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衢十二校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方案一:可用KMn04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在配制100mL 1.00 x 10 - 2 mol·L-1的 KMnO4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还有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 KMnO4溶于水不放热,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B.容量瓶洗涤后不需干燥即可直接用于实验C.定容后摇匀,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D.如果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毓配制、II.方案二:将FeS04· 7H20最终转化为Fe2 03,测定质量变化,操作流程如下:①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______、冷却、称量。

②假设实验过程中Fe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_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③若步骤③加人X溶液的量不足,则最后测出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14分)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摩尔质量为92g·mol一1,某课题小组以它为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 H5 NO。

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阿司匹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是乙酸的同系物B.能发生醋化反应C.1 mol阿司匹林最多能消耗2mmol Na0H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H的结构简式是,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写出2种)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 :2:2:1③分子中有2个羟基(5)以A为原料可合成,请设计合成路线,要求不超过4步(无机试剂任选)。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二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利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均可鉴别两者B.乙酸乙醋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属于皂化反应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D.道尔顿首次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确定原子核的存在,都为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考点:有机物的鉴别;化学史;酯的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乙醇和二甲醚含有的官能团和等效氢原子数目不同,以此可选择鉴别方法;B.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可导致钢铁发生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电化学腐蚀;D.根据原子结构的发展史进行判断.解答:解:A.乙醇和二甲醚含有的官能团和等效氢原子数目不同,利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均可鉴别两者,故A正确;B.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故B错误;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可导致钢铁发生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电化学腐蚀,故C正确;D.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微粒.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其合作者盖革与马斯顿所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有机物的鉴别、油脂的性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化学史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B.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再加人AgN03溶液进行检验C.为了加快过滤速度以及得到较干燥的硅酸白色胶状沉淀可以采用抽滤的方法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考点:中和热的测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酸和碱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B.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影响检验结果;C.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D.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解答:解:A.中和热是要求酸碱中和反应的放热量,用反应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溶液初始温度为初温度,初末温度做差,再利用溶液的比热容、溶质摩尔数等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反应的中和热,故A正确;B.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硝酸进行酸化,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使用硫酸酸性,因为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故B错误;C.采用抽滤的方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故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Y、Z、W同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W>XB.存放W单质的仓库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Z的氧化物通常形成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共价键D.Y的单质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则Y为Cl;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则Z为Si;Y、Z、W同周期,处于第三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则W为Mg,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解答:解: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X 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则Y为Cl;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则Z为Si;Y、Z、W同周期,处于第三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则W为Mg,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Mg >Si>Cl>O,故A错误;B.M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碳,故镁失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故C错误;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氯气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B选项中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无机推断中经常考查.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一甲基一3,5一二乙基己烷﹣B.用Na2C0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硝基苯四种物质C.等质量的甲烷、乙烯、1,3一丁二烯分别充分燃烧,所耗氧气的量依次增加D.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为:CH3(CH2)2CH3<(CH3)3CH<CH3(CH2)3CH3<(CH3)2CHCH2CH2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物的鉴别;烷烃及其命名..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A.该有机物命名中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的碳链;B.碳酸钠与醋酸产生气泡,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苯和硝基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以根据密度鉴别;C.烃的含氢量越高,等质量的烃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量越大;D.