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与影响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与影响1914年7月28日,各大国相继加入了事实上已经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美国在当时并没有参与其中。
在此后的几年中,美国持续地保持了中立立场。
但是,这种情况在1917年发生了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参战的原因、美国在战争中的角色,以及它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美国参战原因1914年7月,正值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连任的竞选。
他的口号是:“我们的国家中立,但我们的思想并不中立。
”然而,在战争进程中的多个节点,美国都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外交活动。
例如,美国旗下的贸易商在战争期间可以赚大钱,而美国政府也通过外交手段支持同盟国。
等到1917年4月,美国通过参议院决议,宣布加入战争,正式投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
参战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舆论的压力:大量的舆论压力在推动美国参战。
美国的民主制度可以让选民将自己的倾向反映在媒体上,而媒体则会影响政策制定者。
也就是说,舆论压力和政治制定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2.民主的支持:美国的政治制度以民主为基础。
因此,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证明美国是一个有责任心、维护全球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3.商业方面的利益: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从军火贸易中获利。
另外,美国也可以获得欧洲的贸易权益。
4.安全方面的考虑:美国在战争期间充当了同盟国的象征,而德国的U型潜艇也在大西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美国在战争中的角色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认为是中立的,但实际管理过程中已经积极扮演了一些角色。
例如,在战争初期,美国政府通过公共外交宣传手段宣传美国的官方中立立场,但政府同时又向同盟国和协约国提供武器支援。
在美国正式加入战争后,它迅速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战争期间招募了超过400万军人,并慢慢开始在全球地图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美国在战争期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技术,它可以大规模地生产战争物资并向欧洲带去大量的物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目标导航] 1 了解战争后期两大阵营的变化。
2 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认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3 正确认识战争期间两大集团力量对比的变化。
(难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使得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的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思维点拨]1.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全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
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得到的利益。
[易错提醒]正确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分析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大战期间美国采取的措施等问题,最后利用各种历史材料来解释和证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中立政策19世纪末2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为导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前后持续力4年零3个多日,参战的有30个国家,参战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参加了这场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它企图建一个“大德志帝国”;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巩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法国的目的是打垮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利,建立“大斯拉夫帝国”。
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立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这些证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的,掠夺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这次战争的重大后果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那么战争初期美国为什么不参加这场战争呢? 美国不愿意参加这次战争吗?下面我给大家讲述美国在战争初期不参加而采取中立外交政策的原因:由于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爆发前对欧洲的内部纷争并不关心.对于欧战的爆发,美国人额觉有一些突然,因为他门对站前欧洲的时局即便不是一无所知,也是知之甚少.美国之所以在战争初期远离战争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包括:人口构成,国家经济力量与世界经济事务联系,军事潜力根本的道义的利益的界定; 等等罗斯.格雷戈力:“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971年第3页最终还是美国的世界地位决定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在战争中头几中美国保持“中立”这并不是威尔逊所说的由于“爱好和平”或“和平主义”的缘故,是由于以下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当时虽然在经济力量之已经超过了欧洲国家,但在军事之美国比他们远远落后。
