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教学文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第一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课题]:高亢的西北腔课时]:1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上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二、《刨洋芋》(山西民歌)三、《脚夫调》(陕西民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
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简介2. 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3. 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欣赏4. 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学唱5. 课堂实践: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
2. 教学难点: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特点和唱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
2. 欣赏法:欣赏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
3. 实践法: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3. 欣赏:播放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让学生感受高亢的西北腔的音乐风格。
4. 学唱:教授歌曲《高亢的西北腔》,指导学生掌握高亢的西北腔的唱法。
5. 课堂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相互交流、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曲学唱评估:检查学生对歌曲《高亢的西北腔》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和唱法。
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创作的简易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的创意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西北地区特色音乐表演,加深对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腔歌曲。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高亢的西北腔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音乐作品。
2.2 教学内容介绍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如音域宽广、音色高亢、节奏自由等。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歌曲欣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歌曲,深入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评价歌曲的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
评价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实践与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进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创作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元素,创作一首简短的乐曲或歌曲。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指导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学习评价和创作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创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学方法采用展示、评价和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地域文化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认识到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
2. 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使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与特点2. 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及民歌发展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4. 民歌的传承与保护5. 实践环节:学唱一首西北民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学会欣赏和评价民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示范法: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实践法:学唱一首西北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民歌。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欣赏环节: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
4. 学唱环节:教授一首西北民歌,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民歌的乐趣。
5.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民歌概念、西北地区民歌特点和音乐风格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 准备课堂所需的乐器、乐谱等。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分别为45分钟。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民歌音频、视频资料。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并演唱西北腔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概述: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欣赏:分析《梁祝》、《茉莉花》等作品的音乐特点。
3. 演唱练习:学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学会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 教学难点:掌握西北腔的唱腔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气息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腔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教师演唱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典型的西北腔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分析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4. 学唱:教授《高亢的西北腔》歌曲,讲解歌词含义和唱腔技巧。
5.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各组学生演唱所学歌曲,相互评价、学习。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所学歌曲,巩固唱腔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特点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评论进行。
3. 评价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演唱技巧,通过小组演唱和个别表演进行。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唱。
2. 乐谱:提供《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乐谱供学生学习。
3. 视频资料:可选用的关于西北腔音乐表演的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北腔音乐概述,欣赏典型作品。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激昂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的特点:高亢、激昂、豪放。
2. 西北腔的代表作品:民歌、戏曲、花儿、秦腔等。
3. 西北腔音乐的形式:合唱、独唱、对唱、群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魅力。
2. 难点: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学会欣赏和评价西北腔音乐。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增强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民俗特点,引发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的兴趣。
2. 欣赏:播放西北腔音乐代表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青藏高原》等,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讲解音乐构成要素。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鼓励创新和表现个性。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收集其他西北腔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特点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构成要素。
3. 学生能够创作或演唱一首具有西北腔风格的歌曲,表现个性。
4. 学生能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高亢西北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理解其地域文化内涵。
难点: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2)引导学生谈谈对西北音乐的印象,为学习《高亢西北腔》做好铺垫。
2.课程内容(1)介绍《高亢西北腔》的背景及特点《高亢西北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2)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①旋律:以五声阶为基础,强调音程跳跃,富有棱角。
