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机体受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后,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血管改变而致炎性渗出,组织改变出现增生、变

合集下载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二、病因与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1.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肺结核痰菌阳性的患者。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内结 核菌数量的多少。直接涂片法检出结核菌者排菌量较大,直接涂片法检查阴性而 仅培养阳性者排菌量较小。
2.传播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 到空气中而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 传播途径现已罕见。
(5)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该型病程长,反复进展恶化,肺组织严重破坏,肺功能严重 受损,双侧或单侧出现纤维厚壁空洞和广泛的纤维增生,造成肺门抬高和肺纹理呈垂柳样, 患侧肺组织收缩,常见胸膜粘连和代偿性肺气肿。
一、概述
(二)分类:
4.气管支气管结核:
(1)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是结核 病的特殊临床类型。
三、诊断与转诊
(二)诊断依据与方法
(2)症状:
①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一般咳嗽 较轻,干咳为主或少许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增多,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痰可 呈脓性。部分患者可有咯血,大多数为少量咯血。病灶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胸痛 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病变累及多个肺叶、段以上支气管或气管、 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瞿长春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广州市老年医院
一、概述 二、病因与机制 三、诊断与转诊 四、治疗 五、肺结核的管理与预防
一、概述
(一)定义
1.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 病之一,其中肺结核是结核病最主要的类型。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5、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6、再生:损伤处组织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复的过程。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现象,也称静脉性充血。
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淤血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改变,构成红黄相间的网格状图纹,形似槟榔。
20、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21、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22、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8、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9、栓塞: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
10、梗死: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对损伤因子所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1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
10、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在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力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肺结核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

潜伏期4~8周。

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

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因结核菌生长缓慢(增代时间为14—20小时)。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病理生理:1、病理改变:⑴、渗出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肺泡炎。

此种病变发生在病变早期,或机体的免疫力低下、细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情况下。

⑵、增殖性病变:开始时可有一段时间的渗出,当巨噬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菌的磷脂成分使巨噬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即结核结节,这是增殖性改变的主要成分。

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抵抗力较强,对结核杆菌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时可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

典型结核结节的中心是干酪样坏死,其外围可见类上皮细胞及郎罕巨细胞,最外围为淋巴细胞。

⑶、变质性病变:多由渗出性病变或增生性病变发展而来,在菌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增高情况下发生,表现为渗出性病变中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增殖,使细胞浑浊肿胀后,发生脂肪变性、溶解破碎,直至细胞坏死,释放出蛋白溶解酶,使周围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

这种坏死因含大量脂质,在肉眼观察下呈黄灰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病灶相互融合形成“干酪性肺炎”,易液化、形成空洞并沿支气管播散。

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特点

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特点

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特点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反应。

结核病可侵犯身体多个器官,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结核性胸膜炎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在胸膜处引起的炎症反应,其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局部炎症反应: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胸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过程的早期表现为胸膜局部纤维素蛋白样变,随后形成渗出性炎症,胸膜表面覆盖有纤维素蛋白,严重时形成胸膜增厚,胸膜腔内积液等。

二、干酪坏死灶形成:在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中,胸膜组织中可出现干酪坏死灶。

这种干酪坏死灶表现为局灶性干酪坏死性炎症,通常边缘清楚,中央呈干酪样坏死,围绕着异型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

三、纤维化和钙化:随着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的发展,胸膜组织将逐渐发生纤维化和钙化现象。

纤维化是由于炎症反应慢性进行,胸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胸膜增厚和粘连。

而胸膜组织的钙化则是在纤维化的基础上,胸膜内炎症反应活跃时,病变灶的钙化沉积,形成特殊的病理改变。

四、肺叶膈插入处(Diaphragmatic Insertion):结核性胸膜炎常常涉及到肺叶膈插入处,表现为插入处的粗糙、僵硬和胸膜增厚。

病理结果可以显示出胸膜内有异型细胞的浸润及结核菌的存在,这是结核性胸膜炎的典型病变。

综上所述,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反应,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局部炎症反应、干酪坏死灶形成、纤维化和钙化以及肺叶膈插入处的病变。

