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空间与图形》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图形和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和模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和模型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讲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的数量、角度的大小等,帮助学生理解图形。
3.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如让学生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或者让学生用图形来解释一些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然后画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和理解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一、引言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空间与图形”。
本教材的学习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实践经验,力求贴近生活实际。
本次总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与图形意识,巩固强化其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巩固基本概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照片、物品等教具;
•PPT或黑板;
•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实物照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照片描述出物品的基本特征、颜色等,并找出相关的基本图形等。
2. 复习基本概念
1.教师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找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几何体图形并要求学生命名,并分辨它们的特征。
3. 综合应用
1.学生上课本修身一节,进行思考题复习。
2.学生分组进行昆虫繁殖场的建设设计,要求学生图纸的绘制遵从所学相关知识。
3.学生调查本班级同学的房间布置情况,并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和图形绘制等。
4. 课后作业
略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总复习,学生对所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与巩固。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教师也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下将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力争下节课教学更上一层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21世纪新教材》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所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但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下面我想就小学数学第一册《空间与图形》这个课详细的说明。
《空间与图形》一、创设情景我们一起变魔术。
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
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
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空间与图形》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
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
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准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空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空间在数学学科中,形状与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各种形状、物体进行认知、理解,并基础上开展形状与空间的有关活动。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空间。
一、教学目标通过形状与空间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表示、分类、比较常见的二维和三维物体,掌握指出物体的位置、比较物体大小与形状,理解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何形状在这个阶段,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几何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通过对不同几何形状的讲解,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加深其对几何形状的认知和了解。
2. 比较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在进行大小比较的活动中,老师先指定一些物体的大小或者形状,让学生在不同的大小或形状之间进行比较。
比如,让学生把一些物品按照大小、形状进行排序,并帮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
3. 掌握方位概念环节中,老师介绍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概念,并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概念。
比如,通过将学生放在不同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前后、左右等方位,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方位概念解决具体问题。
4. 识别、分类、描述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接触到平面图形,老师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主要特征及其分类等概念,例如矩形和正方形都是长方形,通过多层次的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5. 识别立体物体除了平面图形,还有立体图形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老师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立体图形这一概念。
三、教学方法1. 学习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2. 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更加直观、高效。
3. 多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四、教学步骤1. 认识几何形状。
高中数学空间图像分析教案
高中数学空间图像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空间图像的表示方法。
2. 能够利用空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空间图像的表示方法。
2. 利用空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空间图像的基本概念。
2. 空间图像的表示方法。
3. 利用空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几幅空间图像,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
1. 讲解空间图像的基本概念,并提出空间图像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2. 讲解几种常见的空间图像表示方法,如三维坐标系、透视图等。
3. 结合实际问题,示范如何利用空间图像解决问题,如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平行线等。
三、练习
1. 给学生几道题目,让他们利用空间图像解决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空间图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空间图像解决几道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空间图像的表示方法,掌握利用空间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空间图像的应用和意义。
几何与空间数学教案幼儿园
几何与空间数学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几何与空间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对几何与空间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几何与空间数学的基本形状和概念。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彩色图形卡片、立体模型、益智玩具等。
2. 教学素材,图片、教具、实物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明亮,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幼儿认识这些形状,并询问他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
2. 学习几何形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几何形状,如椭圆、长方形、五边形等,并让他们用手指或图形卡片指认这些形状。
3. 探索立体图形,引导幼儿观察立体模型,认识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等立体图形,并让他们用手触摸这些模型,感受不同形状的特点。
4. 活动游戏,设计一些与几何形状相关的游戏,如找形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5. 发展空间想象力,通过益智玩具或搭积木等活动,让幼儿体验空间的变化和组合,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6. 总结,通过展示一些幼儿自己制作的几何形状作品,让他们归纳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既有教师引导,又有幼儿互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环境,合理的教学环境设计对幼儿的学习有重要影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找一些几何形状的物体,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2. 课外活动,组织幼儿参加几何形状相关的户外活动或实地考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几何与空间数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几何形状和立体图形,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与空间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与空间教案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教材和教法不断出现,但是教育工作者们都致力于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与空间教案,便是其中的一例。
一、教材的特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图形与空间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是一本地道、深入、循序渐进的教材。
该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将图形、空间与数学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条理、科学、扎实。
该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便实用教材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
每一章节中都有生动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2、注重启发该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试图通过引导性问题、情境渗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或者团队合作,该教材都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来加深对于相关概念、技能及思维的理解。
3、注重扩展该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针对性的扩展。
扩展内容较为新颖,在有趣的情境下,拓展例如思维能力、广度和深度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的效果与教学模式密切相关。
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师风格及教学资源进行灵活运用。
在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1、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在该教材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方式。
在该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自由组合,相互交流、协作的同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教师指导。
在合作学习下,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而是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并分享知识。
