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反映了近年来科学发展的三个动向

合集下载

人民日报:2018年中国这些重大科技值得期待.doc

人民日报:2018年中国这些重大科技值得期待.doc

人民日报: 2018 年中国这些重大科技值得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2018 年,广大科研人员将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惊喜?哪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值得期待?敬请关注本版报道。

——编者探月工程——首次探测月球背面本报记者冯华2018 年,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新突破。

嫦娥四号任务将于今年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谱写月球探测历史新篇章。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嫦娥四号今年的发射任务将分别于5月和 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

计划 5 月发射中继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 点放置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通信; 12 月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在中继测控支持下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再通过中继星转发至地面接收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闪电和极光等干扰信号,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研究,将填补 100KHz — 10MHz 射电天文观测空白,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空间传播机理等方面原创性成果。

刘继忠介绍,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质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开展形貌、物质组成、月壤和月表浅层结构的就位与巡视综合探测,将促进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嫦娥四号任务肩负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使命,将突破一系列极具挑战的高新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是开展后续月球探测的序章,也将促进人类探索向更加深远的太空迈进。

我国探月工程开始于 2004 年,计划在 2020 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三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北斗卫星——密集发射全球组网本报记者余建斌进入 2018 年,北斗卫星迎来高密度发射之年。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入发展新阶段: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大为提升,提供服务的地区范围更广,进一步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靠近。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刚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科技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这让人们日益坚信,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过程中。

以下总结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 深空·深海·物质深层●生命·生物·生态●量子·智能·信息●材料·制造·工程●能源·交通·建设●令人不愉快的重要科技事件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下文将详细介绍: 01 深空·深海·物质深层 1. 中国发射首次超过美国。

整个2018年,中国发射了39次,其中航天科技37次、航天科工1次、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1次(不幸失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

截止12月27日,全球发射已达108次,是冷战后首次超过100次;30年后,人类又一次发射重型火箭。

2. 美国“洞察号”成功着陆火星。

在历经6个多月、总飞行3亿英里之后,洞察号(Insight)抵达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8次将探测器成功送上火星地表,成为第三个正在服役的火星探测器。

它已从火星传回了火星的风声,携带的仪器还可以探究火星内部构造。

另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两枚微型立方体卫星跟随到达火星轨道,充当洞察号的信号中继器。

因火星表面刮起全球性风暴,“机遇号”于6月份“失联”。

“好奇号”在风暴过后,又开始正常工作。

“洞察号”在火星表面工作(想象图)火星表面刮起全球性风暴 3. 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

意大利科学家通过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在火星南极1.5千米的冰盖下,首次发现了数米深、直径约20千米的高盐度液态湖泊。

这是火星探索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4. 美国发射帕克号太阳探测器。

帕克探测器在随后大约8年内,将完成24次绕太阳轨道的飞行,与太阳表面的距离最近时仅有610万千米,将成为首个进入日冕层的飞行器。

“帕克号”打破了尘封40多年之久的最快人造物体记录。

2017-2018十大科技成就

2017-2018十大科技成就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月31日在京揭晓。

技进展新闻,201712年1.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

研究结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

该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

该研究结果2017年3月10日在《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自2012年开始,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美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推动了酵母基因组合成国际计划(Sc2.0),旨在对酿酒酵母基因组进行人工重新设计和化学再造。

我国科学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占Sc2.0计划已经合成染色体的2/3。

2. 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从原理样机的研发到深渊观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经历了.海翼”余台。

此次“2013个年头,包含浅海、深海、深渊等不同型号的水下滑翔机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2018年有这样九项科技趋势将改变世界_光环大数据培训

2018年有这样九项科技趋势将改变世界_光环大数据培训

2018年有这样九项科技趋势将改变世界_光环大数据培训1.日常生活的日益数据化从与好友在消息应用中聊天、购买咖啡,到刷牡蛎卡(伦敦交通卡)、听音乐,我们今天几乎做的任何事情都会留下数据痕迹。

