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合集下载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木槿皮的功能主治木槿皮,又称为木槿花、紫薇花,为木槿科植物木槿的根皮。

木槿皮在中医药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要作用。

1.活血化瘀:木槿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淤及瘀滞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瘀血性疼痛、肌肉酸痛等。

2.清热解毒:木槿皮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对于火热上升引起的症状,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有很好的疗效。

3.利尿消肿:木槿皮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有利于消除体内水液潴留引起的肿胀症状,适用于水肿、腹胀等症状。

4.消肿止痛:木槿皮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如扭伤、淤血等。

5.抗菌防病:木槿皮含有丰富的抗菌成分,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疮疡等症状。

二、木槿皮的用量使用木槿皮时需要掌握正确的用量,以确保其药效的发挥和安全使用。

下面介绍木槿皮的一般用量及使用方法。

1.一般用量:木槿皮的一般用量为10-15克,可煎汤或制成中药颗粒、丸剂等形式进行服用。

2.煎汤方法:将木槿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改为小火煎煮30分钟至1小时,待颜色变深、味道转苦时即可关火,过滤后取汁饮用。

3.中药颗粒或丸剂:可根据医生建议或中药使用说明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剂型进行服用,一般每次服用3-5克,每日餐后温水送服。

4.外用方法:可以将木槿皮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搅拌成糊状,然后涂搽在外用部位,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木槿皮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用量或停药。

•使用木槿皮时,应注意个人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避免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木槿皮,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木槿皮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一般使用不得超过1周,如需继续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木槿皮在中医药中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肿止痛和抗菌防病等功效。

使用时需按照正确的用量和方法进行服用,同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注意个人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

33种皮类中药及别名,药性和功效总结!根皮类1.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阳花、花相、木芍药【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药性】苦、辛、寒。

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2.五加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追风使、南五加【混淆品】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

【药性】辛、苦,温。

归肝、肾经。

【功效】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3.地骨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却老、却暑、山杞子根【来源】为茄种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药性】甘,寒。

入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4.桑白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桑白皮、白桑皮、双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根皮。

【药性】甘;辛;性寒;肺;脾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5.白鲜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

【来源】白鲜、白鲜皮、白先皮、白癣皮、北鲜皮、白羶、白膻、白羊鲜、地羊鲜【药性】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6.红木香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来源】五味子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根或根皮【药性】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

7.姜皮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来源】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的栽培品种菜姜根茎的外层栓皮【药性】性凉,味辛。

木槿花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木槿花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木槿花的药用价值有哪些木槿花是很常见的花草之一,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木槿花是可以药用的。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木槿花的药用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木槿花的药用价值花主治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叶: 主治赤白痢疾;肠风;痈肿疮毒。

茎皮或根皮: 主治湿热泻痢,肠风泻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道滴虫,皮肤疥癣,阴囊湿疹。

果实: 主治痰喘咳嗽,支气管炎,偏正头痛,黄水疮,湿疹。

根: 主治肠风,痢疾,肺痈,肠痈,痔疮肿痛,赤白带下;疥癣,肺结核。

花: 内服: 煎汤,3-9克,鲜者30-60克。

外用: 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叶内服: 煎汤,3-9克,鲜品30-60克。

外用: 适量敷。

茎皮或根皮: 外用: 适量,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

内服: 煎汤,3-9克。

果实: 内服: 煎汤,9-15克。

外用: 适量,煎水熏洗。

根: 内服: 煎汤,15-25克,鲜品50-100克。

外用: 适量,煎水熏洗。

1. 咳血: 鲜木槿花30克,冰糖15克。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2. 消渴: 木槿根30-60克。

水煎,代茶常服。

(福建民间草药)单方验方1、治痢疾:木槿花、冰糖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治痔疮出血:木槿花15克,水煎服。

