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实验52跑马灯实验.

合集下载

跑马灯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跑马灯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跑马灯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背景:跑马灯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规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跑马灯实验装置,探究光在直线和曲线光路中的传播特点,并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实验原理:1.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 m/s。

当光从真空射入介质时,光速会发生变化,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会向法线方向弯曲,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会离开法线方向。

这种光线的弯曲现象称为折射。

2. 反射光线的方向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但同时也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入射面上的法线上的投影具有相同的夹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入射面上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装置:1. 实验器材:跑马灯实验装置、直尺、激光笔、纸片、墨水笔等。

2. 实验步骤:a. 将跑马灯实验装置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调整好实验装置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正常传播。

b. 使用激光笔在纸片上绘制直线和曲线光路图案,并进行标记。

c. 将纸片放置在实验装置上,将激光笔对准跑马灯实验装置的光源入口,发射激光光线。

d. 观察光线在直线和曲线光路中的传播路径,以及光线的反射方向。

e. 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直线光路中,光线沿直线传播,不会发生弯曲。

2. 在曲线光路中,光线在曲线上弯曲传播,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传播。

3. 光线在跑马灯实验装置中的反射方向符合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入射面上的法线上的投影具有相同的夹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受到折射定律的影响,而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方向受到反射定律的影响。

这些定律的存在使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实验应用:跑马灯实验的原理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跑马灯(流水灯)控制实验报告

单片机跑马灯(流水灯)控制实验报告

单片机跑马灯(流水灯)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单片机对LED灯进行控制,实现跑马灯(流水灯)的效果,同时熟悉单片机编程和IO口的使用。

实验器材:1)STC89C52单片机2)最基本的LED灯3)面包板4)若干跳线实验过程:1.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P2口与面包板上的相应位置连接,再将LED灯接入面包板中。

2.编写程序:按照题目要求编写所需程序。

3.单片机烧录:将程序烧录进单片机中,即可实现跑马灯效果。

程序详解:1. 由于LED灯是呈现亮灭效果,我们要编写程序来控制LED的亮灭状态。

2. 在程序中,我们通过P2口控制LED灯的亮灭状态。

例如,若要让LED1亮,我们就将P2口的第一个引脚设置为低电平(0),此时LED1就会发光。

同样地,若要LED2,LED3等依次点亮,则需要将P2口的第二个、第三个引脚设置为低电平,依此类推即可。

3. 接下来,我们要实现每个LED灯的亮灭时间间隔,并实现跑马灯的效果。

4.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计时器中断的方式来实现灯光的控制,即在定时器中断函数中对P2口进行控制,这样可以方便地控制灯亮灭时间和亮度。

通过改变定时器中断的时间,可以改变LED灯的亮灭时间;通过改变P2口的控制顺序,可以实现跑马灯效果。

5. 整个程序比较简单,具体的代码实现可以参考以下程序:#include <REG52.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1ms(uchar _ms); void InitTimer0();sbit led1=P2^0;sbit led2=P2^1;sbit led3=P2^3;sbit led4=P2^4;sbit led5=P2^5;sbit led6=P2^6;sbit led7=P2^7;void InitTimer0(){TMOD=0x01;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EA=1;ET0=1;TR0=1;}void Timer0() interrupt 1 {static uint i;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i++;if(i%2==0){led1=~led1;}if(i%4==0){led2=~led2;}if(i%6==0){led3=~led3;}if(i%8==0){led4=~led4;}if(i%10==0){led5=~led5;}if(i%12==0){led6=~led6;}if(i%14==0){led7=~led7;}}void Delay1ms(uchar _ms){uchar i;while(_ms--){i=130;while(i--);}}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片机控制跑马灯(流水灯)的方法,对单片机编程和IO 口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走马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走马灯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常见实验之一,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走马灯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走马灯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原理:走马灯实验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

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中利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2. 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 螺线管:长形玻璃管内铺一层多匝的细铜线圈,线圈两端与接线柱相连。

- 磁铁:可以是长条形的永磁铁或者强磁体,用来改变磁通量。

- 直流电源和开关:用来为螺线管提供电流。

- 电压表:用来测量螺线管中感应出的电动势。

3. 实验步骤:步骤一:接线将螺线管的两端接到一个开关和一个直流电源上,另一端接一台电压表。

步骤二:观察静止状态将电路连接好后,关闭开关,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在恒定的磁场中,电动势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步骤三:改变磁场在实验台上放置磁铁,将磁铁靠近或远离螺线管。