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
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大规模冲突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各国外交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全球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在各自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国际地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美关系奠定了重要的起点。
一、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定位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当时,中国尚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和侵略,国内面临着政治动荡和国力衰退的局面。
中国政府采取了中立政策,希望通过保持中立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逐渐受到各方势力的拉拢和利用。
日本在战争初期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试图将中国变为其势力范围。
而英、法等西方列强则希望中国参与战争,为其提供劳工和资源。
中国政府在内外压力下,逐渐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相比之下,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地位则与中国截然不同。
美国已经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和经济大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在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通过保持距离来维护国家利益。
然而,随着战争的升级和欧洲战场的动荡,美国逐渐被卷入战争。
1917年,德国潜艇袭击引发了美国的公愤,美国宣布参战并派遣大量军队支援盟军。
美国的军事介入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也为美国的国际地位提供了契机。
三、中美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汇尽管中国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角色有所不同,但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产生交集。
一方面,中国面临日本势力的侵扰,而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开始在亚洲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日益介入亚洲事务,对中国的保护作用也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美国在战争中需要大量劳工和资源,而中国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供应国。
这一时期,中国劳工赴美务工的潮流逐渐增长,以满足战争所需。
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教育]
[思路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目的是想在战后掠夺胜利品,但客观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解题过程]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6年底交战双方依然势均力敌难分难解。
但到了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却改变了立场,直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同盟国的作战。
美国为何会改变“中立”立场呢?1.密电事件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
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
2.经济利益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
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
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
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3.政治利益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
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
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
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4.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陆军只有25万,此时参战力不从心。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原因及影响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原因及影响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也逐渐卷入了这场激烈的战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美国参战的原因以及其对美国及全球的影响。
一、参战原因1. 德国的潜艇战在战争爆发的头两年,美国保持中立。
然而,德国的潜艇战策略激起了美国人的公愤。
1915年,德国沉没了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致使128名美国公民丧生。
这件事让美国对德国产生了愤怒和敌意。
1917年,德国重新实施潜艇战,并宣布会袭击任何试图向其敌对国家运送物资的船只。
这一举动让美国彻底激怒,并于同年4月6日宣布对德国宣战。
2. 报复墨西哥1917年,墨西哥革命领袖卡兰萨斯指控德国政府试图与墨西哥结盟,希望墨西哥能够在战争中抵抗美国。
这让美国非常担忧,认为德国试图破坏美国的国家安全。
此外,墨西哥也经常对美国进行袭击,许多美国公民丧生。
因此,美国对墨西哥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其应该被惩罚。
为此,美国决定向墨西哥宣战,在此过程中也顺便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军事优势。
3. 支持战争的理念许多美国人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和平。
他们认为,只有击败德国才能确保全球和平与自由。
