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宗元游记风格看其贬谪心态的发展
从柳宗元看贬谪者心路历程论文
从柳宗元看贬谪者的心路历程贬谪文学作为与政治相关的某种文学现象,由来已久。
早在《诗经》当中,就已有零星的表现遭贬之怀的诗作。
而我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正是第一位和贬谪有深刻关联的作家。
其《离骚》、《渔父》、《卜居》等诗篇都是直接书写贬谪的作品。
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贬谪塑造了屈原文学创作的核心。
后世凡遭贬谪,宦海失意者所书写的言志之作,无不与屈原所开启的贬谪文学传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其中,最为突出者是柳宗元。
他的《永州八记》既是中国山水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贬谪文学的经典之作。
文学是人学,文学不能用伦理价值观念去衡量、品评,而应从美学价值上去观照。
一帆风顺产生不了伟大的文学家。
一定程度上讲,贬谪对古代文人来说,既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命运的馈赠。
生活磨砺了他们,生活也成全了他们。
贬谪文学成为他们最重要最完美的文学,成为苦难枝头上最绚丽的花朵。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虽多为苦闷沉痛中心灵的小憩,不免有清幽之感,难得之处乃在寻找和发现之中,心境一点点地开阔、舒朗,走向物我合一之境。
在那一瞬间,蛮夷之地本来可怖荒凉的景色焕发出光彩,诗人笔下莫不细致奇妙,充满诗情画意,堪称“诗人游记”。
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从苦闷走向疏朗的?初贬于永州之时,他正是充满抱负的青年才俊,在革新浪潮中充当英勇的弄潮儿,但对仕途的理解不足以及性格的正直天真必然使他落马失势,经历了十年在永州的磨砺,他在山水的怀抱中得到了抚慰。
那些幽静自然的美令他欣喜,却也令他怜惜——如此美景却被世人冷落,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便耐不住感叹起来,可见山水之美让他暂时轻松,却无法令他真正释怀。
所以当长安的召唤传到谪地时,他空欢喜了一场——柳州,更加偏远和贫穷。
去了那里,便意味着今生回归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此时,他虽刚迈入中年,却身染百疾,甚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痺”(《与李翰林建书》)的地步,所以他知道,柳州将是他的终点。
这种状态下,心情反而放开了,不再做梦而是立足现实。
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传文创作的变化
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传文创作的变化陈安梅【摘要】中国文学史上,因政治上的不得意而在文学上取得斐然成绩的人很多,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中年时的贬谪经历在其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使其作品在贬谪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 have been many scholars ,whose achievements reach highest levels in their lives after encountering failure conditions in politics. Liu Zongyuan is one among them. He is a famous litterateur and an outstanding thinker in history. His experience of being degraded in his middle age leaves deep impression in his literature writing, which gives his works different aesthetic characters from his earlier writings.【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柳宗元;传文;贬谪;美学风貌【作者】陈安梅【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少年得志,21岁登进士第,26岁第博学宏词科,29岁调任蓝田县尉,31岁迁监察御史里行,其科名、仕途均可称春风得意。
33岁时他积极参加王叔文进步集团并成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但不久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王伾被逼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谪为边远诸州司马。
柳宗元谪居永州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心态比较
柳宗元谪居永州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心态比较08中文(本)泗洪许石玲【摘要】:柳宗元、苏轼同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仕途上却不甚顺利,政治理想破灭后,均被一贬再贬。
二人遭遇相似,被贬后的心态却不尽相同。
本论文通过对柳、苏二人贬谪永州、黄州时期部分作品的比较,管窥二人心态的异同,探究其心态的成因。
【关键词】:柳宗元苏轼永州黄州谪居心态柳宗元与苏轼均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二人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苏轼的豪放词,都是文学史上的最高典范。
但在仕途上,二人却不甚顺利。
正当他们意气风发、想大有作为之时,却遭到迎头痛击,政治理想破灭,分别被贬永州、黄州。
二人遭遇相似,被贬后的心态却不尽相同。
本论文通过对柳苏二人谪居永州、黄州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的比较,管窥二人心态的异同,探究其心态的成因。
一、从作品中探寻人物心态(一)从“永州八记”等文看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心态谪居永州是柳宗元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广泛。
其中最为世间传诵的是山水游记,特别是著名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模山范水,而是借物写心,抒发失意情怀和牢骚怨气,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因而他的山水游记,折射出他谪居永州时期的心态。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首篇,柳宗元在开篇就写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1](P142)深深的负罪感忧惧感诉诸笔端。
