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 要和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
PPT文档演模板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学历教 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
(一) 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 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二)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 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高等教育方针
PPT文档演模板
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方针和基本制度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 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 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 主权。”大学,应是蔡元培提倡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之下的教育圣殿。而现今中国社会的 “官本位”思想还未根除,大学教育的行政化现 象也较为严重。行政化的大学体制,使学术屈从 于权力,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与高等 教育的发展任务定位也是背道而驰。当然行政可 以引导大学的发展,但大学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 ,去行政化,崇尚科学,教育为本,回归学术本 位。这样才能真正以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灵魂的社 会领域的身份去服务社会
•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类院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分析其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特色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双重目标。

文章首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阐述,接着分析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讨其定位的原则和策略,最后提出实现定位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与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定位主要侧重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类院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致力于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明确的应用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都紧密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这类院校通常与企业、研究机构等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师资力量多元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和指导。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这类院校通常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结果。

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定位

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定位

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这表明,2020年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已不是重点,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导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共享。

三要牢固树立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其次,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及区域差异性,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子衡量所有高校。

为此,《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一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不仅要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包括支持地方或行业背景高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及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层次衔接、类别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应突出特色拓展思路,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思考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指依据现实条件来确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定位、师资定位和教学方法定位等。

定位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明确自身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其办学特色。

(一)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技术型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型教育,即不论具体专业如何,实际上都是要培养工作于基层的”转化”型高级人才,使其具备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管理法则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层次定位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性质的准确定位应把握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等同。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岗位,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既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2.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学制上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延长了的高职专科,也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普通本科。

在培养目标上,专科高职教育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高等教育是人类创造知识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职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解决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然而,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缺陷。

高校仍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的人才。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

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4.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

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

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

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与建设探讨

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与建设探讨

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与建设探讨引言: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职业本科教育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提出改进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建议。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分析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是指职业本科教育应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在中国的定位并不明确,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一些大学校园中,职业本科教育还被普通本科教育所低估,甚至贬低。

在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上,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

职业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建立职业本科教育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对接机制。

职业本科教育应该更加密切地与产业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

最后,提高职业本科教育的师资水平。

职业本科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传授实践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

二、职业本科教育的建设策略职业本科教育的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加强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环节。

职业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职业本科教育应该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双向选择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加强职业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加强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评估和监控。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2002年,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这项为时6个月的研究其主题是: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的密切关系,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随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作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提出并引起政府高层和高教界的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这是认识和观念上的一个飞跃,而中国是最需要观念突破的国家。

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曾在《美国的观念》中写道:美国是一个观念造就的国家。

如果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寻找源头的话,毫无疑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提出。

没有这次意识形态问题大讨论带来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突破,很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滞后多少年。

每年我们都要纪念“五四”,因为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正是这场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对科学和民主的崇尚追求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

亦如科学发展观从价值选择和思想指引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和重大影响一样,我们期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观念的引领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会迎来一个新的健康发展的春天。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强国”这个基本概念。

所以,对高等教育强国之内涵、本质、特征及其指标体系等基本问题的讨论尤为必要。

在这种讨论中,应当对“高等教育强国”概念有如下的认识:其一,所谓强国、弱国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自我闭锁不进行国与国的比较就无所谓强和弱,也难以判断谁强谁弱。

因此,“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建立必须以世界作为背景和参照系。

其二,“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

从高等教育的绝对数量看,我国有不少指标已经处在世界的前端,据此似乎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无需再强调什么建设。

比如,不久前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举办的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上,据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介绍,以SCI数据库统计,按科技论文数量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世界第五位。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始,现代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逾一个世纪。

其间,经历了萌芽、渐兴、初步发展、相对停滞、恢复发展和大规模高速发展六个阶段。

可以说,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虽历经诸多挫折和磨难,但仍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重生和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冲击下,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当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面临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抉择,也是一个需要在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获得前进和发展动力的时刻。