这种支持战争的理念也是美国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参战影响1.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参战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美国向欧洲输送大量物资和金钱,其经济蓬勃发展。
此外,战争还促进了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也对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对全球政治秩序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秩序。
随着美国的加入,它成为了一股决定性的力量,也改变了战争的平衡。
美国还参与了制定了巴黎和会协议,该协议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3. 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参战对全球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士们返回家园时带回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体验,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此外,战争促进了对于性别、族裔、种族和阶级平等的讨论与反思。
结论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以及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角色20世纪初,世界各国正经历着工业化和国家建设的高潮,欧洲列强纷纷扩张殖民地势力范围,而美国也正步入自己的崛起时期。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角色,并揭示其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战争前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一直采取着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尽力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纷争。
然而,随着战争的蔓延和海商遭到袭击事件的发生,美国逐渐无法置身事外。
1915年,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造成128名美国公民的死亡,引发了美国公众的愤怒和对德国的不满。
二、美国的参战决策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不愿卷入战争,但他意识到保护美国公民和利益的必要性。
随着德国继续潜艇战和向墨西哥发出挑战的行为,美国公众的压力逐渐增加。
最终,在1917年,威尔逊宣布美国对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美国的军事贡献美国的加入为协约国带来了空前的壮大力量。
尽管美国一开始战争准备不足,但在短短几年内,美国迅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派遣大量士兵参加战斗。
美国的援助对于协约国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也将自由和正义的理念传播到了欧洲。
四、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化美国参战不仅改变了战局,也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巴黎和会的主要参与者,并发起了一系列外交倡议,试图塑造国际秩序。
其中最重要的是威尔逊提出的《国际联盟》的构想,旨在通过合作解决争端和打破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然而,由于国内反对声音和议会的拒绝,美国最终未能加入国际联盟。
五、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和格局。
战争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增长,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强国。
美国的军需品需求也推动了美国国内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化工和机械制造业。
此外,战争结束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主要出口国,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
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之一,如同巨浪席卷全球。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最初选择保持中立,但最终于1917年正式加入战争。
本文将探讨美国参战的原因,其中包括德国的不受限制潜艇战、潜在的经济利益、及国际政治动态的变化等。
1.德国的不受限制潜艇战首先,德国激起了美国的怒火,通过采取不受限制潜艇战来实施封锁。
在战争爆发初期,德国执行了潜艇封锁政策,这意味着德国潜艇将瞄准一切进入战区的舰船,无论其是否有军事目的。
这种政策违背了海洋国际法的原则,并导致多艘美国商船受到袭击和沉没。
其中最令美国公众震惊的是1915年的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这起事件中,德国潜艇击沉了一艘美国客轮,造成128名美国公民的死亡,加剧了美国对德国的敌意。
2.潜在的经济利益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参战也有一定的自身利益。
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为了支持战争而需要大量武器、军火和其他物资。
美国作为一个相对来说安全的国家,生产力强大且经济较为稳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机会。
美国的出口额在战争期间大幅增长,为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此外,美国还向法国和英国等盟国提供了大量贷款,这加强了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国际政治动态的变化另一个参战原因是国际政治动态的变化。
战争期间,各大强权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
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而德国及其盟友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联盟。
为了防止地缘政治权力的失衡,美国开始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角色,加强了与盟国的外交关系。
美国政府重申了对盟国的支持,并在经济和军事上提供援助,以维护其地区权益。
总结:美国参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德国的不受限制潜艇战引发了美国的愤怒,并造成多起美国船只的损失。
