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第17卷第6期2003年12月 华 东 船 舶 工 业 学 院 学 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Shipbuilding Institut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117No16

Dec.2003

文章编号:1006-1088(2003)06-0042-06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初雅杰,翟建广,邹家生,陈 铮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系,江苏镇江212003)

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内容涉及了异种材料接头

元素的扩散与反应层形成的模拟,接头变形与应力行为的模拟,并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

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瞬间液相连接;数值模拟;元素扩散;残余应力

中图分类号:TG453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f the R esearch in the Area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 ransient Liquid Phase Diff usion Bonding

CHU Y a2jie,ZHA I Jian2guang,ZO U Jia2sheng,CH EN Zheng

(Dept.of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 Eng.,East China Shipbuilding Institute,Zhenjiang Jiangsu212003,China) Abstract:Reviews the present progress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liquid phase diffusion bonding in recent years.The simulation of element diffusion and formation of reaction laye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the sim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of the bonding is involved.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re pointed out.It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 ey w ords: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numerical simulation;element diffusion;residual stress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高温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迅速发展,这些新材料的连接技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活性钎焊和固相扩散连接以各自的优点成为近年来新材料连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这两种连接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Peaslee和Boam于1952年首次提出了瞬间液相扩散连接(Tran2 sient Liquid Phase Diffusion Bonding,简称TL P扩散连接)方法[1]。1974年,Duvall成功地进行了Ni基耐热合金的TL P扩散连接,随后TL P扩散连接方法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TL P扩散连接涉及材料、扩散、相变、界面反应、接头应力应变等方面,工艺参数多,虽然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对各种材料的连接机理认识尚不深入[2~4]。一般认为,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的完成受中间层成分、厚度以及保温温度等因素的控制,元素的扩散起主要的作用,由于元素扩散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实际构件中接合面间隙又并非一致,因此,为焊接一定的材料,从中间层合金元素的选择、成分的设计到最佳焊接工艺的确定,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工作,人们常使用计算机模拟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收稿日期:2003-04-11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 K2002602)

作者简介:初雅杰(1979-),男,山东烟台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过程来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综述,讨论界面元素扩散及反应层形成、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元素扩散及反应层形成的数值模拟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用钎焊的方法,获得具有固相扩散连接接头耐热特性的连接方法。研究表明,TLP 扩散连接工艺可分为5个步骤:①中间层材料熔化并填充接合面;②固液界面处基体熔化,液相层增厚;③固态基体向液相中生长,发生等温凝固过程,液相层减薄;④等温凝固完成,形成固相接头;⑤接头区域成分均匀化。扩散连接接头的模拟[5],主要有3个方面,但TLP 扩散连接过程中形成了液态合金,起到了类似钎料的作用,能够填充缝隙。由于有液相参与,故大大加速了连接过程,降低了对连接表面加工精度的要求,有效地消除了固相扩散连接中难以消除的界面空洞,使扩散得以充分进行。它的优点之一就是降低了材料表面制备要求,因此对界面空洞消失过程的机理模拟并不关键。TLP 扩散连接的数值模拟主要是接头元素扩散及反应层形成的模拟和接头变形及应力行为的模拟。

目前,接头元素扩散及反应层形成的模拟主要针对异种材料进行。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中往往会出现与基体材料性能不同的各种新相,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产生会弱化接头性能。因此,研究扩散连接过程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长大机理,进而对它进行控制,是异种材料连接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特定的陶瓷/金属接合体,人们从技术上广泛地研究了连接条件(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发现这种影响往往是由于界面相互作用的不同所致。一般而言,在热力学上,通常表现为形成不同的反应产物;在动力学上,则主要表现为界面反应层厚度的影响。中尾等人则认为,控制反应层厚度是改善连接强度的关键。影响陶瓷与金属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界面反应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文献[6]曾根据合金元素扩散的理论,对接头元素分布进行了模拟,它们采用试验材料为耐热合金K5与耐热刚2Cr12NiMoV 进行扩散连接。扩散的工艺参数:连接温度T =1273K 和1373K ,连接压力P =10MPa ,连接时间t =15min 。各元素扩散系数见表1,实际元素浓度分布曲线与理论计算的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T =1273K T =1373K

a )

实际元素分布

b )模拟元素分布

图1 扩散连接元素浓度分布曲线

Fig.1 Element distribution curve of diffusion

由图1可以看出,模拟曲线与实际探针曲线较为接近,此扩散连接过程中的元素浓度分布模拟,能够较好反应元素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扩散连接工艺制定及中间层厚度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34第6期 初雅杰等: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表1 元素扩散系数

Tab.1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element

扩散系数

Fe Al Ni D 1273

K 3.6×10-118.43×10-12 4.96×10-10D 1373K 3.27×10-10 6.2×10-11

1.03×10-9Tien 和Yuning J 对Al -Cu 合金TL P 连接过程中的溶质分布做了详细的模拟[7~9],并建立了一维的数值模型。柯黎明等人也作了相关的模拟[10],他们用计算机模拟了过渡液相扩散连接过程。以纯镍为基体,以镍2硼合金作为中间夹层材料,进行了部分的计算。在加热速度500K/s 的情况下,焊接温度、中间层厚度、硼含量对熔化及凝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焊接温度上升,最大液相层厚度d 、稳态凝固速度均增加;在不同温度下完成等温凝固所需时间存在峰值(见图2)。②随中间层厚度h 的提高,熔化速度、液相层最大厚度、等温凝固时间t s 均提高,但稳态凝固速度V p 下降(见图3)

