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融合”的应用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合集下载

“一主线三融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主线三融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主线三融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军英,李洪波,向小亮,邹娟,胡兴(怀化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怀化418008)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双热点,引起广泛的关注。

面临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我校积极投入思考和论证行列中,确立了培养应用型办学定位。

一、构建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践行“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定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大学四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断线,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基本路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化体系,设置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三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和行业需求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融通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教育,融通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种能力培养,融通实验教学、生产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个环节育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三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规格。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行业对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工原理、生物化工、工程制图等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及工艺等专业知识。

2.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行业对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融“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块体系。

3.构建以技术逻辑体系为导向的“三环节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三融、三层、三师、三结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路径解析

“三融、三层、三师、三结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路径解析

“三融、三层、三师、三结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路径解析吕雪艳【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年(卷),期】2022(46)4【摘要】随着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发展新趋势的凸显,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的凸显,以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人才需求新变化的凸显,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继续阔步向前。

2021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印发,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可从营造“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进一步打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力;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健全“用学结合,赛学结合,创学结合”三结合创新创业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积极作为,探索“三融、三层、三师、三结合”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新路径。

【总页数】5页(P109-112)【作者】吕雪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相关文献】1.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路径研究2.三维三层次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级无机化学实验为例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层、三师、三融"模式探索4.信息化背景下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创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信息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信息化背景下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创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信息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建立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的培养,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2. 加强实践教学:冷链物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包括冷藏技术、运输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冷链物流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6. 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冷链物流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冷链物流行业在不断发展,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行业的变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8. 强化职业素养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9. 建立行业导师制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行业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10. 加强行业实践研究:学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开展冷链物流领域的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以上建议,希望可以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行业的需求,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高职“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利用校企融合、产学研融合、双证融合的平台,根据学院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如工学交替、顶岗实践、订单培养、岗前培训等,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关键词:“三融合”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共同培养“三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简称,是我院在云南锡业集团(以下简称云锡)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为核心的文件精神,通过对云南有色金属矿业典型企业对人才需求、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依托云锡产业链延伸长、类型齐全、技术先进、专业技术性强等鲜明特色,结合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利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新产品研发相结合、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搭建的校企融合、产学研融合、双证融合——“三融合”平台,在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行业企业为主导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沿革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它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高职教育指导思想,是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在企业实践与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工厂实习实训。

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学中做,做中学”。

学院在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为中心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云锡,立足红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及东南亚”的发展定位。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跨界融合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跨界融合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跨界融合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也面临着跨界融合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提高冷藏物流的跨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生鲜食品和药品通过网络销售。

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

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和客户资源,帮助其优化运输线路和提高车辆满载率;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可以为电商平台提供高效、准确的物流服务,保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实现有效的合作,冷链物流企业需要与电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双方可以实时掌握商品的库存、销售和物流状态,及时调整运输计划和配送方案。

同时,冷链物流企业还应根据电商平台的特点和需求,优化仓储布局和配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在电商平台的主要销售区域设立前置仓,提前储备热门商品,实现快速配送。

二、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是冷链物流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

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从源头抓起,提高农产品的冷链覆盖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首先,冷链物流企业可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冷链保鲜技术和设备支持,帮助农民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销售期。

其次,通过参与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冷链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特性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此外,冷链物流企业还可以与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同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品牌。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一些冷链物流企业与水果种植基地合作,推出了“冷链直达”的水果品牌,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路径探析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路径探析


