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控制通胀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下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保持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
经济增长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
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增长并不是为了追求资本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于改善生活、提高福祉的需求。
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整体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保障就业保障就业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
就业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
在宏观调控中,要坚持以就业为中心,制定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重要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就业机会增加和人才流动。
三、控制通胀控制通胀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通货膨胀。
四、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推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要通过税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途径,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少贫富差距,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控制通胀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a.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b.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二、政府角色的转变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为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政府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拐点、阶段性矛盾等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整个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可持续。
二、政府角色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以往政府一直是经济的主导者和主体,其负责规划、管理和调控经济运行,掌握着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也有相应的调整。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经济管理者,而应当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和调节者,通过增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扭曲,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自由竞争,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率和效益。
此外,市场还能够调节资源供求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变化,使市场产生自我平衡的机制和调节能力。
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在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经济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重要问题。
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
1.结合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1.市场经济的共性:都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辅之国家的宏观调控。
(1)经济关系市场化。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企业行为自主化。
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3)宏观调控间接化。
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4)经营管理法制化。
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制形式来规范,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科学的法制基础。
(5)保障制度社会化。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都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市厅班)PPT教学课件
三、宏观经济调控
(一)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 政策
2020/12/10
39
三、宏观经济调控
(1)累进税制 (2)转移支付
2020/12/10
40
三、宏观经济调控
2、相机抉择的财政 政策
2020/12/10
41
三、宏观经济调控
针对经济危机: 扩大开支、减少税收 扩大开支、税收不变
开支、税收同时扩大
19
二、宏观经济运行 (一)总供求机制
2020/12/10
20
二、宏观经济运行
1、总需求=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2020/12/10
21
二、宏观经济运行
2、总供给=总产品= 总产值=生产要素收 入=消费(C)+储蓄 (S)
2020/12/10
22
二、宏观经济运行
3、均衡条件 总需求=总供给
2020/12/10
42
三、宏观经济调控
针对通货膨胀: 减少开支、扩大税收 减少开支、税收不变
开支、税收同时减少
2020/12/10
43
三、宏观经济调控
3、财政政策效果分 析 (1)乘数效应
2020/12/10
44
三、宏观经济调控
新支出100万 消费倾向4/5
2020/12/10
45
乘数效应:
一、宏观经济指标
私人总投资(I)
厂房
设备
居住
存货增加额
2020/12/10
8
一、宏观经济指标
政府支出(G) 联邦 州或地方政府
2020/12/10
9
一、宏观经济指标
净出口(X – M)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是指通过国家的力量和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调控各项经济政策,促进全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家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扩大和增长,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动力的稳定和合理引导。
2.就业:就业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全面就业。
国家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等举措,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
3.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物价波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问题,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损害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为了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价格监管和市场调节,防止价格过高或过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4.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贫富差距扩大。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法律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5.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宏观调控的综合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可以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各个目标的关系。
在实践中,国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市场状况,灵活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适时调整政策,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知识点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建议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对象。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3)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例题·单选题】(2015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市场D.居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
【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建议关注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①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③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④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⑥国际收支平衡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
(1)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1)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4)管理国有资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2)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的 需要。
(3)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哪些?
