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四章 光谱法课后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第1章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8)解:0.0030;26.023 1023;464.120;54.80 10-10;3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1000;不明确1.1 103;2pH=5.23。

2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有修改)解:(1)213.64+4.4+0.3244;=213.6+4.4+0.3=218.3(2)10004182.1)1003206.16239.1400.20(0982.0-(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0.0982×12.22/(1.4182×1000)=0.0982×12.2/(1.42×1000)=8.44×10-4(3)pH=12.00 溶液的[H+]1.0×10-12mol/L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4.7克,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解:有效数字第9章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5) 天平砝码锈蚀;(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2) 过失重做(3) 系统更换试剂(4) 随机培训(5) 系统更换砝码(6) 系统校准(7) 系统校准(8) 系统校准(9) 系统(10) 过失重做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①57.21%,58.35%,59.18%。

光谱分析课后习题解答

光谱分析课后习题解答

第10章 光分析法基础1.光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有什么突出优点?光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不涉及混合物分离,某些方法可进行混合物选择性测量,仪器涉及大量光学器件,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途广泛等特点。

它涉及辐射能与待测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原子或分子内的能级跃迁,能提供化合物的大量结构信息,在研究待测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分析方法难以取代的地位。

2.光分析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别?根据物质与辐射能作用的方式,光分析法可分为: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法和分子光谱分析法。

3.光栅和棱镜相比有哪些优点?棱镜:获得的是非均匀排列的光谱;光栅的谱级重叠,有干扰,要考虑消除,而棱镜不存在这种情况。

光栅:获得的是匀排光谱;光栅的色散率和分辨率比棱镜高;光栅适用的波长范围比棱镜宽。

棱镜分光是由于光的折射率不同而进行的光栅是由于衍射效应分光的⑴.分光原理不同,折射和衍射。

⑵.棱镜的波长越短,偏向角越大,而光栅正好相反。

⑶.光栅的谱级重叠,有干扰,要考虑消除;而棱镜不存在这种情况。

4.为什么中阶梯光栅的刻线数少,分辨率反而高?中阶梯光栅的分辨率R=nN=2W*sin θ/λ ,即用高的光谱级次n(即衍射角θ大,闪耀角β也大),和大的光栅宽度W 就能获得很高的分辨率,因此虽然中阶梯光栅的刻度线少,但是分辨率反而高。

5.为什么中阶梯光栅与棱镜结合可获得二维光谱?有什么作用?将中阶梯光栅与低色散率的棱镜配合使用,可使200~800 nm 的光谱形成光谱级次波长的二维色散光谱,全部光谱集中在40 mm2的聚焦面上,特别适合多道检测器的同时检测。

6.当入射角为60°,衍射角为40°时,为了得到波长为400nm 的一级光谱,光原 子 吸收光谱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原 子 荧 光 光 谱 X 射 线 荧 光 光 光分析法光谱分析法非光谱分析法 折射法 圆 二 色性法 X 射 线 衍 射法 干 涉 法 旋 光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分子光谱分析法 紫 外 光 谱 法 红 外 光 谱 法 分 子 荧 光 光谱 分 子 磷 光 光 谱 核 磁 共 振 波 谱栅的刻度线数为多少?-4-4d(sin sin )n n 1400nm d =2.6510mm sin sin sin 60sin 401d 2.6510mm NN 3774α±θ=λλ⨯∴==⨯α+θ︒+︒==⨯= 7.光、热检测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光谱仪器多采用光检测器和热检测器两种,都是将光信号转变为易检测的电信号装置。