此记作于元和四年(809),是柳宗元到永州的第五年,由此可见,他一直是以罪人的身份谪居永州,长期被负罪感忧惧感所笼罩。
除了负罪感忧惧感外,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还满怀孤寂、凄清。
《钴姆潭记》中“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1](P147)设想中秋观月的情景,“乐”而忘乡。
貌似冲淡,实则激愤,以一个“乐”字透出遭贬“居夷”的悲怨凄楚。
以柳宗元及其作品为例浅议古代贬谪文学
通 雯 l
学I
序》 , 八愚诗是 他在永 州写 的诗 集 , 到今 已经 失传 , 但 庆幸 它 的诗序却保 留下来 , 其 中有一段很打动世人 :
“ 夫水 , 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 辱于愚 , 何哉 ?盖其 流甚 下, 不可以溉 灌。 又峻急多坻石 , 大舟不可入 也。 幽邃浅狭 , 蛟 龙 不屑 , 不 能兴云雨 , 无 以利世 , 而适 类于予 , 然 则虽辱 而愚
黄州惠州儋州 。” 有着 这些 坎坷 经历 , 他们却 给后 世留下 了很多经典 文学
柳宗元渔翁情结
十年 中 , 柳宗 元写下 了很 多传世名篇 , 交织着他 的辛酸
和血泪 , 更集结了他顽强的意志和生命的强力 。这种情结 叫 做“ 渔翁情 结 ” , 就是那 种“ 他 人皆醉我独 醒” “ 自得其 乐” “ 傲 然 于世 ” 的人格魅力 。 用一首诗歌 和一篇游记来解释其身上 的渔翁情结 , 那就
因为 柳 宗 元 性 格 中 的“ 愚” 性 情 结和 渔 翁 情 结 的 影 响 , 才 造 成 了柳 宗 元 的 成 就 。
f 关 键 词 】柳宗元 ; 贬谪 文人 ; 贬谪 文学 ; 渔翁情 结 ; “ 愚 性情结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 2 - 0 0 8 6 — 0 1
纵观 中国古代 文学 ,精 品大都来 自文人 墨客 的低 唱悲
吟, 仕途上 的坎坷造就 了悲愤激昂的千古奇文 。于是 , 贬谪文 化 重要 的组成部分。 ‘
安度过 , 尽管先辈 曾经显赫 , 但到祖父 、 父 亲这 一辈官职不是
很高 , 母亲也 出身于 当时范 阳之大族 , 从小就 教柳宗元 识字 读书 , 贞元九年( 公元 7 9 3年 ) , 2 l 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 ; 贞元 二十一年 德宗去世 , 顺宗 即位 , 重 用王叔文集 团 , 推行 革新 ,
浅析柳宗元游记散文风格
浅析柳宗元游记散文风格 摘 要: 柳文向来以峭拔矫健,幽凄冷寂而为人称道。
他的游记散文 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每一篇都可以称得上是述说心志、慰藉心灵的山 水典范。
细细体味,柳宗元 散文的典型风格首先表现为审美客体的“怪特”, 特别钟情于那些具有奇异 色彩的景物, 作品中多幽景与冷境的描写。
此外, 其笔下的景物往往趋于精致化、 袖珍化,对景物的审美过程也往往别具一格。
关键词: 柳宗元 贬谪 游记风格 永州八记 创作个性 柳宗元作为中国文学 史上杰出的文学大家,像以往的文人一样,作品种类涉及诗歌 、散文、传记、书、论、碑、表、志等诸多体裁。
就留存下来的山水游记作 品而言,数量并不算多,左不过三四十篇,且大都创作于贬居永州和柳州之时。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①出色地展现了柳宗元散文的独特风 格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也彰显出柳宗元身遭贬谪时高贵的人格品性和独有的人生 态度。
或许正是这种特别的贬谪经历,才铸就了柳宗元艺术人生的辉煌,也造就 了柳氏游记散文独树一帜的个性与风格。
所谓文学风格, “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 在文学作品 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 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 术独创性”{2}。
因此,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必然内含于其作品的文本之中。
柳 宗元的游记散文尤其关注对凄寒清冽之水和怪丽奇峭之山石的描摹, 构成了迥异 流俗的山、石、水意象,由是形成柳氏“色调清冷、骨力峭拔的以冷峭为主导的 艺术风格”{3}。
一、钟情于“怪特”的自然景物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风格特点就是尚奇, 他总是格外喜爱那些具有奇异色 彩的景物, “尤其善于观察并发现自然山水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个性特征, 并能 将它们完美地展现出来。
在他的笔下,那些自然景物不仅具有美的多样性,更有着审美趣味的奇特性”{4}。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里对各种水进行了特写, 且赋予他的“水”以不同的奇趣。
柳氏写水, 有状水声之奇的, 如在 《石渠记》 中写“有泉幽幽然, 其鸣乍大乍细”; 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中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又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下见 小潭, 水尤清冽”, 是直接表现水之清奇;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则是从侧面写出水清之奇。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的心路历程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的心路历程摘要: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有明显的发展变化的,由开始的“恒惴栗”发展到最后的“心凝形释”,从与外在景物的关系的角度着眼,则经历了由心灵不在场的单纯的“身体”的游历到后来的“精神”的游历的过程。
具体来说,则是经历了由“物我分离”到“以我统物”,最后到“物我合一”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物我分离;以我统物;物我合一;“身”游;“神”游一、物我分离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开头就用沉重的笔调写道:“自余为?J人,居是州,恒惴栗”。
“惴”,惴惴不安;“栗”,震惊。
两个字连用,表明恐惧程度之重。
而“恒”字,则表明恐惧之情之长久,并非偶尔出现。
