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比较法教学论文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教学,叫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从而也对其他相关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所以人们都非常乐于运用它。
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就会更具其优势。
下面,我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比较中认识主题。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历来都是有争议的,众说纷纭。
一种意见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文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是一种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在表现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
究竟哪一种意见更正确呢?如果通过比较辨别,就不难看出前一种说法更为合理。
我在讲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首先从这篇课文的标题开始“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一个是“百草原”一个是“三味书屋”,把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放在一起,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悬念:这两种生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通过阅读人们很容易认识到,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而三味书屋的生活的枯燥无味的,主题也就明确了,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心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的。
尤其是文章中那些引用,象“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上九潜龙勿用。
”等等。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些既难读又难懂的“古董”呈现在读者面前呢?不难看出,作者之所以要写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是针对封建教育的、活在批判封建教育中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读书方法,揭示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回答。
那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特别喜欢百草园而不喜欢三味书屋,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他小时候怕吃苦而不喜欢读书呢?提出这一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篇文章的主题。
鲁迅酷爱读书是人尽皆知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喜欢三味书屋呢?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我把三味书屋的生活和学生们的现实读书生活进行了比较,并且在学生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论文
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
笔者以为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妨也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
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
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
再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的。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所以,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一、文章标题的比较法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
它分三大类:①限定文章表现的范围;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
如:我在教《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这四篇文章时,就将这一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①四篇文章的题目都揭示了时令(春、冬、夏、秋);②四篇文章的标题都揭示基本的表现手法——绘景抒情为主;③四篇文章的标题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规定;《春》的时间和空间最大,从时间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间上看可写整个大地;《济南的冬天》,从时间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间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荷塘月色》,从时间上看仅限于夏天的夜晚,而空间上看只限于河塘;《故都的秋》,时间限定为秋天,空间限为北平,且主要的表现对象应为“秋的味”。
二、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教学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总体水平的关键。
“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确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不可缺少之方法。
运用得当,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开动脑筋,去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去开拓新的思维空间,去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比较法教学思维比较,是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
昆仑、岱宗同为名山,昆仑雄奇而岱宗俊秀;华山、青城均为奇岳,但华山险,而青城幽。
《西厢记》为王实甫所作,《牡丹亭》出于汤显祖之手,比较而知异曲同工,共为绝唱。
即便是论证、演绎、运算,也离不开比较方法的运用。
通过比较可以鉴别异同,从而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与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
如果我们面前出现某种新东西,我们既不能拿它去同什么东西比较,又不能对他同什么区别开来,……那么,我们就不能对他形成一种思想,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
”人们正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认识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在头脑中不仅保留着对当前可感知的事物的辨认,而且仍保持着过去曾感知过的事物印象,并推想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则感觉、知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比较”与“鉴别”——比较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所以比较法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比较可以使学生大大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而更加明确其意义。
如同样是描写中国妇女的作品,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被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四大绳索下的牺牲品形象;叶圣陶《夜》中的老妇人,则是一个经历了由悲痛到愤怒、迷惘到觉醒、胆怯至勇敢的过程,终于成为一个主动承担抚养革命后代重任的勇敢反抗者;而孙犁笔下的水生嫂(《荷花淀》)是一个勤劳纯朴、真挚多情、机智勇敢、奋发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是怎样与革命的形势、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摘要:课与学生习作比较教学语教学目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结构比较教学结构是容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容,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学生广泛参加上要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隙让学生驰骋其比较法教学就能达到优化程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关系思维程和方法它实用围极广泛学、法学、政治、济等领域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我们学语教学不妨也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由作思想素质、化修养不表现出思想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能把握思想特征领略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再从完成学语教学任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程不是结所以语教学完成授业任还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思维空