农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汇总完整版-推荐下载

农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汇总完整版-推荐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目录
第 1 章 分散体系……………………………………………………………………………1
第 2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8
第 3 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第 4 章 物质结构……………………………………………………………………………22
第 9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9
第 10 章
物…………………………………………………………………………53
第 11 章
法…………………………………………………………………………62
第 12 章
应………………………………………………………………………67
50.0g
=10.4mol·L-1
M(NaOH)= 40g·mol-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NaOH) =
c(NaCl) =
1
5.0 / 40
500 /1000
5.0 / 58.5
500 /1000
5.0 / 55.5
c( 2 CaCl2)= 500 /1000 = 0.18 (mol·L-1)
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
重要生命元素简
原子核化学简
第 1 章 分散体系
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 NaCl 0.900%,密度为 1.01g·mL-1,若配制此溶
液 3.00×103g,需 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配制该溶液需 NaCl 的质量为: m(NaCl)=0.900%×3.00×103g=27.0g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构造根底1-1.简答题(1)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时机。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说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说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说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构造式,不但说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构造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构造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选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选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精选xxx科技大学第十四章分析化学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 偶然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标准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KHCO3B. KMnO4C. K2CrO7D. 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 )A. 进行空白试验B. 进行对照试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 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B.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 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 )A.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 滴定管未经校正D. 读错法码9. 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 )X= [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 二位B. 三位C. 四位D. 五位第 1 页10. 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 )A. 2.085%B. 2.08%C. 2.09%D. 2.1%11. 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 )A. 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 .7mgB.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Inorganic chemistry, Fourth Edition, fourteenth chapter, exercises, answers)Fourteenth chapter halogen14-1 why do not use KF water solution when making fluorine by electrolysis? Why liquid hydrogen fluoride does not conduct electricity while potassium fluoride anhydrous hydrogen fluoride solution can conduct electricity?1 solution: because F2 reacts with water, there is no free ion in the liquid HF molecule, so it can not conduct electricity. In the anhydrous HF solution of KF, K+ and HF2- exist;14-2 what are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ine in this element?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fluoride and hydrofluoric acid?2, solution: (1) as the radius of the F is very small, so F2 can dissociation is very small, the F- hydration heat of other halogen ions.(2) hydrogen bonds exist between HF molecules, so the boiling point and heat of vaporization of HF molecules are especially high.(3) AgF is a compound easily soluble in water.(4) the product of F2 reaction with water is complex.(5) HF is a weak acid with increasing acidity and increasingconcentration.(6) HF can react with SiO2 or silicate to form gaseous SiF4;14-3 (1) the reaction tendency of Cl2 was generated by comparing KMnO4, K2Cr2O7 and MnO2 with hydrochloric acid (1mol.L-1)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de potential.(2) what is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if MnO2 is react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o cause Cl2 to occur successfully?3, Xie: (1)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de potential, we can see the reaction trend:KMnO4>K2Cr2O7>MnO2;14-4 according to the potential map, the reac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Br2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is reduced to Br- and BrO3- at 298K.4. Solution: by formula: -ZFE=-RTlnKGet: K=exp (ZFE/RT)=2.92 * 103814-5, three, fluorinated nitrogen NF3 (boiling point -129 degrees Celsius) does not show Lewis alkaline, and relatively low molecular mass compounds NH3 (boiling point -33 degrees Celsius) is a well known Lewis base. (a) to explain the reasonwhy their volatility is so great; (b) explain why they differ in alkalinity.5. Xie: (1) NH3 has a higher boiling point because of the hydrogen bond between the molecules.