图2 温度对最大液相层厚度、

凝固速度和时间的影响

Fig.2E 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ickness of

liquid layer ,solidification rate and time 图3 中间层厚度对最大液相层厚度、凝固速度和时间的影响Fig.3 E ffect of interlayer thickness on thickness of liquid layer ,solidification rate and time

这些研究初步表明,反应层厚度是影响陶瓷/金属间界面强度的重要参数。因此,理想的耐热连接方法必须能控制高温使用时,反应层厚度不会明显增大。扩散连接工艺是极其复杂的,影响接头的因素很多,特别是中间层厚度、连接温度、保温时间等,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找出各个因素对接头质量的影响。2 接头变形与应力行为的模拟

异种材料(包括异种金属、金属与陶瓷等)扩散连接后从高温冷却时,由于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且界面上存在相互约束,就会形成残余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使得连接后在界面上形成裂纹,甚至导致断裂。为了缓和残余应力,人们普遍采用在两材料之间插入一定厚度的中间层。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如陶瓷/陶瓷和陶瓷/金属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时,插入软质中间层效果非常显著[11~14]。

近年来,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已被广泛用于计算异种材料连接的界面残余应力和中间层选择与设计,但在如何评价残余应力的影响方面还很不完善,界面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对解决陶瓷/金属连接中强度和残余应力方面的问题将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在80年代末就有人用有限元法对带有中间层的接头应力进行了分析[15~18]。Kuo 和Chen 用其它方法对此也进行了计算[19]。Toyada 等用有限元法对于不同材料连接接头热应力问题作了系统、完整的分析和讨论。而Munz D 等认为仅仅用有限元计算对于接头自由边缘的点不够精确。1995年,他们把应力分布描述和有限元计算相结合,分析接头自由边缘热应力状况。文献[20]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包MARC7.2作为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软件环境,以TiAl 、Cu 作为母材,W 、Mo 、Ti 、Nb 等作为中间层进行接头残余应力分析,并提出了中间层的残余应力因

子R f ,R f =Δα?E ?σ0.2?ω和中间层厚度因子T f ,T f =E σ0.2ωΔα1Δα2。

Δα是材料的热膨胀系数,E 44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σ0.2为材料的屈服极限,ω为材料的加工硬化系数,Δα1、Δα2,分别为中间层与两端

母材的热膨胀系数差。图4为X 对接头残余应力大小的影响(X =h/d ,h 为中间层厚度值,d 为试件的直径)

a )拉伸残余应力变化

b )剪切残余应力变化

图4 中间层的相对厚度对TiAl/钢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T =1073K ,P =20MPa ,t =30min )

Fig.4 E ffect of relative thickness of interlayer on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iAl/steel joint

从图4中分析可知:选择R f ,T f 较小的中间层可以降低接头的残余应力,提高接头强度,同时中间层的相对厚度应越小越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并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中间层在受力过程中,不能自由变形,而受到工件的限制。在扩散连接过程中,又有母材的合金元素向中间层扩散,引起中间层强化,这样就会造成扩散连接时接头性能与中间层受力过程中的行为有关,就是说接头性能与中间层的相对厚度有关,中间层有一定的强化系数,即:

σs =σis ?K

ασb =σib ?K

α式中:σs 为在接头中中间层的剪切强度;σis 为中间层的剪切强度;σb 为在接头中中间层的拉伸强度;σib 为中间层的拉伸强度;K α为强化系数。

K α=π

/4+1/(33/2?X )考虑到中间层的接触强化影响及被焊金属表面物理接触的形成要求,当选择中间层时,为降低接头的残余应力,应尽量选择R f 、T f 较小的中间层,同时中间层厚度应在能保障形成充分物理接触的前提下取较小的厚度。

70年代初,日本的上田幸雄等以有限元法为基础,对各向异性材料提出了考虑材料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并导出了分析所需的各个表达式。后来大量的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来进行整个焊接过程的力学行为模拟是完全可行的。热弹塑性分析考虑了金属的塑性变形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比线弹性分析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特别是进一步考虑材料性能(如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后,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汪建华等人[21]对陶瓷金属扩散焊接的残余应力作了相关的模拟,采用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截面为4mm ×5mm 的方试件进行了残余应力分析,并与Ф5mm 圆棒试件的二维轴对称分析进行了比较。由于陶瓷与金属TL P 连接的温度很高,属于高温热弹塑性问题。弹塑性分析考虑了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

计算表明:陶瓷部分的最大拉伸应力位置刚好与其开裂处一致,其断裂面呈抛物线状也与相应的主应力方向吻合(见图5);当无过渡层时,方试件与圆棒试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后所得的残余应力分布见图6。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靠近焊缝的陶瓷侧中心轴附近存在很大的径向压应力,而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在外表面附近则存在很大的轴向拉应力。因此在靠近界面的陶瓷表面上残余应力最大,该处往往成为裂纹的萌生处。因此,通过对接头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可以充分了解接头

