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合集下载

《神思》

《神思》
采。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译文】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支配,而
言辞又受文章内容的支配。如果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文章的言辞三者结合得很紧密,那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
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要到
很远的地方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隔着高
授课内容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
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
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永嘉乱后全家迁江南,刘勰生于京口(江苏镇 江)。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 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 林寺,归隐佛门。
况,作了详细的论述。
下部:3.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

”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
题,是创作论。
4.《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 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最后一篇:“
”,即最末“叙志”篇,是全书的序言。
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等。
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 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1)对主客观关系详细而深入的论述 。 (2)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3)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 。 (4)对於 和 也有深入的研讨和论述 。 (5)详细论述了文章修辞。 (6)重涵养,立风格 。
刘勰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 ,历时五年。《文心雕龙》奠定了他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

论《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虚静说”

论《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虚静说”

由物 向神 过渡 的过 程 。 因此 在这 样 的语境 下 , 此 . 的这 种 虚构 因 他 跟 想 象 的“ 虚静 ” 式 与道 家对 “ 静 ” 一 理论 的虚 构跟 追 求 在 审 方 虚 这 美 体验 上 是相通 的 。
清 晰 , 此我 们在 理 解起 来 是有 困难 的 , 学 者王 元化 先 生认 为 因 著名
“ 静 ” 态与 佛家 讲 求 禅 定和 虚 空 的状 态 相 似 , 是 要求 一 个 人 虚 状 就 这样 做 :堕肢 体 、 “ 黜聪 明、 离形去知④ 。 才能达 到 “ ” 同于 大通 ” 的境 界 。庄 子 之后 , 国时 期管 子 是在 老子 “ 鉴” 战 玄 的基础 上提 出 了 “ 静 观 说 ” 管子 ・ 。《 心术 上》 说 :去欲 则寡 , 里 “ 寡则静 。静 则精 , 则独 , 精 独则明. 明则神 矣 。” 承 了老 子和 庄 子“ 静 ” 继 虚 才能 观照 万 物 的观 点 。那么 从 某种 意义 上说 , 庄 的“ 静说 ” 老 虚 是一 个属 于哲 学范 畴 的 概念。 勰《 刘 文心雕 龙 》 是在 一部 以儒 学为 主体 思想 , 兼采 佛道 精华 并吸 纳 了前 人美 学成 果 而产 生 的文 学理 论 专著 ,神 思》 一篇 中 提 《 到 的“ 虚静 ” 显性 看 ,虚 静 ” 从 “ 一词 之于 老庄 , 该是 更 加接 近 道 家 应 思想 的 , 事实 上 , 据 作者 个 人 生 活体 验 来 加 以推 测 , 家 禅 定 而 根 佛 之学 的 世 界观 对 于作 者 的文 学 创 作 理论 产 生 了极 其 重 要 的 影响 ,
无 间的 关 系 , 这样 的关 系需 要建 立 于“ 静 ” 虚 的状 态下 , 在他 们 的 世

《神思》翻译

《神思》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译文作者:刘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012 更新时间:2003-11-19古人说:“身子远在海外,内心思念朝庭“。

这是想象的比喻说法。

构思的想象活动,天地无限广阔。

所以凝神默想,思路可以远接千载,表情稍动,视线能够遥达万里。

吟咏之间,发出珠园玉润的声音;眉迫在眉捷之前,呈现风云变幻的奇景。

这难道不是想象所致吗!因此想象的奇妙作用,在于使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相沟通。

想象贯穿构思绐终,思想感情起着支配作用。

事物靠耳目视听,语言是表达思丐的机关。

面关灵敏,事物形象能够描绘淋尽致;思想感情阻滞,想象活动就要停止。

因此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

要积累学识,储存写作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创作的才能。

要深入学研究经历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顺着思路选择恰当的文词。

然后深解妙理的头脑,按照声律安排文辞,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根本途径。

想象活动刚一开始,千头万绪竞相涌起,既要按一定写作规矩虚构意象,又要对不够具体的形象精细刻画,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不知自己才能究竟多大,仿佛可与风云并驾齐驱。