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笔者语教学实践作了些尝试归纳起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标题比较法标题是纲它分三类①限定表现围;②明心;③确定表现形式了让学生把握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些型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严密性如我教《春》、《济南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这四就将这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①四题目都揭示了令(春、冬、夏、秋);②四标题都揭示基表现手法绘景抒情主;③四标题都和空上作了规定;《春》和空从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上看可写整地;《济南冬天》从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海滨仲夏夜》从上看仅限仲夏夜晚而空上看只限海滨;《香山红叶》限定秋天空限北京香山且主要表现对象应红叶二、单元课比较法教学课单元组合是由专精心设计单元课般体裁是相有容上是类将单元里课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如《故宫博物院》、《雄伟人民会堂》这两属课课我就先引导学生这两课提示然辅导学生根据提示设计对比表格容有事物特征、说明重、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上课只抓住说明重进行教学使学生了了故宫、会堂这两建筑群不性质而且只用了教了原两教才能问题三、不体裁课比较教学类型容因体裁不其表达方式是不让学生理体裁与表达方式关系我教学常将容相似而体裁各异课进行比较如教三册《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就先让学生回顾二册散《荔枝蜜》有关蜜蜂段描写然导入新课通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不体裁作用有了较清晰了四、思想容比较教学教育人是教师天职道结合是语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思想容如教学《短两陋室铭》指导学生与陆游《十月四日风雨作》、陈毅《梅岭三》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议论有关刘禹锡提出德馨问题学生受到了深刻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国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贫乐道也明确了不代德标准是不当今我们提倡是共产主义道德规五、课与学生习作比较教学语教学目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其写能力尤重要因作是学生各种能力综合体现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写作将课与学生习作进行比较如写人记事作学里就开始了可相当部分初生还是写不常是轻描淡写几笔带不具体欠生动枯燥得很针对学生这情况我教《从草到三味屋》抓住冬天雪地捕鸟这节与学生没有具体描写作进行比较教学通逐句比较学生们认识到课所以感人是因作者挑选了系列富有表现力动词将捕鸟程人物所表现出焦急等待心理、专心致志神态、详细准备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出了通比较学生受到很启迪六、结构比较教学结构是容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容完美艺术结构是能表达思想容而且是能引人入胜我教学对结构精巧常常爱不释手总要引导学生到精巧艺术殿堂里领略番如《驿路梨花》所表现容是学雷锋做事教这我引导学生将顺叙与倒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比较领略那完美艺术结构明确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用是使曲折、委婉、悬念环生七、表现手法比较教学表现人物可从正面表现也可以从侧面表现这两种表现手法艺术效各有千秋但作者选择表现手法上不是随而是酌斟再三我教学常常抓住些型课进行比较法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我教《二次考试》就对陈伊玲有关侧面描写进行比较分析(请位学改用人称述)比较学生认识到对陈伊玲历及二次考试失败原因用侧面描写更能突出陈伊玲乐助人精神和谦虚腼腆性格另外还有句子和词语比较教学等其容更丰富多彩比较法教学着力应放学生方面以提高学习效终目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起教师实施比较法教学应特别坚持参与式教学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学生广泛参加上要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隙让学生驰骋其比较法教学就能达到优化程运用参与式比较法教学能从根上摆脱传统单、单向性授课模式实行综合、横向性连贯比较这就有利教师把握重突出精髓而且运用比较法有助改变学生学语只学词语、分层次、归纳心等呆板模式以及诸如划、背诵等机械学习方法。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从比较法教学的定义、目标、方法和实施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比较法教学是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让学生分析、比较、评价、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较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判断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比较两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如古文与现代文章、散文与诗歌等,让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同一文本中的不同段落或不同人物的形象等,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展示、撰写比较分析文章等方式来进行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避免教师过多干预。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培养综合素质。
在实施比较法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期待比较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对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进行浅谈。
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目的性和意义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比较法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比较法教学还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对不同作品或文本的对比与比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比较法教学可以将文学艺术作品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联系,使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提高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或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独立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和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分析: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分析: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方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积极思维。
比较法即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的比较分析,即进行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同之点,用对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异之处。
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比较的方法1、纵向比较法按照学习的过程,从前面的比较对象到后面的比较对象,或从后面的比较对象到前面的比较对象,依次进行比较,叫做纵向比较。
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纵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下面是《荷塘月色》之中的荷花、荷叶的描写和《荷花淀》中妇女们被敌船追赶、划进荷花淀时对荷花、荷叶的一段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两段文字在对荷叶、荷花的描写上都匠心独运,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柔美图和壮美图。
同是写荷叶,《荷塘月色》用“弥望”、“田田”来体现荷叶长的茂密,遮满整个塘面;《荷花淀》则使用“一望无边”、“密密层层”来再现荷叶的丰茂。
两相比较,一个华美淡雅,一个朴素豪放。
写到荷叶的姿态,作者都赋予它们以形象地比喻,一个“出水很高”,看来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个“向铜墙铁壁一样”。
前者给人以苗条、潇洒、轻盈、柔媚的美,后者极力渲染当时的战争气氛,给人以雄壮、恢宏、威严而不侵犯的阳刚之美。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背景环境。
在当今社会,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研究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意义和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来总结比较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比较法教学。