5

4第6期 初雅杰等: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形状和中间层材料的种类及厚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而为接头设计和中间层的选择提供依据

图5 断裂面和轴向应力分布

Fig.5 Fracture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σ

z

图6 两种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joints

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的数值模拟,虽然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在不断地改进,但此扩散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数学上要准确地描述它是非常困难的,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对其只建立了一维的数值模型,这使得实际情况不能在模型中完全体现。

2)在现有的模型中,多数没有考虑偏析、晶体缺陷、晶界等对元素扩散的影响,其假设情况还不够接近于实际情况,因而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仍存在一些误差。

3)在早期的接头应力分析中,假设被连接材料是弹性体,而金属在高温下会发生塑性变形,因而误差较大。最近人们采用热弹塑性分析,使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但由于缺少高温条件下热膨胀系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量的具体数据,这也给计算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4)由于在对扩散连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析中,无论是解析法还是有限元法,几乎都未考虑材料间扩散过程中所形成的反应层,而此反应层是影响接头残余应力及接头性能极其重要的因素,因而其计算模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对上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使其模型的建立更加精确;在接头应力数值模拟过程中,应考虑温度对材料性能变化的影响,使计算结果可以更加接近于实际,最终达到接头性能设计与控制的目的。

64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参考文献:

[1] 陈 铮.材料连接原理[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N I J ,BECKERMANN C.A volume 2averaged two 2phase model for solidification trans port phenomena [J ].Metal Trans

B ,1991,22:349-361.

[3] Y AMADA T.Minimization of thermal stress generated ceramic in metal 2ceramic bonding [J ].Trans Japan Metal S oci 2

ety ,1986,25:435-437.

[4] SU G ANUMA K.Influence of sha pe and size on residual stress in ceramic/metal Joining [J ].J Materials Science ,

1987,22:3561-3565.

[5] 张九海,何 鹏.扩散连接接头行为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J ].焊接学报,2000,21(4):84-91.

[6] 何 鹏,冯吉才,钱乙余,等.扩散连接接头区域元素浓度分布的数值分析[J ].焊接学报,1999,20(3):68-72.

[7] G AL E W ,ABDO Z.Bulk alloy micro 2structural analogues for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s in the NiAl/Cu/Ni system

[J ].Metal Trans A ,1999,30:3111-3124.

[8] G AL E W ,WALLACH H.Influence of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on micro 2structural development with Ni 2Si 2B filler

metals [J ].Mater Sci Technol ,1991,7:1143-1148.

[9] MA Q ,SHAW M C.Stress redistribution in ceramic/metal multila yer containing cracks [J ].Acta Metallurgical Mate 2

rials ,1995,43(6):2137-2142.

[10] 柯黎明,邢 丽.过渡液相焊接过程的计算机的模拟[C].第七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

[11] HAVARD T ,ASBJORN M.The effect of macrosco pic solute diffusion in the liquid upon surface macro 2segregation

[J ].Metal Trans B ,1997,28:665-669.

[12] G AL E W ,GUAN Y.Wide 2gap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of NiAl 2Hf to a nickel 2base superalloy [J ].Mater Sci

Technol ,1999,15:464-467.

[13] 陈 铮,赵其章,楼宏青,等.用Ti/Ni/Ti 多层中间层进行Si 3N 4陶瓷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J ].硅酸盐学报,1998,

26(1):33-37.

[14] CHEN Z ,LOU H Q ,L I Z.Partial transient liquid 2phase bonding of Si 3N 4with Ti/Cu/Ni multi 2interlayer [J ].J

Mater Sci Lett ,1997,16:2026-2029.

[15] SU G ANUMA K ,O K AMO TO T ,KOIZZUMI M.E ffect of interla yer in ceramic 2metal joins with thermal expansion

mismatches [J ].J Am Ceram S oc ,1984,67:255-257.

[16] Y AMADA T ,Y O KOI K ,KOHNO A.E ffect of residual stress on the stren gth of alumina 2steel joint with Al 2Si inter 2

layer [J ],J Mater Sci ,1990,25:2181-2192.

[17] Y AMADA T ,SA TOH M ,KOHGNO A.Residual stress estimation of a silicon carbide 2kovar joint [J ].J Mater Sci ,

1991,26:2887-2892.

[18] L EV Y A.Thermal residual stresses in ceramic 2to 2metal brazed joins[J ].J Am Ceram S oc ,1991,74:2141-2147.

[19] YKUO A ,CHEN K.E ffects of thickness on thermal stress in a thin solder or adhesive la yer [J ].J Electron Packag ,

1992,14:199-202.

[20] 何 鹏,冯吉才,钱乙余.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的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及中间层的作用[J ].焊接学报,2002,

23(1):76-80.

[21] 汪建华,楼松年,戚新海.陶瓷金属扩散焊接的残余应力及其缓和措施[J ].硅酸盐学报,1995,23(6):605-609.