世界的日益数据化使得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爆炸。

平均每一分钟,Facebook会收到90万个登录请求,超过45万条推文发布,逾1.56亿封电邮和1500万条消息发布。

世界上创造的数据量大约每两年增加一倍。

2.物联网和日常设备更加“智能”物联网是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这是因为所有智能设备都在不断收集数据,与其它设备连接,分享数据,这一切完全不需要人类的干预。

不过,物联网领域还刚刚起步。

市场研究公司IHS预计,到2020年时,联网设备将达到750亿部。

3.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将推动重大技术进步的产生如果没有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无论是数据的超快增长还是数十亿部物联网设备的诞生,都不可能实现。

从1975年至2015年,计算性能以每两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在增长。

现在,计算性能的增速放缓到了每两年半增加一倍。

4.人工智能(AI)的快速兴起现在的计算机几乎能够以与人类一样的方式学习,这种AI能力的飞跃在数据的海量增长和计算能力飞速提升的支撑下得以实现。

过去几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AI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进步。

AI系统拥有的数据越多,它学习的就越快,就会变得更准确。

5.不可阻挡的自动化浪潮机器越智能,它为我们做的事情就越多。

这就意味着,更多过程、决定、功能、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由算法或机器人实施。

最终,不同行业和一系列工作将会被自动化取代。

但是目前,首批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作可以用四个D进行分类:枯燥(dull)、肮脏(dirty)、危险(dangerous)、昂贵(dear)。

对于机器能够做的更快、更安全、成本更低以及更准确的工作,人类不需要再做了。

除了四个D外,法律、会计等专业领域的工作也将会被机器、机器人、算法取代。

以科技之名向祖国致敬——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热点成果

以科技之名向祖国致敬——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热点成果

2018年已经过去,2019年向我们敞开了怀抱。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科技工作者们真抓实干,争分夺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而这些最新科技进步、革新和国之重器的出现也让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

本刊就带您来共同盘点一下在过去一年中让国民为之自豪的各大科技热点成果。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诞生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细胞》杂志发表了成功用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出了两只猕猴的消息。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与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成为了可能。

拥有了一致遗传背景的克隆猴宝宝们,人类将揭开更多的健康奥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也有利于各种新药在进入临床前的研发。

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一突破也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沙漠稻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嫦娥四号”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时间:2018年12月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的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答案 - 副本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答案 - 副本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部分试题一、单选题(48题)1、建立()的体制机制是发挥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

答案: B2、()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答案: D3、()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答案: A4、()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创造性的继承。

答案: B5、()是为了应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而诞生的一项制造自动化技术。

答案: C6、()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答案: D7、()的核心思想是变易,它强调的是,无论自然宇宙,还是人类社会,它的核心特质就答案: C8、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使答案: C9、()所需的氘和氚蕴藏在海水中,取之不尽,对环境几乎无污染,是一种干净、安全的答案: C10、“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

答案: D11、创新是()。

答案: A1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以()利用为标志的。

答案: C13、()打印,实质上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答案: C14、创新()。

答案: C15、创新可以提升()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

答案: A16、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多方面社会因素的配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答案: B17、青年毛泽东评价()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答案: A18、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

答案: C19、阿里巴巴没有简单模仿()B2B网站为大企业服务的做法。

答案: D20、()技术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答案: D21、现代化的关键是信息化,信息化的根本是()。

答案: B22、()是将云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资源创建在防火墙内,以供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共享数答案: C23、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答案: C24、法家思想在哲学方面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因此()中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一个传中叙答案: A25、()是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也即制造系统能够根据顾客的需答案: A26、()指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检验的十二类创新技法。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作者:来源:《科学家》2019年第02期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2日在京揭晓。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

我国新一代“E级超算”“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5月17日对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这也是该原型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

