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论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推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机制转变的对策
推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机制转变的对策事业单位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组织,它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为主要活动领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入进行的社会体制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有着由行政化向社会化转变的趋势,其中向非营利组织性质和方向转变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模式之一。
过去传统事业单位的运行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下产生的,在不断变革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追求从满足经济、物质条件逐渐转变到追求更高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上来。
而传统事业单位由于其内部自身的运营管理弊端,使其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非常“有限”,不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因此,事业单位也正在寻求由过去单一的计划分配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由国家引导、监管且市场调配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非营利组织作为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之一,能够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途径,承载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运营管理方式的比较“‘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提法,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非政府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企业组织等具有一定社会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组织的约定俗称的名称。
”事业单位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组织,它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为主要活动领域,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其最主要的职责和核心特征。
在当代社会经济变迁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服务可以由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来提供,除了传统的事业单位外,企业甚至个人等都可以作为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
当前我国主要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事业单位面临着规模过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只有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使其良性发展,同时提供质量好且效率高的公共服务。
把非营利组织运作机制作为当前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各类非营利组织也日益发展并壮大,它们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资源的配置方式逐渐影响并不断推动着当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我国科技出版业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我国科技出版业2021年选举产生了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于国华同志当选为主任委员。
三年来,于国华主任带领全体委员认真学习常紫钟、卢鸣谷和周谊为主任的前五届委员会老出版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继续“想科技出版社所想,急科技出版社所急,办科技出版社所需”的工作理念;为科技出版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八项工作。
一、开好社长总编辑年会,为提高社领导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服务三年来,召开了两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和三届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及发行研讨会和订货会。
2021年和2021年两届年会上,吴尚之、张福海、郭义强、于友先、陈为江、周谊等领导关于出版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李家强社长介绍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转制情况,汪继祥社长介绍的科学出版社转制中一些难题的解决途径,高教社、青岛社等领导介绍的改革、经营管理的经验都受到与会者的欢迎,邬书林副署长参加2021年年会,倾听了大会发言并与部分出版社代表进行了座谈。
2021年年会还组织代表参观了海信集团和青岛港吊装码头,听取了海信集团周厚健董事长关于创新促发展的报告、青岛港党委书记王伦成关于改制中不让一名职工下岗待业、以和谐促发展的报告,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在吊装码头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青岛新华书店为年会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技图书大联展。
代表们对每届年会的反应是,紧扣形势,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安排紧凑,注重实效,启发很大,很有帮助。
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发行研讨会暨“地科联”图书订货会等会议,围绕地方科技出版社面临被边缘化等问题交流经验,通过研讨,提高了地方科技出版社对出版形势、存在问题和自身优势的认识,明确了找准位置、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思路。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近年来,不少地方科技出版社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开好经验交流会,为科技出版社深化改革、转变体制机制、加强经营管理、健康发展服务三年来,本届委员会于2021年举办了社长总编辑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于2021年举办了社长总编辑制定“十一五”出版规划交流会,召开了专业面窄的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座谈会及总编办主任、国际合作部主任、出版部主任、财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信息化负责人、版权经理人等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论出版改革的路径依赖困境
版 业作 为事业 体制 , 在着事 业 和企业不 分 的弊端 , 就 存 这 决 定 出版单 位 离不 开政 府 的政 策扶 持 ,无 法独 立走 向 市