动笔前气势要比文辞大一倍,写成文章只能表达构思的二分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竞想凭空设想易于奇妙,语言字字落实难于互朽。

因此想象转化为意象,语言转化为形象,贴切则天衣无缝,疏漏则离题千里。

有时情理就在内心却求之于域外,有时事物的义蕴就在眼前却以为远隔山河。

因此培养思想感情,锻炼艺术技巧,无须凭空苦思;掌握写作的关键,就不必枉费精神。

各人的天赋才能有别,下笔自有快慢之分,各类文体规模有大有小,彼此功用互不相同。

司马相如酹墨久思。

笔毛几乎腐烂;扬雄停笔苦想,睡觉常做恶梦;桓谭劳神写作,身体害病;王充动脑为文,气力衰竭;张衡《两京赋》整写十载;左思《三都赋》十二年乃成。

虽说这些都是鸿篇巨制,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文思的迟缓,淮南王刘安一个早晨写成《离骚传》;皋枚受诏立即把赋写成;曹植创作如同口授;王桀为文成竹在胸;阮马鞍上起草文书;弥衡宴席间速成章奏。

虚静

虚静

浅谈周振甫“虚静”观2015年1月4日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神思>篇内一个重要观点“虚静”进行着手。

我们首先会根据“虚静”一次的来历进行阐述;接着结合各家注疏进行分析;最后落脚到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中,分析他对“虚静”的评析,从而得出他的观点的正确性和片面性。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虚静;周振甫目录引论 (4)一、“虚静”一词来历 (4)二、周振甫的所言“虚静” (5)(一)观点的正确性 (5)(二)观点的片面性 (5)结语 (6)主要参考文献 (7)引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此前中国上没有此类的理论著作。

近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篇》称它为“体大而虑周”,此书在中国学术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其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之首,更具有考究的价值。

篇目中所提出的“虚静”虽非原创,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世的很多学者也对此纷纷注疏,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就有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

一、“虚静”一词来历老子首先提出了“虚象”说。

在《道德经》第五章中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十六章又有“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

老子认为万物遵循着“道”,“虚象”即虚实相生。

万物的根本在于“清净”——复归于生命,又可以叫做自然。

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正确行事,才能领悟到最高的“道”。

“虚”可以外化成为“实”,但是,又始终与“实”不对等,它不是实化。

“虚”与“实”并非是同一事物,也并非是同一层次的两个部分或状态。

在万物中,“虚”是本源的,内在的;而“实”是表象的,外在的。

如果说老子的“虚静”是从本体论出发进行阐述,到了道家下一位掌门人,庄子却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此观点,他从实践论角度出发,告诉人们如何体“道”。

《庄子·天道》中有“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

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神思》创作论

《神思》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具有总论的性质。

其主要观点如下:-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思维与具体的物象紧密相连,主客体交互作用,然后产生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刘勰称之为意象。

- “志气”和“辞令”在神思中的作用:“志气”指情志气质,“辞令”指语言或语词。

刘勰意识到语言是艺术思维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质手段,同时也看到了语言表现文学意象上的局限。

面对言和意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他主张“得意忘言”论,从而把语言的局限转化为语言的优势。

- 创作前有准备,构思时应“贵虚静”:这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虚静”之说本自老庄,刘勰借以为作家涵养文思的方法,要求作家以虚静的心境去直观艺术本体,这样才能由虚而实,由静而动,进入思维活跃、形象奔涌的最佳创作状态。

除了上述提到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志气”和“辞令”、“得意忘言”论、意象等观点外,《神思》中还包含以下观点或概念:1. 虚静说:刘勰认为,在进行艺术构思时,作家需要保持内心的虚静,以便更好地感知和把握客观世界。

