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五年级第八周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带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真分数与带分数的相互转化;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1.带分数与真分数的转化;2.复杂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分数加减法知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 新知(1)真分数与带分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带分数与真分数的关系。

(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练习1.书上P页Q题……2.讲解并让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情景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自主设计2道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中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思考学生反馈情况,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带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温馨提示 】
【问题生成}
测 评
反 馈
1.本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填空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厘米
32500毫升=( )升 1.35升=( )毫升
2.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瓶可乐大约是500( ) 一瓶墨水大约是60( )
【温馨提示 】
【问题生成}、
测 评
反 馈
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3.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整理收获】
板 书
设 计
(有趣地测量
方法
练习
结论
教后
反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 题
有趣的测量(54-55)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交流+展示
审阅
【学法指导】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合作
交流
精彩
展示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苹果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
525厘米=( )米 3.5升=( )毫升
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知识链接】。
学 习 流 程
自 主
探 究
1.一,检查预习
1.指明2个小组做全班展示,说明自己的答案以及答案是如何做出来的,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补充。教师评价、补充。

五年级下册第八周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八周数学教案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上课时间:月日主备人:向光勇课型:复习+展示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二、教学实施(25分钟)1 .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6 、7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9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4.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10 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

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 分数,再进行比较。

三、思维训练(5分钟)写出比小而比大的4 个分数。

四、课堂小结(5分钟)本节课我们巩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要会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板书:(手写)反思:(手写)课题:最大公因数上课时间:月日主备人:向光勇课型:预习+展示+反馈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提问:什么是因数?2 .写出16 和12 的所有因数。

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二、教学实施(28分钟)1 .出示例1 。

( 1 )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

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直接写出
得 数 )。( 发 现 了 什 么 ? 你 为 什 么 算 得 如 此 快 ? )
(1)0.5 × 0.2=
(2)50 × 0.2=
(3) 500×
0.2=
(4)2.5 × 4=
(6)0.25 × 40=
便。
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 而小数加法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2、凑整练习:
板书 3.3 ,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
( 2.7 , 0.7 ,8.7 ……)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 我们只
要看小数部分,和 0.3 凑成整数的是 0.7 。为了统一,我们
书包 1 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 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总价”之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 100 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 8 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 算出每次
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
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作 业 设

板 书 设 计
教学内容 简便运算整理复习课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
执教者
第 5 课时 / 总 32 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8周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8周
青蛙(只)
6
7
8

嘴(张)
6
7
8

眼睛(只)
12
14
16

腿(条)
24
28
32

师:谁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全部说出来?也就是用几句话或几个算式把这首儿歌要表达的数量关系概括出来。
二、引导探究,揭示规律
(PPT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说一说: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兆麟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主备初案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丹初案修改:
课题
掷一掷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和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1)师:在我们知道当字母和数字相乘时,可以把乘号省略,这样写起来更简便,那么式子中都是字母的怎样写简便呢?(PPT课件出示)
四、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PPT课件出示例3第(2)题。
学生看题,明确正方形的边长是a,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表示。
2.学生独立用字母写出公式,再指名板演。
4.培养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5.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学广角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

2.数学广角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数学广角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学投影仪。

3.学生练习册。

4.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复习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数学广角的定义(1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广角的概念。

3. 计算数学广角的方法(20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数学广角,进行示范计算,并让学生做相应练习。

4. 阐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广角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寻找更多关于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巩固。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心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好。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八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八周教学设计

2006-2007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八周教学设计找最大公因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向学生提供了直接呈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即乘法算式的方式,同时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公因数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形式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但不要归纳成固定的模式让学生记忆。

对于找公因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从方法上作进一步指导。

三、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及不断地中验证得到的,所以整节课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

四、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导言师:我们都看过《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几个精彩片段。

1.小学五年级第八周数学教案

1.小学五年级第八周数学教案
6、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谈话导入
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来做练习
第9题:123,23,4,研究“3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2、通过巩固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
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
通过巩固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谈话导入
巩固练习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的收获,重点引导学生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做练习。
第1题:先用竖式算一算,再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练习四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
总计30节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具
投影
教学
目标
4、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5、通过巩固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
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
通过巩固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第9题:123,23,4,345,456…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3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第10题:读一读,做一做。

五年级第八周教案

五年级第八周教案
课题
解简易方程(三)
教学课时
18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解方程
节次
5
备课
时间
2012.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
(3)你会求出警戒水位是多少米吗?
(4)独立完成,并且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汇报方法:
(6)讲解用方程解的方法:可先设未知的警戒水位为x米,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板书方程:
(1)x+0.64=14.14
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警戒水位+超出水位=今日水位)
演示启发讲解
学法指导
小组探索练习观察
教学准备
课本情景图






一、复习导入
解方程,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4X=100X-1.2=6 X+1.9=10X—1.9=10
二、新知学习(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每只铅笔x元,买30只铅笔需要多少元?
@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新授

五年级数学八周教案

五年级数学八周教案

五年级数学⼋周教案第⼋周⼤城⼩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学数学第10册)班级:五()课题:体积与容积课时:第⼀课时主备⼈:康艳玲初审⼈:康艳玲复审⼈;使⽤⽇期:4、16学习⽬标:1、使学⽣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是我意义。

