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史记选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记选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答案:B2.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皇帝的家谱B. 诸侯的家谱C. 贵族的家谱D. 普通人的家谱答案:B3.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史记》中的人物?A. 项羽B. 刘邦C. 秦始皇D. 曹操答案:D4.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5. 《史记》中“本纪”记载的是谁的事迹?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A6. 《史记》中“书”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事件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7. 《史记》中“表”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历史年表答案:D8. 《史记》中“志”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各种制度答案:D9. 《史记》中“列女传”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女性人物的事迹答案:D10. 《史记》中“刺客列传”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刺客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
答案:纪传2. 《史记》全书共_______卷。
答案:一百三十3. 《史记》的“本纪”部分记载了从_______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黄帝4. 《史记》的“世家”部分记载了_______诸侯的事迹。
答案:各个时期5. 《史记》的“列传”部分记载了_______人物的事迹。
答案:各个时期重要历史6. 《史记》的“书”部分记载了_______制度。
答案:各种7. 《史记》的“表”部分记载了_______年表。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史记》试题及答案

《史记》试题1一、选择题1、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A 李白B 鲁迅C 巴金D 老舍2、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A 刘邦B 萧何C 张良D 勾践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 韩信B 萧何C 张良D 孙膑4、“烽火戏诸侯”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A 纣王B 周幽王C 夫差D 燕昭王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A 秦始皇B 周武王C 刘邦D 商纣王6、“智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 齐桓公B 伍子胥C 勾践D 夫差7、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A邗沟 B鸿沟C长城8、“国人暴动”时,平民和贵族要杀死()A周幽王B周厉王C周武王9、主张连横实现秦国统一六国的是()A苏秦B张仪 C商鞅10、涿鹿之战的对战双方是()A刘邦与项羽B 黄帝与蚩尤C周武王与商纣王11、下令焚书坑儒的是()A秦始皇B胡亥C扶苏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是()A刘邦B范增C项羽13、()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
A赵国B齐国C楚国14、孔子出生在()A鲁国B燕国C韩国15、()答应与楚国交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
A 楚成王B重耳C子玉二、填空1、中华民族祖先是()和黄帝,黄帝名轩辕氏,中华民族是()的说法由此而来。
2、“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和()。
3、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渐走上霸主职位的著名变法是()。
4、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著名诗歌,题目是()。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的“成败人物”是指()。
6、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丝绸之路”的人物是()。
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善于纳谏。
8、()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9、淮阴侯()年轻时敢于忍受胯下之辱,承受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0、()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
三、判断题。
1.刘邦月下追韩信,并任命他为大将。
史记的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的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向答案:A2. 《史记》记载的最早的历史时期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3. 《史记》中“世家”是指什么?A. 帝王的家谱B. 诸侯的家谱C. 贵族的家谱D. 士大夫的家谱答案:B4.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的是?A. 帝王事迹B. 诸侯事迹C. 重要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答案:C5. 《史记》中“本纪”主要记载的是?A. 帝王事迹B. 诸侯事迹C. 重要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下列哪些人物是《史记》中记载的?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孔子D. 孟子答案:ABC7. 《史记》中“书”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A. 礼乐制度B. 刑法制度C. 经济制度D. 军事制度答案:ABCD8. 《史记》中“表”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A. 年表B. 世表C. 人物表D. 地理表答案:AB9. 《史记》中“列女传”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物?A. 女性政治家B. 女性文学家C. 女性军事家D. 女性道德典范答案:D10. 《史记》中“刺客列传”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物?A. 荆轲B. 聂政C. 专诸D. 豫让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通史。
答案:纪传体12. 《史记》全书共_________卷。
答案:13013. 《史记》的“太史公曰”是作者_________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
答案:司马迁14. 《史记》中“货殖列传”主要记载了_________的生平。
答案:商人15. 《史记》中“滑稽列传”主要记载了_________的生平。
答案:滑稽艺人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测试,相信同学们对《史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挖掘更多历史知识。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 分)()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8.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3 分)()A.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于是信孰视之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C.侯生果北乡自刭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骓不逝兮可奈何9.下面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3 分)( )A.必为二子所禽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此五霸之伐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人之不我信也10.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3 分)()A.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荆轲者,卫人也11.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史记》选读专题过关检测试卷及解析答案含答题纸共17页