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的防控水平。

肺结核---

肺结核---
感染 肺内原发病灶和肿大的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或原发性结核。 当结核分枝杆菌首次侵入人体后,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其产生 特异性免疫,结核分枝杆菌大部分被消灭,少数未被消灭者长期 处于休眠期,成为潜在病灶,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重新生 长繁殖发生结核病。 二、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 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CD4+T细胞在结核病 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1890年,Koch 发现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 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初感染时,感染局部红肿、 深溃疡,不愈合,最后播散到全身而死亡;再感染者,感染局部 红肿,形成表浅溃疡,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及 死亡。) 三、继发性结核 是指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 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有明显临床症状,有传染性,是防治的重点。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一、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中查出结核杆 菌阳性者才有传染性,才是传染源。传染性的大小取决 于痰内菌量多少。直接涂片法查出结核分枝杆菌者属大 量排菌,直接涂片法检查阴性而仅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者属微量排菌。 二、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 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传播现已罕见。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患者、免疫抑制剂 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 感人群。 四:影响传染性的因素: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结核分枝杆 菌量的多少、空间含菌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 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个体免疫力。 五:化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接受抗结核化疗后,痰 内结核分枝杆菌不但数量减少,活力也减弱或丧失。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为肺结核最常见症状。 2.咯血: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咯血量不定,多为少量 咯血。 3.胸痛:结核累及胸膜时,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 4.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者. 二)全身症状 午后潮热,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女性月经不调等。 二、体征 : 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 无任何体征 肺实变体征 胸腔积液体征 少数有结核性风湿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关建字摘要:细胞,免疫,病毒,梭菌,抗原,抗体,感染,细菌,螺旋体,下列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本文为收集整理修正,共22页,请先行预览,如有帮助感谢下载支持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5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机考终结性5客观题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生物学特性为()A抗酸染色阳性B是革兰阳性菌,芽胞位于菌体中央C是革兰阳性菌,顶端芽胞,周身鞭毛,无荚膜D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E 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2.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A肺炎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中不包括()AHBsAgBHBcAgCHBeAgDHBcAbEHbeAb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经()A媒介昆虫叮咬B消化道C呼吸道D输入污染血液E直接接触5.属于内源性感染的是()A厌氧芽胞梭菌感染B无芽胞厌氧菌感染C淋病奈瑟菌感染D霍乱弧菌感染E伤寒沙门菌感染6.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B移植物血供不良C移植物被细菌感染D受者体内已经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E受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7.下列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的是()A细胞壁B鞭毛C菌毛D荚膜E芽孢8.下列不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是()A水痘-带状疱疹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巨细胞病毒DEB病毒E单纯疱疹病9.Th细胞活化的标志是表达()AIL-1RBIL-2RCTNFRDIFN-γREIL-3R10.以下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的是()A螺旋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E放线菌1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外膜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12.真菌对哪种因素抵抗力不强()A干燥B阳光C紫外线D湿热E磺胺13.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衣原体C支原体D螺旋体E细菌14.杀灭芽孢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15.受抗原首次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血液E淋巴结16.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GBIgACIgEDIgMEIgD17.Tc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是()A释放细胞因子中和细菌毒素B产生细胞因子发挥调理作用C产生抗体阻止细菌黏附D非特异性杀伤感染细胞E特异性杀伤胞内寄生菌及感染细胞18.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脾脏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9.胸腺细胞将发育为()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T细胞DB细胞E上皮细胞20.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膜B荚膜C菌毛D鞭毛E芽孢21.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A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B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C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D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E以上都不是22.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抗体产生少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D抗体产生快且滴度高E可由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23.关于新生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C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D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24.下列没有免疫原性而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是()A异嗜性抗原B半抗原C自身抗原D完全抗原E超抗原25.病毒潜伏感染的特点是()A 无显性感染期B急性感染时查不到病毒C潜伏期体内查不到抗体D潜伏期抗体阳性但分离不到病毒E潜伏期可分离出病毒但抗体阴性26.梅毒的病原体是:()A雅司螺旋体B钩端螺旋体C伯氏疏螺旋体D 奋森螺旋体E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27.HIV的传播途径中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B药隐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C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D母婴垂直或围产期接触传播E输入污染血液和血制品28.下列细菌结构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菌毛D荚膜E芽孢29.在沙门菌属的致病特性中,正确的是()A伤寒沙门菌只对人致病B沙门菌食物中毒常出现慢性带菌者C沙门菌败血症多见于胃肠炎后D肠热症的恢复主要依赖牢固的体液免疫E以上都不对30.以下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无关的机制是()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E大量IC形成31.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叶绿素32.关于皮肤癣菌描述错误的是()A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B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C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D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E可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态作出初步诊断33.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B细胞ENK细胞34.病毒的复制周期为()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B吸附、脱壳、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C穿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D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E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35.由B细胞活化后分化而成并生产抗体的是()AT细胞BNK 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E树突状细胞36.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A100%B90%C95%D80%E75%37.下列病毒中有逆转录酶的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疱疹病毒E风疹病毒38.能够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NK细胞BNKT细胞CCTL细胞DTreg细胞E巨噬细胞39.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ATCRBTCR-CD3CCD28DCD2ECD340.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腔上囊E阑尾41.关于病毒,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专性细胞内寄生C对干扰素敏感D同时含有DNA和RNAE 耐冷不耐热42.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是()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C免疫原性D组成包膜E由一条多肽链组成43.主要针对血源性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脾脏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4.HLA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T细胞表面BAPC表面C 红细胞表面D肝细胞表面E神经细胞表面45.下列不属于免疫复合物病的是()A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血管炎D血清病EArthus反应46.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GBIgDCIgEDIgMEIgA47.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杆菌48.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是()A人乳头瘤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2型C乙型肝炎病毒D流感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9.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NK细胞DT细胞EB1细胞50.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毛霉菌D皮肤癣菌E新生隐球菌题库二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支原体B巴通体C衣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2.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A巨噬细胞BDCCB 淋巴细胞D内皮细胞E以上均不是3.关于新生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C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D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4.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H抗原BO抗原C荚膜多糖D脂多糖E肽聚糖5.HIV的传播途径中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B药隐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C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D母婴垂直或围产期接触传播E输入污染血液和血制品6.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A采集局部皮肤应消毒B 采取无菌操作C标本容器无需灭菌D采集后立即送检E贴好标签7.下列因素中不易引起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是()A与白假丝酵母菌病人接触B菌群失调C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D内分泌功能失调E 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8.在黏膜表面发挥抗感染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IgE9.下列病毒中有逆转录酶的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疱疹病毒E风疹病毒10.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11.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中不包括()AHBsAgBHBcAgCHBeAgDHBcAbEHbeAb12.通过接种疫苗已灭绝的传染病是()A麻疹B天花C脊髓灰质炎D腮腺炎E乙型脑炎13.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类脂AE脂蛋白14.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乙型肝炎恢复期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E血清有强传染性1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细胞壁B芽孢C侵入部位D侵入数量E侵袭力和毒素16.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描述是()A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B可拮抗致病菌C对机体有营养作用D可刺激免疫器官发育E任何情况下均对机体有益无害17.对病毒抵抗力描述错误的是()A灭活病毒失去感染致病的能力,但保留抗原性B紫外线能灭活病毒C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D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E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保持活性18.下列细菌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强的是()A肺炎链球菌BA群链球菌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淋病奈瑟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19.出生后,B细胞分化发育的部位是()A骨髓B 肝C扁桃体D脾生发中心E肠集合淋巴结20.霍乱弧菌致病的原因是()A细菌通过菌毛粘附于肠壁,造成炎症B细菌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C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引起肠液过度分泌D内毒素使肠壁痉挛,引起上吐下泻E以上都不是21.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不包括()A异物性B分子量的大小C物理状态D宿主因素E特异性22.病毒的复制周期为()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B吸附、脱壳、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C穿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D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E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23.伤寒沙门菌的内毒素使()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变24.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表位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ABCRBBCR-CD79a/CD79bCCD40DCD79a/CD79bECD325.与内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FcγRDmIgEC3bR26.受抗原首次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 骨髓B胸腺C腔上囊D血液E淋巴结2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外膜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28.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体、生物活性等性状最典型的细菌生长期是()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E以上均可29.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A感染0~4小时内B感染后4~24小时内C感染后4~48小时内D感染后4~96小时内E感染96小时内30.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具有诊断意义是因为()AIgM抗体比其它抗体容易检测出B微生物感染常引起高水平的IgM抗体的免疫应答C 相对高水平的IgM抗体常常同近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关DIgM抗体对防止相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比其它抗体更具有保护性EIgM抗体具有更好的特异性3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A四条对称的多肽链和二硫键B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C两条重链D两条重链和二硫键E 两条轻链32.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AHBsAgBHBcAgCHBeAgD 前S1抗原E前S2抗原33.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磷壁酸34.胸腺细胞将发育为()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T细胞DB细胞E上皮细胞35.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 汉坦病毒E狂犬病毒36.关于病毒,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专性细胞内寄生C对干扰素敏感D同时含有DNA和RNAE耐冷不耐热37.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A完全抗原B半抗原C异嗜性抗原D抗原决定簇E抗原受体38.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 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3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AIgABIgGCIgMDIgDEIgE40.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衣原体E放线菌41.梅毒的病原体是:()A雅司螺旋体B钩端螺旋体C伯氏疏螺旋体D奋森螺旋体E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4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BC124536789CC142356789DC124356789EC35678943.病毒体的结构可称为()A核衣壳B包膜C核酸D壳粒E刺突44.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可引起()A病毒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外毒素血症45.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A衣壳B包膜C血凝素D神经氨酸酶EGP12046.沙眼的病原体是()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E放线菌47.清除细胞内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A干扰素B杀伤性T细胞C非中和抗体D中和抗体E补体48.可与TCR 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CD分子是()ACD2BCD3CCD4DCD8ECD2849.关于破伤风抗毒素的特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B只对游离的痉挛毒素有阻断作用C注射前必须先做皮试D免疫马而制备的免疫球蛋白E破伤风病后可产生大量破伤风抗毒素50.可识别MHCI分子的CD分子是()ACD2BCD3CCD4DCD8ECD28题库三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A巨噬细胞B血小板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NK细胞2.清除细胞内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A干扰素B杀伤性T细胞C非中和抗体D中和抗体E补体3.介导I型超敏反应速发相反应的最主要血管活性介质是()A组胺B 白三烯C细胞因子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4.主要针对局部引流淋巴液发挥过滤作用的免疫器官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脾脏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5.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脂多糖B免疫血清C细菌外毒素D青霉素降解产物E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6.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 内质网E叶绿素7.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的播散是通过()A粪便B 血液C细胞D尿液E唾液8.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9.经过蚊叮咬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A狂犬病毒B新型隐球菌C乙型脑炎病毒D流行性脑膜炎球菌E脊髓灰质炎病毒10.下列与链球菌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扁桃体炎C感染性心内膜炎D中耳炎E猩红热11.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AIgABIgGCIgMDIgDEIgE12.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体、生物活性等性状最典型的细菌生长期是()A 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E以上均可13.白假丝酵母菌常引起()A皮肤癣病B皮下组织感染C皮肤粘膜、内脏感染D毒血症E真菌中毒症14.可以同时表达MHCI类和II类分子的细胞是()A嗜碱性粒细胞B红细胞C肥大细胞D中心粒细胞EB细胞15.下列描述包膜病毒正确的是()A致病性强B耐高温C体积大D对脂溶剂敏感E全部成分由病毒基因组编码16.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AIgABIgCCIgMDIgDEIgE17.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不包括()A异物性B分子量的大小C物理状态D宿主因素E特异性18.紫外线杀菌法适用于()A牛奶B培养基C手术室空气D皮肤E注射器19.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溶血性贫血C过敏性鼻炎D血清病E荨麻疹20.细胞因子中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是()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肿瘤坏死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E转化生长因子21.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GBIgACIgEDIgMEIgD22.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真菌的休眠状态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胞强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E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2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经()A媒介昆虫叮咬B消化道C呼吸道D输入污染血液E直接接触24.通过接种疫苗已灭绝的传染病是()A麻疹B天花C脊髓灰质炎D腮腺炎E乙型脑炎25.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ATh1BTh2CTh3DTfhETreg26.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27.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结构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荚膜E芽孢28.下列属于TI-Ag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C异嗜性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物质29.一女性患阴道炎,曾因治疗其他疾病长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