在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其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2、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生自己的疑惑和发现问题来展开学习,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和意义。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2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 目标 空间与图形 课时 3 1.加深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过程。 2.经历回忆和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策略,发展数 学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转化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2.折一折 用纸折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分成 1 (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1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3.填一填 P.109 第 1 题 4.估一估,测一测 出示图形,估计图形周长和面积,再测量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5.选一选 (1)用一根长 4 米的绳子将一只羊栓在一根木桩上,这只羊最多能 吃到( )平方米的草。 A、6.28 B、12.56 C、25.12 D、50.24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 2 倍,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 倍. A、2 B、4 C、8 D、6.28 (3)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圆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面积, ( ) A、圆面积大 B、正方形面积大 C、同样大 D、无法确定 6.摆一摆 用 12 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 呢?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5 平方厘米,图中环形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取近似值 3)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 师 生 活 动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 1.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2.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 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吗? 请你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 2 2 板书:S=ab S=a S=Лr 4.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 导的?你能根据推导过程进行整理吗? 5.提问:通过整理,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说说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三、展开练习,应用深化 1.画一画 画一条 10 厘米长的线段。这条线段长( )分米,是 1 米的 ( ( ) 。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三角板画出90°的直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三角板画出90°的直角。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三角板画出直角。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别看个子小,尾巴却最长,要比个子大,不如哥哥好。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和锐角、钝角有什么区别?2. 探究新知(1)认识直角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板上的角有哪些特点吗?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三角板上的角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2)学习画直角教师示范如何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 动手操作教师出示一些需要画出直角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你们觉得直角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板画出5个直角,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家长协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谜语导入、动手操作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直角的含义和特点,以便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8.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及包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空间与图形8.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及包装问题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7页“练习与实践”12、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通过选择几张合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包装箱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选择出合理的包装样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课前学具、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纸盒;一个香皂盒教学过程:一、长、正方体的展开图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2.提问: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可以得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
(投影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一幅)如果沿着其他的棱剪开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动手剪一剪,看一看,寻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不同的展开图,发现规律。
小结:同一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是不一样的。
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可以隔着一些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主题为“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具体内容涉及: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
3. 培养学生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力。
4. 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并能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测量方法,特别是体积和角度的测量。
2. 图形的平移、旋转的理解与应用。
3. 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坐标系图板。
2.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巩固测量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图形的平移、旋转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的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定位。
板书设计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长度、角度的测量方法。
3. 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4. 图形的平移、旋转。
5. 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3课时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实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丰富的操练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对图形测量方法和坐标系应用的理解。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2.熟练辨别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学会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区分和比较它们的特征;2.难点: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张图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来描述相应的立体图形。
然后让学生一起分享各自描述的方法和感受。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特征和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认识立方体与长方体(1)教师出示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模型,并让学生辨别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要求学生口头描述并画出它们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观察四周的物体,找寻其中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实例,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熟练辨别平面图形(1)教师出示几张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辨认和描述它们的性质。
(2)练习:教师将平面图形放在桌面上,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辨认图形并说出性质。
4.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1)教师出示几组常见的建筑物或景观照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空间结构。
(2)利用立体模型和益智玩具,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5. 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1)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依照给出的建筑图纸,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立体模型。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要求他们通过图形语言描述所制作的空间结构。
6. 实际操作让学生穿越到教学楼,观察不同教室的空间结构及家具摆放情况,然后让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学校教室的空间结构和布置。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常用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如何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学生交流汇报)
2.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
今天我们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为了更好地疏通这些知识,现在,请大家打开教材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二)轮流展示整理成果,完善知识体系。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学生操作量角。
(5)你学过哪些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6)学生说说画角的步骤。
(自由交流)
2.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3.从正方形的特征你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相关知识?
延伸:平行线、垂线的知识。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
(3)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练习:过直线外一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长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延伸: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怎么画高?
6.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延伸:这一组平行的对边中,比较短的一条是梯形的(上底),比较长的一条是梯形的(下底),从上底上的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就是梯形的(高),另外两条边就是梯形的(腰),如果两腰相等,我们就说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7.这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都具备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属于平行四边形。
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正方形又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
1.提问:计算土地面积或者较大的单位面积时,我们通常要用到哪些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2.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面积单位进率整理。
我们学习的面积单位除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还有哪些?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下来,并写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4.观察一下它们的进率,你有什么发现?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第9,10题,然后自我简评,自我鉴定。
2.这节课你有什么进一步的收获?
3.小结: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复习时要加以整理、比较,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15页第15,18题。
七、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