②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分明,富有弹性。
③音色:以人声为主,演唱时真假声转换,具有独特的韵味。
(3)欣赏《高亢西北腔》经典作品播放《高亢西北腔》的经典作品,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
(2)分享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在课堂中的表现。
四、作业2.收集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2.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3.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5.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1.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高亢西北腔》片段,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2)教师再提问:“这首曲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高亢西北腔》的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对比明显,听起来很有力量。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1.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1.2 掌握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1.3 了解民歌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第二章:西北民歌的特色2.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2.2 掌握西北民歌的音域、节奏、旋律等特点2.3 分析西北民歌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第三章:高亢的西北腔3.1 学习西北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发音方法3.2 掌握西北腔的语调、语气和语速等特点3.3 通过实例感受高亢的西北腔在民歌中的表现第四章:民歌演唱技巧4.1 学习民歌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4.2 掌握民歌的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演唱技巧4.3 练习一首简单的西北民歌,提高演唱能力第五章:西北民歌的实际应用5.1 了解民歌在西北地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5.2 分析西北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5.3 探讨如何将西北民歌融入音乐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弘扬民族文化第六章:经典西北民歌解析6.1 介绍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如《茉莉花》、《小放牛》等6.2 分析这些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6.3 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西北民歌的独特魅力第七章:西北民歌与民间故事7.1 讲述几个著名的西北民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7.2 探讨这些故事与民歌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7.3 分析民间故事在民歌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第八章:西北民歌与民间舞蹈8.1 介绍几种常见的西北民间舞蹈,如安塞腰鼓、秦腔等8.2 分析这些舞蹈与民歌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8.3 通过实践,体验民间舞蹈与民歌相结合的魅力第九章:西北民歌与民间乐器9.1 介绍几种典型的西北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9.2 分析这些乐器在民歌演奏中的作用和表现特点9.3 学习一首民歌,亲自演奏,感受民间乐器的独特魅力第十章: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10.1 了解当前西北民歌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传统技艺的流失、年轻一代的冷漠等10.2 探讨如何加强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如开展民歌教育、扶持民间艺人等10.3 思考西北民歌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第十一章:西北民歌的音乐分析11.1 学习民歌的音乐理论基础,包括音阶、调式、和声等11.2 分析西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如跳跃性、自由节奏等11.3 通过实例,深入理解西北民歌的和声运用和音乐结构第十二章:西北民歌的歌词艺术12.1 研究西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包括民间故事、生活场景、情感表达等12.2 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12.3 探讨歌词在表达民族文化和情感中的作用第十三章: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13.1 学习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对唱、群唱等13.2 掌握各种演唱形式的技巧和特点13.3 通过实践,体验不同演唱形式的魅力第十四章: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14.1 探讨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可能性14.2 分析成功的融合案例,如流行歌曲中融入民歌元素等14.3 尝试创作一首结合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第十五章:西北民歌的弘扬与传播15.1 了解西北民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及其文化传播的途径15.2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音乐、网络平台等,推广西北民歌15.3 思考西北民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弘扬民族文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民歌的定义和特点、西北民歌的特色、高亢的西北腔、民歌演唱技巧、西北民歌的实际应用、经典西北民歌解析、西北民歌与民间故事、西北民歌与民间舞蹈、西北民歌与民间乐器、西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西北民歌的音乐分析、西北民歌的歌词艺术、西北民歌的演唱形式、西北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以及西北民歌的弘扬与传播等内容。
《高亢的西北腔》完整详案优秀教案
附件2:教学设计格式范例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音乐风格。
本课选自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分析形成该风格的原由。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积累,但深度和广度还缺乏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音乐学科表达不够明显,更多时候需要老师协助完成。
结合学生的根本情况以及学习诉求,课程设计需在深度、广度、温度上有所重视与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认识西北民间音乐主要的曲调框架,即“双四度曲调框架〞,分析西北民间音乐的根本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个》,运用音乐的各项要素分析作品,并适当体验歌曲局部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与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聆听与分析,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分析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机器形成该风格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脚夫调》等谱例,初步探究西北音乐的主要曲调框架,即“双四度曲调框架〞。
四、教学过程。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包括民歌、戏曲等。
2. 学习《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3. 分析《高亢的西北腔》的艺术特色,如高亢、激昂、豪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节奏,了解其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对西北地区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高亢的西北腔》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和《高亢的西北腔》的背景。
2. 采用示范法,为学生演唱或播放《高亢的西北腔》,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3. 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高亢的西北腔》的艺术特色。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引发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特点。
3. 示范:为学生演唱或播放《高亢的西北腔》,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高亢的西北腔》的艺术特色,如高亢、激昂、豪放等。
5.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各组学生演唱《高亢的西北腔》,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高亢的西北腔》的艺术特色和西北地区音乐的价值。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节奏等。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西北地区的民歌,引起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兴趣。
3.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引导学生感受西北腔的音乐特点。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了解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和特色。
