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重点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蜱虫简介及预防小知识

蜱虫简介及预防小知识

陈敏提醒,一旦居民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直接拔,因为蜱虫头部扎进人的肉体,一旦直接拨,很容易导致蜱虫头部断在肉内,导致有病毒或细菌的蜱虫传染到人体内部。而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燃烧的烟头或其他发烫物放在蜱虫叮咬的地方,经过烟头和其他发热物的烧烫,整个蜱虫就会自动掉落,这样可以彻底消除携带病毒或细菌的蜱虫传染。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控制媒介传播与宿土动物(即蜱、鼠、宠物等)和妥善管理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应急处理措施:
这是一种很普通的虫子,真正携带病毒和细菌的蜱虫非常少,无需恐慌
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已发现的蜱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它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
发现蜱虫可别用手碰,正确办法:先用酒精涂,再用镊子取出
省疾控中心建议: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家畜蜱虫病是由蜱虫传播的疾病,常见于家畜中,尤其是牛、羊、猪等动物。

蜱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节肢动物,其叮咬不仅会引起动物的不适,还有可能传播各种疾病。

家畜蜱虫病对于畜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蜱虫传播的疾病。

本文将对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环境改良要想有效地控制家畜蜱虫病,首先需要从环境着手,改良环境条件,减少蜱虫的滋生和繁殖。

具体措施如下:1. 清理环境:定期清理畜舍和饲料场地,保持卫生,清除落叶和杂草,减少蜱虫和它们的寄主动物的栖息地。

2. 应用化学药剂:可以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杀虫,以减少蜱虫的数量。

3. 环境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对饲养区域进行环境调节,包括灌溉、覆盖、排水等,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减少蜱虫的滋生。

以上环境改良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蜱虫的数量,降低家畜患病的风险。

二、畜舍管理畜舍是家畜的居住环境,对畜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蜱虫的滋生。

具体措施如下:1. 清洁卫生:定期清扫畜舍,清除粪便和饲料残渣,保持畜舍的干燥清洁。

2. 消毒消虫: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和消虫处理,以减少蜱虫滋生。

3. 畜舍设计:在畜舍设计时要考虑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有利于蜱虫的生存环境。

通过科学的畜舍管理,可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蜱虫滋生和传播的生活环境,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三、饲料管理除了环境和畜舍管理外,饲料管理也是防控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家畜的免疫力,减少家畜受蜱虫侵害的可能性。

具体措施如下:1. 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家畜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抵抗蜱虫传播的疾病。

2. 饮水卫生:保证饲料中水的卫生,防止因饮水感染蜱虫传播的疾病。

3. 饲料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一些抗病毒,抗寄生虫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畜的免疫力。

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降低家畜患病的概率,从而减少蜱虫传播的疾病的发生。

蜱虫生长月份

蜱虫生长月份

蜱虫生长月份摘要:一、蜱虫简介1.蜱虫的定义2.蜱虫的生活习性二、蜱虫的生长月份1.蜱虫的生命周期2.我国各地蜱虫的生长月份三、蜱虫的危害1.对人类的危害2.对动物的危害四、预防蜱虫的措施1.个人预防2.环境治理正文:蜱虫是一种吸血性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表面。

它们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来获取营养,同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

蜱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蜱虫简介蜱虫,又称蜱,属于蛛纲、蜱螨亚纲、蜱总科。

它们体型微小,呈椭圆形,有硬壳,吸血时可将腹部膨胀。

蜱虫生活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依赖宿主进行繁殖。

二、蜱虫的生长月份1.蜱虫的生命周期蜱虫的生命周期因种类和地区而异,通常需要一年左右。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蜱虫会经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中,若虫和成虫时期具有吸血能力。

2.我国各地蜱虫的生长月份我国各地蜱虫的生长月份有所不同,北方地区通常在4 月至10 月,而南方地区则全年都有。

蜱虫活动的高峰期一般在5 月至8 月。

三、蜱虫的危害1.对人类的危害蜱虫叮咬人类后,会吸食宿主的血液,同时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导致人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疾病。

2.对动物的危害蜱虫对动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吸食宿主的血液,导致动物贫血、生长发育受阻。

此外,蜱虫还可能传播动物疾病,如巴贝斯虫病、梨形虫病等。

四、预防蜱虫的措施1.个人预防(1)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滋生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2)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3)使用驱蚊驱虫剂,如含有DEET 成分的驱蚊液;(4)定期检查衣物和皮肤,发现蜱虫及时清除。

2.环境治理(1)清除孳生蜱虫的环境,如清理杂草、灌木丛等;(2)在蜱虫活动高峰期,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湿度,减少蜱虫滋生;(3)对于家畜,定期进行蜱虫检查和驱虫处理。

