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经典曲目
赣南采茶戏音乐三则
50艺术视点赣南山里人家,大多置有三用机,都能找出几张“四大金钢”、“四小金钢” 光碟 ( 赣南采茶戏具有代表性的四台大戏和四出小戏:《上广东》、《四姐反情》、《卖杂货》、《大劝夫》俗称“四大金刚”;《睄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俗称“四小金刚”)。
山里人好采茶,人人能唱,个个爱哼。
赣南采茶演绎出赣南山乡的性灵与文化,有着深厚的老俵情结,乡野的采茶戏是属于老俵的。
一、晋京汇演的《睄妹子》耳畔久久萦绕着那鲜活的音响,脑际久久浮现出那婆娑的舞姿,赣南采茶戏的《睄妹子》的确很经典。
这出小戏举手投足都是戏,张口动舌都成戏。
眼睛骨碌碌打转有戏,连屁股也能做出戏文来。
情感奔放,妙语连珠,堪称采茶戏一绝。
丑行诙谐、卖傻,口若悬河;旦角俊俏、乖巧,舌灿莲花。
诗是吟自己,戏是演别人,都是韵在骨子里的美!搁下笔来,不禁感叹:这流淌的“乐”之音声,还有多少个中奥妙需要去领悟;这源自心灵的戏腔,又有多少沉睡的“文化代码”有待去破译。
笔者以往的分析,只是基于这种憧憬的小小尝试,是一次“瞎子摸象”。
通过现场对《睄妹子》“乐”音声形态的听觉感知和对其视觉化记谱文本的分析认知,笔者觉得,这凝聚着世代赣南艺人智慧的“乐”之音声,犹如一种“工艺结构”,我们应该也有能力去触摸它的外貌形状,并逐渐深入其内核。
虽然只是“瞎子摸象”,但一番耐心摸索下来,一定能深刻地感受其中经过赣南畲族、客家文化长期熏习而沉积的印记,一定能惊奇地发现其中与众不同的灿烂光束。
这印记,篆刻着世代艺人独特的音感习惯、音腔思维;这光束,投射出世代艺人圆融共生的“乐”之行为结构、观念特征。
于简洁中见朴素,于朴素中见平衡,于平衡中见运动,于运动中见变化,于变化中见精巧,于精巧中见灵气。
熔炼着真,趣的风致,动人心目!讨论《睄妹子》,还有一处必须点到——小戏打情骂俏、男欢女爱,热烈地展演着主人公米童和满妹子罗曼蒂克、大胆撩人的爱情故事时,采赣南采茶戏音乐三则○蒋 燮茶艺人却又很好地把握着一个“度”。
巧妙·美妙·奇妙——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南山担水》赏析
等灯彩音乐。“ 灯腔”曲牌 的特点是旋律起伏大 ,音调雄
浑 热 闹 、节奏 强 烈 、便于 舞 蹈 ,加 上锣 鼓 唢呐 的伴 奏 ,更 显 赣南 民 间灯彩 风 味。
《 南山担水 》也是 “ 茶腔 ”中的一首曲牌 ,表现一位 农 村 少女 ,担 水 浇菜 过程 中的肢体 形 态和 隐秘 在 内心思 郎 的情感世界。该曲牌用巧妙的文字结构 ,美妙的音乐旋律
等 。这 类 曲牌一 般 不作 为赣 南采 茶 戏 的独立 的 声腔 运用 。 只作 为一 种补 充 。
赣南采茶戏音乐,在我 国戏曲音乐板腔体 、曲牌体两 种结构形式中, 属曲牌体结构形式, 其3 0 0多首传统曲牌 ,
根 据 弦法 、 结构 、 调式、 Nhomakorabea形 式和 内容 的 不 同 。 分为: “ 灯腔 ”“ 茶
I Y a n J i u P i n g L u n・ 研 究 评 论l I l _ ■ ■
巧妙 ・ 美妙 ・ 奇 妙
— —
赣 南采茶戏传 统 曲牌 《 南 山担水 》赏析
黎平平 江西赣 南艺术创作研 究所 张宇俊 江西赣 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摘要 :江西赣 南采茶戏传统音 乐曲牌 中 “ 茶腔 ”的 《 南山担 水》 曲牌 ,以, 了 妙 的文字结构 ,美
晓。
牌来 自该剧种的传统剧 目《 九龙山摘茶 》 。如 《 春景天 双 牵手 》 《 朗泡茶 》 《 摘了一季茶 》 《 官礼》 《 茶童调 》等 ,还 有部分 曲牌来 自赣南民间流行的 “ 马灯” “ 龙灯” “ 狮灯 ” “ 摆
字灯”“ 茶篮 灯 ” 以及 “ 大 堂花 鼓 ” “ 小花鼓”“ 彩莲 船 ”
和奇妙 的 内涵表 述 为特征 ,揭 示 了客 家少 女淳 朴 的爱情 向 往 与 追 求 ,诠 释 了赣 南采 茶 戏音 乐 。秉承 中 国戏 曲 “ 虚与 实 、形与 神 、意 与境 ”协 调统 一 ,高 度融 合 的文 化底 蕴 。 彰 显 了戏 曲音 乐的艺 术魅 力 。
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演唱的多元结合特点
文化艺术 |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演唱的多元结合特点□衡晓丽/文赣南采茶戏是赣、闽、粤、湘以及港台等地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戏曲文化,是具有多元性、包容性的中华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片段,如《长歌——送郎调》《斑鸠调》《牡丹调》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的演唱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曲牌演唱形式得到了优化与完善,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促进了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弘扬。
本文介绍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目前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期望我国的赣南采茶戏文化能够被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1 关于赣南戏剧中传统曲牌的相关概述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族文化,是江西地区一种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
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始于明朝,一直到晚清时代才逐渐定型,走向成熟。