3.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
段。 4.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5.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 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 平衡和结构优化。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 第二,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 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机制的 作用,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1)要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 场化改革; (2)要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 策传导机制;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4)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5)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加快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 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 意防范财政风险; 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的公共财政框架。
2 、经济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路径。
在这一体制下,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合理分配。
首先,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作用是维护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合理分配。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引导和调节的作用,推动收入分配的公正与合理。
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机制和财政支出政策等手段,宏观调控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宏观调控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手段,引导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宏观调控还可以通过引导企业行为和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实践。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宏观调控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支撑。
在一个复杂多变、庞大而繁杂的经济体系中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有准确可靠的指标和数据支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宏观调控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稳定预期。
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社会预期的稳定,以免因过度干预而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宏观调控需要科学透明的机制和规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障调控政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可预测性,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和稳定的环境。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经济师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知识资料
2.外部性失灵
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由此带来的对 他人或环境的构成损害就叫“外部性”。市场经 济下,“损人利己”是经济人在所难免的弊害。
如工厂排放污染物而使附近居民受损失。有些产品 的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互相冲突,如麻醉品、武器、 黄色书籍等,经营者可以大获其利,但公民的健康、 社会治安和社会风尚则受到损害。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 家宏观调控方式也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 调控为主。建立既有国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 行间接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 础性作用,又有国家计划对宏观经济总量进 行直接调控的宏观调控机制。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间接调控
国家对市场的间接调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 计划和商品供求状况,向市场输入经济参数 的调控。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776年到20世纪20年代,以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信奉的是自由企 业制度、自由市场机制的经济自由主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 配置,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的视角转向“政府失灵”,主张还是 把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作为资源配置 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工具,并把政府身上过多的 职能一一卸了下来。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有效政府理论
有效政府意指这样一种 政府,它既能最大限度 地校正市场失灵,又能 避免自身失灵和自身非 效率。学术界已基本形 成的共识: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 责是弥补市场缺陷 。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 下,发展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 第二,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 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机制的 作用,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1)要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 场化改革; (2)要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 策传导机制;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4)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 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第三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 控的必要性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 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 进行的;
第二,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 第三,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第四,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 手段相结合,逐步地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2 、经济计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计划主要是指 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 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 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 施所组成的计划。
3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被视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一 方 面 ,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定企业行 为的基本准则和政府行为的规范,保证社会生产 和流通的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经济司法,制止和 纠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1、宏观调控P405①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开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方案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开展进行调节和控制;②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根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
2、财政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开展,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
它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组成;②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应和总需求调节的作用和方向可将其划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③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货币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②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的货币政策;③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收入分配政策P414①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根本方针和原那么,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开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宏观调控角色。
本文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拨乱反正”、精准扶贫、抗击经济危机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二、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1.政策调控普遍存在滞后性政策制定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经济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滞后。
2.政策资源缺乏协调性不同的政策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有时经济政策之间会产生冲突,无法协调起来,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政策目标与经济现实不相符政策目标与实际经济现实不相符合也是宏观调控常见问题之一。
有时候政策制定者过于理想化,而现实经济运行却可能偏离预期,导致政策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应对措施1.注重政策的前期研发和后期评估加强政策评估和调研,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政策实施后也要进行定期的评估,纠正不足和偏差。
2.加强政策的系统化和协调性政策之间需要有相互衔接和互相协调的关系,政策之间的冲突需要尽量避免和减少。
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依照国家发展的方针指导各方面的工作。
3.强化市场的主体作用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引导市场规范运行,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使市场调节与政策调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四、结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已成为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政策调控的科学性,而且协调各种资源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手段,以保证中国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核心。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通过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调整财政政策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
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经济主体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调整产业结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在宏观调控中,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倾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加强产业合作和布局等手段,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公平与稳定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
在宏观调控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就业率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社会政策、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全民福祉水平。
第二篇示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标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保障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双赢。
稳定经济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通过控制投资、消费等手段,保持经济增长率在一个合理水平,既要保证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又要避免过度增长导致的经济泡沫和资源过度消耗。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关于货币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 1997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从需求过旺转向 年以后, 年以后 需求不足,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从“适度从紧” 需求不足,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从“适度从紧”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转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转变。 在宏观调控中, 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结合 起来共同发挥调控作用。 起来共同发挥调控作用。
一、宏观调控模式
宏观调控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 宏观调控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不同 国家乃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 国家乃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宏观调控模 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 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宏观调控模式 影响范围最大、 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三、宏观调控手段
1.经济政策 . 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以调整各种经 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 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 和规则。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 和规则。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关于财政政策。 关于财政政策。 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 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对财政支出 政策的运用和二者的综合运用。 政策的运用和二者的综合运用。 财政收入政策 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容包括: 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容包括:(1) 确定财政支 出的总量; 出的总量;(2) 确定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积累性支 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 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3) 确定财政支出的重 确定财政支出的程序和制度。 点;(4) 确定财政支出的程序和制度。 我国在过去长时间内,较多地采取“ 我国在过去长时间内,较多地采取“适度 从紧”的财政政策。 年起, 从紧”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起,财政政策开 年起 始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始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一)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 1、有些经济行为市场不能调节。 • 2、有些经济行为不能让市场调节。
• • • • (二)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 2、盲目性 3、滞后性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什么是宏观调控 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要的目标)
据悉,针对近期我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价格 大幅上涨,国务院于8月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 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根据《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措 施,国家将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 (场)给予补贴;并且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 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投保能繁母猪险时,投保人 按投保的母猪数目缴纳保费,每头母猪养殖户承担保费60元, 政府补贴保险公司240元,其保额为1000元。目前,广东人保已 承保能繁母猪23295头,保险金额2000多万元。
问: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常识的什么原理?