综上所述,蜱虫生长月份因地区和种类而异,它们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

2.也是由于吸血的习性,其叮咬可 致宿主皮肤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水肿、 发炎,甚至形成溃疡。
3.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 素,使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 宿主瘫痪,称为“蜱瘫”。
调 查 方 法
1. 硬 蜱 密 度 调 查
(1)人工小时布旗法 用1m见方的白绒 布旗帜,在调查地段进行定时拖布。拖蜱时, 手持旗杆伸向一侧,使布旗平铺于草丛上, 以等速缓步向前行走,每10m观察一次。将 附于旗上的蜱捡入玻管,每小时捡获蜱数即 为密度,单位:只/布旗人工小时。
1、单 宿 主 蜱
蜱在一个宿主体上完成幼 蜱至成蜱的发育。
2、二 宿 主 蜱
蜱的幼虫和若虫在一个宿 主体上寄生,成蜱则需更换宿 主吸血。
3、三 宿 主 蜱
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分别 在3个不同的宿主体上寄生。另 外还有混合型宿主蜱和多宿主 蜱的情况。
活 动 季 节
蜱对日光、温湿度、干燥和雨量均较敏感。蜱一 般1℃时开始出现,6~11 ℃虽能存活但发育停滞, 10~15 ℃时开始活跃,故蜱的活动高峰季节是在春、夏、 秋三季,耐寒冷。清晨和傍晚时段较为活跃,此时常爬 至草叶尖端等待和寻找宿主,当其它动物或人通过和停 留时,便爬至动物和人身体上叮刺吸血。寄生部位一般 以皮肤薄嫩且不易抓扰的部位为多,如颈部、耳后、腋 窝、大腿内侧、阴部、股骨沟等处。中午温度高、光照 强时则爬入枯枝落叶下隐伏不动。林区内的枯枝落叶和 草丛植被则能形成适宜蜱类活动的微小环境。
软蜱假头位于体前部腹面,从背面 看不见。
( 2)体躯:两侧对称,前窄后宽。构 成体表的几丁质有坚厚和柔软之分,据 此可将蜱类分为硬蜱和软蜱。
主 要 种 类
1、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典型 的森林种类,以幼虫、若虫和成虫越 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经常 侵袭人类,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 乳类和鸟类。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一、蜱虫简介中文学名:蜱虫别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二、分布情况在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均有发现。

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

全沟硬蜱: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

草原革蜱: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等地区.亚东璃眼蜱:分布于吉林、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区。

乳突钝缘蜱:分布于新疆、山西。

三、蜱的生存环境蜱虫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

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

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

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由于硬蜱在环境中生活,其活跃程度收到气候的影响,一般都是在春天气温回暖之后开始出现。

其生活阶段分为:幼蜱-若蜱-成蜱-卵。

卵在地面或乱石中,卵期随蜱的种类和外界气温而定,一般在2-3周或一个月以上孵出幼蜱。

幼虫爬到草(或其他植物)的尖端,前足高举等待宿主(动物)经过,然后爬到动物身体上,幼虫开始吸血并生长发育。

有的蜱虫在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身上完成,叫一宿主蜱,也有两个和三个宿主的,分别叫二宿主蜱、三宿主蜱。

成虫交配后死亡,雌蜱吸饱血后从宿主身上落到地上,爬到阴暗潮湿处产卵。

一直蜱虫能产几千至一万个以上的卵!雌蜱产完卵后萎缩死亡。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这家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玩意儿啊!说它小,可别小瞧了它,它的本事可大着呢!
蜱虫就像个隐藏在草丛里的小刺客,悄悄地潜伏着,等待着猎物的靠近。

你想想,当你开开心心地在草地里玩耍、在树林里漫步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一只蜱虫盯上了你。

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你身上,找个舒服的地方就开始“安居乐业”了。

蜱虫的生活方式还挺特别的。

它靠吸食血液为生,就像个小小的吸血鬼。

而且一旦它叮上你,就不那么容易被甩掉啦!这是不是很让人头疼呢?你说它怎么就这么难缠呢!
不过,大家也别太害怕。

了解了蜱虫的习性,我们就能更好地防范它呀。

比如,去野外的时候,尽量穿长袖长裤,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蜱虫无从下口。

还有啊,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上有没有这个小家伙的踪迹。

如果发现了,可不能直接用手去拔,那可能会让它的口器残留在皮肤里,引发感染呢,那可就麻烦大啦!
要我说,我们对待蜱虫就得像对待一个狡猾的敌人,时刻保持警惕。

它虽然不起眼,但危害可不小。

被它叮咬后,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大家想想,如果不重视蜱虫这个问题,那后果会有多严重呢?难道我们要任由这些小虫子在我们身上肆虐吗?当然不行!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和蜱虫斗智斗勇。

总之,蜱虫虽小,却不容小觑。

我们要了解它,防范它,不能让它轻易地伤害我们。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蜱虫的威胁吧!。

正确认识蜱虫教案

正确认识蜱虫教案

正确认识蜱虫教案蜱虫,又称壁虱,是一类寄生在动物体表皮上的节肢动物,属于蜱虫目。

蜱虫的体型较小,通常在1-5毫米之间,形状呈扁圆形,外表呈棕色或灰色。

蜱虫的生活史非常特殊,它们在寄主体表上寄生,通过吸血获取营养,并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寄生在不同的动物体上。

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正确认识蜱虫,了解其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蜱虫的生活习性。