冷链 物流涉及 的耐低温 的特殊包装材料 、装 载前 预冷 等特殊 的装卸条件 、 温度控制系统 、 制冷技术等冷链物流专业 知识 进 行全面的掌握 。在能力方 面: 较好的汉语 和英语表达能力 ; 具 有较强的组织计划 、综合管理 的能力 ;良好 的沟 通及谈 判能 力; 良好 的组织协调及应变能力。在素质方面 : 热 爱社会主义 祖国, 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 遵 纪守法 , 具备物 流职业 道德和职业操守 , 能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 。 三、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 ( 一) 校内构建人才培养平 台 美 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 曾经 指出 “ 课 程选择取决于 目 标设定” , 即要根据人才培养 目标构 建人才培养平 台。根据冷 链物流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设定 的应用型 、 复合 型 、 技能 型人 才的要求 , 将人才培养 方案设计方 面分 为 四大平 台 , 即: 通识教育平台 、 学科教育平 台、 专业 教育平台 、 能力 教育平台 。 在通识教育平 台设置的课程着重进行学生 的素质教育 ,培养 学生热爱祖 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科教育平 台, 培养学生对基 本的经济学科 和管理学科 的知识 的了解 , 对 物流管理方面 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 ;在专业教育 平台 培养学生对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掌握 ; 在 能力 教育平台 , 通过 设 置各种校 内实训课程 ,利用校 内的实训软件仿真模 拟锻炼 学生 的各种实践能力 。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 面, 即要 开设 基础 理论课程 , 如: 英语 、 计算机 、 数学 、 物流管理 学 、 经 济学 、 会 计 学、 统计学 、 商 品学 、 管理信 息系统等 , 还要开设专业课 程和实 践课程 , 如: 供应链管理 、 仓储 与配送管理 、 第三方物 流 、 食 品 冷链物流 、 制冷技术 等课程 , 做到基础理 论知识够用 , 专 业知 识适 用 , 动手能力强 。 注重理论教学 的同时注重校 内的实践教 学, 首先 , 从学时上保证 4 0 %的实践学时数 , 实践教 学四年不 断线 ; 其次 , 加强校 内实验室的建设 , 建设仿 真模拟实验 室或 购买仿真模拟的实习软件。 ( 二) 校外深化校企 合作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培养零距离上 岗的应 用型人才 , 在加强校 内实践的同时 ,联系众多冷链物流企业建立校外 实 习基地 , 鼓励 学生参 与到校外企业 的实践 中去 。 双方 可以根据 职业 岗位 的特点及要求 , 共 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增设企业实习学分 , 共 同组织教学活 动 , 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 的合格人才 。

“三融合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三融合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三融合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作者:林媚珍邓慧玲滕丽杨木壮姜燕宁来源:《大学教育》2018年第06期[摘要]金融危机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州大学从“三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四驱动”即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技术、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三融合四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专业;广州大学[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010-04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们树立了“三融合(思维、知识、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全面推动专业特色化建设“一体、二翼、三能、四轮”(专业建设为核心主体,物流规划、不动产管理为两大专业方向,具备区域分析、管理信息技术和专业应用技能三大能力,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培养四轮驱动)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三者的关系,建立由两大目标和六个子目标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推行“2+2+1”的课程模块耦合方式,采用全过程、多层次的“链条式”实践教学支撑系统,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的区域发展观、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操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以“三融合”为专业创新改革理念,明确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三融合”是指“思维融合”、“知识融合”和“能力融合”。

1.“思维融合”即把宏观的空间结构性思维(地理学思维)与微观的管理形态性思维(经济与管理学思维)相融合,论证地理学科培养管理型应用人才的理论基础与拓展空间。

“一带一路”下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一带一路”下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一带一路”下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日益活跃,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也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下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一、当前形势下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广东省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省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广东省的农产品贸易更加国际化,冷链物流需求与日俱增。

广东省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冷链物流人才短缺,专业技能不足,这极大地制约了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为了解决当前冷链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广东省应该积极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广东省可以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是开设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课程。

广东省可以在相关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并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实训设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再次是加强冷链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广东省可以引进更多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师资力量,让学生能够受益于更专业的教学。

在建立良好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广东省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首先是应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挖掘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广东省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冷链物流项目,提前接触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规范,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其次是建立冷链物流人才交流平台。

广东省可以与国际上的冷链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交流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再次是加强行业与教育的双向合作。

