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的危害,引起人体健康问题的现象。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是探明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源和危险因素的过程,以及根据危害和风险的程度对它们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的核心就是管理危险源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一、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是指发掘和说明工作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对工作者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工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工作者会产生影响的具有物理性质的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温度、湿度、通风等。
(1)辐射辐射是现代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电磁波辐射等。
这些辐射源照射时如不加注意,会导致重大的健康危害,甚至可以致癌。
(2)噪声噪声是工作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害因素,如机器噪音、交通噪音、工具噪音等。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和心理造成损害,导致耳聋、神经衰弱、失眠等。
(3)震动震动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机械振动、工具震动等。
长期受到高频低阶的震动环境对人体各个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粉尘、液体、蒸气等。
(1)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是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化学危害。
在化学工厂、煤矿、印染厂等工作场所,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很大,如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严重影响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可以致命。
(2)粉尘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粉尘对于工作者的健康影响非常显著。
如石棉粉尘、硅尘、铁锈粉尘、木屑等,长期暴露在这些有害粉尘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1. 背景介绍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它适用于所有行业和组织,旨在帮助管理者和员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的因素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场所条件:包括场地布局、设备状态、环境因素等。
- 工作活动:包括物理活动、化学品接触、噪音暴露、辐射等。
- 工作任务:包括职位要求、工作负荷、工作时间等。
通过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和与员工进行讨论,可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识别到的危险源对员工的潜在风险程度的过程。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危险性: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并判断其可能造成的伤害。
- 暴露程度:评估员工可能接触到危险源的频率、时间和强度。
- 敏感性: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通过综合评估危险性、暴露程度和敏感性,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安全的风险水平。
4. 风险控制与管理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消除危险源:优先考虑消除危险源或减少危险源的使用。
- 控制措施:采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来减轻潜在风险。
-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管理者应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并提供培训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所提供的防护设备和措施。
5. 管理体系和改进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持续改进和保障员工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确保以下方面的落实:-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和目标。
- 分配职责和权限,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 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项目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职责3.1 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
3.3安质部负责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项目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⑵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⑶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⑷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⑸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⑹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⑴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⑵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项目有关的危险源;⑷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⑸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⑹工作场所环境和辅助生产设施;⑺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⑴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明细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项目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⑵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⑶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
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
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
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四、工作程序1、初始状态评审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
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全面、充分并有效地识别、评价和更新各部门、项目部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拟定控制措施,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1.2适用于院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和现场项目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策划、更新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管理手册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3.2综合管理处负责组织全院各类生产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院办公大楼区域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指导、审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并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管理。
3.3院安全评价责任部门协助综合管理处审核院级不可接受风险因素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3.4工会办公室负责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调查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协助辨识、评价引起健康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参与相关控制措施的拟定工作。
3.5院部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控制;负责外出活动或工程现场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3.6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负责生产/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4 工作程序4.1 工作流程流程形成的文件、记录4.2 危险源辨识4.2.1危险源辨识范围(1)院本部(含兰州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勘察、岩土施工、工程监测、工程项目管理、监理、检验和试验、工程总承包、工地服务等各类现场;员工在差旅途中或在客户处工作。
(2)所有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抢修活动等)。
(3)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本院员工、临时工和承包方员工)、访问者或任何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5.4.3 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 5.4.4 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更改或补充等业务发展。 5.4.5 员工及相关方合理的要求。 5.5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识别 时应重点考虑: 物理性﹕如噪音﹑温度﹑机具(切﹑割﹐夹﹐卷﹐刺)﹑微波振动及撞击等; 化学性﹕如烟雾﹑蒸气体﹑粉尘及液体等; 生物性﹕如昆虫﹑病毒﹑细菌等; 5.6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范围和和职业病患者处 理办法的规定》,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 5.6.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5.8.3 第二种方法是“作业业件危业性业价法(LECD)”,如下:
(LECD)是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
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将不 被忽视。 5.10 危险源的新增及修订 5.10.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
危险源10-1-1
OHSAS 体系建立
新规制定
1.0 目的: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不可接受风险源,对判定出的不可接受风险 进行 有效控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文件编号:一目的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界定的管理体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三职责1安全室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监督检查各部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2 各部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实施控制。