2、使学⽣建⽴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与形状变化⽆关的原理学习重难点:使学⽣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学法指导:先⾃学课本,经历⾃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完成⾃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思考及⼩组合作,能够学⽣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并独⽴完成导学案习题,然后⼩组讨论交流,进⾏展⽰,⼩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可以向⽼师提问。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教室⾥哪个物体⽐较⼤?哪个物体⽐较⼩?学⽣进⾏举例说明⼀、⾃主学习,合作求解v1、⽐⼀⽐(1)⼟⾖和红薯哪个⼤呢?(2)取两个⼤⼩相同的量杯①让学⽣观察两个相同的量杯②在杯中倒⼊同样多的⽔(1)将⼟⾖和红薯放⼊量杯中,学⽣观察⽔⾯的变化?2、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体积2、认识容积任取两个杯⼦,哪个⼤,哪个⼩呢?⼤的杯⼦装⽔多,⼩的杯⼦装⽔少?3、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学⽣举例⽇常⽣活中的⼀些容器,说⼀说那些容器的容积⼤,那些容器的容积⼩呢?4、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体积:是物体⾃⾝的⼤⼩容积:是容器所装物体的多少⼆、思维拓展完成课本试⼀试。

(学⽣⽤⾃⼰准备的正⽅体搭⼀搭,并在⼩组内说⼀说哪个长⽅体的体积⼤,哪个长⽅体的体积⼩;改变形状后,说⼀说哪个长⽅体的体积⼤,哪个长⽅体的体积⼩)三、课后反思⼤城⼩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学数学第10册)班级:五()课题:体积单位课时:第⼆课时主备⼈:康艳玲初审⼈:康艳玲复审⼈;使⽤⽇期:4、17学习⽬标:1、使学⽣认识体积单位,掌握常⽤的体积单位,学会选择和使⽤体积单位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活动,发展学⽣的合情推理能⼒学习重难点:体积单位的认识学法指导:先⾃学课本,经历⾃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完成⾃主学习部分。

3.小学五年级第八周数学教案

3.小学五年级第八周数学教案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画一画
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
画一画
出示主情境,“你见过限高的标志吗”?限高4.5米事什么意思?
抽象出梯形,判断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画出梯形的高。
交流画出的梯形的高是否正确。
呈现标有梯形底和高的图形,指出哪是底哪是高。
呈现标有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图形,指出底和高。
一、新课教学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
二、归纳比较
归纳比较的方法:(1)平移(2)分割(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练习
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0平方厘米都可以。
总计第30节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第1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重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
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质疑问难
总结概括
巩固练习
总计第29节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解决问题,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2、利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
3、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4、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周
182.4÷0.48= 12.324÷0.316= 84.48÷1.6=
2、脱式计算
12.5×5.84÷1.6 76.2÷0.16-160 81÷1.62×2.4
3、解决问题
3台榨油机8小时榨油4.2吨,平均每台榨油机没小时榨油多少吨?
4、创新练习
小红用一些钱买作业本,如果买5本就剩下0.21元,买7本就差0.15元。小红原有多少钱?
0.37÷0.25=( )÷2.50.81÷0.6=( )÷6
0.157÷1.5=( )÷150.3÷0.005=( )÷5
二、我是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5分)
1.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相同。( )
2.两个比1小的小数相乘,积比任何一个因数都要小。(
⒊一条高速公路长432千米,一辆客车4.5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5.4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快多少?
⒋小兰原来有18.4元,妈妈又给了他7.2元,小兰用这些钱买了4枝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⒌玩具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个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⒉竖式简单明了。(验算2分,共12分)
8.1÷7.2=4.56×0.28=
7.8÷3.5≈(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9÷16≈80.5÷23=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用乘法验算)
⒊脱式步步成功。(6分)
70.3-17.48÷7.63.64÷5.2×23.3
⒋文字题排兵布阵。(8分)
1)12.5乘0.32除以0.4的商,积是多少
6.在0.303、0.303、0.303、0.30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备课标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备课方程的意义设计者:唐王第二小学王菊美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课本第53-56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材分析: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因此教学方程的概念要从等式讲起。

在这部分教材中,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重量相等,由此引出等式。

接着再通过两个实例,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进一步,在借助集合图,说明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学情分析:方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和算式的区别,掌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和集合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学具:每组一个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质疑问难1.填括号,并说出每步计算的根据。

6+()=17 ()-8=32 8×()=48 ()÷12=5 【设计意图】复习求括号里的数,为学习简易方程作铺垫,以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2.创设情境,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拿起教鞭,横放在食指上⑴处于不平衡状态,提问:说明教鞭左右两边的重量怎样?⑵处于平衡状态,提问:说明教鞭左右两边的重量怎样?⑶出示天平这架天平现在处于平衡状态,这两边托盘里所放的物体的重量怎样?天平中间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把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数学学习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方程板书课题:简易方程3.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想探索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条件,为理解方程的意义打下基础。