通过研究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比较法教学的概念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比较法教学旨在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较法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拓展思维,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比较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可以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中。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还可以应用于语法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比不同语法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进行比较阅读,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且同中求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比较法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运用;比较法在语文现代文教学中,比较法是最佳的阅读方法之一。
它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文章有较深入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里,我就以散文与小说为例,谈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较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春》是作者朱自清的早期作品。
在教这篇散文时,我们不妨拿他的中期作品《威尼斯》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阅读,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主要的相同之点:1、笔墨精细。
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如写春草,作者用“小”、“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偷偷的”、“钻”等词语、细腻贴切而又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回大地,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它的“小”、“嫩”、“绿”、“软”等特征。
在《威尼斯》这篇文章中笔墨也同样精细。
如用精确的数字“四百一十八条”、“三百七十八座”等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城的不同风貌。
2、结构精美。
《春》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描绘了五幅图画。
从轮廓到局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到人的活动画面,安排严谨,层次分明。
画与画之间的衔接很紧,并以前四幅画作为第五幅画的铺垫和衬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主题。
《威尼斯》的结构同样也很精美,开头两节介绍威尼斯的风貌,最后一节讲威尼斯的工艺品,中间六节都是写景状物,均以圣马克广场为观察点,显得有条不紊,使读者了解威尼斯是一座景色优美的水城,是一座历史名城。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
主要是情感不同。
《春》是朱自清的早期作品,他意在表现自己,主张任其自然,叙写自己的感受。
他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含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写出了十分感人的情感。
而《威尼斯》是作者的中期作品,此时,作者着意收敛,主张“无我”,尽量避免深化自己的感情,所以他在《威尼斯》一文中,就没能写出自己内心的感情涟漪。
初中教学论文----比较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比较, 就是对比事物不同的个性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语文科目的各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运用的综合过程,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比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有助于他们注意鉴别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鲜明的观点,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防止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绝对化,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学习, 就心理学角度看, 它有助于智能开发, 是取得学业成功的条件之一。
有比较才有鉴别, 语文文字的正误、得失、美丑, 一加比较,便显而易见,对那些能够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内容,恰当的比较更胜过繁琐的讲解。
在此,我就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有关问题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写作背景比较法写作背景是学习课文前需要介绍的知识,不同作者的不同经历和处境,以及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都影响到文章的主题和风格等。
如同题《卜算子·咏梅》,陆游和毛泽东则写出了梅花的不同形象。
陆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毛词中的梅花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这就要联系两词作者的不同生活时代和经历来理解。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郁积。
梅花这一形象就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塑造了努力向上的梅花形象。
通过写作背景的分析,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两词的不同之处,也知道了其所以然。
二、句子比较法语文教学中,为了区别有些不同于一般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妙处,比较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草》这篇文中“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的多,也强大的多呀!”表现人物为革命和人民甘于奉献和牺牲的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论文发表专家一中国学木论文网'^HP F www,59168,net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它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地运用了。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才能有创造。
下面笔者就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比较阅读为例)谈下自己的见解。
语文总复习运用比较阅读法,可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阅读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地进行。
相同或不同作者作品的章、段之间,只要具备“新知点”,就应进行比较“启悟”。
学生阅读后,在已掌握的基础上,“温故而知新”。
“新知”的获取可多可少,哪怕“一丁点”也行,最忌无意义地让学生被动的阅读。
那么如何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获取新知呢?现就鲁迅作品的不同肖像片段,作一下例析。
片段之一:“……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藤野先生》片段之二:“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之三:“……却见一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论文发表专家一中国学木论文网片段之四:“……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片段之五:“……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以上五个肖像描写片段,课前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
启悟之一:学生比较阅读之前,在学生容易忽视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一把开启新知的钥匙。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摘要】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作品之间的异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拓展思维。
比较法教学方法包括对比法、分类法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点在于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比较法教学也存在局限性,如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丰富的文学知识。