2. 积学酌理:强调作家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3.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指出作家的情感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语言则是表达情感的工具。

4.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认为在进行艺术构思时,作家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些观点和概念反映了刘勰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得意忘言”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是指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的,当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 语言和意思是相通的,语言是表达意思的工具,当意思得到了,就不再需要记住言辞。

- 语言和意思有时候也会有矛盾,有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意思,或者语言会限制意思的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语言的限制,而专注于意思的表达。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神思》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神思》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神思》详解及翻译神思作者:刘勰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想象。

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

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文辞却能使它表达无遗。

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因此,酝酿文思的时候,必须虚心和宁静,专一思考,清除杂念,净化精神。

首先要如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识,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学,再次要凭研究和审阅来彻底理解事物,顺着思路,引出美好的文辞。

这样才能使深通奥妙道理的心灵,按着和谐的音律安排词藻;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凭他想象中的形像自由运用斧子制作物件。

这是驾驭写作的首要方法,考虑全篇布局的重要开端。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作家开始构思的时候,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

要给抽象的意念以合乎规矩的内容,要在尚未定形的文思中刻镂形像。

作家一想到登山,胸中便充满了山色;一想到观海,心里就腾涌起海景。

本人的全部才力,都随着风云变幻而任意驰骋。

刘勰“虚静说”探源

刘勰“虚静说”探源

刘勰“虚静说”探源作者:胥佳欣来源:《牡丹》2017年第15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提出的“虚静说”在其文学理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虚静”被认为是文学创作前进行构思的重要心理状态,它是被刘勰重新定义的新概念。

学术界对其源头有着众多的意见。

本文通过分析各家意见,论证其思想主要源于老庄。

一、“虚静”之源流“虚静”这个概念并不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首次提出的。

先秦诸子以及魏晋宗炳等人在其著作或思想中便已涉及了这个概念。

为了了解“虚静”概念的产生以及发展,对刘勰“虚静说”来源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老子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提出了“虚静”。

在《老子》第十六章中,老子把“致虚极,守静笃”当作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虚极”指极致的虚空,“静笃”指彻底的清静。

意思是要实现对“道”的关照,便要内心虚空无杂念,保持清静无为的心理状态。

而同样属于道家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人间世》中提出了“心斋”,其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在《大宗师》中,庄子提出了“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把“虚静”当作一种审美心胸。

所谓“心斋”“坐忘”便是指一种虚静空明,排除了主观成见、欲念,无思无虑,绝思绝虑的心理状态。

接着,齐国管子学派和荀子也受老庄思想影响,在《管子四篇》中提到“洁其宫,开其门”。

讲的也是内心虚静的意思。

此外,荀子在《解蔽》篇中提出了“虚壹而静”的概念,其云:“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虚静”作为一种文学創作心理,进入了文学艺术的领域。

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提出了“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

所谓“澄怀”便是和先秦诸子的“虚静”内涵一脉相承的,指的是一种空明、无杂念的心理状态。

后来,刘勰在其巨作《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提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篇探微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篇探微

《长江丛刊》2018. 04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篇探微■王书T/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心雕龙》的,分析了“神思”的,其中的“神与物游”、“贵在虚静”、“博 一”几,对 物、虚静、作家情感积累等问题与神思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神游虚静体气文思_、“神与物游”的创作方法刘勰在《神思》篇一幵了义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神思”最早见于南朝画 炳的《画 》%“趣融其神思。

”的神思,即是想 中心的艺术思维活动。

陆机《文赋》将神思引入文学领悟,“也,皆收视及听,耽思旁训。

”刘勰则在 陆机的基础上,对艺想象有了更加深入地。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 焉动容,万。

其思之?”《神思》说“思之妙,神物游”。

“思”的产生有感于“物”,“物”的变 化则引起了“思”的变化。

的“物”客观外界广泛的事物,而仅仅指不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 物,即有形貌有声响,可耳闻目睹之物。

