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结(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目录壹·现代诗沁园春·雪………………………………………毛泽东贰·古诗词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月夜忆舍第…………………………………………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叁·文言文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湖心亭看雪…………………………………………张岱目录(课本顺序)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毛泽东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第…………………………………………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壹·现代诗现代诗01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部编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复习过关资料12

部编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复习过关资料12

部编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复习过关资料12部编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复习过关资料《岳阳楼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词语解释(1)一词多义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②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①去.国怀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距离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开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③开我东阁门打开(2)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③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⑤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3)通假字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②百废具兴(通“俱”,全,都)(4)重点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4、增其旧制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以:来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晖:日光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9、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11、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尽1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这样,那么……极:尽13、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16、浊浪排空排:冲向 17、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曜:光辉潜:隐没18、薄暮冥冥薄:迫近 19、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20、忧谗畏讥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22、春和景明景:日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课文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摧:_____________
(12)薄暮冥冥冥冥:___________
(13)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_________
(14)波澜不惊惊:_____________
(15)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_
(16)锦鳞游泳锦鳞:___________
(17)郁郁青青郁郁: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中心概括】作者借作记之机,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象,又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文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文课下注释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说明:整理了第三和第六单元古文的这些资料,可以用于整理习题用。

)目录:一、第10课《岳阳楼记》二、第11课《醉翁亭记》三、第12课《湖心亭看雪》四、第21课《智取生辰纲》五、第22课《范进中举》六、第23课《三顾茅庐》七、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①选自《范仲淹全集》(风凰出版社2004年版)。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

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

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l867)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溢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②【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滕子京991-1047),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

谪,贬官。

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这里袭用前代的称呼。

巴陵郡,古部名,今湖南岳阳。

④【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l045)。

越,到。

⑤【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⑥【具】同“俱”,全、皆。

⑦【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⑧【属】同“嘱”,嘱咐。

⑨【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⑩【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⑪【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⑫【朝晖夕阴】早晚阴睛多变。

畔,日光。

⑬【大观】壮丽景象。

⑭【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①【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②【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人洞庭湖。

极,至、到达。

③【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④【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后泛指文人。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部编初三语文上册:《必背内容》梳理(古诗词、课文、文言文)

部编初三语文上册:《必背内容》梳理(古诗词、课文、文言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文1.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文言文0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超详细)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超详细)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超详细)古今异义归纳文言文虚词然而不胜者(这样)//然臣子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然而)//吴广以为然(正确)//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七下)《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八下)《醉翁亭记》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七下)《狼》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狼》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

(七下)《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漁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誰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课文分析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全文一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部分一共三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作者先点出作记的主体“我”,从“我”的视角,描写亲身所见的“岳阳楼之大观”,渲染出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接着用“然则”轻轻一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下边作者分两段,既写景又抒情,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心情。

2022年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2022年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九年级上册〔翻译+解答〕版本※单元提示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聘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1庆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越明年4,政通人和5,百废具6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8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9,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10,横无际涯11,朝晖夕阴12,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13也,前人之述备矣14。

然那么1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⑯16,迁客17骚人18,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9?假设夫20淫雨21霏霏22,连月不开2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4,日星隐曜25, 山岳潜形26,商旅不行,檣倾楫摧27,薄暮冥冥28,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9,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30明,波澜不惊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32,沙鸥翔集33,锦鳞34游泳,岸芷汀兰35,郁郁36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3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8,静影沉璧39,渔歌互答,此乐何极40!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1, 把酒临风42,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43古仁人4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4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6,居庙堂之高47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48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49!噫!微斯人,吾谁与归50?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课下注释】1.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21年年版〕。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 临洞庭。

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湖心亭北近钱塘江,东南西北四面全。

近处滩声依旧在,远处山色半朦胧。

此时天气正清冷,夜来雪过未消融。

但见树梢头微露水,不见瓦上雪花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___略输文采,______犹抱诗书到今朝。