据了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也称“E级超算”,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上,“中科804”从3000亩示范片中脱颖而出,其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突出。

“中科804”和“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成功利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理论基础与品种设计理念所育成的标志性品种,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

两只克隆猴在我国诞生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登上《細胞》杂志封面,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

科学家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历经30年艰辛工作,测出目前国际上最精准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8月3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罗俊团队这一最新测G成果。

此次罗俊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用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测G,精度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吻合程度接近10-5水平。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5期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召开“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 N A纳米机器人、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任刘敏为十大进展入选者颁发荣誉证书。

专家对十大进展进行了逐项解读。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

《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5家编辑部推荐了353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必须是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会议,按照推荐科学进展的学科分布,分成数理和天文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和医学科学等4个组,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入终选。

终选采取网上投票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原“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2600余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8十大突破技术

2018十大突破技术

SCIENTIFIC ACHIEVEMENTS科海泛舟2018十大突破技术12月底,《科学》杂志评选出了一年一度的十大科学突破技术。

它们分别是哪些呢?让我们看看!1.追踪单细胞发育谱系从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之父)时代开始,生物学家就困惑于单细胞胚胎是如何发育成拥有多种器官和亿万细胞的成体。

现在,通过结合多种技术,生物学家可在单细胞尺度上揭示各个基因何时启动并诱导细胞分化。

首先,研究者从活体中分离出数千个完整细胞;之后,使用测序技术获得各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最后,利用计算机或细胞标签,重建这些细胞的时间与空间关系。

这些技术能够无比细致地为我们呈现生物体和器官是如何发育的。

德国柏林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系统生物学家尼古劳斯.拉杰夫斯基说,这项“三部曲” 技术“将改变接下来十年的研究”。

如今,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正在应用这些技术研究人体细胞如何在发育过程中成熟,组织如何再生,以及细胞在疾病中发生哪些变化。

2.冰河时期大型“冲击”事件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冰河时期曾有一颗小行星像连环核弹一样撞击在现今格陵兰岛西北部,陨石瞬间蒸发,并在整个北极地区引发冲击波,现今留下明显的疤痕——一个直径31公里的“希亚瓦萨”碰撞陨坑,其面积大于华盛顿地区。

2018年11月,科学家使用飞机雷达发现隐藏在这个千米冰层之下的陨坑。

“希亚瓦萨”陨坑是地球上最大的25个陨坑之一,虽然不像0.66亿年前墨西哥境内恐龙灭绝的陨石事件那样具有灾难性,但是此次陨石碰撞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碰撞之后的冰融水涌入北大西洋,可能阻止了欧洲西北部来自的温暖洋流传送带,从而导致了冰河时期之后气候骤降。

该事件可能有助于解释“新仙女木”事件,即冰河时期之后一次持续千年的降温事件。

3.古人类的“混血儿”一块来自生活在5万多年前女性的骨头碎片,揭示了两个已灭绝的人种之间的惊人联系:在西伯利亚的一个洞穴中,研究者从发现的骨骼中提取古DNA,显示该女性的母亲是尼安德特人,而她的父亲则是一丹尼索瓦人。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2018年中国取得哪些成就1、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开通这座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使得三地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构成“1小时生活圈”。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大桥开通2个月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旅客超过290万人次。

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人数稳步增长,香港居民占比近30%,澳门居民数量也有大幅跃升。

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个超级工程拥有“六个最”: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它的通车,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19颗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将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等基本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北斗三号工程启动于2009年,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此前,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3月底,完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星座部署。

3、2.9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有了新突破2018年底前一周,10条高铁新线密集开通,新增高铁运营里程约2500公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9万公里。

这10条新线分别是: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新民至通辽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等。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在2018年,中国航天再次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并介绍中国航天在2018年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首先,2018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和载人航天任务。

在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探测器携带了一台植物生长实验装置,成功在月球上培育了第一棵植物。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在月球探测领域的重要突破。

