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专题测试卷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宗璞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02 阅读理解测试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2单元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háng xíng)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yàn yàng),人影绰绰(chuò cu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再用这组关联词写一个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来——()平稳——()4.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ABCC)5.这段话讲的是()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搭石(节选)①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向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②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6.“理所当然”的意思是,文中人们把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7.选文描写了、两个情景,表现出了乡亲们的品质,表达了作者之情。
8.选文中画“”的句子可以概括为()A.止步B.礼让C.友好攀谈D.相背而行9.第二自然段中“美好的情感”指的是。
10.走搭石时,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景?乡亲们会怎么做?发挥想象写一写。
二、同学们想把下面的文段拍成微电影,请你读一读,完成拍摄任务。
①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02阅读理解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第2单元专题02 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1.选文运用_____、____描写,为我们塑造了_____的陶罐和_____的铁罐。
2.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短处的语句,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长处的语句。
3.“______”“______”是铁罐对陶罐的称呼,体现了铁罐的______。
4.联系课文说说“再说……”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可能是什么呢?_________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威王非常喜爱赛马,他经常和自己的大臣进行骑马比赛。
规则是:每次比三场,胜者可得到一大笔钱。
大将田忌虽然家里养了不少的马,但每次比赛,总是输给齐威王,心里总是不大高兴。
②有一次,从魏国逃到齐国的孙膑也随田忌前去观看赛马。
孙膑看到齐威王和他的大臣赛马时,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别比赛,田忌的马脚力虽然赶不上齐威王的马,但相差不太大。
孙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比赛时,你放大胆子,我自有办法让你赢。
”③不久,又举行赛马了。
和过去一样,第一次齐威王放出的是上等马,孙膑对田忌说:“放下等马出场。
”田忌一脸疑惑:“这不是明摆着输吗?”孙膑笑着说:“好戏在下面。
”第一场比赛,田忌当然输了。
第二场比赛,齐威王放出场的是中等马,孙膑叫田忌放上等马出场。
那上等马一出场果然厉害,扬起四蹄,飞快向前冲,很快跑到了前面。
田忌赢了!第三场是齐威王的下等马与田忌的中等马比赛,结果田忌又赢了。
④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两胜一败,赢得了一千两黄金。
⑤齐威王输了,觉得很奇怪,问田忌:“以前你老是输给我,怎么今天赢了?”⑥田忌笑着说:“这次获胜,并非靠马力,是靠孙膑所教的计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咖啡在“茶”的国度丹若咖啡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
1884 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到我国台湾,台湾开始种植咖啡。
1892 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带到云南宾川县,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关于咖啡种植的记载。
在20 世纪30 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开在外滩,供那些外国水手们过过咖啡瘾。
此后多少年里,咖啡之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依然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
直至20 世纪80 年代,中国人才开始从广告中“真正”认识了咖啡。
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那时人们了解的咖啡是广告上的速溶咖啡,以致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速溶咖啡等同于咖啡。
直到诸如星巴克和茶餐厅进入内地,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咖啡和速溶咖啡不是一回事。
说起咖啡,即便是爱喝咖啡的国人可能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不产咖啡,或中国咖啡品质一般。
其实这可大错特错了。
云南保山的小粒咖啡,是云南保山潞江特产,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即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
世界一流咖啡专家评价云南咖啡颗粒均匀饱满、气味清新、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可以与闻名世界的蓝山咖啡相媲美。
20 世纪60 年代“潞江一号”进入伦敦市场,被评为一级品。
近几年,世界上著名的雀巢、麦氏等咖啡公司都纷纷到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出产的产品也逐渐享誉海内外。
专家解释说,小粒咖啡应种在海拔800 至1800 米的山地上,海拔太高则味酸,海拔太低则味苦。
云南咖啡多植于海拔1100 米左右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醇和。
从气候条件上看,云南南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既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又有利于咖啡养分的积累,所以云南小粒咖啡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高于国外的许多咖啡品种。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云南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1) 题目《咖啡在“茶”的国度》中的“‘茶’的国度”是指。
语文理解能力考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理解能力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8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在长椅上悠闲地聊天。
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春天的温暖和活力之中。
问题:春天的早晨有哪些特点?答案: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歌唱,花儿摇曳,孩子们嬉戏,老人们聊天,城市充满温暖和活力。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助人为乐》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
他立刻跑过去,扶起了老人,并帮助老人捡起了散落在地上的物品。
老人感激地对小明说:“谢谢你,小朋友。
”问题: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哪种美德?答案: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