(2) the NF3 atom has a large radius of F atom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match Lewis acid because of steric hindrance.In addition,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the F atom is larger, which weakens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the central atom N.14-6 from bittern making Br2 available chlorine oxidation method. But from a thermodynamic point of view, Br- can be oxidized to Br2 by O2. Why not use O2 to make Br2?14-7 pass Cl2 can be used in slaked lime to obtain bleaching powder, and hydrochloric acid can be added to Cl2 in the solution of bleaching powder. The two phenomena are explained by using electrode potential.7, Xie: because Cl2 pass into the hydrated lime is in alkaline medium, and because of, so Cl2 in alkaline conditions prone to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When the hydrochloric acid is added to the bleach solution, the following reaction can be carried to the right:HClO + Cl- + H+ = Cl2 + H2O14-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xides are anhydrides: OF2, Cl2O7,ClO2, Cl2O, Br2O and I2O5? If the anhydride is prepared, the reaction is obtained by the corresponding acid or other method of getting the anhydride.8 solution: Cl2O7 is the anhydride of HClO4. Cl2O, Br2O are HClO, HBrO anhydrides, respectively14-9 how do you identify the three salts of KClO, KClO3, and KClO4?9 、 solution: add a small amount of solid into the dried test tube, and then do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dd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that is, Cl2 gas release is KClO;KClO+2HCl=KCl+Cl2+H2OAdding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has Cl2 and emits, and the solution turns yellow is KClO3;8KC1O3+24HCl (strong) =9Cl2 = +8KCl+60ClO2 (yellow) +12H2OThe other is KClO414-10 the reaction equation for preparing HIO4, KIO3, I2O5 and KIO4 was prepared with I2 as raw material.The solubility of 14-11 (1) I2 in water is very small. The concentration of I2 saturated solution is calculated from the following 2.5 reactions at 298K.I2 (s) + 2e- = 2I-; 0.535V = Phi thetaI2 (AQ) + 2e- = 2I-; 0.621V = Phi theta(2) 0.100mol I2 was dissolved in 1.00L 0.100mol.L-1 KI solution and I3- solution was obtained. The Kc value of the I3- generation reaction is 0.752,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2 in the I3- solution is calculated.14-11, (1) I2 (AQ) =I2 (s)K=exp (ZFE/RT)=812K=1/[I2 (AQ)]I2 (AQ) =1/812=0.00123mol/L(2) I2+I-=I3-;KC=; so [I2]=?The solution is x=0.0934mol/L.Explain the following phenomena: 14-12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NaClO in the electrode potential of starch potassium iodide solution, blue A solution, adding excessive NaClO, B get a colorless solution, then acidified and add a small amount of solid Na2SO3 in B solution, A blue reproduction, when the excessive amount of Na2SO3 blue and then faded become colorlesssolution C, A the solution then add NaIO3 solution and blue. Point out A, B, C why each kind of substance, and write out the reaction equation of each step.12, Xie: A:I2;B:NaIO3;C:NaI14-13 write out the equation for the reaction of iodate and excess H2O2, such as adding starch to the system. What do you see?13 solution: HIO3+3H2O2=3O2+HI+3H2O; if the starch is added to the system, the solution turns blue slowly and then fades.14-14 write out the molecular formula of three metal halides with covalent bonds, and explain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this type of halides.14 and Xie: (AlCl3) 2; (AlBr3) 2; (AlI3) 2; all molecules contain coordinate bonds14-15 what is a multi halide? What is the trend of the formation of Br3- and Cl3- ions in comparison with I3- ions?14-16 what are halogen compounds?(a) write ClF3, BrF3 and IF3 halogen halide complexes, central atom hybridization orbitals, molecular electronicconfigurations and molecular configurations.(b) is there any risk of explosion when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are exposed to BrF3? Explain why.SbF5; CH3OH; F2; S2Cl2(c) why are halogenated compounds often diamagnetic, covalent, and chemically active than halogen?14-17 laboratory has a calcium halide, soluble in water, try to use concentrated H2SO4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and name of this salt.17. Solution: different phenomena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reaction of halide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14-18 please click the following example,The bromine, iodine, and halogen ions containing various conver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as oxygen acid interaction diagram.。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氢键包括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正确2.鲍林近似能级顺序并不总是能代表原子中电子的实际能级。