烷烃的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解答:解:A.,该命名中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碳链,该有机物中最长碳链含有7个C,主链为庚烷,编号从右边开始,在2、,5号C各含有1个甲基,在3号C含有1个乙基,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5﹣二甲基﹣3﹣乙基,故A错误;B.Na2C0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气泡;与CH3CH2OH混合后不反应,但混合液不分层;碳酸钠与苯、硝基苯混合后会分层,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在下层的为硝基苯,所以能够用Na2C0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硝基苯四种物质,故B 正确;C.烃中含氢量越大,质量不变时消耗的氧气的量越大;甲烷、乙烯、1,3一丁二烯中含氢量大小关系为:甲烷>乙烯>1,3﹣丁二烯,所以耗氧量依次减小,故C错误;D.烷烃的C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如果C的数目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沸点大小为:CH3)3CH<CH3(CH2)2CH3<(CH3)2CHCH2CH2<CH3(CH2)3CH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判断、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鉴别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熟悉常见的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烷烃沸点高低与碳原子数、支链多少的关系.5.(3分)(2014•丽水二模)早在1807年化学家戴维用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反应原理为4NaOH(熔融)═4Na+O2↑+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反应原理为: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钠,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Na++e﹣═Na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熵的增加带动了反应的进行C.若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则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比为1:1D.目前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如图),电解槽中石墨极为阳极,铁为阴极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电解原理..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A、电解池中,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B、在高温时生成Na蒸气,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C.戴维法生成4molNa转移4mol电子,但盖•吕萨克法生成4molNa转移8mol电子;D.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金属钠和氯气.解答:解:A、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钠,阴极上是钠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Na++e﹣═Na,故A正确;B、反应3Fe+4NaOH═Fe3O4+2H2↑+4Na↑在高温时生成Na蒸气,是熵增加的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故B正确;C、戴维法生成4molNa转移4mol电子,但盖•吕萨克法生成4molNa转移8mol电子,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比为1:2,故C错误;D、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如图),电解槽中石墨极为阳极,该极上产生氯气,铁为阴极,该极上析出金属钠,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及电解原理,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发生的电极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6.(3分)(2014•丽水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可能为NaHSO4溶液B.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所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V(硫酸)>V(盐酸)=V(醋酸)C.p H相等的①CH3COONa,②C6H5ONa,③NaHCO3溶液中,c(Na+)大小关系:②<③<①D.已知Ag2CrO4的ksp为1.12×10﹣12,则将等体积的1×10﹣4mol•L﹣1的AgNO3溶液和1×10﹣4mol•L﹣1 K2CrO4溶液混合,会有Ag2CrO4沉淀产生考点:p H的简单计算;盐类水解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A.若a<7时,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大于1×10﹣7mol•L﹣1,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硫酸氢钠电离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B.硫酸、盐酸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最大,盐酸和硫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C.醋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其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苯酚钠溶液pH最大,醋酸钠溶液的pH最小,据此进行判断;D.根据Ag2CrO4的溶度积与混合液中银离子、铬酸根离子浓度乘积大小进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有Ag2CrO4沉淀产生.解答:解:A.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1,若a<7时,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大于1×10﹣7mol•L﹣1,说明促进了水的电离,该溶液可能为含有弱酸根或者弱碱根离子的盐溶液,由于硫酸氢钠能够电离出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所以不可能为NaHSO4溶液,故A错误;B.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所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为弱酸,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和硫酸的浓度;硫酸和盐酸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浓度相等,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所以它们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为:V(醋酸)>V(硫酸)=V(盐酸),故B错误;C.pH相等的①CH3COONa,②C6H5ONa,③NaHCO3溶液中,苯酚钠水解程度增大,所以碳酸氢钠的浓度最小;醋酸钠水解程度最小,所以醋酸钠的浓度最大,所以溶液中c(Na+)大小关系为:②<③<①,故C正确;D.已知Ag2CrO4的ksp为1.12×10﹣12,则将等体积的1×10﹣4mol•L﹣1的AgNO3溶液和1×10﹣4mol•L﹣1 K2CrO4溶液混合后,银离子浓度为5×10﹣5mol•L﹣1 ,铬酸根离子浓度为:5×10﹣5mol•L﹣1 ,则c(Ag+)2•c(CrO42﹣)=5×10﹣5mol•L﹣1 ×(5×10﹣5mol•L﹣1 )2=1.25×10﹣13mol<ksp=1.12×10﹣12,所以没有Ag2CrO4沉淀产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的计算、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计算方法,选项D为难点、易错点,注意溶解度常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7.(3分)(2014•丽水二模)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溶有NH4+、K+、Al3+、Mg2+、HCO3﹣、Cl﹣、I﹣、MnO4﹣、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为分析其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0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 白色沉淀甲.②取上述反应后的滤液,加人AgN0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③另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当加人NaOH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开始产生气体丙,收集气体丙,体积换算成标况下为0.224L(假设丙全部逸出),最后沉淀完全溶解.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Na+、Mg2+、Al3+、Cl﹣B.肯定有Al3+、SO42﹣、NH4+C.肯定没有K+、HCO3﹣、MnO4﹣D.肯定没有K+、NH4+、Cl﹣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溶液无色,说明不含MnO4﹣;①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白色沉淀甲,说明甲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SO42﹣;②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Cl﹣、I﹣;③因为能与碱共热生成气体的只有NH4+,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又能完全溶解,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含HCO3﹣;根据氢氧化铝沉淀0.01mol和标况下氨气为0.224L,利用元素守恒可知有NH4+0.01mol,Al3+、0.01mol,再根据电荷守恒可推知含有K+、;综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为K+、NH4+、Al3+、SO4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MnO4﹣、Mg2+、Cl﹣、I﹣、HCO3﹣.