当磁通量发生改变时,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感应出电动势。

步骤四:记录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螺线管中感应出的电动势随着磁场变化的情况,可以绘制出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观察到感应电流的产生。

4.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电源短路或触电的危险。

- 在调整磁铁位置时要谨慎,避免磁铁磁性太强造成伤害。

- 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高速运动的磁铁伤到眼睛。

通过以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走马灯实验的现象,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也为学习者进一步理解电磁学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验案例。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引言跑马灯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场所宣传和广告工具。

它通过不断闪烁的灯光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向他们传达信息和内容。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跑马灯的工作原理、效果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实验一:跑马灯的基本构造实验目的通过拆解和分析跑马灯的结构,理解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拆解一台跑马灯,将其分解为基本组成部分,如灯管、控制电路和外壳等。

2.分析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灯管:灯管是跑马灯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发光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负责控制灯管的闪烁频率和模式。

•外壳:外壳起到保护和美化跑马灯的作用。

实验二:跑马灯的效果分析实验目的评估不同频率和模式的跑马灯对人眼的刺激程度和注意力吸引效果。

实验步骤1.准备三台不同频率的跑马灯(低频、中频和高频)。

2.让一组实验参与者观察每种频率的灯光,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3.对比不同频率下的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率的跑马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会让他们感到疲劳或不适。

•低频率的跑马灯对人眼的刺激相对较轻,但可能不足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中频率的跑马灯在刺激度和注意力吸引效果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实验三:跑马灯的应用展望实验目的探索跑马灯在不同场景和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分析其优势和限制。

实验步骤1.分析跑马灯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商业广告、警示通知和信息发布等。

2.探寻跑马灯在其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如教育、娱乐和医疗等。

3.分析跑马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优势和限制。

实验结果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跑马灯在商业广告和公共通知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因为它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并传达信息。

•跑马灯在教育领域中可以用于展示学生作品、提醒学生重要事项等,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刺激学生眼睛。

•跑马灯在医疗领域中可以用于显示患者信息、提醒医生注意事项等,但需确保灯光不会对患者或医生造成不适。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走马灯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1. 什么是走马灯?走马灯,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有趣吧!它就像是一个小魔术师,把静止的画面变得活灵活现。

大家小时候一定见过那种闪闪发光、转来转去的灯笼吧?其实,走马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旋转和视觉暂留,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生动的图案。

就像是把你心中的故事搬到眼前,让你一瞬间感受到“哇,这就是魔法!”的感觉。

走马灯的基本原理可简单理解为,眼睛看到的图案在瞬间留下的影像,如果这些图案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切换,我们的大脑就会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种连续的运动感。

这就好比你看动画片,虽然每一帧都是静止的,但连在一起就能让你感受到故事的推进。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觉暂留”,听上去就很酷,对吧?2. 实验准备与步骤2.1 实验材料那么,想要自己动手做个走马灯实验,准备的材料可不复杂。

首先,你需要一个圆盘,最好是那种可以旋转的,像个大披萨盘那样;再来几张纸,纸上画上不同的图案,当然,图案越丰富越好啦!最后,再准备一个支架,把圆盘固定好,让它可以顺利转动。

哈哈,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准备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室?2.2 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进入实验阶段了。

首先,把纸上的图案均匀地粘贴在圆盘的边缘,确保它们不会互相干扰。

然后,把圆盘固定好,让它可以自由转动。

接下来,开动手脚,手动转动圆盘,速度要适中,千万别一口气转得飞快,不然你的眼睛会吃不消哦!在转动的时候,注意观察那些图案,它们会像是变幻莫测的魔法一样,瞬间从静止变得活跃起来,真是好玩得不得了。

3. 实验现象与结论3.1 实验现象当你顺利转动圆盘,哇哦,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图案开始在你眼前“舞动”,仿佛它们得到了生命。

某些图案可能会相互重叠,形成新的形象,有时候还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却展现了人类视觉的神奇和复杂。

有些小朋友甚至会觉得这个实验像极了动画片,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3.2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在快速的视觉刺激下,它们能将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跑马灯电路,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工作方式。

实验器材,LED灯、电阻、导线、电池、开关、面包板。

实验步骤:
1. 将LED灯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起来,负极与电阻连接,然后再将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2. 将开关连接到电路中,使得可以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 将整个电路搭建在面包板上,确保连接牢固。

4. 打开开关,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搭建和观察,我们发现当开关闭合时,LED灯会亮起;当开关断开时,LED灯会熄灭。

通过不断地开合开关,我们可以看到LED灯会不断地亮灭,就像跑马灯一样在不同的位置闪烁。

实验分析:
跑马灯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闭合,电流可以流通,LED灯就会亮起;当开关断开时,电路断开,电流无法流通,LED灯就会熄灭。

