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2)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春牛
最新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国家级)
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90项,其中10项为国家级(加★)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民间音乐(共计2项)3Ⅱ-1★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4Ⅱ-2★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传统戏剧(共计2项)19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20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曲艺(共计1项)23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39Ⅷ-8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民俗(共计4项)56Ⅸ-6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57Ⅸ-7★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58Ⅸ-8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60Ⅸ-10★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民间音乐(共计1项)7 Ⅱ-4 南乡大堂音乐赣州市安远县民间舞蹈(共计5项)14 Ⅲ-1 银坑甑笊舞赣州市于都县20 Ⅲ-7 瑞狮赣州市定南县21 Ⅲ-8 ★古陂“席狮”“梨狮”赣州市信丰县26 Ⅲ-13 章贡区民间高跷赣州市章贡区33 Ⅲ-20 花棍舞赣州全南县传统戏剧(共计3项)38 Ⅳ-4 宁都采茶戏赣州市宁都县43 Ⅳ-9 ★东河戏赣州市赣县47 Ⅳ-13 手端木偶戏赣州市信丰县曲艺(共计1项)54 Ⅴ-3 宁都鼓子曲赣州市宁都县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项)70 Ⅷ-10 石城砚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78 Ⅷ-18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赣州市瑞金市80 Ⅷ-20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赣州瑞金市传统医药(共计1项)86 Ⅸ-2 挑积赣州市寻乌县民俗(共计4项)88 Ⅹ-1 三僚堪舆文化赣州市兴国县95 Ⅹ-8 石上曾坊桥帮灯赣州市宁都县97 Ⅹ-10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赣州市宁都县98 Ⅹ-11 香火龙赣州市龙南县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项)传统音乐(共计1项)26 Ⅱ-6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赣州市崇义县传统舞蹈(共计6项)45 Ⅲ-12 崇义告圣赣州市崇义县46 Ⅲ-13 上犹九狮拜象赣州市上犹县47 Ⅲ-14 大余南安罗汉舞赣州市大余县48 Ⅲ-15 于都茶篮灯赣州市于都县49 Ⅲ-16 安远瑞龙赣州市安远县50 Ⅲ-17 全南车马灯赣州市全南县传统戏剧(共计2项)78 Ⅳ-6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赣州市安远县79 Ⅳ-7 兴国提线木偶赣州市兴国县曲艺(共计1项)88 Ⅴ-5 南康古文赣州市南康市传统美术(共计2项)98 Ⅶ-3 章贡客家竹雕赣州市章贡区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艺赣州市大余县传统技艺(共计16项)124 Ⅷ-21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赣州市龙南县125 Ⅷ-22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6 Ⅷ-23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7 Ⅷ-24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8 Ⅷ-25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大余县129 Ⅷ-26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0 Ⅷ-27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1 Ⅷ-28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2 Ⅷ-29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3 Ⅷ-30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赣州市兴国县134 Ⅷ-31 崇义龙灯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5 Ⅷ-32 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赣州市赣县136 Ⅷ-33 南康天车制作技艺赣州市南康市137 Ⅷ-34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8 Ⅷ-35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9 Ⅷ-36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传统医药(共计2项)168 Ⅸ-3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州市于都县169 Ⅸ-4 定南挑积赣州市定南县民俗(共计9项)193 Ⅹ-20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赣州市定南县194 Ⅹ-21 龙南杨村龙舟赛赣州市龙南县195 Ⅹ-22 宁都石上割鸡担灯赣州市宁都县196 Ⅹ-23 南康鲤鱼灯赣州市南康市197 Ⅹ-24 安远欣山上刀山赣州市安远市198 Ⅹ-25 全南中寨香火龙赣州市全南县199 Ⅹ-26 崇义舞春牛赣州市崇义县200 Ⅹ-27 定南客家服饰赣州市定南县201 Ⅹ-28 章贡客家菜赣州市章贡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民间文学(共计1项)5 4-Ⅰ-5 南康木根源赣州市南康市传统音乐(共计2项)13 4-Ⅱ-5 会昌踩鼓赣州市会昌县14 4-Ⅱ-6 赣南客家民歌赣州市、会昌县、龙南县、瑞金市民间舞蹈(共计5项)23 4-Ⅲ-3 大余旁牌舞赣州市大余县24 4-Ⅲ-4 赣县云灯赣州市赣县25 4-Ⅲ-5 安远茶蓝灯赣州市安远县28 4-Ⅲ-8 信丰瑞狮引龙赣州市信丰县31 4-Ⅲ-11 崇义三节龙赣州市崇义县传统戏剧(共计3项)42 4-Ⅳ-4 江西提线木偶戏赣州市于都县、抚州市广昌县43 4-Ⅳ-5 江西杖头木偶戏赣州市宁都县、于都县44 4-Ⅳ-6 兴国端戏赣州市兴国县曲艺(共计1项)51 4-Ⅴ-2 信丰大堂花鼓赣州市信丰县传统美术(共计1项)57 4-Ⅶ-3 兴国篆刻赣州市兴国县传统技艺(共计2项)82 4-Ⅷ-19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赣州市于都县、全南县83 4-Ⅷ-20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州市安远县、龙南县民俗(共计8项)97 4-Ⅹ-8 南康横寨唱船赣州市南康市98 4-Ⅹ-9 安远欣山过火炼赣州市安远县99 4-Ⅹ-10会昌赖公庙会赣州市会昌县100 4-Ⅹ-11 ★会昌匾额习俗赣州市会昌县101 4-Ⅹ-12 宁都刘坑竹马灯舞赣州市宁都县102 4-Ⅹ-13 宁都大沽古教花灯赣州市宁都县103 4-Ⅹ-14 全南谭坊举人龙赣州市全南县104 4-Ⅹ-15 信丰大阿子孙龙赣州市信丰县2020年3月整理。