因此,能够冷静地、比较科学和客观地解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应该是当前高等教育学界应该关注和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解析我国高等教育[1]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4年5月,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3.5亿),在教育投资(主要是高等教育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2]的局面,并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另外,我国总人口数中,受教育人口的比率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更低,这种情况已严重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入、管理监控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接受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要。

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作者:赵文平鄯子钰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09期[摘要]办学定位主要是回答“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它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

明晰的办学定位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可以从服务方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梳理,进而从设计方法、内容蓝图和实践路向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理性构思。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办学定位[作者简介]赵文平(1984-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鄯子钰(1995- ),女,山西阳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天津 30022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学徒制中的企业课程标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TJJX19-011,项目主持人:赵文平)[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8-0013-07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職成〔2019〕5号)等文件精神的指示,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10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此批次“双高计划”,其中,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双高计划”目的是支持基础条件良好的高职学校和专业优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示范校。

本文在分析入选的56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尝试探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

总之,在应用型大学的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实 用性和应用性。它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 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注重产学研结合,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新建本科院校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为师生服务方面,应当师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和生 活服务,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除了定位和服务之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也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 些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包括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 在领导能力方面,应当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注重顶层设计,推动院校整 体发展。在管理水平方面,应当注重制度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各 项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最后,它是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了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发展。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为何 定位?这些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就 业前景等因素,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如何定位?应用 型本科院校应当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行业和产业发展趋势, 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注重强化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和水平。
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力量,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需要有一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 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和应用能力。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自 身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 研究。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特色、招生、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的分类高等学校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层次分类、管理主体分类、学科分类等。

在层次分类中,按照学历水平,高校可以分为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两个层次;在管理主体分类中,高校可以分为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等不同管理主体;在学科分类中,高校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艺术院校、农林院校等不同学科类型。

二、高等学校的定位高等学校的定位是指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包括学校的定位目标、特色和办学理念等方面。

一所高等学校的定位应该与其办学条件、学科优势、地域特点等因素相匹配,以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1. 学术导向与应用导向一所高等学校的定位可以从学术导向和应用导向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学术导向的学校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人才培养,在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用导向的学校注重对社会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培养,在产学研结合、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

2.学科特色与综合实力高等学校的定位还与学科特色和综合实力密切相关。

学科特色是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学科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定位,例如工科、艺术、医药、农业等专业性学科;综合实力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学术水平、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

3.地域特色与社会需求高等学校的定位还与地域特色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高校可以根据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定位,满足该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高校还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的影响与挑战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合理性对教育发展、学生选择、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挑战。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征及主要问题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征及主要问题

05 中西部高等教育 的发展前景与展 望
中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01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培养高素质人
才、提供科技创新和智力支持,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02
适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与学生培养模式单一
要点一
教学质量不高
要点二
学生培养模式单一
由于投入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合理,中西部高校在教学设 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较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
中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科研水平低与创新力不足
定位
中西部高等教育以培养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 才为目标,同时也要承担起为国家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 。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转型阶段
中西部高等教育在建国后开始起 步,初期主要是为当地培养一些 急需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西部高等教育得 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高校不断扩 大规模,提升教学质量。
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应积极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求,
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培养更多适应新兴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人才。
03
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
中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高等教育应注重发挥这
些优势,推动特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
力。
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与师资力量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走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之路,是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其中,特色化发展是其首要的战略选择,非均衡发展是其优化的战略选择,跨越式发展则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

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理性而科学的发展之道,其着力点在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横心竞争力,其旨要在于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标签]高等教育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决定组织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思路,包括组织的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是对组织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

按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所所长马丁·特罗(Martin A.Trow)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预设性的类型划分,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9%,已达到大众化水平,并正进一步实现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之转进。

处于这一历史性转型拐点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应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态势,认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提出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应该说,这是一个必须应对和亟需解决的重大的时代课题。

下面,本文以专论形式,重点谈一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三大核心战略问题。

(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首选战略走特色化之路,无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而言,还是对高校个体的发展来说,都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的战略选择。