《史记选读》专题巩固测试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ē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子立C.蟊.(máo)贼弹劾.(hé)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è)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C.按部就班全神灌注不知稼穑高山仰止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臣等以死守之 B.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C.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董之以严.刑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C.相如引.车避匿沛公引.兵西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子何敢让焉.B.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B.始大人常以臣无赖..C.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D.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为作也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曹操D. 司马光2. 《史记》共有多少篇?A. 一百篇B. 一百二十篇C. 一百三十篇D. 一百五十篇3. 《史记》中“世家”记载的是哪些人物?A. 皇帝B. 诸侯C. 士大夫D. 普通百姓4. 《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士大夫的事迹D. 各种人物的事迹5.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史记》的“本纪”部分?A. 《五帝本纪》B. 《夏本纪》C. 《殷本纪》D. 《孔子世家》二、填空题6.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体史书。
7. 《史记》的“表”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___。
8. 《史记》中的“书”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9. 请简述《史记》的“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10.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B3. B4. D5. D6. 纪传7. 历代帝王的世系及年表8. 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律历等9. 《史记》的“本纪”主要记载帝王的事迹,是全书的纲领;“表”以表格形式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及年表,是历史的辅助工具;“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律历等,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结;“世家”记载诸侯的事迹,是对地方势力的记载;“列传”记载各种人物的事迹,包括士大夫、平民等,是对个体人物的详细描述。
10. 《史记》在中国史学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才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出来,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
《史记》的文学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其文笔流畅,叙事生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记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答案一、实词1.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4.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5.左右欲引相如去(拉)6.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8.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9.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10.顾吾念之(但是)11. 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2.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1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14.乃使从者衣褐(衣,穿)15.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16、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17、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前来18、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学习(由接受引申出)19、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意动用法,以......为奇20、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喜欢21、力未有以伤中伤,毁伤22、丞相谢谢罪23、乃先请,为儿所卖小辈24、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痛恨25、内杜忠臣之口堵塞26、公言善,吾亦恨之遗憾27、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处所28、计划始行,卒受大戮通“猝”,突然29、宠幸倾九卿压倒,超过30、太子善错计策称赞31、野彘卒入厕通“猝”,突然32、已倍亲而仕通“背”,离开33、上目都,都不行没有行动34、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在这种情况下35、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妻子儿女36、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不如朝谢恩而直接赴任37、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不须请示而灵活处理38、面折大臣于朝驳斥(动词39、上欲自持兵救贾姬兵器(名词)40、都伏上前曰跪(动词)41、亡一姬复一姬进失掉(动词)42、亡一姬复一姬进进献(动词)43、上还,彘亦去离开(动词)44、由此重郅都器重(动词)45、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授予官职(动词)46、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送给47、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趁机48、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使……臣服49、唯大王使人导送我引导50、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通“向”51、还,并南山通“傍”,靠近二、文化常识1.对2.对3.错【解析】“荆轲是燕太子丹的门客”错。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羑.里(yǒu)诎.体(qū)愠.色(wēn)谿.谷(xī)B.股肱.(gōng)颛顼.(xū)田畴.(chóu)言讫.(qì)C.吐哺.(pǔ)谮.言(zèn)骁.骑(xiāo)麾.下(huī)D.自刭.(jǐng)庶.人(shù)讷.口(nà)漕.渠(cáo)解析:A项,“愠”应读“yùn”;C项,“哺”应读“bǔ”;D项,“讷”应读“nè”。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纪:法度,准则B.无坠.天之降葆命坠:坠落C.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啖:利诱D.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解析:B项,“坠”应解释为“丧失”。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禹为人..敏给克勤B.久劳于外,为与小人..C.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解析:A项,“为人”,古义和今义均为“做人及做人处世的态度”;B项,“小人”,古义为“小民”,今义为“人格卑鄙的人”;C项,“得意”,古义为“实现统一意愿”,今义为“称心如意或感到非常满意”;D项,“鄙人”,古义为“质朴的乡里人”,今义为“无知浅陋的人或谦称”。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忠臣死.义之士②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④矫称蜂.出⑤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⑥卜居焉,曰吉,遂国.之⑦会项伯欲活.张良⑧昔周公勤劳..王家A.①⑤⑥/④/②③⑦/⑧B.①④/②③⑥/⑤/⑦⑧C.①⑧/②③⑦/⑤⑥/④D.①⑦⑧/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⑧为动用法,②③⑦使动用法,⑤⑥意动用法,④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将兵数困辱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C.奸神命者乃旦也D.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史记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效果检测题一、 (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题。