3、治赤白痢:木槿花15克,水煎冲蜜服。

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准予。

4、治风热眼疾:木槿花15-30克,水煎服。

5、治白带:木槿花、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治水肿:鲜木槿根、灯心草各30克,水煎,食前服,日服2次。

7、治黄水疮:木槿皮研末、醋调炖如胶,敷之。

木槿花的食疗方法木槿花茶:木槿花适量(干品或鲜品均可)。

开水冲泡代茶饮。

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还有祛风、除湿热、利小便的功效。

玉面蒸槿花:鲜木槿花、玉米面各适量。

先将木槿花切碎,加入玉米面(大约500克花,配100克面)和匀,蒸熟后加调料,可随意食用。

治痢疾,能活血润燥、清热祛湿。

木槿皮提取物

木槿皮提取物

木槿皮提取物[产品名称-KinGreen]: 木槿皮提取物[英文名称-KinGreen]: Shrubalthea bark Extract [生产单位-KinGreen]: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料别名-KinGreen]: 木槿(《尔雅》),又名:舜(《诗经》),朝菌(《庄子》),椴、榇(《尔雅》),日及(《尔雅》郭璞注),藩篱草(《仁斋直指方》),槿树、平条树、白牡丹、清明篱、木桂花树、菜花树、篙沿树、金漆树、白布篱。

[拉丁名称-KinGreen]: Hibiscus syriacus L.[产品来源-KinGreen]: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木槿皮提取物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

春、夏砍伐茎枝,剥皮晒干;秋季挖根,剥皮晒干。

[原料形态-KinGreen]: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

树皮灰褐色,无毛,嫩杖上有绒毛。

叶互生;菱状卵形或卵形,长4~7厘米,宽2.5~5厘米,具有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叶基楔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的齿,主脉3条明显,两面均疏生星状毛,后变光滑;叶柄长1~2厘米,光滑或被有绒毛或星状毛。

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6~7,线形,长约为花萼之半;萼片5裂,卵状披针形,有星状毛和细短软毛;花瓣5,淡红色、白色或紫色;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筒状;子房5室,花柱5裂,柱头头状。

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全体被绒毛。

种子黑褐色,背部有长棕色毛。

花期6~7月。

干燥的茎皮或根皮呈半圆筒或圆筒状,长15~25厘米,宽窄及厚薄多不一致,通常宽0.7~1厘米,厚约2毫米。

外皮粗糙,土灰色,有纵向的皱纹及横向的小突起(皮孔);内表面淡黄绿色,现明显之丝状纤维。

不易折断,体质轻泡。

气弱,味淡。

以条长、宽、厚、少碎块者为佳。

[原料分布-KinGreen]: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产四川。

[ Product—Brand ]: 西安金绿-Xi’an KinGreen[化学成分-KinGreen]: 茎皮含辛二酸(suberic acid),1-二十八醇。

木棉皮的功能主治木棉别名

木棉皮的功能主治木棉别名

木棉皮的功能主治木棉别名木棉又叫红棉、蚕豆花、大红花等。

它是木棉树的树皮,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天然药材。

木棉皮的功能木棉皮是一味独特的中药材,被用于传统中医药中。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解毒:木棉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热、喉咙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在炎热的夏季尤其适用。

2.消肿止痛:木棉皮对于消肿止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瘀血等症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止咳平喘:木棉皮还具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对于处理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特别是对于咳嗽带有痰液,气管有痰阻滞等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补血养颜:木棉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补血养颜。

经常食用木棉皮还可以提高皮肤的光泽度,令人容光焕发。

5.抗菌消炎:由于木棉皮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

使用方法将木棉皮研磨成粗粉,每次取适量加入开水泡服即可。

也可以用木棉皮制作煎剂进行口服。

剂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症状而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木棉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非万能药,请遵循医嘱使用。

•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避免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之,木棉皮作为一味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补血养颜和抗菌消炎等多种功能。

在适当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木棉皮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木槿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木槿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木槿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主治木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许多医疗和保健功能。