解答:解:溶液无色,说明不含MnO4﹣;①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白色沉淀甲,说明甲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0.01molSO42﹣;②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Cl﹣、I﹣;③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丙,最后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含有NH4+、Al3+,不含Mg2+,因为能与碱共热生成气体的只有NH4+,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又能完全溶解,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含HCO3﹣;根据氢氧化铝沉淀0.01mol和标况下氨气为0.224L,利用元素守恒可知有NH4+0.01mol,Al3+、0.01mol,再根据电荷守恒可推知含有K+、;综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为K+、NH4+、Al3+、SO4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MnO4﹣、Mg2+、Cl﹣、I﹣、HCO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可以根据常见离子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电荷守恒回答,难度中等.二、解答题8.(2014•丽水二模)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将与2011年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火箭推进器是成功发射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推进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20世纪前,黑火药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箭推进剂,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I)K2S的电子式为,C02的结构式为O=C=O.②已知S和氯水反应会生成两种强酸,其离子方程式为3Cl2+S+4H2O=8H++SO42﹣+6Cl﹣③取黑火药爆炸后的残留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写出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含有K+的实验操作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颜色为紫色,则溶液中含有K+,反之,不含K+;(2)20世纪60年代,火箭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常用的氧化剂有四氧化二氮、液氧等,可燃物有麟(N2H4)、液氢等.①肼(N2H4)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与氨相似,但其碱性不如氨强,写出其溶于水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N2H4+H2O⇌NH2NH3++OH﹣②一种与N2H4电子数相等的绿色氧化剂,能将油画表面黑色的PbS氧化成白色的PbSO4,使油画变白、翻新,化学方程式为:PbS+4H2O2═PbSO4+4H2O.(3)以上的火箭推进剂一般含有氮元素,含氮化合物种类丰富.有一含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爆炸性,86g该化合物爆炸分解会生成标况下N2 67.2L和另一种气体单质H2.写出其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HN3=H2+3N2.考点: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①K2S是离子化合物,硫离子和钾离子形成离子键,据此写出电子式;C02是直线形分子,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都形成双键,据此写出结构式;②S和氯水反应会生成两种强酸,可知酸为盐酸和硫酸,然后配平;(3)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鉴别;(2)①利用NH3+H2O⇌NH4++OH﹣分析出肼溶于水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②一种与N2H4电子数相等的绿色氧化剂为H2O2,然后根据PbS转变为白色的PbSO4,H2O2被还原为H2O来分析化学反应;(3)先根据质量守恒确定氢气的质量,然后求出氮原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最后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①硫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硫离子和钾离子形成离子键,硫化钾的电子式为:;C02是直线形分子,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都形成双键,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②S和氯水反应会生成盐酸和硫酸,离子方程式为:3Cl2+S+4H2O=8H++SO42﹣+6Cl﹣;故答案为:3Cl2+S+4H2O=8H++SO42﹣+6Cl﹣;③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颜色为紫色,则溶液中含有K+,反之,不含K+;故答案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颜色为紫色,则溶液中含有K+,反之,不含K+;(2)①氨气与水的反应为:NH3+H2O⇌NH4++OH﹣,肼(N2H4)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与氨相似,离子方程式为:N2H4+H2O⇌NH2NH3++OH﹣;故答案为:N2H4+H2O⇌NH2NH3++OH﹣;②由PbS转变为白色的PbSO4,H2O2被还原为H2O,PbS作还原剂,H2O2作氧化剂,则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PbS+4H2O2═PbSO4+4H2O,故答案为:PbS+4H2O2═PbSO4+4H2O;(3)86g该化合物爆炸分解会生成标况下N2 67.2L和另一种气体单质H2,N2的物质的量为=3mol,质量为3mol×28g/mol=84g,则氢气的质量为86g﹣84g=2g,物质的量为1mol,氮原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含氮化合物的分子式为HN3,化学方程式为2HN3=H2+3N2,故答案为:2HN3=H2+3N2.点评:本题以信息为材料,考查了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中等,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9.(16分)(2014•丽水二模)2013年9月,中国华北华中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雾霆天气,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的空气污染升为6级空气污染,属于重度污染.汽车尾气、燃煤废气、冬季取暖排放的C02等都是雾履形成的原因.(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0(g)+2C0(g)N2(g)+2C02(g)△H<0,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D.A.在单位时问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CO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②在t2时刻,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之后不再改变条件.请在右图中补充画出从t2到t4时刻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③若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压强、向容器中充入CO气体.(写出2个)(2)改变煤的利用方式可减少环境污染,通常可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得到水煤气,其反C(s)+H2O(g)⇌CO(g)+h2(g)△H=+131.3kJ•mol﹣1①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②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可用足量的Na2C03溶液吸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S=HCO3﹣+HS﹣.(已知:H2S:Km1=9.1×10﹣8;Km2=1.1×10﹣12.H2CO3:Km1=4.3×10﹣7;Km2=5.6×10﹣11)(3)已知反应:CO(g)+H20(g)⇌CO2(g)+H2(g),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20(g)分别通人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CO H2O H2 CO需时间/min1 650 42 1.6 2.4 62 900 2 1 0.4 1.6 33 900 a b c d t①实验1条件下平衡常数K= 2.67(保留小数点后二位).②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必须满足的关系是a<b.③该反应的△H<0(填“<”或“>”);若在900℃时,另做一组实验,在此容器中加人10mol C0,5mol H20,2mol C02,5mol H2,则此时V图<V逆(填“<”,“>”,“=”).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①A.