赖又称 “ 时滞 ” 英 文写作 “ yt ei” 它源 于希腊 语 , 为 , h s rs , e s 意 “ 后来 发 生 了什 么 ” / 1 7 。 9 5年 ,美 国经 济史 学 家 P u I al A Dv . ai d在其著 作 《 术选择 、 新和 经济增 长》 技 创 中首次 引
构传 统 出版 与数字 出版等新 技 术 融合 的现 代 出版产 业格
局 。1 I然而 , 为从事业 单位 脱胎 而来 的出版业 , 作 无论是 在
价值 观 ,抑 或在运 作 方式 等领 域均 与 过去 的行 为 和做 法
保持着 千丝 万缕 的联系 , 在着 明显 的路径 依赖 。路径 依 存
版 公共 服务 体系 ; 是推动 经营 型出版单 位转 制 , 二 重塑 市
场 主体 ;三是 推进 联合 重 组 ,加速 培 育 出版传 媒 骨干 企
业; 四是 引导非 公有 出版工作 室 的健康 发展 但 我 国出
者 在新 体制 中得 不 到相 等利 益 的人 ,他f x l有 结 构便 1 ,H ]l
使 知道 哪种 制度 最优 ,也不 知道该 采 取 什么措 施 来 实施
最优 的制度 。而 要想避 免这 种路径 依赖 的负 面效应 发生 ,
场竞 争 。而 出版业 作为 事业单 位 , 其市 场化 主体地 位严霍 缺失 , 束缚 出版业 快速 发展 的体制性 障碍依 然 存在 。出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回顾作者:刁其武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国史网字体:(大中小) 关闭窗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回顾这一时期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分析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与努力的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业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
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于1988年5月6日出台了两个文件:《关于当前出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历史地看,这两个文件在出版社内部管理、出版市场、物资供应、图书价格等方面的取得了很大进展。
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图书生产的要素基本具备,出版市场竞争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由于新老出版社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部分新社、小社没有或较少受传统观念影响,经营灵活,但其缺少出版管理经验,管理混乱,法制观念不健全。
其次,从统计数字看,图书品种连年高增长,1992年图书品种较1985年增长1倍多,从4.6万种增长到9.67万种,而同比图书总印数从61亿册只增长到63亿册,总印张每年则递减3.7%。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广种薄收,造成总量激增;选题重复,平均印数下降;缺乏市场规范,加上“二渠道”推波助澜,图书出版业散乱现象比较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针对图书出版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治散、治滥”。
1993年10月28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繁荣出版事业、禁止‘买卖书号’座谈会”,宣布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查处买卖书号问题。
出版社管理制度
出版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版社的管理行为,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出版社管理制度适用于出版社及其下属各部门、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条出版社管理理念:服务至上、团结合作、创新发展、诚信守法。
第四条出版社管理原则: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公平公正、激励约束。
第五条出版社管理要求:依法合规、诚实守信、追求卓越、服务社会。
第六条出版社管理目标:建设现代化出版社、提高综合实力、创造社会价值。
第七条出版社管理任务:强化管控、提升服务、推动发展、促进协作。
第八条出版社管理责任:健全体制、压实责任、落实细则、促进改革。
第九条出版社管理监督:依法监管、严格执纪、公开透明、公正廉洁。
第十条出版社管理评估:定期评比、绩效考核、优化结构、激励奖惩。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十一条出版社设总编辑室、运营部、市场部、编辑部、审稿部及其他部门。
第十二条总编辑室负责出版社整体规划、协调管理、内外联系及对外宣传。
第十三条运营部负责出版社的日常运营工作、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四条市场部负责出版社的市场开拓、销售渠道管理、市场营销策划。
第十五条编辑部负责出版社图书的编辑策划、出版计划的拟定和执行。
第十六条审稿部负责对图书的稿件进行审核、整理及形式规范的审定。
第十七条其他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等。
第十八条出版社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体系。
第十九条出版社各部门应建立规范的管理职能和工作程序,确保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十条出版社各部门应加强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做到各司其职、齐头并进。
第三章岗位设置第二十一条出版社应根据业务需要和人员构成合理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二十二条岗位设置应体现充分的分工合作,确保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第二十三条出版社各岗位应根据职能要求划分技术岗、管理岗、专业岗和辅助岗。
第二十四条出版社应加强对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制定和修订,确保详实明确。
关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思考摘要:我国的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未来的传媒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经验。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文化产业1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将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出版机构改变为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让新闻出版机构成为独立的文化产业机构。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此次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为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提供了基础;其次,它促使新闻传媒机构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状况,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服务内容;最后,它促使传媒公司更好地监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微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2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2.1 探索期(1978—1991)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探索期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一直到1991年。