结核病病理学PPT课件

结核病病理学PPT课件
• 局灶型肺结核(focal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浸润型肺结核(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hronic fibrocavit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干酪样肺炎(caseous pneumonia) • 结核球(tuberculoma) •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由病原微生物(传染源)通 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 群个体引起所的一组疾病,并 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第1页/共113页
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2、具有传染性。 3、有一定季节性。 4、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具有一
定的嗜器官性和嗜组织性。
第2页/共113页
第43页/共113页
二、肺结核病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 占全身各器官结核病的90%。
因初次和再次感染结核菌机体 的反应性不同,肺部病变的发生、 发展特点也不同,因此,肺结核 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第44页/共113页
原发性肺结核病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第46页/共113页
淋巴管炎: 是结核菌进入淋巴管所致,肉
眼往往不易查见。
第47页/共113页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为结核菌进入淋巴管后,随
淋巴液回流到所属肺门淋巴结 所致。多累及一个或数个淋巴 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 样坏死。
第48页/共113页
原发综合征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传染病考点巩固(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传染病考点巩固(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传染病考点巩固(三)1、单选结核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生殖道传播D.泌尿道传播E.皮肤接触传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结核菌绝大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

2、单选(江南博哥)以下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B.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D.是性接触传染病E.HIV主要侵犯和破坏部分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HIV主要侵犯和破坏部分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明显受损,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死率极高。

