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新高考改革视域下“高大协同育人”现状与实施路径
新高考改革视域下“高大协同育人”现状与实施路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效益,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其中,新高考改革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对于高校和中学的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大协同育人”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实施路径,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参考。
一、“高大协同育人”的现状1.高中阶段新高考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
高中学校在实施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等教育阶段高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在新高考改革中承担了培养人才的责任。
高校积极调整招生政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
同时,高校也加强了与中学之间的联系,开展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大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1.建立多层次的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高等教育应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与中学的紧密结合,制定相应的学科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专业发展方向。
2.加强中学和高校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中学和高校之间应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衔接和过渡的机会。
例如,中学教师可以定期赴高校参加教学培训,了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而高校教师也可以到中学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科研等活动,与中学教师深入交流,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建立学生档案及综合评价系统建立学生的全程学业档案和综合评价系统,全面了解学生在中学和高校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
通过档案的共享和综合评价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4.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交流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化及共现词频的方法
第42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月 Vol.42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20──────────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一般项目(BFA190055) 收稿日期:2020-06-17 修回日期:2020-10-11 作者简介:刘旭东(1976-),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史。
-102-教育教学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化及共现词频的方法刘旭东1,赵 硕2(1. 华北理工大学 高教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210;2.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摘 要:高等教育核心思想解读及发展趋势映射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形式变迁。
将热点与趋势分析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航线,能有效地反映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做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抉择。
以2015-2019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为研究核心,通过可视化及共现词频的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构建现代化教育发展新形态。
关键词:高等教育;词频分析;热点;趋势;“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0)06-0102-08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6.024Analysis on the Hot Spot and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Visualization and Co-Occurrence of Word Frequency of"National Education Planning Project" in Recent Five YearsLIU Xu-dong 1, ZHAO Shuo 2(1.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10, China;2. College of Management, Caofeidian Polytechnic, Tangshan 063210, China)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re idea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pping of development trends reflects the researchhotspots and changes in 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emergence stage. Therefore, taking the hot spot and trend analysis as the new rout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an mor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strategic choi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 education planning projec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hot spots and trend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visualization and co-occurrence of word frequency. It aim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new form of modern education development.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hotspot; trend; "double first class"“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为我国重大教育科研需求的牵引力,体现顶尖教育科研水平、凝聚重要理论研究成果、揭示教育发展深层次规律、解决重大教育现实问题,引领着全国教育“质”与“量”变化的新形势[1],立项课题的权威性、代表性得到充分肯定。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标题: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成为了关键的举措。
本文将分析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专业建设的意义与价值1. 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对专业建设的不断优化,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推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科的研究和创新发展。
3. 增强办学特色:通过专业建设,学校可以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高水平的教师。
4.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路径1.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创新实践:注重实践教学,开展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引入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提高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可行的措施与实施路径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完善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推行终身教育: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保持其专业素质的更新和提升。
结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可以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产教融合可以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参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推动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以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共赢。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了产教融合战略,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本文将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本文期望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呈现出以下明显的趋势:全面融合与深化发展:思政课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政治理论教育,而是逐渐与其他专业课程实现有机融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新格局。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上。
注重实践与体验: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改革后的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积极拥抱新技术。
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突出国际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引入国际前沿的思政理论、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正朝着全面融合、注重实践、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突出国际化视野以及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等方向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本文将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 产业对接导向趋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对高等教育所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符合实际需求。
2. 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传统学科和专业。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更注重学科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也包括了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 课程改革随着产业对接导向趋势的加强,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这包括对学科结构的调整,对课程设置的优化,对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方面。
2.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变。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创新的路径
有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形式的招生途径,比如说职业高中、中专、技
校应届毕业生等,显然他们的质量又低了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生源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较低,也
大大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从而带来了一些困境。
(3)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民办高校虽然说也在努力创办自 己的办学特色,也在努力构建一套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但是,民 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较短.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必然有很
五、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周期.从施工准备开 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工程项目成本 的管理工作也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分析国外工程项目的 成本构成和特点,总结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方法,探索有益的成 本管理思路和措施,有利于促进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工作。还要引入教师竞争机制,并不断强化 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重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3)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
多课程结构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和欠妥当的地方。其中最为引人注 目的一点就是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方面已经过于倾向于市场机
制,有些功利主义的倾向与实用主义的弊端,反而影响了民办高校
实践.2006(5):15—16
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然被看低,很多学生报考民办学校的心理本身
就有着一种轻视的态度。因此,这些学生真正到了民办高校进行学
习的时候,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
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矫正.针对他们的特殊心理状况做 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努力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
够为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找到一条改革创新的路径,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长。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524.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5.7%。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设置日益丰富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日益丰富,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10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部门。