探索期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经验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闻出版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得以确定;新闻出版单位的整体布局得到了相关完善;新闻出版系统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
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事件中:1983年6月,《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出台,提出了出版战线的方针,指出地方出版社在立足全省的同时,要面向全国,出版社要与时俱进,建立责任制和新章法;1984年起,新闻出版行业提出要从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扩大出版单位的自主权;于1988年5月出台的《关于当前出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新闻出版社实习设置负责制。
2.2 适应期(1992—2002)在适应期这一时期,新闻出版单位着手尝试了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体制两种体制形式,分别从人事、劳动和分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出版管理PPT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可编辑全文
1983年6月6日 《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1985年 《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
1986年9月8日 《国家出版局关于审批新建出版社的条件的通知》
1987年7月6日 《关于严厉月28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严禁以书号出刊的通知》
1989年10月14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的图书的通知》
规定出版集团 是事业性质
进一步要求积极 推进出版集团化 建设,重点培育 大型出版集团, 要以资产为纽带 进行体制创新
明确了集团建设的 政策、集团领导体 制、组建集团的报 批程序和发展规划
③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2001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 通知》,标志着新闻出版业的改革进入试点阶段。
21世纪 完善法规体系,深化依法治理。
修改著作权法
400
350
300
250
个数 200 150
100
图书种数增长
1976年-1985年图书种数增长图
50
5
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4 1984 1985
年份
图书种数 3
(万) 2
图书册数增长 196年-1985年图书册数增长图
1
80
0
7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60 1983 1984 1985
2008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会议透露,今后三年的新闻出版改革时间表 和路线图已基本确定。根据这一规划,在图书出版方面,今后三年将 大力推进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改革,计划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转 企改制;三年内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
从内容供给、技术动能到管理创新: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挑战
35从内容供给、技术动能到管理创新: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挑战文/温志宏 师曾志作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出版业在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产业和社会作用,尤其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等方面承担着时代重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媒体融合等内容发表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出版行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行动纲领[1-2]。
在此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4月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结合国家和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就加快推动新时代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指明了新时代出版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与发展布局,为各出版单位深入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实施意见》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的出版融合政策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还聚焦当前制约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强化内容供给改革、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和深化创新管理保障三大方向提出了破解思路和具体举措。
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来看,上述三个方向恰恰对应着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实践所面临的核心挑战。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全方位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业开始了一系列以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为目标的体制改革,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被逐步打破。
与此同时,互联网发展推动数字媒介崛起,中国逐步参与全球数字体系的建构与竞争,信息逻辑成为重组社会结构的全新框架,聚集多元传播行为的巨大网络空间逐渐形成。
对出版机构来说,这种关键性媒介场域的变迁不仅给内容生产、传播空间、受众特性乃至知识形式等多方面带来深层挑战,同时也全方位带动产业内部不同时期的创新与融合实践。
本文着重从《实施意见》推动出版深度融合的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和创新管理三大具体发展举措出发,探究出版深度融合面临的核心挑战,以及在【摘 要】《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加快推动新时代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从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创新管理等方向提出加快推进出版深度融合的思路方向和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已有的出版融合政策体系。
图书出版发行难点及其管理要点分析