“其?K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种行走方式乍看很像是悠闲地信步而游,但联系上文,实则是心情极度郁闷而急欲排遣的一种行走方式,它无明确的行走目标,心事重重,精神恍惚,类似于司马迁受宫刑后的状态。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请注意“日”字不寻常,每天都要去深山老林,真的是每天都有美好的景色吸引着作者吗?他经过高山、深林、回溪,描写的景物只有四个字“幽泉怪石”,可见作者根本没有心情游山玩水。
那么,他每天不辞辛劳地出游,其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尽量避开尘世的纷扰,在他的身后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追赶着他,使他不停地奔走,一刻也不能停歇,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回到他所在的贬所,贬谪之恨、惴栗之情就时时折磨着他,他只能“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试图摆脱忧惧之情。
即便到了他所欣赏的“幽泉怪石”之处,他也并没有心情细细欣赏,只是“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只有一连串的动作,到了以后分开草就坐下,坐下就喝酒,并且喝酒的目的就是喝醉,这并不是开怀畅饮,而是用酒麻醉自己。
然后躺下睡觉,睡着了就做梦。
作者根本没有心情观赏景物,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1】摘要:柳宗元作为一个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和优秀文学家,以他独特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思想遗产、文化遗产千余年来滋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的为官之道,对今天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官员也仍将是一种深深的启悟。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
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洛阳(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出身于仕宦门第。
他“少精敏,无不通晓”,在国运衰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中唐,他胸怀“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治国理想,踌躇满志地参加王叔文、王�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受诏入朝,被再贬为柳州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柳宗元经历了这样的坎坷、打击后,在思想、情感上的变迁是极其巨大的,“柳子厚失身遭贬,而悲蹙之意,形于文墨”,其作品充满了令人断肠的贬谪之音。
柳宗元的愁苦忧惧是刻骨铭心的,这正是他文学创作的原动力。
“逐客”、“闲人”作为柳宗元的缺失性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永州诗歌独特的心境特征。
在被贬永州之前,柳宗元很少写诗。
今存柳集中有《省试观庆云图诗》一首,可以定为贞元九年他二十一岁应进士试时所作,是今存柳集中最早的诗。
另有《韦道安》一诗写于长安。
除此外,柳宗元在长安时期大多写的是政论文,“济世”、“救时”是其主旋律,充满着政治改革精神。
然而,永州时期的创作主调已经发生变更。
他虽也写过一些济世救时之作,但这时创作的驱动力使他作品的主题转移到“逐客”、“闲人”的永州生活层面上来。
贬永初期,柳宗元的诗歌主要充满了愤激和怨慨。
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怀探究
第11卷 第3期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1 No.3 2009年7月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July 2009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怀探究张月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
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1417(2009)03-0071-0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洛阳(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出身于仕宦门第。
他“少精敏,无不通晓”,[1](P1434)在国运衰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中唐,他胸怀“辅时及物”、[1](P789)“利安元元”[1](P781)的治国理想,踌躇满志地参加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受诏入朝,被再贬为柳州刺史,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1](P93)柳宗元经历了这样的坎坷、打击后,在思想、情感上的变迁是极其巨大的,“柳子厚失身遭贬,而悲蹙之意,形于文墨”, [3](P335)其作品充满了令人断肠的贬谪之音。
一、“本期济仁义,今为众所嗤”柳宗元深受儒学熏陶,儒学的入世品格和刚健精神培养他高尚的道德情感,激发他积极投身现实社会,对国家生存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他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二十六岁第博学宏词科,为集贤院正字,踔厉风发,名声大振,准备在政治上大有作为。
他“齿少心锐,径行高步”、[1](P183)“冲罗陷井,不知颠踣”,[1](P433)积极投身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中。
在革新运动中,他们怀着“制令有不宜于时者,必复于上,革而正之” [1](P782)的信心以及“知不可而愈进兮,誓不偷以自好” [1](P782)的气概横扫安史之乱以来的中唐弊政,实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展现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展现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一首深情而凄楚的抒情诗,作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顿从心起。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密的雨点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眺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2、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三、创作背景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一说夏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始得西山宴游记》情感变化轨迹探微