在单位时问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CO,从反应开始到平衡,都符合这等量关系;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体积不变,反应体系都是气体,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密度始终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②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比原来的小,平衡逆向移动,所V正<V逆;③若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外界条件增强,平衡正向移动;(2)①根据△G=△H﹣T△S判断,△G<0,反应自发进行;②根据碳酸和氢硫酸的两步电离平衡常数进行比较氢硫酸与碳酸、碳酸氢根离子离子酸性大小,从而得出反应产物,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二组温度比第一组高,反应物物质的量比第一组减半,但是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比第一组的一半少,表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依据图表数据列式计算平衡浓度,结合(3)①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②如果a=b两者的转化率相等,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相当于加入水蒸气,平衡正向移动;③利用实验1与实验2温度变化比较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热,依据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判断;解答:解:(1)①A.在单位时问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CO,从反应开始到平衡,都符合这等量关系,故A不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体积不变,反应体系都是气体,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密度始终不变,故B不选;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C选;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D选;故答案为:CD;②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比原来的小,平衡逆向移动,所V正<V逆,故图象为:,故答案为:;③若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外界条件增强,平衡正向移动,措施是增大压强或向容器中充入CO气体,故答案为:增大压强或向容器中充入CO气体;(2)①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焓增、熵增过程,即△H>0、△S>0,必须满足△G=△H﹣T△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所以在高温下能够自发进行,故答案为:高温;②由于Ka2=5.61×10﹣11<Ka1=9.1×10﹣8<Ka1=4.30×10﹣7、Ka2=5.61×10﹣11>Ka2=1.1×10﹣12,所以氢硫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氢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S=HCO3﹣+HS﹣,故答案为:CO32﹣+H2S=HCO3﹣+HS﹣;(3)①验1计算平衡常数,H2O(g)+CO(g)⇌CO2(g)+H2(g)初始1mol/L 2mol/L 0 0转化0.8mol/L 0.8mol/l 0.2mol/l 0.2mol/l平衡0.2mol/L 1.2mol/L 0.2mol/l 0.2mol/lK==2.67,故答案为:2.67;②如果a=b两者的转化率相等,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相当于加入水蒸气,平衡正向移动,则a<b,故答案为:a<b;③则实验1升高温度实验2,验2计算平衡常数,H2O(g)+CO(g)⇌CO2(g)+H2(g)初始0.5mol/L 1mol/L 0 0转化0.2mol/L 0.2mol/l 0.2mol/l 0.2mol/l平衡0.3mol/L 0.8mol/L 0.2mol/l 0.2mol/lK==0.167,温度升高K变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按10mol C0,5mol H20,2mol C02,5mol H2,分别加入该容器Qc==0.2>K反应逆向进行,v(正)<v(逆),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做题时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此为化学平衡常考查问题.10.(14分)(2014•丽水二模)FeS04•7H20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以下是FeS04•7H20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0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目的是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浸泡后,用倾析法(填操作方法)分离并洗涤铁屑.(2)操作a为趁热过滤.(3)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4)FeS04•7H20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实验室要测定某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I.方案一:可用KMn04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在配制100mL 1.00×10﹣2mol•L﹣1的KMnO4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还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在配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填序号字母).A.KMnO4溶于水不放热,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B.容量瓶洗涤后不需干燥即可直接用于实验C.定容后摇匀,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D.如果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毓配制、Ⅱ.方案二:将FeS04•7H20最终转化为Fe203,测定质量变化,操作流程如下:①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②假设实验过程中Fe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③若步骤③加人X溶液的量不足,则最后测出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硫酸亚铁的制备..专题:实验题.分析:(1)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分离并洗涤铁屑方法是倾析法;(2)根据操作a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来分析;(3)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目的是洗去表面杂质,温度降低绿矾溶解度降低,减少绿矾晶体的损失;(4)Ⅰ.依据配制溶液的过程和步骤选择仪器;依据溶液配制的实验过程判断;A、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B、只要最后让溶液体积是100ml即可,容量瓶中事先有水没影响;C、定容后摇匀后不需要再加水,加水后溶液浓度减小;。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1.下列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Cl2O7B. SiO2C. COD. SO2【答案】C【解析】【分析】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l2O7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lO4和水,是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B.Si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iO3和水,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C.CO不能与NaOH等碱溶液反应,因此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符合题意;D.S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和水,是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B. 分液C. 过滤D. 蒸馏【答案】C【解析】【详解】A.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夹的位置应该在离试管口1/3处,A错误;B.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B错误;C.过滤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的内壁,C正确;D.冷凝管应从下端进入冷水、上端出水且锥形瓶口不能密封,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 铜B. 盐酸C. 冰醋酸D. 熔融KNO3【答案】D【解析】【详解】A.Cu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C.冰醋酸是纯净的CH3COOH,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产生CH3COO-和H+,能够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D.KNO3是盐,属于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KNO3发生电离产生K+、NO3-,能够导电,因此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物质溶于水因水解而呈碱性的是A. Na2OB. Na2CO3C. NH4ClD. NH3 ·H2O【答案】B【解析】【详解】A.Na2O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产生NaOH,是发生化合反应产生碱,电离使溶液显碱性,A不符合题意;B.