图书出版发行难点及其管理要点分析何庆军【摘要】图书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图书出版发行也面临着众多的难点,同时这也对图书出版发行的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如今图书出版发行业面临的更多更大的难点和挑战,然后从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机构的管理特点、图书出版行业的管理机制和我国图书的发行管理形式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的管理手段,希望能够对克服图书出版发行的难点及完善其管理体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图书;出版;发行;难点;管理【作者】何庆军【作者单位】广西美术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一、图书出版发行的难点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现今已有相当数量的读者舍图书而选择其他的信息交流方式。
尤其在时间宝贵的21世纪,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媒介成为人们的新宠。
图书出版发行业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难点与挑战。
首先,热门类别图书易被大量出版,而造成供大于求,导致图书滞销。
比如近年来因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而导致许多出版社以为出现了商机,纷纷出版一些涉及企业制度、企业法律实务的书籍,纵使这类书籍在国内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各家争相出版势必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反而使这类畅销书销售困难,不能产生预想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之前全国美术院校扩招的时候,不少美术出版社均同时推出了几百种美术考前书,造成该类图书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的积压,但有的书的销售量却连两千册都达不到,它们被堆在库房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优秀的作品有限,好的作者难寻也是图书出版发行的难点。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更多的新鲜事物被带进人们的视线,也有更多的作品被带进图书市场。
然而有些作者,虽然受到多方利益的驱动,致力于图书的编写,但是一时不能编出成熟、像样的作品。
中央出版社改制政策解读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政策解读关键词:养老保险问: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依据是什么?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09]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有关规定和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50号),与《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和《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过程中若干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31号),为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依据。
问:转制单位及其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答:按照人社部发[2009]50号文规定,转制单位及其职工,从2010年7月1日起,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照《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照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
企业以全部城镇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在职职工2010年7月1日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转制前已经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出版社,继续按原办法执行。
问:转制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何支付?答:1.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即2010年7月1日以前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并正式办理手续,执行事业单位计发办法按月领取退休费的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
新闻出版业规制及规制变革思路_姚德权
2003- 10- 23 姚德权 ( 1963 ) , 男 , 湖南安乡人 , 湖南大学期刊社编审、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2003 年第 6 期 ( 总第 126 期 )姚Leabharlann 权新闻出版业规制及规制变革思路
101
业组织规制主要是对新闻出版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 控制 , 目的主要是规范和维护报业市场的竞争秩序 , 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政府对新闻出版业实施 的产业组织规制主要包括 : 产业进入规制、 反垄断规 制、 价格规制、 消费者保护规制 ( 新闻出版与广告分 开, 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 ; 不得刊登虚假新闻欺骗读 者) 等。 新闻出 版的内容是舆情民意、 文化积累的 化 身 , 具有意识形态特殊性, 这也使新闻出版业规制 成为规制中最讲究原则性与灵 活性统一的规 制之 一。在实行行业准入和许可证制度的前提下, 新闻 出版业规制的方式方法, 往往体现着党和政府管理 社会的能力和自信 , 也往往是社会公众用来评价政 府 民主、 开明 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 新闻出版业规制是对新闻出版业发展 发挥保 障、 规范、 引导、 服务作用的可靠前提和坚实基础。 新闻出版业要受到政府规制, 并且具有特殊的规制 政策 , 是由新闻出版业本身的主要特征所决定的。 ( 一) 市场局限性理论是新闻出版业规制的基本 依据 在我国 , 中国共产党是执 政党, 战 争年代靠 枪 杆, 和平年代靠导向。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决定了所 有新闻出版单位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在政治上 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管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新闻 出版业的根本管理体制, 坚持正确的主流舆论导向 是其根本职能。但 党管出版 与 党的喉舌 是两个 不同概念 , 中共十六大确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媒体。 属党和国家重要媒体的 党的喉舌 性质的 宣传导 向型 重要新闻出版物, 主要包 括出版目的在 于宣 传、 鼓动, 出版内容比较丰富, 严肃健康 , 但形式比较 单调的重要的党报、 党刊、 党和国家 文件、 文献、 公 报、 法律文本等, 这类出版物除上述要求外, 还主要 负有政治宣传、 舆论导向责任 ,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规 , 由于市场的局限性, 决定其应由党 和政府扶持为主 , 以财政性投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 当然, 喉舌数量也要进行规制。 2003 年 7 月中办发 关于党政部门报刊治理整顿的 [ 2003] 19 号文及新 闻出版总署落实细则, 就规定了党和政府重点扶持 三报两刊 ( 指人民日报、 求是杂志、 省级党报党刊、 地市级党报) 。 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 并非能 包医百 病 , 解决所有问题 , 也决不是要让市场原则通行无 阻。实际上,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 也存在相当 多的项目不属于竞 争性领域。在这些非竞争 性领