尽管司马迁为李陵的辩护有值得商榷.(quàn)的地方,然而他的拳拳之心是日月可鉴的。
可是,汉武帝却认为他“沮贰师”“诬上”,而判处宫刑。
司马迁通过自己的不幸遭遇,倾诉了满腔的委屈之情,控诉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凶残、公卿达官的势力和冷酷,控诉了汉武帝善恶不分、残害忠良的刻薄寡恩和刚愎.(fì)昏庸。
司马迁的一片忠心和公心,换来的却是“深幽囹圄..(líng.wǔ)”“佴之蚕室”,这是怎样锥心刺股的悲愤,是怎样的冤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孝,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具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tǎn)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wēn)颈之交。
1. 上面两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 上面两段文字中有几个错别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乃辞谢.谢.家来贵门两个“谢”字的意义相同②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吾念之两个“顾”字的意义不同③太子善.错计策素善.留侯张良两个“善”的意义相同④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以,连词,来/让,责备⑤寒暑未薄.而疾但以刘日薄.西山两个“薄”意义相同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②④⑤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②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两个“以”字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凭借”,后一个可译为“因为”。
史记阅读考级试题及答案

史记阅读考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左丘明2. 《史记》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位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3. 下列哪一项不是《史记》中的篇章?A. 本纪B. 表C. 书D. 志4. 《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的故事?A. 皇帝B. 诸侯王C. 名臣D. 普通百姓5. 《史记》中“列传”记载的是哪些人?A. 皇帝B. 诸侯王C. 各行业杰出人物D. 普通百姓6. 《史记》中“书”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A. 法律B. 礼仪C. 音乐D. 经济7. 《史记》中“表”是用来做什么的?A. 记载年代B. 记载人物C. 记载地理D. 记载事件8. 《史记》的创作时期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汉代D. 三国时期9. 下列哪一位人物不是《史记》中记载的?A. 孔子B. 屈原C. 项羽D. 诸葛亮10.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指什么?A. 作者司马迁的自称B. 古代史官的统称C. 对历史的评论D. 对人物的评价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________,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12. 《史记》全书共________篇,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
13. 在《史记》中,司马迁首创了________的体例,将历史人物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类。
14. 《史记》中的“本纪”记载的是________的事迹。
15. 《史记》中的“世家”记载的是________的事迹。
16. 《史记》中的“列传”记载的是________的事迹。
17. 《史记》中的“书”记载的是________的事迹。
18. 《史记》中的“表”是用来________的。
19. 《史记》的创作体现了司马迁________的史学思想。
20. 《史记》被后世誉为________,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时间:2008年1月班级:姓名:得分:一、文言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汉字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圩.(wéi)顶皦.(jiǎo)如景行.(háng )行止濯淖.(zhuó)B.僭.(qiàn)越惨怛.(dá)帝喾.( kù)匪兕.(sì)C.商贾.(gǔ)举类迩.(ěr)唐眜.(mò)翕.如( xī)D.汩.罗( mì)三闾.(lǘ)温蠖.(huò)弹.冠(tán)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B.人穷.则反本穷:不得志C.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率:带领D.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浑浊的样子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与孔子适.周 /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管仲既任政相.齐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是,我于《易》彬彬..。
..矣。
B.出则接遇宾客C.乃因史记..枯槁。
..憔悴,形容..作《春秋》 D.颜色5.下面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为二子所禽矣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此五霸之伐也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人之不我信也6.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A.一家之言约法三章运筹帷幄破釜沉舟守株待兔B.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怒发冲冠沐猴而冠刎颈之交C.对簿公堂背水一战韦编三绝图穷匕见胯下之辱D.安堵如故画地为牢博闻强志四面楚歌多多益善7.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高中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左丘明2. 《史记》中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A. 从黄帝到汉武帝B. 从夏朝到秦朝C. 从商朝到汉朝D. 从周朝到汉朝3. 《史记》中的“世家”是记载哪一类人物的?A. 帝王B. 诸侯C. 贤臣D. 侠客4. 《史记》中“列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记载帝王的政绩B. 记载诸侯的事迹C. 记载贤臣的言行D. 记载侠客的传奇5. 《史记》中“本纪”记载的是什么?A. 帝王的政绩B. 诸侯的事迹C. 贤臣的言行D. 侠客的传奇答案:1. A2. A3. B4. C5. A二、填空题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体史书。
2. 《史记》中的“表”是用来_________的。
3. 《史记》的“书”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___。
4. 《史记》中的“列女传”记载了_________。
5. 《史记》被誉为“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1. 纪传体2. 记载年表3. 各种制度、经济、文化等4. 古代妇女的事迹5.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简答题1. 简述《史记》的体例结构。