(责任编辑:贡洪殿)

74第6期 初雅杰等: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统计过程控制(spc)案例分析(-03-24).电子教案

【案例1】 R X -控制图示例 某手表厂为了提高手表的质量,应用排列图分析造成手表不合格品的各种原因,发现“停摆”占第一位。为了解决停摆问题,再次应用排列图分析造成停摆事实的原因,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螺栓松动引发的螺栓脱落成的。为此厂方决定应用控制图对装配作业中的螺栓扭矩进行过程控制。 分解:螺栓扭矩是一计量特性值,故可选用基于正态分布的计量控制图。又由于本例是大量生产,不难取得数据,故决定选用灵敏度高的R X -图。 解:我们按照下列步骤建立R X -图 步骤1:取预备数据,然后将数据合理分成25个子组,参见表1。 步骤2: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数i X 。例如,第一组样本的平均值为: 0.1645 162 1661641741541=++++= X 其余参见表1中第(7)栏。 步骤3:计算各组样本的极差i R 。例如,第一组样本的极差为: {}{}20154174min max 111=-=-=j j X X R 其余参见表1中第(8)栏。 表1: 【案例1】的数据与R X -图计算表

i 故:272.163=X ,280.14=R 。 步骤5:计算R 图的参数。

先计算R 图的参数。从D 3、D 4系数表可知,当子组大小n =5,D 4=2.114,D 3=0,代入R 图的公式,得到: 188.30280.14114.24=?==R D UCL R 280.14==R CL R ==R D LCL R 3— 极差控制图: 均值控制图: 图1 【案例1】 的第一次R X -图 参见图1。可见现在R 图判稳。故接着再建立X 图。由于n =5,从系数A 2表知A 2=0.577,再将272.163=X ,280.14=R 代入X 图的公式,得到X 图: 512.171280.14577.0272.1632≈?+=+=R A X UCL X 272.163==X CL X 032.155280.14577.0272.1632≈?-=-=R A X LCL X 因为第13组X 值为155.00小于X LCL ,故过程的均值失控。经调查其原因后,改进夹具,然后去掉第13组数据,再重新计算R 图与X 图的参数。此时, 125.1424 1835724 ≈-=='∑R R 617.16324 .1558.408124 ≈-= = '∑X X 代入R 图与X 图的公式,得到R 图: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30.188 14.280 0.00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171.512 163.272 155.032

渗碳过程的数值模拟

渗碳过程中表层碳含量的预测与验证 摘要 渗碳是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为了了解工件渗碳后的碳浓度分布情况,本设计根据渗碳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写渗碳过程各种不同边界条件的解析解以及一维数值解的程序,并对不同渗碳时间,渗碳温度以及不同渗碳碳势下的渗碳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渗碳后的碳浓度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模拟得到的结果,可以得到不同渗碳工艺条件对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工艺参数。通过合理的控制渗碳时间,渗碳温度和渗碳碳势,我们可以得到渗碳后工件预期的碳浓度分布。在本文中,渗碳时间的延长,渗碳温度的提高以及渗碳碳势的增加都可以增加渗碳层的深度和碳浓度。同时通过计算模拟的出的碳浓度分布与实测的碳浓度分布做比较之后,计算模拟得到的结果和实测值比较符合. 关键词:渗碳;模拟;MATLAB;解析解;数值解

Abstract Carburizing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in mechanical industry, which is mostly applied to low-carbon steel and low alloy steel.In the specific method, the workpiece is placed in an active carburizing medium,heated and keeping one holding time, which could make the active carbon atoms decomposed from carburizing medium diffuse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n the affected area can vary in carbon content.it can make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obtain a high hardness and improve its abras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workpiece after carburiz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arburizing, using MATLAB to write a program of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numerical solution of one-dimensional for 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the carburizing process, as well as calculating and simulating the carburizing process at different carburizing time, carburizing temperature and carburizing carbon potential, finally we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carburizing. Through the final result, we can get the different affects to the structure property of the carburized layer, and then optimiz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By mean of controlling the carburizing time, carburizing temperature and carburizing carbon potential, the expected Carb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ould be gotten. In this text,longer carburizing times,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carbon potential lead to greater carbon diffusion into the part as well as increased depth of carbon diffus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ng and simulating are compared to the measured value,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workpiece of the results agrees well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Key words: Carburizing, Simulate, MATLAB, Analytical solution, Numerical solution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docx

