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17春季 第八章环境污染性疾病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境卫生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环境卫生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6、一次污染物2、环境介质7、二次污染物3、环境因素8、原生环境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次生环境5、内分泌干扰物1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1、生物多样性13、可持续发展12、清洁生产二、问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简述环境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2.生态系统(ecosystem)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4.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5.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7.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8.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9.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0.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1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1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13.拮抗作用(antagonism)14.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 15.易感人群(susceptible group)16.环境应答基因(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17.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 1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19.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21.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22.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2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24.内剂量(internal dose)25.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26.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27.生物标志(biomarker)28.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 29.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 factor) 二、问答题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环境卫生学】第8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第8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环境污染性疾病的特点
① 环境污染区域内的人群不分年龄、性别均发病; ② 发病者均出现与暴露污染物相关的相同症状和体
征; ③ 除急性危害外,大多具有低浓度长期暴露、陆续
发病的特点; ④ 往往缺乏健康危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⑤ 预防的关键在于消除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加强
对易感人群和亚临床阶段人群的保护。
日本的水俣湾甲基汞中毒事件就是 典型的汞污染事件。这类汞中毒一 般都不是通过直接饮用水被汞污染 造成,而是由于甲基汞在食物链积 累并由水中的鱼类向上传递给人而
•水体汞污染的主要来源: • 采矿、冶炼、氯碱、化工、仪表、 电子、颜料等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及含 汞农药的使用。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发病原因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chronic cadmium poisoning)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事件回述
在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条神通川, 两岸居民世世代代喝这条河的水,同时也用河 水灌溉农田。自从上游设立了神通矿业所,建 成铅锌冶炼厂后,将没有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 神通川,造成河水污染。两岸农民引河水灌溉 稻田,镉污染了土壤。水稻生长在受镉污染的 土壤里,大米中的镉含量增加,农民吃了这种 米就会发生中毒,有的患者甚至一咳嗽就会震 裂胸骨,病态十分凄惨。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毒作用机制
(1)抑制β-微管蛋白,破坏线粒体,干扰神经递 质;
(2)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3)金属硫蛋白 ; (4)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盐的摄取; (5)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6)神经细胞钙稳态失调。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慢性甲基汞中毒的流行病学概况
• (一)地区分布 • 汞和甲基汞的污染源 • 我国 松花江 湘江 淤泥中的汞 潜在危害 • (二)人群分布 • 各年龄均可 决定于摄入量 孕妇 哺乳 胎儿 敏 感 • (三)汞摄入量与发病的关系 • 成人60公斤 25mg 或发汞含量50ug/g

环境卫生学___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___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内分泌干扰物: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等。

3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也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6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9迁移: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的位移过程。

10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12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

13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包括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4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题签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题签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2.内分泌干扰物3.一次污染物4.二次污染物5.原生环境6.次生环境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环境介质8.环境因素9.生态环境10.生态系统11.迁移12.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13.剂量-反应关系14.转化15.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6.易感人群17.环境污染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19.健康危险度评价(HRA)20.健康效应谱第三章大气卫生21.酸雨22.气溶胶23.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24.可吸入颗粒25.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26.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27.空气离子化28.1h平均浓度限值29.温室效应30.风向频率图31.光化学污染32.大气湍流33.大气卫生标准第四章水体卫生34.浑浊度turbidity35.总固体36.硬度37.溶解氧(DO)38.化学耗氧量(COD)39.生化需氧量(BOD)40.总有机碳(TOC)41.细菌总数42.总大肠菌群43.粪大肠菌群44.富营养化45.水体自净46.复氧过程47.生物富集作用48.食物链49.公害病第五章饮用水卫生50.介水传染病51.氯化消毒副产物52.氯化消毒53.有机前体物5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 S)55.高层建筑二次供水56.混凝沉淀57.余氯58.有效氯第六章土壤卫生59.土壤的孔隙度60.土壤的背景值61.土壤环境容量62.土壤有机质63.土壤腐殖质64.土壤污染65.土壤自净作用66.腐殖质67.持久性有机物(POPs)68.大肠菌值.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69.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70.碘缺乏病71.地方性氟中毒72.克山病第八章环境污染性疾病73.军团病(LD)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室场所卫生74.住宅75.居室净高76.居室进深77.室深系数]78.窗地面积比值79.投射角80.开角81.采光系数82.室内小气候83.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84.尘螨85.办公场所第十章公共场所卫生86.公共场所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87.环境质量评价88.等标污染负荷89.环境质量指数第十三章家用化学品卫生90.化妆品91.洗涤剂第十四章突然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9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卫生学PPT环境污染性疾病(PPT X页)