广东省可以积极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参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建立行业与教育的合作机制,让教育更贴近行业需求。

五、结语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广东省应该充分认识到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路径,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嘿,你知道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有多重要吗?就好比是一场精彩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球员!培养他们呀,就要给他们扎实的理论知识,比如冷链的原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呀!例子:想想看,要是连冷链的基本原理都不懂,怎么能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一直新鲜呢?
2. 哇哦,实践操作能力也绝对不能少啊!这就像是学游泳,光知道理论不下水怎么行呢?例子:让学生去参与实际的冷链物流项目,亲自感受各个环节的重要性,那才叫真正的培养!
3. 哎呀呀,他们还得有超强的应变能力!好比在路上遇到突发状况,得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例子:要是遇到设备故障啥的,总不能傻眼吧,得快速应对呀!
4. 还有呢,团队协作精神也太重要啦!这可不是一个人能玩转的事,就像乐队演奏,大家要配合默契才行呀!例子:在冷链项目中,各个岗位的人得紧密合作,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5. 创新思维也得有啊,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这不就像手机更新换代一样嘛。

例子:想想如果不能创新,怎么能跟上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呢?
6. 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也是必须的呀!这就像搭桥,把各方连接起来。

例子:要和客户沟通好需求,和同事协调好工作,没有好的沟通能力怎么行?
7. 对啦,还有持续学习的劲头!行业在进步,他们也得跟着跑才行,就像跑步比赛一样不能停下。

例子: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呀!
8. 最后呀,培养方案就得全面、系统,把这些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呀!。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人才培养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人才培养

冷链物流中如何提高冷藏物流人才培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新鲜、高品质食品和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冷链物流作为保障这些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当前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着冷藏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冷藏物流人才培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冷链物流行业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

首先,冷链物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流管理、制冷技术、食品科学、信息技术等,因此需要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其次,冷链物流操作环节众多,包括冷藏运输、仓储、配送等,要求人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此外,由于冷链物流的产品多为食品和药品,对质量和安全要求极高,所以人才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二、当前冷藏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设置还相对较少,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的物流专业虽然涉及冷链物流的内容,但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在冷藏物流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3、师资力量匮乏从事冷链物流教学的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很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

4、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部分学校在培养冷藏物流人才时,没有充分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提高冷藏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1、完善教育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跨学科的课程,如制冷技术、食品保鲜技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等,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2)加强教材建设组织行业专家和教育学者共同编写高质量的冷链物流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引言冷链物流是指在温度控制条件下对易腐性、易变质、易受热和需要保鲜的产品进行运输、储存和流通的物流过程。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增加,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需求,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冷链物流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技术含量的行业,涉及到产品的储存、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

而这些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操作。

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相对不足,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详情1. 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基础,通过学历教育,可以为人才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并设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设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培养更高层次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2. 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冷链物流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设立冷链物流职业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仓储管理、温度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重要环节。

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冷链物流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冷链物流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可以通过招募具有冷链物流从业经验的人员,或是培养已有人员的培训能力,来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

同时,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5. 奖励激励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可以出台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

可以设立奖学金、补贴和岗位晋升等激励措施,来鼓励人们选择冷链物流专业,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冷链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也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1.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提高冷链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建立专门的机制或部门,制定相关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标准,培养一批冷链物流人才。

2. 加强对相关专业的培养。

针对冷链物流这一特殊领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例如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等,这些专业将有助于为冷链物流提供专业人才。

3. 制定奖励政策。

为了激励冷链物流人才的学习和创新,可以制定相关奖励政策,例如奖励冷链物流领域的优秀论文、项目等,这将有助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4. 加强实践教学。

冷链物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冷链物流的实际应用。

5. 建立实习招聘平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冷链物流行业,可以建立实习招聘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6. 开展行业交流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冷链物流行业,可以组织行业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来校讲座,分享冷链物流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经验。