实践上,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未来,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发展趋势可能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更具个性化特点。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文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运用,教学方法,优点,局限性,实践意义,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不同作品,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和理解语文材料,丰富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比较分析作品之间的异同之处,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作品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文学作品,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 比较法教学的定义比较法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文本、现象等,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以及评价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比较法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对比认识事物的异同,从而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和外延。
比较法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浅谈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摘要: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较方法运用得法,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就容易变得具体,学生对文本和语法的理解就会深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浓厚。
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概括能力。
关键词:比较法思维方式语文教学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
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一、现状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老师也乐意学生跟着自己转。
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浓,课堂上萎靡不振,调动不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
没有调动起学生思维能力发挥的教学,是不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更多、更深、更牢固的知识的。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思维。
因为“有比较才有分别”。
比较能使人的思维更加严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现今的大部分语文教学,多采取的是对单篇课文进行系统完整的介绍,很少对课文进行比较分析,更少对学生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训练。
例如,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2O多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让学生加以“比较”,如哪些作品是小说、散文、杂文,哪些作品是揭露满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作品中出现的“我”,哪些有鲁迅的影子,哪些就是鲁迅,哪些与鲁迅无关等等。
通过比较,激活思维,归类分类,总结规律,深入研究。
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法,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事物关系沟通组织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浅谈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凡是善于辨别的人就是一位好老师”。
而初中教学的对象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能否从众多的教学内容区分、拾取知识,最佳的教学方式就是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发现异同,正确辨别事物,树立“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想的基础”的观念。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的异同,完整的比较过程包括:理解比较的根据或标准,注意两个被比较的事物,区别其中的异同,在比较过程中思维的精度性在于从差异中找出类似,从类似中分出差异,所以,比较的过程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创造性的。
认识客观事物可以用比较,教学、读书、学习更可以用比较。
读书中的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阅读材料对照阅读,认识是两种材料中相关问题的联系和差异;也包括对同一读物中的字、词、句、段的分析比较,以及和学过的字、词、句段、篇的比较。
一般常用的几种比较方式:替换词、句、段与原文的比较;改动词、句结构或句式段序与原文的比较;增添词、句、段与原文的比较;删减词、句、段与原文的比较;还有同类题材或体裁的比较;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教材的比较;还有试题的比较;观察的比较等等。
不论何种比较,目的都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获得准确的、鲜明的、科学的知识。
一、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尔森接受数学家斯坦尼斯芬·乌拉母的挑战,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找出一个既能在逻辑上成立、又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经济例题,这就是“比较优势”。
依据“比较优势”的原则,成立了“世贸组织”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比较优势”虽然是一个经济学命题,但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比较,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课文,在风格、结构、遣词造句、写作创意上有着不同特征,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熟练地掌握、运用比较法,提高课堂效率。
浅析语文的比较教学法
浅析语文的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一种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从比较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实施步骤和影响效果三个方面对语文的比较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比较教学法的应用范围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到课文阅读、写作、修辞、文学欣赏等方面。
这些领域涉及到的语文知识点较多,而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审美性,因此比较教学法可以在这些领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确定比较对象:在比较教学中,选取比较对象非常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对象可以是文本、语段、语句等。
选取比较对象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提出比较要点:在确定比较对象之后,需要确定比较要点。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要点可以是语义、文字、结构、修辞等方面。
然而,在提出比较要点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情况,因此比较要点应该简明易懂,并且注重细节。
(3)对比分析比较对象:在确定比较要点后,需要对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分析可以通过对比文本、语段等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讨论、演示等方式进行。
此外,在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比较对象的异同点进行总结。
(4)归纳总结:在对比分析完比较对象之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
在归纳总结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比较对象中的相似和差异,并且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此外,在归纳总结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比较教学法的影响效果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4.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感,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以上几点都是语文比较教学法所达到的影响效果,这些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
谈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谈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是最佳的阅读方法之一。
