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尿液检验》ppt课件

《尿液检验》ppt课件

影响因素 ①标本因素 高比重尿降低敏感性,陈旧 尿致假阳性; ②食物因素 不能正常饮食者,可出现假 阴性; ③致病菌因素 与大肠杆菌感染符合率高, 粪链球菌感染则为阴性; ④药物 利尿剂和维生素C导致假阴性; ⑤尿停留时间 晨尿较好,停留时间过短 可为假阴性。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
临床意义
1、比重增高(晨尿>1.020):见于①肾前性少尿 ②糖尿病 ③清蛋白尿 2、低比重尿(<1.015):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四、尿渗量(Osm)
定义: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总数。 受大分子物质影响小,主要决定于电解质和尿素浓度。 参考值:600-1000mOsm/kg H2O/24h,尿/血约3-4.7:1
单核-吞噬细胞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肝细胞 血 液 胆红素 胞液
胆红素-清蛋白 复合物
清蛋白 内质网 Y蛋白 Z蛋白 胆红素-Y蛋白 胆红素-Z蛋白
血红素
CO
Fe
O NADPH
UDPGA
胆绿素
NADPH 小部分 大部分
UDP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胆红素 肾
胆素 胆素原 胆素 粪便 尿
胆素原

少量
胆素原 胆红素
肠道
(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状
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 大症;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症。 (2)肾性糖尿: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肾 临床意义 炎或肾病综合症;③妊娠。 (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如大量进食碳 水化合物等;②应急性糖尿如颅脑外伤等。 (4)其他糖尿:如乳糖、果糖等。
而且能对各有形成份进行 DNA 的 荧光染色及分析,判断某些有形成份 的形态、大小、出现的部位、时间、 机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病程的估计以及疗效判 断 。

临床诊断讲稿-尿液检查

临床诊断讲稿-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第一节:概述宠物泌尿器官本身或有些其它器官的疾病都可引起尿液成分和性状的变化,因此,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目的: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3、用药监护检查内容:尿液检验包括尿液的物理学检查、尿液的化学检查、尿液沉楂显微镜检验。

物理学方法:检查其物理性状,如尿量、尿色、透明度、气味、密度等。

化学方法:测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潜血等。

显微镜检查:尿中的沉渣,如无机沉渣、有机沉渣等。

检查程序:第二节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正确地收集尿液和分析尿液,可以提供许多关于泌尿系统的有价值信息或可以反映一些系统性的紊乱。

一、采尿原则尿液可以在排尿、压迫膀胱、导尿或膀胱穿刺(首选,可避免污染)后采到。

通常最好在早上采尿样(或者是禁水数小时后),因为这是一天中尿样浓度最高的时候。

尿样在送往实验室时,要用干净的且没有化学污染的容器。

采集到的尿样应该尽快分析,如果不能在30min内分析时,应冷藏保存(检测是要恢复到常温)。

二、采尿方法(一)自然排尿(不适用于细菌学检测)应用自然排尿采尿时,中段尿液是最好的,因为开始的尿流会机械性地把尿道口和阴道或阴茎和包皮中的污物冲洗出来。

从笼子或地上采到的尿样较差,但如果考虑了污染因素,还是十分有效的。

但是污染物与细胞、蛋白或细菌有关时,必须用另一种采尿方法来证明尿样的异常。

自然排尿是评价血尿时选择的采尿方法,因为其它的方法会在采尿时导致出血而增加红细胞的量。

(二)压迫膀胱(不适用于细菌学检测)原则上不建议采用压迫膀胱采尿。

如果泌尿系统存在外伤,压迫膀胱时会使尿液样品中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增加。

如果动物发生尿道阻塞、膀胱最近有大的外伤或做过膀胱切开术,不能用压迫膀胱来采尿。

过大的压力会使膀胱破裂,而膀胱自身有病时则更容易破裂。

强行压迫膀胱采尿会引起尿液从膀胱逆流回输尿管,增加其受感染的危险。

在评价用该方法采得的尿液时,必须考虑尿道口、阴道或阴茎和包皮的污染情况。

实验四-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四-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41
42
应用:
肠杆菌科除某些生物型与欧文菌属外,均还原硝酸盐为 亚硝酸盐;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可产生 氮气,需加入锌粉证实。阳性对照菌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 菌为醋酸钙不动杆菌无硝变种。
43
七、实验结果:
KIA

菌名

乳/葡 H2S 体
Gas
酸 盐 还 原 试
甲 吲基 哚红
MR
4、其它:无菌空平皿、载玻片等。
• 实验方法:
一、分离培养
用无菌方法将1#、2#、3#模拟尿液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BA、 Mac上,置35℃培养18—24小时。
二、直接涂片染色
取上述1#、2#、3#标本分别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要 求绘图并描述)
三、细菌计数(倾注平板法)
0.1ml尿液 9.9ml无菌NS 混匀 取0.1ml(1:1000稀释)标本
实验四
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 实验目的: • 掌握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常见病原菌
及一般微生物学检验程序和细菌计数方法。
• 掌握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的微 生物学鉴定方法和生物学性状。
• 尿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正常人的尿液通常是无菌的,但在外尿道除有
正常菌群外,尚有其他一些病原菌和条件致病 菌,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如:葡萄球菌、链球菌、 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等。
• 实验器材:
1、标本:1#、2#、3#模拟尿液标本。 2、培养基:BA、Mac、普通营养琼脂、KIA、蛋白胨水、
葡萄糖蛋白胨水、枸橼酸盐斜面、尿素、苯丙氨酸斜面、 硝酸盐蛋白胨水。
3、试剂:9.9ml无菌生理盐水、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 3%H2O2、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甲液、VP乙液、 10%FeCl3、硝酸盐还原试剂甲液、硝酸盐还原试剂乙液。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介绍: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是对尿液标本进行试验进而进行判断出标本中所含的细菌类型与种类,以便给以病人针对性治疗的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正常值:淡黄色至琥珀色,没检出引起尿道感染细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淡黄至无色:见于大量饮水、尿崩症、糖尿病。