下面是木槿的主要功能主治:1.理气活血:木槿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闷、疼痛、经期不调等。

2.清热解毒:木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疮、疮疖肿毒等。

3.消肿止痛:木槿含有一些抗炎成分,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关节炎、扭伤、瘀伤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滋养肌肤:木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滋养肌肤,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色斑的形成。

5.抗菌作用:木槿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皮肤病、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疗效。

用量使用木槿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用量。

以下是木槿的常见用量:•鲜用:将鲜木槿叶适量捣碎后,可以直接外敷患处,或鲜榨汁液涂擦在皮肤上。

•煎汤饮用:将木槿鲜叶适量切段,加水煎煮20分钟,取汁饮用,每日2-3次,每次100-200毫升。

•炖汤煮饭:将适量的枝叶和花朵加入炖汤或煮饭中,既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又能发挥木槿的药用功效。

•熬制面膜:将木槿花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或面膜基底中,涂抹在脸部,保持15-20分钟后洗净。

需要注意的是,木槿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适量原则。

同时,个体对木槿的耐受性可能不同,对木槿过敏的人应注意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木槿具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养肌肤和抗菌作用。

在使用木槿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用法和用量。

但使用前应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使用木槿,如有过敏或不良反应,请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木槿

木槿

木槿木槿别名朱槿、木棉、荆条、面花、篱障花等,学名Hibiscus syriacusLinn.,为锦葵科木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木槿枝叶繁茂,树姿优美,花朵绚丽,花期长,花色有白、紫、米黄、淡红等色,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适宜种植于道路两旁、公园、庭院等处,可孤植、列植或片植。

木槿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且对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强,并能吸收,是净化空气的植物。

同时,它还具有滞尘、降噪功能,可作为工厂、矿区和城市街道的优良绿化树种。

木槿花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为蔬、药食俱优,刚开放的鲜花可供食用,菜用制作简单,可凉拌、炒制、作汤,其质地脆嫩,细滑可口,味道清香,能润燥,除湿热,是一种天然保健的木本蔬菜。

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外,在东南亚、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发现了该物种的野生类型。

我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

木槿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中部各地区,北到辽宁,南到广东。

叙利亚、印度、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木槿花在长期的人工栽培中,选育出了丰富的类型和品种。

目前国内外栽培的约有70余种。

分为单瓣、半重瓣、重瓣3类,每1类又可分为3种花形。

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白花木槿、玫瑰木槿、重瓣红花木槿、重瓣淡青木槿、重瓣紫红木槿、堇色木槿、重瓣堇色木堇、豪华木槿、稀有木槿、双色木槿、斑叶木槿、长苞木槿等品种,各种木槿在花色、花瓣数量等方面各有特色。

在全球范围内,对木槿属树种研究与栽培多集中在美国的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地,主要用于观赏栽培,应用最广泛的为扶桑(H.rosa.sinensis)、木槿、木芙蓉(H.mutabilis)及其品种与杂交种。

对其木本蔬菜方面的研究利用主要集中在中国。

1 生物学特性1.1 生长结果习性木槿在我国北方为落叶直立灌木,在南方能长成小乔木,植株高3 ~ 5 米,枝干直立,树皮灰白色,小枝皮孔明显,枝干上有根须或根瘤,嫩枝有绒毛,后渐脱落;茎直立,分枝多,稍披散,多呈自然圆形;根鲜黄色;单叶互生,叶卵形,长5-9cm,宽2-6cm,先端三裂,有明显三主脉,不裂或3裂,叶片基部楔形,上面深绿光亮无毛,下面具稀疏星状毛或近无毛,先端渐尖,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叶柄长2-3cm,托叶肾形,常早落;夏秋季开花,花着生于枝梢叶腋,梗短,花瓣5,花冠径5-8cm。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土槿皮是一种以土槿植物的根皮为药材的中药,其功效与作用广泛。