此外,中国还成功发射了一批通信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

6月,中国发射了高分一号卫星,用于进行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为农业、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这一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遥感领域的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任务。

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其中包含了火箭、登月器和返回器。

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将样品采集器送往月球并收集样本带回地球。

这项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尝试,将为未来的月球探索奠定基础。

除了卫星和载人任务,中国航天还在2018年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任务。

例如,中国成功发射了试验卫星一号,这是一颗用于验证新技术和实验性设备的卫星。

这种实验性任务对于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和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2018年,中国还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合作成果。

中国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共同实施了地球观测卫星交流合作计划,通过共享数据和技术,促进了地球观测的研究和应用。

这一合作不仅为中国航天打开了更多合作机会,也为全球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201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

从月球探测到通信卫星发射,从载人航天任务到科学实验,中国航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和进步。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也为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令世界瞩目的航天成就在中国取得。

科技与创新题库

科技与创新题库

绍兴市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题库(1)、请分析其用了哪些思维形式。

(BC)A、联想B、灵感C、顿悟D、习惯2、2006年浙江省提出了(CD)口号。

A、创新强省B、创业富民C、科技强省D、创新型省份3、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C)多门。

A、4000B、5000C、6000D、70004、“新经济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熊.彼特B、保罗.罗默C、彼得.德鲁克D、R.范艾肯5、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

A、4万B、5万C、6万D、9万6、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A)。

A、向科学进军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向科学迈进7、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C)。

A、1965年B、1966年C、1967年D、1968年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B)以上。

A、2%B、2.5%C、3%D、3.5%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B)以上。

A、50%B、60%C、70%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了(A)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A、4B、5C、7D、81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B)。

A、马克思B、马斯洛C、杜威D、斯金纳14、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是(B)。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5、对所见现象产生与之具有某种关联的大跨度直接思维叫(C)。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6、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A)。

A、灵感B、直觉C、联想D、顿悟17、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的伟大的发明家是(C)。

A、费曼B、德雷克C、爱迪生D、吉尔福特18、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A)。

A、门捷列夫B、维勒C、爱迪生D、肖夫斯唐姆1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B)。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2018年是科技领域发展迅猛的一年。

各种创新科技不断涌现,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2018年的科技大事件回顾。

一、5G商用化迈出关键一步2018年,5G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经过一系列试点和实验,三大运营商都已对外公开了面向5G商用套餐的信息。

除此之外,各家手机厂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5G手机,可以说,5G商用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全球最大直升机成功试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直-20”直升机于2018年5月9日完成试飞并通过验收,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直升机。

该直升机也被誉为“中国的黑鹰”,可用于运输兵力、物资和执行特殊任务等。

四、人类顶级智慧结晶-光子学201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出光学微型谐振器网络,由10000个谐振器组成的光学微型谐振器网络(OMN)不仅是目前在数目上、结构上、光学特性上最优的基础光学器件阵列,更揭示了光子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应用方向。

五、无锡“量子谷”获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7月13日,中科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宣布无锡光谷落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打造成“世界一流量子信息产业基地与研究基地”。

无锡光谷的规划和建设将推动我国量子信息发展向前一步。

七、中国成功发射重型运载火箭今年6月5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

这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八、进一步完善电子竞技产业生态链今年中国国际电子竞技大会(ChinaJoy)成功落幕,全年电子竞技领域的人才培养、投资、直播、赛事组织、选手体能等各方面发展得都比较成熟。

同时,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媒体开始涉足电子竞技领域,标志着电竞产业的生态链进一步完善。

九、传统车厂与科技企业联手布局智能汽车众所周知,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8年,国内外众多传统车厂与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携手合作,探索新的智能汽车技术和商业模式,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2018国内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8国内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16 | 创新世界周刊 | 2019.1A 我国在全球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8年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

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C “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 射线探测卫星空白2018年1月30日,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