外 物与心灵相互沟通、互阐释,通 的想 可以创造 型的艺术形。

是 艺 思与万物交游的产物。

艺想创造出的形 有“玄之宰,也是的心灵,寻声律;独照之匠,窥意 运斤。

”的,是说,“神物游”的意象,是 “神胸臆”的创 和“无隐貌”的万物结合的产物,是万物具有玄妙&的创 段在脑海中加工、冥想 的合乎声律的形象。

的想 活动,那么 吝的念头 涌 ,规矩虚位,镂无形。

若能到“神物游”之,则如刘勰 “观则于山,观则意溢于海”,中的山川 “眉睫之前,卷风云之色”中的“风之色”,之景。

在 思与“物”的关系方面,刘勰以为,“物”是创作者艺术灵感的 ,可 神思,是思得以成功的 要条件,只有做到物以貌求,神物外,才能心 应。

,刘勰的“神物游”不仅是艺思的方法,也是艺术创 到的界。

如 在《文心 记》中说神物游……心 得,相见交融。

”是神与物,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统一于审美境界的最高 。

二、“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一“虚静说”“虚静”是成文艺创作和审美领域的重要内容。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1斤 运


k 挥舞 斧头
u
,
这 里指 写作


19 万 涂
.
20 规 矩二 句

n u
条 条道 路
,
这 里 指 事物 的 各个 方 面
,

竞萌 无形

里 作动 词
21
.
— 义 同 刻镂
)翰
意 思 是 构 思 能使 抽象 物 具 体 化 都指 构 思 文 章 握笔
。 。

规 矩本 指 工 匠 画 园 和 画 方 的 上 具 指抽 象的 事 物

虽 有 巨文
,

,
淮南 崇朝 而 赋骚

板皋 应 诏 而 成 赋
` “ ;
子 建 援犊 而 口 诵
仲 宣 举笔 似 宿构
,


阮龋 据案 而 制 书 术 敏 在 虑前
, , ,

,
称衡 当 食 而 草 奏
` ” ’7

虽有 短篇
, ,
亦 思 之 速也
` “ , ’“

若 夫骏 发 之 士
,
心 总 要
眼界
,
增 强 人 们对 改 造 自然 的 勇 气
,
并 给 予 人 们 以美 的享 受

《文 心 雕 龙
神 思 》 注 释 ( 附 简析 )
周 炯
山 民
( 原文 ) 古人 云
:
形 在江 海 之 上
;
,
心 存魏 阂 之 下
,
,
神 思之谓也
, “



文之思也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所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

关健词:文心雕龙神思构思对《文心雕龙》中神思含义的理解,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分歧,贺天忠先生在《神思新探:获得灵感时的文思》一文中,归纳了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艺术想象活动说,以王元化、叶朗、李泽厚、刘纲纪等为代表。

2、“文思”或“艺术构思”说,以张文勋、牟世金、缪俊杰、祁志祥等为代表。

3、艺术构思为主,包括想象、灵感等因素说,以张少康、陈思苓、周振甫、郭晋稀、王运熙、鲁文忠等为代表。

4、形象思维说,以王达津等为代表。

5、精神活动说,以赵仲邑等为代表。

6、灵感想象等同说以朱广贤等为代表。

各家优缺点贺先生已经指出,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解读刘勰的神思论,从神思本质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综合来考。

一、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阐述了艺术思维是不受身体的约束和限制的。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虚,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刘勰强调神思的无限性是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灵敏活跃状态。

这首先是创作灵感产生的状态。

而创作灵感产生的前提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要求培养酝酿文思首先应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因素而达到全神灌注的状态。