家乡的舞春牛民俗作文_作文750字_民俗作文_
家乡的舞春牛民俗作文春节期间,东莞常平将与珠玑古巷联手举办首届东莞(珠玑古巷)民间艺术节,有着20xx多年历史的“舞春牛”将作为古巷民间艺术重头戏被列入邀请名列。
但由于“春牛”只剩下旧牛头、队伍难于组织等原因而难以成行。
为让人们欣赏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代表作之一的“舞春牛”,承办方隐贤山庄又利用元旦假期,走遍了南粤大地。
但是“春牛”再也难于舞起来,民间艺术界人士担心舞春牛从此成为绝唱。
古巷“春牛”难于成行将在春节期间举办的东莞(珠玑古巷)首届民间艺术节集纳了装故事、舞春牛、姓氏文化展览、客家婚俗表演等多个文化艺术项目。
为确保这些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民间艺术早日组团南下,承办方隐贤山庄派出人员专门前往南雄,协助古巷民间艺术团组织表演队伍,修复民间艺术道具。
工作人员来到“舞春牛”的古巷廖屋村,“舞春牛”传人、舞了30多年牛头,今年已经50多岁的廖师傅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存放“春牛”的祖屋。
工作人员看到,“春牛”只剩2个彩色的牛头与两副木犁,牛身已经难寻踪影了。
据廖师傅介绍,牛身先用竹篾扎成框架,再在框架外糊纸贴布制成,极易破烂,几乎舞一次就要重新制作。
因为很多年没有舞“春牛”了,“春牛”也只剩下旧牛头。
对于此次南下东莞参加民间艺术节,廖师傅表示难于成行,因为修复“春牛”不容易,会扎“春牛”的民间艺人少之又少。
而且加上演员、鼓乐队员、唱春牛的艺人,整支队伍人员要有25~30人左右。
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南下珠三角务工,要等到春节才能回来,村里只剩下几名上了年纪的队员,根本无法排练。
廖师傅颇为遗憾地说,这些年以来,几乎没有舞过“春牛”了。
“舞春牛”已退出历史舞台面对古巷“春牛”的困境,承办方又致电与派人到省内其他有“舞春牛”的地区联系。
记者了解到,隐贤山庄的“春牛”寻找队伍先后到了南粤大地的紫金、罗定、连平、连州、信宜、连南等曾经有“春牛舞”的地方,结果几乎都是一样,难于组织队伍参加。
有的像珠玑古巷一样只剩下旧牛头,有的只有“春牛”没有队伍,有的只剩下过去“舞春牛”的相片,除了老一辈艺人口中的记忆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8•【字号】赣府字[2010]75号•【施行日期】2010.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赣府字〔2010〕75号2010年6月18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07〕7号)精神,省文化厅确定的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06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为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06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 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南昌市新建县2Ⅰ-2 欧阳修故事吉安市3Ⅰ-3 文天祥故事吉安市4Ⅰ-4 安福武功山传说吉安市安福县5Ⅰ-5 泰和白凤仙子传说吉安市泰和县6Ⅰ-6 欧母画荻教子故事吉安市永丰县7Ⅰ-7 陶母教子故事吉安市新干县8Ⅰ-8 杨万里故事吉安市吉水县9Ⅰ-9 解缙故事吉安市吉水县10Ⅰ-10 永新石灰脑传说吉安市永新县11Ⅰ-11 宜春慈化寺传说宜春市12Ⅰ-12 袁州谯楼传说宜春市13Ⅰ-13 宜丰洞山传说宜春市宜丰县14Ⅰ-14 宜丰恒白话故事宜春市宜丰县15Ⅰ-15 靖安客家童谣宜春市靖安县16Ⅰ-16 丰城许真君传说宜春市丰城市17Ⅰ-17 德安八景传说九江市德安县18Ⅰ-18 浔阳八景传说九江市浔阳区19Ⅰ-19 都昌老爷庙传说九江市都昌县20Ⅰ-20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九江市彭泽县二、传统音乐(共计1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Ⅱ-1 南昌胡华锣鼓十八番南昌市南昌县22 Ⅱ-2 新建得胜鼓南昌市新建县23 Ⅱ-3 井冈客家山歌吉安市井冈山市24 Ⅱ-4 鄱阳渔歌上饶市鄱阳县25 Ⅱ-5 铅山畲族民歌上饶市铅山县26 Ⅱ-6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赣州市崇义县27 Ⅱ-7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鹰潭市28 Ⅱ-8 奉新山歌宜春市奉新县29 Ⅱ-9 宜春三星鼓宜春市袁州区30 Ⅱ-10 九江秧号九江市九江县31 Ⅱ-11 永修吴城排工号子九江市永修县32 Ⅱ-12 瑞昌秧号九江市瑞昌市33 Ⅱ-13 楚调唐音歌吟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三、传统舞蹈(共计3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4 Ⅲ-1 进贤罗家狮舞南昌市进贤县35 Ⅲ-2 进贤梅庄花棍南昌市进贤县36 Ⅲ-3 临川火老虎灯抚州市临川区37 Ⅲ-4 东乡车马灯抚州市东乡县38 Ⅲ-5 崇仁相山板凳龙抚州市崇仁县39 Ⅲ-6 芦溪南坑车湘傩舞萍乡市芦溪县40 Ⅲ-7 上栗傩舞萍乡市上栗县41 Ⅲ-8 永丰傩舞吉安市永丰县42 Ⅲ-9 峡江打蚌壳吉安市峡江县43 Ⅲ-10 吉安茅田花灯吉安市吉安县44 Ⅲ-11 万年太平跳脚龙灯上饶市万年县45 Ⅲ-12 崇义告圣赣州市崇义县46 Ⅲ-13 上犹九狮拜象赣州市上犹县47 Ⅲ-14 大余南安罗汉舞赣州市大余县48 Ⅲ-15 于都茶篮灯赣州市于都县49 Ⅲ-16 安远瑞龙赣州市安远县50 Ⅲ-17 全南车马灯赣州市全南县51 Ⅲ-18 贵溪畲族马灯舞鹰潭市贵溪市52 Ⅲ-19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斋醮科仪鹰潭市53 Ⅲ-20 渝水凤凰舞新余市渝水区54 Ⅲ-21 渝水观巢推车灯新余市渝水区55 Ⅲ-22 仰天岗双狮舞新余市仰天岗管委会56 Ⅲ-23 宜丰宋家双狮舞宜春市宜丰县57 Ⅲ-24 铜鼓跳觋宜春市铜鼓县58 Ⅲ-25 铜鼓七鲤抢虾宜春市铜鼓县59 Ⅲ-26 铜鼓太平灯宜春市铜鼓县60 Ⅲ-27 铜鼓渔樵耕读宜春市铜鼓县61 Ⅲ-28 高安上湖灯彩宜春市高安市62 Ⅲ-29 宜丰牌楼神狮舞宜春市宜丰县63 Ⅲ-30 上高排字舞宜春市上高县64 Ⅲ-31 都昌打岔伞九江市都昌县65 Ⅲ-32 万安麒麟狮象灯吉安市万安县66 Ⅲ-33 泰和虾蚣灯吉安市泰和县67 Ⅲ-34 遂川五龙下海吉安市遂川县68 Ⅲ-35 万安股子灯吉安市万安县69 Ⅲ-36 吉安东园龙吉安市吉安县70 Ⅲ-37 青原箍俚龙吉安市青原区71 Ⅲ-38 吉水鳌鱼灯吉安市吉水县72 Ⅲ-39 吉水长龙吉安市吉水县四、传统戏剧(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3 Ⅳ-1 萍乡采茶戏萍乡市74 Ⅳ-2 芦溪上埠牛带茶萍乡市芦溪县75 Ⅳ-3 吉安采茶戏吉安市76 Ⅳ-4 鄱阳饶河戏上饶市鄱阳县77 Ⅳ-5 玉山提线木偶戏上饶市玉山县78 Ⅳ-6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赣州市安远县79 Ⅳ-7 兴国提线木偶赣州市兴国县80 Ⅳ-8 袁河锣鼓戏宜春市袁州区81 Ⅳ-9 永修丫丫戏九江市永修县82 Ⅳ-10 德安西河大戏九江市德安县83 Ⅳ-11 武宁戏社火九江市武宁县五、曲艺(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4 Ⅴ-1 南昌清音南昌市东湖区85 Ⅴ-2 进贤李渡道情南昌市进贤县86 