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过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Shewhart原理的传统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又逐步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控制图。 SPC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Shewhart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 SPC技术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 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SPC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SPC可以: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通常检出的是偶然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点离散程度的增加;通常检出的是系统误差,通常随着时间逐步的趋势性变化,shift )还是趋势性变化(trend )对失控的处理更有帮助。 依据 1.医护人员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预期的临床实践用途 2.检测程序所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检测过程所要保证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QC 由确定原因引起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失控)、1-2s (警告)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 2.计算SI 上限值和SI 下限值:SI 上限=(Xn-X )/S ,SI 下限=(X-X13.将SI 上限、SI 下限与SI 值表中的数字比较。 当SI 上限和SI 下限 n3s 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 范围之外,属判断标准 确定质控规则的检验效能 Sigma = (TEa%-Bias%)/CV% 采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参考方法确定靶值要求实验室在多个工作日内,对样本进行多次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测定 统计时,取其平均值,计算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即偏倚),用于评价正确度(验证溯源性) 定义 定义 总误差(Total Error)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达 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参考值)的接近程度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1.重复性即用两程序测量此物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两个程序测量实际样品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一致。 室间质评物质性质研究和靶值确定-校准物 -有证标准(参考)物质 分割样品对比 部分检验项目常规方法(每项目约6-20种分析方法)部分方法存在校准或特异性等质量问题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途径: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明显增加,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皮质醇增加;、TSH 、GLU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GGT 、HDL-C 、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EDTA 二钾盐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1:9)及红细胞沉降率(1:4)止血带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脉滤过压升高;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使血液相对浓缩。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定钾抗凝剂的污染血液污染EDTA- K ,会使血活性降低。标本标记错误采血技术问题 、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血液按一定顺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血标本 、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阳光直射:酮体、胆红素↓高温:尿糖、亚硝酸盐↓暴露空气:滋生细菌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影响,如钡餐造影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反应原理的试验结果偏低; 扎止血带不超过1min ,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3min 后可使BIL 、TCHO 、AST 、ALP 等增加5%以上。 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专人:确保标本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专业:对负责标本传送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传送原则:密闭、防震、防漏、防损坏、防污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使用指定的保存剂。标本与验单同时送达,但应分开,以防污染。传送过程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送到检验科的时间、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 条码问题,未核对标签,病人姓名,抽错标本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溶血、黄疸、脂血;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没有及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 疟原虫(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 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2.根据西格玛度量,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1.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性能水平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绘制操作过程规范图→绘制操作点→选择质控方案→实施并监测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计算西格玛度量值→方法决定图评价方法性能→散点图观察多个实验室性能→计算构成比评价多个实验室 溶血:红细胞中的LDH 、AST 倍、22倍、7倍、3倍;红细胞含有降解骨钙素的酶结果降低,红细胞含有胰岛素降解酶结果偏低,红细胞含有FOL 和NSE ,导致结果升高 注意三查七对 专用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际联系起来特性。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 2.中间精密度 3.复现性不确定度(uncertainty )

统计过程控制SPC)案例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SPC)案例分析 一.用途 1. 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缓慢变异,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3.查明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技术决定。 4.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二.控制图的基本格式1.标题部分 X-R控制图数据表

2 质 量 特 性 在方格纸上作出控制图: 样本

横坐标为样本序号,纵坐标为产品质量特性。图上有三条平行线: 实线CL :中心线 虚线UCL :上控制界限线 LCL :下控制界限线。 三. 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 正态性假设:绝大多数质量特性值服从或近似服从 正态分布。 2. 3σ准则:99。73%。 3. 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4. 反证法思想。 四. 控制图的种类 1. 按产品质量的特性分(1)计量值 (S X R X R X R X S ----,,~ ,)

(2)计数值(p,pn,u,c图)。 2.按控制图的用途分:(1)分析用控制图;(2)控制用控制图。 五.控制图的判断规则 1.分析用控制图: 规则1 判稳准则-----绝大多数点子在控制界限线内(3种情况); 规则2 判异准则-----排列无下述现象(8种情况)。 2.控制用控制图: 规则1 每一个点子均落在控制界限内。 规则2 控制界限内点子的排列无异常现象。 [案例1] p控制图 某半导体器件厂2月份某种产品的数据如下表(2)(3)栏所表示,根据以往记录知,稳态下的平均不合格品率0389 p,作控制 .0 图对其进行控制. 数据与p图计算表

第5~9章 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1. 在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中,是否总是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为什么?每一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如何表示? 答:电极界面附近的液层通常是指扩散层,可以同时存在着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和扩散),但当溶液中含有大量局外电解质时,反应离子的迁移数很小,电迁移传质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据流体力学,电极界面附近液层的对流速度非常小,因此电极界面附近液层主要传质方式是扩散。三种传质方式的传质速度可用各自的电流密度J来表示。 2.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稳态扩散过程?实际稳态扩散过程的规律与理想稳态扩散过程有什么区别? 答:当电极反应所消耗的反应粒子数和扩散补充来的反应粒子数相等,就可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扩散速度与电极反应速度相平衡。这时反应粒子在扩散层中各点的浓度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仅仅是距离的函数;扩散层的厚度不再变化;离子的浓度梯度是一个常数,这就是稳态扩散过程。理想条件下,人为地把扩散区和对流区分开了,因此理想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层有确定的厚度;而实际情况下,扩散区与对流区是相互重叠、没有明显界限的,只能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近似求得扩散层的厚度。二者在扩散层内都是以扩散作用为主。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扩散动力学规律,但推导实际情况下的稳态扩散动力学公式需要借用理想稳态扩散的动力学公式。 3.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有什么优点?它们在电化学测量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圆环圆盘电极上各点的扩散层厚度是均匀的,因此电极表面各处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这克服了平面电极表面受对流作用影响不均匀的缺点。它们可以测量并分析极化曲线,研究反应中间产物的组成及其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4. 试比较扩散层、分散层和边界层的区别。扩散层中有没有剩余电荷? 答:根据扩散传质理论,紧靠电极表面附近,有一薄层,此层内存在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这层叫做扩散层;电极表面的荷电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倾向于均匀分布,从而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着电极表面分布,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形成所谓分散层;靠近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层叫做边界层,越接近电极表面,其液流流速越小。 5. 假定一个稳态电极过程受传质步骤控制,并假设该电极过程为阴离子在阴极还原。试问在电解液中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后,稳态电流密度应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当电解液中没有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电迁移作用不能忽略,而该电极过程为阴离子在阴极还原,此时电迁移与扩散两者作用方向相反,起互相抵消的作用。因此在电解液中加入大量局外电解质后,扩散作用增大,稳态电流密度应增大。 6. 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出现稳态扩散之前都一定存在非稳态扩散阶段?为什么?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