通过不断地开合开关,就可以实现LED 灯的频繁闪烁,呈现出跑马灯的效果。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简单的跑马灯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工作方式。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子电路的知识,探索更多有趣的实验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次跑马灯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跑马灯实验报告引言:跑马灯,又称为旋转灯,是一种常见的灯光装置,广泛应用于舞台、广告牌和娱乐场所等场合。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讨跑马灯的原理、构造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工作原理。

一、跑马灯的原理跑马灯的原理基于电机的旋转运动和灯泡的亮灭变化。

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跑马灯旋转,而灯泡则根据电路控制的信号进行亮灭操作。

通过电机的旋转和灯泡的变化,跑马灯能够呈现出循环闪烁的效果。

二、跑马灯的构造跑马灯一般由电机、驱动轴、灯泡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电机是跑马灯的核心部件,通过驱动轴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灯泡的亮灭变化。

灯泡则通过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根据信号的变化来控制灯泡的亮灭。

整个跑马灯的构造简单而紧凑,能够实现稳定的循环闪烁效果。

三、跑马灯的应用跑马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跑马灯通过循环闪烁的效果,能够为舞台表演增添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此外,跑马灯还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牌、商场和娱乐场所等场合,通过灯光的变化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起到宣传和促销的作用。

四、跑马灯实验为了验证跑马灯的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跑马灯实验装置,包括一个电机、驱动轴和三个灯泡。

然后,我们通过控制电路将电机和灯泡连接起来,确保信号的传输和控制正常。

接下来,我们启动电机,通过控制电路的信号变化,使灯泡循环闪烁。

实验结果表明,跑马灯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实现循环闪烁的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跑马灯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跑马灯作为一种常见的灯光装置,在舞台表演、广告宣传和娱乐场所等场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证实了跑马灯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实现循环闪烁的效果。

跑马灯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总结:本次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跑马灯的原理、构造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工作原理。

跑马灯作为一种常见的灯光装置,不仅能够为舞台表演增添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还能够在广告宣传和娱乐场所等场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科学走马灯实验方法

科学走马灯实验方法

科学走马灯实验方法引言走马灯是一种常见的展示信息的装置,它通过快速旋转的灯泡或LED灯带,在连续变化的光线下展示文字或图像。

科学走马灯实验是为了研究光的特性和人眼对光的感知而进行的一项实验。

本文将介绍科学走马灯实验的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科学走马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下:1. 一个转盘:用于固定灯泡或LED灯带。

2. 灯泡或LED灯带:用于产生光线。

3. 电源:用于给灯泡或LED灯带供电。

4. 控制器:用于控制灯泡或LED灯带的亮度和频率。

5. 计时器:用于测量灯泡或LED灯带的亮度和频率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转盘固定在平台上,并将灯泡或LED灯带安装在转盘上。

连接电源和控制器,并将计时器放置在适当位置。

2. 控制亮度:通过控制器调节灯泡或LED灯带的亮度,分别记录不同亮度下的实验数据。

3. 测量频率:通过控制器调节灯泡或LED灯带的频率,分别记录不同频率下的实验数据。

4. 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亮度和频率的变化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5. 结果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验证走马灯的亮度和频率与人眼对光的感知之间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确保灯泡或LED灯带、电源和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3. 实验数据的记录要准确,尽量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测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控制,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科学走马灯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灯泡或LED灯带的亮度和频率与人眼对光的感知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灯泡或LED灯带的亮度增加,人眼对光的感知也随之增强。

2. 随着灯泡或LED灯带的频率增加,人眼对光的感知也随之增强。

3. 在一定范围内,亮度和频率对人眼的感知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4. 人眼对光的感知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对光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如下:
1. 在纸片上剪出一个圆,将圆按视频所示对折三次;
2. 打开对折的圆,在每个折痕上剪出1cm左右;
3. 按照视频所示,将剪出的每个地方依次折叠;
4. 用大头针两个硬纸条垂直固定起来,做成底座;
5. 组装好走马灯,给杯内加入热水;
6. 将做好的走马灯放在热水杯上,注意观察。

走马灯实验的原理是倒入热水,纸片旋转起来,形成类似走马灯的效果。

这是因为热水导致纸杯内底部空气受热上升,热空气从灯上座的四个扇叶口窜出,推动扇叶做圆周运动,而下方的冷空气从底部空隙的地方流进去,这样冷热空气对流,从而带动整个走马灯旋转。