Ⅴ-3 萍乡莲花落萍乡市87 Ⅴ-4 万年串堂班上饶市万年县88 Ⅴ-5 南康古文赣州市南康市89 Ⅴ-6 宜春春锣宜春市袁州区90 Ⅴ-7 都昌鼓书九江市都昌县六、杂技与竞技(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1 Ⅵ-1 井冈山全堂狮灯吉安市井冈山市92 Ⅵ-2 分宜洋江赛龙舟新余市分宜县93 Ⅵ-3 袁州南庙武术宜春市袁州区94 Ⅵ-4 高安字门拳宜春市高安市95 Ⅵ-5 芦溪年丰狮萍乡市芦溪县七、传统美术(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6 Ⅶ-1 进贤文港微雕南昌市进贤县97 Ⅶ-2 南丰傩面具雕刻抚州市南丰县98 Ⅶ-3 章贡客家竹雕赣州市章贡区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艺赣州市大余县100 Ⅶ-5 宜丰根雕宜春市宜丰县101 Ⅶ-6 樟树剪纸宜春市樟树市102 Ⅶ-7 丰城挂联剪纸宜春市丰城市103 Ⅶ-8 丰城木雕省博物馆八、传统技艺(共计6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4 Ⅷ-1 南昌汪山土库古建营造技艺南昌市105 Ⅷ-2 进贤张公夏布制作技艺南昌市进贤县106 Ⅷ-3 进贤白圩木板活字印谱南昌市进贤县107 Ⅷ-4 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艺南昌市南昌县108 Ⅷ-5 东湖赣发绣技艺南昌市东湖区109 Ⅷ-6 临川篾编技艺抚州市临川区110 Ⅷ-7 金溪浒湾油面制作技艺抚州市金溪县111 Ⅷ-8 永新牛田草席制作技艺吉安市永新县112 Ⅷ-9 遂川珊田架花制作技艺吉安市遂川县113 Ⅷ-10 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吉安市吉安县114 Ⅷ-11 井冈翠绿茶制作技艺吉安市井冈山市115 Ⅷ-12 井冈山竹编技艺吉安市井冈山市116 Ⅷ-13 吉安堆花酒酿造技艺吉安市吉州区117 Ⅷ-14 永丰玉扣纸制作技艺吉安市永丰县118 Ⅷ-15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上饶市铅山县119 Ⅷ-16 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上饶市鄱阳县120 Ⅷ-17 弋阳大禾米粿制作技艺上饶市弋阳县121 Ⅷ-18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上饶市铅山县122 Ⅷ-19 横峰葛粉制作技艺上饶市横峰县123 Ⅷ-20 横峰兴安酥制作技艺上饶市横峰县124 Ⅷ-21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赣州市龙南县125 Ⅷ-22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6 Ⅷ-23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7 Ⅷ-24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8 Ⅷ-25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大余县129 Ⅷ-26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0 Ⅷ-27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1 Ⅷ-28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2 Ⅷ-29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3 Ⅷ-30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赣州市兴国县134 Ⅷ-31 崇义龙灯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5 Ⅷ-32 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赣州市赣县136 Ⅷ-33 南康天车制作技艺赣州市南康市137 Ⅷ-34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8 Ⅷ-35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9 Ⅷ-36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140 Ⅷ-37 景德镇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景德镇市141 Ⅷ-38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景德镇市142 Ⅷ-39 景德镇雕塑瓷手工制作技艺景德镇市143 Ⅷ-40 景德镇瓷用毛笔制作技艺景德镇市144 Ⅷ-41 贵溪捺菜鹰潭市贵溪市145 Ⅷ-42 贵溪灯芯糕鹰潭市贵溪市146 Ⅷ-43 新余夏布刺绣新余市渝州绣坊147 Ⅷ-44 分宜夏布制作技艺新余市分宜县148 Ⅷ-45 分宜湖泽木砻制作技艺新余市分宜县149 Ⅷ-46 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宜春市樟树市150 Ⅷ-47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宜春市宜丰县151 Ⅷ-48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宜春市宜丰县152 Ⅷ-49 袁州松花皮蛋制作技艺宜春市袁州区153 Ⅷ-50 袁州夏布制作技艺宜春市袁州区154 Ⅷ-51 丰城冻米糖制作技艺宜春市丰城市155 Ⅷ-52 万载罗城扎粉制作技艺宜春市万载县156 Ⅷ-53 高安腐竹制作技艺宜春市高安市157 Ⅷ-54 奉新酿饭坨制作技艺宜春市奉新县158 Ⅷ-55 永修杨氏弹花技艺九江市永修县159 Ⅷ-56 九江桂花茶饼制作技艺九江市160 Ⅷ-57 星子镌石技艺九江市星子县161 Ⅷ-58 湖口豆豉制作技艺九江市湖口县162 Ⅷ-59 修水哨子制作技艺九江市修水县163 Ⅷ-60 修水贡砚制作技艺九江市修水县164 Ⅷ-61 莲花血鸭烹调技艺萍乡市莲花县165 Ⅷ-62 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九、传统医药(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6 Ⅸ-1 万年张氏中医药烧烫疗法上饶市万年县167 Ⅸ-2 信州火针上饶市信州区168 Ⅸ-3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州市于都县169 Ⅸ-4 定南挑积赣州市定南县170 Ⅸ-5 丰城谌母医药疗法宜春市丰城市171 Ⅸ-6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宜春市樟树市172 Ⅸ-7 樟树药都药膳制作技艺宜春市樟树市173 Ⅸ-8 九江王万和中医药疗法九江市九江开发区十、民俗(共计3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74 Ⅹ-1 新建石岗梅烛灯南昌市新建县175 Ⅹ-2 青云谱舨王庙龙舟赛南昌市青云谱区176 Ⅹ-3 安义安家开大炉踩金砖南昌市安义县177 Ⅹ-4 南丰妆迎抚州市南丰县178 Ⅹ-5 乐安罗陂庙会抚州市乐安县179 Ⅹ-6 资溪畲族祭祀仪式抚州市资溪县180 Ⅹ-7 吉安敦厚元宵灯会吉安市吉安县181 Ⅹ-8 吉安干麦船吉安市吉安县182 Ⅹ-9 青原渼陂彩擎吉安市青原区183 Ⅹ-10 青原喊船吉安市青原区184 Ⅹ-11 安福垇云火把节吉安市安福县185 Ⅹ-12 安福中秋烧塔吉安市安福县186 Ⅹ-13 上饶石人殿庙会上饶市上饶县187 Ⅹ-14 上饶石人桥灯上饶市上饶县188 Ⅹ-15 铅山石塘桥灯上饶市铅山县189 Ⅹ-16 鄱阳湖鸬鹚捕鱼习俗上饶市余干县190 Ⅹ-17 婺源豆腐架上饶市婺源县191 Ⅹ-18 婺源抬阁上饶市婺源县192 Ⅹ-19 广丰五都蜡烛会上饶市广丰县193 Ⅹ-20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赣州市定南县194 Ⅹ-21 龙南杨村龙舟赛赣州市龙南县195 Ⅹ-22 宁都石上割鸡担灯赣州市宁都县196 Ⅹ-23 南康鲤鱼灯赣州市南康市197 Ⅹ-24 安远欣山上刀山赣州市安远市198 Ⅹ-25 全南中寨香火龙赣州市全南县199 Ⅹ-26 崇义舞春牛赣州市崇义县200 Ⅹ-27 定南客家服饰赣州市定南县201 Ⅹ-28 章贡客家菜赣州市章贡区202 Ⅹ-29 鹰潭水麯果仂鹰潭市月湖区203 Ⅹ-30 宜丰风水狮宜春市宜丰县204 Ⅹ-31 高安土城斗牛宜春市高安市205 Ⅹ-32 靖安草龙灯习俗宜春市靖安县206 Ⅹ-33 彭泽板龙九江市彭泽县。