计算机应用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 顾剑锋,潘键生,胡明娟 (上海交通大学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30) 摘要:籍助于温度场-相变-应力和应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FEM),实现了复杂形状工件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任一时刻工件内部的温度分布、组织分布、应力分布、应变状况及工件任意位置上的冷却曲线,为使用者提供了用虚拟现实方法详尽分析和研究淬火工艺的工具。本文列举了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计算机模拟将成为虚拟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淬火;相变;温度场;应力场;有限元法;计算机模拟;虚拟制造 中图分类号:TB115;TG1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26051(2000)0520035203 Computer Simulation of Q uenching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GU Jian2feng,PAN Jian2sheng,HU Ming2jua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Public Laboratory for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High Temperature Tests,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Computer simulation on complicate shaped part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 has been realized by using FEM analysis of temper2 ature field2phase transformation-stress and strain.The simulation results vividl y display the transient temperatrue field,microstructure distribution,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parts on any time,and show the cooling curve on any position of the parts.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user a tool for analyzing and studying on quenching technique in detail using virtual reality method.Several practically used examples are listed in this paper,and computer simulation will become im portant part of virtual manufacture technology. K ey w ords:quenching;phase transformation;temperature field;stress field;finite element method;com puter simulation;virtual manufac2 ture 1 前言 与淬火过程计算机模拟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很快,例如温度2相变2应力/应变相互耦合的模型不断改进,已经可以考虑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1~3]。在相变计算方面文献[4]发展了多相转变的计算方法。就应力对相变的影响,近期工作[5,6]指出应力对相变动力学存在更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助于使计算机模拟的结果逐步接近于实际情况,引起热处理界的重视。淬火过程计算机模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些作者已就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7,8]。尽管目前的淬火过程计算机模拟计算还远远未能被认为是成熟的技术,其准确性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它与必要的试验测试相结合,可以成为研究淬火方法和制订工艺参数的辅助决策工具。本文介绍了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几种形状复杂的零件的淬火过程虚拟生产试验的初步尝试。模拟计算是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结合作者的二次开发程序来实现的。 2 数学模型 211 相变量计算 本文相变量计算与文献[9~11]所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孕育期叠加法判断相变的开始,用avrami方程计算扩散型相变的转变量,用K oistinen2Marbuger方程计算马氏体转变 作者简介:顾剑锋(1970—),博士,讲师,江苏江阴人,主要从事热处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表论文10余篇,获99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E2mail:jianfeng.gu@univ2troyes.f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59371073);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重点项目(No.962A01202201)。 收稿日期:1999211201量。在相变量的计算中考虑了应力状态的影响,因而对上述公式进行了修正[5,6]。 212 应力场分析 对淬火过程中应力应变以及淬火后残余应力和变形的预测的准确程度与所采用的材料力学模型密切相关。目前的淬火模拟已经从原来的弹性模型改进为弹塑性模型,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加工硬化特性、塑性流动法则、屈服准则等等,通常采用Von2Mises准则、等向硬化条件和普朗特尔-劳埃斯(Prandtl2Reuss)塑性流动法则[5,6]。淬火过程中应力分析还必须考虑相变的影响,因此塑性区的处理远远较普通的应力分析复杂。总应变包括了弹性应变、塑性应变、热应变、相变应变和相变塑性应变等多项。 213 复杂淬火操作的模拟以及非线性处理 淬火过程的模拟涉及多因素非线性问题,因为界面换热系数、钢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都是温度的函数。相变潜热的引入更使问题变成高度非线性。实际生产中常遇到一些复杂的淬火操作,例如预冷淬火、控时浸淬、双液淬火、间歇淬火以及淬火2自回火等,都属于界面条件剧变的冷却过程,本文用下述方法处理:①模拟过程中,不同的冷却阶段调用不同的换热系数与温度的函数;②采用改进的增量迭代法处理非线性问题;③在边界附近采用较密的有限元网格;④在不同的冷却阶段,根据冷却速度的大小调整计算时间步长。3 借助于计算机模拟进行热处理虚拟生产试验 计算机模拟技术不仅有强大的计算功能,而且可以显示任意时刻工件内任意截面上的温度场、组织分布和应力场,能使操作者观察到各种等值面(温度值、应力值、应变值、组织分布