1. 寄生习性。

蜱虫在其寄主体表上寄生,通过吸血获取营养。

它们通常选择在植物丛或低矮的灌木上等待宿主的到来,一旦宿主经过,就会迅速爬上宿主的体表,并通过口器刺入宿主的皮肤,开始吸血。

蜱虫的寄生行为对宿主造成了一定的刺激和损害,同时也可能传播一些疾病。

2. 生活史。

蜱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成虫通常在春季繁殖,产下的卵会在植物丛或土壤中孵化出幼虫。

幼虫在寄主体表上寄生,通过吸血后,会脱皮成为若虫,再次寄生在宿主体表上吸血。

若虫吸血后,会脱皮成为成虫,然后交配繁殖。

蜱虫的生活史与寄主的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关,通常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较为活跃。

二、蜱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1. 传播疾病。

蜱虫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可以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蜱传播的疾病包括布鲁氏菌病、利什曼病、岛病、兔热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 寄生损害。

蜱虫在寄生过程中,会通过口器刺入宿主的皮肤,吸血获取营养。

这样的行为会给宿主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害,导致宿主出现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

长期受到蜱虫的寄生,会对宿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蜱虫的防治方法。

1. 环境治理。

蜱虫的生活史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对蜱虫的防治首先要从环境治理入手。

要保持室外环境的清洁,及时清理植物丛和灌木,减少蜱虫的栖息地。

在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扫和消毒,减少蜱虫的滋生和繁殖。

蜱的危害及防制措施概述

蜱的危害及防制措施概述

蜱 俗称草扒 子 、 草爬 子 、 草别 子 、 草蜱虫、 狗鳖、 狗 豆子 、 牛虱 、 牛鳖子 等 , 是 一类 专性 吸 血动 物 。除人类也 就 常常 能
在人或动物身上停 留很 长时 间而不 被发 现 , 导致人 、 畜
血液 的持续损 失 。吸血蜱 数量 多 时能 导致 宿 主贫 血 、
外, 蜱还 寄生于牛 、 马、 羊、 猫、 狗和 鼠等陆地 脊椎动物 。
由于蜱 虫只在 吸血时 与宿 主短暂 接触 , 所 以属 于暂 时
消瘦 、 发育不 良、 皮毛质量降低及产 乳量 下降 。蜱 的唾 液 中有时含有毒 素 , 使动物产生厌食 、 体重 减轻 和代 谢
障碍 。某些蜱类 的雌蜱唾液腺还 可以分泌一 种能 抑制
蜱可 以传播 8 3种病 毒 、 l 5种 细 菌 、 1 7种螺 旋体 、 3 2种
原虫 以及衣原 体 、 支原 体 、 立 克次 体等 , 其 中新 布尼 亚 病毒和 嗜吞 噬细胞无形体是 近年分离和命 名 的经 蜱传 播 的新 型病原 体 _ 5 j 。蜱传 播 的疾 病 大 多为 人 兽共 患
临床上 以突起高 热 、 头痛、 意识 障碍 、 脑膜 刺激 征 和瘫 痪 为主要特征 , 少数患者 可有失语 、 痴呆 、 吞 咽困难 、 不 自主运 动等后遗症 , 病 死 率较高 _ 6 J 。主要 流行 于我 国 东北 、 俄 罗斯 的远东 地 区及 朝鲜 北 部 林 区, 多 发 生 于
河北 、 安徽 、 浙江 、 云南 、 重庆、 湖 北 等多地 出现 因蜱 虫 叮咬发 生蜱 传疾 病 , 甚 至造 成人 、 畜 死 亡事 件 … 。蜱 类研究 已经成为疾病控制领 域的热点之一 。
1 蜱 的 分 类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家畜蜱虫病是由蜱虫传播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家畜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蜱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表或体内的节肢动物,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动物身上,通过叮咬宿主植物或动物来吸取血液。

家畜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严重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畜蜱虫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一、清除蜱虫栖息地清除蜱虫的栖息地是预防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蜱虫常常栖息在草丛、灌木丛、草地和林地等潮湿、阴暗的地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清除这些蜱虫的栖息地。

可以采取定期修剪和清理草地和灌木丛、疏伐林地、清除院内杂草等措施,减少蜱虫的栖息地,从而有效控制蜱虫的数量。

二、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预防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喷洒、喂食等方式给家畜使用驱虫药物,以杀灭体表寄生的蜱虫。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敌敌畏、滴滴涕、氯氟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家畜种类和寄生蜱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建议用量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和对家畜产生不良影响。

三、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防控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定期对家畜的身体进行检查,发现有蜱虫寄生的家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避免蜱虫对家畜造成危害。

特别是在蜱虫较为活跃的季节(如春夏季),要加强检查的频率,及时发现蜱虫的寄生情况。

四、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家畜的生活环境也是防控家畜蜱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增设遮荫设施、改善通风条件、保持干燥清洁、合理地设置饮水设施等措施,降低蜱虫在家畜身上的寄生和传播。

五、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家畜蜱虫病。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料营养均衡、健康饮食等都可以提高家畜的免疫力,减少蜱虫对家畜造成的危害。

