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 1-4专题测试

班级:??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语文是盐

胡展奋

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误人子弟的言论,这原本正常。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灵性了;又说什么“断烂语法”怎么扼制他们的创造力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为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产生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的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法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作油来使。

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

1.题目“语文是盐”,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的“盐”,其含义是什么?(3分)

修辞:____________。“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忘恩负义”一词,与文中的一词的意思是一致的。(2分)

3.“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柳、三苏外,还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出人名) (3分)

4.本文写作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用类比方法说理,请你举出文中的两个例子,并说明它的作用。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分)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共15分)

①1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后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②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③“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知知。”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释:(1)壶遂,人名,天文学家。(2)董生,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子何敢让.焉。让,谦让,退让。

B.诸侯害.之。害,残害,杀害。

C.拨.乱世反之正。拨,治理,整治。

D.《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通“旨”,意旨,意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知言之.不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渐久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是故《礼》以.节人加之以.师旅

D.不得保其社稷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载之(以)空言。B.(有国者)后有贼而不知。

C.(人臣)遭变事而不知其权。D.(臣子)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8.细读第二段,下面不属于《春秋》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B.拨乱世反之正

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

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扬了《春秋》的博大精深——深含治国礼义方略,足以警戒世人,足以

匡正世弊;也含蓄表达了《史记》的写作目的。

B.本文虽是议论文,但字里行间既洋溢着勇承大业“舍我其谁”的豪迈,又蕴含

着臧否善恶是非的爱憎,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

C.本文第三段从反面来论述了《春秋》的重大社会作用。

D.文末用“礼”与“法”对比,从而反衬“礼”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