环境卫生学PPT环境污染性疾病(PPT X页)
痛痛病 Itai-Itai Disease
镉:银白色的金属,质地柔软,富有延展性,抗 腐蚀、耐磨,稍加热易挥发镉,属于稀有金属, 现未发现单独的镉矿,常在铅锌、铅铜锌矿中 发现。
由于镉应用范围广,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增加 了对环境污染的机会,使控制镉污染成为全社 会的综合问题。近年来研究证明,无论是从毒 性还是蓄积作用来看,镉都是继汞、铅之后污 染人类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个金属元素。
100.0
0.0
0.0
174.21
来宾 65914
89.7
8.7
1.6
榕城 47480
81.9
18.1
0.0
128.21 104.09
龙场 43471
76.1
17.9
6.0
龙潭 74672
78.0
22.0
0.0
39.46 22.96
板桥 53701
34.0
16.4
49.6
19.03
海岱 61170
49.7
③慢性甲基汞中毒 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具有下列3项 体征者。四肢周围型(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向 心性视野缩小15-30度,或有颞侧月牙状缺损到30度 者;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dB;具有上述 三项体征,但发汞低于10μg/g以下时,可作驱汞试验, 驱 汞 后 尿 中 总 汞 值 超 过 20μg/L , 其 中 甲 基 汞 超 过 10μg/L者,方可诊断。
湖南湘江株洲和长沙段镉污染事 件:株洲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水 利施工不当导致株洲冶炼厂含镉
废水排入湘江。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Chronic cadmium poisoning:
人群长期暴露于被镉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与土壤镉 污染和由此导致的稻米与鱼贝类食物镉含量增高,造成 摄入者体内镉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肾脏和骨 骼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pneumophila,LP)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肺部感染伴
肌酐(1000 µ g/g肌酐)以上;②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在5.1 mol/mol肌酐(1000 µ g/g肌酐)
以上。 (2)慢性重度中毒:除慢性轻度中毒的表现外,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骨质疏松
症、骨质软化症。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四)慢性镉中毒的防治原则
1. 消除污染源
镉一旦排入环境,对环境的污染就很难消除,因此预防镉中毒的关键在于控制排放和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各种环境污染因素在一定强度和时间作用下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受暴露人群中引发急性、慢性以及远期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性疾病: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
环境污染因素,统称为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由此在暴露人群中引发的疾病称为环
境污染性疾病。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一)慢性镉中毒的发病原因与机制
1. 镉污染来源
(1)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
(2)工业生产废物排放:广泛应用于电镀,颜料、塑料稳定剂、合金、电池、陶瓷制造 等行业
2. 发病原因
(1)长期摄入过量的镉是造成慢性镉中毒的主要原因 (2)镉主要通过食物、水、空气等途径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第四节 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
3. 生活燃料与宣威肺癌死亡率间存在明显联系
(1)室内空气中B(a)P浓度与人群肺癌死亡率之间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2)实验室研究显示宣威地区室内空气颗粒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致突变性与致癌性
4. 宣威肺癌的流行趋势
(1)宣威肺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室内空气污染并不能完全解释宣威肺癌高发的特点,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8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8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环境污染性疾病的特点
① 人间分布差异不大 ② 症状体征相同或相似 ③ 低浓度长期暴露呈现陆续发病特点 ④ 往往缺乏早起损害的诊断指标 ⑤ 预防的关键是消除环境污染因素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Chronic methyl-mercury poisoning:
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甲基汞)污染的 环境,主要是水体汞(甲基汞)污染和 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 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超过一定 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 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 根据水体汞污染水平、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 类食物的历史、体内汞蓄积状况、以及临床 表现和化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 他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 诊断分为三段:
甲基汞吸收—观察对象—慢性中毒 ①甲基汞吸收 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μg/g,其
中甲基汞值超过5μg/g者,
• ②观察对象
– 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出现下列3项体征中的 1~2项阳性体征者。
地区分布:
环境镉污染;发病与镉暴露密切相关
年龄、性别与发病关系:
发病年龄30~70岁,高峰60岁,主要侵犯妇女, 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年龄大为主要危险因子。
家庭聚集性: 镉摄入量与发病关系:尿镉
• 曾污染贵州赫章铅锌矿镉污染区,江西大余、 浙江温州、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区等。
环境污染性疾病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你了解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污染性疾病
由于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在暴露人群中 引发的疾病。
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 接或间接是人患病的环境污染因素,统 称为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