经济利益也是美国参战的重要因素,战争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加强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更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促使美国在战争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维护自身和盟国的权益。
美国参战
1915至1916年,当美国的战争机器致力于建立一支庞大的陆军时,伍德便采用了这一方案的基本原则。1916年7至8月,通过了扩军法和军队拨款法,按扩军法拟将原有的31个团增至65个团。为了训练新兵,在美国本土建造了32座军营(16座供正规军用,16座供国民警卫队用)。每一座军营可容纳4.1万名士兵,从1917年秋季开始,由英、法军官进行训练。
1910年和1912年,陆军部和总参谋部为军队的整编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整编方案是由总参谋长伍德将军为首的总参谋部军官委员会拟定的。方案规定建立一支能同任何欧洲强国作战的军队。要求一旦发生战争时,至少能动员46万名士兵、4.3万名海岸炮兵(警卫部队)和30万名后备部队。为了便于组建军队和保障军队能有后备部队,建议将国这分为16个民兵军区。
1917年夏,美国开始将其军队调往欧洲大陆,主要是在圣纳泽尔、拉罗舍尔、罗什福尔、波尔多和马赛等法国南部的一些港口上陆。道路勤务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最先到达,其任务是为迎接主要部队作准备。辅助部队铺设大约1600公里的新铁路,架设16万公里的电话线,建成大量临时兵营、医院、仓库。第一批战斗部队于1917年6月底开始在圣纳泽尔上陆。
德国的海上封锁使这一贸易不便于进行,有时甚至不可能进行。因此,1917年4月以前,德国仅从美国获得2000万美元的贷款,而协约国则得到20亿美元。
到1917年初,美国与协约各国已有了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成了它们的债主。如果这些国家在战争中失败,美国就会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不能容忍德国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德国是它在世界市场上的危险竞争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大战初期美国为何“中立”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
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其实威尔逊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
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
海上将不再有德国。
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中立”给美国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利。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成为协约国的军需和消费品主要供应国,从下表可以看出美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的情况:美国不仅输出额逐年增加,而且工业品的出口比重大量增加。
外贸的增长,刺激了国内工农业的发展。
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
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英法等国由于巨额逆差,不得不付给美国大量黄金。
美国借机还收回了外国握有的证券二十亿美元以上。
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
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美国趁大战之机巩固了自己在拉美和远东的市场,攫取了新的市场。
美国对拉美的进出口总值从1914年的七亿九千八百万美元增长为1920年的三十三亿九千三百万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作者:马楼楼来源:《卷宗》2017年第20期摘要: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采取了由最初的中立到后期参战的外交政策,在中立时期美国与交战双方进行经济贸易,从其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一旦当美国觉得中立政策损害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时,美国就会迅速地放弃中立,加入战争,从而实现自己国家的最大利益。
关键词:世界大战;美国;中立政策;国家利益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两次规模宏大、具有毁灭性的世界大战,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与欧洲隔洋相望的美国,在这两次大战中均采取了由最初的中立到后期参战的外交政策。
1 美国在一战前的外交政策18世纪,新兴的美利坚民族高举“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的大旗,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建立了迥异于欧洲君主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捍卫新独立的国家,美国人从讲究实效的特性出发,采取了相应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其主导思想就是竭力避免卷入欧洲的事务,注重发展本国的政治与经济。
当时,北美独立战争的革命宣传家潘恩指出,我们的计划的贸易,处理得好,这将使我们得到整个欧洲的和平与友谊。
当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时,我们应该同欧洲建立不偏不倚的联系,把中立作为护航舰,要比军舰更为安全。
1796年4月,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具体阐述了孤立原则。
他指出,关于外国,指导我们的伟大原则是,在发展同它们的商业关系时,应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欧洲那一套基本利益,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
反对把“美国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到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好恶或反复多变的罗网里”。
可见,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三大支柱是“孤立”“中立”“贸易”。
“孤立”是旗帜,“中立”是手段,“贸易”是目的。
其务实性是显而易见的。
2 一战对美国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据此竭力奉行所谓“真正的中立”。
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用威尔逊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保卫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以及保证美国公民在公海上完全享有他们举世公认的权利。