在中药学中,土槿皮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凝疮、抗菌消炎、利尿通淋等作用,并且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然而,使用土槿皮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下面是对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详细介绍。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土槿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火热所致的一些症状,如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牙龈肿痛等。

土槿皮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起到消炎解毒作用。

2. 止血凝疮:土槿皮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止血凝疮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等机制,帮助止血,并且可以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3. 抗菌消炎:土槿皮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此外,土槿皮还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产气酶,减少气体的产生,对肠道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利尿通淋:土槿皮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增加尿液中的尿酸和尿素的排泄,促进尿液的排出,起到利尿通淋作用。

此外,土槿皮还具有清热化湿、通利小便的功效,对于一些湿热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5. 抗氧化作用:土槿皮中所含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土槿皮的禁忌:虽然土槿皮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但是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 孕妇禁用:由于土槿皮具有一定的活性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孕妇在使用土槿皮时需要慎重。

土槿皮可能对胚胎产生影响,所以孕妇最好避免使用。

2. 儿童禁用:儿童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所以在对土槿皮使用时需要谨慎。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可能对土槿皮中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3.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土槿皮中的一些成分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出,如果肝肾功能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土槿皮的功能主治

土槿皮的功能主治

土槿皮的功能主治1. 简介土槿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是指土槿科植物土槿(学名:Tiliacora triandra)的干燥树皮。

土槿属于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土槿皮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方剂中。

2. 主要成分土槿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皂苷、多糖等。

其中,土槿碱是土槿皮的主要药效成分。

3. 功能主治土槿皮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功效:• 3.1 清热解毒土槿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痈肿疮疡、口腔溃疡、痔疮等疾病。

• 3.2 消肿散结土槿皮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乳腺积水、淤血等症状。

• 3.3 止痛土槿皮具有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疼痛症状,如胃痛、关节炎痛等。

• 3.4 抗菌消炎土槿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皮肤炎症等。

• 3.5 抗氧化土槿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4. 用法用量土槿皮一般以干燥的形式使用,可以制成粉末或煎剂进行应用。

常见的用法用量包括以下几种:• 4.1 煎剂将适量的土槿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取出滤液,分成2-3次温服。

• 4.2 外用敷料将土槿皮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用纱布固定。

• 4.3 药膳烹调将土槿皮与其他食材一同烹调,可增加食物的药用功效。

5. 注意事项使用土槿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在用药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 5.2 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土槿皮,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 5.3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土槿皮,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 5.4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土槿皮或其中某些成分过敏的人应慎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6. 总结土槿皮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中草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病症、消肿散结、止痛、抗菌消炎和抗氧化等疾病。

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皮别称川槿皮、白槿皮、芦树皮等,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茎皮或根皮,入药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对湿热泻痢、肠风泻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道滴虫、皮肤疥癣、阴囊湿疹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吧!
木槿皮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大肠、肝、脾经。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治痢疾,白带。

外用治阴囊湿疹体癣,脚癣。

木槿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次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2、《纲目》: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3、《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木槿皮的药用选方
1、治牛皮癣癞:川槿皮500克,勿见火,晒燥磨末,以好烧酒十斤,加榆面四两,浸七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

2、治大肠脱肛:槿皮或叶煎汤熏洗,后以白矾、五倍末敷之。

3、治赤白带下:槿根皮100克,切,以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心服之。

4、治头面钱癣:槿树皮为末,醋调,重汤炖如胶,敷之。

5、治癣疮: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频频擦之,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黄(擦之)。

木槿药用部位

木槿药用部位

木槿药用部位木槿药用部位一、引言木槿,又名洛阳花、海棠花、昭阳花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

除了美丽的花朵外,木槿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木槿的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二、木槿的药用部位1. 木槿花木槿花是最常见的木槿药用部位。

其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

在中医中,木槿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喉炎、肺热咳嗽、心烦失眠等症状。

2. 木槿根皮木槿根皮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中医中,木槿根皮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喉头肿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3. 木槿叶虽然不如木槿花和根皮常见,但是木槿叶也有药用价值。