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6•【字号】赣府字[2006]53号•【施行日期】2006.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赣府字〔2006〕53号2006年6月6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省文化厅确定的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本地区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并逐步建立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附件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麻姑仙女传说《苍海桑田》抚州市南城县2 Ⅰ-2 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二、民间音乐(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Ⅱ-1 ★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4 Ⅱ-2 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5 Ⅱ-3 万载得胜鼓宜春市万载县三、民间舞蹈(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 Ⅲ-1★南丰跳傩抚州市南丰县7 Ⅲ-2★婺源傩舞上饶市婺源县8 Ⅲ-3★乐安傩舞抚州市乐安县9 Ⅲ-4★永新盾牌舞吉安市永新县10 Ⅲ-5吉安灯彩吉安市11 Ⅲ-6德安潘公戏(布帐傩)九江市德安县12 Ⅲ-7崇仁跳八仙抚州市崇仁县13 Ⅲ-8万载开口傩宜春市万载县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 Ⅳ-1★弋阳腔上饶市弋阳县15 Ⅳ-2★青阳腔九江市湖口县16 Ⅳ-3★广昌孟戏抚州市广昌县17 Ⅳ-4★婺源徽剧上饶市婺源县18 Ⅳ-5★宜黄戏抚州市宜黄县19 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20 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五、曲艺(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Ⅴ-1武宁打鼓歌(锄山鼓)九江市武宁县22 Ⅴ-2新干摇钱树(莲花落)吉安市新干县23 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24 Ⅴ-4萍乡春锣萍乡市25 Ⅴ-5宜春评话宜春市袁州区26 Ⅴ-6永新小鼓吉安市永新县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Ⅵ-1 丰城岳家狮宜春市丰城市七、民间美术(共计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Ⅶ-1 ★婺源三雕上饶市婺源县29Ⅶ-2 ★萍乡湘东傩面具萍乡市湘东区30Ⅶ-3 南昌瓷板画南昌市31Ⅶ-4 瑞昌剪纸九江市瑞昌市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Ⅷ-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市33Ⅷ-2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34Ⅷ-3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上饶市铅山县35Ⅷ-4 ★歙砚制作技艺上饶市婺源县36Ⅷ-5 ★金星砚制作技艺九江市星子县37Ⅷ-6 乐平古戏台建筑工艺景景德镇市乐平市38Ⅷ-7 瑞昌竹编技艺九江市瑞昌市39Ⅷ-8 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40Ⅷ-9 上栗传统烟花制作技艺萍乡市上栗县41Ⅷ-10 鄱阳脱胎漆器制作工艺上饶市鄱阳县42Ⅷ-11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宜春市万载县43Ⅷ-12 宜春袁州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宜春市袁州区44Ⅷ-13 湖口草龙制作技艺九江市湖口县45Ⅷ-14 万载夏布制作技艺宜春市万载县46Ⅷ-15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南昌市进贤县47Ⅷ-16 南丰蜜桔栽培技艺抚州市南丰县48Ⅷ-17 李渡烧酒酿造技艺南昌市进贤县49Ⅷ-18 萍乡花果手工工艺萍乡市安源区50Ⅷ-19 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南昌市安义县九、传统医药(空缺)十、民俗(共计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 Ⅸ-1 ★全丰花灯九江市修水县52 Ⅸ-2 景德镇瓷业习俗景德镇市53 Ⅸ-3 樟树药俗宜春市樟树市54 Ⅸ-4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上饶市鄱阳县55 Ⅸ-5 万年稻米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上饶市万年县56 Ⅸ-6 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57 Ⅸ-7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58 Ⅸ-8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59 Ⅸ-9 婺源茶艺上饶市婺源县60 Ⅸ-10 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61 Ⅸ-11 东林寺净土宗九江市庐山区62 Ⅸ-12 婺源乡村文化上饶市婺源县注:加★者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9项。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0•【字号】赣府字〔2017〕83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赣府字〔2017〕8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72项),现予公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传播工作,为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省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新的贡献。
