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四季》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四季》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四季》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四季》,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四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四季》,感受四季之美。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喜爱的事物。

4. 拓展活动,欣赏四季的诗歌和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四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交流四季的特点和喜爱的事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提高朗读效果。

3. 学习生字词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拼读、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结构、笔画、笔顺等,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4.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喜爱的事物。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喜爱的事物。

5. 拓展活动学生欣赏四季的诗歌和画作,感受四季之美。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画作,分享给大家。

6. 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四季之美。

学生谈收获,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朗读课文《四季》,积累对四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拓展作业:搜集四季的诗歌和画作,办一期“四季之美”手抄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老师讲解,学生能够简单地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周期。

2.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四季中代表性的节气和其特点。

3.学生能够描述秋天的天气、景象和主要农作物。

教学重点1.正确地区分四季,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掌握秋天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秋天的天气、景象和农作物。

教学难点1.理解“秋分”节气的含义。

2.能够描绘秋天的景象、特点和农作物。

教学准备1.课本《四季》第二课。

2.丰富的图片资源。

3.老师精心准备的白板笔、课件和讲解内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出示几张不同季节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猜测、说出图片所属的季节。

2.老师呈现能代表四季的关键词,并让学生逐一讲解。

3.老师简单介绍四季的特点和周期。

第二步:讲解1.老师重点讲解秋分节气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2.老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阐述秋天的天气、景象和主要农作物。

第三步:练习1.学生观看图片并描述它们,学习描绘和表达能力。

2.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互动讨论。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褒奖,并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岁月轮转的规律。

2.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引出更广阔的拓展,例如:四季不同的节日、不同地方四季不同的变化等。

教学方式1.图片展示2.讲解示范3.课堂训练4.互动探讨教学辅助1.《四季》课本及其他相关资料。

2.丰富的图片资源。

3.计算机课件。

课后作业1.以秋天为主题,自行画出一幅有关秋天的画像,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秋天的景象和你的感受。

2.收集有关四季的信息,自编出一段四季变换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四季和秋天的知识,注重了图像和语言的结合,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了四季的基本知识,并在实践用语方面有所提高。

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案)课程背景小学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开始,该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围绕基础阅读技能的发展展开。

《四季》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时,该课时旨在通过介绍四季的变化来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概念,加深其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四季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概念。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促进其情感发展。

教学内容1.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学习四季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阅读课文《四季》。

教学步骤步骤一 - 课前预习老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活动来为学生介绍四季的变化,提示学生对生活中四季的变化做出观察和记录,包括观察树叶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

步骤二 - 导入老师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入手,与学生分享关于四季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讲述中。

步骤三 - 学习四季变化的特点通过照片、视频、图书等,让学生认识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动物等,并进一步解释四季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步骤四 -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或者老师朗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五 - 独立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就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个词做出解释或表达感受。

步骤六 -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词语,交流自己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七 - 完成练习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者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包括老师讲解、引导、疑难解答,以及学生阅读、发表个人意见、集体讨论等多种互动形式。

教学手段黑板、投影仪、录音机、课外书等。

教学资源知识点解释、图片、录音、练习题等。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各种交互环节,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进行即时的教学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新课文《四季》;2.了解四季的概念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恩心态。

教学重点1.掌握新词汇:四季、春、夏、秋、冬等;2.理解课文,明确四季的特点;3.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四季和不同季节的特点;2.帮助学生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一年级上册(P21);2.大屏幕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通过大屏幕或投影仪展示四季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四季;2.对于认识四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言介绍不同季节的特点;3.对于不认识四季的学生,可以逐一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

2. 新课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跟读《四季》一课标题;2.师生共同读课文;3.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

3. 单独阅读(10分钟)1.将课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单独阅读课文;2.教师巡视检查,辅助弱势学生理解课文。

4. 班内小讨论(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2.让各组代表向全班报告讨论结果;3.教师引导并补充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感恩心态。

5. 总结(10分钟)1.教师回忆课文中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将不同季节的特点回忆出来;2.回答学生提问。

课后作业1.拓展阅读关于四季的内容;2.在学校或家中,观察不同季节的特点并记录。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果;2.教师巡视检查评估学生阅读习惯及自主思考能力;3.教师评估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背景《四季》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不同的景象。

通过对四季的了解,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不同的景象;2.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3.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不同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难点1.通过对四季的了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象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教师在课堂开头会问学生们在哪个季节出生,让学生们了解每个季节独特的特点。

2. 学习四季的特点和景象教师会用图片、诗歌和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景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象,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季中的自然景象,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景象,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小结教师会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景象,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回家观察和记录身边的自然景象,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作文。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四季的基本特点、是否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景象、是否能够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课程小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不同的景象,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及特点;•学习“春夏秋冬”的拼音、笔画及书写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四季之间的联系;•能够朗读和书写“春夏秋冬”四字。

教学重点•四季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春夏秋冬”的拼音、笔画及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四季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四季都有哪些?每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2.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四季。

学习新词汇(5分钟)1.老师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朗读该词汇,学生跟读。

2.老师给学生讲解“春夏秋冬”的意思和笔画,学生跟着老师学写。

3.学生分组表演每个季节的特点,并用“春夏秋冬”四个字来描述。

探究四季的变化规律(15分钟)1.老师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四季之间的差别,即气温、天气、自然景象等方面的变化。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天气、自然景象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四季之间的联系(15分钟)1.老师介绍每个季节中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解释节日与季节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四季之间的联系。