在发展过程中,它还与一些其他地区的腔调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在为人所熟知的多声腔戏曲。
赣南采茶戏曲牌的来源也和其他剧种有着类似之处,一些曲牌主要来源于民间盛传的部分越剧曲调,其中也有部分曲牌是由当时的道教音乐衍化而来。
例如,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小五更》就是由道教音乐演变而来,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庙堂之中被广泛运用而被大家熟知。
赣南采茶戏的曲牌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1],其中属于赣南采茶戏曲牌范畴的就有唱腔曲牌以及器乐曲牌之分,同处于唱腔曲牌或是器乐曲牌下面的不同表演形式也是风格迥异的。
例如,处于同一曲牌所展现出来的流派,可能由于表现场景不同,或是韵律分类不同,最终表演形式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赣南采茶戏曲牌创作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要求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写作。
乐曲需要衬托舞蹈者身段时,需要编写舒缓的曲牌风格;而在表现狩猎或是比武以及宴会等场景时,则需要风格十分强烈欢快的乐曲。
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与当地人民生活及民俗活动息息相关,运用十分广泛,通常用于人们打猎比武等重要活动时助兴,同时也常常会在婚丧嫁娶以及宴请宾客等需要排面的场合进行演唱(奏)。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南疆的代表剧种,流播于赣南、粤东、粤北、桂南一带的客家话和赣州话的广大地区。
源流:明代中叶,赣南茶歌很盛,深得士庶喜爱。
明万历年间( 1573-1620) 插秧采茶歌进入豪绅官宦的宴席聚会上,常由家童演唱,主人击竹附和,一时成为风尚。
明末清初,在民间衍化为茶篮灯。
初为两旦一丑,手提花篮扇子,翩翩对舞,唱着[十二采茶]曲调,多演出于茶山开市季节,名为《小摘茶》。
后来,增加了两个茶女,一个茶娘,表演梳妆、挑帘、发灯、出门、上山、摘茶、摆字等内容,俗呼“灯戏”。
每至新春元宵,各村坊以姓氏为单位,组织班社,受邀于邻村外乡,纷纷延至宗祠庙堂演出,并赠以红包相酬,待为宾客。
清嘉庆时期( 1796-1820),受当地戏曲东河戏影响,又添加了茶商朝奉一角,扩大了朝奉别妻,途中落店,闹五更,看茶赞山、报茶名、尝茶议价,送茶下山,运茶回程等情节和13 个剧中人物,形成了一个大戏,名曰《九龙山摘茶》,以丝弦唢呐伴奏,但始终保持茶篮灯旧形式,其班称灯班,其戏称正本,正本者,正统之谓也。
与此同时,又有一种花鼓灯,遍行乡间,约有三种类型:即耘田花鼓、灶背花鼓和大堂花鼓。
耘田花鼓,扮花鼓公婆二人,或一公二婆,以锣鼓宫灯引路,夹以龙灯、马灯、茶灯,沿门歌唱,连唱[开门歌]、[进门歌]、[出门歌]等祝赞曲词。
其后表演走马灯、九条河、板凳龙等一套两旦一丑的小戏。
灶背花鼓走村过户,杂唱一些零星小曲,取乐于人。
大堂花鼓,出自古典戏曲中打花鼓之一折,更具故事艺术性。
三种花鼓,统称花灯,深受群众欢迎。
明清两代,赣南地区农业商品交流极为繁荣,至清乾隆时,墟市大增,全区多达三百二十五个,平均每隔五公里便有一个墟场,据《于都县志》记载:每逢墟日,赶墟人数“多至不可以千计,少亦不下数百” 。
物资丰富,集贸频繁,从而推进了花灯艺术的迅猛发展。
新年的花鼓玩灯,逐渐脱离灯彩行列,弃灯成戏,登上舞台,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农村副业生产和墟场商品买卖的短小剧目,多为一旦一丑或两旦一丑的三小戏,其班名为三脚班,其剧相对《九龙山摘茶》的正戏而言,被称为杂套或杂戏。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中音乐元素研究
2018年第08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吴莉(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赣南采茶歌艺术作为基于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其中所展现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深受系统化的茶文化影响。
所以,在采茶歌艺术的系统化表达和集中展现过程中,其中所向我们集中展现的文化内容是层次化的。
赣南地域文化及民俗文化和音乐艺术等等,都是我们理解赣南客家采茶歌时,所需要充分考虑的文化素材。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今天,融入合适的音乐元素和时代内涵,从而能够让赣南采茶歌艺术实现最大价值的传递。
1赣南采茶舞艺术的文化背景分析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机制,在长期而系统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其不仅造就了多个地区的地域茶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包含丰富元素的茶文化内容。
在对这些艺术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时,其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成熟的茶文化机制,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其也为文化传递与交流奠定了重要前提。
在这一系列综合文化机制中,赣南地区的茶文化艺术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其中赣南采茶舞更是成为传统茶文化诠释与表达的“精髓”。
茶这一元素,不仅仅是社会大众的生活元素,同时在细化应用过程中,其逐渐形成了层次化的文化艺术元素。
尤其是在理解茶文化,感知茶艺术的综合特点时,需要我们通过系统化的艺术形式来层次化感知。