出版社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提高出版质量,保障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出版社。
第三条出版社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正确;(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内容创新,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品位和科学价值;(四)坚持依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公平竞争;(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条出版社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出版物质量,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出版社应当设立以下组织机构:(一)理事会:负责出版社的决策、监督和重大事项审议;(二)编辑部:负责出版物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印刷等工作;(三)发行部:负责出版物的发行、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四)财务部:负责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五)人力资源部:负责出版社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工作;(六)其他必要部门。
第六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如下:(一)理事会:1. 制定出版社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2. 审议通过出版社的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3. 决定出版社的重大事项;4. 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5. 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的修改。
(二)编辑部:1. 负责出版物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印刷等工作;2. 确保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3.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三)发行部:1. 负责出版物的发行、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2. 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出版物销售渠道畅通;3. 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四)财务部:1. 负责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2. 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税收政策;3.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试行办法-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试行办法正文:----------------------------------------------------------------------------------------------------------------------------------------------------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试行办法①(1988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根据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图书发行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放开、搞活,把发行体制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如快和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明效。
以国营书店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部分书店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各种书市、展销会的出现,活跃了图书市场。
9年期间,全国的图书销售额增长3.5倍,国营书店固定资产增长3倍,国营书店网点增加1倍多,集体、个体售书点从无到有达2万8千处。
但是,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过分集中、统得过死、行政干预过多的发行管理体制和经营形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基层书店的自主权太少,缺乏活力。
图书的产、供、销关系不顺,不少图书特别是学术、科学著作供销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必须加快和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
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调动全国出版发行工作者的积极性,发展出版发行部门的生产力,多出多发好书。
图书是精神产品,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图书又是商品,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
因此,在加快和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图书的需要,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发展开放式的效率高的充满活力的图书发行体制。
从图书出版的角度谈出版社的经营管理
地方教育出版社如何实现经营的转变-最新文档
地方教育出版社如何实现经营的转变最近几年,地方教育出版社面临诸多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来自宏观经济领域的,也有来自微观经济领域的。
经过思考和调研,笔者认为,出版经营工作所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个挑战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图书经营的影响。
因生产价格指数居高不下而导致的纸张价格、运输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图书生产单位的利润空间。
第二个挑战是具有教材资源的出版社纷纷授权经营。
这将极大地加大教育出版社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难度。
第三个挑战是传统纸介质图书受到新媒体以及数字出版的冲击。
第四个挑战是来自于同行。
近一两年来,可以看到,图书出版产业集中度有增强的趋势。
强势企业已经开始并购弱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早已出现。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和种种挑战。
教育出版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只有以积极进取和乐观的心态,捕捉商机,实现教育出版经营模式上的突破。
一、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经营的“三个转变”1.同步教辅图书出版重心由省内市场向全国大市场的转变。
因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促进了当地教育部门有限地开放本地市场,这是选择进入的有利时机。
2.由卖场销售同步教辅图书向教育部门主导的区域市场转变。