3、单选下列哪项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不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A.血液B.精液C.乳汁D.阴道分泌物E.唾液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唾液不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4、单选下列各项中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措施是()。

A.药物预防B.搞好饮食、饮水卫生C.彻底治疗病人D.积极发现及治疗带菌者E.口服痢疾活菌苗正确答案:B5、单选传染病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为()。

A.传染途径B.机体免疫状态C.季节变化D.病原体E.年龄正确答案:D6、单选易感染HIV的高危人群不包括()。

A.多个性伴侣B.静脉吸毒人群C.多次接受血及血制品者D.HIV检测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E.夫妻间性生活频繁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高危人群包括多个性伴侣、静脉吸毒人群、多次接受血及血制品者以及母亲受染后所生的胎儿和婴儿。

7、单选霍乱处理要点不正确的是()。

A.在地方性流行或疫区内,凡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即应按霍乱患者处理B.在地方性流行期间,腹泻不严重,但有密切接触史,按高度疑似患者处理C.症状消失6日后,大便连续培养,每日1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D.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用干漂白粉按排泄量的1/8比例进行消毒E.轻、中型患者可采取口服补液,重症患者要先静脉补液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用干漂白粉按排泄量的1/5比例进行消毒。

病理学 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结核病)

病理学 第十五章 传染性疾病(结核病)

病理学第十五章传染性疾病(结核病)一、A1型题★1.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病均可见的病理类型是() [单选题] *A.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结核球D.粟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E.局灶性肺结核2.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属于() [单选题]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D.坏疽E.纤维素样坏死3.结核性病变的特征性细胞是() [单选题] *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异物巨细胞E.上皮样细胞(正确答案)4.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单选题] *A.郎罕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B.郎罕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正确答案)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E.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5.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单选题] *A.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B.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C.找到 Langhans巨细胞D.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E.类上皮细胞★6.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常常是肺结核经哪种途径播散的结果() [单选题] *A.淋巴道B.血道(正确答案)C.支气管D.潜伏的病菌重新繁殖E.沿组织间隙蔓延7.结核瘤是指() [单选题] *A.结核引起的良性肿瘤B.结核引起的恶性肿瘤C.结核引起的肿瘤样浸润性病灶D.结核引起的冷脓肿E.结核引起的孤立性干酪样坏死灶(正确答案)8.成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B.浸润型(正确答案)C.慢性纤维空洞型D.干酪样肺炎E.结核性胸膜炎9.不属于继发性肺结核临床病理特征的是() [单选题] *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B.主要沿支气管播散C.多见于成人D.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正确答案)E.病程较长,渗出、增生、坯死病变并存★10.下列哪项在结核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 *A.机体与结核病患者接触B.感染的细菌数量大C.机体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或处于过敏状态(正确答案)D.患者年龄小E.细菌毒力强★11.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单选题] *A.T细胞(正确答案)B.B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12.下列哪项不是典型的结核病局部病变表现() [单选题] *B.肉芽肿C.冷脓肿D.干酪样坏死E.红肿热痛(正确答案)13.下列哪种病变中不存在结核杆菌() [单选题] *A.纤维干酪样病灶B.钙化灶C.典型的结核结节D.病灶纤维化(正确答案)E.酪样坏死病灶14.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属于哪型() [单选题] *A.I型B.Ⅱ型C.Ⅲ型D.Ⅳ型(正确答案)E.V型15.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灶常位于() [单选题] *A.肺尖B.上叶下部近胸膜处(正确答案)C.肺门D.肺膈面E.胸膜面16.关于原发性肺结核下列哪项正确() [单选题] *A.仅发生于儿童B.常见的死因是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C.主要经支气管播散D.不经治疗难以痊愈E.急性全身播散性结核病不如继发性结核病常见17.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是() [单选题] *A.消化道感染B.呼吸道感染C.皮肤感染D.内源性再感染(正确答案)E.泌尿道感染18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病下列哪项正确() [单选题] *A.病变在肺内无一定好发部位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的结核病变C.不经治疗多数能自然痊愈D.不易有空洞形成E.咯血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正确答案)19.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是() [单选题] *A.易发生干酪样坏死,不形成结核结节B.病变在肺内主要经受侵的支气管播散(正确答案)C.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D.空洞的形成比原发性肺结核病少见E.肺内病变多位于下叶20.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胸导管后易发生() [单选题] *A.全身粟粒性结核B.粟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C.结核性胸膜炎D.骨结核E.肾结核21.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B.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C.原发综合征形成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22.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单选题] *A.肺内未愈合的病变易沿支气管播散(正确答案)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C.病变易经血管播散D.病变多开始于肺中叶E.多发生于儿童23.结核基本病变转归中,最好的方式是() [单选题] *A.吸收消散(正确答案)B.纤维化C.纤维包裹和钙化D.病灶扩大E.溶解播散24.有关肺原发综合症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B.大多发生在儿童C.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原发灶多在肺尖部(正确答案)E.可发展成急性粟粒性结核病25.以下哪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 [单选题] *A.病程长,随机体抵抗力的消长而起伏B.病变好发于肺尖C.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改变D.肺内病变复杂,且新旧病变交杂E.易沿血道和淋巴道播散(正确答案)26.干酪样肺炎通常是由急慢性结核性空洞内的细菌通过哪个途经播散所致() [单选题] *A.支气管(正确答案)B.胸膜腔C.肺动脉D.肺静脉E.肺门淋巴结27.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以增生为主的结核病变() [单选题] *A.变态反应强B.免疫力弱C.结核杆菌量多D.机体抵抗力比较强(正确答案)E.结核杆菌毒力强28.以下哪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单选题] *A.吸收,消散B.钙化C.纤维包裹D.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正确答案)E.纤维化29.结核球是指() [单选题] *A.直径小于2cm的干酪样坏死灶B.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C.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D.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E.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正确答案)30.临床上称为开放性肺结核的是() [单选题] *A.原发性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局灶性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正确答案)E.肺结核球31.初次吸入结核杆菌,最早引起的肺内病变是() [单选题] *A.肺门淋巴结结核B.原发综合征(正确答案)C.结核性淋巴管炎D.原发灶的渗出和坏死E.沿支气管出现广泛渗出32.影响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 *A.结核杆菌数量、毒力大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正确答案)B.机体免疫力的高低C.机体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强弱对比D.结核杆菌的毒力E.全身营养状况33.下列哪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 [单选题] *A.浸润性肺结核B.急性栗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D.局灶性肺结核E.结核球二、A2型题1.女,8岁,尸检见双肺重量增加,充血,密布灰白色栗粒大小结节,微隆起于切面。