2017年11月10日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72项)一、民间文学(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5-Ⅰ-1 滕王阁传说南昌市2 5-Ⅰ-2 绳金塔传说西湖区3 5-Ⅰ-3 烟水亭传说九江市4 5-Ⅰ-4 朱轼故事高安市5 5-Ⅰ-5 青原山传说青原区二、传统音乐(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 5-Ⅱ-1 江西古琴艺术青山湖区7 5-Ⅱ-2 新余观巢十样景仙女湖区8 5-Ⅱ-3 大余吉村年歌大余县9 5-Ⅱ-4 葛仙山道教音乐铅山县105-Ⅱ-5 普庵咒佛教音乐袁州区115-Ⅱ-6 遂川龙灯曲牌遂川县三、传统舞蹈(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5-Ⅲ-1 余江摇扶船余江县13 5-Ⅲ-2 资溪猴狮舞资溪县14 5-Ⅲ-3 崇仁尧岗傩戏崇仁县15 5-Ⅲ-4 东乡蛇灯东乡区16 5-Ⅲ-5 金溪疏口蚌壳灯金溪县17 5-Ⅲ-6 会昌畲族摆字龙会昌县四、传统戏剧(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 5-Ⅳ-1 湘东皮影戏湘东区19 5-Ⅳ-2 赣县木偶戏赣县区20 5-Ⅳ-3 宜春采茶戏宜春市21 5-Ⅳ-4 广丰道士戏广丰区22 5-Ⅳ-5 泰和提线木偶戏泰和县23 5-Ⅳ-6 乐安花鼓戏乐安县五、曲艺(缺)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 5-Ⅵ-1 安义硬门拳安义县25 5-Ⅵ-2 崇义石塘武狮崇义县七、传统美术(共计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 5-Ⅶ-1 豫章绣东湖区27 5-Ⅶ-2 庐山篆刻九江市28 5-Ⅶ-3 章贡客家根雕章贡区29 5-Ⅶ-4 万安民间绘画万安县30 5-Ⅶ-5 资溪竹烙画资溪县31 5-Ⅶ-6 广丰木雕广丰区32 5-Ⅶ-7 广信剪纸上饶县33 5-Ⅶ-8 樟树樟木雕刻樟树市34 5-Ⅶ-9 临川金银錾刻临川区八、传统技艺(共计2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 5-Ⅷ-1 景德镇珐华彩制作技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36 5-Ⅷ-2 景德镇传统水碓制作技艺浮梁县37 5-Ⅷ-3 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江西省艺术研究院38 5-Ⅷ-4 南昌瓦罐煨汤制作技艺东湖区39 5-Ⅷ-5 东湖胎发毛笔制作技艺东湖区40 5-Ⅷ-6 修水麟祥堂罗盘制作技艺修水县41 5-Ⅷ-7 湖口木船制造技艺湖口县42 5-Ⅷ-8 九江吴氏酱味制作技艺九江市43 5-Ⅷ-9 宁红茶制作技艺修水县44 5-Ⅷ-10 景德镇瑶里传统釉果制作技艺浮梁县45 5-Ⅷ-11 石城横江重纸古法造纸技艺石城县46 5-Ⅷ-12 瑞金客家祠堂营造技艺瑞金市47 5-Ⅷ-13 定南客家童帽制作技艺定南县48 5-Ⅷ-14 靖安黑陶制作技艺靖安县49 5-Ⅷ-15 宜春金片禅茶制作技艺宜春市50 5-Ⅷ-16 鄱阳传统榫卯制作技艺鄱阳县51 5-Ⅷ-17 婺源徽墨制作技艺婺源县52 5-Ⅷ-18 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技艺青原区53 5-Ⅷ-19 泰和蜀口茶制作技艺泰和县54 5-Ⅷ-20 棠阴夏布织造技艺宜黄县55 5-Ⅷ-21 宁都长胜陶器制作技艺宁都县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6 5-Ⅸ-1 贵溪朱氏膏药制作技艺江西省民俗摄影协会57 5-Ⅸ-2 樟树万应膏丹制作技艺樟树市十、民俗(共计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8 5-Ⅹ-1 莲花界市城隍庙会莲花县59 5-Ⅹ-2 寻乌客家迎故事寻乌县60 5-Ⅹ-3 于都中石练兵习俗于都县61 5-Ⅹ-4 兴国四星望月习俗兴国县62 5-Ⅹ-5 禅七仪轨靖安县63 5-Ⅹ-6 普庵信俗宜春市64 5-Ⅹ-7 广信翻九楼习俗上饶县65 5-Ⅹ-8 鄱阳湖开港习俗余干县66 5-Ⅹ-9 德兴海口董氏家规家训德兴市67 5-Ⅹ-10 玉山紫湖花灯玉山县68 5-Ⅹ-11 峡江擎香龙习俗峡江县69 5-Ⅹ-12 吉州钓源祭祖习俗吉州区70 5-Ⅹ-13 万安儿郎灯会万安县71 5-Ⅹ-14 广昌赤水莲神太子庙会广昌县72 5-Ⅹ-15 李畋崇拜习俗上栗县。
江西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会(石城灯会),江西省石城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之一。
石城灯会,主要活动地在江西赣南的石城县,是当地客家人民传统的 民间风俗,明清时期新春舞灯活动在石城已经盛行,是当地客家文化的组 成部分。石城灯会最主要的活动是新年期间的元宵灯会,从每年新春的正 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谢灯”结束。
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 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
瓷板画是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省级、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鲤鱼灯舞,亦称“五鲤跳龙门”,是吉安县固江镇的一种古老的民间 灯彩和舞蹈艺术。鲤鱼灯是一种表演性的民间灯彩舞蹈。由一只威武雄壮 的鳌鱼作头,一只活泼调皮的青虾为尾,五只金丝鲤、四只(或十只)红 鲤居中,共十一只(或十七只)灯组成。
江西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 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 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 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 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 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 形制。
2008年6月7日,灯会(石城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X-81。
石城灯会具体形成于何时,尚未见到明确的文献资料,但最早不超过 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
其起源可能与两宋时期,石城县治设立,南迁的中原汉人大量徙居石 城,与当地土著一道共同开发这片闭塞而落后的土地,由此将中原的灯彩 文化传入当地有关,此外,江西石城方言中,“灯”“丁”同音,因此舞 灯便有祝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丁兴旺、家宅吉祥之意,可见其发源还可能与人们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23•【字号】赣府厅发[2007]7号•【施行日期】2007.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07〕7号2007年1月23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通知》(文社图发〔2006〕8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江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省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西人民聪明智慧、博大胸怀和勤劳勇敢善良的高尚品格的结晶,是赣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
保护和利用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摘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形态的活动形式。
侗族“舞春牛”的文化生态变迁,是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