这是受同步教辅读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同步教辅材料区别于社科类、文史类、文学艺术类等图书的最大特点是适宜团购而不适宜长时间摆放在图书市场中零售。
这是因为:所谓同步,一定是紧密配合教科书,与教科书同时使用,这决定了图书在卖场的黄金销售时间只有2―3周。
因此,只有转向区域市场,以销定产,才能减少损失。
3.卖场图书应由品种繁杂向品牌和有特色的精品图书转变,增加适销对路和长销的教育助学读物。
在这方面,要拓宽视野,立足长远,下功夫和气力出版一批有市场、有水平、有文化传承价值的教育类图书,这类图书,可以不必是同步类教学辅导材料,但要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和启蒙价值的学生读物。
二、提高人才和产品两个竞争力第二个竞争力是产品的竞争力。
面向全国大市场,手中必须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出版社经营管理
3.阶段性经营目标体系中的7个指标 按照基本经营目标,每个出版社都应制订阶段性目标体系, 阶段性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社会效益 出版单位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在取得良好的社 会效益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 (2)出书定位 出版单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要找到出版社的专 业优势是什么、出版的图书的读者群是哪些,这是经营目标 的基础之一。 不了解自己的市场情况,出书盲目是不会有好的效益的。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第四章 出版社经营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一、出版社经营管理涵义
(一)经营管理:是指出版社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读
者的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对策, 以取得良好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经营管理活动由经营和管理两个部分组成 1. 经营 :是指出版社按照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 依据出版市场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 , 确定出版社的发展 目标、工作方针 , 进行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确立运行的 体制和机制等,以取得效益的活动。
2. 管理 :是指出版社为完成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正常 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活动。
(三)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出版社经营的目标和决策
(一)需要掌握下列内容: 1.经营目标的概念:经营目标 是指出版社所希望达到的 预期效果。 2.我国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多出好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 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① 整体管理是 对全社性的经营活动的管理,包括制订全社出版
物的选题、发稿、出书、印制、营销等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计 划应该采取的经济、组织、行政、人事等方面的措施。它着眼于 全社的整体利益,对有关的事项作通盘的安排。
出版经营管理
1、出版产业:(1)定义:出版产业是指生产出版产品以出版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出版门类的总称。
它与出版事业相对应,把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作为一种经营性行为,按照一定得经济运行规律而从事的活动,并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出版产业的性质(特征):出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存在二重性,即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统一。
出版产业的双重属性:1、出版产业的文化性;2、出版产业的商业性2、出版产业链:综合考量目前的出版产业,可以把现有的产业链归纳为三类:(1)一体化产业链。
造纸(出版上游)——出版(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图书包装、图书市场推广、图书出版市场检测分析、版权贸易)——印刷发行(出版下游),虽然单一,但囊括了出版经营的各个环节。
(2)系列化产业链。
它的走向是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充分利用资源。
(3)多元化产业链。
出版——其他行业,指以出版业内积累的资本进入非出版相关行业。
3、出版格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全面复苏。
第二阶段,1986-1994,调整与徘徊。
第三阶段,1995至今,新的增长阶段。
①出版主体变化,出版集团化、民营、外资冲击;②产业竞争加剧;③产业间联系紧密;④信息化挑战;4、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出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不合理,教材教辅比例过大;(2)原创性不足,跟风、重复出版现象严重;(3)出版物参差不齐、粗制品多、近年伪书成灾;(4)出版与发行机构间的诚信危机,市场秩序仍需大力整顿;(5)图书品牌开发不足,社际品牌认知度普遍偏低;(6)行业发展“滞涨”现象凸现;5、出版经营管理定义:出版经营管理是指面向出版业进行的,从事各种出版物的生产销售活动,以及对这一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控。
宏观管理:政治、经济、行业、文化。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本书是关于研究出版社经营管理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我国古代出版活动的起源与发展、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内容、出版社组稿与编审管理、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选题管理、出版物的产品与价格策略等内容。
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以系为建制成立的第一家编辑出版学专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办学形式最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北京市特色品牌专业。
2021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遴选市级品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顺利入选。
按照品牌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决定将本专业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编写一套系列教材。
此系列教材共包括以下10本:《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计算机排版系统》、《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发行实务》、《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期刊出版》、《出版应用写作》等。
目前国内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不多,成套教材尤其缺乏。
我们立足于专业教学,组合推出专业教师的系列教材,这既是对以往的教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的支持。