其性味苦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在中医中,木槿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毒瘙痒、水肿等症状。

4. 木槿果实木槿果实也可以作为药用部位。

其性味甘酸,有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

在中医中,木槿果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口渴等症状。

三、木槿药用部位的功效1. 清热解毒木槿花、根皮和叶子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喉咙发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 润肺止咳木槿花和果实都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它们可以缓解喉咙干涩、口干舌燥等不适感觉,并有效缓解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喉咙发炎和咳嗽等症状。

3. 清心安神木槿花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

它可以缓解因为情绪波动引起的心情不佳,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4. 消肿止痛木槿根皮和叶子都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它们可以缓解因为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利尿消肿木槿叶子和果实都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它们可以增加尿量,排出体内多余水分,有效缓解因为水肿引起的不适感觉。

四、总结木槿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同时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

其花、根皮、叶子和果实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疾病。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并且应该遵循中医理论进行合理使用。

木槿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树叶的功效与作用木槿树(学名:Hibiscus syriacus)是锦葵科木槿属的植物,也叫芙蓉、百花梨。

木槿树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木槿叶富含多种有益成分,有很多功效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木槿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木槿树叶具有养颜护肤的功效。

木槿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等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的合成,减少色斑和雀斑的生成,具有美白的效果。

同时,木槿叶还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抵抗自由基的侵害,延缓皮肤的衰老,使皮肤更加年轻光滑。

其次,木槿树叶对于消炎和止血也有很好的效果。

木槿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炎症而引起的痛症和不适感,并且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另外,木槿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蛋白酶,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能够快速止血,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自然止血剂。

木槿树叶对于调节血糖和降脂也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木槿叶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木槿叶中的叶绿素和纤维素等成分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胆固醇的积累,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

木槿树叶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木槿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感冒、咽炎、肠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木槿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感染而引起的发热、咽痛等症状。

木槿树叶对于保护肝脏和改善肾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

木槿叶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同时,木槿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再生和恢复。

此外,木槿叶中的多糖还具有利尿作用,能够增加尿液中的排毒物质,促进肾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木槿树叶还具有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的功效。

木槿花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花的功效与作用

木槿花的功效与作用木槿的用途很多,槿皮可代麻制作绳索,槿条可编制篓、筐、箱等日用品。

木槿植物的茎皮纤维发达,可作造纸原料,也可作麻用和人造棉用材料。

过去农妇惯用槿汁洗头,既去污又治头皮瘙痒。

木槿根皮及叶可分别用来酿酒。

值得一提的是,将,木槿根用来炖肉作药膳,可治吐血、咯血。

一、食疗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木槿,种之易生,嫩叶可茹,作饮代茶。

”据分析:木槿花含有皂苷。

《医林纂要》云:“木槿花,肺热咳痰吐血者宜之。

”且治肺痈。

又赤白花治赤白痢。

木槿花茶:木槿花适量(干品或鲜品均可)。

开水冲泡代茶饮。

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还有祛风、除湿热、利小便的功效。

玉面蒸槿花:鲜木槿花、玉米面各适量。

先将木槿花切碎,加入玉米面(大约500克花,配100克面)和匀,蒸熟后加调料,可随意食用。

治痢疾,能活血润燥、清热祛湿。

槿花炖肉:木槿花、瘦猪肉各90克。

先将木槿花,加水煮1—2沸后,去渣留汁,放入猪肉(切块)煮熟,加调料,吃肉饮汤,可治大便下血,湿热带下。

利肠胃,除痢疾。

木槿花饼:红木槿花适量,阴干研末,用以煎面饼蒸食,可治下痢。

槿花米汤:用木槿花阴干研末,用陈糯米煮汤,调服2—3匙。

可治反胃吐食。

不好转,再食用。

二、药用木槿花性凉,味甘、苦,无毒。

入脾、肺经。

具有清热、利湿、凉血的功效。

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9至13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每日2次。