肺结核的结核病病理解剖与组织学

肺结核的结核病病理解剖与组织学

肺结核的结核病病理解剖与组织学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肺结核的病理解剖与组织学特征,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肺结核的病理解剖与组织学特点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一、病理解剖特点1. 脏器病变肺结核主要累及肺脏,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纤维化、干酪样坏死和钙化。

在结核病初期,病灶位于肺尖、肺中部或肺底部,逐渐发展形成结核结节。

随着疾病的进展,结核结节内的病灶可呈现干酪样坏死,形成干酪样空洞。

而且,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干酪样坏死区域可发生纤维化和钙化,形成结核瘢痕。

一部分病例可能出现纤维性包裹性病变,形成结核球。

2. 组织学特征肺结核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和纤维化。

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典型病理特征,可见于干酪样肺炎、干酪样肺结核和干酪性淋巴结炎等。

干酪样坏死灶呈黄白色,质地松软,切面呈奶酪样或鸡蛋黄样。

结核肉芽肿是由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组成的炎症细胞团,是肺结核的组织学标志。

而纤维化则是结核病的后期病理变化,病变区域出现明显的纤维间隔和纤维条索,可导致肺组织永久性损伤。

二、病理类型肺结核的病理类型可分为原发性结核和继发性结核。

原发性结核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病变范围较小。

继发性结核多见于青壮年人,患者往往具有免疫抑制状态,病变范围较广。

1. 原发性结核原发性结核多发生在肺尖部位,病灶往往呈结节状,直径一般在1-2cm之间。

组织学上可见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和结核肉芽肿形成。

原发性结核通常伴随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特征性的干酪样坏死和结核肉芽肿。

2. 继发性结核继发性结核常见于肺下叶和胸膜后区域,可表现为多个结节状病灶,大小不等。

病变范围广泛,有时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继发性结核的病理特征主要是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和纤维化。

三、病理发展过程肺结核的病理发展过程可分为原发灶、渗出性肺结核和纤维化期。

结核病

结核病

• 3)短程疗法:为结核病现代疗法的重大进 展,直接监督下服药与短程化疗是世界卫 生组织(WHO)治愈结核病人的重要策略 。短程化疗的作用机制是快速杀灭机体内 处于不同繁殖速度的细胞内、外结核菌, 使痰菌早期转阴并持久阴性,且病变吸收 消散快,远期复发少。可选用以下几种6~9 个月短程化疗方案:①2HRZ/4HR(数字为 月数,以下同);②2SHRZ/4HR;③ 2EHRZ/4HR。若无PZA则将疗程延长至9个月 。
诊断
• 力求早期诊断。包括发现病灶,决定其性 质、范围和是否排菌,并确定其是否活动 ,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据。
• 1.病史 • (1)中毒症状:有无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 力、食欲减退、消瘦等。 • (2)结核病接触史:应特别注意家庭病史,肯定 的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年龄 愈小,意义愈大。 • (3)接种史:接种卡介苗可能提高对结核病的抵 抗力,应仔细检查患儿左上臂有无卡介苗接种后 疤痕。 • (4)有无急性传染病史:特别是麻疹、百日咳等 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暂时降低,致使体内隐伏的结 核病灶活动、恶化,或成为感染结核病的诱因。 • (5)无结核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 膜炎等。
• 2.结核菌素试验 • (1)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 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素反应属于迟 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 mm为阴性, 5~9 mm为阳性(+);l0~19 mm为中度阳性(++ ),≥20 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 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 阳性反应(++++)。若患儿结核变态反应强烈, 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 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 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

病理学排版题及答案

病理学排版题及答案

病理学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1.腺上皮发生的低分化腺癌,癌细胞不形成腺体而成实性细胞团,称为实性癌。

癌巢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增多,质地硬,称为硬癌。

癌巢大而多,间质结缔组织较少,质软如脑髓,称为髓样癌。

2.乳头状瘤生长的部位不同,表面覆盖的上皮类型不同.发生在皮肤的为鳞状上皮,发生在胃肠道的为柱状上皮,发生在肾盂、膀胱等处的为移性上皮。

3.血道转移途径与栓子运行途径相同,下肢骨肉瘤常转移到肺,胃肠道肿瘤常转移到肝,若肿瘤细胞侵入肺静脉,可发生全身性转移。

4.来源于胃壁平滑肌的恶性肿瘤称为胃平滑肌肉瘤,脑内来源于原始神经细胞的肿瘤称为髓母细胞瘤。

5.肿瘤的实质是肿瘤细胞,决定着肿瘤的性质。

6.肿瘤细胞异型性反映组织的分化程度,异型性越显著分化程度越低。

7.粘液细胞癌的癌细胞内黏液聚集,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呈印戒状,又称印戒细胞癌。

8.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大多发生在原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常单独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

9.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心瓣膜上,最常见是在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基础上。

10. 急性重型肝炎时,肝内病变极为严重,肝细胞呈弥漫性大片坏死。

坏死面积超过肝实质的2/3。

11.慢性肝炎时,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并有不同程度地纤维组织增生。

12.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肝细胞肝癌、胆管上皮癌和混合细胞型肝癌13.局灶型肺结核位于肺尖下,多为增生性病变,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14.浸润型肺结核多位于锁骨下肺组织,多为渗出病变,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属于活动性肺结核。

15.血吸虫病时,肝脏内汇管区大量虫卵沉积,纤维素广泛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变小变硬,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