3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危险源清单的审批。
四程序1 危险源的辨识1.1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
1.2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检查、监视数据;——职业健康现状评价及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事件记录;——以往审核、评价或评审的报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输入;——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信息;——工作场所的过程评审和改进活动;——同行业的经验及事件教训;——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a工作场所设计、交通方案(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现场方案;b工艺流程图和运行手册;c危险物质(原材料、化学品、废物、产品、副产品)存货清单;d设备规范;e产品规范、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毒理学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数据。
1.3 危险源的存在范围a) 生产现场;b) 办公区域;c) 生活区;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1.4 公司内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作业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和状况。
如:——设施或设备的清洁;——临时的工艺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远足等);——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毁坏;——临时安排;c)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b、《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 发〔2015〕92号)
粉尘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放射性因素 生物因素 其他
c、制药企业危害防治规范 (AQ/T 42552015)
C、按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a、《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速记口诀: 物车机起电, 淹烫火坠塌, 顶水炮药瓦, 锅容其毒它。
b、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版)
2.危险源描述
A、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三个对象
公司所有(区域界定)的活动 所有的设备设施 所有的人员
B、危险源的描述举例
a、 错误:仓库甲醇的存放 正确:仓库甲醇存放区甲醇装卸作业发生甲醇泄露 b、 错误:菌种室灭菌柜 正确:菌种室灭菌柜消毒作业超压、超温 c、 错误:自动装盒机运行过程 正确:自动装盒机运行状态下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调整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罕见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后果
分数值
危险程度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40
灾难,数人死亡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
严重,重伤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3
重大,致残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后果(C)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技术与方法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和救援力 量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风险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如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等, 提高风险控制效果和效率。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第六章
石油化工行业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方法: 采用HAZOP、 L O PA 等 风 险 评 估方法识别潜在 危险源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危险源可能 导致的事故后果, 确定风险评价准 则
控制措施:针对 不同等级的风险, 采取工程技术措 施和管理措施进 行控制
危险源分类:物 理性危险源、化 学性危险源、生 物性危险源、心 理生理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法、系 统安全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收集相关资料、 辨识危险因素、 确定危险源、风 险评价等
危险源辨识方法与流程
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职业病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辨识方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等 辨识流程: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 注意事项:全面覆盖、定期更新、持续改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确立组织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为管 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方向。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全面识别组织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估其风险等 级,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 执行,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整改。
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背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任何规模的企业都需要做好相关工作。
其中职业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完善的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可以有效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险辨识职业危险辨识是危险源的识别、危害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和监控效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信息,分别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危害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职业危险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信息,包括职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差异、作业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2.辨识出职业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的危险源。
3.进行危害评价,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
5.监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根据职业危险辨识的结果,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评价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评估职业危险源对职工的影响。
2.评估职业危险源的暴露水平。
3.确定职业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风险。
4.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
5.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程序设计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程序设计的主要功能如下: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职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差异、作业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2.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
3.进行风险评价,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4.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监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2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识别公司施工活动的危害因素,评价危害事件的风险程度,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评价更新与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审批《重大风险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2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重大风险清单》。
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负责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3生产部负责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组织所属各单位按照《重大风险清单》编制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并在施工(生产)中组织贯彻落实。
3.4各基层单位、部门负责依据《重大风险清单》,对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按照相应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
负责上报新产生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方案。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工作原则4.1.1预防原则:依据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害事件的性质以及时间、风险的特点,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
4.1.2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隐患,选取相应的方法,确保辩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一致性。
4.2危险源辩识4.2.1辩识范围a) 设备采购、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b) 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c) 化学品、油类及其他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活动(包括相关方的有关活动)。
d) 工程施工中常规或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e) 办公场所、宿舍、食堂。