7.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应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冷库、冷藏车等,为冷链物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8. 加强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扶持,例如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支持等,这将有助于促进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9. 加强国际合作。

冷链物流是一个全球性的领域,因此应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10. 加强行业标准制定。

为了规范冷链物流行业和提高服务质量,应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这将有助于提高冷链物流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议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对于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1. 加强冷链物流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评价和激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冷链物流行业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6.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7.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8.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储备库,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补充。

9.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10. 建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冷链物流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二、“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5)2.1 “一中心”的内涵与要求 (6)2.2 “两融合”的具体内容 (7)2.3 “三提升”的目标与路径 (8)三、“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 (9)3.1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0)3.2 课程体系的框架设计 (11)3.3 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12)四、“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14)4.1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5)4.2 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16)4.3 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与反馈 (17)五、“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 (18)5.1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20)5.2 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策略 (20)5.3 师资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22)六、“一中心、两融合、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与挑战 (23)6.1 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24)6.2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25)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结论总结 (28)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一、内容简述“一中心”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为了确保物流人才的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

“两融合”则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融合。

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指的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

四协同 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

四协同 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

四协同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摘要:一、引言二、四协同的内涵和目标1.协同育人2.协同科研3.协同服务4.协同创新三、三融合的实施路径1.学科专业融合2.产教研融合3.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四、案例分析1.某高校四协同三融合的实践2.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五、结论正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四协同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四协同三融合是一种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协同育人、协同科研、协同服务和协同创新,实现学科专业融合、产教研融合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壁垒,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四协同的内涵和目标1.协同育人:通过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协同科研:推动教师、学生、企业研究人员等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3.协同服务:结合社会需求,开展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

4.协同创新:促进教育、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链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三融合的实施路径1.学科专业融合: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研究课题和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2.产教研融合: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3.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立足本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积极探索四协同三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协同育人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协同科研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协同服务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协同创新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创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面向物流企业的仓储人才培养“三结合”模式研究

面向物流企业的仓储人才培养“三结合”模式研究

面向物流企业的仓储人才培养“三结合”模式研究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基于仓储配送作业的新型物流企业现场管理优化研究》(SK2013B459)的阶段性成果物流仓储人才的培养是当今高职物流院校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时代要求,培养出适应性强、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是高职物流院校的永恒任务和追求,本文从仓储物流的培养过程出发,探索并总结出“三结合”(理实结合、训赛结合、校企结合)的物流仓储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一个侧面解答了当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标签:企业;物流;仓储人才;培养模式一、当前物流仓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企业一线操作层的管理人才和管理层的操作人才。

基于这种定位,许多高职物流专业都把企业需求的运输和仓储人才作为重要的培养方向,把工学结合作为培养过程的重要手段。

但根据实际了解,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培养方向、培养过程和培养实际与企业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培养方向过粗或过细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在培养方向设置方面,或贪大求全,的过粗或过细,过犹不及。

比如某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是这样设置的“培养在物流管理部门、外贸部门、工商企业、港口码头等岗位从事物流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具备物流规划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物流决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这个定位实际上是把当前物流业发展方向中的所有方向、高中低档次乃至物流教育类的都涵盖进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杂烩”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这个层次的毫无意义。

此外,也有些高职院校在培养方向细化上很下功夫,突出了“专才”这个目标,比如某高职院校把物流专业培养目标限定为三个方向,分别是“快递企业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物流客服方向”。

这种培养目标诚然想以最适合的方式给予企业所需的人才,但没有考虑到人才的长远发展,没有考虑到高职物流教育虽然是岗位对接,却要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否则毕业生未来的发展能力是很有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三融合”的应用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作者:甘俊伟王喆李进军来源:《物流技术》2022年第03期[摘要]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以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培养为导向,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并介绍了该校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三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冷链物流;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3-0130-05Training Path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Talents Based on Three IntegrationsGAN Junwei, WANG Zhe, LI Jinjun(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riented towar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e proposed an application- oriented innovat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and then introduced the explor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alents.Keywords:"three integrations";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 cold chain logistics; training path0 引言物流業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冷链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已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6-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9.2%,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832亿元,预计到2025年突破5500亿元。