实验报告 跑马灯

实验报告 跑马灯

实验报告跑马灯实验报告:跑马灯引言:跑马灯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装饰和广告展示工具,广泛应用于商场、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

本实验旨在探究跑马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并通过实际搭建跑马灯模型进行验证。

一、跑马灯的工作原理跑马灯是通过一组灯泡或LED灯组成的,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灭,从而形成连续的动态效果。

跑马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路控制和程序设计两个方面。

1. 电路控制:跑马灯的电路控制是通过继电器或集成电路实现的。

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开关,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控制灯泡的亮灭。

而集成电路则是通过逻辑门和计时器等元件实现灯泡的顺序控制。

2. 程序设计:跑马灯的程序设计是通过编写一段简单的代码来实现的。

在代码中,通过控制灯泡或LED灯的亮灭时间和顺序来实现跑马灯效果。

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Python等都可以用来编写跑马灯的代码。

二、跑马灯的设计过程跑马灯的设计过程包括灯泡或LED灯的选型、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和外壳制作等步骤。

1. 灯泡或LED灯的选型:在跑马灯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灯泡或LED灯是非常重要的。

灯泡的亮度、寿命和能耗等指标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而LED灯则具有节能、寿命长和颜色丰富等优点,因此在现代跑马灯设计中更加常见。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跑马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灯泡或LED灯的亮灭顺序、时间间隔和电源供应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实现跑马灯的稳定运行和灯泡的长寿命。

3. 程序编写:程序编写是跑马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编写一段简单的代码,可以控制灯泡或LED灯的亮灭顺序和时间间隔。

程序编写需要考虑灯泡或LED灯的数量和控制方式等因素,以实现预期的跑马灯效果。

4. 外壳制作:外壳制作是跑马灯设计中的最后一步。

通过设计和制作合适的外壳,可以保护电路和灯泡或LED灯,同时也可以增加跑马灯的美观性。

外壳的材料可以选择塑料、金属或木材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走马灯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研究人们的视觉记忆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50条关于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1. 实验目的:探究人们在短时记忆任务中的认知处理能力和信息保持能力。

实验方法:实验设置走马灯呈现一系列数字或文字,然后被试被要求回忆这些数字或文字。

2. 实验目的:研究走马灯速度对记忆保持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走马灯呈现数字或文字时,控制不同的速度,观察被试的表现。

3. 实验目的:观察被试在走马灯条件下的认知加工方式。

实验方法:使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被试在走马灯实验过程中的眼动轨迹,分析其注意力分配。

4. 实验目的:研究走马灯实验中不同类型信息对记忆保持的影响。

实验方法:设置不同类型的数字、文字或图像,并观察被试的表现。

5. 实验目的:探究分心对走马灯实验表现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走马灯任务进行时,向被试提供外部干扰任务,例如解算数题或听力任务。

6. 实验目的:研究被试在有预警与无预警条件下的走马灯实验表现。

实验方法:引入视觉或听觉预警信号来探究其对走马灯任务的影响。

7.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群体在走马灯任务中的表现。

实验方法:招募不同年龄段的被试,进行走马灯实验并比较不同群体的表现。

8. 实验目的:探究被试在熟悉与不熟悉语言条件下的走马灯实验表现。

实验方法:设置熟悉语言与非母语者作为被试,进行走马灯实验,并观察其表现。

9. 实验目的:研究走马灯任务中的脑电活动。

实验方法:使用脑电图记录被试在走马灯任务中的脑电活动,例如P300波、N400波等。

10. 实验目的:探究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走马灯实验表现。

实验方法:利用情绪诱发实验,观察不同情绪状态对走马灯任务的影响。

11. 实验目的:研究走马灯任务中的错误抑制机制。

实验方法:通过设置干扰信息或错觉信息来观察被试的错误抑制能力。

12. 实验目的:观察走马灯任务中的工作记忆容量。

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走马灯的信息量,观察被试的工作记忆表现。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跑马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跑马灯电路,了解并掌握LED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
1. Arduino UNO开发板
2. 面包板
3. 跑马灯电路板(包括LED灯和电阻)
4. 杜邦线若干
实验原理:
跑马灯实验是利用Arduino开发板来控制LED灯的亮灭,从而实现类似跑马灯效果。

Arduino将在不同的引脚上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信号,通过连接到对应的LED灯,使其亮灭,从而实现不同的灯光变化。