风疾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1~2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艮。

反胃吐食:重瓣白木槿花,阴干研末,陈糯米汤调送服3-5口,不好转,再调服。

疔疮疖肿:木槿花(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

细菌性痢疾:木槿花晒干,研末,每服2克,小儿酌减,每隔2小时1次。

3—5日为1个疗程。

经试治300例,症状控制者96.3%,一般服后体温下降,大便于2—3日内好转。

痢疾:木槿花30克,冰糖30克,水炖服。

白带过多:木槿花30克,紫茉莉根15克,水煎服。

咯血、干咳:木槿花6—12克,冰糖适量,加水炖服。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1. 木槿皮概述木槿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广泛用作民间草药。

它由木槿科植物木槿Hibiscus mutabilis的皮部制成。

木槿皮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下面将介绍木槿皮的主要功能主治。

2. 木槿皮的功能主治木槿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对人体产生多种良好的保健和治疗效果。

2.1 温中健胃木槿皮富含单宁酸类物质,有助于增加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欲和消化。

同时,木槿皮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2 利尿通淋木槿皮具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排出,有助于缓解体内湿热导致的水肿、尿量减少等问题。

木槿皮还可以改善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3 散瘀止血木槿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加速创伤的愈合过程,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等症状,特别适用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

2.4 抗菌消炎木槿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抗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木槿皮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

2.5 抗氧化抗衰老木槿皮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木槿皮还可以提高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对抗皮肤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3. 如何使用木槿皮木槿皮可以在中药店或药材市场购买到,一般制成干燥的片状。

下面是使用木槿皮的一些方法:1.冲泡饮用:将适量的木槿皮捣碎,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每日可饮用1-2次。

2.煎煮汤剂:将适量的木槿皮加入适量清水中,煎煮20-30分钟,可根据需要适量调整煎煮时间。

可根据症状酌情配合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

3.外敷:将适量的木槿皮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搅拌成糊状,外敷在患处。

适用于皮肤湿疹、烧伤、蚊虫叮咬等。

请注意,使用木槿皮时应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和长期使用,尤其对于孕妇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

土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土槿皮,又称为土槿树皮,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土槿树生长于亚热带至温带地区,其树皮被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具有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从土槿皮的来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全面展现土槿皮的价值。

一、土槿皮的来源及采集土槿科属降香属,通常指的是Radermachera sinica (Hance) Hemsl。

这种树一般生长于海南岛、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土槿树常见于山区、干林和丛林中,要采集土槿皮,需要选择生长3-5年的树干,并且在秋末冬初的时候采集。

采集时需要去掉枝叶,将树皮晒干或烘烤至干燥,然后剥下树皮备用。

二、土槿皮的化学成分土槿皮主要含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脂肪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

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有欧酚甙、皮里甜醇、伞花根甙、皮里醇、翼塔防甙等。

1. 欧酚甙欧酚甙是土槿皮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欧酚甙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促进创伤愈合。

此外,欧酚甙还具有降血糖、降脂、增强心脏功能等作用,对防治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2. 皮里甜醇皮里甜醇是土槿皮中一种重要的皂苷类成分。

研究发现,皮里甜醇具有镇痛、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它对于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3. 伞花根甙伞花根甙是土槿皮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发现,伞花根甙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预防老年痴呆、肺癌等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4. 皮里醇皮里醇是土槿皮中的一种萜类化合物。

研究显示,皮里醇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它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活性,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三、土槿皮的药理作用土槿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1. 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土槿皮中的欧酚甙和皮里甜醇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大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药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材大树皮。

【别名】
梅榆、榆树
【来源】
为榆科植物

越南榆


树干内皮。

秋末采集。

刮去表面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20米,胸径约30厘米,树冠近圆形;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

单叶互生;革质;倒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2.5~4.5厘米,宽1~2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约9对,纤细,平行;叶柄长2~4毫米,被短柔毛;托叶早落。