SPC统计过程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统计过程控制(SPC)案例分析一.用途 1. 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2.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缓慢变异,预防不合格品产生。3.查明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技术决定。4.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二.控制图的基本格式1.标题部分 X-R控制图数据表

2 质 量 特 性 在方格纸上作出控制图: 样本号

横坐标为样本序号,纵坐标为产品质量特性。图上有三条平行线: 实线CL :中心线 虚线UCL :上控制界限线 LCL :下控制界限线。 三. 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 正态性假设:绝大多数质量特性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 布。 2. 3σ准则:99。73%。 3. 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4. 反证法思想。 四. 控制图的种类 1. 按产品质量的特性分(1)计量值(S X R X R X R X S ----,,~ ,) (2)计数值(p ,pn ,u ,c 图)。 2. 按控制图的用途分:(1)分析用控制图;(2)控制用控制 图。 五. 控制图的判断规则 1. 分析用控制图: 规则1 判稳准则-----绝大多数点子在控制界限线(3种情况); 规则2 判异准则-----排列无下述现象(8种情况)。 2. 控制用控制图:

规则1 每一个点子均落在控制界限。 规则2 控制界限点子的排列无异常现象。 [案例1] p控制图 某半导体器件厂2月份某种产品的数据如下表(2)(3)栏所表示,根据以往记录知,稳态下的平均不合格品率0389 p,作控制图对其进行控 .0 制. 数据与p图计算表

齿轮热处理模拟

齿轮的热处理工艺模拟 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机械制造现代化和热处理质量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对热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处理工艺过程由于受到加热方式、冷却方式、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影响,金属内部的组织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同时工艺参数的差异,也会造成热处理加工对象硬度过高过低、硬度不均匀等现象。Deform-3d 软件提供一种热处理模拟模块,可以帮助热处理工艺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来获得正确的热处理参数,从而来指导热处理生产实际。减少批量报废的质量事故发生。本例以齿轮钢热处理工艺的模拟过程为例,通过应用Deform-3d热处理模块,进行模拟实验。 1.1建立模型 1.11基本设置 进入前处理设置界面,首先修改公英制,将默认的英制(English)修改成公制(SI),同时选中“形变”(Deformation)、“扩散”(Diffusion)和“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见图1。 图1初始资料 1.1.2模型导入 在工件几何体输入对话框内,选择从数据库或关键文件夹(Import from a

geometry,. Key or DB file)中输入,输入的文件必须是STL格式的,见图2。 图2工件导入 1.1.3网格划分 工件输入后,可以进行网格划分。这里取网格数8000;表面网格结构(Structured surface mesh)中,层的数量取1;层厚度(Layer thickness)为0.005,设置完成后单击NEXT按钮生成网格,网格生成后的工件三维图形见图3。 图3网格生成 1.1.4材料定义 在材料定义界面选择从数据库或关键文件夹(Import from .DB or .KEY files)中输入,选择安装目录下DEFORM\V6_1\Labs下Demo_Temper_Steel.KEY文件。

扩散工艺及控制要点

扩散工艺及控制要点 1.由于硅太阳能电池实际生产中均采用P型硅片,因此需要形成N型层才能得到PN结, 这通常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磷源扩散来实现的。这种扩散工艺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硅片表面含磷薄膜层的沉积,然后是在含磷薄膜中的磷在高温条件下往P型硅里的扩散。 2.在高温扩散炉里,汽相的POCL3(phosphorus oxychloride)或PB r3(phosphorus tribromide) 首先在表面形成P2O5(phosphorus pentoxide);然后,其中的磷在高温作用下往硅片里扩散。 3.扩散过程结束后,通常利用“四探针法”对其方块电阻进行测量以确定扩散到硅片里的 磷的总量,对于丝网印刷太阳电池来说,方块电阻一般控制在40-50欧姆。 4.发射结扩散通常被认为是太阳电池制作的关键的工艺步骤。扩散太浓,会导致短路电流 降低(特别是短波长光谱效应很差,当扩散过深时,该效应还会加剧);扩散不足,会导致横向传输电阻过大,同样还会引起金属化时硅材料与丝网印刷电结之间的欧姆接触效果。 5.导致少数载流子寿命低的原因还包括扩散源的纯度、扩散炉的清洁程度、进炉之前硅片 的清洁程度甚至是在热扩散过程中硅片的应力等。 6.扩散结的质量同样依赖于扩散工艺参数,如扩散的最高温度、处于最高温度的时间、升 降温的快慢(直接影响硅片上的温度梯度所导致的应力和缺陷)。当然,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具有600mv左右开路电压的丝网印刷太阳电池,这种应力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实际上有利于多晶情况时的吸杂过程。 7.发射结扩散的质量对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反映在串联电阻从而在填充因子上: (1)光生载流子在扩散形成的N-型发射区是多数载流子,在这些电子被金属电极收集之前需要经过横向传输,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依赖于N-型发射区的横向电阻;(2)正面丝网印刷金属电极与N-型发射区的电接触,为了避免形成SCHOTTKY势垒或其它接触电阻效应而得到良好的欧姆接触,要求N-型发射区的搀杂浓度要高。 8.扩散结的深度同样也很关键,因为烧结后的金属电极要满足一定的机械强度,如果结太 浅,烧结后金属会接近甚至到达结的位置,会导致结的短路。 9.太阳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有不通的穿透深度,也就是说不同波长的光在硅材料里的不 同深度被吸收。波长越短的光在硅材料里的不同深度被吸收。波长越短的光,越在靠近表面的区域被吸收。在N-型区空穴是少数载流子,在P-型区电子是少数载流子,每个光子在吸收处产生一对电子空穴对,由于P-N结的内建场的作用,N-型区的空穴个P-型区的电子分别扩散到PN结附近然后被分离到另一侧成为多数载流子。 10.因光子被吸收后所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光生载流子)需要扩散一定的距离才能到达PN 结附近,在这一扩散过程中,有些载流子载流子可能会因为复合而消失从而导致短路电流的降低。通常,利用少数载流子寿命来对此复合损失加以描述。由于硅材料对短波长的光(紫外光和蓝光)的吸收主要发生载表面附加区域,因此,考虑扩散结的要求时(扩散深度和结深),仅需要对短波长的光加以特别关注。 11.要求一定的扩散浓度以确保因载流子横向传输所经过的电阻造成的损失较小。由于搀杂 浓度会极大地降低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而结太深又会增加少数载流子在扩散到PN结地过程中的复合损失。当横向薄层电阻低于100欧姆时,太阳电池表面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由于光被吸收所产生地载流子会因为寿命太短而在扩散到PN结