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CO32-与水电离产生的H+结合形成HCO3-,使溶液中c(OH-)>c(H+),因此溶液显碱性,是由于盐水解所致,B符合题意;C.NH4Cl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NH4+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形成NH3·H2O,使溶液中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是由于盐水解所致,C不符合题意;D. NH3 ·H2O是一元弱碱,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电离:NH3 ·H2O NH4++OH-,与盐的水解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金丽衢十二校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1-27 Si-28P-31S-32C1-35.5K-39Ca-40Cr-52Fe-56Cu-64Zn-65Ag-108Ba-137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水溶液呈碱性的是A.NaHSO3B.NH4ClC.CH3CH2ONaD.KI【答案】C【解析】【详解】A.NaHSO3是强碱弱酸盐且为酸式盐,电离大于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NH 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B.NH4Cl是强酸弱碱盐,电离产生的4C.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电离产生的CH3COO-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选项C符合题意;D.KI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AlCl3B.SO3C.Cl2D.HF【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铝是盐,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离子,属于强电解质,选项A错误;B.SO3在水溶液中可与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但不是SO3自身电离,故SO3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C.Cl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D.HF发生微弱电离,属于弱电解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A.“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B.肥田粉:(NH4)2SO4C.硝化纤维:[C6H7O2(ONO2)3]nD.乙醚:CH3OCH3【答案】D【解析】【详解】A.NaOH溶液与氯气反应制备“84”消毒液,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则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选项A正确;B.硫酸铵[(NH4)2SO4]简称硫铵,俗称肥田粉,选项B正确;C.硝化纤维,又称纤维素硝酸酯,可表示为[C6H7O2(ONO2)3]n,选项C正确;D.乙醚为CH3CH2OCH2CH3,CH3OCH3是二甲醚,选项D错误;答案选D。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B. 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其中过渡态理论可解释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阳离子交换膜D. 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既可消除其污染,又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B. 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2〜3次C. 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乙醇的目的是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从而增大与氢氧化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油脂皂化反应速率D.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3.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 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W R>Z> YB. 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Z不存在同素异形体C. RW可用RCb溶液与N@W溶液混合制取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 -1)约为甲醇(CH3OH 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的1.4倍6.常温常压下,将 NH 缓慢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溶液中缓慢通入 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 pH 随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考虑氨水的挥D. T 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法为 2, 5-二甲基-4 -乙基己烷 midB. 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 化C. 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葡萄糖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D. 油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都属于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5. 一种酸性“二甲醚(CHOC 初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 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Ch扩散层 -微扎足A. 多孔碳a 能增大气固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该电极为负极B. 电极b 上发生的反应为: CHOCH- 12e 「+3HA2CO+12H +C. 廿由b 电极向a 电极迁移D. CO ,整多孔琨a 电极bHsOCIhB. 由图可知(NH ) 2CQ 溶液显碱性、NHCI 溶液显酸性C. c 点所示溶液中,c ( NH +)> c (CO 2「)> c (0H )> c ( H +)+ - 2 -c ( NH 4) +c (NH?HzO =c (HCO ) +c (CO ) +c ( H 2CO )7•硼氢化钠(NaBH )为白色粉末,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熔点:-101C ,沸点:33C ),在干空气中稳定,在湿空气中分解,是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还原剂. 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 )为主要原料制备 NaBH,其流程如下: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中取用少量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 B. 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发结晶 C. 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 100 C 以上并通入氩气D.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非选择题部分(共 180分)&有机物X 是合成药物沐舒坦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x 卜上」卫丄 门…;爲甌怦諾m请回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是 . (2 )反应①的试剂和条件是 ____________ .(3) 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 (填反应序号) (4)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A.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溶液中c (HH 3-H 20)增大D. d 点所示溶液中, (HiA KMfgm H QllrNOjICTEkKOM N 』■环值N 1125101(3}NniSiQi(s)(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和③的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四种;ii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与NaOH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9. 2013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投入应用后,计划每年将有4至5个月的海上时间用于深海探矿.(1)“蛟龙”号外壳是用特殊的钛铝合金材料制成,它可以在深海中承受700个大气压的压力.