侗族“舞春牛”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与国家的民族政策、文化政策、体育政策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舞春牛;侗族;文化生态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总人口29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鄂4省(区)毗邻地区,其中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侗族人口数量最多的侗族自治县。
菁芜洲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环绕。
菁芜洲镇除了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原生态文化宝库中有神秘的“祭萨”文化、纯美的“芦笙”文化、地道的“为也”文化、精绝的建筑文化、原始的稻作文化和“百里侗文化长廊”,被誉为“侗族文化圣地”25-32。
本研究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出发,将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确定为田野调查核心区域,课题组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先后两次历时近半个月的时间,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不同村落的侗族“舞春牛”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田野调查。
江西省市级非遗项目
宁都鼓子曲
车马灯
传统手工技艺(5项)
会昌藤器制作技艺▲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
竹编工艺
冈面上田蔡屋车灯制作技艺
石城砚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2项)
申报地区或单位
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于都县文化馆
信丰县文化馆
安远县文化馆
章贡区文化馆
于都县文化馆
于都县文化馆
全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安远县文化馆
安义京台古戏台古建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5项)
文港毛笔制作技艺▲
李渡烧酒酿造技艺▲
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
民俗(4项)
南昌祭轿
齐客过年风俗
万寿宫文化
西山万寿宫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义县
进贤县
进贤县
进贤县
湾里区
青云谱区
青山湖区
青山湖区
南昌县
西湖区
东湖区
安义县
安义县
进贤县
宁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崇义县文化馆
定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龙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注:带★者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带▲者已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饶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21页)
项目名称
民间音乐
姚金娜民歌
婺源傩舞★
樟村板灯
景德镇民间瓷乐艺术
民间舞蹈(8项)
瑶里镇长明村青狮白象灯
兴田乡潭口村珍珠灯
手狮舞
打蚌壳
马灯舞
跳魁星
九老图
春天习俗多
春天习俗多作者:冯守富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9年第05期春天来了,万物萌动,万象更新。
活泼的春水唱着春之歌,欢乐的小鸟吟着春之韵。
普天下的民众,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习惯,歌颂着生机盎然的春天。
舞春牛:立春这天,在我国广西境内的侗族要“舞春牛”。
他们除了精心照顾自己的耕牛外,还要用竹篾、棉、纸等制作“春牛”,由两个后生合舞。
紧随在“春牛”后面的是扮演农夫农妇者,有的扛犁耙,有的挑粪桶,有捞鱼虾的,也有送茶送饭的。
“舞春牛”的队伍跳着各种有关农耕的舞蹈,把“春牛”舞到各户去。
每到一户,都要为主人道几句吉利话,主人则笑逐颜开。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这句民谚在我国北方广泛流传。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就会逐渐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把水挑回家后便点灯、烧香、上供。
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以预祝一年风调雨顺。
牛王节:广西桂北地区的壮族同胞在播种之前,要过“牛王节”。
牛王节又叫“开秧节”。
据说这一天是牛的生日。
当牛王节到来时,人们要给耕牛“放假”一天,并牵牛下河,替牛刷洗全身;而且人们还要上山采集几种树叶,用它们煮出的汁水浸泡糯米,次日蒸熟。
这样的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乌饭”。
乌饭要先送给牛吃,然后人才吃。
姊妹节:贵州清水江畔的苗族村寨,在每年农历的三月,沿江两岸的苗家人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姊妹节”。
姊妹节那天,人们都聚集到清水江畔。
江边人山人海,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踩着鼓点跳芦笙舞。
暮色降临后,老人们离去。
宽阔的草滩就成为青年人交流、恋爱的场地,他们借此机会互相结识,谈情说爱。
绕山林:云南大理的白族在苍山洱海之间进行欢快的“绕山林”活动。
绕山林其实是在栽秧之前的一种游春活动。
每年参加绕山林的群众成千上万,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大理出发,顺着苍山、洱海一直走三天,最后来到大理的三塔。
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文学“七仙女下凡”传说项目简介江西省南城县麻姑文化申报项目简介民间舞蹈万载“开口傩”项目简介崇仁跳傩《跳八仙》简介吉安灯彩简介德安布帐傩《潘太公游春》简介婺源傩舞南丰跳傩情况简介永新盾牌舞申报项目简介东湖“滚傩神”简介江西戏剧赣南采茶戏简介“宜黄戏”申报项目简介“广昌孟戏”申报简介青阳腔简介弋阳腔简介婺源徽剧申报项目简介民间曲艺于都古文申报项目简介《永新小鼓》申报项目简介宜春评话简介新干莲花落简介武宁打鼓歌简介萍乡春锣简介民间工艺宜春脱胎漆器简介上栗县烟花制作项目简介瑞昌民间竹编手工技艺简介鄱阳湖脱胎漆器制作工艺申报项目简介乐平传统戏台建造技艺简介会昌手工技艺藤器简介湖口草龙简介星子县金星砚简介婺源歙砚申报项目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瓷业建筑技艺保护项目简介民间习俗东林寺净土宗简介石城客家灯彩婺源茶艺简介上犹客家门匾简介龙南客家民居项目简介樟树药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万年稻米习俗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赣南客家民俗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景德镇瓷业习俗项目简介美术书法瑞昌民间剪纸简介南昌瓷板画简介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艺术简介婺源“三雕”艺术申报项目简介民间文学“七仙女下凡”传说项目简介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所写的神话故事《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田中毛衣女》的故事,故事的发源地为古豫章新喻县,经考证为现在的江西新余市仙女湖。