刘勰认为,只有这样,作文时心神才能合乎要求地活跃起来,才会产生作为创作过程心理活动的神思。

否则,心乱神驰,躁动不宁,想要作文又为诸多杂念琐事所牵扯,只会造成文思运行的滞涩乃至阻塞,以致于根本无法实际产生神思。

虚静也就是神思发动和运行的关键要素。

庄子的虚静说名词解释

庄子的虚静说名词解释

庄子的虚静说名词解释
答案解析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广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

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

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

这是要人;以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趴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

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十最力旺盛.才能创作山和造化天丁完全一致的作品。

虚静与神思

虚静与神思

虚静与神思——《文心雕龙·神思》篇研究黄应全【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2【复印期号】1998年11期【原文出处】《广东社会科学》(广州)1998年04期第117~122页【作者简介】黄应全,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邮编100037一《神思》是《文心雕龙》论创作的第一篇,该篇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的虚静说的影响。

篇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注:《文心雕龙·神思》。

)虚静对“文思”非常重要,要培养和酝酿文思,关键之一在于“虚静”。

“文思”就是“神思”。

因此,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什么叫“神思”呢?为什么它如此需要“虚静”呢?“虚静”与儒释道哪一家有关及这种关系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所具有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或思维活动及其状态),《神思》篇就是对作者创作时所具有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描述和说明。

正因为如此,在刘勰心目中,“神思”又等于“文思”。

并且,这种创作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并不限于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学)创作心理及其状态。

《神思》篇讲到文思迟速时不只提到张衡作《二京赋》、左思作《三都赋》等,而且提到桓谭、王充写子书、阮禹写书信、祢衡写奏章等,可见神思之为创作心理活动是较为宽泛的,是遍及多种文体的文章创作的一种东西。

为什么说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所具有的创作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呢?让我们看《神思》原文。

《神思》篇一开始,刘勰似乎就对“神思”下了一个定义:“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注:《文心雕龙·神思》。

)“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一语取自《庄子·让王》篇所记公子牟的话。

《庄子》原文为:“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注: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成玄英疏“神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说:“公子有嘉遁之情,而无高蹈之德,故身在江海上而隐遁,心思魏阙下之荣华。

神思译文

神思译文

《神思》译文古人说: " 身在江湖之上,心却在朝廷中。

" 这就是被为 " 神思 " 的精神活动了。

文章在构思时,精神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

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思绪可以上接千年;悄悄改变了表情,视线好像已通向了万里之外。

吟咏之时,似乎发出了珠圆玉润般的声音,眉目之前,仿佛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构思的结果吧。

所以构思的妙处,在于使精神随外物而运行。

精神存在于胸臆之中,情志意气统辖着它的活动关键;外物依靠耳目来感受,语言掌管着它的表达枢纽。

枢纽畅通,外物的形貌便能刻画无遗;关键阻塞,精神的活跃便会消失。

因此酝酿文思,贵在内心虚静摆脱杂念。

疏通心中的阻碍,洗涤净化精神,像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问,斟酌事理以丰富才情,研读群书以求透彻理解,从容玩味他人作品以寻绎文辞。

然后使深得妙理的心灵,按照写作的规则审定绳墨;让见解独到的匠心,依据意象中的形象进行创作。

这是写与文章的首要方法,谋篇布局的重大端绪。

构思时精神活动一展开,各种念头纷至沓来。

按写作规则对未成形的思绪加以整理。

想到登山,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想到观海,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不管作者的自我才情有多少,此时的思绪似与风云一起任意驰骋。

当他开始动笔时,文气激荡 ( 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等到文章写成,效果却仅及预想的一半,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凭空运意,容易显得奇妙,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就难以工巧了。

