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思维能力: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分别是《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它们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佳作,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与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的写法,从而体会古诗的意蕴之美。

《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概。

这首诗以遗民视角来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使得本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本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喜欲狂”的表现和原因,从而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并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但鉴赏诗词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以读悟情,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升诗歌鉴赏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默写6个一类生字,会认识6个二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三首诗的大概意思。

3.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爱国豪情。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唐宋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情怀。

二、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rèn yuè jì tì cháng xiāng mó yí wū仞岳蓟涕裳襄摩遗巫仞——指导读准前鼻音遗——遣摩——磨:区别音、形、意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三、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之作。

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唐代诗人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四、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从军行》。

1.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鉴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运用对比教学法,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三首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诗,了解诗的内容和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读,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秋夜的宁静以及清晨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资料。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秋夜、寺庙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背诵。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第九课,标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程主要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内容和作者;–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的内容和作者;2.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悟生活、体味人生。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通过一段简短的音视频或小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二、学习《古诗三首》(30分钟)1.理解《将进酒》中的“大盘铺”、“盖厮陶”等词语的意义;2.分组合作分析《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表达的意境;3.朗读《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叹。

三、表演与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所学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激发思考(1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感受和收获,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古诗感悟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引发兴趣、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还能培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提高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解读古诗,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适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所欠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拓展练习,如古诗鉴赏、仿写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
(1)古诗的意境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深层意境,如《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表现的春天生机与诗人感慨。
(2)古诗的韵律分析: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难以掌握古诗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如《登鹳雀楼》的平仄韵律。
(3)文化背景的拓展:学生对古诗中的历史人物、地理环境等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如《登鹳雀楼》中鹳雀楼的历史地位。
(4)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解读古诗时,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引导。
举例:《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学生需理解其中的寓意,体会诗人对生命的感慨,这是教学难点之一。
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意境。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掌握古诗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能听说读写三首古诗,并能够背诵其中至少一首。

2.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背诵《古诗三首》中至少一首。

难点
1.理解古诗中的古文词语。

2.运用古诗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朗读片段,引入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教师朗读《古诗三首》,讲解古诗背景和大意。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示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
1. 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或多首,鼓励他们运用朗读和背诵练习。

2. 感悟古诗
学生就古诗中的意象进行联想,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3. 整理感悟
学生在小组内整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展示给全班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对于理解古文词语和运用意象表达情感这两个难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学生作业本或其他写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可以播放《泊船瓜洲》中所描述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产生对古诗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能够默写这三首古诗的部分内容;3.能够理解这三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理解和欣赏;2.古诗的背诵和表达。

难点1.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2.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夜思》的主题与背景。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老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

3.听读:听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4.分析: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诗人的心境。

5.默写:学生尝试默写诗歌的部分内容,老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

第二课时:《将进酒》1.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视频展示,引入《将进酒》的氛围。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3.听读: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中的豪迈和豪情。

4.分析:讨论诗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诗意和歌颂之美。

第三课时:《大枣》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引入《大枣》的主题。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讲解诗中情感的转折和意境的描写。

4.诗赏: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枣》诗歌,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5.合作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展示作品。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默写和作图: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3.课后习作:布置学生完成对古诗的感悟和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文学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诗人简介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掌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朗读。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背诵和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文,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静夜思》这首古诗。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培养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个别表演。

2.学习《床前明月光》:同样方式进行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3.配合动作:让学生配合手势或动作来朗读《床前明月光》,增加趣味性。

第三课时1.复习《床前明月光》: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朗读练习。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品味《春晓》的清新,讲解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和理解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授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洒着花样年华……。

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1古诗三首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3)相机点拨: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

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昼夜耘田供耕织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

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

(再指名学生说诗意)【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锄草;搓麻线)(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各忙各的农活)(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懂得;从事;靠近;树荫)(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

▶板书设计第2课时稚子弄冰▶课时目标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稚子弄冰)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稚子玉磬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