由平衡到天平,再过渡引入方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方程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新知的掌握情况1.教学方程的含义⑴直观演示,理解等式的含义在调试好的天平上,左边放20克,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放50克的砝码一个现在天平平衡吗?说明什么?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0+30=50这是一个等式,它表示左右两边相等⑵观察操作,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去掉天平中的砝码,在左边放一个标有?的砝码现在天平平衡吗?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请小组合作操作解决这一问题。

五年级数学第8周

五年级数学第8周

西和县十里学区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活页课题单元复习课时:1 主备人:曹丽张永琴审核人:学习目标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重、难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复习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

教具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1、特征及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集合图)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3、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二、练习:1、填空:(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三、作业课本56页5、6、课后反思:西和县十里学区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活页课题单元复习课时: 2 主备人:曹丽张永琴审核人: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案

尹集学区教案首页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磊备课日期:教学设计(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 充 内 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同学的生日聚会呢?2、课件出示“小刚生日聚会”情景图3、提出分东西的几个问题。

4、引出41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4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41。

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1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乙:把8 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41。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 个面尹集学区教案首页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磊备课日期:教学设计(续页)尹集学区教案首页学科:义务教育下册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磊备课日期:教学设计(续页)尹集学区教案首页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磊备课日期:教学设计(续页)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学校:官路小学教师:何军锋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8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8周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年级:五学科:数学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1)使用日期 4.1 课型新授主备人王乃明执教者第 1 课时 / 总36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课前预习47页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

结合交流内容,逐步板书成: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l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相依存)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奇数三、练习与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作业设计1.数学补充习题板书设计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就先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另一个数找出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八周教学设计大水井小学刘福圣第三课时(第24节)课题:分数与除法(一)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知道了除数不能为0。

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与除法》就显得比较轻松。

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二)导入(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三)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13块)(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块)怎样看出来的?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年级第8周数学教案(汤俊)

五年级第8周数学教案(汤俊)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备课教师:汤俊使用日期:2014年4月14日至4月18日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2)填空.[课件2]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 [课件3]①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②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③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④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⑤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5/7 3/8 3/( ) ( )/9 ( )/( )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1,P88 .1,22,P89 .3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第2课时: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课件1]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课件2]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二六分之一六分之五四十分之一十八分之十三三十分之一四十五分之三十七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P87 .做一做(上)2、教学分数单位.(1)P87 .做一做(下)1(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3)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P87 .做一做(下)24、教学教学P88 .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分析:A,谁是单位1B,分母是几分数单位是几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2)板书:∵ 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P88 .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1、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D、什么叫分数单位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需要大家帮助2、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4的分数单位是1/4,3/4里有3个1/43、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4、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2、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2、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关系.)板书: 1÷3= 1/3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①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②反馈分法.3、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4、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板书: 被除数÷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板书: a÷b=b/a (b≠0)D,b为什么不能等于05、看书P91 深化.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巩固练习 [课件5]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2、口算.7÷13=( )÷9= 1/2=( )÷( ) 8/13=(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四、全课小结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五、家作P93 .1,2,3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被除数÷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a÷b=b/a (b≠0)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画梯形的高。(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画三角形的高。
(2)师: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2、画出下面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4.教学字母公式
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
(1)基本练习。(2)综合练习。(3)扩展练习。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2)揭示转化规律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
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吗?
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尝试操作以后,分小组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剪法中的剪痕有什么共同点,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到: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动手做(底和高)
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如图),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倍数与因数练习




在计算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计第30节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第课时
教具
PPT
教学
目标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重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层训练
巩固练习
总结提升
1.老财主的故事引入。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投影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2)指名到投影上数。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2.世界上最重的鸟是鸵鸟,最轻的是蜂鸟,鸵鸟的平均体重是90千克,蜂鸟的平均体重是0.0016千克,鸵鸟的平均体重是蜂鸟的平均体重的多少倍?
3.梅花牌袜子每包5双6.5元,阳光牌袜子每包6双10.8元,牌袜子每包12双14.4元那种袜子最便宜?
4根据书中的信息图,比较那家餐厅更拥挤?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1、探究高的画法
(1)要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三角板)师:谁来为同学们演示一下你的画法?(2)师生共同总结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如图),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3)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总计第31节
课题
认识底和高
第1课时
教具
PPT
教学
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在操作活动中感知高,并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
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
1.图形不同,面积也可能相等。
2.用割补法学生掌握很快。
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0平方厘米都可以。
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17页 第4、5题。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比较图形的面积




直观的课件演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讨论中,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难点
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一、新课教学
二、总结概括的方法:
三、练习
四、作业
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呢,如何比较他们大小的大小呢?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尝试操作以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在操作活动中感知高,并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
总计第32节
课题
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1课时
教具
PPT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动手操作 初步感知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拓展练习 巩固新知
全课小结。
1、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认识了长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老师手里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如果把它做成长方形,应该怎样剪?有几种剪法?
总计第29节
课题
整理和复习
第3课时
教具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强调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习题练习
1学生在树上完成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图形
还有相关的平移图形
在下面的数中找到自己的家
12,25,42,40,81,14,72,18,99
5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