因此,文意来自于构思,语言又受文意支配。

三者紧密结合,就能天衣无缝,疏远了就会相去千里。

有时道理就在心中,却反而去极远之处寻求;有时意思就在眼前,而思路却为山河所阻隔。

所以要控制思维、掌握法则,无须苦苦思虑;依照一定的规则,表现美好的事物,不必徒劳情思。

就人的禀赋才情而言,写作有快有慢,因为天分不同;就文章的体制而言,篇幅有长有短,所用功夫不一样。

司马相如构思时口含毛笔,写成时笔毛已烂,扬雄写作赋后便做噩梦,桓谭因写作苦心积虑而得病,王充潜心著书气衰力竭,张衡精心构思《二京赋》花了十年时间,左思精心雕琢《三都赋》用了十二年:虽说是创作长篇巨制,也因文思之缓慢。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总纲的《神思》篇,其中心论旨是阐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问题,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不始于刘勰,陆机在《文赋》中就曾对艺术想象活动作过形象的描述。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作家进入创作构思伊始的状态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①刘勰汲取了陆机的观点,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描述艺术想象的情况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认为,作家的艺术构思之所以能够腾展想象的翅膀,首要的条件就是做到内心虚空静默,由此方能凝神志远,以搜求万物的形貌于胸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刘勰总结作家创作的主体条件时首先指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②刘勰把这一条件视为他所说的“驭文之首术”中的首要的一点。

并不是对老庄著作中既有的概念术语的沿用,而是对老庄论进入道无所应秉有的心气虚静状态的一种语义取用。

老庄的论虚静,是提出一种虚心静气的体认“道”的方式,它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然而刘勰征引老庄的虚静说,并不是从他原本的哲学认识论意义上来使用的,而是在思维方式和审美境界意义下的转用。

刘勰在《神思》篇中为了阐述作家创作虚静入神的道理,他对老庄的“虚静”说是在怎样的意义上取用,又是在怎样的意义下转用于作家创作的呢?这是理解刘勰的“虚静”说的关键所在,实质上它也是如何认识老庄哲学的“虚静论”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说”的连接点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神思》篇中,“虚静”说是作为作家艺术创作的首备前提而提出来的,它要求创作主体虚化自己的心地,胸无成见,精神澄澈,通过内心的雪洗荡涤,以便给艺术想象活动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这样说来,作家在临文结构之前的虚静状态,其实也就是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转变的精神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家排除了在现实中所染有的尘俗杂念,生成了艺术审美的心胸。

虚静说

虚静说
• “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 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 度。 • “虚静”是一种摒弃私欲杂念的创作心境,亦是一种自由的 心境。“虚静”不仅是创作的心理前提,而且是激发想象, 生发艺术境界的心理条件。
“虚静”说的发展
哲学思想
审美艺术领域 (文学范畴)
谢谢!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十六章》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北朝时期,“虚静”说被引入了审美的视野, 进而渗透到艺术创作实践中。 最早把“虚静”说引入艺术领域的是西晋文学理论批 评家陆机,他在《文赋》中提到“伫中区以玄览”。 但是这时陆机没有明确使用“虚静”这个概念。 直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是以陶钧 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是才将 “虚静”的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范畴,而且还对“虚 静”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将这一说法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
“虚静”的方法
艺术主题进入“虚静”状态的方法,就是庄子 说的“心斋”与“坐忘”,庄子认为“唯道集 虚,虚者,心斋也。”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 “虚静”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 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 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 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 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 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
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虚静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
虚静说
——韩江月、顾琪、顾荧超
何为“虚静”?
•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 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 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 心理状态。