运用比较法,既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阅读能力;探索能力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的确,比较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人、事、物,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丰富知识,发挥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同中辩异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法教学,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若采用同中辩异的比较法,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思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知识,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中辩异即求同法,就是通过对同类教材,同类题材文章的比较分析,辨别他们的异,体会选材某篇的变化之妙。
例如:《捕蛇者说》,《马说》这篇课文都是属于“说”这类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在写作手法与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呢?《捕蛇者说》是先叙事后议论,作者在详细记叙蒋氏一家捕蛇的危险和乡邻们受到赋敛之害的基础上,在正面议论,突出赋敛之毒有甚蛇毒这一主题。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说”这一文体,既可以借题发挥,又可以就事论理,也可以直书已见。
二、运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比较是分析与综合的桥梁,教学中灵活而恰到好处的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把握知识要点。
如:《孔乙已》中介绍了两种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靠柜台外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进店里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站着喝。
文中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买不起“荤菜与要酒要菜”形成鲜明的对比,向学生深刻地揭示了贫富悬殊的阶级对立,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即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两种人比较,更突出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鲜明性格特征。
浅析语文的比较教学法
浅析语文的比较教学法【摘要】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比较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比较教学法以及其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比较教学法的实施方式、优势和局限性。
接着分析了比较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和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中的作用。
最后浅析了比较教学法的价值,探讨了未来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发展方向,并对整个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比较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未来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语文学习、优势、局限性、应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价值、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对象、事物或概念的异同,来深入理解和衡量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关系。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比较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比较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比较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比较教学法的重要性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反思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比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不同文学风格,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多样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比较教学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或不同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比较法例说
语文教学比较法例说【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法,从理解的角度、写作的角度进行比较,既可以见出语文优劣,咀嚼语言韵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often use the comparative method, from the angle of understanding, writing perspective, can see a Chinese actor, chewing language charm,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level.【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comparative method; example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把比较法用于语文教学,可以见出语文优劣,可以咀嚼语言韵味,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种方法的运用。
1 从理解的角度进行比较1.1 词语的比较。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十分嫩绿。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句有力的表现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质地、颜色,并且语气也亲切,蕴含着喜爱之情。
(1)卢进勇把手插进那湿了的衣服。
(2)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2句里“惶惑”写出了卢进勇的心理状态;“湿漉漉”说明无名战士长时间经受暴风雨浸袭,表现出他的坚强意志、高度责任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1.2 句子的比较。
例如(1)从地面上飞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
(2)从地面上飞起一串金色的火焰。
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
•2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烟花的形状动态,表达了燃放烟花时的兴奋激动、新鲜刺激,让人享受到欢乐的滋味。
[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论文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见解与语文内容或权威观点产生矛盾。
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如何运用比较法在课堂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解决学生的意见分歧。
学生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致,这在语文课堂上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常会针对一个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每遇此况,我都注意认真揣摩他们意见的缘由和思想,去发现他们的之所以然,以便对症下药。
例如分析临事而迷这一成语的词性及关系时,学生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偏正式动词短词、并列式动词短词、偏正式形容词短词、并列式形容词短词。
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把四个答案板书黑板上,不急着公布谁是谁非,因为留着悬念倒有利于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
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临事而迷的意思,这里关键是弄清迷是何义。
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带宾语,同时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反映了形容词的词性特点。
进而我又组织学生回顾偏正与并列两种关系的特点,加以比较区别。
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教师未下判定,学生却已经找到了正确认识,一致认定临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词短语。
得出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还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从而掌握在课堂上已经演绎过的有效的解题方法。
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训练,不仅弥补了有关知识的缺漏,还纠正了以往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决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师生平等。