4. 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从前,有个农夫在田里耕作,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根上死了。
他高兴地捡起兔子回家,从此不再耕作,每天坐在树根旁等待兔子。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田地也荒废了。
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赖偶然的好运,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二、完形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勤奋的回报》李华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每天放学后,他总是(A. 去 B. 来到)图书馆学习。
他相信只有通过(A. 勤奋 B. 懒惰)才能获得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A. 感到惊讶 B. 感到失望)。
答案:B A A B三、作文题(本题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注意】作文题需要考生根据个人情况和理解进行创作,因此不提供标准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02 阅读理解测试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上册第2单元单元专题卷02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藤野先生》(节选)鲁迅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尝与“不”连用,用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幸灾乐祸。
反动派长期统治下,人们精神麻木。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痛恨。
B.“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所以”前后两部分内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作者这么写突出逻辑的荒谬,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
C.“——呜呼,无法可想!”表现作者对当时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的感慨。
D.选文中“也无怪他们疑惑”,“他们”指的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日本人。
2.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B.选文中“那时那地”指的是看电影事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对仙台这里的氛围失望了,这是离开藤野先生的原因。
C.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可以看出作者思想感情脉络。
D.全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藤野先生。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二、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②“你改悔罢!”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阅读理解专项】最新小升初语文分班考测试卷及答案【6套试卷】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阅读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水平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组的意思是“显而易见”?A. 显而易见B. 不言自明C. 不言而喻D. 显而易见答案:C2. 以下哪个句子中的“虽然”使用正确?A.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B. 虽然他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C.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D. 他虽然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D3. “不速之客”指的是什么?A. 没有邀请就自己来的客人B. 速度很快的客人C. 不受欢迎的客人D. 走路很快的客人答案:A4. “昙花一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事物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B. 事物持续时间很长C. 事物出现得慢,消失得也慢D. 事物持续时间很短答案:A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A. 做事要精益求精B. 做事要适可而止C. 做事要画蛇点睛D. 做事要画龙点睛答案:B6. “一石二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一举两得B. 一箭双雕C. 一箭三雕D. 一举三得答案:B7.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力量太小,无济于事B. 力量很大,足以解决问题C. 力量适中,恰到好处D. 力量太小,但可以解决问题答案:A8.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对不懂音乐的人弹琴B. 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C. 对牛弹琴D. 对牛唱歌答案:B9.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用画饼来解饿B. 用想象来满足欲望C. 用实际行动来满足欲望D. 用画饼来解渴答案:B10.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自欺欺人B. 偷铃铛C. 掩耳盗钟D. 掩耳盗鼓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
答案:斩草不除根2. “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
答案:言简意赅3. “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考虑后果,鲁莽行事。
初二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时间的礼物》从前,有一个非常忙碌的商人,他总是忙于工作,以至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一天,他的儿子问他:“爸爸,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时间吗?”商人回答说:“时间就是金钱,孩子。
”儿子又问:“那么,你能给我一些时间吗?”商人想了想,说:“好吧,我给你一个小时。
”于是,他给了儿子一个小时的时间,陪他去公园玩耍。
几年后,商人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医生。
有一天,商人生病了,需要儿子的照顾。
儿子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在父亲的床边。
商人感慨地说:“孩子,你给了我时间,这是最好的礼物。
”1. 商人最初是如何理解时间的?(4分)答:商人最初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2. 商人给了儿子多少时间?(4分)答:商人给了儿子一个小时的时间。
3. 儿子成为医生后,他是如何对待生病的父亲的?(4分)答:儿子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在父亲的床边照顾他。
4. 商人为什么说儿子给他的时间是最好的礼物?(4分)答:因为儿子给了他陪伴和关心,这是无价的,比金钱更有价值。
5.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答: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时间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陪伴家人和关心他人是时间最宝贵的用途。