神思

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 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其念着朝廷。”这里 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 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 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 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 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 就是构思的效果啊!
第三部分提出艺术加工的必要性,说明艺术构思的具体复杂情况,本篇不 可能完全说清楚。 《神思》是古代文论中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艺术构思的一篇重要文 献。它所提出的“神与物游”的构思活动,初步总结了形象思维的基本特 点。刘勰所讲的“物”,虽然主要是自然景色,而未明确提到社会生活, 这是他的不足之处;但他所强调的“研阅”、“博见”等,不仅包括社会 现象在内,也说明刘勰对艺术构思的物质基础是相当注意的。
5〕神与物游: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相结合。 〔6〕“神居胸臆”四句:人的主观精神居处在心胸之中,而其
活动则受思想感情和气质等因素的统制。客观事物通过耳目的 感觉而进入人的脑海,而语言文辞则对这些感受进行思维起着重 要作用。臆,也是胸的意思。古人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 关键,闭门的横木和加锁的木闩,比喻事物中最关紧要的起决定性 作用的部分。枢机,门户的转轴和古代弩弓上的发箭装置,比喻事 物活动的关键。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 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 成,半折心始。何则?
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 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 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 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 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为什么呢?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的“虚静说”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的“虚静说”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的“虚静说”
贺云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

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总页数】2页(P154-154,147)
【作者】贺云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探究 [J], 陈蕾
2.神与物游虚静幽远——试析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艺术想象 [J], 聂国艳
3.虚静与神思——《文心雕龙·神思篇》探论 [J], 汀子
4.虚静与神思———《文心雕龙·神思》篇研究 [J], 黄应全
5.《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J], 墨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①悄:静寂无声。