合理地进行定时定点的放牧、生态饲养等也可以减少蜱虫传播。

家畜蜱虫病对家畜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畜蜱虫病,在日常养殖管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清除蜱虫栖息地、药物防治、定期检查、改善生活环境、合理饲养管理等措施都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家畜蜱虫病的发生。

家畜蜱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家畜受蜱虫侵袭后会导致其皮肤和乳房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临床出现中毒和麻痹表现。

所以,应该重视蜱虫的防控,避免家畜机体受到剌激及病理损害,阻止蜱虫的进一步扩散,防止非感染地区受到蜱虫的侵袭。

本文介绍了几种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1轮牧与生物防控生产中通过轮牧与生物防控的方式能够将蜱虫的自生和寄生阶段直接阻断。

大多的硬蜱和软蜱在自生阶段都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并且会局限在宿主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将蜱虫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可以有效减少蜱虫的数量。

此种防控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硬蜱。

轮牧时间主要受自生幼虫生活时期的影响。

这种防控方式较少应于多宿主硬蜱和其他软蜱的驱杀。

2化学药物防控在家畜饲养过程中可采用杀螨剂,将环境中处于自生阶段的蜱或在家畜体表寄生的蜱杀灭。

由于喷洒杀螨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需要大面积喷洒,费用较高,所以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犬舍、谷仓和人类的住房等都需要采用杀螨剂定期喷洒,以阻断蜱虫的自生阶段,主要杀灭犬蜱和血红扇头蜱。

软蜱在自生阶段一般存在于鸟类巢穴、鸽棚、猪舍、居民房屋等处,采用杀螨剂喷洒效果更好。

对家畜体表使用杀螨剂可以将黏附的幼蜱、若虫、成蜱及软蜱的幼虫统统杀死,这种灭蜱方式已被广泛应用。

20世纪前期的杀螨剂是三氧化二砷(砒霜),之后开始使用有机氯类、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盐类、脒类及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用于蜱虫的驱杀,并被广泛应用。

长时间使用杀螨剂导致蜱虫对某些化合物已经产生了耐药性,所以目前又开发出一些新的化合物用作杀螨剂,苯吡唑。

杀螨剂用于家畜的灭蜱时,一般采用浸泡、喷雾的方式,浸泡的效果更好。

近几年,相关的专家已经开发研制出其他种类的杀螨剂,并且总结了具体的使用方法,比如缓释剂和缓释丸、缓释浸药耳标、背部浇泼法(药浇在家畜的背部而向全身散开)和点浇法(扩散的相对少些)。

家禽的杀螨剂通常是粉状的,而猫大多用粉剂或洗剂杀螨,犬多使用粉剂通过涂抹的方式灭螨。

多年来,杀灭犬猫的硬蜱始终都是将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和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按照相应合理的配方制成粉剂和颈圈应用。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防制知识宣传要点一、蜱的特点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及软蜱科。

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

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虫、若虫有8条腿,幼虫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

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二、蜱的分布国内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区蜱种类不同。

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

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如全沟硬蜱主要见于北方森林地区、长角血蜱多见于丘陵地区、草原革蜱多见于草坪和草原牧场,而二棘血蜱主要见于南方丘陵、山区等。

三、蜱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

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四、个人防护(一)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安全经验分享之蜱虫防治知识

安全经验分享之蜱虫防治知识

安全经验分享—蜱虫防治知识一、蜱虫简介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等。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

二、蜱虫危害1、蜱虫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

2、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莱姆病等。

3、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4、蜱虫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三、防治措施1、强化教育培训。

自每年4月初开始,采取培训、安全经验分享、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在全单位范围内广泛开展蜱虫防治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宣传教育培训,让每名员工能够做到识蜱虫、知危害、会防治。

2、提高自身防护水平。

蜱虫不像蚊子可以隔物叮咬,多数叮咬在裸露部位。

因此,到野外作业的员工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要穿长袖、紧口的衣袜,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衣口、袖口、裤口”紧实,防止蜱虫进入裸露部位进行叮咬。

3、强化互查自防能力。

从蜱虫叮咬情况看,多数在颈部、头部、脚踝、腋下等隐蔽处。

因此,野外工作的员工除自己需检查衣物外,还要在回队部或单位后,及时互相检查颈部、腰部等部位是否被叮咬,尤其是要仔细检查头部,看头发下是否有蜱虫,回家后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

4、正确进行救治。

员工一旦被蜱虫叮咬后,不要自行拔出,而要在第一时间马上到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蜱虫是一种很小的节肢动物,也叫作蜱螨,主要生活在森林、草丛和灌木丛中。

它们是寄生虫,主要以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宿主,还有少数种类寄生在人类身上。

蜱虫会利用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食,因此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

一、蜱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蜱虫体型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长,形状像梨子或椭圆形,颜色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蜱虫一般都在植物的叶子或树枝上等待宿主。

一旦宿主经过,蜱虫会爬上宿主身体,寻找适合吸血的位置,然后用它们的口器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并开始吸血。