茶文化的艺术属性是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升华展示,尤其是对于采茶舞这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来说,其中将音乐与文化、乃至舞蹈艺术等等诸多内容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生动、立体的茶文化展现形式。
可以说,文化艺术内涵与茶的应用历史相结合,实现了茶历史的千年传承。
在了解和认知茶历史时,也需要从文化内涵认知这一基础点出发,只有成熟认知茶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茶历史。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大众对茶和茶文化认知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对茶文化的应用,有了全面而清晰化的理解与认知。
2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相关内涵分析赣南主要指的是江西南部,这里是我国人文地理环境极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我国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中央苏区”,红色之都瑞金的所在地。
《赣韵·红情》传新声
《赣韵·红情》传新声著名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家龙红的经典曲牌、唱腔专辑《赣韵·红情》的出版发行,是采茶戏超越舞台、面对更为广阔时空的一次纵情放歌,让人感到兴奋。
一般都以为个人专辑只是对艺术家个人成就的回顾性总结,或一次集中展示,但是我更看重的是它对一个剧种艺术建设的有力推动。
因为它特别有利于把本剧种某一个时期中最好的艺术成果迅速普及开来,以形成并确认这种对剧种艺术建设的有效积累,让它最终汇入到自身的传统中去。
这,才是它更为重要的价值与贡献。
龙红专辑的每一首曲子我都听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样两点:第一、她的声音是训练有素的,明亮而结实,显得尤为集中统一,但又具有戏剧性的张力。
第二、她的演唱纯情质朴,如山野的清风,似田边的溪水,充满着接地气的清新气息,但同时又具有现代剧场艺术中听觉审美的品格。
这两点非常难得。
前者是说经过了摸索和训练的统一发声,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而后者则显示了在地方戏的演唱中具有把质朴与大气统一起来的可贵追求。
所以,我们在《围屋女人》的“噢噢唉”唱段中,听到了类似哼鸣演唱的“宝宝崽宝宝乖”,声音极为控制和统一,准确体现着母性温暖的爱意;而在《刘三姐》“高山红辣椒”唱段中,演唱完全采取风格化的方式,还多用滑音,特别追求语气的生动性;在《四姐反情》的“等情郎”唱段里,旋律极具个性,常有音程的大跳,而且还有离调的处理,涌动着内在的激情。
特别是大量运用了富有特色的衬词“哎呀呀”、“伊嗬嗨”、“呀吚哟”、“噢咿嗬嗨”、“娥咪郎当索”……,让演唱尽显人物活泼生动的情态;而最具有戏剧性的唱腔当属《山歌情》的“来世还把山歌唱”,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在唱腔的旋律、节奏、调性、伴奏、演唱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戏曲唱腔所应有的词好、曲好、唱好兼备的特征。
特别是在这个大段唱腔的最后,“我给明生一句话,一句话”的细细交代之后,从容唱出了“来世还把山歌唱”,然后当再次重复这句唱词时,情感抑制不住地突然爆发,在提高五度的高音区上,以离调的崭新旋律,运用了如同裂帛、又似洪流的声音,让生命的呼喊喷薄而出,并且还以“哟嗬嗬哟嗬嗬叻”的高歌将这种情感不断延展、放大、升腾,效果极为精彩!难得的是,龙红的演唱真切地保持了山歌的质朴清纯,又努力提升着采茶戏演唱的艺术品格。
论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反丑”的人物美
论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反丑”的人物美作者:吉洪晖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4期内容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在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
本文介绍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反丑刘二,他不仅体现了反丑人物表演的形态特征和赣南采茶戏中独具特色的“三绝”表演技艺,而且从美学角度看,刘二这一角色还体现了“化丑为美”的表演审美情趣。
在民间素有“三角成戏,小丑当家”的说法,可见反丑人物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反丑形态特征表演技艺“化丑为美”一.“反丑”表演的动律形态特征(一)“屈重随浮”的动律特点1.“屈伸”动律赣南采茶戏反丑表演的“三绝”中的“矮子步”是其表演动律的核心体现,始终贯穿在人物刘二表演动作的全过程,下身屈膝,上身立腰收腹,脚下步子要轻盈流畅。
矮子步用民间老艺人的艺决表示为:“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高、中、矮桩)”,而具有人物性格特征的反丑基本体态为“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
从古代茶农上山种茶、采茶是的上山步与下山步的基础上,模拟茶农下山时需双腿屈膝下蹲的矮步子,这是生活在丘陵地带劳动人民不可避免的走路样式;不仅是地理环境因素可形成矮子步,而且在自然生态和民俗习惯上也有其追溯。
(一)模仿动物的“象生性”动作因为赣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使得该地山林茂密,飞禽走兽较多,所以给当地赣南采茶戏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宝库”。