环境卫生学知识重点

环境卫生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害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群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2、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其三中物质形态(气、液、固)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及相关环境因素。

4、人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5、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6.、(见后)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无机汞化合物。

7、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8、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皮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可将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三个基本圈带: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

大气圈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外大气层),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污染物也集中在此层。

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量的0.2%左右。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卫 各章节整理

环卫 各章节整理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3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典型的是:光化学烟雾。

5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益、有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累积起重要作用。

2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环境元素与人体元素呈丰度相关(2)人类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及其对机体影响的双重性3环境因素所致健康效应的影响因素:(1)暴露:剂量和强度,暴露时间,个体差异,联合作用。

(2)剂量-效应关系:定义: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

单阈值化合物:剂量-反应曲线多呈S形或抛物线。

两个阈值化合物:呈U形4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

分五级:(1)生理负荷增加,(2)生理性代偿,(3)生理反应异常,(4)患病,(5)死亡5对环境有害因素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susceptive group)。

环境卫生学 第8章环境污染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 第8章环境污染性疾病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5.1µ umol/mol肌酐
镉中毒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四、慢性镉中毒的防制原则 (一)消除污染源 (二)加强监测,控制摄入量 (三)保护高危人群
(四)对症治疗
加强受污染农田的监测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案例讨论
背景资料: 湖南省株洲市某村位于湘江河畔,居民1 600余人,世 代务农为生。2006年初,该村部分村民向有关部门反映身 体不适,出现头昏、呕吐,腿脚无力等症状,怀疑与邻近 的某实业有限公司排出的废水污染有关。有关部门对出现 不适反应的村民进行检查,发现村民的尿镉含量普遍超标, 其身体不适反应与镉中毒的临床表现类似,其中150人被判 定为慢性轻度镉中毒。
因环境污染引起,由政府 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染性 疾病,具有医学和法律的 双重含义。如水俣病、痛 痛病、四日市哮喘等。
第一节
概述
1.发病不分年龄、性别 2.有相同症状和体征
环境污染性
3.大多是低浓度、长期暴露
疾病特点
4.缺乏健康危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5.预防的关键在消除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
第一节
概述 是 什 么 神 秘 疾 病 笼 罩 着 日 本 的 水 俣 湾 ?
炉灶做饭
开放式炉灶
第四节 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
一、宣威肺癌的病因学研究
(一)多环芳烃类物质污染室内空气
(二)无烟囱生活炉灶的使用 (三)遗传易感性
第四节 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
二、宣威肺癌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一)工业污染与宣威肺癌高发未见明显联系 农民肺癌死亡率为厂矿、机关职工及家属的9.8倍, 与工业污染无关。 (二)吸烟不是宣威肺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率最高的乡镇,男性吸烟率为42.7%,女性为0.23%, 吸烟率的高低与肺癌死亡率并不吻合,不能解释女性肺癌死亡 率高的原因。