16.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理学上表现为大肠的纤维素性炎症。

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1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坏死变性、软化灶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

18.低渗性脱水几乎都是治疗措施不当,即失液后只补充水或滴注葡萄糖溶液而未补充电解质时发生的。

结核病

结核病

(二)结核菌素试剂 结核感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作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1、常用的试验 旧结核菌素(OT)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 protein puritied derivative,PPD) 2、方法:常用结核菌素试验 PPD 0.1ml(含5u ) 左侧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 使皮丘直径6 -10mm 48 -72小时看结果
据报告,全球已有19亿人感染结核菌, 每年新增病人800万,我国已有3.3亿人受 结核菌感染,约600万结核病人,每年至 少发生113万新结核病人,1991年全国第 3次结核病流调结果,0-14岁小儿平均感 染率9.6%。


• 结核杆菌感染引起。 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 具有抗酸性,为需氧菌,G+ 。 • 含 类脂质 (磷脂、脂肪酸、脂质)— 与 上 皮样细胞和结核 结节形成有关 • 蛋白质——致敏多糖——Th1淋巴细胞增生 在固体 培养基上繁殖缓慢,37℃培养需4-6周
大片炎症反应 干酪样坏死 过敏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反应强者 细菌毒力强菌再次进入机体
潜伏的结核病灶 原发病灶复发
外来结核杆菌
致敏的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活化因子
巨噬细胞
水解酶
杀菌酶 上皮样细胞
郎罕氏细胞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 细菌少、组织敏感性高——形成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
(四)X线检查:
可检出结核病的范围、性质、类型和病灶活动或
进展情况 高分辩率CT扫描 (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内膜结核
支气管淋巴结核
(六)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六、治 疗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防治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防治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防治结核(英文:Tuberculosis,简称TB)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由于传播隐蔽且较迅速,许多人对其认识不专业,以至于引发错误认知,不能辩证地看待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患者。

此论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过程,易感人群等,引导民众以正确看待肺结核,与肺结核患者友好相处。

标签:肺结核;病因;临床表现;传播过程;易感人群1背景结核(英文:Tuberculosis,简称TB)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枝杆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

结核通常感染并破坏肺(称”肺结核”,又称”肺痨”或称作”咯血病”)以及淋巴系统(称”结核性淋巴病变”,又称”淋巴结核”),但其它器官如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甚至皮肤亦可受感染(如感染脑部可引致”结核性脑膜炎”)。

其他的分枝杆菌,如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亦可引起结核,但通常不感染健康成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

全球约有6亿人,感染有结核杆菌。

大多数的受感染者没有病症,称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但其中约5%~10%的潜伏感染者会发展至活动性结核;若无适当治疗,一个活动病例平均每年可使10~15例新受感染,病例本人的死亡率则>50%。

若潜伏感染者同时罹患免疫抑制,如爱滋病,每年就有10%的病发机率。

西安交通大学成教学位主干课内科学考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成教学位主干课内科学考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成教学位主干课内科学考试题1.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发病过程特点以下不正确的是()。

A.好发于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B.多见于儿童C.大部分可自愈D.机体依靠特异性免疫力清除结核杆菌E.坏死病变侵及血管演变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答案】D【解析】A项,原发性肺结核好发于上叶下部及下叶上部;B项,好发人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C页,90%以上原发性肺结核患者可自愈,5%~10%发展成结核病;D项,机体依靠特异性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但仍然有少量结核分枝杆菌不被消灭,长期处于休眠期;E项,原发性肺结核可经淋巴引起血行播散,演变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2.以下对血容量变化较敏感的内分泌调节系统是()。

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B.PTH-降钙素-1,25-(OH)2D3调节系统C.下丘脑的AVP-AVP受体系统D.下丘脑的摄食-食欲中枢和脂肪细胞E.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答案】A【解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及水、钠留,产生升压作用。

其对血容量变化较敏感。

3.二尖瓣铁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结果是造成()。

A.左房右房扩大B.右房右室扩大C.左房扩大,右室肥厚D.左室扩大OE.全心扩大【答案】C【解析】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压升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继而导致肺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产生肺间质水肿和左房增大。

肺静脉的压力增高导致肺动脉的压力被动升高,而长期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最终导致肺小动脉硬化,更加重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终致右心衰竭。

4.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是()。

A.该气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三价铁和谷胱甘肽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B.引起氧分压增加,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缺氧C.使血氧饱和度增加,组织不能利用氧D.该气体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结合,引起细胞内室息E.影响血液中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答案】E【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影响血液中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硬结径小于0.5cm。
问题讨论:
如果一个成年人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他一定就是结核病人吗?
应用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 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 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 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的流行病学调查; ➢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干酪样坏死 肺
结核结节
局部病变发生快 不易扩散
特点:成人多见,病变发生快。有特异性 பைடு நூலகம்疫,病变不易扩散。
肺外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播散,如 脑、肾、肠、腹腔等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免疫性(三个“同时”)
结核病病人发病时机体: 同时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同时有抗结核的细胞免疫 同时有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俗名结 核杆菌。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一个古老的疾 病。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的 文献里就有结核病记载,世界各国的文学经 典作品中也有描述。
1882年3月24日,德国人科霍(Koch)在 柏林生理学会宣布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距今 已有124年,结核病这种“白色瘟疫”仍在严 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
➢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 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懒)
➢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 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丑)
抵抗力(四怕、四不怕)
✓四怕 –乙醇 –湿热 –紫外线 –抗痨药物
✓四不怕 –干燥 –酸或碱 –碱性染料 –青霉素等抗生素
注意:
1ml痰液中含有10万个结核分枝杆菌, 在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存活6-8个月,能 保持良好的传染性8-10天,据报道:1 个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每年可以传播1213人。

病理学习题(附参考答案)

病理学习题(附参考答案)