蜱虫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使宿主不易感觉到疼痛,从而更长时间地吸取血液。

二、蜱虫的传播疾病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1. 腱膜炎:主要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病症包括关节痛、发热、疲劳等,严重者可能导致骨髓炎等并发症。

2. 莱姆病:是由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症包括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

3. 俄罗斯春夏型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感染病,病症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腹泻等,严重者可以导致脑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4. 重症热带斑疹热:是一种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出血性热带病变和多器官衰竭等。

三、如何预防蜱虫感染1. 减少前往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的频率,特别是在蜱虫活动旺季。

2. 防蜱服:包括长袖长裤、袜子、帽子等防蜱面料。

此外,可使用一些含有蜱虫驱除剂的防蜱喷雾剂或防蜱霜来预防蜱虫叮咬。

3. 检查身体:进行全身检查以确保身体没有蜱虫叮咬,尤其是在皮肤较细嫩的地方,如腋窝、腰部、耳后等区域。

4. 防蜱灵:这是一种杀虫剂,可以喷洒到衣服、行李、床上等物品上,用来防止蜱虫繁殖。

总之,预防蜱虫感染需要我们注意环境和自身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蜱虫叮咬有助于避免疾病传播。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蜱虫防护的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蜱虫的个人防护

蜱虫的个人防护
蜱虫的个人防护
2015.9
一、生活史
发育过程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卵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 0.5—1.0mm,淡黄色至褐色,常堆集成堆。在适宜条件下卵经2—4周孵 出幼虫。幼虫饱食后经1—4周蜕变为若虫。硬皮若虫只1期,软蜱通常为 3—4期,多者可达5—8期,因种类或生活条件而异。若虫饱食后经1—4 周蜕变为成虫。在自然条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为数月、1年、 2年或3年,因蜱种而异。当遇到不良环境产生滞育时,可使生活周期延 长。如全沟硬蜱由3年延长至4—5年,曾有报到,微小牛蜱成虫在试管内 耐饥5年,幼蜱耐饥达9个月。多数软蜱完成生活史需1个月至1年,在不 适宜条件下延长至3—5年或更长。硬蜱寿命为几个月至1年。吸血后寿命 较短,雄蜱活月余,雌蜱产卵后1—2周内死亡。软蜱成虫由于多次吸血 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种类可活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以上。
三、个人防护及注意事项
1、如有可能,提前注射相关的疫苗; 2、最好穿白色连体防护服,如是不连脚防护服,需加穿防蚤袜,套于裤 腿外,并扎紧收口。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 长袜长靴,戴防护帽。领口、袖口和裤腿要扎紧。 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市售驱 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 4、在蜱媒病流行地方和季节野外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己或互相检查 自己或对方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 除; 5、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可用75%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 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去医院请一声取出,不要生拉硬 拽,以免拽伤皮肤,还易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然后再用碘酒或酒 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 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 最佳治疗时机。 6、尽量不要接触蜱的体液,如不小心接触,及时做消毒处理。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解读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解读


五)正衰邪陷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甚则神昏,谵妄;呼吸急促;少尿; 汗出肢冷,脉细数或微等。 治法:扶正固脱,解毒开窍。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 六)余邪未清,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方药:连翘竹叶石膏汤加减。
西医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及尿量等。 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高热者物理降温, 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 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 (低于1×109/L),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应当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早使用抗 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通常用的抗生素有两种,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应早期、足量使用。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瘟疫”范畴,方案分6型辨证,并列出外治法。 一)邪犯肺卫
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 头痛,或咳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毒,疏风透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二)毒壅肺胃
临床表现:壮热不退,汗出,烦躁口渴,头痛,面红,恶心或呕吐,纳差,腹痛, 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洪大或脉缓。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活络 方药:白虎汤加减
蜱虫有哪些危害?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 较轻微,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 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可能遭遇:莱姆病、斑 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 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 种原虫性疾病。

狗身上的蜱虫

狗身上的蜱虫

狗身上的蜱虫狗身上的蜱虫引言:蜱虫是一种外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它们通常寄生在狗、猫、家禽等动物的身上,以动物的血液为食。

本文将探讨狗身上的蜱虫,包括蜱虫的生活习性、危害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

一、蜱虫的生活习性1.1 蜱虫的分类与形态特征蜱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蜱虫纲,约有800种以上。

它们通常身形较小,呈扁圆形。

成年蜱虫具有八条腿,可根据颜色、体长、体形等特征进行分类。

1.2 蜱虫的寄生与季节性蜱虫通常寄生在狗的毛发之中,特别喜欢藏匿在耳朵、脖颈、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蜱虫的寄生活动与季节关系密切,一般在春季和夏季较为活跃。

二、蜱虫对狗的危害2.1 蜱虫的直接危害蜱虫的叮咬会导致狗身体不适,引发瘙痒、疼痛等症状。

另外,蜱虫也携带多种病原体,如布鲁氏菌、细菌性痢疾等,通过叮咬传播疾病,给狗的健康造成威胁。

2.2 蜱虫的间接危害蜱虫叮咬狗后,会引发狗的剧烈搔抓和咬啮,可能导致皮肤感染。

此外,由于狗不断抓挠,蜱虫可能从狗身上脱落,进入家庭环境和人类的室内空间,增加人类感染蜱传播疾病的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蜱虫感染3.1 预防措施① 定期给狗进行体检,观察是否有蜱虫寄生的症状,如掌握及时发现蜱虫的机会。