参考答案:正确3.光子、电子、原子等微粒均具有波粒二象性。

参考答案:正确4.氢原子光谱是一种连续光谱。

参考答案:错误5.液态Br2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

参考答案:正确6.NH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为参考答案: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7.BF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为参考答案:sp2杂化,平面三角形8.将0.02 mol∙L-1的KCl溶液12 ml和0.05 mol∙L-1的AgNO3溶液100 ml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参考答案:[(AgCl)m∙nAg+∙(n-x)NO3-]x+∙x NO3-9.两个相应的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的是参考答案:π键10.下列四种电子构型的原子中(n=2、3、4)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参考答案:ns2np411.现代量子力学理论中,原子轨道是指参考答案:波函数ψ12.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d54s2,则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为参考答案:第四周期ⅦB族13.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6.5~10.0范围内,若pH过高,则参考答案:形成 Ag2O 沉淀14.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在6.5~1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参考答案:Ag2CrO4 沉淀不易形成15.佛尔哈德法中使用的指示剂是参考答案:铁铵矾16.对于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参考答案:沉淀的溶解度为017.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中正确的参考答案:沉淀时所需沉淀试剂浓度小者先沉淀出来18.下列有关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19.反应2H2(g)+O2(g)= 2H2O (g)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dc(O2)/dt,也可以表示为参考答案:dc(H2O)/2dt20.速率常数k是一个参考答案:单位不确定的参数21.用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Cl-时,若不加硝基苯保护沉淀,则测定结果会参考答案:偏低22.温度一定时,对于一个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浓度、压力可使平衡发生移动,但KӨ值不变,如温度改变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此时KӨ值改变。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厦门理工学院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厦门理工学院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第一章测试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答案:高温、低压2.已知H2和H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4。

2g H2与2g He混合后体系的压力为3300kPa,则混合气体中He的分压为()。

A:2200 kPa B:1650 kPa C:1100 kPa D:3300 kPa答案:1100 kPa3.水中加入乙二醇,则溶液的()。

A:蒸气压下降 B:蒸气压上升 C:冰点升高 D:沸点降低答案:蒸气压下降4.若是要溶解2.76g甘油于200g水中,凝固点下降0.278K,那么甘油的分子量应为()。

A:60 B:92 C:78 D:29答案:925.0.5mol乙醇溶于36g水中,乙醇的摩尔分数为()。

A:1/4 B:4/5 C:1/2 D:1/5答案:1/56.已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密度为d g/cm3,则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A:(98/1000)a/d×100% B:(1000/98)a/d×100% C:(98/1000)d/a×100%D:(1000/98)d/a×100%答案:(98/1000)a/d×100%7.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输液常用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这是由体液的渗透压决定的。

()。

A:对 B:错答案:对8.水中加入酒精,溶液沸点高于水。

()。

A:对 B:错答案:错9.醋酸水溶液的凝固点比同浓度的NaCl水溶液的凝固点高。

()。

A:对 B:错答案:对10.渗透压法特别适合测定大分子的摩尔质量。

()。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下的说法中,符合洪特规则的是()。

A:原子处于稳定的基态时,其电子尽先占据最低的能级 B:在同一电子亚层上各轨道的电子分布应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1-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 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2.选择题2-1分光光度法与普通比色法的不同点是A.工作范围不同B.光源不同C.检测器不同D.检流计不同E.获得单色光方法不同2-2 Zn2+的双硫腙-CCl4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已知萃取液为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最大光的颜色为A.红B.橙C.黄D.绿2-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系的是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2-4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A.1T =A B.㏒1T=A C.㏒T=A D.T=㏒1A2-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大,说明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厚度厚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2-6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有色配合物稳定性E.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2-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2-8已知磷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10%,而它与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吸光度差为0.699,那么,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A. 50%B. 20%C. 30%D. 40%2-9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标准系列的某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透光率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85%。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南民族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南民族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在镁原子中,有一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可能是n=2,l=1,m=0,ms=1/2,它应该在某个2P原子轨道上。

答案:对2.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只与角量子数有关,与主量子数无关。

答案:对3.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说明当时的测量工具还不够精准,需要研制更精准的测量工具。