二、完形填空(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填空。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boy named Tim. He loved to play in the park near his home. One day, while he was playing, he found a small box. It was very old and 6. (A) beautiful / (B) ugly / (C) dirty / (D) new. He decided to take it home and clean it up.When he got home, he asked his mother if he could keep the box. His mother said, "7. (A) Yes / (B) No / (C) Maybe / (D) I don't know." Tim was very excited and started to clean the box. As he cleaned it, he discovered that the box had a secret 8. (A) door / (B) window / (C) drawer / (D) lock. Inside the drawer, he found a 9. (A) key / (B) coin / (C) map / (D) book.Tim decided to show his father. His father looked at the 10. (A) key / (B) coin / (C) map / (D) book and said, "This is a very old map. It might lead to a hidden treasure!" Tim's eyes 11. (A) sparkled / (B) closed / (C) widened / (D) darkened. He couldn't wait to start the adventure.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C9. 答案:C10. 答案:C11. 答案:A三、词汇与语法(共20分)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检测试卷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季羡林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语文初二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笨拙如你,温暖如你狮小主①每次过年回家,我去看姥爷,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犊之情便愈加深沉。
②姥爷最拿手的一道菜是高汤汆白菜,美味至极,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其次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
他常说:“小狮,你不知道,菜帮才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一口咬下去美极了,姥爷做饭最辛苦,当然要吃最好吃的。
”我信以为真,以为姥爷自私,居然让我和姥姥吃菜叶,而把又甜又脆的菜帮据为己有。
我又好奇又生气,哭着喊着要抢他碗里的“美味”,姥爷终于“割爱”般夹给我一块晶莹剔透的菜帮,我如获至宝,只是刚咬一口,菜帮的泥腥味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我一口吐出来,姥爷姥姥大笑不已。
我撇着嘴说:“好难吃!一点也不甜,又酸又苦!”③当时,我嘲笑姥爷没有吃过好吃的菜叶和丸子,居然把菜帮当成最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
④后来,我慢慢地长大,终于明白姥爷的心意,心里愧疚不已。
然而总是拗不过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喜欢吃菜帮,谁也别跟我抢!”有时我也很生气,便吼他:“姥爷,你真倔!”⑤是的,姥爷是一个倔强的人。
姥爷是远近闻名的笔杆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从小,我在他的膝下玩耍,耳濡目染,也渐渐地拿起高大的笔杆写毛笔字,每次我煞有介事地写字时候,他总在一旁说“啰嗦”。
⑥“四个点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一样写,字就显得呆了。
”⑦“起和收的时候,要保持中锋,侧峰多了就圆滑,中锋运笔才是君子。
”⑧“‘欧’字最忌投机取巧,重新写。
”⑨他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
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说:“小狮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写对联吧。
”我高兴得立时就想答应,姥爷说:“她还是一个孩子,不经夸,不过磨炼磨炼也好。
”于是,我接过姥爷的衣钵,开始给村里写对联。
初二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D.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天气的?A. 晴朗B. 多云C. 寒冷D. 热闹答案:D3. 根据上下文,下列哪个词语最符合语境?A. 鼓励B. 激励C. 鼓舞D. 激励答案:A4. 以下句子中,哪一个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A. 春风拂面,柳树随风摇曳。
B. 他喜欢读书。
C. 她唱得非常好听。
D. 他跑得很快。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被动语态?A. 我被老师批评了。
B. 我批评了老师。
C. 老师批评了我。
D. 老师被我批评了。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2.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3.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4.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5.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答案:1. 借2. 图书馆3. 一本书4. 昨天5. 他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公园。
1.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答案:阳光明媚、小鸟歌唱、小河清澈、鱼儿游动、孩子们嬉戏。
2. 文章中提到的孩子们在做什么?答案:在草地上追逐嬉戏。
3. 文章中提到的笑声传遍了哪里?答案:整个公园。
4. 文章中“春天的早晨”这个短语表达了什么?答案:表达了春天早晨的美好和生机。
5. 文章中没有提到以下哪个季节?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B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答案:(学生自行作答)2. 你认为春天的早晨有哪些特点?答案:(学生自行作答)五、作文题(20分)请你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卷(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1.阅读:我的房东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
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
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
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
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⑥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
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
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
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
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
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里。
⑧跟他走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
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