一战中的美国从中立到参战
一战中的美国从中立到参战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初最为惨烈的全球战争之一,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角色的契机。
起初,美国宣布保持中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事件逐渐推动美国从中立转向参战立场。
本文将探讨一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立原因1.1.美国政府强调中立一战爆发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形成了一种中立的政策立场。
他宣布美国不会参与欧洲战火,并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
1.2.美国经济因素此时的美国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美国对两大阵营的武器和物资供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
因此,保持中立有助于美国继续从战争中获利。
二、中立瓦解2.1.德国潜艇战及其影响德国潜艇战导致大量的美国公民伤亡,这引起了美国民众对德国的强烈愤怒并使得保持中立变得越来越困难。
2.2.英国对美国的影响英国成功利用其强大的传媒力量对美国施加影响,通过渲染德国的暴行和对美国的威胁,倡导美国支持协约国,换取英国在战后的一系列利益。
三、参战原因3.1.岛尼塔议案1917年,德国通过秘密提议,希望墨西哥参战并对美国发动战争。
此事被美国发现,立即公开,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和民意的压力,美国政府被迫采取行动。
3.2.自由与民主价值观美国一直是自由民主的代表国家,而德国和奥匈帝国是拥有集权制度的国家。
美国政府认为,支持协约国可以保护和推广自由与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四、参战对美国的影响4.1.军事影响参战使美国获得了军事经验和技术,为未来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美国的参战也改变了战场的力量平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2.经济影响参战让美国得以大幅扩大军备和生产规模,各行业蓬勃发展。
同时,美国还通过对欧洲国家的大规模贷款和物资出口,进一步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4.3.政治影响参战后,美国成为了国际上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这奠定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是为何实力大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是为何实力大增的本文导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了瑞士、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保持中立外,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卷入到战争当中。
就连一些中东国家,也都纷纷参战。
对于这些参战国来说,战争带来的损失,不仅是直接损毁的物品、牺牲的人,更多的是一些难以计算的损失。
比如对于英国、德国、法国来说,他们原本都是在海外扩张的强国,十分依靠海外贸易。
但战争爆发后,让这些国家没有那么多精力能够继续维持贸易。
在争夺海外贸易上,自然就开始落后。
而美国则顺利成为这些国家的接盘侠。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初阶段,便宣布了自己的中立态度。
然后,它开始在拉美、远东一带,积极的发展贸易。
不断的巩固在这些地方的利益,捞取大量的外贸利益。
他们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牢牢的把一些重要资源抓在自己手中。
尤其是拉美国家。
像巴西的咖啡、墨西哥的石油,智利的锡矿等等,美国人都将它们揽入怀中。
除了美国官方,大量的美国私人资本也开始到海外贸易。
谁都知道,趁着欧洲国家来不及反应,趁机积蓄实力。
就连当时的中国,也有一大批“民族工业”开始得到发展。
而美国在当时,不仅趁机占领海外市场,还向参战国中的协约国卖资源。
因为在战争当中,这些参战国的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尤其是战争到了僵持阶段。
参战双方都使尽了全力,他们都担心自己落后。
他们会从国外进口很多东西。
从军需品到日常消费品。
美国自然是个不错的对象。
不过,美国考虑到德国在拉美地区跟自己的竞争关系。
所以,他们只愿意帮助英国、法国一边。
在贸易上的巨大差距,让英、法等国对美国不得不服软,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用黄金支付。
相比较于随时会贬值的货币,黄金可算是硬通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全世界40%的黄金都牢牢抓在手中。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这还没有结束,美国除了握有大量的黄金,还让英、法等国欠了自己一大笔钱。
这让美国的地位大幅度上升。
这使得美国的武力虽然还不如英、法等国,却握有让他们服软的本钱。
更何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贸易中,不仅是美国官方获得了一大笔利益,美国的民间也借着这个机会,火速了繁荣了一把。
美国在一战中为何由“中立”参战
美国在一战中为何由“中立”参战
杨贵娟;朱桂花;李洪娟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假惺惺地宣布:“美国要在思
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表面上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政策,没有立即参战。
但后来大战接近尾声,美国又由“中立”到参战。
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教材对此没有过多解释,下面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杨贵娟;朱桂花;李洪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第一中学27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4
【相关文献】
1.试论“一战”爆发后中国人的参战主张——兼论中国参战之美国因素 [J], 周宇
清
2.偏离中立:论美国参战之前对比利时的援助(1914.8-1917.4) [J], 杨芳芳
3.齐默尔默电报泄密与美国参战--试析一战后期美国缘何参战 [J], 张福财
4.中立,还是参战?中国遭遇一战的失与得 [J], 杨津涛;
5.中立还是参战:美国在一战中的影响力 [J], 王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参战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中国参战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张小路