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如《关于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产业发展。
专业调整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将不断调整优化,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院校将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淘汰过剩、落后专业,新增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
院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和路径分析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下面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进行分析。
一、改革趋势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趋势之一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这包括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推进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改革将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元化学科设置、多元化教学形式等。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理学科,而是多元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此前高等教育与实际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大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今后高等教育将更多的强化与产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路径1. 推进大学自治大学自治是指大学具备自主权和独立性,有权自主决定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学术评价标准等。
推进大学自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之一。
建立学校体制机制,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学校更多的参与决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包括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调整学科结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提高教育质量。
3. 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实验基地等,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将朝着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多元化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向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三教”改革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开展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
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由此可以看出,“双高计划”与高职“三教”改革遵循一致的政策导向,将“三教”改革置于“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进行探讨,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起点层面,还是从现实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双高计划”实施背景,深入分析高职“三教”改革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广大高职院校管理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三教”改革的本质、规律和路径,从而规范有序地推动“三教”改革,更好地实现“三教”改革的总体目标。
一、“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三教”改革的价值(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关高职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可以说,高职院校开展“三教”改革,首要价值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首先,开展高职“三教”改革,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规律相契合。
[摘要]高职“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
当前,我国高职“三教”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层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层面,内容陈旧,编制体制僵化,遴选机制不完善;教法层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理实割裂。
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三教”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高职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深化教材编排体系,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材优选机制;加快落实教法改革,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生态。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摘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在教育质量提升方向和国际比较研究方面给出具体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与国际接轨。
通过总结回顾现状和展望未来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分析、教育质量、国际比较、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工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各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工程人才,推动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帮助各高校及相关部门更清晰地了解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策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3 研究意义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优化。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困境及创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困境及创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存在一些现状。
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已经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资源;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施产教深度融合计划。
产教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
首先,产教融合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其次,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再次,产教融合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系统、可复制的经验;其次,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难度较大,双方合作信任度不高,合作项目难以顺利开展;再次,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参与产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路径。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教融合的良好平台;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产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总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机制,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产业实践能力,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困境及创新路径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内容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内容分析政策文本表达及其解读三十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政其中,一些是一般性的教育政策,一些是专门的有关高等教育政策策z的•还有一些是有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文本。
本文所指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由国家教委直接负责.专门院校归相应的中央业务主管部委管理”地方高等院校由省一级管理。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这是拉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一项重要政策。
《决定》首次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是“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管的过死过严,使得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不该管的管,该管的没有管好C《决定》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即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 应该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决走》还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
次年3 月,国务院发布了《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规定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省级人民政府管理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管理权该规定被看作是对1985年《决定》的具体化和补限”的八个主要方面z充。
1995年5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用“深化”一词,显然是意识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因而指出“要方向明确、态度积极,努力探索、措施得力,步子稳妥、逐步到位”。
文件指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争取到2021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基本形成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职责分明,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经费投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体制框架”,并且“要通过深化改革和立法,划分、规范举辦者、管理者、办学者的权力和义务。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在当前经济转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增至近2000所,招生人数超过820万人。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柱力量。
2.发展不够平衡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域分布不够平衡。
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主要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广东、江苏、上海等,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西部地区高职教育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3.师资力量偏弱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短板。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4.就业形势复杂近年来,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
虽然高职教育在提高就业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部分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转向校企合作模式未来,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协同,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同时,校企合作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联系企业的机会,促进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
2.强化实践教育高职教育要切实加强实践教育,打造一批实践教育基地,拓宽学生的实习机会,加强实践训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注重发展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要抓住目前国家发展的机遇,注重开发专业技能人才、服务实体经济等。
加强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构建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匹配的机制,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构建教育新型生态高职教育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型生态,逐渐实现智慧教育、在线教育等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服务的精细度和质量,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路径。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一、概述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教育模式、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篇文章旨在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对我国高等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育资源配置面临严峻考验。
在这场危机中,我国高等教育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
线上教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未来教育模式变革奠定了基础。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
