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图表题6-柱状图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1.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 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解析】参考①对于教师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据在间期合成物质的不同,又分为G 1期(主要进行RNA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 期(DNA 合成期)、G 2期(RNA 和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注意:DNA 合成是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间期结束DNA 含量加倍。
由题意可知,据DNA 含量不同所分出的甲、乙、丙三组细胞处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乙组DNA 含量在2c 到4c 之间,说明细胞正除复制DNA 时期(S 期);丙组中细胞中DNA 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G 2期及分裂期,而处分裂期则可能是分裂后期即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 选项说法是对的。
由甲乙丙细胞数可以看出处于间期细胞多,推断出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正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看处在细胞周期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 当周期阻断在DNA 复制前时,大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所以DNA 含量为2C 的甲组细胞数目应该是增加的。
答案选D 。
参考 ② 对于学生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主要完成DNA 的复制,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子细胞的形成。
2014-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 曲线、柱形图及表格类题型专题汇总

2014-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曲线、柱形图及表格类题型专题汇总(2018年全国1)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2018年全国1)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 (填“O2”或“CO2”)不足。
30.(9分)(1)甲(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乙(4)CO2(2017年全国1)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2017年全国1)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突破高中生物必考题型:题型3 柱形图解类

突破高中生物必考题型题型3 柱形图解类将相关实验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化呈现,用于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
完成两个信息转化是解题的关键:①图形→文字:将图形用生物学语言描述。
②柱状图→坐标图:若将柱状图中的“柱状”理解为“直线”,则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1.(2021·江西上饶调研)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空白部分代表海水中的各种离子浓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和Cl-进入法囊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K+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法囊藻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的差异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D.法囊藻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导致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Na+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助扩散,Cl-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K+出细胞是顺浓度,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法囊藻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的差异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法囊藻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导致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具有选择性,D正确。
2.(2021·陕西省部分学校摸底测试)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溶液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棉花的主根和侧根对NAA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B.NAA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C.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D.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甲组(空白对照组)相比,乙组(NAA处理组)棉花的主根长度减小,单株侧根数目增多,可知棉花的主根和侧根对NAA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由图可知,NAA处理能减小主根长度,增加单株侧根的数目,故NAA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处理能增加主根长度,减少单株侧根的数目,说明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B正确:从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但从题中信息无法得知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C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NAA可促进单株侧根数目的增多,且加入KT以后NAA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正确。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数据类柱状图类试题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题型四表格数据类、柱状图类试题1.下图表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相同NAA浓度下,金露梅插条上长出的各级根数量存在差异;实验中NAA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NAA处理的插条各级根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多,说明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因此A正确。
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 A.Na+B.CO2C.胰岛素D.K+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知,细胞内K+浓度较高,细胞外Na+浓度较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2)坐标柱形图类(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型专项练(二)题型二坐标柱形图类(20分钟,50分)1.(6分)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每个细胞中核DNA含量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2)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原因:加倍为DNA复制,减半为着丝点分裂。
【解析】选C。
由题可知,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连续增殖,B组细胞中核DNA含量在2~4之间,说明其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应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图1中C组细胞核DNA含量为4,为DNA已经完成复制的细胞,直到细胞分裂后期结束,应结束于丁~戊之间,B项正确;图2中细胞的核DNA含量为1、2、4,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对应于图3的乙~丙段,C项不正确;图2中,D组细胞表示DNA含量减半的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与体细胞相同),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D项正确。
2.(6分)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
江苏省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题:热考题型四表格柱状图类选择题Word版含答案

热考题型四表格柱状图类选择题(时间:30分钟总分值:60分)1.(2021·安徽卷,1 )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选项是()选项抗体肽链合成场所抗体加工场所A 游离的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内质网B 游离的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体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溶酶体、内质网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2021·(高|考)安徽卷,2 )以以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3.(2021·广东卷,5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局部有机物的变化如以下图,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 第10 d 斐林试剂不显色B 第20 d 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 第30 d 苏丹Ⅲ试剂橘黄色D 第40 d 碘液蓝色4.(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4 )将某植物的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 ,取上述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以以下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那么()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5.(2021·南京金陵中学高三期中,9 )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以以下图) .以下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D.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6.(2021·安徽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表达,最|||准确的是()选项呼吸类型[H]的来源[H]的用途A 有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水B 有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C 无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乳酸D 无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酒精7.(2021·安徽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8.(2021·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酶液对大豆根和叶片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别离的影响,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酶解时间/h 原生质体产量(105/g鲜重)原生质体活力/%根叶根叶根叶6 2 1.06 9.6 60.5 79.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大豆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酶液中含有多种酶,其中必需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B.大豆根的相对最|||正确酶解时间是16小时,理由是16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C.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先升后降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产量而提高,酶解时间过长导致较早别离出的原生质体重新形成了新的细胞壁D.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9.(2021·湖南怀化第|一次模拟)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假设干对家蝇分成假设干组(每组一对) ,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局部,用DDT处理每组的A 局部,B局部那么不接触DDT (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存存活最|||高的那一组的B局部,A局部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存的局部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A.DDT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B.由于长期使用DDT ,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10.(2021·江苏扬州、南通、泰州三模,13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 ,培养时间为2 d ,结果如表.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种群密度/个·mL-1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11.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12.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 ()A.遮光处理与其干重变化有关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叶绿素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答案地址::// ks5u /down/2021 -2/19/2038054.shtml 复制链接,粘贴到浏览器下载.。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大热点专攻题型3:曲线、柱形图及表格类