4.2.2辩识状态a) 正常状态——每天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b) 异常状态——停机、检修、维护等。
c) 紧急状态——火灾、爆炸、发生事故、事件等。
4.2.3辨识时要考虑在作业过程中的几个方面:a) 人的不安全行为;b) 物的不安全状态;c) 不良的作业环境;d) 管理方面的缺陷。
4.2.4辩识方法:a) 根据分部分项、工序、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辩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目的:持续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奠定基础。
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术语及定义3.1 危险源: 各种经营生产活动及其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即从组织经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危险源, 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类别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3.3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显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3.5 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职责:4.1 EHS管理部:4.1.1负责编制、修订、解释本程序。
并监督、指导实施。
4.1.2组织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和可能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分析、评价, 并制定评价准则, 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4.1.3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EHSP-002-RC-02)。
4.1.4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督促各部门制定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 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4.1.5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4.2 各部门:4.2.1各部门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 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EHSP-002-RC-01)报EHS管理部, 并配合EHS管理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活动。
4.2.2 各部门负责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的确定和组织实施。
4.3 EHS管理部部长:4.3.1 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3.2 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5.内容:5.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业活动。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随着现代经济与职业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认识逐步深入,而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则成为有效防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前提与基础。
以下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来阐述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生产或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系统且有条理性的调研,确定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认定和标识的过程。
1. 研究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并对各类危险源分类、分级;同时也应该了解相关的国家、省、市、行业标准和规范、技术措施、职业病防治法规等。
2. 调查现场环境:对生产或施工现场进行人员进出口、交通路线、场地布置、电气线路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存在的危害因素。
3. 识别危险元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及产生的方式,识别危险元素,如噪音、粉尘、有毒气体、辐射等。
4. 制定管控措施:对已识别的危险元素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保证生产或施工的安全性。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危险源从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作出分析,评估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或程度的一种评估方法。
1. 制定评估标准:通过研究风险评估制度,确定评估标准、安全指标和评价方法,要把人、物、环境等因素纳入评价范围之内,并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
2. 识别风险因素:根据危险源分析的结果和评价标准,识别风险因素并量化风险,包括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方面,据此作出预测。
3.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确定该风险的优先级,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范。
三、预防措施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对可能危害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做出预防措施,保证职业健康安全。
1. 常规预防措施:包括提前制定安全方案,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常规措施。
2. 风险控制措施:通过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式予以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消除,例如对有害因素采取防护措施,采取通风降尘、消声降噪等技术手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辨识公司生产活动过程、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同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辨识、更新与风险评价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评价。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各部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审。
3.3 各部门按照本程序要求及时辨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做好活动变更的危险源辨识并制定控制措施。
3.4 各部门部长参与对危险源的评价。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的辨识4.1.1 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工作。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由安全环保部及时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1)新建项目开工期;2)法律法规变化;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人员、机构等变更实施前;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
4.1.2 危险源的范围1)生产活动:包括所有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形成、以及员工在企业内生活活动,包括外来人员在本公司范围内的活动。
2)服务:公司对客户等相关方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相关方为本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
3)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目录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4.1.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记录 4)危险源调查表4.1.4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安全环保部发放《危险源辨识调查表》;2)各部门划分业务活动,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3)各部门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4)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5)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6)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7)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4.1.5 各部门应结合原有的《部门危险源清单》,如果没有变化,则只将原《部门危险源清单》返还安全环保部;如果有变化则应附上《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原有的进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全面、充分并有效地识别、评价和更新各部门、项目部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拟定控制措施,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1.2 适用于院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和现场项目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策划、更新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管理手册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3.2 综合管理处负责组织全院各类生产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院办公大楼区域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指导、审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并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管理。
3.3 院安全评价责任部门协助综合管理处审核院级不可接受风险因素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3.4 工会办公室负责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调查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协助辨识、评价引起健康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参与相关控制措施的拟定工作。
3.5 院部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控制;负责外出活动或工程现场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3.6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负责生产/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4 工作程序4.1 工作流程流程形成的文件、记录4.2 危险源辨识4.2.1 危险源辨识范围(1)院本部(含兰州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勘察、岩土施工、工程监测、工程项目管理、监理、检验和试验、工程总承包、工地服务等各类现场;员工在差旅途中或在客户处工作。
(2)所有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抢修活动等)。