《始得西山宴游记》情感变化轨迹探微作者:吴琼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10期柳宗元被贬永州,长达十年,足迹遍及永州的青山碧水。
游之所至,或寄情于青山,或托意于碧水,于是永州的山水便成为他的情感载体。
因此,如果要梳理柳宗元情感变化的脉络,就必须走进他笔下的永州山水。
通过对山水的欣赏,我们就可以走进其内心世界。
一.被贬永州,惴惴战栗“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
永州地处湘粤交界,乃蛮荒偏僻之地,此地“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简直就是一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即便“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文化苦旅》,文汇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因此被贬永州,就意味着此去会险象环生,凶多吉少。
到达永州之后,政敌们仍不罢休,咒骂之声不绝于耳,人身攻击接连不断。
柳宗元本来还心存重返朝廷、报效国家的一线希望,谁知残酷的政治迫害又接踵而至,怎能不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怎能不让他悲愁万状、愤怒万分!柳宗元被贬,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也跟着遭难,至永州未及半载,老人家便撒手人寰了。
老母伴随他半生,历经磨难,而他竟不能让老人家安享清福,颐养天年,怎不满怀愧疚?怎能不羞愧难当?而今老人家竟然驾鹤西去,仙归道山,他又怎能不伤心欲绝?纵有孝亲之心,又何从报答?老母在时,内心若有忧愁苦闷,还可向老母倾诉,如今老母逝去,自己的满腹忧郁,又向谁诉说啊?!柳宗元初到永州,无处栖身,寄宿寺庙,后方有居所,渐次安定。
可谁料,数次火灾,将居所付之一炬,使得贬谪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火灾过后,只剩下一片瓦砾废墟,柳宗元只好重建房屋,而建房又谈何容易!劳神焦思,痛身苦体,竟至“行则膝颤、坐则髀痹”,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身体的痛苦必然会给他带来心灵的痛苦,而心灵的痛苦又无法言说,于是乎,柳宗元的痛苦就变得更加深巨了。
如此深重的苦难,如此愁苦的心境,柳宗元仅用“恒惴栗”三个字一带而过,足见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包容苦难的胸怀。
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
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导语: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理想的文学家,其希望参与政治革新的政治心态即使是在被贬永州后仍然不曾消退。
面对绮丽山水,他全身心投入,对景物进行精雕细刻,做到了物我相融。
其山水游记作品中,交织着想入世却又不得不出世的矛盾心态,为我们营造了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一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产生的社会背景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的产生与当时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柳宗元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在年少时“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希望“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五年后又考取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被授为集贤殿正字,得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面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柳宗元渴望辅时及物,在任监察御史里行期间,结识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人士。
顺宗李诵即位后,王叔文等执政,积极推进改革,主张削弱宦官、藩镇势力,柳宗元升任礼部员外郎,成为政治革新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
但好景不长,李诵在宦官和藩镇势力的逼迫下,让位于其子宪宗李纯。
宪宗即位,王叔文集团无所依傍,相继被贬。
柳宗元被贬为韶州刺史,未及到任,又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地处湘南,当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其虽官为司马,形同被编管的囚犯,这对柳宗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带着愤懑和不平,他离开了京城远赴永州,同行者有其67岁的老母。
途径汩罗江,他怀古感今,凭吊屈原,斥责颠倒黑白的社会,发出“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吊屈原文》)的感慨之声。
柳宗元被贬后,朝廷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对他多有诋垢,他身在贬所,又受小人诬陷,心情十分痛苦。
被贬永州,是柳宗元仕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他既不能进而得其志,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创作了多篇讽喻杂文和抒情散文、诗歌,许多重要著述,就是在其被贬永州的十年间所写的。
而此期间创作的山水散文,尤其是“永州八记”,既是柳宗元对永州之地奇山异水的实录,也是他矛盾心灵历程的真实写照。
弃逐逆境中的愤悱与宣泄——柳宗元贬谪心态探析
[ 键 词 ]柳 宗元 ; 关 弃逐 逆境 ; 愤悱 ; 宣泄 [ 图分类 号72 6 2 [ 中 10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 编号]1 7 — 8 X( 0 6 0 —7 70 6 18 1 2 0 ) 60 5 6
