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文及赏析(精选)
《再别康桥》全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全文及注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以轻柔的笔触开篇,奠定了全诗舒缓、宁静的基调。
“轻轻”一词反复出现,表现出诗人来去时动作的轻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不舍和眷恋是悄然无声的。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用“招手”和“作别”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康桥告别的情景。
“西天的云彩”给人以美好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将“金柳”比喻成“新娘”,赋予其美丽、娇羞的形象,突出了柳树在夕阳余晖下的柔美姿态,也流露出诗人对康桥景色的喜爱之情。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指的是金柳在水中的倒影,“荡漾”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因这美丽的景色而产生的波动。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一词赋予青荇以人的动作,展现出其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样子。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表达了对康河的深深眷恋,甘愿融入其中,成为康河的一部分。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把潭水比作天上的虹,写出了潭水的多彩和奇幻。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指的是诗人在康桥的美好回忆和理想,它们如同彩虹般绚烂却又虚幻易碎。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想要追寻曾经的梦想,撑着长篙在康河中前行。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康河中,满载着闪烁的星光,心情愉悦想要放声歌唱的情景。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再别康桥》原文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再别康桥》全诗赏析
《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再别康桥》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赏析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感触。
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再别康桥》给我们的第一个触动,是该诗的标题。
再别的意思是曾经告别了一次,这是第二次告别。
既然是第二次告别,之前就必然有一个再来的动作。
为什么再来呢?根据诗中内容的提示,是为寻梦。
既然寻找到了梦想,为何要再别呢?这就是诗歌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
寻找告别再寻找再告别组成一个情节,而首节与尾节的有变化的重复组织成一个环形结构,意味着这一过程可能再次重复,但每一次重复又会有变化。
来自就是说,人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轮回,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告别、再寻找、再告别《再别康桥》的因果是一种循环的因果结构,寻找的原因是曾经的告别,寻找的结果是再次告别,再别的结果是为了下一次寻找,所以再别就是下一次寻找的因。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歌结尾的时候,诗人说要不带走一片云彩,原来,把云彩留在西天,就是为了下一次寻找。
为什么人会陷入这样一种永恒的循环圈呢?免费论文下载大概解释是人总是不满足于已有,要追求生命的变化性和丰富性。
即使生活于理想化的康桥,也是不满足的。
诗歌写了康桥令人留恋驻足的特征: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既然甘心,为何还是要走?因为纯粹的美与自由并不能给人的生命以丰富性。
夏虫也为我沉默,教你如何写论文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然满载星辉而归,放歌又是如此快乐,为何又要沉默?因为沉默意味着思考,思考意味着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不能在此独享快乐,人不能过早进入天堂,而是要去经历尘世的苦难。
尘世的苦难与天堂的快乐对人而言都是必须的。
这样,《再别康桥》就给人的生命一种辩证的解释。
寻找是肯定,告别是否定。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一、诗歌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创作背景1. 留学经历- 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当时名为康桥大学)留学。
在那里,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熏陶,也感受到了康桥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康桥的一切,如康河、河畔的金柳、河中的青荇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 情感因素- 这首诗写于1928年。
当时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重访康桥。
他对康桥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既有对往昔留学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同时,在他的个人情感生活方面,他经历了爱情的波折,康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之所。
三、诗歌主题1. 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诗中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等,回忆起自己在康桥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2.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康桥的宁静、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
徐志摩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他愿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希望融入这种美好的环境之中。
3. 离别的惆怅与感伤- 尽管诗的格调比较轻柔、舒缓,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了离别的惆怅。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任何东西,这种悄然离去的姿态背后是对康桥的不舍与感伤。
四、艺术特色1. 音乐美- 节奏-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明快、轻盈。
再别康桥赏析(精选11篇)
再别康桥赏析〔精选11篇〕篇1: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详细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到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构造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世纪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篇2: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风光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原文及内容赏析(通用8篇)
《再别康桥》原文及内容赏析《再别康桥》原文及内容赏析(通用8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别康桥》原文及内容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别康桥》原文及内容赏析1《再别康桥》原文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道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是斜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涟漪。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积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可以放歌,静静是分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夜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建立,徐志摩是倡始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同,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立《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顶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出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特别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世,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土”。