赣南采茶戏中的反丑动作形态也多模仿自然,特别是模仿动物的动作。
赣南客家人长期穿行在茂密的山林间,常与飞禽走兽为伍,并且在捕捉猎物时观察动物形态,激发想象的创作灵感再加以提炼美化,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动物模拟动作,如“小狗舔脚”、“狗牯甩头”、“狗牯撒尿”、“小猴洗澡”等上百余种模拟动作,充分体现出赣南采茶戏反丑动作的生动形象,贴近自然,反映了赣南客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会对山林中的飞禽走兽细心观察。
赣南采茶舞三绝之“扇子花”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 赣南采茶舞三绝之“扇子花王瑶[摘要]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区域,地势广阔,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不仅是苏区文化的摇篮,也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作为深深植根于这片辽阔红土地上的地方小戏——赣南采茶,它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韵律确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中不可替代的一朵璀璨奇葩。
赣南采茶舞以单袖筒、扇子花、矮子步这三绝闻名于世,本文着重对赣南采茶舞的三绝之------扇子花技艺进行研究,探索扇子花背后的文化成因,以及具备何种鲜明的风格特征,以便更好地运用在作品中,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关键词]赣南采茶;扇子花;文化[中图分类号]J7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54-03赣南采茶戏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之一,近年来得到较多的关注和保护,受赣南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复杂地形的影响,当地交通相对落后,整体经济欠发达。
但正由此带来了赣南地区人民对许多传统文化的良好保护和传承,而这些都为赣南采茶舞的延续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面对现代化浪潮的今天,从根源出发来挖掘探索和保护赣南采茶舞蹈的和文化成因及艺术特征,推动这门传统艺术与时代发展同步演进、不断创新改良。
本文对赣南采茶舞中三绝之一的扇子花来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赣南采茶舞的渊源纵观赣南采茶舞的发展,不难发现其与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追溯至晋代。
从晋代开始,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争袭扰、饥荒困境,纷纷南下,而赣南地区便成为了客家人迁徙的一大门户。
赣南地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水滋润。
但长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民不适应该地的气候环境,经常性地出现一些口舌干燥的身体反应。
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多饮用茶,茶对于缓解该症状有着最直接的功效。
赣南地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光照良好,对于茶树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客家先民正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优渥的地理条件开始了辛勤的种植活动。
赣南采茶戏的风趣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在赣南客家摇篮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赣南采茶戏,是 客家先贤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国百花园 中一朵鲜艳的山茶花,是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 之一。早期,客家先民南迁落户赣南山区,靠勤 劳的双手垦荒种茶,以茶谋生,使赣南名茶盛行, 贡茶众多。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茶山劳作中,常以 唱山歌抒情。山歌中有“十二月采茶歌”颇具影 响,流传广泛。据明万历年间石城崖岭熊氏六修 宗谱载:“……每日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 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呜呜然, 撼户牖。”随着茶歌的传唱,在安远九龙山茶区 落户的客家人,加上采茶、摘茶的动作,借以当 时盛行茶区的马灯、龙灯和狮舞形式,发展成了 载歌载舞的茶篮灯。茶篮灯的出现很快被客家人 所接受,逢年过节或茶山开市均以茶篮灯助兴而 备受欢迎。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及艺术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发展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
气息乡土气息浓郁的喜剧形式