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B 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Photos 影像View 博览Innovation World Weekly | 17H 首个国产抗癌“明星药”获批上市2018年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

这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I “复兴号”添新丁2018年12月24日,“中国红、琉璃金、国槐绿、海空蓝、长城灰”等一批高颜值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亮相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是首次公开亮相,并将在2019年1月5日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后陆续投入运营。

J 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已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8年全球十大科技热点

2018年全球十大科技热点

2018年全球十大科技热点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8年第24期01全球首座实用型智慧城市美国Alphabet公司与加拿大政府合作,计划在多伦多海滨工业区建设全球首座实用型智慧城市。

它利用庞大的传感器网络收集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人口活动等多种数据,指导城市设计、管理政策和技术升级。

02量子计算机投入实际应用中国科学家使用量子计算机对简单分子进行建模,首次将量子计算机投入实际应用。

借助该技术,科学家能够创建新型分子,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传输能源的新材料以及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等等。

03预测疾病甚至智商美国和英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创建了名为“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机制,预测疾病甚至性格特征。

通过大规模基因研究,可以在婴儿出生时就给他出具“DNA报告”,预测他未来患重大疾病的概率,甚至连智商也能预测。

045G移动通信呼之欲出美国高通公司宣布,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5G数据连接,这意味着5G手机已经进入调试阶段。

随着科技巨头们在5G商用上不断加快步伐,5G智能手机发布的时间表愈发清晰。

05太阳系发现外来星体法国科学家确认了太阳系内存在一颗外来星体,这是2018年太空探索领域最重大的发现。

太阳系内所有行星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绕太阳运动,而这颗“天外来客”却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洞悉这颗小行星如何闯入太阳系,有助于研究生命的组成元素是否由宇宙“访客”带到地球。

06“零碳排放”发电厂美国Exelon电力公司开发出针对天然气发电厂的新工程学方法,能以廉价高效的方式循环利用二氧化碳,大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该公司建成一座发电厂,将燃烧的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置于高压高温环境下,成为“工作流体”驱动特制的涡轮机,从而实现循环使用。

07“魔剪”杀灭艾滋病基因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的调节基因,成功抑制细胞内HIV-1的增殖。

11南京公需课《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课后习题

11南京公需课《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课后习题

单选题(共 7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 C、民族賴之以富强正确答案: B、 1988正确答案: D、 2010正确答案: D、全球治理正确答案: B、刘正确答案: B、 15.2多选题(共 6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 B、 2006C 、 2020D 、 2035E 、 2050正确答案: A、马 B 、 d+eng D 、x+i正确答案: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面向国家重大需求C、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正确答案: A、两弹一星B、载人航天C、载人深潜D、超级计算机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B、社会生产力C、国际竞争力D、综合国力E、国家安全正确答案: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E、以上都包括判断题(共 7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错误单选题(共 7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 D、 2010正确答案: D、全球治理正确答案: B、 1988正确答案: C、创新正确答案: B、 15.2正确答案: C、民族賴之以富强正确答案: B、刘多选题(共 6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 A、军事科学院系B、中科院系D、北大系E、清华系正确答案: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面向国家重大需求C、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正确答案: A、俄罗斯B、以色列C、韩国D、瑞士E、芬兰正确答案: B、社会生产力C、国际竞争力D、综合国力E、国家安全正确答案: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E、以上都包括正确答案: A、防范化解重大风险B、精准脱贫C、污染防治判断题(共 7 题,每题 5 分)正确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A、二B、三C、四D、五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

MIT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MIT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MIT发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自2001年起,我们每年都会选出我们眼中的“十大突破性技术”。

人们通常会问,你们所说的“突破性”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合情合理:我们选出的技术中有些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有些则即将实现商业化。

实际上,我们寻找的是即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单项技术或者一系列技术。

今年,人工智能领域一项被称作GAN的技术正在赋予机器想象力;人造胚胎,尽管面临棘手的伦理限制,但它正在重新定义生命产生的方式,为关于人类生命发展早期阶段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在可预见的未来,天然气很有可能是我们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而一家位于德克萨斯州化工产业中心的实验性工厂正在尝试利用天然气来创造清洁能源。