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营建特色、强化特色,既是其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走势。

就国外大学而言,无论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绅士式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还是欧洲大陆式的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是后来德国洪堡式的英才教育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特色。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思考张书义【摘要】高等学校分类是高等学校定位和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分类,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的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实用型技术院校三大类.引导全国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期刊名称】《天中学刊》【年(卷),期】2010(025)004【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高等学校;分类;定位;思考【作者】张书义【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加快,无论在校生规模还是高校数量都迅猛发展。

2007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 1168所;在本科高校中,有国家“2l1工程”大学(含38所“985工程”大学)108所[1]。

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

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我们必须在结构上进行科学规划,对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分类,使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多样化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等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是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科学定位、分层竞争。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

制订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

”直到目前,这种理想状态不仅没有实现,而且现实与我们的目标好像越来越远。

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政策引导不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是按照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出现了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趋同的现象。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职能的定位与思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职能的定位与思考

个成 熟 的 继 续教 育 培 训 市场 的 培 育 ,需 要 社
高等学校 的继 续教 育在内部管理 上应实 行归 口管
会 、教 育机构 、受教育者 的共 同努力 。一 个成熟 的教 理 ,加 大监 管力度 。学 习清 华大学 经验 ,由院系 、职 3 育培训市 场是一个 均衡 的市场 ,教育需 求者的选择 亦 能部 门举办非 学历继 续教育 培训班 归 1于继续 教育管 伴 随市场 的成熟趋 于理性 ,市场 中货 比三家 ,在 同类 理处 ,作为 学校的职 能部 门代表学校 统筹管理 全校的 的教育机 构 中进行 质量 、价 格 、服 务 、环 境等方面 的 继续 教育与 培训 ,进 行项 目审批 、备 案 、管理 、结业 理 性 比较 ,寻找适 合 自己的教育机 构 。而 不 同于学 历 发证 等工作 。如果任 由院 系、职能部 门独立办班 ,势 教育 ,在选 择时 比较感性 ,随波逐 流 ,慕 名的 因素 较 必造成管理 不力 、资源浪 费的现象 。
高等学 校对非学 历继续教 育的认 识与重视 程度远
的纽带 与桥梁 ,它将最 新的知 识 、技 术传授 给在职 人
员 ,提 高相关 学科在企 业的影 响力 ,是 教 师理论联 系
实际的平 台 ,是学校 教学实习 、实践 的基地 。
为保 证 继 续 教 育质 量 ,依托 高 校 教学 、科 研 实
合计 2 %。其 中1 6 年 以前大 学毕业 的平均不 N5 2 96 %,
的建立是 一个 系统工程 ,需要一 个长期 的社会认知 过 程 ,不 可能一蹴 而就 。在 国内的高校 中建 立诸如 “ 北
1 6 -1 7 年毕 业 的 占9 97 90 %, I 7 —1 8 年毕 业 的 占 大 青鸟 ”、 “ 91 91 清华 万博 ”等享誉全 国的继续 教育培训

中国大学的国家定位和层次

中国大学的国家定位和层次

中国大学的国家定位和层次——不要只关注排名(2008-05-29)现在中国的商业性大学排名很多,多比较的是所谓的综合实力即学校规模和专业的齐全;把每个学科的得分相加出总排名。

典型的是理科著名的中国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著名的中国人民大学综合排名都不高。

其实不同性质的大学(中央音乐学院vs中国政法大学vs北京航空大学?)是无法排名的,可以分分层次;同层次的大学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差别在于专业的设置和学校的规模。