赣南采茶戏原有的传统剧目都由艺人口头创作,因此,生活 语言丰富,常常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使其形成了一种具 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喜剧表演形式。如《补布鞋》,《试妻》 等剧目,情节都比较简单,结合日常生活琐事入戏,但靠 其幽默的语言,调侃的态度,浓浓的生活情趣,丰富多采 的唱腔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却使观众捧腹。同时,赣南采茶 戏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对劳动过程、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 的模拟美化,如摘茶、捡菌子、打猪草、捡田螺等动作都 被加工运用到歌舞戏中。例如,《九龙山摘茶》里便有一 系列生活、生产动作入戏:《双捡菌子》一戏中的大宝、 三妹子则有深山对歌和双捡菌子的歌舞场面等。经历过了 采茶歌舞艺人的加工、提炼,特别是历经千百次夸张和即 兴的表演,产生了丰富多采的、趣味性很浓的舞蹈动作。 幽默的语言和趣味性的舞蹈动作,使赣南的采茶戏富有浓 厚的喜剧色彩,哪怕是悲剧事件,也往往以喜剧形式来表 演,如《大劝夫》,讲述一对穷夫妻的辛酸史,却以喜剧 来进行调侃;采茶戏的《满妹贺喜》描述老夫少妻与呆汉 俊妻的两对婚姻悲剧,亦以喜剧手法为基础。采茶戏的喜 剧表演形式折射出赣南客家人充满乐观的生活态度。
赣南采茶戏《哨妹子》音乐分析
性的 。
活 为 表 现 对 象 , 其 又 以 男 欢 女 爱 的戏 剧 情 节 所 尤 占 比重 为 大 。 在 赣 南 采 茶 戏 的 优 秀 传 统 剧 目中 ,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就 是 俗 称 “ 大 金 刚 ” “ 小 金 四 和 四 刚 ” 8 戏 , 中 肖妹 子 》 属 于 “ 小 金 刚 ” 的 部 其 就 四
者 已难 以考 究 。
《 妹 子 》 情 描 述 了 赣 南 农 村 一 对 有 情 人 哨 剧
自 由恋 爱 的 动 人 故 事 : 年 农 民米 童 , 家 境 贫 青 因
赣 南 采 茶戏 的 舞 台语 言 是 当 地 客 家 方 言 , 常 被 誉 为 南 方 的 “ 人 转 ” 它 载 歌 载 舞 , 氛 轻 松 二 。 气
活 泼 , 言 幽 默 风 趣 , 民 间 口头 文 学 、 间 歌 语 融 民 舞 、 彩 于 一 体 , 有 浓 郁 的 生 活 气 息 。其 剧 目多 灯 具
以喜 剧 、 剧 为 主 , 材 多 以 下 层 群 众 的 日常 生 闹 题
寒 无 心 上 街 看 灯 , 来 目 看 妹 子 , 要 妹 子 为 他 特 肖 想 唱 几 个 小 曲来 消 愁 取 乐 , 子 答 应 , 唱 中 两 人 妹 演 借歌舞表 达情爱 , 乐地度 过了元宵佳 节。剧 目 快
摘 要 : 四 小 金 刚 ” 一 的 《 妹 子 》 赣 南采 茶 戏 优 秀 传 统 剧 目的代 表 。 这 一 剧 目两 位 人 物 的 音 乐 主 题 特 “ 之 哨 是
赣南采茶戏大劝夫
赣南采茶戏大劝夫引言赣南采茶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源自中国江西赣南地区。
在这一地区,人们习惯在采茶季节组织戏曲演出,以庆祝丰收和祈福。
其中,大劝夫是一种有特色的表演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赣南采茶戏简介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独特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
这种戏曲形式起源于清代,通过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旋律,向观众展示了当地茶农的生活和劳动情景。
赣南地区的茶农们在采茶季节里,往往会组织演出,通过戏曲来表达自己对丰收的祈愿和感激之情。
大劝夫的由来大劝夫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起源于明代。
它以劝夫为主题,通过戏曲形式,表达出赣南地区传统家庭中妇女的智慧和情感。
大劝夫通常由男性演员扮演女性的角色,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劝夫的特点大劝夫在表演形式和演绎手法上有许多特点。
首先,大劝夫的表演通常以对白为主,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演员们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其次,大劝夫的演员通常会使用特殊的声音和语调来表演角色。
他们会模仿当地妇女的口音和语言特点,使角色更加真实和生动。
同时,演员们还会使用流畅的唱腔和抑扬顿挫的表演方式,使观众更加投入和感受角色的情感。
此外,大劝夫的服装和道具也是其独特的一部分。
演员们会穿着传统的赣南妇女服饰,戴着花环和首饰,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地域文化。
在道具方面,除了常见的扇子、绢帕等,赣南采茶戏中还常常使用家居用品,如水桶、茶具等,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大劝夫的故事大劝夫的故事通常与家庭生活和婚姻有关。
其中,一些故事展现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智慧和勇气,有些则表达了对家庭幸福和团结的祝愿。
例如,在一篇《大劝夫下乡》的故事中,女主角小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劝服了丈夫下乡参与采茶工作。
在这个故事中,小芳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和大量的笑点,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思考。
另外,一些故事也会涉及到婆媳关系和夫妻之间的矛盾,通过戏曲的表演手法,给予观众启示和教育。
赣南采茶戏《哨妹子》音乐分析