这些,以及这份榜单上的其他技术,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3D金属打印◎ 入选理由:新型设备首次让3D打印金属零部件成为实用型技术◎ 技术突破:3D金属打印机实现了低成本快速金属物体打印◎ 重大意义:按需打印大型复杂金属物体的能力将为制造业带来变革◎ 主要研究者:Markforged、Desktop Metal、GE等◎ 成熟期:现在虽然3D打印技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它之前仍然局限在业余爱好者和设计师的小圈子内,只是用来制造一次性原型。

而且,之前的3D打印技术使用任何非塑料材料(尤其是金属)时,成本非常昂贵,速度也慢得让人无法接受。

不过现在,随着成本越来越低,使用也越来越简单,这项技术有望成为可用于零部件生产的实用技术。

如果它被广泛应用,将有可能改变我们大规模量产产品的方式。

短期来看,有了这项技术后,制造商们将不再需要维持大量的库存,他们可以按需地打印一个部件。

比如说,当顾客需要给旧车替换一个零部件的时候,就可以立即提供给他。

长期来看,那些大规模生产某一特定零部件的大工厂将会被产品线丰富的小工坊所取代。

这些小工坊将能按照顾客的需求随时打印出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生产出更轻、更坚固的金属零部件,以及用传统金属加工方法无法制造出来的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盘点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进展

盘点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进展

盘点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是个高科技、宽领域、多维度、跨学科的集大成者,从立足大数据、围绕互联网的纯计算机应用,逐步衍生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细微之处改善和改变着我们。

目前,不少新技术、新模式已经逐步投入到现实运用,但是多数领域仍然处在推广、试验、研究阶段,如何把握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机遇,让更广大的老百姓像普及手机一样,用上人工智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面对的时代发展“必答题”。

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方面实现突破进展,国内外的科技公司都在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更多领域,不论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在致力于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十项中外人工智能领域富有突破性的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入选理由: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最重要分支,也是比较难的一支。

早年间,机器翻译还被视作“低级翻译”被嘲讽,如今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准确性大大提高,堪比专业人工翻译。

我们熟知的谷歌翻译、微软语音翻译以及搜狗语音识别等都是基于此项技术。

技术突破:机器翻译是科研人员攻坚了数十年的研究领域,其技术核心是一个拥有海量结点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的从语料库中学习翻译知识。

人类大脑处理语言的过程毫无疑问是最为复杂的认知过程之一,曾经很多人都认为机器翻译根本不可能达到人类翻译的水平。

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就试图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多层传递处理的过程,但通常不超过三层。

2006年,科学家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使至少具有7层的神经网络训练成为可能。

由于能够比较好地模拟人脑神经元多层深度传递的过程,它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有着非常明显的突破性表现。

今年3月,微软宣布其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首次在通用新闻的汉译英上达到了人类专业水平,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又一里程碑突破,将机器翻译超越人类业余译者的时间,提前了整整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十大科学突破反映了近年来科学发展的三个
动向
摘要:从测定分子结构到宇宙探索,从发现远古动物到揭示细胞的秘密,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评选的2018 年十大科学突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拓宽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也反映了近年来科学发展的三个动向。

创新科研工具涌现
当选今年头号突破的“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不是一个具体的科学发现,而是一套“三连发”的研究方法,通过细胞分离、RNA 测序和标记跟踪3 个步骤,像“放电影”一样展现胚胎细胞形成成年动物复杂组织和器官的过程,有望在未来10 年改变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格局。

这是继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2015 年入选头号突破后,科研工具再次登顶,表明“授人以渔”的革命性科研工具不断涌现并日益受重视。

“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使科学家能从单细胞水平确定哪些基因在胚胎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