弃逐 逆境 中 的柳 宗元 , 内心 充 塞着 难 以 化解 的郁 愤 情 绪 , 对此 他 说 :仕 于世 , 劳 而 见 罪 , 人处 “ 有 凡
20 0 6年 1 月 1
NO . 20 6. 7~ 7 V 0 75 62
弃逐逆境 中的愤悱与宣泄
— —
柳 宗 元 贬谪 心 态探 析
王 承 丹
( 汉大学 文 学院 , 北 武汉 4 0 7 ) 武 湖 3 0 2
[ 作者 简介]王承丹 (95)男 , ]6 , 山东苍 山人 , 汉大 学 文学 院博 士 后 , 门大 学 中文 系副 武 厦
大焉。
此 时的柳 宗元 , 可谓 春风 得 意 。放 眼未来 , 现在 他 仕 途 上 的前 景 更 是 一片 光 明。但 是 , 展 命运 之 神 并 不垂 青这 位风 口浪尖 上 的革新 志士 , 却让 他猝 不及 防地 坠入 了厄 运 的深 渊 。 随着 短 寿 的水 贞 革新 无
可挽 回地归 于失败 , 宗元转 瞬之 间成 了“ 柳 于众 党 人 中 , 罪状 最 甚 ” 者 ( 70页) 第 8 。他 最 初 被 贬 为邵 州
及 回味梦 想变成 现实 的快 意 , 又如 一宵 春梦转 瞬 即逝 , 和他 的 同道 又一次 匆忙 离去 , 皆 以为 远州刺 却 他 “
史, 官虽进 而地 亦远 -4 第 14 页) E ( 63 。 ]
在偏僻 辽远 、 民生凋 敝的 弃地永 州 , 以及稍 后 的柳 州 , 首先 要 忍 受 的 就是 恶 劣 环境 的折 磨 。如此 他
从贬谪心态看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寓言创作
[作者简介]郭静,女,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师。
从贬谪心态看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寓言创作○郭静(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摘 要] 柳宗元济世安民的美好初衷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破灭了,随之而来的贬谪给他带来的是身心的双重折磨。
柳宗元通过文学创作,将满怀幽郁舒泄出来,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其寓言作品高度关注了朝廷政事、讽刺和鞭挞了政敌,赞美了革新派并表明了自己的斗志。
[关键词] 柳宗元; 贬谪心态; 寓言创作[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31-02一、诗人生命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永贞革新中国文人对政治的热衷是古已有之的传统。
他们不甘以文人自居,而欲于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
这在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以儒家济世安民思想为本的柳宗元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的理想是“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
”(《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他在贞元九年(793)中进士,贞元十九年(803)为监察御史里行,受到王叔文赏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了王叔文,王伾领导的志在打击权奸,进用贤能,减免赋税,革除弊政的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
但这次革新仅进行了一百四十余天便夭折了:支持改革的唐顺宗被逼让位给李纯(唐宪宗);王叔文被杀、王伾被逼死;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远州司马,他先被贬邵州刺史,途中又改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贬柳州刺史。
他参加“永贞革新”,是欲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济世的美好初衷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破灭了,随之而来的贬谪给他带来的是身心的双重折磨。
下面就简析贬谪给他造成的折磨及其对永州寓言创作的影响。
二、贬谪生活对诗人的影响贬谪给士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折磨。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
…涉野有蝮虺大蜂…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且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与李翰林建书》),这里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至则无以为居”(《永州龙兴寺西轩记》),“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先太夫人县归袝志》),生活条件也很差。
柳宗元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人生态度的确是不豁达,尤其是第二次被贬柳州。
原因有这么几个:1、年轻气盛,从仕途辉煌到前途无光,反差太大;2、出身世家,却无法光宗耀祖;3、高堂老母跟随自己到蛮荒之地而不得善终,耿耿于怀;4、身处瘴疠之地,身体受摧残严重;5、渴望回北方调养身体为柳家留后,而在永州一窝就是十年;6、刚返京城一个月,就又遭贬,没像屈原那样投江就已经算豁达,四年后抑郁而终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柳宗元遭贬后心态不豁达却不甘沉沦,写下了大量哲学散文,寓言杂文,山水游记。
且能为百姓鼓与呼,像《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名篇,正像司马迁说的“……《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柳宗元当然也是心有郁结而使其文学成果辉煌。
也如他的挚友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言:“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以仕途多舛换来后世对其文学的景仰,倘柳宗元泉下有知,也足够了。
一,被贬之后的柳宗元并没有一蹶不振,虽然仕途不利,但是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与道德品质。
二,柳宗元热爱生,所以才“独钓寒江雪”。
一样贬谪两样情——谈柳宗元、苏轼贬谪期的山水游记
维普资讯
一
样贬谪两样情
・ 9・ 4