国家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不但是个名份,还有实在的资金、政策支持。

因为中国的大学都是国家和政府办的,也是再一次对大学布局和学科的一次宏观调控和洗牌!关于这个后面大家可以看一些数据。

今后的高等教育强调“质量、效益、特色”第一层次“985工程”高校什么是“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985工程”高校一期名单(34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前9所,1999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原计划的共30所;2001年)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平衡补充)“985工程”高校二期名单(4所)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政策性985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85工程”二期重点共建签约学校(清华、北大教育部全额投入)学校共建单位文件签署时间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2004.10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2005.3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5.6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5.6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5.6重庆大学教育部、重庆市2005.7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2005.7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2005.8吉林大学教育部、吉林省2005.8中山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5.9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5.9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2006.4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2006.9东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2006.9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2006.12985工程二期时间2006-2008年;教育部继续推进二期985重点共建大学的签约。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一、大学在履行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传统使命时,也负有引领社会文化的使命《世界教育信息》:人们一般认为大学肩负着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大学在履行传统使命和职能的同时,还应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吹响了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人们对大学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中肩负的使命更是寄予深切的厚望。

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大学使命?潘懋元:大学肩负的使命,也就是全面地、卓越地实现大学的社会职能。

你所说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中外教育史上所形成的大学社会职能,也就是大学应当完成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大学三个职能的强化和发展。

尤其是,讲话中特别提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我的理解,一方面它揭示了大学使命的本质含义,因为教学(培养人才)的本质意义就是文化传承,而研究(发展科学)的本质意义就是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它又昭示了大学负有引领社会文化的使命,大学是社会的学术文化中心,应当负起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责任务,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虽然是在清华大学说的,我认为对所有高等学校都有普适性。

即使是高职院校,也具有教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使命,只不过具体的任务有所不同。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也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研究,以应用性、开发性为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更讲求密切与具体。

当然,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上,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对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二、大学按人才培养类型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三类《世界教育信息》: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来说,比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实践型大学、职业技术/技能型大学,您认为前面提到的这些使命和职能能够合理并存、整合为一体吗?您觉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到底孰先孰后,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可以有所侧重,或者区分对待?请结合您正在研究的“做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题进展谈一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潘懋元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精英学校拼命搞大众化的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上挤,所以变成千军万马过一条综合化、研究型的独木桥,这与社会、国家的需要是不一致的。

十六大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不但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现在大家都奔一条道,都想往综合化、研究型的大学去挤,放弃了自己应有的培养目标。

几千万大学生培养出来都是一个模式,行吗?像高职高专这种学校放弃了它应该走的道路而一心想专升本,升了本以后就搞理论型的,搞了理论型的就参加评估,通过评估以后就招硕士生、博士生,然后说我要成为清华、北大。

如果全中国的大学都成为清华、北大的话,中国就完了,连饭也没有吃的了,因为你不能叫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种粮食。

另外,研究型大学为了创收拼命搞大众化教育,培训班也办,成教也办,二级学院也办,冲击了精英教育。

现在全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精英教育受冲击最厉害。

因此,前不久我提出一个口号叫“保护精英教育,发展大众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精英教育。

因此,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

要定位就要先分类,分类在世界上也是个难题。

在江苏高教学会的年会上四川大学老校长卢铁城介绍了卡内基的分类法。

卡内基分类法就是一层层分下来,事实上是鼓励大家往高处爬。

我们现在应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来考虑我们的高等教育分类,然后在高等教育分类中考虑我们的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对世界所有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

而卡内基分类法只针对美国,不一定对我们很适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既考虑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也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它提出一个比较普遍适用的分类。

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国际教育分类标准。

在层次上,一般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博士生教育几个层次。

编号上0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1是小学教育,2是初中教育,3是高中教育,4是过渡阶段,如升大学的预备班,或高中后学点专业知识、技能,5是高等教育,6是博士生教育,这是纵向分。

5字头分为5A和5B两类。

5A是理论型的(包括应用型的理论),5B是职业型的、技能型的。

5A又可细分为两小类。

一类是为准备搞研究工作而设置的,如4年后上博士,但是大量的是第二类,它培养的不是搞研究而是培养各种专业的应用人才,即培养高级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应用型人才。