3. 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介绍西北地区民歌的特点,如高亢、激昂、旋律丰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经典的西北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听赏经典西北民歌,感受其风格和特色。
3. 学生讨论对民歌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章:西北民歌的特色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会分辨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北民歌的音调特点,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2. 介绍西北民歌的节奏特点,如自由、多变、富有弹性等。
3. 分析几首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如信天游、山歌、小调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西北民歌的音调和节奏特点。
2. 学生听赏不同类型的西北民歌,分析其音调和节奏特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民歌的见解。
第三章:民歌传承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会尊重和保护民间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如传递地域文化、历史记忆等。
2. 分析当前民歌传承的现状,如面临失传、现代化冲击等。
3. 探讨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如教育普及、文化活动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生讨论保护和传承民歌的方法和途径。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传承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章:民歌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运用气息和共鸣。
2. 掌握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3. 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气息和共鸣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性。
2. 教授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如高亢、激昂、悠扬等。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设计【篇一:高亢的西北腔教案】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教学内容:高亢的西北腔教学目标:一、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三、介绍“花儿”“信天游”二、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什么地区拍的。
生:略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生:略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二、新授课(一)知识回顾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而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二)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介绍“花儿”在西北民歌中以“花儿”、“信天游”“山曲”最有代表性。
那么,有谁知道“花儿”是什么意思呢?生:略师:“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
“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高亢的西北腔》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一项重要学习主题,将让学生体验西北地区的丰富音乐文化。
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掌握对西北音乐的基本认识,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及通过具体作品感受西北音乐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西北地区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历史背景、音乐流派及代表性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和欣赏,学会分析西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程度以及对西北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能否准确描述所听作品的风格特点及音乐要素。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对西北音乐的认识深度和欣赏作品的分析报告。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活动,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西北音乐。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音乐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代表性作品。
3. 作品欣赏: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听作品的感受和特点,并分享组内观点。
5.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西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6.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西北音乐相关的文化现象,如民歌、器乐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西北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西北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及个人感受,并撰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反思:学生应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对西北音乐的认知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并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简介2. 高亢的西北腔歌曲欣赏3. 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分析4. 学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5. 音乐活动:创作高亢的西北腔歌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学会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 教学难点: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西北音乐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播放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演唱技巧分析:分析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如真假声转换、音域拓展等。
4. 学唱歌曲:教授并练习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5. 音乐活动:分组创作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展示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能力。
3. 学生创作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创意和表现力。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
2. 采用欣赏法:播放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采用实践法:学唱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唱技巧。
4. 采用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培养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介绍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2. 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用于教学欣赏和实践。
3. 音乐软件:用于创作和播放音乐。
4. 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
2. 第二课时: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歌曲,分析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学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教授演唱技巧。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3、教唱歌曲两遍。
4、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品种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次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点、最具代表性。
5、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浅显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明的特点和精粹。
三、陕西绥德民歌:《脚夫调》
四、课堂测试
1、甚么是脚夫?
这是旧社会对搬运工人的称呼。在陕、甘、内蒙、山西、青海一带,过去有靠赶着骡、驴、马等牲口帮人运输的人,这类人称作“赶牲灵”,或“脚夫”。(脚夫也是以为别人运送生活用品为主的脑洞阶层;“脚夫”的生活很困苦,深居简出,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
1、分析歌曲的创作手法。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先生分组讨论并且学唱这首山西民歌。(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反的地方。
3、考虑:歌曲演唱风格、心情如何?
1.感受播种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探求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
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一致中有变化,变化中有一致”的美感。
4、说一说:旋律特点、演唱方法、节奏怎样?