同时,希冀此套教材将教学所得和业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做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使用和研究者参考借鉴相结合。
杂志是由天津市经济委员会主管,天津市企业管理协会、天津市企业家协会、天津市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核心期刊,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发行海内外。
是"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书目2021年版]、"天津市一级期刊"。
《经营与管理》杂志是由天津市经济委员会主管,天津市企业管理协会、天津市企业家协会、天津市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核心期刊,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发行海内外。
是“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书目2021年版]、“天津市一级期刊”。
论出版社转制过程中的观念转变
。
种 意 识 形 态 的 特殊 行 业 在 符 合 规 范 的条 件 下 应 该 就
是
是 果
一
种商业 行 为
, ,
。
观 念 是 制 约 行 业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因
, ,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图书 市场 经 营 的 多 元 化 与竞 争
,
素 解放思 想 更 新观念 开 拓进取 积极 创新 不 应 只
维普资讯
删
。
盈嘲
I I L UN Y U DAN G D A i
论 出版社
刘宗贵
随着 我 国改 革 和 开 放 的不 断 深 入
图书 出版全 面 及 能 力 和 价 值 观 等 三 方 面 出版 观 念 的 转 变 对 于 转 制 出
,
走 向 市 场 形 成 以 市 场 为 主 导新 的 格 局 已 成 为 社 会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换 句话 说 两 个 效 益
,
那么
,
,
如 何 在 转 制 后 的 出 版行 业 里 真 正 地 转 变 观
一
都要 抓 两 个 效 益 都 要 硬
,
这 种 新 型 的 出 版效 益 观 才符
,
念 变成制度 形 成
, ,
种 适 合 的 出版 文 化 理 念 即 核 心 价
一
合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对 出版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转 制 后 发 展 的 内在 的 必 然 要 求 是 图 书 出版 体 系 中密 不
一
这 也 是 出 版社
值 观 使 全 员 能 够 认 同和 接 受 统
, , ,
大 家 的 思 想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命令到服务的转变-论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摘要: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出版社外部环境的市场化水平日渐提高,必然要求出版社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要做相应调整。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单位实行的仍是高度集权、职能单一的科层制模式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用于出版企业。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则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由集中管制向自由放权制衡转换。
中国出版社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路径,是建立统分适度的三级管理架构:打破职能壁垒,组建项目组;重视战略研发,设立事业部;完善协调机制,转型社总部。
关键词:出版社,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
“转企改制”从形式上完成了,出版社外部环境的市场化水平日渐提高,必然要求出版社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要做相应调整。
如果有人问出版社转型什么最难?估计最难的就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转型本身就意味着要进入一个新领域,要面对一系列新问题,要适应一个新
环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还用老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管理方法,那么又如何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呢?创新不是新事物,创新与旧有秩序之间的平衡才是新事物。
出版社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最终要实现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
一、现状:科层制的弊端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单位,特别是中小型出版社实行的仍是工业企业科层制模式的经营管理机制。
科层制是近代工业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按照统治与从属、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服从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
科层组织是相对市场组织而言的,市场组织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如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
科层组织的形成虽然可以促进分工,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奴役、不平等等问题,减弱甚至扼杀员工创新的活力,不适用于类似出版这样的知识经济产业。
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这样的。
出版社中,社长和总编辑是一社之主,下设副社长、副总编分管编辑、出版、发行等某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结构中,以编辑室为中心,设有编辑、校对、设计、印制、发行等多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
社领导高度集权,自上而下布置生产任务和下达工作指令,各科室配合完成,每个科室只对自己的职能负责。
计划经济条件下,出版社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战略是单一的(或是既定的),加之出版社的规模都较小,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可以充分保证集中统一指挥。
同时,按职能划分部门也充分发挥出了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及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改革开放后,出版业也逐渐走上了市场化之路,出版社由事业性质的纯生产组织变为企业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营销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出版社采用,传统的职能划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传统纸质出版与新数字技术的融合,使出版业知识经济的属性增强,创造性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此时还沿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其弊端就相当多了。
高度集权,使社领导纠缠于具体项目的管理事务中,而无法集中精力研究出版社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等大政方针。