5B相当于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

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阶段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研究型的综合性的,这一大类大体上是现在我们的重点综合大学(有的名字是工程类,实际上也是综合类的),第二大类是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

第三类是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的。

前几天我向教育部的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中国应该赶紧搞中国的学制。

中国从1954年颁布新学制之后几十年来还没有正式颁布过新的学制。

学制最困难的部分是高等教育这个层次的学制。

假如颁布学制的话,应该是这三种类型。

然后每所学校在它自己的类型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高职并不是一定是二年制、三年制,高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以职业岗位为主的系统。

从专科层次的高职到本科层次的高职叫做技术学院,硕士阶段的高职叫做科技大学,当然我们这里的科技大学是研究型的。

在台湾科技大学是职业型的,是最高层次的职业型的。

定位所指的是从总体来说,作为办学的一个主要的努力方向,而不要像有些高职,还在高职阶段就想着要办成东方的哈佛大学,这不利于它认认真真地把职业技术教育搞好。

现在很糟糕的一个事情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本来应该是以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作为它最主要的培养任务,但是大家都在追求专升本,学校在追求专升本,学生也很想专升本,一升本后就变成理论型的,就从5B变成5A,把动手能力撇开,着重提高理论水平。

很多高职生不安心学好一门职业技能,一心想学本科生学的理论,以便专升本。

那么高职怎么办?高职定位于应用型、专业性,不是一天到晚比着发表论文的多少,而要考虑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级的工程技术人才。

定位后再进一步就是特色。

每所学校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因为大不等于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大批质量很低的学校不一定“名”,不一定“灵”,要成名,就要有特色。

特色是很灵的,如果不这样,求大求全,往往很难做出特色。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许多有名的学校不一定大,解放前很多有名的大学事实上是专科学校。

杭州艺专,在当时的中国是水平最高的艺术院校。

上海的商专、东亚体专,还有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始终是专科学校。

中国的会计制度和人才基本上都是它们培养出来的。

再谈现在的。

我到湖南的吉首大学去,该校领导在介绍历史的时候说,朱镕基总理视察学校之后,讲了一句话,叫做“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湖南水平最高的大学肯定不是吉首大学。

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慢慢了解,我离开吉首大学到湘西游览了一番,回来后我慢慢理解为什么朱镕基讲这句话了。

湘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我所到之处到处碰到吉首大学的毕业生。

县级官员50%以上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地级官员40%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连唱歌、跳舞的也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

等到我们回去的时候,我说你没有把好东西介绍给我,你老说数学怎么搞上去,物理怎么上去,搞了一个什么工厂赚了很多钱,朱镕基说“湖南的骄傲”是指你们有特色。

你的特色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的体育专业、艺术专业、语言专业,其他围绕为少数民族培养师资、培养干部,你为什么不给我介绍这些呢?介绍这个学科怎样,今后发展多少,你再搞20年也没有办法跟湖南大学去比,跟中南大学去比,但是你们在朱镕基所说的特色方面去发展,一切围绕少数民族的特色,你们将来发展不仅在中国著名,而且会在世界著名。

他说对呀对呀,现在经常有国外的跑到我们这里来跟我们合作,搞些少数民族艺术、音乐、美术什么的。

要著名还不容易?要走一条道,不要大家都走的道。

中国人很多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叫做随大流,随大流搞不出特色,要创新、要冒尖很难。

你前进了,人家比你前进得更快。

老是拿自己的10年之后跟人家现在比,以人家现在的标准来考虑我10年后的东西,等到你10年后跑到了,人家又跑10年过去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一定要搞出特色。

四川有一个学校,开始很长时间没有名,现在有名了。

5年前我就去了。

我不是在中国知道它的名气,而是从国外知道它的名气,它名声在外。

学校是规模很小的民办学校,但开了一次18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这个学校叫做四川标榜学院。