___老,___难封,___北去,___南归,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眼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___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连续三天,湖中人鸟声都消失了。

就在那一天,我带着一只小船、毛衣和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雪。

雾凇沆砀,天空、云、山和水都一片白茫茫。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湖心亭和我的小船,船中只有两三个人。

到了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在烧酒炉。

他们看到我很高兴,说:“湖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起喝酒。

我硬着头皮喝了三大杯就离开了。

问了他们的姓氏,他们是金陵人,来此旅游。

下船后,船夫喃喃自语:“别说这位相公痴,还有人比他更痴呢!”唐代___的《行路难》中写到,金樽清酒斗价值千钱,玉盘美味价值万钱。

但是,停杯放下筷子,却无法食用,拔剑四顾,心中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冰塞川,又想登上太行山雪满的山顶。

有闲暇时,到碧溪上垂钓,忽然又梦到乘船到日边。

行路难啊,多少岔路,现在又在哪里呢?但是,___终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代___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他写到___是一个凄凉的地方,他在那里流浪了23年。

怀念故乡,他唱起了悲伤的歌曲,仿佛回到了故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___。

今日听君唱一曲,暂时忘却忧愁。

宋代___的《水调歌头》中,他在中秋夜大醉后,写下了这首诗,同时也怀念他的朋友子由。

他问明月几时有?举起酒杯问着天空。

他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和今晚是哪一年。

他想要___回到天上,但又担心___、高处的寒冷。

他起舞,玩弄着清影,仿佛不在人间。

他转到___、低头看着绮户,照亮了无眠之人。

他不应该有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圆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件事情古来难以完全解决。

苏版初三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苏版初三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苏版初三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最新、最全,附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最新、最全,附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初中文言文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10 《论语》十则20 *山市蒲松龄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王安石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0 口技林嗣环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30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九年级上册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部编版九上必背文言文0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古文原文背诵篇目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古文原文背诵篇目

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行香子北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及课文解析(苏教版)Section targeting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译文一、《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第一部分(1-----1)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在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了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第二部分(2--2)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秦始皇二帝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砍头。

(第一层:写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好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有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已经逃走了。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以上是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