病理学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高血压病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A、脑水肿B、肾功能衰竭C、脑软化D、脑出血E、心力衰竭正确答案:D2、关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少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的一个类型B、多由浸润型肺结核形成急性空洞后经久不愈发展而来C、结核空洞多位于肺下叶D、无肺功能受损害E、病变局限,组织破坏不明显正确答案:B3、下列哪种疾病属化脓性炎A、细菌性痢疾B、阿米巴肝脓肿C、小叶性肺炎D、皮肤二度烧伤E、结核性胸膜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叶性肺炎属于化脓性炎4、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A、血道转移B、直接蔓延C、淋巴道转移D、播散转移E、消化道内转移正确答案:C5、下列哪项不符合浸润型肺结核所形成空洞的特点A、急性空洞难愈合,多发展成慢性空洞B、可造成结核性脓气胸C、为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形成的急性空洞D、内壁坏死层含大量结核杆菌E、可经支气管播散而引起干酪样肺炎正确答案:A6、某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大便频繁、里急后重,大便早期呈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应诊断为A、急性肠炎B、消化不良性腹泻C、阿米巴痢疾D、细菌性食物中毒E、细菌性痢疾正确答案:E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容易侵犯的部位是A、三尖瓣B、主动脉瓣C、二尖瓣D、肺动脉瓣E、房室瓣膜的腱索正确答案:C8、胃、肠道癌血行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是A、脑B、肾C、肺D、骨E、肝正确答案:E9、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液为A、40%福尔马林B、75%酒精C、25%福尔马林D、20%福尔马林E、10%福尔马林正确答案:E10、肝细胞呈碎片坏死或形成桥接坏死见于A、病毒携带者B、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C、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D、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E、慢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碎片坏死或桥接坏死—慢性普通性病毒性肝炎11、男,62岁。

反复腹胀4年。

既往慢性肝炎病史,查体发现脐周静脉曲张成海蛇头样,其最可能的原因为A、上腔静脉阻塞B、下腔静脉阻塞C、门静脉高压D、肝静脉阻塞E、心包积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海蛇头样”—门脉高压症12、溃疡病穿孔后最严重的后果是A、穿孔后引起溃疡周围脓肿形成B、穿孔后引起肠粘连C、穿孔后引起慢性包裹性腹膜炎D、穿孔后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E、穿孔后引起小网膜急性炎症正确答案:D13、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衰竭时的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A、脾淤血B、胃、肠淤血C、槟榔肝D、腹腔积液E、肺褐色硬化正确答案:E14、关于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镜下均为典型的结核结节B、经血源性播散引起C、临床上常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D、若经及时治疗,预后仍属良好E、肉眼见各器官密布粟粒大小的结节状病灶正确答案:A15、下述哪一项是肝硬化产生蜘蛛痣的原因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B、毛细血管内压升高C、侧支循环形成D、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E、雌激素增多或灭活减少正确答案:E16、一婴儿发热,咳嗽,气喘,胸透见双肺下叶散在边界不清的点状阴影,最可能是患A、干酪性肺炎B、肺转移瘤C、间质性肺炎D、大叶性肺炎E、小叶性肺炎正确答案:E17、病因学研究的是A、疾病转归的机制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机制D、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E、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答案:B18、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及周围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A、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B、小叶性肺炎C、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D、慢性肺淤血E、肺结核变质渗出期正确答案:B19、风湿性心包炎形成心包积液后,患者立位时心脏呈A、烧瓶状B、靴形心C、绒毛状D、虎斑心E、牛心正确答案:A20、早期动脉粥样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C、脂肪细胞D、中性粒细胞E、红细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早期动脉粥样病变最早进入的是巨噬细胞。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概述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伴病侧胸痛、气急等。

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月内,原发灶多在同侧肺内,往往不能被发现。

发病与患儿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有关。

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三种类型。

症状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

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

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

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

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位转动时更为明显。

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

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

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

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

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

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

如有胸膜粘连与胸膜增厚时,可见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病因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

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

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我国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

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

结核病(TB)防治基本知识简介

结核病(TB)防治基本知识简介

六、诊断
3.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 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 种试验。
六、诊断
4.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细胞免疫介导的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cell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TIGRA,又称IFNGRA 或GRA)是近年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酶联 免疫斑点(ELISPOT)法定量检出受检者全血或外周血单 个核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IFN-γ检测释放反 应,用于结核菌潜伏感染的诊断。
七、防治原则
1、预防,近20年国际卫生组织提出控制结核病主 要方法有: ①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②新生儿接种卡介苗。40年代中国部份城市调查 肺结核病死率200/10万以上。目前死亡率19/10万, 仍为其他传染病之和的2倍。卫生部要求新生儿卡 介苗接种率达90%。新生儿时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以 后的发病率比未接种过的减少约80%。
2.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 结核,痰菌被嚥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近年有不少肺外结核的新报道,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L型多于细菌 型:如儿童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脊液培养,9例培养出L型,细菌型仅 1例。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术后病理切片抗酸菌L型占61.2%。 慢性前列腺炎常规培养,近1/3检出抗酸菌L型。 不育症男子精液检查单见抗酸杆菌7%,单见抗酸L型14%。
1.肺部感染
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肺结核可有以下两 类表现。 ⑴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少数活的结核 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即被巨噬细胞吞噬。由于该菌有大量脂质,可抵抗 溶菌酶而继续繁殖,使巨噬细胞遭受破坏,释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内 引起炎症,称为原发灶。 初次感染的机体因缺乏特异性免疫,结核分枝杆菌常经淋巴管到达肺 门淋巴结,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称原发综合征。 此时,可有少量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向全身扩散,但不一定有明 显症状(称隐性菌血症);与此同时灶内巨噬细胞将特异性抗原递呈 给周围淋巴细胞。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时也出 现超敏反应。

浅谈炎症反应

浅谈炎症反应

浅谈炎症反应动物科学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然而,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困扰,像一些病毒或细菌之类的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常常会使我们身体某处出现发炎症状,那么炎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消炎呢?以下我将从炎症反应的过程,产生炎症反应原因,炎症反应的利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了解关于炎症的基本知识,让我们面对炎症是,能够从容应对,从而给我们生活带来帮助。