《环境污染性疾病》课件

《环境污染性疾病》课件

常见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1 哮喘
由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引起 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气 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育。
3 皮肤病
由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污 染的水引起的皮肤疾病, 如湿疹和烧伤。
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工业废气
工厂排放的废气包含大量有害 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排污将有毒物 质排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和 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
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导致土 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和食 品安全。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
神经系统损伤
2
某些有毒物质如铅和汞会对神经系统造
成损害,导致认知问题和行为异常。
3
呼吸系统问题
短期暴露可导致呼吸急促和咳嗽,长期 暴露可导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污染性疾病》PPT 课件
欢迎来到《环境污染性疾病》PPT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 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以及预防与控制方法。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日益严重,对人类健 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环境污染性疾病的定义
环境污染性疾病是指由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污染物质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呼 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癌症风险增加
长期暴露于化学污染物可增加患上肺癌、 皮肤癌和泌尿系统癌症的风险。
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方法
政府监管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规与标准。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注意饮食健康、增强体质,降低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影响。
环境保护
提倡环保意识,减少废气废水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和建议
环境污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 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污染性疾病概述和分类

环境污染性疾病概述和分类
2. 加强环境与人群健康监测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3. 控制甲基汞的摄入
在已知被甲基汞污染的地区,应根据污染的程度,限制捕捞或禁止食用鱼、贝等水生生 物。WHO规定鱼体内汞含量应低于0.4 mg/kg。
4. 保护临床前期人群 5. 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一)慢性镉中毒的发病原因与机制
2. 发病原因
(1)水体汞污染是引起慢性甲基汞中毒的重要原因 (2)甲基汞易于被水生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浓缩,这种生物放大 作用可使鱼、贝等水生生物体内甲基汞富集百万倍以上 (3)无论汞或甲基汞污染的水体均可造成潜在危害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3. 发病机制
(1)甲基汞主要经消化道摄入,95%~100%可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2)脑是主要靶器官,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3)具有脂溶性、原形蓄积的特点,细胞损害进行性加重 (4)分子机制: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各种环境污染因素在一定强度和时间作用下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受暴露人群中引发急性、慢性以及远期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性疾病: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 环境污染因素,统称为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由此在暴露人群中引发的疾病称为环 境污染性疾病。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2. 诊断标准
参照《水体污染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6989—86)
根据水体汞污染水平、食用被汞污染食物的历史、体内汞蓄积 状况以及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 方可诊断。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1)甲基汞吸收: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 µ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5µg/g者。 (2) 观察对象:在明确存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出现下列三项体征中的1~2项阳性体征者,

环境卫生学整理笔记

环境卫生学整理笔记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阐明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2.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为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是指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其中存在着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3.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以借助于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

危害:急性和慢性毒性(肝肾,神经,内分泌,生殖,免疫)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内分泌干扰作用:能从多个环节上影响体内天然激素正常功能的发挥,改变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还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

举例:二噁英,DDT,多氯联苯(PCBs),呋喃(PCDF),艾氏剂,狄氏剂等。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药及含氯有机物的高温分解或不完全燃烧、火山活动、森林火灾等亦可以形成二噁英。

4.EEDs/EDC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可以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无机汞
甲基汞
水体 水生食物链
人体 胃酸
氯化甲基汞