生产计划往往不是依据市场需求而定,而是遵从领导的指令和计划。
出版社的信息不畅通,市场的需求和信息很难直接反馈到社领导那里,形成了重计划轻经营、重生产轻效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职能单一,使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横向沟通不畅,工作效率低下;各部门高度专业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观念,造成“编印发”之间的脱节;直线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好处理,矛盾易对工作产生影响;应变能力差等等。
生产与经营脱节,编辑室既不是资金中心,也不是完整的成本中心,更谈不上利润中心,只能被动的接受生产任务,成本压力主要在社里。
社里虽然对编辑室也进行成本考核,但靠的是行政手段,编辑室的自主核算意识不强,员工自觉抓经营的积极性不高,管理松懈、竞争力不强,发展缺乏后劲,难以适应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二、方向: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它是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内部,以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个人作为企业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市场,内部主体间以经济关系构建业务关系。
使市场的价格机制与企业的权威机制在企业组织中相互融合,建立起一种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效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
实施市场化管理就是要实现企业由集中管制的管理模式向自由放权制衡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其作用就是充分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摊给各经济主体,实现经营风险分摊。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组织管理原因是市场化组织的内部结构优势和激励优势——由于将市场机制进入企业内部而使企业组织呈现扁平化、分权化等特点,进而对企业内部主体产生所谓的“高能激励”;其经济学原因在于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探讨,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彼此不能完全替代,这些关系伴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发展而呈动态变化过程,当企业与市场某种程度结合的内部市场化组织表现为更高的相对效率时,这种形态就会被采用。
我国出版社的市场化进程是较晚也是较慢的,多数出版社管理者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及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的掌握还显不足,这使得出版社在企业文化上和人员管理素质上很难迅速适应全新的组织结构形式。
出版社还没有应付彻底变革带来压力的能力,不宜采用激进的变革方式。
三、路径:建立统分适度的三级管理架构
(一)打破职能壁垒,组建项目组
每种图书的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决定了每一个出版活动都
是唯一的,是一种项目性质的活动,不是常规性的、多次重复的活动。
它需要出版从业人员从前期的市场评估、选择作者、组织稿件到审读、编校、设计、制作、印刷、装订、宣传、销售等环节与部门的通力合作,并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时间性,是一种非个人化的、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目前已有一些出版社打破原来森严的部门职能划分而以策划编辑为核心建立起了包括编辑、出版、发行人员在内的横向的项目组。
项目管理与市场紧密结合,有利于各个节点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面向读者,面向市场需求,能使信息迅速传达至决策层。
组建项目组,实现了出版社从高度集权到适当分权的转变,既释放了社领导的压力,使他们从具体的项目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进行战略管理,进行宏观把握,还提高了决策效率,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项目负责人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营销各个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享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调动权,使项目组增加了主人翁意识,避免了出版流程中“各管一段”的弊端,促使精品书和高端人才的产生。
各项目组应当成为利润中心,在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分设帐户,实行独立核算,各项目组之间,项目组与出版社之间分账结算,是模拟的市场关系。
(二)重视战略研发,设立事业部
事业部制起源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50多年来,在全球迅速推广,在现代大型企业中普遍采用。
世界和我国的很多大型出版社也已采取事业部制这种架构。
事业部,是指在出版社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定的出版范围和方向,以市场为中心,以编辑业务为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授权经营实体。
由于事业部有明确的出版方向,便于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
各事业部间还有比较、有竞争,可增强出版社整体活力。
事业部制使出版社从“编印发”为特点的传统出版模式向以“研发、资金、营销”为核心的新型出版经营管理模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出版社的内涵发展,为实现规模扩张夯实基础。
但是,各出版社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事业部制善加使用,可以阶段性的予以扩大放权,不要不考虑自身承受能力追求一次到位。
由于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在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市场营销等环节,缺乏足够的人才,建立事业部后,可以先使其承担“研发、规划”的任务,将“项目组”作为内部市场主体;待条件成熟后,再赋予事业部全权。
(三)完善协调机制,转型社总部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使市场的协调机制——价格机制与企业的权威机制完美结合,这种结合是通过内部市场实现的,因此,科学的建构内部市场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版社总部要在内部各交易主体之间建立生产要素及产品交易的规则体系,它涉及到局部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源的调配、生产成本的测算以及市场仲裁机构等一系列复杂机制的建立。
尤其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避免各事业部(项目组)相互争夺作者、发行渠道和社里的公共资源,甚至选题范围交叉,造成内耗与资源的分割浪费。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伟.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体系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年第1期
[3]吴佩钧.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体系构建[J].经济师,2012年第1期
[4]赵晓丽.组织结构变革在中小型出版企业中的应用[J].编辑之友,2011年第3期
[5耿相新.论出版社组织结构[J].中国出版,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