花序总状;花淡黄色或淡红色;萼片5,披针形至椭圆形。

被缘毛;雄蕊4~5,突出。

翅果倒卵形或近圆形,宽约1.2厘米,先端有凹口;种子位于中央。

花期早春。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涩,平。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

治胃肠出血,尿血,各种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7分。

外用:研末撒患处。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对大树皮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关于大树皮的功效和药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本品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

又名土槿皮。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

多为栽培。

夏季剥取,晒干。

本品气微,味苦而涩。

以色红棕者为佳。

切丝,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具有杀虫,疗癣,止痒之功效。

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三、临床应用1.体癣,手足癣,头癣本品外用有较好的杀虫疗癣、祛湿止痒作用。

治疗体癣、手足癣头癣,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加醋调敷。

现多制成20%的土槿皮酊,或配合水杨酸、苯甲酸乙醇制成复方土槿皮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以供用。

2.疥疮,湿疹,皮炎,皮肤瘙痒本品外用能杀虫止痒,治疗疥疮、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可单用浸酒外擦,或与苦参、白鲜皮、黄柏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根皮含土荆皮酸、β-谷甾醇、鞣质、挥发油、多糖等。

2.药理作用土荆皮有机酸和醇浸膏,对我国常见的10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土荆皮乙酸能抗癌细胞、抗早孕、抑制卵子受jīng,尚可抗中孕,但抗着床作用不明显。

其醇提物和制成的止血粉,实验证明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不良反应土荆皮含有毒性成分土荆皮乙酸和土荆皮甲酸,主要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甚至可致休克。

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便血、头晕,甚则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

土荆皮中毒的主要原因:土荆皮是治疗皮肤病的专药,一般仅作外用,如未严格遵医嘱而内服,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木槿皮本品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干燥茎皮或根皮。

性味甘、苦,微寒;归大肠、肝、脾经。

功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适用于湿热泻痢,肠风下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道滴虫病,皮肤疥癣,阴囊湿疹。

外用适量,酒浸涂搽或煎水熏洗;煎服,3~9克。

无湿热者慎服。

树皮类中药

树皮类中药

树皮类中药
树皮类中药是指从树木的树皮中提取的药材,常用于中医药中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树皮类中药:
1. 桑树皮: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腹痛、溃疡等症状。

2. 白蜡树皮: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退热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出血、热病等症状。

3. 牡蛎树皮:具有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止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火过盛、出血、痢疾等症状。

4. 杉木树皮:具有消肿止痛、散瘀止血、清热解毒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疮疡溃烂等症状。

5. 桂皮:具有温肾助阳、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阳痿、痛经等症状。

6. 槐花树皮: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疏风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感冒发热等症状。

注意:使用树皮类中药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木棉花皮的功能主治

木棉花皮的功能主治

木棉花皮的功能主治简介木棉花(学名:Bombax ceiba)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它的树干外皮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木棉花皮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木棉花皮的功能主治,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

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木棉花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可以将木棉花皮洗净煮水,作为煎剂或漱口液使用。

2.止血散瘀:木棉花皮具有止血散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咳血、便血、子宫出血等。

可以将木棉花皮捣碎后煮水,作为外敷药物或口服药物使用。

3.消肿止痛:木棉花皮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肿痛疾病,如关节炎、扭伤、瘀血肿等。

可以将木棉花皮捣碎后煮水,用于泡脚或者外敷患处。

4.润肺止咳:木棉花皮对于咳嗽、咳痰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将木棉花皮煎水,加入适量的冰糖,作为润肺止咳的药剂。

5.美容养颜:木棉花皮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一定的美容养颜作用。

可以将木棉花皮煎水,用来洗脸或者泡澡。

使用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但请注意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煎剂:将木棉花皮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30分钟,待水变浓后即可。