【期刊名称】《民国档案》
【年(卷),期】1994()2
【摘要】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由于各主要交战国都在中国占有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中外关系呈现极其复杂的局面,而日本乘机侵略山东,更使中国主权及领土受到战争的侵犯。
在美国的怂恿下,中国最终对德宣战,站到了协约国一边,中国参战与美国的关系极大,但中国参战却并不符合美国政府的初衷。
何以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只有对一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及中日关系及美日关系等进行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总页数】7页(P71-76)
【关键词】中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北京政府;美国政府;日本政府;协约国;中国政府;威尔逊;中美关系;1917年
【作者】张小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4
【相关文献】
1.中国劳工赴欧洲参战——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100周年 [J], 李俊三;
2.从中立到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政府 [J], 张华腾
3.从中立到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政府 [J], 张华腾
4.中立国美国为何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2个瞬间”系列之八 [J], 黄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战略决策与美国参战 [J], 何大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大战初期美国为何“中立”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
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其实威尔逊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
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
海上将不再有德国。
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中立”给美国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利。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成为协约国的军需和消费品主要供应国,从下表可以看出美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的情况:美国不仅输出额逐年增加,而且工业品的出口比重大量增加。
外贸的增长,刺激了国内工农业的发展。
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
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英法等国由于巨额逆差,不得不付给美国大量黄金。
美国借机还收回了外国握有的证券二十亿美元以上。
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
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美国趁大战之机巩固了自己在拉美和远东的市场,攫取了新的市场。
美国对拉美的进出口总值从1914年的七亿九千八百万美元增长为1920年的三十三亿九千三百万美元。
7到1917年,美国已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巴西的咖啡。
美国还加强了在中国和中近东市场的地位。
美国的私人资本输出从1914年的三十五亿美元增长为1919年的七十亿美元。
在政治上,它占领了海地和多米尼加,两次武装干涉墨西哥,控制了古巴、尼加拉瓜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国家。
美国统治集团对“中立”带来的好处颇为得意。
豪斯顾问曾说,同一个时期里,美国越来越强,交战国越来越弱,就等于美国力量在成倍增长。
1916年7月10日,威尔逊总统在底特律工商实业家大会的演说中说:“我们必须在财政上大量支援世界,但谁支援它,就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应善于依照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来管理它。
”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很强烈,人民反战。
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的欧洲政策。
华盛顿总统早在1783年的“告别演说”中就提出卷入欧洲冲突是“不明智的”。
告诫美国人“避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
虽然真正的孤立主义是不可能的,但欧洲每有战事,美国总要宣布中立。
一次大战刚爆发,美国国内就展开了反战运动。
在各种色彩的和平组织中,有限制军备同盟、反对军国主义同盟、和平协会、中立同盟、妇女和平会等等。
在送到国会的请愿书中,有一份“长达半哩,并附有百万以上的妇女和男子的签名”。
参加和平团体的有知识分子、工农和教会人士等各阶层代表人物。
中西部各州主要利益在拉美和亚太地区,竭力反对卷入欧战。
同外贸有关的制造商和出口商要在中立贸易中获利,普遍反对参战。
不少大资本家+ 资助了和平团体。
德国担心美国参加协约国,也在幕后资助了美国一些和平组织及其报纸。
种种复杂因素造成了美国和平主义、反战思想占上风。
威尔逊要在1916年的选举中争取连任总统,也是取“中立”政策的一个原因。
大战爆发后,威尔逊即考虑了美国“中立”和参战的各种可能性。
“投一石以试水之深浅”,威尔逊在1916年春同国会领袖举行了试探性的“黎明会谈”(Sunrise Conference),研究参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了解他们是否会支持美国参战和加入协约国一方……这些人士尖锐地拒绝支持任何这种政策。
”考虑到年内将进行的大选,威尔逊也“不敢冒在大选胜利结束以前即由于参战问题在民主党内产生分裂的危险”。
“在黎明会谈失败以后,威尔逊确信,在大选结束以前没有希望使美国参战”。
“威尔逊把共和党称作‘战争党’,这样,他又赢得了扣人心弦的胜利,于是他得以进行了第二次就职宣誓。
”民主党以“他使我们免于战争”的口号取胜,这也是美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占优势的又一明证。
美国尚无足够的军事力量,无法参战。
大战爆发时,美国陆军仅二十五万人,且大多为国民警卫队。
美国主力当时还驻扎在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等地,不可能迅速地调往欧洲战场。
在军备上羽毛未丰的美国乐得先打出“中立”的漂亮旗号。
大战初期美国同交战国虽然有一些麻烦事拖着未解决,但尚未发展到足以宣战的尖锐程度。
有利的地理位置也使美国能隔岸观火。