答案:错4.同一族中电子层多的一定比电子层少的原子半径大。

答案:错5.下列各组量子数不合理的是答案:n=2, l=2, m=-16.可以揭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具有量子化特征的实验是答案:氢原子光谱实验7.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如下量子数的电子能量最高的是答案:3,2,-2,-1/28.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答案:N9.Cu的价电子构型为答案:3d104s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屏蔽效应使外层电子能量升高第二章测试1.当溶液中H+离子浓度增大时,氧化能力不增强的氧化剂是答案:PbCl62−2.已知:φƟ(Cu2+/Cu+) = 0.159 V、φƟ(I3−/I−) = 0.545 V,Cu2+能氧化I−的原因是答案:生成沉淀升高了Cu2+/Cu+电位3.已知:φƟ(Fe3+/Fe2+) = 0.77V,φƟ(Sn4+/Sn2+) = 0.15V,则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为答案:(0.77−0.15)×2/0.0594.已知:φƟ(O2/H2O) = 1.23 V,φƟ(Sn4+/Sn2+) = 0.15 V,SnCl2酸性水溶液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答案:O2与Sn2+反应的速度太慢5.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其滴定过程应答案:慢→快→慢第三章测试1.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 )答案:对2.一般说来,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 )答案:错3.pH=3.05的有效数字有2位。

( )答案:对4.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完全溶解后定量转移至容量瓶,并准确定容,可直接配制NaOH标准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64%、41.66%、41.58%、41.60%、41.62%、41.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12%、30.05%、30.07%、30.05%、30.06%、30.03%、30.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12%先检验最大值30.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07%应该保留。

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Q 0.9=0.51>0.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后习题和答案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后习题和答案

绪论一、选择题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方法是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常量分析的称样量是 ( )A.>1g B.>0.1g C.0.01~0.1g D.>10mg3、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三.请简单阐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药学、食品及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四.如何区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将如何学习该课程。

本章答案:一.1.B 2.B 3.A 二.略三.略四.略五.略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一、选择题1. 基态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可能是( )A.3,0,0,+1/2B.3,1,0,+1/2C.3,2,1,+1/2D.3,2,0,-1/22.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VIII族B.IIIA族C. IIIB族D. VA族3. 有d电子的原子,其电子层数至少是( )A. 1B. 2C. 3D. 44.某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3d14s2,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20B.21C.30D. 255.在Mn(25)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2B.5C.8D. 16.最外层为5s1,次外层d轨道全充满的元素在( )A.IAB.IBC.IIAD. IIB7.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O2 B.CO2 C.BBr3 D.NF38.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NH3 B.CH4C.BF3 D.BeCl29.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为零的是 ( )A.CH3Cl B.NH3 C.BCl3 D.H2O10.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 ) A.CCl4 B.H2O C.NH3 D.C2H5OH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是指1s轨道与2p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 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

64%、41.66%、41。

58%、41。

60%、41.62%、41。

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

12%、30。

05%、30。

07%、30.05%、30。

06%、30.03%、30。

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

02%、30.03%、30。

03%、30。

05%、30.05%、30。

06%、30。

07%、30。

12%先检验最大值30。

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

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

07%应该保留.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 -==-Q 0.9=0。

51>0。

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04%7X +==+++++、S =1.8×10—4100%sCV x=⨯=6×10-4()430.04%30.040.01%μ-==±1.4下列数据分别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18。

下册2.4.9.10.13.14.15.16.18.19章《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下册2.4.9.10.13.14.15.16.18.19章《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
1.CuSO 4溶液呈蓝色,是由于CuSO 4溶液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 ) 。

A .紫色光
B .绿色光
C .黄色光
D .蓝色光
2.用吸光光度法测得某溶液的透光率为T 0,若将该溶液稀释一倍,则此时溶液的透光率为( ) 。

A .20
T B .0T C .02T D .20T
3.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 .溶液的浓度
B .入射光的波长
C .液层厚度
D .液层的高度
4.吸光度A 为0时,透光率T 为( ) 。