剑桥所表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沉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朝思暮想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归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逐渐破灭。
1928年秋季,他再度游览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土,与康桥急忙道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静静的惜别,抒写无尽的依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色。
斜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边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绚丽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涟漪;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情愿做一根水草,永久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全部的全部,揉碎在浮藻之间。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赏析与评价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赏析与评价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扩展资料
原文: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原文呈现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1】作别西天的云彩【2】。
段解:总写诗人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露出难舍难分的离情。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3】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段解:实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③软泥上的青荇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5】做一条水草!段解:实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赋予其人的情态。
④那榆荫下的一潭【6】,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7】段解: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榆荫下的清潭。
清泉映彩虹,如梦如幻,诗人对康桥的深情也融化在清泉里。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8】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9】,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段解:诗人寻梦放歌。
诗人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梦,归来时放声高歌,情感达到高潮。
⑥但我不能放歌【10】,悄悄是别离的笙箫【11】;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2】段解:诗人的思路急转,从梦境回到现实。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无限离愁充满胸怀。
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3】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段解:表现诗人不愿离开康桥的柔情。
名师圈点:①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在水底。
名师赏评:【1】[感情基调]前三句三用“轻轻的”有何作用?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
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重点【2】“西天的云彩”不仅给康河晚景装点了几分柔美,而且其轻柔、飘逸之态暗合诗人“轻轻”的动作。
说“作别西天的云彩”避免了直露、浅白、生硬的弊病,显得宁静与和谐。
【3】[比喻]将“金柳”比作“新娘”有怎样的妙处?精彩点这是一个形象鲜明且极富诗意的比喻,平中见奇。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展现的所有审美特点内涵及价值都缘于作者对康桥的爱恋,让每一个读者读后都为之所动,可谓感人肺腑,情真意切。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整理12篇)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整理12篇)篇1: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篇极具文学艺术欣赏的佳作,通过阅读体味全诗的情感表达,品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推及平凡生命的博爱,尊重独特命运的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其语言洗练清丽,审美效应宽泛,意蕴丰赡动人等诸多特点被誉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与接受的最高层次是哲理层面的悟解,而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对人生真相的窥破①。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体验全诗的情感脉络,欣赏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始语“轻轻的”词语轻缓、平和又抚人心弦,足见作者同“对象”的熟悉和亲近。
简单的“走”却能使读者即刻触动,一下子便联想起人生的际遇—“分别”的场景。
“正如”一词回转话意到“来”,通过对比,更反衬出“走”的百感交集。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招手”饱含“归来后”又将久别地内心表白,进一步铺陈出难以言表的眷恋。
硕士论文,人生意蕴。
“作别”勾起人生离别时无限的情愁,“西天的云彩”定然是作者在离别处看到的自然景象,太阳正慢慢的落去,留下那即将被黑暗湮没的余晖中飘散的多彩云朵;读者便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在怅然若失中对美好事物无奈中地难以挽留的依恋,也能读出作者对作别对象的倾慕和挚爱。
作为全诗的首节,“轻轻的”采用复沓,清淡无奇却如蜻蜓点水,点拨得读者的思绪延绵,油然地顺着一字一字产生了与作者在情感融通中的“共鸣”。
作者开语就势点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能体味到离别者的丝丝愁绪,隐隐哀伤,牵绊得离别者(作者)是那道不明“来”后要“走”《再别康桥》的复杂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河畔的”把景物一下由首节的“西边的云彩”远景拉到了近前,让开放的思绪聚焦在了“作别对象”上来。
“金柳”表明在斜阳中的柳枝都光彩四溢。
“夕阳”陪衬出了“新娘”的曼妙多姿、纯贞无暇、富有生机的气质。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再别康桥》赏析篇一《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徐志摩 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诗歌开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仿佛诗人不忍打破康桥的宁静与美好,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离别之情与西天美丽的云彩联系在一起,为全诗定下了浪漫而略带忧伤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康桥的美景。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写出了金柳的婀娜多姿和妩媚动人。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陶醉和留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诗人甘愿化作一条水草,融入这柔波之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康桥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一潭清泉在诗人眼中如天上虹般美丽,然而这美丽却如同梦幻一般易碎,暗示着诗人美好理想的破灭。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在这里展开了对梦想的追寻,他撑着长篙,向着更深处探索,满载着星辉放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