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可以用电解法或金属热还原法制金属钛•电解熔融的TiCI 4可以制得金属钛,则TiCI 4为 ___________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在1070K用熔融的镁在氩气中还原TiCI 4可得多孔的海绵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锰结核中的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是海洋矿物中的一种,它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据报道,有一种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 ns 的细菌,在硫酸溶液中利用氧气可以将黄铜矿氧化成硫酸盐•若CuFeS中Fe的化合价为+2,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FeS+ H2SQ+ Q—CuSO+Fe2 (SQ) 3+ __________ HQ.10. 无机盐X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原子个数比为1:1:4.将23.8gX与水共热,生成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单质A和某强酸的酸式盐溶液B, 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46.6g白色沉淀.请推测并回答:(1) 单质A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等. A中组成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X的化学式.(3 )实验室可通过低温电解B溶液制备X.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 X氧化能力强,对环境友好,可用于脱硝、脱硫.在碱性条件下,X氧化NQ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 X 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某同学认为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反 应生成的CiT 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铜粉置于试管中,先加入少量CuSQ 溶液,再加入X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快,说 明Cu 2+起了催化作用,反之 Cu 2+不起作用.写出X 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判断该同学设计的验证方法合理性并说明理11.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等气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引起全世界震惊•根据下列示意图(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N 2 (g ) +Q 2 (g ) =2NQ( g )^ H=+180kJ?mol 「1,其能量变化 示意图如下:则NQ 中氮氧键的键能为 ______________ k J?mol(2)空燃比过小易产生 CQ 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 2CQ(g ) =2C (s ) +Q (g )来消除CQ 的污染.判断该设想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处理 NQ 的反应为:xC (s ) +2NQ(g ) ?N 2 (g ) +xCQ ©△ H=-b kJ? mol 1.若使NQ 更加有效的转化为无毒尾气排放,以下措施理论上可行的 是 _____________ . A.增加排气管长度 B .增大尾气排放口 C.升高排气管温度 D .添加合适的催化剂(4)催化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 2NQ(g ) +2CQ(g ) ?N 2(g ) +2CQ (g )(i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Met三兄Hit 口①探究上述反应中 NO 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图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 ______________②测试某型号汽车在冷启动(冷启动指发动机水温低的情况下启动)时催化装置内 CO 和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则前10s 内,CO 和 NO 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③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T (K ) NO 初始浓度(mol?L「1)CO 初始浓度 (mol?L -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g )I , 400 1.00 x 10「33.60 X 10 - 38證n400 1.00 x 10「3 3.60 X 10-3 * 24 川 450-31.00 x 10-33.60 X 1024根据坐标图4,计算400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_____ ;并在图中画出上表中的实 验n 、川条件下混合气体中 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12.乙酸正丁酯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 可由乙酸和正丁醇制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浓磅酸CHCOOH+CCHCHCHOH CHCOOCCHCHCH+HO△发生的副反应如下: 2CH3CH3CHaCH 3OH;- CHiCH^H^CHzOCHaCH^HaCHs* HaOlETfffCH3CH2CH2CH2OH *** CHsCIhCH 二CH 八 IhO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密度(g?cm 「3)水溶性沸点(C )團2團42所示的曲线•催化装置冰乙酸1.05易溶118.1正丁醇0.80微溶117.2正丁醚0.77不溶142.0乙酸正丁酯0.90微溶126.5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三元共沸物恒沸点为90.7 C.合成: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分水器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 ,在干燥的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 (0.125mol )正丁醇和7.2mL (0.125mol )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和2g沸石,摇匀•按下图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圆底烧瓶在电热套上加热煮沸.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仍保持原来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料方式与方案甲相同•加热回流,反应提纯:甲乙两方案均采用蒸馏方法.操作如下:甘承甘中3■刖的AT収IM > A.+ \ 怜\ j*1 K-()甘戦产工倬枳專杆机肚;___ 1 佛请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水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进水”或“出水”),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步骤中,方案甲监控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纯过程中,步骤②是为了除去有机层中残留的酸,检验有机层已呈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B. 洗涤时振摇放气操作应如图戊所示.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60min后停止加热.域刃甲C. 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D. 洗涤完成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有机层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5)按装置丙蒸馏,最后圆底烧瓶中残留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若按图丁放置温度计,则收集到的产品馏分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果表明方案甲的产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B. 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其中过渡态理论可解释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阳离子交换膜D. 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既可消除其污染,又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A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B.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直接形成产物,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形成活化络合物的过渡状态,并且达到这个过渡状态需要的一定的活化能;C. 氯碱工业中氯离子放电,则阳离子需要移动到阴极;D. 氨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解答】解:A.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为萃取原理,故A正确;B.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直接形成产物,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形成活化络合物的过渡状态,并且达到这个过渡状态需要的一定的活化能,则过渡态理论不可解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C. 