随血流 侵 进入各 犯
器官 脑
流行病学
概况:发生在日本水俣湾地区,居民因长期食用被
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发现经过:
1950年,动物异常行为;1956年四月,第一例 病例;1956年8月,熊本大学组成研究小组;1959 年六月,做出病因报告。
related pathogenic factor)
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 间接使人患病的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性疾病(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人群由于暴露在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中而引 发的疾病。
•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汞的生物甲基化)
汞的工业排放
微生物(产甲烷菌)
水体底泥汞 → →
甲基汞(水溶性) → 浮游动植物 →
甲基化(转入水体)
浮游动物 → 虾贝类、小鱼→大型鱼类→人体
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甲基汞毒性
脂溶性: 体内原形蓄积: 高神经毒性: 致畸效应、对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影响: 半衰期:人体内T ½ :72d ;大脑:240 d
因环境污染引起,由政府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 染性疾病,具有医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环境污染性疾病的特点
(流行病学特征)
1. 污染区域内人间分布无特异性; 2. 症状和体征均与暴露污染物相关; 3. 大多低浓度长期暴露、陆续发病; 4. 常常缺乏早期诊断指标; 5. 预防重点:消除环境污染致病因素、加强对易
诊断原则
暴露史:水体汞污染水平、食用被汞污染
的鱼贝类食物的历史、
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体内汞蓄积状况 鉴别诊断:在排除其他疾病 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分为
①甲基汞吸收 发总汞值>10μg/g,其中甲基汞值> 5μg/g者,
②观察对象 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出现下列3项体征中的 1-2项阳性体征者。3项体征为:四肢周围型(手套、 袜套型)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度;高频 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dB。
③慢性甲基汞中毒 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具有下列3项体征者。
四肢周围型(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 度,或有颞侧月牙状缺损到30度者;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 11-30dB;
具有上述三项体征,但发汞低于10μg/g以下时,可作驱汞试验, 驱汞后尿中总汞值超过20μg/L,其中甲基汞超过10μg/L者, 方可诊断。
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第四节 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 第五节 军团菌病(了解)
第一节 概 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1.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概念和特点 2.影响环境污染性疾病流行的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性疾病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教学要求
掌握:
1.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概念和流行特征 2.影响环境污染性疾病流行的因素 3.环境污染性疾病地预防和治疗措施
熟悉:
1.影响环境污染性疾病流行的因素 2.环境污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
1.引起环境污染性疾病的原因 2.环境污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废水hronic cadmium poisoning: 人群长期暴露于被镉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与土
壤镉污染和由此导致的稻米与鱼贝类食物镉含量增 高,造成摄入者体内镉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 的以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 疾病。
痛痛病
Itai-Itai Disease
污染源: 大气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含镉矿的开采和冶炼以及煤、石油
预防
《水体污染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6989-86)
防制原则
消除污染源 控制甲基汞摄入 加强环境与人群健康监测 保护临床前期人群 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第三节 慢性镉中毒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镉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熟悉 1. 镉的流行病学
了解 1. 镉在自然界的分布 2. 镉在人体内的代谢 3. 镉的毒性作用
病因:氯化甲基汞; 地区分布:汞和甲基汞污染源存在地区;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家族; 摄入量:与发病关系;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甲基汞摄入 量和持续作用时间呈剂
量—反应关系。
小脑运动共济失调、 视野向心性缩小、 听觉障碍、 末梢感觉神经损害
Hunter-Russel症候群
胎儿性水俣病(congenital Minamata disease):
污染源头—北江上游的韶关冶炼厂
2006.1.15,广东北江的韶关段突然 发现有毒物质镉严重超标的情况, 沿江韶关、英德、清远、广州、佛 山等城市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了威 胁。各地相继启动了应急预案,实 施各项阻击污染源的措施。
湖南湘江株洲和长沙段镉污染事 件:株洲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水 利施工不当导致株洲冶炼厂含镉
镉:银白色的金属,质地柔软,富有延展性,抗腐蚀、耐磨,稍
加热易挥发镉,属于稀有金属,现未发现单独的镉矿,常在铅 锌、铅铜锌矿中发现。
由于镉应用范围广,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
机会,使控制镉污染成为全社会的综合问题。近年来研究证明, 无论是从毒性还是蓄积作用来看,镉都是继汞、铅之后污染人 类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个金属元素。
poisoning):
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甲基汞)污染的环境, 主要是水体汞(甲基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 等食物甲基汞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 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 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甲基汞污染来源及发病原因:
感人群/亚临床人群的保护。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熟悉 1.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流行病学
了解 1. 甲基汞在自然界的分布 2. 甲基汞在人体内的代谢 3. 甲基汞的毒性作用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慢性甲基汞中毒(Chronic methyl-mercu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