关键词:炎症反应致炎因子炎症特点利弊首先,我们应该对炎症反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炎症的具体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现象。

固炎症反应就是当人体皮肤组织受到外界损伤时,进行的正常的自我保护和伤害修复过程。

从炎症反应的定义来看,炎症反应对我们人体保持身体健康是有利的反应,但是否是绝对有利呢,下面我就将根据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产生机制来简单分析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炎症反应的过程炎症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可以生于机体各部位的组织和各器官。

而炎症反应平时具有红、肿、热、痛和引起功能障碍等特点反应,同随时常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反应。

这方面变化的产生实质上是机体与致炎因子进行全抗争的规律反映。

1.1.炎症的特点红:就是皮肤或组织色变红。

是因为受损伤的局部组织皮下毛细血管会扩张、引起充血,同时新陈代谢增加,最终表现为皮肤泛红。

肿:就是受损组织细胞渗透压降低,组织内的细胞外液增多,引起的皮肤肿胀变大。

热:就是受损组织变热,是因为机体产热增加,使温度升高。

由于温度是病菌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固机体的这种反应有利于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痛:前面已经说了,炎症会引起红肿胀热等,自然就会引起各种不适,其中,疼痛就是很明显的表现。

机能障碍:这表现为组织活动受限,出现障碍。

发炎是,发炎部位非常活跃,血浆内白细胞会渗入组织间隙,对抗促炎症因子,据以力争,消除对机体带来不利的因素,固相对来说,此时的发炎部位本身行驶的机能就会受到一定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是机体受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后,引发的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血管改变而致炎性渗出,组织改变出现增生、变质。

“肾者,胃之关”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
从其类也”,意指二者在水液代谢中的联系,肾为至阴之脏,主水,水从胃入,而从肾出,故
为肾关。

本人在临床上体会到:肾为胃官,两者相互联系。

肾为水火之脏,职司封藏,内守
真阴真阳,亦畏燥热;而胃为纳谷之官,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喜润恶燥,故有“先天之阴阳藏
于肾,后天之阴阳本于胃”之说,两者生理相关、病理相及。

肾胃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从肾治胃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诸多胃病如胃痛、痞满、呕吐等,其
病虽在胃,其本在肾,当从肾论治,通过调肾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治法分析如下。

1 温肾健胃治“胃痛”
胃痛,又称胃院痛,是以上腹胃院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胃病之
一。

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
降,不通则痛。

胃喜温煦,乃有腐熟之功,阳气为腐熟之必需。

胃属阳土,而肾阳乃人体脏腑阳气之根本,
肾阳达全身而变为脏腑之阳,胃阳亦需肾阳温煦。

肾阳旺则胃阳旺,可助釜下之火,化谷正常。

故《医贯》谓:“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赖少阳相火之无形
者在下焦腐熟,始能运化也。

”说明火生土者是指肾之命门火有温养脾胃的作用,清代名医张
聿青谓“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之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1]。

胃寒则釜下无火,难于化物,且升降失权,出现胃脘冷痛,脘腹痞胀,食少形倦,便溏,完谷不化,甚至食不
入纳,久久复出。

与此同时,暴食生冷或体虚肾阳不足者,皆可导致胃寒,胃寒则腐熟蒸化
水谷无力,所化精气不足以充养肾阳,亦可致肾阳亏虚,出现胃脘冷痛,形寒肢冷,生殖功
能减退,五更泄,多唾,腰膝酸软等症,均为胃肾互济失调所致,可选用仙灵脾、巴戟天、
补骨脂、肉桂等温肾之品,配合补中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中药,或加用中成药如桂附地黄丸、右归饮等。

2 滋肾和胃除“痞满”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导致肝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
降失职所致。

先天之肾赖后天之胃以充养,后天之胃赖先天之肾以生化。

故张景岳说:“胃为五脏六腑之
海,关之为义,操北门锁钥之柄,凡一身元气消长,约束有赖。

”若肾阴亏耗,化源告竭,无
阴则无气,无气则脾胃升降失常,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胃,必导致胃阴亏损,不得充展[2]。

肾阴不足,水火失调则生虚热,燥热之邪易冲犯胃脏,正如叶桂注重胃柔润通降,强调肾阴
在胃阴的重要作用,故在医案中云“脉长弦数,阴亏阳不宁静,食下便溏,亦肾为胃关之义,
六味汤去萸加牡蛎”,指出肾阴亏虚,虚火扰胃,产生痞满不食,脉弦数等症。

可采用滋肾以
助胃之和降,选用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肾之品,配合养阴
和胃、疏肝清热、制酸中药,或选用中成药如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

3 补肾化饮止“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
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常由外邪、饮食、痰饮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气逆而发;或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气不降所致。

基本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
上逆。

脾胃属土,肾属水,土能制水。

脾胃主摄纳运化水谷,为水液之源。

肾主水液代谢,为津液气化排泄之门户,故“肾者,胃之关也”。

《医宗必读》曰:“脾上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阐释了水惟畏土,土旺可制水。

张志聪集注《素问》称“水生中焦之土,然由下焦元气上升以合化…”[3],因此无论肾阳虚或肾阴虚,都必定导致肾气不足 ,肾气虚衰失于化气行水,关隘失守,水聚于内,水气聚而上攻于胃,致胃气失和,冲逆于上,导致呕吐清稀之痰,胃脘胀闷,肠鸣辘辘等痰饮停胃之证。

治当补肾化气行饮,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等,取效甚捷。

综上所述,“肾者,胃之关” 是肾胃相关理论的高度概括,肾为先天之本,胃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充养,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肾胃相关理论在指导治疗慢性胃病时具有重要意义,肾气充足是慢性胃病恢复的重要条件,临床诸多胃病,治胃不效,如上法求之于肾或肾胃同治,效如桴鼓。

参考文献
[1]杨明会,窦永起,张海燕.“肾为胃之关”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学报.2004(8).461.
[2]徐陆周.从“肾者胃之关”谈胃病从肾论治的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6(1):2-3.
[3]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