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⑩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篇一」如何准备考研英语呢?当然是多做题了,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型题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Directions: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some sentences have been removed. For Questions 1-5,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one from the list A—G to fitinto each of the numbered blank. There are two extra choices, which do not fit in any of the gaps。
On the ground floor of a five-story building in Rome, Italy, a lead-aproned man carefully places a 400-year-old painting on a table. Then he steps back and flips the switch of a 50,000 volt X-ray machine. Nearby, another painting is being wheeled into a special oven. Elsewhere thebuzz of a power saw is heard from behind a closed door. Two workers are cutting the back off a 500-year-old wood panel painting。
Such things happen every day at Rome's Institute of Restoration. 1) In terms of art treasures, Italy is one of the rich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Yet until 1939, when Italy's government founded the Institute, the country's museums had to hire private restorers for cleaning andrepair jobs. Says Doctor Urbani, "Most of the restorers did not have proper training. They often did more harm than good."No wonder they did harm. 2)3) Sometimes they even changed the picture。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文学作品阅读父亲的长笛赵文静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地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非文学作品阅读孤独的机器人[英]玛格丽特·利特尔①夜色迷蒙之中,一个小机器人正躲躲闪闪地走在公路上。
②他不时回头望望,生怕那帮气势汹汹的家伙追上来。
自从老主人死后,他的儿女们只知道没完没了地吵架,瓜分财产。
③小机器人的生活今非昔比。
他几乎没法工作,因为没人顾得上给他充电。
他身上的零件吱吱作响,可谁也想不到要给他加油,更没人给他编制新的程序。
不仅如此,那帮家伙还任意支使他拿这拿那,一会儿是点心,一会儿是饮料,每个人还恶作剧似的要得不一样,使得本已体衰力竭的小机器人“噗”地一声摔倒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
一个家伙还粗暴地朝他的控制中心和脉动节点中间踢了一脚。
顿时他全身震颤,信号灯忽明忽暗,不时发出刺眼的闪光。
最后“哗”地一声,他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④怪事发生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能给自己充电了,而且每走上三四步,身子就腾空而起,飘上一会儿。
他飞呀,飞呀,在屋里转来转去。
⑤过了一会儿,他打开了人工电脑的电钮,把旋钮转到“判断与指导”的位置。
结果令人吃惊,电脑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这次偶然发生的撞击推进了已故主人的试验。
小机器人现在有点儿“意志”了。
虽然还不能深入地思考和自由地选择,但他可以作出一些决定,采取一些行动。
刚才,他不是给自己充了电吗?他现在也能有一些人的知觉和情感了。
⑥电脑存储器开始按照字母顺序一条一条地把小机器人新获得的情感列出来。
A感代表忧虑,D感代表愉快,E感代表激动,F感代表恐惧这些情感,他都能体会到了。
⑦还未等他看完,那帮家伙又吵嚷着逼上前来,于是他一跳一跳地跑得飞快,使劲一跃,竟从墙头上飞了过去。
⑧他跑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了这条公路上。
⑨等他确信后面没人追时,才慢慢定下神来。
这时他发现,这条高速公路是自动移动的,路的两边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路中间有一条白线。
他踏上那条离他跑出来的地方相反的路,在上面又跑又跳,路过了无数的城市和村庄。
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
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
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
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
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
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
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
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
(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总分 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分数
一、课内阅读(62分)
邓小平爷爷植树(节选)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揪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
2.第3段中,邓爷爷栽树的步骤是:先,然后,接着,最后。
(4分)
3.仿照划线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从文章可以看出,邓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小溪说: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
冒着蒙蒙的细雨。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仿照“长长的”,再写4个词语(4分)
2.从文中划“”部分可以看出,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3.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开动脑筋,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3分)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4分)
圈:quān juàn 钻:zuān zuàn
2.仿照“结结实实”,再写4个词语(4分)
3.这个人第一次为什么不修羊圈?(3分)
4.“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大象的耳朵(节选)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大象不安起来。
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2分)
似:sì shì
2.大象为什么不安起来?(3分)
3.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最后,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耷拉下来了?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6分)
二、课外阅读(38分)
山岗上牧云
苏子沟的春天每年都比山外的春天来得早。
今年和春潮一起走进来的,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他身体敦敦实实,上身穿明黄色的毛衫,下身的牛仔裤又肥又长,裤脚卷起两圈才恰恰在脚踝处。
白色的旅游鞋风尘仆仆,可能是和它的主人赶了太多的路。
男孩在刚苏醒的苏子沟跳跃着。
最先发现男孩的是苏子沟的一位住户常五爷。
常五爷看见男孩就问:“孩子,你是来买鸭蛋的吗?”