② 给狗使用防蚤、防虱的产品,如滴剂、喷雾等,可有效预防蜱虫寄生。

③ 减少狗在草地、灌木丛等蜱虫多的区域活动的时间,避免蜱虫的叮咬。

④ 定期清理狗的床铺和生活环境,杜绝蜱虫的滋生。

3.2 治疗措施当发现狗身上有蜱虫寄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① 使用专门的蜱虫夹或镊子将蜱虫逐个取出,并确保完整地取出蜱虫,避免留下蜱虫的口器在狗的皮肤内。

② 清理狗的身体和床铺,洗澡使用专门的防蚤、防虱的洗浴液,杀灭或排除携带蜱虫的狗皮毛上的蜱虫。

③ 如狗有明显的疼痛、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带狗去兽医处进行治疗,避免感染并处理并发症。

结论:蜱虫是狗身上的常见寄生虫,对狗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疗蜱虫感染,我们应该定期体检狗,并采取措施预防蜱虫寄生。

蜱虫防治知识

蜱虫防治知识

蜱传的传染病一般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多数地方人迹罕至或者只有特定的人群进入。

近年来,蜱传疾病出现在安徽、河南、山东和辽宁等地,由于临近人类的居住区域,人类感染的几率增加。

2006年安徽发现我国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病例,2010年多地“蜱叮咬人致死事件”让我们惶恐,怎么身边就出现了致病的蜱虫,又出现的可能致命的“新型布尼亚病毒”。

再加上网络上和部分媒体上防蜱知识和蜱传疾病的知识存在很多的错误和夸大,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恐惧。

在此,我们力求用易懂的文字从专业角度阐述一下蜱传疾病,以便大家消除恐慌和正确预防。

蜱自古有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壁虱、草扒子、草别子、狗豆子等,不同地区种类有很大差别。

它叮咬人的习性和蚊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多数会超过36或48个小时。

一般在有蜱地区,放牧的牛羊在耳后等部位都会有蜱的附着,甚至满满的一层蜱虫,令人作呕。

但蜱多数时候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包括人。

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胀大到黄豆粒大小。

蜱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另外就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

在我国较为重视、有防控体系的、也是较为严重的是森林脑炎,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如瘫痪多见。

主要见于我国东北及西北原始森林地区,其他地区少见。

在这些地区的林区入口设立醒目标识,林区作业人员和其他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来预防。

蜱传疾病的动态蜱传疾病很多是古老的疾病,长期在我国存在,多数疾病局限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人类活动范围内较为少见。

蜱虫的预防方法

蜱虫的预防方法

蜱虫的预防方法在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有一种小小的生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那就是蜱虫。

蜱虫虽小,但危害可不小。

它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了解蜱虫的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知道蜱虫一般喜欢出没在哪些地方。

蜱虫常常隐藏在草丛、树林、灌木丛等植被茂盛的环境中。

所以,当我们要去这些地方活动时,比如爬山、露营、徒步等,就要特别小心。

尽量选择穿长袖长裤,并把裤脚塞进袜子里,领口和袖口也要扣紧。

这样可以减少皮肤暴露的面积,降低被蜱虫叮咬的风险。

衣服的颜色也有讲究。

尽量选择浅色的衣物,因为蜱虫在浅色衣物上更容易被发现。

回到家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并仔细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附着。

除了衣物,鞋子也很重要。

选择高帮的鞋子,可以防止蜱虫从脚踝处钻进裤腿。

另外,在进入可能有蜱虫的区域前,在衣物和皮肤上喷洒含有避蚊胺(DEET)的防虫喷雾,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但要注意按照产品说明使用,避免过量喷洒,尤其是在面部和手部等敏感部位。

对于宠物来说,它们也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

定期给宠物进行体外驱虫是必不可少的。

带宠物外出回来后,要仔细检查它们的身体,特别是耳朵、颈部、腹部和四肢等部位。

如果发现有蜱虫,要用专门的宠物驱虫工具小心地去除,不要直接用手硬拔,以免蜱虫的口器残留在宠物的皮肤里。

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坐卧在草地上。

如果需要休息,最好选择干燥、空旷的地方。

如果发现身上有蜱虫正在叮咬,千万不要惊慌。

不要用手直接拍死或者强行拔除蜱虫,这样可能会导致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引发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用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的头部,然后平稳、均匀地向上提拉,取出蜱虫。

取出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叮咬部位。

回到家中,要及时洗澡,仔细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头皮、腋窝、腹股沟等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的情况。

蜱虫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

蜱虫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

什么是蜱虫?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作为狗狗主人,狗豆子你一定听过,对,这个狗豆子的学名就叫蜱,各地有不同的叫法,还有叫壁虱、扁虱、草爬子等等。