赣南采茶戏《哨妹子》音乐分析陈林君【期刊名称】《肇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3【摘要】"See Sister", as one of the "'Four King Kongs",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tea-picking dramas in the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This essay has conducted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is- sues about the musical theme featurc, melodic character, and tone structure of the two roles in the drama "See Sister", which accumulates experience lbr further discovering the profound culture of tea-picking drama in tile southern Jiane.xi Provin ce.%“四小金刚”之一的《哨妹子》是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的代表。
这一剧目两位人物的音乐主题特征鲜明;调式以d 商调为轴心。
同时运用“犯调”的手法增加音乐的色彩;曲体结构以单乐段结构为主。
通过多种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体现起、承、转、合的过程与特点。
【总页数】4页(P23-26)【作者】陈林君【作者单位】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2【相关文献】1.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与音乐特征分析 [J], 张红英;2.江西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J], 熊杰3.赣南客家采茶戏:《睄妹子》音乐表演形态分析 [J], 张静4.江西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特征分析——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J], 唐龙5.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形态分析 [J], 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用、智慧、担当: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信用、智慧、担当: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评赣南采茶戏
《一个人的长征》
王倩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3()9
【摘要】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作为红色曲目,以小说《骡子和金子》故事内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想象、合理创作。
在融入诸多要素的基础上,以歌舞剧的形式将小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苏区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继“红色三部曲”后赣南红色文化的又一经典力作。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王倩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赣南采茶戏与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
2.赣南采茶戏与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
3.红色题材创作的新视角与新审美——评《一个人的长征》
4.小人物的长征组歌——评《耳朵大有福》
5.戏剧情境对红色文化元素的呈现——以赣南现代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歌廖哉 珠儿解读
山歌廖哉珠儿解读山歌廖哉珠儿是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中的角色,是一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节目。
下面我将从背景介绍、曲目结构、演奏技巧、表达意思、演奏评价和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背景介绍赣南采茶戏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茶童戏主》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出经典剧目,以采茶劳动为主线,通过茶童和地主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精神。
山歌廖哉珠儿是该剧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一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的小女孩。
二、曲目结构《山歌廖哉珠儿》的曲目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引子、主歌和尾声。
引子:曲目的开头部分,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歌声引入,展现了珠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采茶时的愉悦心情。
主歌:珠儿的主题曲,包括了她对采茶劳动的热爱和对地主的反抗精神。