男孩摇摇头。
“那你是来买我这羊的?”
男孩还是摇摇头。
“那是来干啥子嘛!”常五爷有点不耐烦。
“打——哄(工)。
”男孩口齿不清,一张嘴巴,口水就流了下来。
常五爷这才发现这孩子特殊着呢!但他听出来了男孩说打工。
——改选自中国作家网朱锡琴《山岗上牧云》
1.仿照“风尘仆仆”,再写4个词语(4分)
2.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3.从划“”部分,可以看出男孩长相、着装和生活条件有什么特点?(6分)
4.男孩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来苏子沟做什么?(4分)
重阳节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重阳节只在帝宫中进行。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后来,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明代,宫中妃嫔从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
九日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12年12月28日,中国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4分)
2.“重阳节”是什么时候传到民间的?那时候有什么习俗?(6分)
3.从文章看,宋代的“重阳节”跟唐代的一样吗?为什么?(3分)
4.明朝宫中的“重阳节”有什么特点?现代重阳节又有什么特点?(8分)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
1.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2.挑选树苗,移入树坑,挥锹填土,观察扶正。
3.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4.不怕辛苦(2分),细心(2分)且事实就是(2分)的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高高的白白的细细的绿绿的
2.不怕辛苦(2分),不怕困难(2分),乐于助人(2分)的人。
3.天上闪闪发亮的就是黑夜的眼睛。
4.哪里需要爱心,他就在哪里。
《亡羊补牢》
1.圆圈羊圈钻研钻石
2.认认真真干干净净仔仔细细毛毛躁躁
3.他认为羊已经丢了,修了也没用。
4.亡羊补牢:丢失了羊才知道修补羊圈。
比喻知错就改,及时纠正错误。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犯错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弥补错误。
《大象的耳朵》
1.似乎似的
2.因为它的耳朵耷拉着(1分),别人总说它(1分),它也开始怀疑耳朵有问题。
(1分)
3.十五的月亮像一个白玉盘。
4.因为当它撑起耳朵的时候,总有小虫子飞进去烦它。
(3分)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不一定是缺点,也可能是特点。
要做真实的自己。
(3分)
《山岗上牧云》
1.大名鼎鼎小心翼翼气喘吁吁得意洋洋
2.苹果露出了红彤彤的脸。
3.长相:敦实(2分);着装:宽大,不合身(2分);生活条件:艰苦(2分)。
4.口齿不清,天生残疾。
(2分)打工。
(2分)
《重阳节》
1.时间顺序(2分),因为文章都是从春秋战国、汉代、魏晋一直到现代。
(2分)
2.汉代(2分)佩茱萸(1分)、食篷饵(1分)、饮菊花酒(1分)以求长寿(1分)。
3.不一样(1分)。
因为文中说宋代更热闹,从“更”看出有差异。
(2分)
4.明代:妃嫔从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2分),皇帝要去万岁山登高览胜畅秋志(2分)。
现代:尊老、敬老、爱老、助老(2分);被定为法定节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