A .0
B .10
C .100%
D .20%
5.某溶液在某波长处测得A 为0.22,若浓度增加一倍,比色皿厚度减为原来的一半,则吸光度变为( )。

A .0.44
B .0.22
C .0.66
D .0.11
6.现测定A 、B 两个不同浓度的某溶液,若A 比色皿的厚度为1cm,B 比色皿的厚度为2cm,测得两溶液的吸光度相同,则AB 浓度关系为( ) 。

A .
B A c c = B .B A c c 2=
C .B A c c =2
D .B A c c 3
1= 7.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系数与( )有关。

A.光的强度
B.溶液的浓度
C.入射光的波长
D.液层的厚度 8.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 )。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
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9.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峰高降低
D.无任何变化 10.分光光度计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

A 、溶液浓度太大 B.溶液浓度太稀
C.参比溶液有问题
D.仪器有故障
11.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光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作为入射光。

A.白光
B.单色光
C.可见光
D.锐线光
12.可见分光光度法中,使用的光源是()。

A 钨丝灯
B 氢灯C氘灯D汞灯
三、判断题
1.溶液的浓度越大,则该溶液的吸光系数越小;比色皿厚度越小,则吸光系数越大。

2.摩尔吸光系数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的溶液所具有的吸光度。

3.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一切浓度的有色溶液。

4.拿吸收池时只能拿毛面,不能拿透光面,擦拭时必须用擦镜纸擦透光面,不能用滤纸擦。

5.朗伯-比尔定律中的浓度是指吸光物质的浓度,不是分析物的浓度。

6.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基于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7.在可见分光光度定量分析中,入射光波长的选择以吸收最大,干扰最小为原则。

8.当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浓度及温度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液层厚度成正比。

9.朗伯一比尔定律是物质吸光的定量依据,它仅适用于单色光。

因此,光度分析中,所选用的单色光纯度愈高愈好。

10.为使721型分光光度计稳定工作,防止电压波动影响测定,最好能较为加一个电源稳压器。

三.填空题
1.物质的吸收光谱是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绘制得到的曲线;而标准工作曲线则是以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得到。

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和。

3.某物质透光率为10%,则吸光度A为。

4.某溶液用厚度为2cm的比色皿测定时,透光率T为60%,若用1cm比色皿测量,A和T 分别为和。

5.Lamber-Beer定律是指。

6.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征常数之一,吸光系数的大小与 、 、 和 有关, 而与 和 无关。

四、计算题
1. 某溶液用1cm 的吸收池测定时,透光率为50%,若改用2cm 的吸收池测定该溶液,则测得的吸光度和透光率为多少?
2.A 、B 两种浓度的溶液,选用1cm 厚的吸收池测得透光率分别为(1)A 为60.0%; (2)B 为42.5%。

求(1)两溶液的吸光度;(2)若溶液A 的浓度为14.100.6--⨯=L mol c ,则溶液B 的浓度为多少?
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5.100.1--⨯L mol ,在最大吸收波长250nm 处测得透光率为50%,比色皿的厚度为2cm,求该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4.维生素C 的水溶液在245nm 处的E %
11cm 值为560,若用1cm 吸收池在λmax 245nm 处测得吸光度A 为0.551,则该维生素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5.以二苯硫腙光度法测定铜:100mL 溶液中含铜50μg,用1.00cm 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550cm 波长处测得其透光率为44.3%,计算铜二苯硫腙配合物在此波长处的吸光度,百分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已知Cu 的摩尔质量为63.55)
6.某Fe 2+溶液的浓度为6μg/ml,其吸光度为0.304,而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 为0.510,求该样品溶液中Fe 2+的含量。

本章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B
6.B
7.C
8.C
9.C 10.B 11.B 12.A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三.填空题
1.波长,吸光度,浓度,吸光度
2.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
3.1
4.0.11,0.77
5. A =kbc
6.波长,温度和溶剂,浓度,液层厚度
四.计算题
1.0.602,25%
2.(1)0.222,0.372;(2)3100.1-⨯mol.L -1
3.41051.1⨯
4.10.9μg.mL -1
5.0.354,41007.7⨯,51049.4⨯
6.10μ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