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作业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论文 专业:材料加工 姓名:闫禹伯 学号:2013432109

目录

第一章.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传统铸件的生产是根据经验确定铸造工艺,先试浇铸,检验试样是否存在浇铸缺陷,如有则修改工艺方案,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获得合格铸件。由于这种方法必须在浇铸后才能对铸件工艺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因而该方法存在设计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而且得到的往往不是最终铸造工艺,对于大型或复杂形状铸件该缺点显得更加突出。铸造CAE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铸造术,对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铸造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其自电力发明以来最具生产潜力的工具之一,数字化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M)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E)等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入,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就铸造领域而言,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已经成为计算机在铸造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涉及铸造理论、凝固理论、传热学、工程力学、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等多个学科[1-5],是公认的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从简单到复杂、从温度场发展到流动场、应力场,从宏观模拟深入到微观领域,从普通的重力铸造拓展到低压、压铸等特种铸造,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到工业化实际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强有力的支持下,数值模拟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果说10年前,大多数铸造技术人员对模拟仿真技术还抱有观望、怀疑的态度的话,那么10年后的今天,已有众多的企业纷纷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目前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铸造企业普遍应用了模拟技术,特别是汽车铸件生产商几乎全部装备了仿真系统,成为确定工艺的固定环节和必备工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铸造厂家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纷纷引入该技术,目前已有超过200家铸造企业拥有模拟仿真手段,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较为

45钢热处理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5钢热处理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任务书 1.课题意义及目标 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运用所学过的金属学及热处理等专业知识,了解45钢的概况、钢的热处理原理和热处理工艺;熟悉45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熟悉ANSYS 软件;掌握ANSYS软件计算热处理过程温度场的方法,通过毕业设计为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零件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主要任务 (1)制定45钢热处理工艺。 (2)模拟计算热处理加热过程某些时刻温度场的分布及某些特定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模拟计算热处理冷却过程某些时刻温度场的分布及某些特定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分析热处理过程温度场分布对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撰写毕业论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顺畅;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格式符合太原工业学院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1] 赖宏,刘天模. 45钢零件淬火过程温度场的ansys模拟[J].重庆大学学 报,2003,26(03):82-84. [2] 朱圆圆,祁文军,易挺,等. 钢件淬火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 新技 术新工艺,2008,(11):97-99. [3] 崔忠圻,覃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0-308 4.进度安排

45钢热处理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摘要:本论文中45钢的热处理工艺是通过复习《金属学与热处理》一书中钢的热处理原理来制定的,并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轴对称模型,对其施加温度载荷来模拟计算热处理过程中某些时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加热过程开始时,圆柱体侧面的升温速度最快,中心处升温速度最慢,其余位置的速度介于二者之间,工件整体升温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热处理冷却过程开始时,圆柱体侧面的降温速度最快,中心处最慢,其余位置的速度介于二者之间,另外,刚开始工件整体降温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增加,工件整体降温速度逐渐下降。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工件中心和侧面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有限元法,45钢 ,热处理 ,温度场 The heat treatment of 45 steel's temperature field simulation Abstract:In this essay, 45 steel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s through the review,author of sinosteel metallography and heat treatment of heat treatment principle to develop, with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xisymmetr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apply to simulation calculation at some point in the heat-treating proc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certain position of temperature with tim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side face is the fastest and the center temperature is the slowest and the other position is between the tw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orkpiec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Heat treatment cooling proces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astest cooling, the center is the slowest, the rest of the speed between the two,moreover, the overall cooling rate of the workpiece is relatively fast, and the overall cooling rate of the workpiec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Throughout the heat treatmen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workpiece center and the side fa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Keyword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45steel,Heat treatment,Temperature field sim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