贯穿始终的, 唯有失意、 幽独 、 孤介的柳子厚笔下 , 才会有小石潭 的寂寥 , 小丘的幽静 , 袁家渴的幽丽 , 石渠的 清深, 也才会有西山的高峻 , 这幽峭冷洁的永州山水, 乃是子厚将满腔 的“ 埋厄感郁一寓诸文” 才可能有的。 而在苏轼的山水里 , 我们看到的却是与子厚完全不同的一个乐天安命无往不适 的乐呵呵的东坡翁。 当然不是不委屈。我们看他 自 叙在黄州时的情形就知道了: 只影 自怜 , “ 命寄江湖之上 。惊魂未定 , 梦 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 , 章狂失志。……疾病连年 , 人告相传为已死。饥寒并 日, 臣亦 自厌其余生 。 ” 而且 生活也不可谓不困顿。所谓“ 禄廪久空, 衣食不继” , " 在黄州, 东坡没有俸禄 , 一家数 口, 衣食难继, 只好在 他 黄州城东亲 自 开荒种地。在儋州 ,海南连岁不熟 , “ 饥食百物艰难”药物更是奇缺 , , 东坡已是 6 0多岁 的老人 了, 身边只有幼子苏过相伴 , 自言 :老人与过子相对 , 他 “ 如两苦行僧耳。 事实上 , ” 。 东坡遭受 的打击 , 经历的 艰难并不亚于柳子厚 , 可是我们看东坡作 于贬谪期的山水记中的那个苏子: 举酒属客 , 明月》 “ 诵《 之诗 , 歌 《 窈窕》 之章”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 “ ,饮酒乐甚 , 扣弦而歌之” 这一个呼朋唤友 , , 举杯高歌的 东坡, 全不见一丝衰飒之气 ; 而在儋州,游 白水岩》 的归途中, 《 ∞ 白发苍苍的坡翁“ 至江山月 出, 击汰中流 , 掏 弄珠璧”竟然在月光下玩起了水 , , 而且觉得被 自己弄起 的水珠在月光下如明珠似碧玉, 何其快乐 的一个老 人啊, 简直是童心未泯呢!在海南, 天气卑湿” 地气蒸溽”。 “ “ 他不在乎 , 看到“ 荔子累累如茨实” 他就满心 , 欢喜, 等到当地的父老乡亲 , 邀他待荔枝成熟 , 携酒来饮时 , 欣然许可” 乐不可支 了。这哪里是一个被 他“ , 贬万里 , 被人迫害到连破驿馆都不许住的垂暮之年的老人可能有的形象呢!但这确实就是苏东坡 , 就是那个 被林语堂称作“ 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的乐呵呵的苏东坡 ! 砼 ( ) - 既然柳苏游记中的情感如此不同, 那么 ,一切景语皆情语 ” 二人游记中对景物的选取 , “ , 也便明显
浅析柳宗元贬谪永、柳期间的思想动态
浅析柳宗元贬谪永、柳期间的思想动态作者:饶玉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7期摘要: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和碑铭表志类文章在唐代及后世深受推崇。
尽管柳文熠熠生辉,却也淹没不了其诗歌在文坛上的成就。
柳宗元的诗歌留存一百六十多首,绝大多数为贬谪永州和柳州期间所作。
这些诗歌以字简意深的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作者面临政治革新失败后颠沛流离的半生。
而这些诗歌中有一类较为独特的是以记述种植的方式抒发作者贬谪南荒的复杂心态,这类诗歌从不同层面映射出诗人面临政治迫害后对自身的认识和外界的认知,从而在罹难中淡化苦痛、升华自我。
关键词:柳宗元;贬谪;种植诗;思想动态作者简介:饶玉群,性别:女,籍贯:广西来宾,1989 年6 月7日出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文学硕士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2一、“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一朝被贬,身系南荒。
这句话足以概括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所遭遇的处境。
政治革新之前,柳宗元的仕途较为平坦。
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中博学鸿词科,随即成为集贤殿正字,后调任蓝田(今山西蓝田县西)县尉,不久又被中央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
身为朝廷政员,希望在政治上建立一番功业的柳宗元需要跻身进入一个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集团,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正是基于这种政治上的雄心壮志。
令柳宗元意想不到的是,他这么快就被同朝为官的群小施予政治挤兑,惨遭迫害被贬南荒。
韶州一贬成了柳宗元政治生涯由光明逐渐走向黑暗的转折点。
对此,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行路难三首》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惨遭迫害的沉痛心情。
(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坐使儿女相悲怜。
(其二)虞衡斤斧罗千山,……,爱材养育谁复论。
(其三)飞雪断道冰成梁,……,桃笙葵扇安可常。
韩醇《训诂柳集》评:“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
柳宗元贬谪文学 “愚”的精神
柳宗元贬谪文学“愚”的精神引言柳宗元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作品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谈谈柳宗元的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所做诗文。
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期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是一种面对着世事的苍凉。
这表现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之中,也就创造了自古文人的另外一个精神世界,这是有别与桃花源的另一个世界――愚的世界。
“愚” 会意。
从心,从禺( yù)。
从心,与性情有关。
禺,猴属,兽之愚者。
本义:愚蠢,愚昧。
愚,戆也。
――《说文》三赦,曰愚。
――《周礼•司刺》靡哲不愚。
――《诗•大雅•抑》在柳宗元著作中,"愚"可算是内涵最丰富的一个词,基本的涵义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愚性",即性不谐俗,众醉我醒的高洁品格;其二是"愚求",即执着理想,不避艰危的求索精神;其三是"愚论",即注重实用、不同时俗的理论观点。
这三者,又以"愚求"为核心,因为"愚论"是求索的结果,而一旦有了理论作武装,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性格的表现自然也不同时俗。
由此可见"愚"既是柳宗元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失去了愚,也就失去了柳宗元。
因此,他才对愚如此痴迷。
并且建立了一个精神世界――“愚”的世界。
这个世界十分复杂,它是个笼括了一代代在仕途上失意文人的精神世界。
“愚”的世界里,都是无法“体察上意”受到贬谪的官员,他们平日里游山玩水,做着一般闲置官员所做的事情,然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矛盾。