(3)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本院员工、临时工和承包方员工)、访问者或任何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4)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院或是外界所提供的)。
4.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源辨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此:(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管理方针及目标。
(3)院和类似组织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
(4)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
(5)工作场所环境条件,有毒、有害部位。
(6)内外部审核结果、管理评审的信息。
(7)现场踏勘、安全检查时获得的信息。
(8)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2 3 危险源辨识方法(1)询问、交谈:与从事安全管理和现场运行、检修人员和技术人员、员工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2)现场勘察调查: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调查勘察,分析作业行为、安全管理状况,获取危险源资料。
(3)查阅有关记录:查阅事故、职业病的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资料。
(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的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
(6)安全检查表(SCL):采用预先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规程,在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4.2.4 危险源辨识过程4.2.4.1 通过现场观察、收集资料,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1)工作区域、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险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缺陷、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缺陷,包括对人员能力的适应性。
(2)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操作、违规指挥、违规操作等个人行为、能力以及受他人行为影响。
(3)已识别的工作场所外对员工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4)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造成职业病以及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5)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不到位,防护设施及用品缺少等。
(6)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包括由此对生产运行、过程和活动带来的影响。
(8)生产组织、活动、材料、计划的变更的影响。
4.2.4.2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由于过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健康损害、安全事故等)、现在(当前生产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及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三种时态”和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异常(检查、设备启动、维修、抢修、关闭等)及紧急(可能发生但不能预见何时发生的,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涌水、泥石流、塌方等)“三种状态”的危险因素。
4.2.4.3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发生风险的根源,包括:(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暴露在有化学性、物理性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
(4)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5)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人体工效因素。
(6)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对人的影响。
(7)健康损害。
4.2.4.4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包括:(1)人身伤害、死亡。
(2)疾病。
(3)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4)财产损失。
(5)衍生的工作环境破坏等。
4.2.4.5 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
4.3 危险源评价4.3.1 评价准则(1)是否符合国家、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程规范。
(2)是否符合管理方针、目标。
(3)是否满足合同双方的合法要求。
(4)是否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满足院实际抗风险能力。
4.3.2 评价方法(不仅限于此)4.3.2.1 是非判断法根据是非判断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判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因素:(1)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且易发生重大事故的。
(2)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3)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相关方产生强烈合理抱怨的。
4.3.2.2 风险定性评价法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表1)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等级(表2),可得出风险级别(表3),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见表4。
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表式见“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NWH-REC-035)”。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表2 事故严重性等级表3 风险级别表4 风险控制措施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其中按风险定性评价法凡是风险级别≤2的风险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
4.3.2.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本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施工类(不含勘探作业)项目,其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表式见“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施工类(NWH-REC-035-1)”。
计算公式:D=LEC 其中:D —风险值。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其取值见表1。
E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其取值见表2。
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其取值见表3。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根据L、E、C取值计算出风险值D,再根据表4判断风险程度。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注1:D=LEC,风险程度是由D值大小所决定的,如当D>320时,应判定为“极其危险”;当D=160~320时,应判定为“高度危险”;当D=70~160时,应判定为“显著危险”;当D=20~70时,应判定为“一般危险”;当D<20时,应判定为“稍有危险”。
注2: 极其危险用“A”表示;高度危险用“B”表示;显著危险用“C”表示;一般危险用“D”表示;稍有危险用“E”表示。
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凡是用以上的方法确定为“A”级风险和“B”级风险的危险源定为不可接受风险。
4.3.3 评价过程及结果4.3.3.1 院综合管理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针对所辖范围内的生产及活动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划分作业活动:(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2)按地理区域划分,如将活动区域分为办公区域、现场区域等。
(3)按作业任务划分,如将现场巡视划分为乘坐交通工具、临水临边查勘、地下洞室查勘、攀登高处巡视等。
(4)按设备划分,如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操作与检修作业等。
4.3.3.2 综合管理处负责组织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初步形成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实施,并确保持续有效。
4.3.3.3 院直属单位/现场项目部应在院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基础上,结合各自生产(工作)活动和项目实际,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形成本部门/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
4.3.3.4 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组织本部门/项目部区域内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
在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项目的实际,从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控制及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形成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并上报综合管理处备案,同时负责传递至下属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并确保持续有效。
4.3.3.5 新开工项目可从参照已识别的同类型项目的风险因素,评价、确定本项目的危险源,形成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同时上报主管部门。
若生产区域中危险源发生变化,项目部应及时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并上报主管部门。
4.3.3.6 总承包项目部和各设计代表部,在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的实际,从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控制及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形成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清单”,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上报综合管理处。
4.4 危险源控制措施的确定4.4.1 控制原则在拟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优先顺序以降低风险,凡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必须予以控制;对不可接受风险应重点进行控制,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具体操作时对控制措施的顺序是:(1)如果可能,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