实验步骤:
1. 将Arduino UNO开发板插入面包板中心位置,确保与面包板上电源和地线相连。

2. 在面包板上将跑马灯电路板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起来。

跑马灯电路板上有多个LED灯和电阻,每个LED灯和电阻组合连接到一个引脚上。

3. 使用杜邦线将跑马灯电路板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起来。

确保正极连接到正极,负极连接到负极。

4. 在Arduino开发板上打开Arduino IDE软件,编写控制LED灯亮灭的程序。

5. 将程序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中,程序运行后,跑马灯电路板上的LED灯将会按照程序的设定亮灭。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所编写的程序,跑马灯电路板上的LED灯将会依次亮起,然后逐渐熄灭,再重复以上过程,实现类似跑马灯效果。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跑马灯实验,我了解并掌握了LED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了Arduino开发板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程序编写方法。

这对于我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其他电子电路和Arduino的实验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同时,本次实验也增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电路原理的理解能力。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

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走马灯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注意力和认知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50条关于走马灯实验的实验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1. 实验目的:通过走马灯实验,探索参与者在一系列刺激中的注意力分配和反应速度。

2. 实验设计: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实验室设备模拟走马灯环境,以观察被试者的表现。

3. 实验参与者:招募一定数量的健康被试者,进行实验前的屏蔽,确保他们没有相关的心理问题或疾病。

4.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可能的变量控制。

5. 实验材料:走马灯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算机、屏幕、软件、键盘等。

6. 实验任务:被试者需要对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文字或图像做出指定的反应,例如按下空格键或点击鼠标。

7. 实验程序:制定详细的实验流程,包括被试者的登记、实验条件的设定、实验任务的说明等。

8. 实验指导:对被试者进行实验前的指导,解释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9. 实验训练: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对被试者进行一定的训练,以确保他们理解任务并能够正确执行。

10. 实验控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环境的稳定,避免外部干扰。

11. 数据记录:使用实验软件或手动记录被试者的反应数据,包括反应时间、准确性等。

1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被试者的表现,寻找规律和趋势。

13. 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果,发现注意力分配和认知反应的相关规律。

14.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走马灯实验的心理学意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15. 结论及讨论:得出结论,并将实验结果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提出可能的启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16. 文献综述:根据实验结果,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7. 实验伦理:在进行实验前,进行伦理评估,确保实验程序符合伦理标准,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

18.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9. 实验复制:如果可能,允许其他研究者对实验进行复制,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走马灯实验报告

走马灯实验报告

走马灯实验报告走马灯实验报告引言:走马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旋转的灯泡和立体旋转的反射镜,使得灯光在空间中形成连续的图案。

这种实验不仅能够展示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还能够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体验。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走马灯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原理走马灯实验的原理基于光的传播和反射。

当灯泡旋转时,灯光会以一定的频率照射到反射镜上。

反射镜上有一系列倾斜的镜面,灯光经过反射后会形成一条条连续的光线。

这些光线在空间中形成一个圆弧,就像走马灯一样不断旋转。

人眼捕捉到这些连续的光线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二、实验装置走马灯实验需要准备以下装置:1. 一个旋转的灯泡:灯泡上应有一个小孔,灯泡旋转时,只有小孔处的光线能够射出。

2. 一个立体旋转的反射镜:反射镜上有一系列倾斜的镜面,可以将灯光反射成连续的光线。

3. 一个支架:用于固定灯泡和反射镜。

4. 一个电源:用于给灯泡供电。

三、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1. 将灯泡和反射镜固定在支架上,并接通电源。

2. 调节灯泡的旋转速度,观察灯光的变化。

3. 观察灯光形成的图案,注意观察图案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向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1. 当灯泡旋转速度较慢时,图案较为稳定,光线形成的圆弧较大。

2. 当灯泡旋转速度逐渐增加时,图案开始变得模糊,光线形成的圆弧逐渐缩小。

3. 当灯泡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图案会变得非常模糊,甚至无法辨认出具体的形状。

4. 如果调整反射镜的角度,可以改变图案的形状和运动方向。

四、实验分析走马灯实验中,灯光的旋转速度对图案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旋转速度较慢时,光线的间隔较大,人眼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一条光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光线的间隔变小,人眼无法快速捕捉到每一条光线,从而导致图案模糊。

当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线的间隔变得非常短,甚至无法辨认出具体的形状。

此外,反射镜的角度也会影响图案的形状和运动方向。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跑马灯实验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跑马灯实验,研究了不同颜色、不同速度和不同方向的跑马灯对人眼的视觉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和速度的跑马灯会对人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方向对视觉效应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跑马灯,颜色,速度,方向,视觉效应引言跑马灯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刺激,其通过快速闪烁的光源产生视觉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跑马灯可以用于广告宣传、娱乐等多种场合。