2. 列举《史记》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1. 《史记》的体例结构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记载帝王的政绩,表记载年表,书记载各种制度、经济、文化等,世家记载诸侯的事迹,列传记载贤臣的言行。
2. 重要人物包括:-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秦朝的暴政,开创了汉朝。
- 项羽: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与刘邦争霸天下,最终失败。
- 张良:汉朝的著名谋士,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结束语: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对《史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经典,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
《史记》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昭D. 司马炎答案:A2. 《史记》共有多少篇?A. 一百篇B. 一百二十篇C. 一百五十篇D. 一百八十篇答案:B3. 《史记》的体裁是什么?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纪事体答案:B4. 《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时期是?A. 黄帝时期B. 夏朝C. 商朝D. 周朝答案:A5.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皇帝的家谱B. 诸侯的家谱C. 士大夫的家谱D. 普通百姓的家谱答案:B二、填空题6.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纪传体通史7.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________事件被处以宫刑。
答案:李陵8. 《史记》中的“本纪”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__的事迹。
答案:帝王9. 《史记》中的“列传”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__的事迹。
答案:各类人物10. 《史记》中记载的“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________。
答案:个人评价三、简答题11. 简述《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它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的特点在于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历史事件,还深入分析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12. 请列举《史记》中的几个著名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史记》中记载了许多著名人物,如:- 黄帝: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项羽: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自刎。
- 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以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
四、论述题13.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史记测试题

史记测试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向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部纪传体史书?A.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C.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D. 第一部断代史书3. 《史记》全书共分为多少篇?A. 一百篇B. 一百二十篇C. 一百三十篇D. 一百五十篇4. 《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时期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5. 《史记》中“本纪”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各个朝代的帝王事迹B. 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C. 各个朝代的经济状况D. 各个朝代的文化艺术6. 《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述的是?A. 帝王的家族世系B. 各个朝代的名将C. 各个朝代的名臣D. 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7.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述的是?A. 各个朝代的帝王事迹B. 各个朝代的名将C. 各个朝代的名臣D. 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8. 《史记》中“表”的作用是什么?A. 记载各个朝代的年表B. 记载各个朝代的地理C. 记载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D. 记载各个朝代的文化艺术9. 《史记》中“书”主要记述的是什么?A. 各个朝代的帝王事迹B. 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C. 各个朝代的经济状况D. 各个朝代的文化艺术10. 《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A. 司马迁的个人经历B. 《史记》的编写过程C. 司马迁的家族世系D. 《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11. 《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的记载主要在哪个篇章?A. 《本纪》B. 《世家》C. 《列传》D. 《书》12. 《史记》中“项羽本纪”主要记述了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A. 刘邦B. 项羽C. 韩信D. 张良13. 《史记》中“孔子世家”主要记述了哪位思想家?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14. 《史记》的“货殖列传”主要记述了什么内容?A. 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B. 各个朝代的文化艺术C. 各个朝代的名将D. 各个朝代的名臣15. 《史记》的“游侠列传”主要记述了哪些人物?A. 各个朝代的帝王B. 各个朝代的名将C. 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D. 各个朝代的游侠英雄答案:1. A2. A3. B4. A5. A6. A7. D8. A9. B10. B11. A12. B13. B14. A15. D。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阅读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史记阅读编者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技巧,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初中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小学各年级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Download tips:Provide you with modern Chinese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modern reading skills, including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all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史记阅读原文及试题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考试题及答案

