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怎样进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学生怎样进行“爱的教育“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实施“爱的教育”。

[关键词]爱的教育

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根据县局要求及学校的具体安排,我校全体师生于9月1日19时55分起认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2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通过对该节目的观看,作为教师的我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新的启迪和认识。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光是为了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一、对学生要积极的期望

教学中,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

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些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

帮助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应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者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

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

积极的期望必定要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而积极的要求又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是不恰当的,而只有通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适合的。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现实希望,又易于被学生内化为自觉的要求,诱导学生为之奋斗。过高的脱离“学习困难学生”实际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学习困难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教师的用心和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过高的要求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进一步丧失内部动机,压抑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才能的开掘。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转为“恨铁不成钢”,进而发展为指责、埋怨学生。导致师生情感的破裂,整个教育就进入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拔。

所以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信心和要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对学生要热情的鼓励与评价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其实它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助燃剂。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热情的鼓励。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

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科学教学中,如果科学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予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升学生。

上一学期,我在《食物的营养》的第二课时,问了一个问题:“哪些同学用自己设计的早餐餐谱为爸爸妈妈做了早餐?”当时有二十几位同学没有举手,其中有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同学没有举手。一位平时几乎没有发言权(学习差又调皮)的学生跳入了我的眼睛,他举起右手。我把目光投射过去,微笑地请他站起来,他说,“我为爸爸妈妈做了稀饭,还每人煮了一个鸡蛋,我经常是这样做的。”话音刚落,我被他朴实的语言感动了:“你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也会成为我的好学生。”这样亲切的话语是出自我的内心,同学们也感动了。整节课在人文关怀中继续着,感觉是那么的好,那么的美。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当然,一味的表扬、激励使得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所以,不能认为说好不说差才是激励,在对学生有全面和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优势

和进步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成功的激励。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后要提供比较详细的研究报告(研究课题、研究准备、研究过程)和观察日记,他们曾在日记里写到:虽说养蚕活动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的收获很大,但我们在养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还有许多没有找到答案。如“蚕除了吃桑叶,还会吃其它的叶子吗?”,“为什么有的茧子是黄色的?”,“蚁蚕能区分出雌雄吗?”,“怎样让蚕结出大一些的茧子?”“蚕为什么在安静的环境里吐丝结茧?”,“蚕蛾为什么产完卵之后要死去?”我想:下一次再养蚕的时候,说不定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

评价不是埋怨学生,评价应该是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会听,会看,会说,会做。学生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四会”,就可以到组长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20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5颗到20颗可以得“良”,10颗到15颗可以得“中”,5颗到10颗得“差”,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

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们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三、、对学生要平等的交流

交流是人类群体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真诚的传递。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一直被许多老师所遵从。不少老师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居高临下,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有亲切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里感受。用商量的口吻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信任他;能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会觉得老师尊重他。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平等交流体验在许多地方,如师生见面时,通常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老师要么点点头,要么“嗯”一声,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平等。若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会从心底里敬佩老师,从而放下戒心,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坦露真言,这种平等的交流,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更易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总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视学生为朋友,怀着满腔热情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