在科学研究中,跑马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颜色、不同速度和不同方向的跑马灯对人眼的视觉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20名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无色盲和视力问题的大学生。

实验设备:跑马灯装置、计算机、眼动仪、屏幕。

实验流程:1. 让实验对象坐在距离屏幕50厘米处的沙发上,调整好眼睛的位置。

2. 通过计算机控制跑马灯装置,在屏幕上显示跑马灯,并记录下显示的颜色、速度和方向。

3. 让实验对象注视跑马灯,并使用眼动仪记录下注视的位置和时间。

4. 完成实验后,让实验对象填写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跑马灯的视觉效应的感受和体验。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即分别研究跑马灯的颜色、速度和方向对人眼的视觉效应的影响。

每个因素分为两个水平进行实验,具体如下:颜色:红色、绿色速度:慢速(1圈/秒)、快速(3圈/秒)方向:顺时针、逆时针结果颜色对视觉效应的影响在红色和绿色跑马灯实验中,实验对象对红色跑马灯的反应时间比绿色跑马灯短,视觉效应更为显著。

具体而言,实验对象在注视红色跑马灯时眼动速度更快,注视时长更短,说明红色跑马灯对视觉注意力的吸引力更大。

速度对视觉效应的影响在慢速和快速跑马灯实验中,实验对象在注视快速跑马灯时反应时间更短,视觉效应更为显著。

具体而言,实验对象在注视快速跑马灯时眼动速度更快,注视时长更短,说明快速跑马灯对视觉注意力的吸引力更大。

方向对视觉效应的影响在顺时针和逆时针跑马灯实验中,实验对象在注视两种方向的跑马灯时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方向对视觉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跑马灯实验报告引言跑马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组信息循环显示在屏幕上的一种效果。

这种效果常用于广告、新闻等场合,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技术实现一个简单的跑马灯效果,并探究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过程1. 编写HTML代码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HTML文件,并编写基本结构和样式。

具体代码如下:<!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跑马灯实验</title><style>.marquee {width: 500px;height: 50px;overflow: hidden;background-color: #f0f0f0;}.marquee p {display: inline-block;padding-left: 100%;animation: marquee 20s linear infinite; }@keyframes marquee {from {transform: translateX(0);}to {transform: translateX(-100%);}}</style></head><body><div class="marquee"><p>这是一条跑马灯文字</p></div></body></html>2. CSS样式设置在上面的HTML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arquee”的div容器,并设置了它的宽度、高度、背景颜色和溢出隐藏属性。

同时,我们也定义了一个名为“marquee”的CSS动画,并设置了它的持续时间、速度和循环次数。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

跑马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一个简易的跑马灯电路,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加深对电子电路的理解。

实验器材,LED灯、电阻、导线、电池、开关、面包板。

实验步骤:1. 将面包板上的LED灯、电阻、开关、电池依次连接起来,注意连接的顺序和方向。

2. 确保连接无误后,打开开关,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3. 如果LED灯正常亮起,可以尝试将多个LED灯连接在一起,形成跑马灯效果。

4. 通过调整电阻的阻值,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体会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跑马灯电路。

当打开开关时,LED灯依次亮起,形成了跑马灯效果。

通过调整电阻的阻值,我们发现LED灯的亮度会有所变化,这说明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调节电流的作用。

实验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并且加深了我们对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

实验分析:跑马灯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序列灯光控制电路,通过合理连接LED灯和电阻,可以实现灯光的顺序亮起和熄灭。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LED灯的正负极连接方向,以及电阻的阻值选择,这些都会影响到电路的正常运作。

同时,电池的电压也会对LED灯的亮度产生影响,需要合理选择电池的电压等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跑马灯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电路的搭建和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电子电路设计水平。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电子电路知识,为将来的创新和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运作方式,也增强了我对电子学科的兴趣。

通过动手搭建电路,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电子学科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led跑马灯实验报告

led跑马灯实验报告

led跑马灯实验报告
LED跑马灯实验报告
引言
LED跑马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它能够以特定的频率闪烁,产生视觉上的连续移动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利用LED灯和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设计并搭建一个LED跑马灯,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实验目的
1.了解LED跑马灯的工作原理
2.掌握LED跑马灯的搭建方法
3.观察LED跑马灯的闪烁效果
实验材料
1. LED灯
2. 电阻
3. 电容
4. 电路连接线
5. 电源
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连接LED灯、电阻和电容
2. 将电路连接至电源
3. 观察LED跑马灯的闪烁效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LED跑马灯,并观察到了其连续移动的效果。