氯碱工业中氯离子放电,则需要阳离子交换膜使阳离子移动到阴极,故C正确;D. 氨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既可消除其污染,又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故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化学反应原理及应用、物质性质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B. 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2〜3次C. 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乙醇的目的是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从而增大与氢氧化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油脂皂化反应速率D.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中和滴定.【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不能用力研磨,否则容易发生爆炸;B. 润洗后,从滴定管的下口放出;C. 油脂难溶于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D. 起始温度应为混合前酸、碱的温度.【解答】解: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研磨时用力过大,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研磨高锰酸钾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故A错误;B. 润洗后,从滴定管的下口放出,不能从上口倒出,其他操作均合理,故B错误;C. 油脂难溶于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一定量的乙醇是为了增加油脂的溶解,增大与碱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D. 起始温度应为混合前酸、碱的温度,然后混合后测定最高温度,以此计算中和热,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油脂的性质及皂化反应、滴定实验及操作等,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中等.3.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 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W R>Z> YB. 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Z不存在同素异形体C. RV3可用RCb溶液与N&W溶液混合制取D. T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W 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O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W为S元素,R为Al、T为Ga,据此解答.【解答】解:X、Y Z、W 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O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W为S元素,R为Al、T为GaA.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T> N3〉Cf>Al3+,故A错误;B. 碳元素有石墨、金刚石、Go等多种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可以形氧气、臭氧,存在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 Al 2S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不能用AlCl 3溶液与Na t S溶液混合制取,故C错误;D. Ga与Al相邻,其性质与Al相似,可能与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中等.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系统命名法为2, 5-二甲基-4 -乙基己烷CH(€H S)2B. 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C. 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葡萄糖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D. 油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都属于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A取代基的位次和不是最小;B.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C. 葡萄糖与乙酸的最简式都是CHO,相同质量的葡萄糖与乙酸耗氧量相同;D.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 .取代基的位次和不是最小,名称为2, 5-二甲基-3 -乙基己烷,故A错误;B.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 葡萄糖与乙酸的最简式都是CHO,相同质量的葡萄糖与乙酸耗氧量相同,二者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不变,故C正确;D.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有机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化学变化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5. 一种酸性“二甲醚(CH I OCH)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多孔碳呂电tSb电极b 上发生的反应为: CHOCH- 12e 「+3HA2CO+12H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 -1)约为甲醇(CH 3OH 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的1.4倍【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 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 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而该极是氧气放电,所以是正极; B 电极b 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 二甲醚提供1mol 电子所需质量为:g ,而甲醇(CH 3OH 提供1mol 电子g .12 &【解答】 解:A 、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 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而该极是氧气放电,所以是正极,而不是负极,故A 错误;B 电极b 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CH 3OCH- 12e -+3H2A2CO+12H +,故B 正确; C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 H 由b 电极向a 电极迁移,故 C 正确; D 二甲醚提供1mol 电子所需质量为:一 g ,而甲醇(CHOH 提供1mol 电子.g ,所以二12 &3C1花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 )约为甲醇(CHOH 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为:,4c 12约为1.4倍,故D 正确;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 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题目难度不大.C. 廿由b 电极向a 电极迁移D.B.提高反应速率,该电极为负极6•常温常压下,将NH缓慢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溶液中缓慢通入CQ,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考虑氨水的挥c (NH3*H9O)A. 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 增大c (NH:)B. 由图可知(NH) 2CQ溶液显碱性、NHCI溶液显酸性C. c 点所示溶液中,c ( NH)> c (CO )> c (OH)> c ( H)D. d 点所示溶液中,c ( NH4+) +c (NH?HaO =c ( HCO「)+c (CO2—) +c ( H2CO)【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c(NH/H20) 【分析】A. a点到b点是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溶液中c(NHJ)_匚〔耐打氏0)「(0厂)=沁旷厂=.