在仙女湖仙来岛上,还留有孝子庄、檀郎居、还姻树、通仙桥、拜仙台、布仁坊等遗址,并留下美丽的传说。
新余仙女湖,距江西省会南昌180公里,湖南长沙220公里,地处江西西部,地域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
远古以来,仙女湖就凭借它的丰富物产、绿水青山而勃发生机。
几千年的洪阳洞、下马陵文化遗址,已经再现了原始崇拜的萌芽,由此形成了仙女湖文明的多源性和多样性,孕育了神仙崇拜文化的基因。
舞春牛民俗体育活动研究
辽宁体育科技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9No.6Dec.2017第39卷第6期2017年12月摘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阐述增城舞春牛的文化内涵、体育功能和传承面临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旨在为更好地传承舞春牛这项民俗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体育;舞春牛;增城中图分类号:G812.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04(2017)06-0089-03舞春牛民俗体育活动研究朱小芳(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收稿日期:2017 08 21;修回日期:2017 11 22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wk xm31)。
作者简介:朱小芳(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体育。
“舞春牛”是增城客家人历经世代传承变化,集健身、娱乐、教育于一体,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体育活动,并在2009年4月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申遗成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这项民间艺术逐渐遭到冷落,亮起濒危红灯。
2011年国家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到:“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因此,有必要从整体角度对“舞春牛”进行整理和挖掘,以促进民俗体育更好地发展。
1舞春牛的文化内涵增城“舞春牛”活动的表演蕴含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
在活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借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曲调主要是“春牛歌”,有时伴以“采茶调”、传统山歌或现代山歌作为插曲,通过人的动作表演来展现动物的形态,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求。
1.1体现客家人的文化信仰中国人崇尚自然,一直对某些动物有着崇拜敬畏之情,如古代帝王用“龙”来自喻,“虎”来展现强盛威武[1]。
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人,虽远离家乡来到增城区,但宋后南迁的增城客家人尊儒重道、崇拜自然的思想已根深蒂固。
粤北仁化“舞春牛”演出生态现状调查
粤北仁化“舞春牛”演出生态现状调查作者:王群英黄益梅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4期【摘要】“舞春牛”融歌舞、戏剧道白于一体,唱词内容朴实,诙谐幽默,祈福生活安康,风调雨顺。
曲调深沉缠绵。
仁化“闹春牛” 2008年获韶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政府的扶植下,“舞春牛”演出生态现状得以改善,但存在着由“习俗性”向“商业性”的转变。
【关键词】舞春牛;表现形式;生态现状【中国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 A“舞春牛”亦称“闹春牛”“春牛歌”“唱春牛““春牛舞”等。
“舞春牛“是一种春祭活动,是对神牛的一种祭拜,亦是在开春前对牛的一种抚慰。
有学者认为,此活动由“鞭春“祝告仪式演化而来。
其时间段在春节至元宵节。
唱词朴实、真挚,多是祝愿五谷丰登、富贵吉利等。
粤北地区“舞春牛”活动主要集中于浈江区、仁化县、曲江县、连县、新丰和乳源瑶族自治区。
浈江区“舞春牛”获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丰县“舞春牛”获韶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仁化县“闹春牛”2008年获韶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文集中对仁化县长江镇、城口镇、闻韶镇、石塘等镇“舞春牛”演出生态现状进行实地调研。
一、仁化“舞春牛”演出道具制作过程“舞春牛”民俗歌舞仪式活动之前,首先要准备春牛、服装的制作。
春节前,到山上砍下生毛竹,劈开成小片,宽约2公分、长50公分,编织成牛身形状。
用竹片扎好牛头模型,再用黑布或麻布来制作牛服。
牛服是由一块面积大约两平方米的麻布制成,制作牛服最难最麻烦的地方在于牛头的制作。
两边的牛角运用黑色橡胶制作而成,再用乳白色水笔将牛角的纹路描绘出来,牛角制作完毕就分别缝补在麻布设定制作牛头位置的两侧,这时需要把麻布裁剪出两个大窟窿来把牛角缝补进去。
完成了这一项艰巨的牛角制作任务之后就是眼睛、鼻子、额头、耳朵,尾巴的制作了。
这头春牛的制作比较特别,它的额头被刺上了“王”字,表达了人们对牛的尊敬,崇拜。
春牛的眼睛也是用刺绣的方法画上去的。
舞春牛
---------------------------------------------------------------范文最新推荐------------------------------------------------------舞春牛舞春牛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
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
“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
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
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
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陕西春节民俗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1 / 6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
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
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
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
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博罗福田舞春牛有百余年历史
博罗福田舞春牛有百余年历史昨日,博罗县福田镇横溪头村文娱活动中心锣鼓声响,“长工”扬鞭挥牛,“掌牛仔”举起“黄牛”紧跟,“半耕哥”、“市头婆”、“花旦”等抗锄头摇葵扇挑花篮相随……“今朝出门鸡盲啼,看路唔真去托犁,斗八种田犁唔转,市头佢话爱生埋。