这部分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尾声:曲目的结尾部分,以珠儿被解救的喜悦和欢乐为主题,展现了采茶戏的喜庆气氛和人民的胜利。
三、演奏技巧《山歌廖哉珠儿》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唱腔和表演两个方面。
唱腔:赣南采茶戏的唱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客家话为主要语言,具有高亢激越、节奏自由的特点。
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唱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与伴奏的协调配合。
表演:赣南采茶戏的表演非常注重身段和表情的表现力,要求演员要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和细腻的表演技巧。
在表演过程中,要充分展现珠儿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采茶劳动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反抗精神。
四、表达意思《山歌廖哉珠儿》这出戏表达了多个意思:首先,它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精神;其次,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最后,它弘扬了正义和善良,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五、演奏评价《山歌廖哉珠儿》是一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节目,其演奏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方特色:该剧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通过珠儿的采茶劳动和与地主的矛盾冲突,展现了赣南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南采茶戏经典曲目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也是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音乐节奏明快,唱腔富有民间风味,因此备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介绍赣南采茶戏的经典曲目,带领读者领略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
一、《采茶歌》
《采茶歌》是赣南采茶戏中最为经典的曲目之一,它是表现采茶女子劳动生活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
经常在赣南地区的采茶节活动中演唱,成为赣南采茶戏的代表作之一。
二、《赣南子》
《赣南子》是赣南采茶戏中体现赣南地方特色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曲歌词充满了对赣南地区的赞美和热爱,旋律优美动听,表现了赣南地区的山水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黄泥岭》
《黄泥岭》是一首表现采茶女子的感情生活的歌曲。
歌曲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歌词简单却感人至深,旋律优美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四、《望江楼》
《望江楼》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风光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
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诗意的作品之一。
五、《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风景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诗意的作品之一。
六、《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表现梅花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之一。
七、《梅花烙》
《梅花烙》是一首表现梅花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之一。
八、《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表现梅花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之一。
九、《梅花烙》
《梅花烙》是一首表现梅花的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婉转动人,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歌曲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之一。
总之,赣南采茶戏的经典曲目丰富多彩,既有表现采茶女子劳动生活的歌曲,也有表现江南水乡风光的歌曲,还有表现梅花的歌曲。
这些经典曲目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民间风味,是赣南采茶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曲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赣南地区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