)于是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网的鱼的肚子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久矣
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补充——史记文体:本纪(帝王、皇后)、世家(诸侯将相)、列传(普通人)、书(奏章)、表(大事年表)
与朱元思书吴均
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转通“啭”,鸟叫声
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
课文理解
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盘踞
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饮少辄醉: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晦明变化者:或暗或明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茵
名之者谁名名作动命名
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杂然而前陈者前名作状在…前
句式
介后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行者歌于途,休于树
鸣声(于)上下【省略】
宾前
名之者谁
判断句
所有结尾是者、也的句子
重点词句
环滁皆山也:环绕林壑尤美:山丘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
毒气呼嘘毒疠
如果以啮人
用太医以王命聚之然得而蜡之以为饵
以凭借今以蒋氏观之
而,来以尽吾齿
因为吾以捕蛇独存
并列黑质而白章君将哀而生之乎
而承接然得而蜡之以为饵时而献焉余闻而益悲
转折而乡邻之生日蹙而吾以捕蛇独存而吾蛇存
修饰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往往而死者相籍也哗然而骇者吾恂恂而起
指(捕蛇)这件事永之人争奔走焉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之前担忧,在天下人之后享乐
微斯人:非,如果没有
吾谁与归:归依
醉翁亭记欧阳修
通假字
在乎山水之间乎通“于”,在
琅琊也琊通“邪”,琅琊指琅琊山
一词多义
并列(名而名、动而动、形而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而年又最高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起坐而喧哗者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霪雨:连绵的雨
连月不开:放晴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樯倾楫摧:桅杆;船桨
薄暮冥冥:迫近
登斯楼也:这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景:日光
波澜不惊:没有惊涛骇浪
沙鸥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能使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十分之六七
死即举大名耳:干出大名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生来的贵种吗
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收而攻蕲:收集义军
行收兵:行军中
比至陈:等到
守丞死:郡守的副职
号令召三老:封建社会里长官教化的乡官
将军身被坚执锐:指亲自作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有远大抱负的人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闾左贫者人民
皆次当行行军队
社稷社稷国家(补:社土地神;稷谷神;若海神;操蛇之神山神)
重点词句
辍耕之垄上:停止
怅恨久之:失望
苟富贵:倘使
若为佣耕:你是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屯(于)大泽乡:停驻
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着死亡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哪里
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犹信:才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那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待
岳阳楼记范仲淹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古今异义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写作文章
今作文
气象万千
气象古景色
今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活用现象
谪守守名作动做太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南名作状往南,往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意动以……为先,以……为后
忧、乐 意动以……为忧,以……为乐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貌若甚戚者:忧伤若毒之乎:恨
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更若役,复若赋: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
汪然出涕曰:满眼含泪的样子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积于今六十岁矣:一年一年累积起来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用完,用尽饥渴而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触风雨,犯寒暑:冒着曩与吾祖居者:从前
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泉香而酒冽:甜
山肴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陈列
酣宴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夕阳在山:过些时候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到处太守谓谁:是
桃花源记陶渊明
通假字
具答之具通“俱”,都,皆
九上文言文总结
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古今异义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古有的人亡古逃跑
今或者,也许今死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有声望地位的人会计古聚会商议
土地平旷:空阔,宽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之:这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遂与外人间隔:隔绝
乃不知有汉:更,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都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为:向
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扶:沿着向:原来
代词指蛇时而献焉
焉那件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了今其室十无一焉
语气词呢虽鸡犬不得宁焉
不译盖岁之犯死者二焉
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非徙则死尔
尔那样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尓通“耳”,罢了
活用现象
腊名作动做肉干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岁名作状每年岁赋其二
生使动使活下来君将哀而生之乎
日名作状一天天地而乡邻之生日蹙
出动作名出产的东西殚其地之出
蕲下下被动被攻下
将兵徇蕲以东徇使动使人降服
功宜为王功名作状论功
号为张楚号名作动定国号
皆刑其长吏刑名作动惩罚
句式
被动
常与人佣耕
若为佣耕
皆次当行
蕲下
士卒多为用者
借第令毋斩
天下苦秦久矣
苦秦吏者
宾前
苟富贵,无相忘
介后
屯于大泽乡
卜之(于)鬼乎【省略】
丹书(于)帛【省略】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省略】
祭以尉首
借代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亲自作战
而承接(动而动,有先后顺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水落而石出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顺连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而乐亦无穷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转折往来而不绝者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修饰(形而动)杂然而前陈者
活用现象
山行六七里山名作状在山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作状像翅膀一样
入收入的东西竭起庐之入
有生产的东西 退而食其土之有
句式
状后几死者数矣
介后余将告于吏事者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
重点词句
黑质而白章:质:质地,底子
章:花纹
以啮人:咬无御之者:抵挡可以已大风:治愈
太医以王命聚之:征集岁赋其二:征收、敛取
募有能捕之者:招募当其租入:抵
专其利三世矣: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吾祖死于是:(捕蛇)这件事
锦麟游泳:指美丽的鱼
郁郁青青: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全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此乐何极:穷尽
把酒临风:端酒对着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心:思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此叫我先威众耳威使动使威服
狐鸣狐名作状像狐狸一样
陈胜王王名作动称王
夜篝火夜名作状在夜里
篝名作动用笼子罩
丹书帛丹名作状用朱砂
固以怪之矣怪意动以为怪
置人所罾鱼腹中名作动用鱼网捕
卒皆夜惊恐夜名作状在夜里
往往语语名作动谈论
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尉果笞广笞名作动用竹板打
皆指目陈胜指目名作动用手指,用眼睛看
为坛而盟盟名作动结盟,盟誓
句式
介后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宾前
微斯人,吾谁与归?
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