动:变化。

容:容颜。

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

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

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

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

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

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

静:安静。

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

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

照:察看,理解。

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

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

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

”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

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

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 惟虚 与 静 之故 也 。E3 文澜 注《 思 》 , 此 ”3范 神 篇 于
处 也 引《 子 》 知北 游 》《 庄 的《 、 桑庚 楚 》 篇论 道 的文 字 以揭 明“ 虚静 的本源 。 说 老庄哲学 中所 讲 的“ 静 ” 是认 识 论 范 畴 的人 , 道 方式 , 它 虚 静 人 虚无 , 求 屏 除人 的官 能感 知 , 要 而 用 心灵 去体 察 道精 。老子 提 出“ 除玄 鉴” 4 , 涤 [] 庄
维普资讯
第3 5卷
第 1期
郜 州 大 学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OURNAL OI ZHENGZ1OU F 4 UNI VERS Y Ⅱ
20 02年 1月
Jn 0 2 a .2 0
V0_ 5 No l3 l
从 而 创 造 出妙 造 自然 的 艺 术 形 象 。 关 键 词 ; 静 ; 壹 而 静 ; 化 ; 观 虚 虚 物 直
中国 分类 号 :2 6・ 10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8 0 ( 0 2 0 —0 00 1 0 — 2 4 2 0 ) 10 3 - 4
雪精 神 。 EZ ” 2刘勰 把 这一 条件 视为 他所 说 的“ 驭文 之
首术 ” 的首 要的一 点 。 中
纵观 中 国古代 文学 创 作 论 ,虚 静 ” 是 其 中 的 “ 说
《 思 》 虚 ” 释 义 神 篇“ 静 说
墨 白
( 黑龙 江 大 学 毫 学与 新 闻特 播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黑 5 00
摘 要 :文 雕 龙 ・ 思 》 虚 静 ” 《 神 篇 的语 j 皋 于老庄 哲 学认识论 的 虚静说 。 L 刘勰 以之论 述作 家 创 作 的艺 术想 象活动 , 对 老庄神秘 的 直 觉主 叉审 甍观 的 转 甩 是 其文 学理论 意 叉即在 于揭 示 了作 零 展 开 艺术构 思 活动 所应 备 有的主 体 条件 :虚 静 ” “ 就是 要 求作 家临文创 作应 实现 由生 活 态向 审 美态 的 转换 , 除世俗 尘杂 而生成 审 走 胸 , 由“ 静” 态所拓展 的 艺境之 中, 排 在 虚 凝神 结虑 , 聘文 思 , 驰
里 ; 咏之 间 . 吟 吐纳珠 玉 之声 ; 眉睫 之前 , 卷舒 风 云之 色 。刘 勰 认 为 , 家 的艺 术 构思 之 昕 以能 够腾 展想 ” 作
象 的翅 膀 , 首要 的条 件 就是做 到 内心虚 空静 默 , 由此 方 能 凝神 致远 + 以拽 求 万物 的形貌 于胸 中。 正是 基于 这 样 的认 识 , 以刘 勰总 结 作 家创 作 的 主体 条 件 时 所
首 先 指 出 : 是 陶 钧 文 思 , 在 虚 静 , 瀹 五 脏 , ” 贵 疏 澡
子 提 出“ 斋 I]“ 忘 ”6, 心 s、坐 []要进 入无 古 今 生 无
死 的境界, 而这一境界也正是宅心清虚而与道台一 的境 界 , 这是 一种 人道 的方式 , 也是 体认 道真 的认知
想象 活动 的首 要条 件 , 而 在他 们的创 作理 论 中 , 从 把
“ 虚静 ” 的精神 状态 摆放 到艺 术构 思活 动 的起点 来看 待 . 也就 突出地 强 调 了“ 静 文 学创 作 中的重 这 虚 在 要 作用 。
陆机在 《 赋 》 文 中论 及 作 家进入创 作 构思 伊始 的
状态 说 :其 始也 , 收视 反听 , 思傍 讯 , “ 皆 耽 精鹜八 极 , 心游 万 仞 。[ ] 勰 设 取 了陆 机 的观 点 , 在 《 心 ” 1刘 他 文 雕龙 ・ 思 ≥ 神 篇描述 艺术 想象 的情状 说 : 文之思 也 , “ 其 神远 矣 。 故寂 然凝 虑 + 思接千 载 ; 焉 动容 , 悄 视通 万
因此也就受到历代研究者的普遗注重 。学界的著论 者 已经认 识 到 , 文 论 中 的“ 静 ” 古 虚 理论 是 从 古 代哲
学 的认 识论 中转 用过 来 的 ,而对 于 前 面 引述 的《 文
赋 》 文心雕龙 ・ 和《 神思 》 篇中的那两段文字 , 诸家注 解 一 般都 征引《 子 》 《 子 》 老 及 庄 有关 斋 心诚戒 以静 默 人道 的论 述作为 其“ 静 ” 虚 说的 旧典所 本 。 如黄侃《 文
心 雕龙 札记 》 “ 于 陶钧 文思 , 在 虚静 , 联 系 老 贵 处 就 庄哲 学“ 惟道 集 虚” 以无 为本 的哲 学论点 作 以 阐发 : 、 “ 有者无 , 宰 制实 者虚 。 之常理 也 。文章之 事 , 态 物 形
蕃变, 条理 纷纭 … …执 璇机 以运 太象 , 户牖 而得 天 处
境 界 。因此 河上公 解释 “ 玄览 玄鉴 ) ( 的台 义说 :心 居玄冥 之 处 , 知 万物 , 曰玄 览 。 [] 鉴 故 ” 7 老庄 哲 学 中 的这 种 神秘 主义 的认识 论 , “ ” 为不 可 用 常理 把 道 视 推知 的神秘存 在 , 因此范 文 斓 注《 思 》 就 征 引老 神 篇 庄所讲 的对 道的认 知或 人道 的方式 , 不是讲 “ 既 生而 知之” 的先验 理 念 , 也无 视 “ 目之实 ” 耳 的感 性 经验 ,
作 为 《 心雕 龙 》 作论 总 纲 的《 思 》 , 中 文 创 神 篇 其
心论 旨是 阐述 作 家创 作 的艺术 想 像 问题 , 而在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史 上 . 这 一 问 题 的 探 讨 并 不 始 自刘 勰 , 对 陆 机 在《 赋 》 文 中就 曾对 艺 术 想 象 活 动 作 过 形 象 的描 述 。值得 注 意 的是 , 论述 作家 的艺 术想 象活 动时 , 在 陆机 与刘 勰 都把创 作 主体 的澄怀 静 虑做 为展开 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