”(大致意思:早上出门做工公鸡还没啼叫,天未亮看不清路去使牛犁田,斗八种的田太多难以犁完,市头婆说做不完就把他给埋了。
)“长工”用客家方言唱出昔日农民受地主欺压的心声。
这便是博罗客家文化独有的特色民族歌舞——舞春牛,演员都是博罗县福田镇横溪头村的村民。
据了解,该村舞春牛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最初舞春牛3个多小时,如今精简为20多分钟横溪头村的舞春牛分为长工、掌牛仔、半耕哥、花旦、市头婆和锣鼓手几个角色。
舞春牛的第五代传承人蓝永平是舞春牛队的队长。
1979年出生的他是队伍里最年轻的。
他告诉记者,他这身技艺都是师傅第四代传承人蓝亚会所教的,而自己的师公则是第三代传承人蓝仕强。
说起自己如何成了舞牛队成员,蓝永平说,1998年博罗县举行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当时福田镇推荐了他们村的舞春牛。
于是师傅蓝亚会在村中挑选不少年轻人来学,他就是其中之一。
“我记得当时学演 '长工’的就有好几个人,但最后都没坚持下来。
”蓝永平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队员并不齐,“今天过来扮演'市头婆’的林冬好本来是要带孙子的,由于实在找不到人顶替,没办法只好过来;扮演'掌牛仔’的黄响彬阿叔,他是做生意的,为了舞春牛也找人帮忙看档口;我的师公蓝仕强今年80多岁,也只能硬顶上。
没办法,找不到人啊。
”蓝永平说。
记者了解到,福田舞春牛表演最初长达3小时15分,后来改成两个多小时,如今又改成20多分钟的精简版。
困难人家没时间学,条件好的不愿学在2012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的惠州民俗文化展演中,福田舞春牛获得了银奖,队员们备受鼓舞。
“我们从6月份开始排练,那段时间是最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春牛
黄上贵李宗汉李奕斌
春牛源考:远古时就有“跳马”的祭春习俗,寓意万物新生,祈愿健康繁盛。
这习俗主要有审老爷、笞老爷、烧老爷等仪程。
其中的“老爷”,在客家群居地,因为敬牛图腾而由“牛”替代。
这祭春仪式,也因此俗称“鞭土牛”。
“鞭土牛”,是在立春前一日,于县衙大门内设芒神和土牛,立春时刻一到,所有职官齐拜芒神。
随后,各执春枝鞭“牛”三巡,边打边颂“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大人连升,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万民迎春”。
鞭毕,由众衙役将其打碎,寓“辞旧迎新”之意。
这土牛,后来因司春祭春,又称“春牛”。
传至汉代,在仪式中增加了两个“土像人”(戴假面具的人),一男一女,分立土牛(春牛)两旁,手执耙锄,会拟田间耕作,由此而开为祭添演之风。
清朝顺治年间,作为地方官府祭春形式的“鞭土牛”上升为国家正式祭祀仪式,为祭而演的仪式流程更为繁缛。
清顺治十一年(1654),皇帝颁旨,钦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作礼。
当日,由户部、礼部尚书和顺天府尹预先备好耒耜和种子,皇帝祭过天地,立于耕地之南,由随耕的户部尚书执耒耜、府尹执鞭,侍应皇帝扶耒三推开礼,其后由随耕的府丞捧青箱、户部尚书播种、耆老跟随动作。
开礼后,皇帝君临耕台南面而坐,亲监王以下官员按
官品次序一一行耕作礼。
继续由尚书执耒、府尹执鞭,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属执青箱播种,耆老跟随动作,三十农夫执农具随行。
上堡舞春牛:伴随客家南迁,“鞭土牛”开始扎根上堡,数百年来,代代传承。
上堡客家人在亦祭亦演中,结合梯田耕作生活与文化,突出了渔、樵、耕、读闹春的演绎与说唱,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加入了“管家”、“算手”等角色的掺和,是典型的社会生活写照;有时还间以《八仙过海》、《鹊桥相会》、《刘海砍樵》等民间故事桥段,与生动的民间文艺融合。
使最初的“鞭土牛”祭春仪式,在岁月荏苒中,经过长期的创新积淀,逐渐演变成了把生活浓缩为艺术、升华为文化的魅力“舞春牛”。
“舞春牛”的核心道具是“春牛”。
牛头用竹篾扎就骨架,经糊纸、绘形而成。
两角高翘,是个健壮的公牛形象;牛身由二人合扮,二人围裹被罩,只露出四脚;其中一人舞牛头,另一人扮牛身,臀后系一棕丝裹缠的活动短弯木,以作牛尾。
主要的道具中还有五盏灯牌,其中一盏为方形主灯,一面绘牛像,一面嵌“春”字,两侧书应时吉联;另有四盏春灯,灯面以浮雕的龙凤等吉祥图案为饰。
所有灯牌都内臵烛台,夜间演出时,既有烛照之明,更添无限意蕴。
“舞春牛”还有一支专属的乐队,以锣鼓、铜钹、唢呐和二胡等乐器为主,依情节编排,或单器主奏、或众器和鸣,或高亢清丽、或低回婉转,音乐的氛围与舞蹈的节奏,始终相得
益彰。
按传统习俗,“舞春牛”须逢农历的牛年,或逢闰春的年分,才隆重举行。
现在,随着其祭祈功能的淡化,文化蕴含的加重,每年春节期间的圩日,春牛都与龙灯、狮子、武术一起,在圩镇集市、屋场庭院热闹贺春,直到元宵节。
春牛上门贺岁,一般会先期送达“春牛庆贺”的拜帖,预商日期时辰等事项,诸事商妥,东主遂将拜帖正墙张贴,预备茶酒果品恭候。
春牛每到一处,先入厅堂行参神礼。
合着鼓点拜天地、敬东主,后到厨房、猪栏、鸡栏、牛圈等处巡拜,一路叨念“凶神恶煞、猪邪牛瘟远走它方”,避邪趋吉。
参神毕,即在宽敞地儿演将开来。
届时,灯牌立正中,春灯分立四角,牧童赶着春牛,引领众角色绕场兜圈,且歌且舞,套数和动作主要有出栏、上路、吃草、饮水、背轭、耕田、擦痒、卧地、听歌等等。
歌舞的旨趣,精在编排、要在演绎。
“舞春牛”最为奇趣的,首推“春牛”。
“二人一牛”的默契,牛即是人、人即是牛;维妙维肖的奥妙,在技术,更在通灵——人与人的通灵,人与牛的通灵。
除此以外,其他各角也各具特点,巧妙司职。
“教书先生”长衫及地,文质彬彬,诫童和事之间,所尽之职,有若执行导演;“老渔翁”健朗豁达,鱼杆在手,时甩时收、时疾时徐,把这钓杆挥得潇洒自如,堪当乐队指挥;两个“牧童”天真活泼,满场戏耍,左腾右挪之中,把春牛走向导引的任务完成得生动有趣且不露声色;“耕夫”簔笠加身,淳厚持重,口呼掌抚的明言暗示,
把规范牛形的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农夫”衣短裤高,风趣开朗,四处逗弄调笑,把农村的喜乐诙谐挥洒得淋漓尽致;“村姑”勤谨纯朴,担着饭食牛草,得体应付各色科诨,把生活的和美与智慧展示得落落大方;“媒婆”徐娘半老,蒲扇招摇,风情逗趣的话题,把起兴的要诀把握得炉火纯青;“樵夫”束腰短襟,腰挎刀斧,肩挑柴担,负重游走的催促,把转换场次的提示拿捏得恰到好处;而财主的“管家”和“算手”,手拿账本、算盘,看似耀武扬威,实为谑趣的作料,真善美的衬托。
既为歌舞,唱词是“舞春牛”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个场段,插科打诨、逗乐打趣之中,均有角色适时提议唱调散心,众人附和:“好呀!”。
弦管即起过门,奏“春牛调”或“十二月花”,众随旋律而歌。
其形式有独唱、合唱、轮唱和对唱等。
春牛歌的内容包括起鼓、出行、路遇、相会、拜门、采青、谢礼、上红、敬师、拜别等,唱遍农家大小事,唱响民生欢欣曲。
依民间习惯,歌舞期间,东主须燃鞭炮助兴,乐舞不停,鞭炮不歇;反之亦然,只要鞭炮不停,舞蹈也欲止不能。
常常是直舞得“春牛”气喘吁吁、欲趴不得;鸣炮之人手酸不已、狠甩胳膊手腕稍松筋骨,这狂欢的“较劲”场面,往往逗得人们笑弯了腰,忘记了时辰。
待人人尽兴,终于歇了鞭炮,时辰已近鸡鸣,也是常有的事。
这时,东家会为春牛“上红”(披红绸)、封“红包”,并用茶果酒菜款待。
众人酒足饭饱,还须行回神礼,屋里屋外再次巡走周全,才在鞭炮声中拜别。
传统的民间舞春牛,一庆国泰民安,二祈风调雨顺,三求升官发财,四保四季平安,五期五谷丰登,六盼六畜兴旺。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演形式与唱词内容不断丰富,融入了许多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元素,在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不断增添鲜活的时代亮色,韵味悠长,特色浓郁,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上堡“舞春牛”现已被列为省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