我经常向学生宣传做学问应该不唯书,不唯上而唯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外,还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倘若养成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比较法教学论文
[内容]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才,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
非议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立论与语文内容或内容权威观点产生矛盾。
运用比较的方法较
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如何运用比较法在
课堂上解决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解决学生的意见分歧。
学生对同个问题看法未必不一致,这在语
文课堂上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常会仅限于一个焦
点话题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每遇此况,我都注
意认真揣摩他们意见的缘由和思想,去发现他们的“之所以然”,以
便对症下药。
例如分析“临事而迷”这一成语的词性及关系时,学生
比较集中的想法有四种:偏正式动词短词、并列式动词短词、偏正式
形容词短词、并列式形容词短词。
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把
四个答案板书黑板上,对答着公布谁是谁非,因为留着悬念倒有利于
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
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临事而迷”的意思,这
里关键是弄清“迷”是何义。
“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
般不能带著宾语,同时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反映了形容词的词性
特点。
进而我又组织学生回顾偏正与并列两种关系的特点,加以比较
区别。
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教师未下判定,大学生却已经
找到正确认识了正确认识,一致认定“临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词单字。
得出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还要让学生知道,他们
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从而掌握在课堂上已经演绎过的有效的解题方法。
小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训练,不仅弥补了有关知识的缺漏,还
思维纠正了以往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决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师生平等。
我经
常向学生宣传做学问应该不“唯书”,不“唯上”而“唯理”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
我做学问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同时,还要有破除迷
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严峻考验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倘若集体生
活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结构性问题的是非,
提高自学能力。
这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积极作用。
另外,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开展如上所述,并不影响教师声望,反而会增进师生之
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更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无疑为“情感教学”提供支持了丰富的润滑剂,调动征调了师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师
生分歧建议的比较,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偏见的教员究其原因,一旦
发现,教师就紧追不放,授之以理,这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吧。
当然,让学生充分发表议论,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必须在课前
课后多花休息时间,使自己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概括更深刻,处理更科学。
有时我故意带出一个错误见解,以刺激学生据理力争,在课堂上
形成唇枪舌剑的局面,这样更能激励他们学好语文这门功课的欲望欲望,而且也造就挑战了学生敢于向可信挑战的勇气和胆略。
解决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调换课任听讲教师在授课中是常有的事。
新任教师复习旧功课,难免遇上这种情况:对某知识或某问题的
看法与前任教师意见不尽统一,甚至有严重的分歧。
那么教师该听哪
位教师的呢?面对这种恼人的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教师的看法不
意味着永远正确,它只代表一家之说。
面对不同意见,学生自己要动
脑筋,比一比,想一想,谁更有理就听谁。
记得组织机构学生复习宋
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时,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句话,我的译文是:“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的雄伟景象。
”或者“这就是岳阳楼(所面临的)雄伟景象。
”而前任教师的
译文则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当学员无所适从时,我坦率
地告诉他们,语文老师意见不统一是常有古典文学的事,做学问不应
盲从,要肯动脑筋,比较两个原稿应好中选优。
同时,我又启发学生
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
上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绘的对象显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阳楼,那么下文中的“大
观也”能说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吗?当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满意答案十
分后,还认识到学海无涯,文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
认识到要想获真知,就要善于比较选择,这样才能对理论知识的知识
有更愈来愈全面、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从而真正消化和控制。
逐步解决解决教师与课文彼此之间的分歧。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常以此告诫学生以此要正确对待纸笔,树立以书为师,以书为友,
以书为敌的观念,这样才能避免死读书。
我引导他们在虚心学习的同时,对课本里的某些不合理的内容要敢于怀疑,并大胆指出。
要解放
学生家长的思想,教师就要身先士卒,为人师表。
直白平时教学中为
了激发学生大胆地“以书为敌”,我特别注意去发现书中一些明显的
谬误,并在课堂上时刊登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去比较鉴别,判断
出谁是谁非。
课文中对成语“油然而生”作如下解释:“形容好的思
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对于这个解释,我不敢苟同,查询了几本
词典后,更增添了决心断言它的信念。
于是,我告诉学生,书上对
“油然而生”的解释不妥,并造句说明——假如我们在黑夜时听到怪
异的声响,或者突然遭受亲朋遭受的误会,那么一种恐怖的心情或痛
苦的情绪就难免油然而生了。
所造的句子大抵上所上无可挑剔,那么
若照课文上的说法,所谓的“恐怖”或者“痛苦”又是属于哪一个好
的“思想感情”呢?这种归谬法的推理和比较立即否定了课文中的说法。
仅此我真的还不够,树立正确的观点还要进一步以理服人,我对
学生说,“油然而生”原指油在加温时达到一定的温度,其液体自然
而然往上涨溢,后来人们借此影响来形容人受到市场趋势的影响或刺激,某种产生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构成了。
“油然”侧重表现自然而
然的精神状态,而不在于限制感情的好坏。
在我看来我的道理论证让
学生心悦诚服了。
前几年初中课本中载有朱德元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其课文题目为《母亲的回忆》。
我把这个题目交付给学生讨论,让他
们联系课文内容作极其非常。
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对《母亲的回忆》这个作文产生了怀疑,师生达成共识:只有把题目改成《对母亲的回忆》或《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的题目与正文内容才能达到一致。
近
年来,这篇文章的题目作文果然改成了《回忆我的母亲》。
许多学生
在事实高中学生面前领悟到,尽管是名家名篇,其篇章结构、遣词造
句也并非天衣无缝、白玉无瑕,只要肯于思考,敢于怀疑,勤于比较,读书就能读到得主动,读得灵活,读出真谛。
事实证明,无论是教还是学,运用比较这种方法,解决语文教学
中的各类矛盾激化,基功效不可低估。
当然,要有效地充分利用其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所谷朗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比较的比
较对象要注意代表性,力求使学生通过比较,对某知识点或某的悟性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
其次,确定了比较对象和内容后,
可提前布置家长预习,而教师更应有的放矢备课,对可能出现的复杂
情况尽量做到胸有成竹。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据学员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好比较内容的
难度,难度适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致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