1.经过聆听和考虑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在等特点。
2.引导先生探求“花儿”的风格特点。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类山歌文体。
二、欣赏山西民歌:《刨土豆》
1、播放女声独唱与女声合唱《刨土豆》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方言特点,学会几句常用的西北方言。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表演西北方言的段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西北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2)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西北方言进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北方言的定义与分布。
2. 西北方言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3. 常用西北方言词汇及表达。
4. 西北方言段子选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方言的特点及常用词汇。
2. 教学难点:西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方言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北方言的了解。
2. 教学环节:(1)讲解西北方言的定义与分布。
(2)对比分析西北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3)学习常用西北方言词汇及表达。
(4)分组朗读和表演西北方言段子。
3. 巩固环节:(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西北方言知识的掌握。
(2)学生运用西北方言进行情景对话。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布置作业:选择一篇西北方言段子进行朗读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北方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西北方言的能力。
3. 学生对西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汉语》方言篇2. 辅助材料:西北方言段子精选、方言语音软件、方言视频素材3. 网络资源:关于西北方言的学术论文、论坛讨论等七、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北方言的特点。
2. 情景教学法: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运用西北方言。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翼城三中刘苗苗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亢的西北腔》教课方案课题:高亢的西北腔科目音乐教课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供给者刘苗苗单位翼城三中一、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感觉、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指引学生研究相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色。
3、认识我公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课内容及模块整体剖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第二节内容。
所学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峰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均拥有浓烈的西北音乐风格特色:纯朴、热忱,对生活充满希望;表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
但不一样的地理地点、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表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色:《上去高峰望平川》歌词采纳“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构造为单乐段形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
《刨洋芋》歌词采纳“比兴” 的创作手法,先表达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愉悦心情。
这类创作手法给人以一致中有变化、变化中求一致的艺术美感。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 中的代表性曲目。
采纳了上下句的单乐段构造。
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一同即伏,表现了一种低落、压迫、愤懑的心情。
教师引诱学生研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类风格的内在原由,最后,总结出西北民歌特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善美的艺术详细表现,就成为本课的教课要点和难点。
三、学情剖析此刻的孩子,多数喜爱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以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伍,经常表现出嗤之以鼻。
但假如教师能抓住民歌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讲究自然美的实质特色,引诱学生从流行的西北民歌《妹妹你勇敢的往前走》下手,研究、体验民歌朴实、自然美,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赏识观看视频、诱思研究教课方法为学习指导策略,合理设计问题,引诱适当,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独立性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乐在此中。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篇一: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积极的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使同学们能够对西北民歌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来认识了解“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初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等。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三首民歌的学习,能够对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做出适当审美评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西北民歌的特点,理解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听一段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后,提出问题。
问:大家听完这些音乐有什么感觉,歌曲是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问:请大家拿出笔和纸,一起来画曲中的旋律线。
由旋律线引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与所属范围。
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图,简单介绍一下西北的地理位置以及涉及省份。
点明这里的歌曲和此地区地形地貌、人文特点风俗习惯有着密切地联系。
引出本课课题—《高亢的西北腔》播放视频片段:电影插曲《信天游》、《黄土高坡》等。
问:这些歌曲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大家讨论一下,这两首歌是民歌还是通俗歌曲?引导学生回答:是具有西北特征的通俗歌曲。
教师演唱一遍《信天游》,有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问:同学们猜测一下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是怎么样的?2、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1)问:大家能说说听过这首歌曲的感受吗?讨论过以后,简单介绍一下民歌的知识。
(2)再次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介绍此曲特点:乐曲气息较长,多用装饰音,节奏松散,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
(3)介绍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曲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歌词表面上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封建以及旧礼教迫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这首歌由“花儿王”朱仲禄演唱。
人音版高中教案【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人音版高中教案【课题】高亢的西北腔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点,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点。
2. 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风格。
3.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西北民间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西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高亢的西北腔。
2. 讲解: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风格,讲解其音乐特点。
3. 欣赏:播放优秀西北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高亢的西北腔。
第二章: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特点:音域宽广、旋律跌宕起伏、节奏自由等。
2. 对比分析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特点,加深对高亢的西北腔的理解。
【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高亢的西北腔的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特点,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理解。
第三章: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亢的西北腔的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演唱技巧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情感表达等。
2.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高亢的西北腔演唱练习。
【教学过程】1. 讲解:讲解高亢的西北腔演唱技巧。
2. 实践: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指导。
第四章:高亢的西北腔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高亢的西北腔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高亢的西北腔作品,感受其音乐魅力。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1. 欣赏:播放高亢的西北腔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2.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
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