LED灯以一定的频率闪烁,产生了视觉上的连续移动效果,符合LED跑马灯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
LED跑马灯是一种基于LED灯的电子产品,通过LED灯的频繁闪烁,产生了视觉上的连续移动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LED跑马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LED跑马灯的搭建方法,并观察到了LED跑马灯的闪烁效果。

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应用LED跑马灯提供了基础。

总结
LED跑马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ED跑马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LED跑马灯的原理和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实验探究走马灯实验方法

实验探究走马灯实验方法

实验探究走马灯实验方法走马灯实验方法探究走马灯是一种常见的灯光装置,它能通过逐渐改变灯光的亮度和位置,产生连续的光影变化效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走马灯的实验方法,并研究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标是探究走马灯实验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1. 一个具有多个灯泡的走马灯装置2. 电源3. 联络线4.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确保实验材料准备齐全,并将走马灯装置插入电源。

2. 打开电源,确保走马灯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3. 观察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和变化规律。

4. 改变电源的电压,观察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和变化规律。

5. 改变电源的频率,观察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和变化规律。

6.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走马灯实验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描述的方法,我们观察到走马灯亮度和位置随着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当电压增加时,走马灯的亮度也增加;反之,当电压减小时,走马灯的亮度减小。

这是因为电压的改变影响了灯泡的亮度。

另外,在改变电源的频率时,我们观察到走马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当频率增加时,走马灯的位置也增加;反之,当频率减小时,走马灯的位置减小。

这是因为频率的改变导致灯泡的闪烁速度改变,进而影响了走马灯的位置。

走马灯实验的原理是基于灯泡的工作原理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灯泡通过电流通过时发光,电流变化的快慢决定了灯泡的频率和亮度。

在走马灯装置中,通过控制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可以实现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控制。

走马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比如舞台演出、节日庆典、广告宣传等。

通过调整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走马灯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

我们观察到走马灯的亮度和位置随着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理解了灯泡工作原理对走马灯的影响。

走马灯是一种常见的灯光装置,广泛应用于舞台演出、节日庆典和广告宣传等场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5.2 跑马灯实验
·实验说明
在FPGA 实验板上用VHDL 语言或者Verilog语言都能够很快地写出跑马灯实验程序。

本实验要求完成的是基于SOPC 的跑马灯设计,具有一定的操作复杂性。

·实验步骤
5.2.1建立Quartus 工程
1.新建Quartus 工程RunningLED,顶层实体名RunningLED。

2.重新设置编译输出目录为../ RunningLED/release。

5.2.2建立SOPC系统
3.点击Quartus II 软件右上方图标打开SOPC Builder,创建一个SOPC 系统。

填写系统名称为RinningLED_System,并指定VHDL 为描述系统的语言,如图5-23。

图5-23 添加系统名称并指定语言
4.在系统上添加On-Chip Memory
在程序左侧列表中选择Memory and Memory Controllers -> On-Chip -> On-Chip Memory (RAM or ROM),双击添加至系统中。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片上RAM 的属性,因为不需要显示,编译结果很小,保持默认即可。

图5-24 指定On-Chip Memory 属性
鼠标移动到片内存储器的名称onchip_memonry2.0上并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Rename,然后更改名称为onchip_mem。

5.添加Nios II Processor
双击Altera SOPC Builder -> Nios II Processo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间选择处理器NIOS II/s;硬件乘法器(Hardware Multiply)选择None,即不需要硬件乘法器;复位向量和异常向量存储器(Memory)均选择前面刚刚添加的片内存储器onchip_mem,此时二者的偏移量(Offset)自动设置为0x0和ox20。

复位向量是指整个系统软件复位后启动的程序地址,一般为非易失存储器。

异常向量是软件的起始地址,一般是易失存储器,如SDRAM等。

如图5-24 所示。

选择
图5-25 添加CPU 设置参数
更改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为2Kbyte,其他地方使用默认设置。

最后点击Finish 完成处理器设置。

6. 添加定时器
在列表中选择Peripherals -> 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s -> Interval Timer,弹出如下
对话框。

定时器在本系统中主要作用是产生一个固定间隔的中断信号,让CPU 改变LED 灯的状态。

因此在Period 中选择500ms,表示灯的状态每500ms 改变一次。


改预置(Presets)选项为Full-featured。

如图5-25。

更改定时器组件名为sys_clk_timer。

图5-26 添加定时器并设置参数
7.配置JTAG UART
如图所示,双击组件库中的JTAG UART,添加JTAG UART组件。

更改JTAG UART组件名为jtag_uart。

8. 添加IO 控制器
双击Peripherals -> 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s -> PIO (Parallel I/O),保持默认设置即可,表示有8 个输出用IO口,分别控制开发板上的8 个绿色LED 灯(LEDG[7..0])。