蜱虫的形态特征危害宠物狗和人的主要是硬蜱。

硬蜱呈长椭圆形,头、胸、腹融合在一起,背腹扁平,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眼一对或缺。

虫体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达蓖麻籽大。

足4对,着生于腹面两侧,每足由6节组成。

第Ⅰ对足跗节接近端部的背缘有哈氏器(Haller's organ),为嗅觉器官,可作为鉴别蜱种的特征。

蜱虫作为动物,具有完整的内部构造。

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一应俱全,不仅具有心脏,甚至连食道、胃、肠道、肛门都有。

可谓是“蜱虫虽小,心肠俱全”。

蜱虫的生活史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蜱在寄生的动物体上进行交配,雌蜱吸饱血后离开宿主落地,一般经 4 ~8 天待卵发育后开始产卵。

虫卵小,呈卵圆形,黄褐色,通常经1个月左右孵出幼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2~7天吸饱血后再落于地面,经过蜕化变为若虫。

若虫再侵袭动物寄生吸血后在落于地上,经数十天,蜕化成性成熟的成蜱。

在自然条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为数月、1 年、2 年或3 年,因蜱种而异。

当遇到不良环境产生滞育时,可使生活周期延长。

硬蜱寿命为几个月至1年。

吸血后寿命较短,雄蜱活月余,雌蜱产卵后1~2周内死亡。

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种类可活十几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蜱虫就好似蚊子一样,它的一生需要靠吸食宿主的血液来维持营养。

遭受叮咬后不仅会皮肤发生搔痒的症状,甚至不慎碰到携带其他病菌的蜱虫,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严重的还会死亡。

之前报道的在河南蜱咬人致死的病例就是因为蜱虫携带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在狗狗身上也不可轻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蜱虫?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作为狗狗主人,狗豆子你一定听过,对,这个狗豆子的学名就叫蜱,各地有不同的叫法,还有叫壁虱、扁虱、草爬子等等。

蜱虫的形态特征危害宠物狗和人的主要是硬蜱。

硬蜱呈长椭圆形,头、胸、腹融合在一起,背腹扁平,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眼一对或缺。

虫体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达蓖麻籽大。

足4对,着生于腹面两侧,每足由6节组成。

第Ⅰ对足跗节接近端部的背缘有哈氏器(Haller's organ),为嗅觉器官,可作为鉴别蜱种的特征。

蜱虫作为动物,具有完整的内部构造。

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一应俱全,不仅具有心脏,甚至连食道、胃、肠道、肛门都有。

可谓是“蜱虫虽小,心肠俱全”。

蜱虫的生活史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蜱在寄生的动物体上进行交配,雌蜱吸饱血后离开宿主落地,一般经 4 ~8 天待卵发育后开始产卵。

虫卵小,呈卵圆形,黄褐色,通常经1个月左右孵出幼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2~7天吸饱血后再落于地面,经过蜕化变为若虫。

若虫再侵袭动物寄生吸血后在落于地上,经数十天,蜕化成性成熟的成蜱。

在自然条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为数月、1 年、2 年或3 年,因蜱种而异。

当遇到不良环境产生滞育时,可使生活周期延长。

硬蜱寿命为几个月至1年。

吸血后寿命较短,雄蜱活月余,雌蜱产卵后1~2周内死亡。

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种类可活十几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蜱虫就好似蚊子一样,它的一生需要靠吸食宿主的血液来维持营养。

遭受叮咬后不仅会皮肤发生搔痒的症状,甚至不慎碰到携带其他病菌的蜱虫,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严重的还会死亡。

之前报道的在河南蜱咬人致死的病例就是因为蜱虫携带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在狗狗身上也不可轻视。

蜱虫的分布区域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常发季节为春季和早夏。

蜱虫是怎样“上身”的?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气味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

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

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

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散养狗和城市流浪狗身上居多;家养宠物狗发现身上有蜱时,多为有先前外出旅游去草丛或树林里的经历。

蜱虫对狗狗的危害蜱寄生于狗狗的体表,为了自身的生长需要不断的吸血,会给狗狗带来不安,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机械性损伤皮肤,使狗狗痛痒不安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狗狗皮肤,可使狗烦躁不安,与同伴摩擦或用嘴啃咬。

严重的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二、大量吸血,可引起贫血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

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

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吸血过多可引起狗狗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表现。

一般只有狗宝宝被蜱严重感染才会出现贫血。

三、某些毒素还有可能导致麻痹或跛行大量寄生在后肢时,所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后肢肌肉对称性松弛麻痹,一般发生在被蜱叮咬后的5~7日发病特征为发生跛行、四肢和腹壁肌腱反射机能障碍。

如被含有神经毒素的蜱叮咬,患狗开始出现不安,轻度震颤,步态不稳,呼吸浅表,心率不齐,且可造成逐渐衰竭死亡。

还可见到眼球震颤,但体温正常,出现呼吸麻痹后几小时狗即可死亡。

四、间接感染其他传染病蜱还是其他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间接使狗发生其他某些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本次在人的病例中,就是因为咬人的蜱携带了人粒细胞无形体才导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是无形体,蜱只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蜱常被发现的部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蜱通常附着在狗狗的头、耳、脚趾上吸血。