曲线、柱形图及表格类[类别和特点]1.曲线类(1)单曲线图例①升曲线图1 图2图3 图4②降曲线图5 图6 图7③先升后降图8 图9 图10图11 图12④先降后升图13 图14 图15⑤升降不断变化图16 图17图18 图19题型特点: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2)双曲线与多曲线图例图例相关变量图例相关变量种群数量——时间(共生)果实发育、果实不发育——是否受粉种群数量——时间(捕食)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温度;厌氧生物、好氧生物的呼吸强度——氧气浓度种群数量——时间(寄生)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合强度——光照强度种群数量——时间(竞争)根、芽、茎的生长状况——生长素浓度题型特点:指在一个坐标系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通常表示不同生物的数量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或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命题人说法]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但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均为“数”和“形”。
“数”就是图像中的点,包括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的动态。
解答时要依据曲线走势推断、分析点的含义、线的变化规律。
[典题示方法]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图甲是在一定的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测得A、B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乙表示B植物在一昼夜内对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请回答问题。
(1)图甲表明,__________植物更适宜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
(2)当光照强度为8 klx时,A植物与B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量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3)图乙中,B植物在7时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在________时有机物的积累总量最多,在________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4)当S1、S2、S3三者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用数学表达式)时,B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3)柱形图解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三)柱形图解类[模板概述]将相关实验数据以柱形图的形式直观化呈现,用于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
完成两个信息转化是解题的关键:①图形→文字:将图形用生物学语言描述出来。
②柱形图→坐标图:若将柱形图中的“柱形”理解为“直线”,则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所示:1.(2022·贵州贵阳高三模拟)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分别浸入6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01 mg·L-1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生长B.由实验结果可知,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1~10 mg·L-1之间C.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 mg·L-1还是10 mg·L-1,可将待测样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实验D.本实验中温度、处理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且适宜2.下列对柱形图的相关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B.若Y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d依次是N、O、H、CC.若Y表示初始浓度相同的不同离子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3.(2022·河北保定高三模拟)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衰老叶片中CAT 的活性明显下降。
研究者为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叶片衰老的影响,设置了60 kg·hm-2、180 kg·hm-2和300 kg·hm-2 3个播种量(分别用D1、D2、D3表示),每个播种量设0 kg·hm-2、90 kg·hm-2和180 kg·hm-2 3个施氮量(分别用N0、N1、N2表示),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生物柱状图题的导和练

C
A B C D
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 目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营养级 第 2时间段
D 营养 级 能 量 降低 .
镶寨 B D
1下 图中甲 ~丁为小 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 同时期的 .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和 D A分子数 的比例 图 , N 关
于 此 图 叙述 中错 误 的是
4 n 31 1 2 n 1 n D
一
(
)
囫 染色 体数
国 一 - D Af@ ̄ - 一 Ny - 一
菇 一
例 1 细胞增殖过程 中 D A含 量会发 生变化 。 N
、
餐察 D
D) d 为显性 , 抗 通过 测 定一 定数 量 细 胞 的 D A 含 量 , 分析 其 细 胞 但 例 2 已知玉米的高杆 ( 对矮杆( ) N 可
周 期 。根 据 细胞 D A 含 量 不 同 , 某 种 连 续 增 殖 的 病 ( 对 易感 病 () 显 性 , 制 上 述 两 对 性 状 的 基 N 将 R) r为 控
≮翟的相互转化 0 … 字与图形 ∞ 一 ,达 到提 高学 生的知识 迁移能
力和“ 文图” 互动 能力 。下面通过例题 的“ 和习题 导”
的 “ ” 达 到熟 练应 用 。 练 来
, ~
~
D A复制前时 ,大 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 ,所以 N D A含量为 2 N c的甲组细胞数 目应该 是增加的。
坐标与纵坐标表示 的意义。二是要弄清柱状 图所示 的含义 , 要抓住“ ” “ , 点 ” 点 、形” 使“ 定位准确 , 形 ” 使“
符合“ 柱状坐标图” 的画法 要求 。三是要分析 图示 中 各数量 不同的原 因 ,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揭示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状图
1.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 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 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 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 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 代的性状分离比 B.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 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 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 细胞的数目之比 ACD
数目 50 40 30 20 10 数目 50 40 30 20 10 氨 肽 需种类 基 键 水 数 数 数 A 氨 肽 需 种类 基 键 水 数 数 数 B 数目 50 40 30 20 10 氨 肽 需种类 基 键 水 数 数 数 C 数目 50 40 30 20 10 氨 肽 需种类 基 键 水 数 数 数 D
2.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 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 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B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 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 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形成所需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C
4.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 中
D
5.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的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分子 数(无阴影)和染色体数(阴影)在 1 、 2 、 3 、 4 四个时 期的统计数据,其中可以表示着丝点分开、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 期是:
A.1、2
B.2、4
C.1、3
D.1、4
A
6.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 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 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7.(多选)下列各项中,可能出现右图结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