现实生活对他们是无情的,自己所建造的内心世界又是寂寞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山水无法抚平他们内心的躁动。
柳宗元贬离长安的心境及其加贬后的变化
柳宗元贬离长安的心境及其加贬后的变化
陈松柏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被贬,柳宗元始贬邵州刺史,离开京城长安之时,他的心境并不是凄凉、忧伤,而是离开是非之地的解脱、在邵州建功立业的期许以及夹杂着告别京城的忧伤.途中,加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他由此被推入失望的深渊,引屈原为同道,写下千古传诵的<吊屈原文>,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把骚情融入了永州十年的所有创作.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陈松柏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苏轼与柳宗元贬地山水游记比较
2.佛学影响与儒者情怀r——柳宗元、刘禹锡贬后心态侧窥
3.苏轼贬惠与柳宗元贬永之比较研究
4.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柳宗元贬永期间的孤独心态与诗文创作
5.柳宗元贬柳期间境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柳宗元游记风格看其贬谪心态的发展发表时间:2009-03-25T08:38:47.983Z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郭东郊[导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融合了生平遭遇、性格、思想上的特点及对山水的独特审美感悟。
作为唐宋散文的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融合了生平遭遇、性格、思想上的特点及对山水的独特审美感悟,向来被认为是其散文中的精品,在游记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其山水游记,虽多为苦闷沉痛中心灵的小憩,不免有清幽之感,难得之处乃在寻找和发现之中,心境一点点地开阔、舒朗,走向物我合一之境。
在那一瞬间,蛮夷之地本来可怖荒凉的景色焕发出光彩,诗人笔下莫不细致奇妙,充满诗情画意,堪称“诗人游记”。
《永州八记》可视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作者在贬谪时期对自己的心境、对人生的调解过程。
它们在选材上都倾向于描写人迹罕至的小山小水,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自然可爱,单纯灵动,题材可以概括为“溪流山涧,泉泻清池”,[1](P91)风格上则融合了古文与骈文的优点,句式疏宕中,文采斐然。
这便是中唐时期韩柳所掀起的文体文风革新运动的结果,两位古文运动的先驱在反对六朝浮靡轻艳的文风,提倡秦汉古文质朴刚健文法的同时,也充分汲取了六朝文的巧丽,在音韵、修辞、对偶上不时精妙一笔。
情感上则由于作者个人性格经历等原因,呈现出清幽之色。
当然选材、风格、情感这三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烘托的,正是由于感情的低调,才选择小山小水作为描写对象,抒发心中所感。
而清幽之景又需要疏宕自然且巧妙灵动的句式文法来表达,由此便更能体会到作者峻切、无奈又偶有所得的心境。
它们很好地反映了柳宗元贬谪心态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开始的平衡得失,转向自然与现实,到后来的宣泄与寻找,虽不离牢骚,却终究有所开拓和建构。
究其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形成,和柳宗元的经历、性格、思想都有着重要关系,反映了他贬谪心态发展的过程,对研究中国贬谪文学的意义不容小觑。
柳宗元生于官宦世家,少年中举,官拜礼部员外郎,正是前景一片大好之时,却因策划了一次动摇到宦官及节度使利益的改革而葬送了仕途,与参与永贞革新的王叔文、王伾、刘禹锡等十人或被戕杀或被流放,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发动革新的初衷是希望废除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重现国家的统一富强。
然而这次革新失败后国家又重新陷入了分裂、贫弱的境地,而发动革新的八位大臣也被贬往蛮夷之地,从此被宪宗视为不得翻身的罪人。
其中“罪状最甚”的柳宗元,更是在仓皇奔赴谪地邵州途中,“物议罪之,故再加贬窜”(《旧唐书·宪宗本纪》),[2](P124)到了更远的永州。
元和十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人被再召入京,他以为获得了新生,却不料“官虽进而地更远”(司马光《资治通鉴》),宪宗并没有真正原谅他们,只不过想通过一场政治作秀,让天下人看看自己的“宽容”。
一次次的贬谪经历,让他不再对朝廷抱有幻想了,而是选择踏踏实实地为一方官造一方福:“以佣除木,悉夺归之。
大修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柳州文物志》)他对当地人的教化,对当地制度的改善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时至今日,当地仍流传着他的故事,树立着柳侯祠。
柳宗元人生坎坷多难,性格又较为内向敏感,因而心中充满了忧愤,形诸文字,难免不显现出清冷之气,偶发感慨,便宣泄内心的愤懑。
他自己也说:“仕于世,有劳而见罪,凡人处是,鲜不怨怼忿愤。
”(《送薛判官量移序》)[3](P392)而身体上的不适——染上痞病、脚气、肿足等,更让他饱受折磨。
山水游记是他“闷即出游”,向自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他在发现和感受美景的一刻,物我合一,得到片刻的轻松惬意。
但一旦下山,回到现实,“己复不乐”,应该说心情是喜忧参半,乐中有忧的。
想到山水的自然与奇妙,他感到兴奋和开朗,而意识到自己是个被朝廷抛弃的罪臣,身处蛮荒之地,百病缠身,不免忧郁满腔。
过去有交情的僚友不是落井下石就是渐渐疏远,世态炎凉更令他难以宽解。
在那样的环境下,心情激愤,满腹牢骚是在所难免的,但像柳宗元这样的智者当然不会停留于此。
在山水游记中,他与自然契合,开阔了心胸;在哲学历史学的研究中,他找寻真理和规律,稳定心绪。
尚永亮认为他的历史学哲学著作“见解独到,笔锋犀利,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柳宗元诗文选评》)。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使柳宗元沉沦,虽然有时对朝市仍然难以忘怀,但他节制着内心的愤懑,令它细细地、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
“愤悱与宣泄,既使他有了自省的可能,又为他在弃逐逆境中的自我超越作了铺垫” ,[4](P757)适当的发泄让他不至于抑郁,特别是后期,在心理逐渐成熟以后,他清醒了,明白了身为地方官,若教导好子民,建设好辖地,也一样可以视为实践了“修齐治平”的孔孟之道。