如图5-26。

图5-27 添加IO 控制器并设置参数
更改PIO组件名为led_pio。

9. 配置系统ID
如图所示,双击组件库中的System ID Peripheral,添加系统ID组件。

告信息。

是的,在配置完成后,务必更改系统ID名称为sysid。

10. 完成SOPC 工程设计
如图5-28。

图5-28 完成的SOPC 工程
注意:系统的每个组件都需要一个地址才能正常工作。

某些组件,如定时器(Interval Timer)还需要分配一个IRQ 号。

如果发现各组件的地址或者IRQ 号出现冲突,可以选择菜单栏上System -> Auto-Assign Base Addresses 以及System -> Auto-Assign IRQs 自动设定地址和IRQ。

系统IRQ 可以是从0 到31 的整数,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9. 生成系统
通过点击下方Generate 完成。

如图5-29。

图5-29 生成系统
5.2.3用符号框图完成顶层实体
10. 使用符号框图完成顶层实体
新建一个符号文件,添加刚才建立的SOPC 系统。

如图5-30。

图5-30 添加SOPC 系统
11. 添加输入与输出端口
在空白部分双击,在Name 框内输入input 可以快速定位,添加输入端口。

一共需
要两个。

然后使用同样步骤添加一个ouput 输出端口。

结果应如图5-31 所示。

图5-31 添加结果图
将两个输入端分别改名为iCLK_50 及iKEY[0],代表开发板上的50MHz 晶振和KEY0 按钮。

将输出端改名为oLEDG[7..0],代表开发板上的oLEDG7 到oLEDG0 共8 个绿色LED 灯。

需要注意的是SOPC Builder 生成的系统的重启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开发板上的按键按下后代表低电平,弹起代表高电平。

然后将这几个元件连接起来,硬件电路部分设计完毕。

电路应如下图所示。

(注意:此处的名称修改应该与DE2-115 引脚的配置相一致)。

图5-32 电路图
12. 保存bdf 文件,然后执行分析与综合
13. 分配引脚
14. 编译下载
编译完成后将程序烧写至FPGA 开发板。

由于目前还没有编写软件,因此FPGA实验板上不会有什么现象。

7.4 软件设计
15. 打开Nios II IDE,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空间,依旧设置在<工程所在目录> \softawre。

如图5-33。

图5-33 选择工作空间确认以后软件会重新启动
在欢迎界面中选择Workbench,进入主界面。

16.新建一个NIOS II Application and BSP from Template工程。

图5-34 选择工程模板
对新建的NIOS2软件工程进行设置。

点击SOPC Information File name一栏后的按钮,找到硬件工程所在目录下的.sopcinfo文件,这里硬件和软件之间就是通过这个.sopcinfo文件进行关联。

指定了.sopcinfo文件后,CPU name自动显示为“cpu”。

在Project name一栏输入软件工程名为“first_swprj”。

使用默认的软件工程存放目录,即在硬件工程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software的目录用于存放软件工程。

选择工程模板(Project Template)中的Count Binary。

然后点击Finish完成工程新建。

等待一会后,如下图所示,在工程目录窗口生成了两个工程,一个是软件应用工程,另一个是bsp工程。

前者用于工程师编写程序;后者一般是系统自动产生,无需用户手动编辑,他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硬件外设配置产生很多底层驱动相关的程序,在应用层只要调用这
些程序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说bsp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底层驱动,衔接应用层和硬件层。

17. 设置软件编译属性
由于正常的工程模板软件C代码量比较大,而我们所分配的可用片内存储器(onchip_mem)容量也不大(12KBytes),因此需要在软件编译属性里做一些简单的设置,以裁剪代码量,否则编译将无法通过。

代码裁剪不是无依据的随便设置,在官方的
一节有
所描述。

因此,根据文档中推荐的消减代码需要做如下设置。

如下图。

右键点击打开该工程的BSP编辑界面,如下图。

然后弹出如下图所示的BSP编辑界面,在这个编辑界面中按照上面的表格进行设置。

最后需要保存并点击右下角的“Generate”。

完成后退出即可。

17.Project->Build All,编译,结果只用了2K。

18.右击blank_project_0,选择Run As ->Nios II Hardware 如图5-38。

图5-38 下载运行 C 程序
20. NIOS II IDE 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之后就能看到8 个LEDG 灯轮流点亮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