■•一:厂;;B. b到c点是一水合氨和通入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铵溶液,c到d点是碳酸铵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在溶液中依据溶解度大小最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C. c点所示溶液是碳酸铵溶液,图象分析可知溶液显碱性;D. d点是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氮物料守恒,碳元素守恒,析出碳酸氢钠,则溶液中氯离子大于溶液中钠离子;c(NH^-H2O) I解答】解小点到b点是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溶液中…■_〔阻% & 伽)=—©也.j_生成一水合氨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c (OH ) Kb浓度增大,所以比值增大,故A正确;c kNH4 )c (NH3-H20)B. b到c点是一水合氨和通入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铵溶液,c到d点是碳酸铵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在溶液中依据溶解度大小最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由图可知(NH) 2CQ溶液显碱性、NHCI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C. c点所示溶液是碳酸铵溶液,图象分析可知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大小为: c (NH+)> c (CO )> c (OH)> c ( H),故C正确;D. d点是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氮物料守恒,碳元素守恒,析出碳酸氢钠,则溶液中氯离子大于溶液中钠离子, c (NH+) +c (NH?HO)> c (HCO「)+c (CO2_) +c ( HCO),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过程分析,盐类水解原理、图象变化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知识,注意产物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7•硼氢化钠(NaBH)为白色粉末,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熔点:- 101C,沸点:33C),在干空气中稳定,在湿空气中分解,是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还原剂. 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其流程如下:H认g)* h1—* NmSiOits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取用少量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B. 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发结晶C. 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 C以上并通入氩气D.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题;演绎推理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NaBQ SQ2、Na和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BH、NazSiO s, NaBH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在干空气中稳定,在湿空气中分解,为防止NaBH水解,可将生成的NaBH、Nc2SiO a溶于异丙胺,NaBH溶解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所以操作②为过滤,通过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成分是 沸点:33C ,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 NaBH,所以操作③为蒸馏,A 、由于钠的硬度较小,且保存在煤油中, 所以取用少量钠需要用滤纸吸干煤油,再用镊子、 小刀在玻璃片上切割;B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馏;C NaBH 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 NaBH 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 所以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C 以上并通入氩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D 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为 NaBO+2Si02+4Na+2H —NaBH+2Na 2SiO 3,反应中氢气中氧化剂,钠 是还原剂,据此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A 、由于钠的硬度较小,且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少量钠需要用滤纸吸干煤 油,再用镊子、小刀在玻璃片上切割,故A 正确;B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馏,故B 错误;C NaBH 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 NaBH 水解、 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 所以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 C 以上并通入氩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故C 正确;D 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为 NaBO+2SiO 2+4Na+2H —NaBH+2Na 2SiO 3,反应中氢气中氧化剂,钠 是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故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 应用能力,涉及物质分离提纯、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且较基 础,难点是分析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基本操作等,题目难度中等.、非选择题部分(共 180分) &有机物X 是合成药物沐舒坦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CKs____ A mb 皿H (WHO 茴WTCylirNOj已知: 它]..上一二丄. 门…;茂甌哙諾代比I 请回答: (1) X 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是 氨基 (2 )反应①的试剂和条件是浓硝酸和浓硫酸、加热或水浴加热.Na^SiQ ;异丙胺HKXH JWGHrI ,X J 1 • T ( H XOjlk ,二"。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2019年) (1)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2019年) (1)

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性,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B.空气污染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金属冶炼过程主要是利用金属矿物中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单质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D.糖类和油脂是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并且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8.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可证明ρ(煤油)< ρ(钠) < 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9.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 AB.40gCuO和Cu 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不等于0.5 N AC.含0.1molNH4HSO4的溶液中,阳离子数目略小于0.2N AD.C3H8分子中的2个H原子分别被1个-NH2和1个-OH取代,1mol此有机物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13N A10.分子式为C4H8O的三元环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11.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12.H3BO3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O2↑+4H+B.N室中:a% <b%C.b膜为阴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12题图13题图13.已知:pKa=−lgKa,25℃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金丽衢十二校201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选择题部分(共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B.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板等C.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D.2013年11月22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7.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解析】聚碳酸酯类可水解,故可降解,而聚乙烯塑料不能降解,A正确;硅不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B错误;滴定终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溶液的pH值变化,测量溶液pH可以用pH试纸、pH计、酸碱指示剂,而pH计是一种精确测量溶液pH的仪器,精确度高,测量时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溶液的pH,所以可以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用来确定和判断滴定终点,C正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但不是化学键,D错误。

【举一反三】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

如氨分子的N与H之间、HF的分子的H与F之间、HF分子的F与H2O分子的H或HF分子的H与H2O分子的O之间、邻羟基苯甲酸的羟基与羧基的分子内氢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