终于,柳宗元在逐渐坚强和理智中实现了内心的自省和超越,实现了对自我的重新建构。
南方开发得很晚,自古以来常作为贬谪流放之地,十分荒凉野蛮。
柳宗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乐趣与慰藉,为自己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
“在柳宗元被贬于荒州,无人援引的生命形态与自然山水未得开发的原始存在之间有了某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同是天涯沦落,他的命运成了山水遭遇的人格化,而山水的遭遇则成了他命运的投影和印证”。
[5](P102)柳宗元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
生于官宦之家的他,自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有着建功立业的抱负。
在中唐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下,佛教有取代儒教的趋势,柳宗元选择了“统合佛释”的方式,即“对佛教思想进行取舍改造,使之与儒家思能够兼容和互补,进而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
[6](P36)因为在他看来,佛教和儒教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在柳州(今广西柳州)期间,他发现对信奉佛教的当地人民来说,推行改良过的儒教更能让人们接受,从而利于改革。
他没有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旧儒学影响,而是积极投入到改革和建设中去。
然而柳宗元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与他信奉佛教似乎有悖,但仔细思考却合情合理。
因为他反对的是佛教中的有神论,这是由于他的个人遭遇和融入自然后引发的感叹。
高建立《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及其对程朱理学的开启作用》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对宋代程朱理学有着重大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改造,才使儒学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得以复兴。
坎坷的经历使他的文字中有清幽峻切之感,“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在形若闲静淡远之中,却往往露出他抑郁忧愤的内在神质”;[7](P108)而复杂的思想又使他的文字充满思辨性,这些对他的文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贬谪心态的演变,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他个人成长的过程。
初贬于永州之时,他正是充满抱负的青年才俊,在革新浪潮中充当英勇的弄潮儿,但对仕途的理解不足以及性格的正直天真必然使他落马失势,经历了十年在永州的磨砺,他在山水的怀抱中得到了抚慰。
那些幽静自然的美令他欣喜,却也令他怜惜——如此美景却被世人冷落,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便耐不住感叹起来,可见山水之美让他暂时轻松,却无法令他真正释怀。
所以当长安的召唤传到谪地时,他空欢喜了一场——柳州,更加偏远和贫穷。
去了那里,便意味着今生回归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此时,他虽刚迈入中年,却身染百疾,甚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痺”(《与李翰林建书》)的地步,所以他知道,柳州将是他的终点。
这种状态下,心情反而放开了,不再做梦而是立足现实。
在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调整后,牢骚明显少了,多了理性的分析和实实在在的为民造福,逐渐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中国文人的心态可总结为“庄骚”,它的两个源头——屈原与庄子,代表着两种极端的价值取向。
偏向屈原,则胸怀难释,抑郁忧愁;偏向庄子,则任性随意,无欲无求。
柳宗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势必更倾向于屈原心理,又因“统合儒释”,在自然山水中的收获使心胸逐渐开阔,因而也可以说,他在超越和超脱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
柳宗元终能有所成就于艰难困苦之危境,一方面是因为他找到了正确的宣泄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信仰破碎的时候不致倒下。
他在山水游记中为自己的心灵挖掘了排泄的出口,又在历史与哲学研究中,为心灵建起牢固的殿宇。
这便是他的明智之处。
虽然柳宗元的文学与为人也都没能完全达到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却给后世的贬谪文人以启示,特别是对宋代文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贬谪文学史上,最典型最完美的发展模式是由苏轼完成的,宋代以后,文人每遭贬谪,便以苏轼自我勉励。
从贬谪之初的患得患失到道家的“自养”再到儒家的“乐育人”,摆脱了狭隘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上升到积极的浪漫主义。
东坡先生的高尚情操、乐观心态、学术精神等无不激励着后来人,这其中自然不能忽略柳宗元的作用,因为正是经过柳宗元这一重要的转折点和发展过程,才给落难文人在宣泄愤懑的同时打开了崭新的可以施展自我的天地。
参考文献:[1]陆迎真.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浅探 [J].文教资料.2006,12月(中旬刊).[2]刘煦,等.宪宗本纪[A].北京:中华书局,1997.[3]柳宗元.柳河东集 (卷第三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4]王承丹.弃逐逆境中的愤悱与宣泄——柳宗元贬谪心态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2006,59(6).[5]梅新林.中国游记文学史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6]高建立.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及其对程朱理学的开启作用[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6,2(4).[7]朱铁梅.浅论柳宗元山水诗的个性特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