后疫情时代,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与冷链物流加速融合[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冷链物流作业方式加快转型,冷链物流业发展呈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

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深度变革对冷链物流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学历教育中仅专科层次设置有“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全国10余所地方院校依托物流类专业开设冷链物流方向,但多处于探索阶段[3]。

面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加速变革与发展,如何在新工科、新文科视域下,瞄准冷链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特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应用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成为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

1 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够。

普遍存在以实习就业为导向实施产教融合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单位类型单一、内容偏窄、深度不够等。

学生局限于对合作单位工作实践的感性认知,不利于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二,科研与教学融合不够。

普遍存在教师科研基础薄弱、学生数理基础不扎实的情况,老师对学生科研指导、带动不够,难以有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专科色彩浓厚,导致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应用研究能力缺乏、后劲不足。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

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吻合度普遍偏低,就双创而双创现象严重,低层次、弱专业性的创业项目较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导致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不足,无法应用专业知识探索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对此,本文突出OBE理念,对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战略,依据“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路,提出党建引领下以“产教+科教”双融合为抓手,以专创融合竞赛锤炼检验“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育人成果的三融互促式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2 内涵阐释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正确把握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征及人才培养目标、规律,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及趋势,突出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培养,科学设计培养路径。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着力点。

2.1 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4]。

产教融合强调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行业的人财物资源,以扩充高校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资源、完善实验条件和提供经费支持等,拓展办学空间。

同时,产教融合有助于高校更加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产业需求和发展动态,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学做教”合一,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此外,产教融合也有助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近年来冷链物流业发展迅速,部分教材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实践,加之冷链物流涉及物流、制冷、食品、机械等多个学科,实验实训条件要求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难以配置齐全所需的多学科师资和独立建立完备的实验实训室支撑人才培养。

因此,产教融合是开展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2 科教融合科教融合的本质是“科研-教学-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4]。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传播最新前沿知识。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科教融合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是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

学生进入项目组深入一线调研、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参与项目讨论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科教融合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极为关键。

2.3 专创融合专创融合是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有机结合。

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可达到运用、检验专业知识学习成效的目的,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助于提升项目层次、降低项目风险。

引导学生专创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学生在双创活动中学习新方法、新工具,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因此,专创融合是支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3 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本文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提出基于“三融合”推动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做法。

该校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于2013年合并组建设立,是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依托在餐饮、食品、农业领域的行业优势和区域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冷链物流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

该校成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走出了一条物流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其经验做法不断被省内外高校借鉴。

3.1 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工程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教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与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具体包括:推行“党建+教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推行“党建+育人”,促进教师教书育人。

推行“党建+科研”,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通过“党建+”工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为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3.2 实施全方位、多领域产教融合,协同推动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指向、资源取向及发展导向[5]。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进校企、校所(科研院所)、校行(行业协会)、校地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共建理论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是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改革的成功最终决定产教融合的成功[6]。

四川旅游学院与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围绕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共同制定理论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课程考核方式,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开发紧贴产业发展前沿的教学内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与企业合作申报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共同开展物流大数据课程开发与建设,培养适应大数据商业环境下的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

与京东物流(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企业共建“冷链物流”课程并入选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合作出版“冷链物流”教材。

与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CILT 国际物流经理认证课程。

二是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构建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7]。

校企合作构建基于“认识性—技能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认识性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进入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等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和行业认知实习。

技能性实践教学阶段,校企协同开设冷链物流相关实验实训课程。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在京东物流等企业完成,运用课程知识解决企业真实问题。

综合性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基于企业现实问题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完成。

研究性实践教学阶段,学生以科创项目、学科竞赛等为依托深入企业调研,完成项目方案。

三是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