可以口服或者外用。

•漱口液:将木棉花皮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30分钟,倒入容器中,待凉后用来漱口。

•外敷药物:将木棉花皮捣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于纱布中,敷于患处。

•泡脚:将木棉花皮洗净后,放入热水中,泡脚15-20分钟,可缓解疲劳和肿痛。

•美容用途:将木棉花皮煎水后,用来洗脸或者泡澡,有助于保持肌肤的水润和光滑。

请注意,以上使用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用量和用法应根据个人情况和中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使用木棉花皮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木棉花皮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请遵循医嘱使用,不可过量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前需先进行过敏测试。

•如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槿皮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今疡医用皮治疮癣,多取川中来者,厚而红色。

【拼音名】Mù Jǐn Pí
【英文名】Shrubalthea Bark, Bark of Shrubalthea
【别名】槿皮、川槿皮、白槿皮、芦树皮、槿树皮、碗盖花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syriacus L.
采收和储藏:茎皮于4-5月剥取,晒干。

根皮于秋末挖取根,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木槿落叶灌木,高3-4m。

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

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mm,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cm,宽2-4cm,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mm,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mm,宽1-2mm,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
形,长14-20mm,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直径5-6cm,花瓣倒卵形,长3.5-4.5cm,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cm;花柱枝无毛。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mm,密被黄色星状绒毛。

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

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中部各地。

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栽培】
1.气候土壤: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高山及平地均可栽种。

以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较好。

2.种植: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

四川地区于2-3月,选取径粗1cm 以上的健壮枝条,剪成15-20cm长的插条。

插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作成苗床。

然后在畦上开横沟,按沟距33cm,深13-16cm,把插条斜靠沟壁,顶端稍露畦面,每沟插20根,盖上压紧。

浇水。

培育1-2年,苗高1m左右时,即可移栽。

在冬季落叶后至第2年3月前,按株距1m开穴,每穴栽植1株,盖土压紧,再盖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

3.田间管理:扦插成活后,除草、追肥1次。

以后在6、8、10月各浅耕除草1次。

在8月中除后,并须追肥1次。

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也可使用氮素肥料。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内卷成长槽状或单筒状,大小不一,厚1-2mm。

外表面青灰色或灰褐色,有细而略弯曲纵皱纹,皮孔点状散在。

内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平滑,具细致的纵纹理。

质坚韧,折断面强纤维性,类白色。

气微,味淡。

以身于、条长、宽厚、无霉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白色。

①淀粉粒细小,类球形、卵圆形成椭圆形。

直径3-10μm。

②纤维成束,多破碎,直径10-20μm,壁厚薄不一,微木化,纹孔细小,圆形或斜裂缝状。

③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5-45μm,棱角钝尖或宽。

【化学成份】茎皮含辛二酸(suberic acid),1-二十八醇(1-octacos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2-二十二碳二醇(1,22-docosanediol),白桦脂醇(betulin),古柯三醇(erythrotriol),壬二酸(nonanedioic acid);又含脂肪酸包括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icd),月桂酸(lauric acid);另含铁屎米酮(canthin-6-one)。

根皮含鞣质(tannin),粘液质(mucilage)。

【药理作用】茎与根的乙醇浸液,在蒸去乙醇后用试管稀释法,1: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1:20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热浸2-3h,滤过,
滤波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滤液2-3ml,蒸干,加醋研1ml溶解,沿管壁加8滴浓硫酸,在两液交界面出现猩红色环,溶液上层渐变绿。

(检查皂甙)(2)取滤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暗蓝紫色荧光。

【炮制】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大肠;肝;心;肺;胃;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湿热泻痢;肠风泻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道滴虫;皮肤疥癣;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

内服:煎汤,3-9g。

【注意】
1.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2.无湿热者不宜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
炒用。

2.《纲目》: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3.《医林纂要》: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节。

治肺痈,肠痈,衄血,消渴,心烦不眠。

4.《饮片新参》:治黄疸。

5.《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