标榜学院是做发型的,在世界有名,是因为它有特色。

5月份我们的研究生到北京转了一下,有两所学校给我们的印象很深。

一所是现代音乐学院,还有一所也是民办的,专招高等秘书专业,规模也不大,他们都很有特色。

特色是什么呢?中央音乐学院不设的专业我来设,不培养的人才我来培养。

你搞高雅音乐,我搞流行音乐。

你搞很庞大的高级秘书,我专搞高级秘书、多功能的秘书。

所以他们提出的口号是;避开竞争是最好的竞争。

我是弱势群体,比不过你,我在别的方面冒起来,你也没办法比得过我。

这里要谈一下一所大学的特色是怎么形成的。

有的学校领导曾经问过我,说我们学校应该定什么东西叫特色。

我第一句话跟他说,特色不是上面封的,不是专家定的,特色只能是你们自己搞出来的,从认识到行动自己搞出来的。

特色必须是自己内在生发出来的,外在的不能代替你定特色。

特色是怎样搞出来的呢?第一,看历史;第二,看客观环境;第三,看主观条件。

特色不是主观设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历史、没有客观环境、没有主观条件,只是领导说要这个特色,那个特色,你的特色搞不起来。

一所大学要成为有特色的学校,要有文化的积淀。

北大那种特色,那种相对的学术自由,这个特色是文化积淀出来的。

没有文化积淀,只能根据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往这个方面努力。

客观环境就是客观是不是对你这个特色有需要,还有别人是不是没有占有你这个特色。

如果你只看到别人干得很好我也干,那你就没有特色了。

我举个例子。

斯坦福大学曾经认为土木工程非常重要,斯坦福大学应该搞一个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投资是很大的,钱也投了,最后放弃。

为什么?斯坦福大学认为自己要办土木工程学院,就必须办成一流的土木工程学院,他现在虽然可以邀请一些人来,但他请来的这些人水平没法超过伯克利的土木工程。

伯克利的土木工程是全美国第一流的,而且离他那里也不远。

既然搞不过他,何必把钱放在这里,求全求大呢?最后就不搞了。

这个抉择是正确的。

我到宁波去看,宁波就有这点好处。

原来宁波只有一所宁波大学,也是解放后才办起来的。

从高等教育来说,历史很浅,它现在居然办了12、13所高等学校。

而且这12、 13所高等学校基本上不重复。

每个都有每个的特色,围绕着宁波这个环境的特色。

当然,特色还在形成之中。

宁波没有重工业,中小企业很多,产值很高。

大企业无非是三个大服装公司,2000个中小服装公司,还有很多的家电企业,产值都很高,都是小规模的企业。

因此它要针对小规模的企业来培养人才,才能显出特色。

比如大红鹰高职,培养的是多面手的秘书。

中小企业请不起专门的外事秘书、财务秘书,秘书去了中小企业要什么事情都能管,什么事情都能做,不需要太高深,太专的。

它的秘书主要定位在这里。

其他的也有特色,比如北仑港高职。

北仑港高职定位在北仑港的工厂,替它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大学特色要看客观环境,当然主观条件也很重要。

主观条件里最主要的是师资,有没有这方面的有特色的教师。

当然主观条件自己可以培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在这方面形成特色。

第三个问题谈一下质量。

质量问题是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

报纸天天都在讲,一谈到高等教育就谈到质量问题,也是大家很担心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认为质量下降,质量是否真的下降有两种判断,两种质量观。

两种判断,一种判断认为质量下降是真的(质量下降是真命题)。

我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专讲质量战略,讲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时就提出这个问题。

质量下降如果作为一个命题的话,还包含着一个假命题:质量并没有下降。

质量为什么真正下降呢?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具体说就是招生大量地扩充,但教育资源跟不上招生扩大的速度。

教育资源最重要的第一是经费,第二是师资,还有其他的教育资源如校舍、设备等。

但是最重要的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人,有了钱有了人,物就好说了。

扩招以来应该说教育投资年年增加,尤其前几年人民币稳定的时候,我们增加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我说质量下降是真下降了,因为我们的投资总体上赶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