体现了国家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经济手段 • 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 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 方式:经济政策: 价格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价格上涨。 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或减少财政支出等。 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免除农业税、税收优惠等; 信贷政策:调整银行存贷款; 扶贫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等。
(三)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 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 理经济的手段。 2、特点:直接、迅速 3、运用中要注意: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 要求,不要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不 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后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
增 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收
减 少 总需求
宏观调控之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 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 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 针和措施的总和。 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手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 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 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作为“ 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作为“有形 之手”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之手”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 动操作,优势互补, 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 务。 分配制度上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 结合起来,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原则。 原则。 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 而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能 而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够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够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 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掌握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有关政策的运用,提高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章重点: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3、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4、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本章难点:1、政府职能的转变2、财政政策及其运用3、货币政策及其运用教学时数:10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
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具有保卫国家、维护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还具有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1、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2、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3、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国家是阶级统治机关,国家又是社会管理机构。
国家政策承担起对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在内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前提。
恩格斯说:“一切政治权力起先都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 。
国家各级政府这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表现为,确立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一定的协调和管理。
这种社会经济职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维护其经济基础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
因此,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当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调节社会分配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检查、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社会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调节。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这个社会中心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承担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政治调控者,主要承担统筹规则、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职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方案和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经济布局,部署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直辖市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搞好宏观经济综合平衡,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是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特点。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资产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具有了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经济职能。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不是直接管理和经营国有企业,而是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协调国有资产内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形式。
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条件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避免大的波动、失衡和危机。
这是因为: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节,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同样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协调与计划指导,即加强宏观调控,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随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也不再被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分割,而是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为确保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
公有制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全社会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调节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同时,公有制使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为宏观调控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控和计划指导。
3、宏观调控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市场调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如为追求更多利润和市场刺激的短期行为,企业往往会盲目进行生产,导致生产的波动,供需失衡,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市场对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消费也难以进行有效地调节;市场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和经济总量的平衡。
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事实上,当今世界已没有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
我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人们应该而且有条件搞好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4、宏观调控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活动构成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有机总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
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系统或体系,它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调控机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等,其中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没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就谈不上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但从具体目标来说,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不同的。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一般都把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收入公平,国际收支平衡等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但从我国目前状况看,政府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收入或人均生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关键是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经济发展。
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滞后,没有比较高而又效益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缩小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谈不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把促进经济增长摆在重要的位置。
当然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定,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可能,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㈡增加就业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充分就业既是经济繁荣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标志。
成分就业是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状态。
但由于自愿失业和不可避免的摩擦性失业等自然失业的存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就业。
充分就业仅仅意味着自然失业率保持在一切尽可能低的水平上,一般来说,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就算得上充分就业。
㈢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主要标志是:零售业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一般不超过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的幅度不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
当然,衡量物价是否稳定的物价指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是有所区别的。
一般以2%~3%为宜,达到10%则为“危险警戒线”。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资本流出、流入的平衡和促进进出口的平衡。
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社会,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国内货币稳定、经济稳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开放度的扩大,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大。
因此,应结合国内社会总供求的状况,调控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以保持国内总供求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
在国际收支平衡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要适当。
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保持一定的外汇结存又不结存太多。
同时,在利用外资、举借外债时必须保持适度规模。
适度的标志是保持在合理的偿债率之内。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20%的偿债率作为警戒线。
在上述目标中,有些目标是统一的,有些目标是矛盾的。
如果实行扩张的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的高增长和高就业率,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反过来,如果通过紧缩的经济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