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齐读“春夏秋冬”四字。

2.分组进行“春夏秋冬”拼音比赛。

3.在纸上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并交给老师检查。

结束语(5分钟)1.老师点评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给予表扬。

2.提醒学生假期中要观察身边的变化,了解四季之间的规律。

3.本节课的作业是:画出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场景,并用“春夏秋冬”四字来描述。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季变化规律及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与四季之间的联系,同时学会朗读和书写“春夏秋冬”四字。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

2.会认“尖、说、春、青、蛙、夏、弯、地、就、冬”10个生字,会写“天、四、是”3个生字,认识“讠、虫、夂”3个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内容1.指名朗读。

2.检查背诵。

3.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交流,不必强求一致)二学习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四:sì,整体认读音节,声母是s,不要读成sh。

对:duì,韵母是ui。

就:jiù,韵母是iu,不要写成iou。

2.学习字形。

尖: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第一笔为竖,不要写成竖钩。

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认识偏旁“讠”。

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日”字要写得扁一些。

青: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月”。

蛙:左右结构,认识偏旁“虫”,左边的“虫”要写得窄一些,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

夏:上下结构,由“”“夂”组成,认识偏旁“夂”。

弯: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些,不能分开。

地:左右结构,注意第三笔为提,不要写成横。

就:左右结构,注意右边“尤”不要多写一撇。

冬:上下结构,认识偏旁“夂”。

三巩固生字,记住新学的三个偏旁1.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2.指名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讠——()虫——()夂——()四指导书写1.出示“天、四、是”,先认读。

2.教师范写,写一笔讲一笔,提出注意事项。

天:由“二”和“人”组成,注意第二笔的横长些,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第三笔为撇,注意上面不要出头。

四:注意笔顺规则,先里面后封口;第四笔是竖弯,不是竖折。

是:上窄下宽,写紧凑些。

上面的“日”写得扁一些,小一些,第五笔横要长些,下面的撇可写短些,捺拉长。

3.学生先描红,再自主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书写,师生互评共赏。

(通过观察,认真写好本课生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五课外延伸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心中的四季。

四季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老师的讲解,完成四季各自的特点记述。

3.辅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将四季的变化与人体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老师的讲解,完成四季各自的特点记述。

教学难点
辅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将四季的变化与人体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师生问候。

•利用四季音乐引入四季话题。

(播放四季音乐)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

2. 感悟(10分钟)
•播放四季图片。

(播放四季图片)
•让学生依次说说图片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特点。

3. 学习(15分钟)
•让学生在本页记下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温度、天气等。

季节特点
春季温暖、花开、春雨纷飞
夏季炎热、多雨、长夏花香
秋季凉爽、丰收、秋风萧瑟
冬季寒冷、雨雪、白雪皑皑
•提醒学生季节的变化与人体的生活密切相关。

4. 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季节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5. 总结(5分钟)
•回顾全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四季的道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这节课学习中对季节变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季节变化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一、复习导入
(一)读正确字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四季》这首小诗歌,现在老师出示这个的生字宝宝,看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叫上来?(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二)读通课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四季》,读题,还记得是哪几个季节吗?(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我们边看图边来听听课文朗读,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4.读得美吗?你能学着读读吗?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心听,如果谁把字音读错了,请提出来,帮他改正。

5.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展示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春天部分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文章的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节写了春天的什么。

2.学生汇报。

(1)生:这一节写了春天的草芽。

(2)师:小朋友,草芽是什么?(出示草芽图)看,这是春姑娘给我们送来的草芽,它是刚从地下钻出来的。

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吗?师边教读边做动作。

老师带读“草芽尖尖”。

(3)草芽尖尖,我们还可以说成草芽(嫩嫩)。

(4)沉睡了一冬的草芽终于从土里钻出来了,他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兴奋)
(5)指导感情朗读
请你高兴地跟小鸟说“我是春天。


请你激动地跟小鸟说“我是春天。


……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

师: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
生:“我是春天。


(6)拓展说话
草芽、小鸟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小朋友们,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看春天的图片)
(7)看了图片,你能不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呢?(出示句子)
桃花----------,它对---------说:“春天来了。


柳叶----------,它对---------说:“春天来了。


()----------,它对---------说:“春天来了。


(8)欣赏了春天,我们觉得春天真是()!
(二)夏天部分
1.告别了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们进入了炎热的夏天。

你看,夏天多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谁在说话?(青蛙)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2.你看到了什么?师:青蛙蹲在荷叶上,他们正在说悄悄话呢。

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第二节)
3.指导朗读:夏天来了,荷叶长得圆圆的,它骄傲地对青蛙说,生齐读“我是夏天。


4.多种形式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感受荷叶的茂密和自豪。

5.除了青蛙和荷叶,夏天还有什么?
过渡: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大自然迎来了金黄色的秋天。

你们看,稻谷成熟了,多美啊,课文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节。

(三)秋天部分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

2.哪位小朋友能把图上的谷穗指出来?学生指出后,师带读,再配动作读。

3.小朋友,你知道谷穗为什么弯弯吗?请看图,稻子成熟了,它沉甸甸的,它鞠着躬说?(一起读)
4.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谷穗长得沉甸甸的。

有谁能配上动作把这一节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一个学生配动作读完后,全班站起来配动作读。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期待的冬天来了。

(四)冬季部分
1.同学们请看图,(出示图)你看到什么?
2.它是一个怎样的雪人?
3.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课文的第四节)谁来读读。

4.我们请一个同学配上动作来读一读这一节,看谁能把雪人的顽皮给读出来。

5.全班站起来边读边加上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