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经营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经营管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出版经营管理》

一、出版行业现状

根据美国华尔街对所有行业的分析,出版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除电影电视业、计算机通讯和航天业以外占第四位。而在国内很多媒体关于“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评选中,图书出版业多次入围,甚至和房地产业、医药业相提并论。这和出版业特有的书号交易和教材市场相关。但是教材暴利垄断正在被打破,书号管理暴利并非正途,出版行业能否发展得更好,经营管理是重点。

二、出版经营管理

●定义:是指出版单位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出版物市场环境变化,针对读

者的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图书出版流程图:作者——出版商——发行商——批发商——零售店/图书馆/图书

俱乐部/仓储俱乐部/其他非传统销售渠道——消费者

●主要产品包括:报纸、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封装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

三、出版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1.出版行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2.出版行业人才新需求

出版业现有人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严重不合理,综合

素质亟待普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状态。

四、出版经营管理目标体系

●具体指标

1.社会效益,出版单位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

2.出书定位,出版单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要找到出版社的专业优势是什么,出版的图书的读者群是哪些,这是经营目标的基础之一。

3.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出书规模是指在目标期间内的出书总品种和总字数,出书规模的合理是指为保质保量地出版这些图书必须投入的生产力与本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出书结构是指出书门类比例和门类中各层次的比例,合理的图书结构体现图书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4.市场竞争地位,相对市场份额的提高,意味着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是出版社经营目标的重要方面。市场竞争地位的指标有目标市场占有率,发行码洋,总销售收入,出书质量名次,品牌形象地位等。

5.赢利能力,出版社的经营目标除了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外,还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出版社经营目标的重要方面。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体现为赢利能力,通常以利润额,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来表示。

6.发展速度,根据市场的机会和风险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出版社在目标期间内的发展速度,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目标的又一重要方面。发展速度的指标有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优化,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等。

7.人力资源开发,出版社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和有效地使用,也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的指标有: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增加,职工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职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等。

管理职能

1.领导职能,主要是通过指导,激励,沟通,化解冲突和矛盾,来引导员工朝着经营目标的方向努力.

2.组织职能,是界定各部门职权,组织编辑,制作,发行等部门人员既分工又协作地去完成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确定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

3.计划职能,是对未来活动进行预先筹划,以引导出版社各项工作和谐,有序地进行。包括选题计划、数量计划、发稿计划、印制计划、营销计划。

4、控制职能,是通过监控经营活动的过程,将实际绩效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各种偏差,保证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项工作能够继续正常进行。

五、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

宏观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出版方针政策及相应法规,国际条约—《伯尼尔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国内普通法律—宪法等涉及版权的部分;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

2.社会文化环境,图书选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读者阅读习惯存在差异。

3.经济环境,图书的价格弹性是十分低的,课本的支出在家庭以至总人口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是较为固定的,课本支出不会因家庭收入的高低出现剧烈波动,而普通书籍的增长曲线则随着收入增长率的高低而忽上忽下跳动。同时,经济发展对于知识人才的需求促使图书同步发展。

4.科学技术环境,促使相关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出版物形式多样化、改变出版工作流程,形成新的出版产业形态、改变图书统一定价制度。

微观环境

包括出版社内部环境(出版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图书出版能力、营销发行能力、结构能力和团队精神)和出版产业环境(出版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同业竞争者和行业服务组织)。

六、我国图书产业呈现地区均衡的发展趋势

1.出版社性质雷同,各个省市区的出版社性质雷同,大体包括人民、文艺、科技、教育、古籍、少儿、大学这几类。

2.出版社数量相当,各个省市区的出版社数量也大体相当。

3.出版社格局相似,各省的教育社因承担教材出版任务,规模最大;少儿社次之;古籍社都偏小;大学社中外语社和师范社规模相对较大。这种均衡状况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均衡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人为的政策的产物,分散了出版的各种资源,降低了竞争力,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七、我国出版产业的集中度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企业分散化、小型化,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是由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行政垄断和地区分割的双重作用造成的,特别是集中度本应很高的教育出版领域,更是缺乏领导企业和领导品牌。行政垄断导致的市场分割造成,图书出版企业数量众多,但实力都很薄弱。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目前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均源于此。

八、地区出版业如何寻求发展

根据产业理论,应该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还是要打破跨地区发展的壁垒。这可以说是中国能否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巨头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