教你如何去除蜱虫首先,应该尽快除去叮咬在狗狗身体上的蜱。

对叮咬在狗狗皮肤上的蜱虫不宜强行拔除,因为直接用手摘除,可能会导致虫体虽然摘下来了,但螯肢、口下板等还滞留在狗狗皮肤中,依然会引起皮肤的搔痒或感染表现。

用手摘除而导致发炎的病例屡见不鲜。

正确除蜱虫的做法是:第一步:用小镊子避开虫体,夹住蜱虫腿部的位置。

第二步:轻轻试探能否将蜱虫夹除,如果感觉很费了,不要硬来。

第三步:可以先在蜱虫身体上滴点植物油,等蜱虫窒息死亡后在将其夹除。

或者在兽医操作下,在虫体处使用局麻药物,麻药奇效后在夹除。

第四步:夹除后,如果被咬处有发红、发炎等表现,可以外涂点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就是平时常说的绿药膏,具有止疼、止痒、消炎的作用。

如果狗狗身上蜱虫很多,则需要去宠物医院由兽医处理,使用0.04 %~0.08 %胺丙畏溶液擦洗或药浴,同时配合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类药物。

蜱虫致狗狗发生病症的治疗要除去蜱虫并不难,关键是狗狗的体内还有毒素存在,而这种毒素能使狗狗的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和释放乙酰胆碱减弱而发生肌肉麻痹,也就是使狗狗的神传导机能发生障碍。

所以,你的狗狗会出现这种晕晕的感觉。

注意:当狗狗出现走路不稳的时候,要立刻送往宠物医院。

第一,首先得控制毒素进一步进入大脑,可以用维生素B1 100毫克、维生素B12 200微克同时肌肉注射,一天两次。

还有一种办法,只是不太容易找,疗效是最好的,就是用同样是被蜱虫感染过而完全康复了的狗狗的血清以1公斤体重0.5毫升作静脉注射器或滴注(但需配型)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狗狗血液里的毒素。

第二,如果虫子少,可以用手直接摘除,但一定要多仔细检查狗狗的头部、耳朵、和四肢末端。

用0.16%溴氰菊酯进行药浴,如果虫子太多,可以用0.4%-0.8%的畏丙胺(也叫赛福丁)溶液先用来擦洗狗狗全身,然后再进行药浴,10多分钟后虫体就会自然脱落的。

第三,出是很重要的,对环境和狗狗的窝用0.1%畏丙胺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进行喷雾消毒,而且最好是一周一次,连用三周。

该如何预防蜱虫上身?狗狗和人不一样,人只要穿上衣服就能使皮肤不接触到蜱,轻而易举的做到预防工作。

但是,狗狗多数是没有衣服,而且天生好动,最喜欢到草丛里钻来滚去,感染的几率自然会高。

做好狗狗蜱虫的预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蜱被发现寄生于狗狗身上,在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在梳理狗狗被毛时,看到狗狗身上有褐色子的虫子,这就是蜱。

因此,养成狗狗外出散步回家后就梳一遍毛的好习惯,对及时发现蜱虫是最有益的。

2.去野外玩耍后,一定要仔细梳理毛发,除去狗狗身上的杂物,检查是否有虫体。

3.在蜱活跃的季节,定期进行药浴或使用滴在脖子上(或喷在身上)的体外药物预防。

推荐:常见具有去除蜱虫功能的药物具有除蜱功能的成品药有很多,按照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类:滴剂:福来恩增效滴剂、大宠爱滴剂、灭虫宁滴剂喷剂:福来恩喷剂、圣路薇宠物虱蚤喷剂、金盾爱宠驱蚤灵、安万克杀蜱王喷剂、西门斯蚤不到注射药:含有伊维菌素或塞拉菌素的驱虫注射药。

(具体选择药物和使用剂量请参照说明书或咨询当地兽医。

)家庭消毒请谨慎使用杀虫剂,虽然普通的杀虫剂都可杀死环境中的蜱虫,但对狗狗也是一种刺激,可能会发生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家庭消毒一定要在狗狗不在屋中的时候进行。

宠物主人防虫秘籍避免在草地、树林内长时间坐卧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穿着紧口、长袖类衣物防止叮咬如需蜱虫的栖息地,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在暴露的皮肤出喷涂驱虫药物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可以起到防护蜱虫叮咬的作用。

尽量减少与被蜱虫寄生的动物接触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

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尤其是养宠物的家庭,应经常检查。

发现蜱附着不宜用手直接摘除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除去。

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捏碎。

在蜱栖息地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第二节蜱蜱(tick)属于蜱螨亚纲的寄螨目(Parasitiformes)、蜱总科(Ixodidea)。

有的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hard tick),属硬蜱科(Ixodidae);背面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soft tick),属软蜱科(Argasidae)。

全世界已发现约800多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比较重要的种类有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和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等。

[形态]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大小,有时可长达30mm。

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1.硬蜱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

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

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生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

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膝节和跗节。

基节上通常有距。

跗节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

第工对足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iler’s organ),有嗅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