疫情导致国际学生流动受限,跨国教育合作受阻,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疫情也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发生变化。
就业市场的动荡,使得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改革。
高校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产业界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校在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考和建议。
1. 简述疫情对全球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爆发以来,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也迫使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和调整教育政策与实践。
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而言,这场疫情同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疫情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关闭,迫使高等教育机构迅速转向在线教学。
这一转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教师需要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掌握在线教学工具和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则需要适应在家学习的环境,这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60年历程与经验++赵俊芳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60年历程与经验赵俊芳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赵俊芳【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逐步完成了对旧高等教育机构的收编与改造,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得到恢复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在经历了高等教育弱国、高等教育小国后,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并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借助数据与资料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60年来的发展特点、成就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 60年回顾思考一、中国高等教育60年发展轨迹建国60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艰难的奠基期、坎坷的挫折期后,迎来了振奋的恢复期,并以惊人的速度迈入大发展时期。
(一)奠定基础期(1949——1965)1949年12月,全国首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可视为新中国教育开端。
其后,国务院、教育部先后颁布或印发一系列规程、条例,发布教育工作指示,对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任务、教学组织、课程、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作出规定,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奠基性成就。
第一,接收改造旧高校。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逐步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百余所旧高校进行初步改造,废除国民党党义与训导制;接收由国外教会资助的辅仁大学、燕京大学、金沽大学、协和医学院、金陵大学、华中大学、东吴大学、震旦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分期分批接办中法大学、广州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等五十余所私立高等学校;在接收改造就高校的同时,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进行初次院系调整。
为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952年,教育部根据中央精神与百废待兴的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前苏联的办学经验,对全国高校院系、学科进行调整。
中国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分析
• 核心价值观和追求:
加强省级人民政府的统筹, 变条块分割为条 块有机结合等改革思路
• 1998 年8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 教育法》 • 1998 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 • 1999 年6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2004年2 月, 教育部的《2003- 体: 在各类相关政策的文本中, 几乎都没有明 确改革的主体,不明确应该由谁来发动和实 施这项改革, 也不明确应该由谁来负改革的 责任。
• • • •
制定程序: 制定----连贯性。 内容以体制改革为主。 推行以区域化为主, 以点带动全局。
• 取向是教育的法制化、经营化、大众化、 终身化。
• 重视人力资本作用,强调教育先行的战略(教 育与现代化的紧密关联) • 保障公民教育权利,追求有质量或高质量的教 育平等(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 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在国家创 新体系中的作用。(人才本土化、大学作用) • 信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打造终身学习 的制度平台。(只是革命与教育信息化) • 应对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的挑战。(教育属性分 化与教育国际化)
政策的价值分析
• • • • 酝酿改革阶段( 1978-1984年) 引导阶段( 1985-1991年) 全面推进阶段( 1992-1997年) 深化突破阶段( 1998年至今)
• 1.1979 年9月, 中共中央转批教育部党组的关于建议 重新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 定的报告, 确定我国再次沿用1963年的 中央统一领 导, 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体制。 •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加速 发展阶段。在经历10年人才流失和改革开放初期急 需大量人才的背景下, 全国产生了自下而上的强烈 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愿望和要求。 • 3. 上海交通大学从1979年起, 率先实行部分改革带 动了各地方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行动,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多元化发展、国际化合作、质量提升和综合治理。
多元化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也在不断增多。
除了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外,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等形式得到了更多关注和发展。
多元化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国际化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化合作可以通过引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我国的创新和发展。
质量提升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高等教育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注重质量。
在质量方面,需要关注教学质量、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和科研水平等多个方面。
这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综合治理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推动。
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高校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社会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监督,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多元化发展、国际化合作、质量提升和综合治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努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一、引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在教育、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相互合作和交流,以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国际化的意义入手,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国际化的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术水平。
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术影响力。
2.培养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合作精神的人才备受青睐。
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3.促进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各国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通过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转化,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分析1.招生国际化招生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
通过招收外国留学生,可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外国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同时,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外招收留学生,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多样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2.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与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同时,开展学术交流还可以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提高其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3.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路径与特征
我们 还可 以说 :知道 现在 哪儿也 是有 帮助 的 。 1了 ”_ 】
解 中国高 等教 育 学 费制 度 的演 化 路径 和 特 征无 疑 会
对 中 国高等教育 学 费问题 的发展 变化 有清 晰 的把握 ,
・
5 ・ 4
・
教育经济 ・
建 国后我 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路 径与特征 体 制 转变 为 国家 和个 人 分 担高 等 教 育 费用 的新 体 制 的改 革过 程 。我 国计 划 内招 收大 学 生免 费上大 学 的 制 度开 始被 完全取 代 。 由于受 1 8 9 9年政 治形势 变化 影 响 ,同时 中央政 府 对 过热 的 国 民经 济 需 求进 行 宏 观 调控 ,教育 主管 部 门开始 整 顿 自费生 工 作 ,对 高 等 教育 市 场化 实 践 持谨 慎 和警 惕的态 度 ,使 自费生 数量 由 18 占招 9 8年 生 总数 的 63 .%急 剧 下 降到 19 年 的 1 %,高 等 教 91 . 9
得出对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研究 的有益启示。按照高 校学 费制 度变迁 的路 径 ,可 以把 自 1 5 9 2年 以来 的高
校学 费制 度变迁 历程 分为 五个 阶段分别 加 以论述 。
一
在 文 革 结 束 ,恢 复 高 考 制 度后 ,国 家 的政 治 、 经 济 形 势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十 一 届 三 中全会 后 ,
高 教 探 索
21 0 0年第 6期
H i h r Edu a i n g e c to Ex o a i n pl r to
建国后我 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大众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
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的一部分。
因此,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之一。
2、多元化趋势
在当今的变化与发展中,高等教育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多元化的趋势
也越来越明显。
高等教育不仅需要提供传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如在线教育、实践教学等。
3、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变革,高等教育不仅面对本国学生的需求,也需要考
虑国外学生的需求。
因此,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1、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中的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师培训的提高、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
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具有行业背景和市场需
求的人才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
2、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企业的支持,
让学生在校内与校外完成相关实践任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教师培养
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培养。
通过培训和学习,尤其是引入国外高等
教育模式,提高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术素养。
4、选拔和考试制度改革
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领域。
改进选拔和考试制度,确保学生择业和职业发展,提高合格人才的比例,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和国际交流。
5、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可通过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考试
等多个方面,以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
同时,可以建立教育认证机构,对教育质量进行全
面控制与专业评估。
三、结论
高等教育改革是高校和社会所需要的发展方向,从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
同时,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师培养、考试
制度改革和质量保障等方面,也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