史记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左丘明答案:B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的历史?A. 从夏朝到春秋时期B.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C.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D. 从周朝到秦朝时期答案:C3.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帝王的传记B. 诸侯的传记C. 贵族的传记D. 士人的传记答案:B4. 《史记》中“列传”指的是什么?A. 帝王的传记B. 诸侯的传记C. 各行业人物的传记D. 士人的传记答案:C5. 《史记》中“本纪”指的是什么?A. 帝王的传记B. 诸侯的传记C. 各行业人物的传记D. 士人的传记答案:A6. 《史记》中“书”指的是什么?A. 帝王的传记B. 诸侯的传记C. 各行业人物的传记D. 记载制度、法令、地理等内容答案:D7. 《史记》中“表”指的是什么?A. 帝王的传记B. 诸侯的传记C. 各行业人物的传记D. 以表格形式记载历史事件8. 《史记》中“世家”和“列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记载的人物地位不同B. 记载的人物数量不同C. 记载的人物性别不同D. 记载的人物年龄不同答案:A9. 《史记》中“太史公曰”指的是什么?A. 司马迁的自述B. 司马迁的评论C. 司马迁的疑问D. 司马迁的赞美答案:B10. 《史记》中“游侠列传”记载的是什么人物?B. 诸侯C. 游侠D. 士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史记》中“本纪”记载了哪些帝王的传记?A. 黄帝B. 尧C. 舜D. 秦始皇答案:ABCD12. 《史记》中“世家”记载了哪些诸侯的传记?A. 齐太公世家B. 鲁周公世家C. 楚世家D. 越王勾践世家答案:ABCD13. 《史记》中“列传”记载了哪些人物的传记?A. 孔子B. 老子C. 商鞅D. 苏秦答案:ABCD14. 《史记》中“书”记载了哪些内容?A. 礼书B. 乐书C. 律书D. 历书答案:ABCD15. 《史记》中“表”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A. 诸侯年表B.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C.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D.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史记》全书共______篇,其中“本纪”______篇,“表”______篇,“书”______篇,“世家”______篇,“列传”______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 1-4专题测试班级:?? ?????姓名: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语文是盐胡展奋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误人子弟的言论,这原本正常。
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灵性了;又说什么“断烂语法”怎么扼制他们的创造力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
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为盐梅。
”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产生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的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没有语法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
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作油来使。
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语文是盐。
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1.题目“语文是盐”,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的“盐”,其含义是什么?(3分)修辞:____________。
“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忘恩负义”一词,与文中的一词的意思是一致的。
(2分)3.“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柳、三苏外,还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
(写出人名) (3分)4.本文写作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用类比方法说理,请你举出文中的两个例子,并说明它的作用。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共15分)①1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后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②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③“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知知。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注释:(1)壶遂,人名,天文学家。
(2)董生,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子何敢让.焉。
让,谦让,退让。
B.诸侯害.之。
害,残害,杀害。
C.拨.乱世反之正。
拨,治理,整治。
D.《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指,通“旨”,意旨,意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知言之.不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渐久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是故《礼》以.节人加之以.师旅D.不得保其社稷者.求人可使报秦者.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欲载之(以)空言。
B.(有国者)后有贼而不知。
C.(人臣)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D.(臣子)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8.细读第二段,下面不属于《春秋》写作意图的一项是()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B.拨乱世反之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桥,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赞扬了《春秋》的博大精深——深含治国礼义方略,足以警戒世人,足以匡正世弊;也含蓄表达了《史记》的写作目的。
B.本文虽是议论文,但字里行间既洋溢着勇承大业“舍我其谁”的豪迈,又蕴含着臧否善恶是非的爱憎,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
C.本文第三段从反面来论述了《春秋》的重大社会作用。
D.文末用“礼”与“法”对比,从而反衬“礼”更重要。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9 分)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
彧年少时,南阳何顒异之,曰:“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
布既至,邈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
”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
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太祖乃止。
(《三国志·荀彧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认为:……异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冲突C.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控制D.布乘虚寇暴??????????????????????????????????侵犯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邈乃使刘翊告彧?????????????????????????今其知乃反不能及B.座全三城,以待太祖?????????????????????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C.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D.多留兵则不足用?????????????????????????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少年时,便受到何颙的赏识,被称为有王佐之才。
初平二年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他为“吾之子房”。
B.张邈、陈宫暗中勾结吕布,并在吕布到达后,派刘翊对荀彧谎称吕布是来助曹操攻打陶谦的,荀彧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作好了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