美国为何走向战争(1)美国要获取战时贸易的实惠,不可能真正中立。
美国著名史学家W·米利斯认为,“公正地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是在1915年年中卷入欧战的。
在本质上我们是战争复杂机器的一部分。
我们的经济力量是整个地支持其中一方的,并且我们在思想感情上和政策上都不再是中立的了。
”1915年1月,美国垄断资本家摩根被任命为英国驻美商务代表。
同年夏天,摩根已代表协约国列强在美采购军需品。
“1915年8月12日,财政部长麦卡杜给威尔逊写了一封长信,指出作为向协约国出售工业品的结果,一个大繁荣正在到来。
但是除了向协约国公开贷款之外,这个繁荣是不能持久的。
”12月8日,威尔逊批准了贷款。
“向协约国的贷款总数达二十五亿美元,可维持他们一年多的购买力。
”列表说明美国在参战之前同协约国贸易增长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中欧列强贸易的下降:从美国的本意来讲,如能同交战双方保持和扩大贸易关系当然更为理想。
但是由于英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美国不顾德国的一再抗议,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
“到1915年2月底,当英国极力加强其海上控制体系时,英国海军布雷北海,对德国和欧洲中立国家设下很长的海军封锁线,并截获美国运载某些非禁运品、特别是粮食到意大利、荷兰和其它欧洲中立国以便转运德国的船只。
美国是承认英国的这种体系呢,还是即使要引起战争也要坚持与德国在所有非禁运物资方面自由贸易呢?这是战争初期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制海权在英国人手里,协约国的市场比中欧列强大得多,同中欧列强发展贸易的美国商人不仅要冒货物被英国军舰借故没收的风险,而且有被协约国开入黑名单而拒绝做生意的危险。
因此,大多数美国商人转向了协约国。
威尔逊实际上也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英国的海洋政策并听任美国逐渐成为协约国的兵工厂。
“大多数美国工业家自然具有和银行家同样的态度。
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我们的销路主要是在协约国,我们愿意看到协约国继续这场战争并赢得战争。
”由于对协约国的“中立贸易”的发展和战时贷款的不断增加,美国当然无法“不偏不倚”了。
(2)美国担心协约国万一战败,它将收不回战时贷款。
大战爆发时,德国发起突然袭击,一时占了不少地盘。
但经过1914年底的马恩河之战,德军速决战略破产了。
从此德军不得不两线作战,陷入了长期消耗战的泥潭。
1917年1月31日,德国宣布恢复和扩大无限制潜艇战,对驶近英伦三岛附近海域和东部地中海的商船,不论是交战国的或中立国的,一律不加警告即予击沉。
英国海上运输很快瘫痪。
英国战争物资日见不足,粮食供应也成了问题。
英国有些地方把花园改成了菜畦,甚至草地网球场上也种了马铃薯。
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后三个月,英国被击沉的总吨位,几乎与1916年全年损失的总吨位相等。
潜艇战的威胁不断扩大,协约国一时还拿不出有效的对付手段,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协约国可能战败,威尔逊对此很担心,他对豪斯上校说,德国是一个疯子,必须被遏制。
”万一协约国战败,美国非但不能继续进行“中立贸易”,连给协约国的战争贷款也将收不回。
“1917年初,随着协约国的安全开始受到威胁,一个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抬头。
”从保护债务国的角度出发,美国也应尽快参战。
“今后,美国再不能默认德国潜艇封锁而不损害美国与协约国的友好关系,而且这种默认或许会使德国获胜。
换言之,美国在这些新形势下再不绝对公平;不管怎么样,都会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美国史学家米利斯写道:“实际的宣布是另一种方式的加速,并且所有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使我们直接卷入纠缠,美国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还保持和平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与协约国在战争中发展了共同利益,协约国失败的可能性使美国不得不及早参战。
(3)美德关系恶化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线。
美国直接参战的导火线是德国恢复和扩大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致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密电披露,从而引起的美德关系迅速恶化。
大战的头两个月,美德关系并无严重纠葛。
可是美国与英法贸易的不断增长,大量军需品运往协约国,使美德关系的阴影迅速扩大了。
1915年2月,德国开始实施潜艇战,在十周之内,未经警告即予击沉的商船有六十三艘,中立国人员死亡二百多人。
1915年5月7日,英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死亡一千一百九十八人,其中有美国一百二十八人。
8月19日英轮“阿拉伯人”号被击沉,又死了美国人。
在美方一再抗议和交涉之下,德国潜艇战有所收敛,德美关系一度有所缓和。
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攻势破产后,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更加严密,德奥处境异常困难。
德国统帅部为了挽救败局,1917年1月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六个月以内投降”。
“德国人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现在他们已拥有一百多艘潜艇,海军将领说服了他们的政府:一种无限制潜艇战将赢得战争”。
他们认定德国不能迅速装备一支强大的军队,更不能迅速跨越潜艇出没的大西洋。
“德国人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发生积极作用之前,他们即能获得胜利。
”30德国的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成了美国参战的一根导火线。
“齐默尔曼密电”的披露也推动了美国迅速走向参战。
“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情报处在所有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上安装了窃听器。
1月19日,窃听员截获了一份看来象是一件外交通讯的德国密码电报。
”这就是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致德驻墨西哥大使的密电,电文指示大使向墨总统建议在针对美国的基础上结成德墨同盟,允诺向墨提供全面的财政援助,并将帮助墨恢复在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的领土。
齐默尔曼还建议墨总统在德日之间调停,结成针对美国的德日墨同盟。
2月23日,英国把密电转给了华盛顿。
许多美国官员最初怀疑这是一个骗局,是英国为挑拔美德关系、激怒美国早日参战而伪造的电文,但仔细研究了原来的密码电报以后,美国断定电文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