(2)橙色至黄褐色:胆红素尿。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服用大黄、番泻叶等。

(3)棕褐色或浓茶色:血红蛋白尿,体内溶血,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之输血。

(4)红色:血尿。

(5)绿色:细菌尿(铜绿假单胞菌)。

(6)乳白色:见于乳糜尿(丝虫病等),脂肪尿。

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细菌尿、脂肪尿等症状的患者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没有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保持尿道的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检查过程:近年来、尿液检查广泛应用半自动、自动分析仪,采用于化学试带技术,主要项目包括pH、比密、蛋白、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等,较新型的仪器还可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维生素C等指标,尿沉渣计数仪也已问世。

自动分析仪能迅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定量或半定量检查结果。

但若干指标也存在一些局限,以下是尿分析仪部分指标结果应用的说明。

1.蛋白质(Protein):能报告从十~十十十十(200~5000mg/L)含量的蛋白质,但试带主要与白蛋白起反应,所以对重症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多量大分子蛋白时,常呈阴性或弱阳性,应采用磺柳酸法或醋酸加热法检验。

2.葡萄糖(Glucose):试带法不受传统方法干扰因素的影响,特异性、灵敏度都高于传统方法。

3.隐血(Occultblood):能检出尿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当血红蛋白达150μg/L及红细胞为5~10个/μl时,可出现阳性,有部分化学纸条灵敏度过高,正常尿中出现较多假阳性,尿中含有不耐热酶也可呈假阳性。

尿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尿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尿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将尿液样本进行培养,从中分离出细菌,进而确定尿液中是否存在致病菌群。

实验原理:尿液是人体内代谢废物的产物,其中可能含有正常菌群以及致病菌。

为了确定尿液中的致病菌,我们采用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1. 取得尿液样本:从受试者中采集尿液样本,保持卫生和无菌操作。

2. 分离菌群:将尿液样本经过适当稀释之后,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鉴定菌群:通过观察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进行初步鉴定。

通常我们会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色素等特征。

4. 鉴定致病菌:从初步鉴定的菌落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和鉴定试纸反应,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

实验结果:在该实验中,我们通过培养尿液样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菌群分离:尿液样本分别接种到琼脂平板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多个不同形态的菌落。

2. 菌落特征鉴定:我们通过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色素等特征,对初始的菌落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致病菌鉴定:从初始的菌落中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菌落,进行了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和鉴定试纸反应。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确定了尿液样本中存在一些致病菌,如沙门菌和葡萄球菌。

讨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尿液样本中存在一些致病菌,这可能是由于受试者感染了这些细菌导致的。

尿液是体内的废物产生物,若存在致病菌,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或其他相关疾病。

因此,通过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可以及早发现尿液中的致病菌,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仅能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进一步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是确诊致病菌和选择适当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此外,在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实验时,我们也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综上所述,通过尿细菌培养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尿液中的细菌群落,并鉴定出其中的致病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01
02
03
04
参与外部比对实验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实验, 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外部质控数据
收集并使用外部质控数据,监 控检验过程的准确性。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提高检验水平。
反馈与改进
根据外部质控结果,及时反馈 并改进检验过程。
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结果判断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 菌感染。
CHAPTER 04
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仪器校准
确保所有用于检验的仪 器都经过校准,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
试剂质控
使用经过验证的试剂, 并定期进行质控,确保
试剂质量。
操作规范
实验室人员需遵循标准 操作程序,避免操作失
误影响结果。
室内质控
定期进行室内质控,监 控检验过程的稳定性。
解读误差
了解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正 确解读结果。
临床意义
结合临床情况,分析检验结果 的意义。
结果报告
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 为临床提供依据。
CHAPTER 05
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临床 意义与价值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尿液细菌学检验是诊断泌尿系统 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尿液 中是否存在细菌,可以判断是否 存在尿路感染。
要点一
指导用药
尿液细菌学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用药指导,避免抗生 素滥用和无效治疗。
要点二
疗效评估
通过尿液细菌学检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9ml NS
1:1000
第二次


1.细菌计数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菌落计数 每毫升尿液中的细菌数=菌落×尿液稀释倍数 2.细菌鉴定
细菌计数?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菌落计数?每毫升尿液中的细菌数菌落尿液稀释倍数?2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王频佳 检验医学院
实验目的

掌握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和方法;

掌握尿液标本的细菌计数方法。
器材和试剂


标本: 1号和2号模拟尿液标本
器材:无菌试管(3支/组 )、无菌消毒平皿(1 个/人)、无菌刻度吸管(10ml 1支/组、1ml 1 支/组) 试剂:普通营养琼脂4瓶、无菌生理盐水、革兰 染色液 其他: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普通培养箱、 玻片等


实验内容
第一次

1.尿液标本直接涂片检查 2.菌落计数(倾注平板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倾注平板法---方法
尿液 稀释尿液(1:100,1:1000)
加入 加入
1ml稀释尿液 普通营养琼脂
(融化并冷至到50℃)
无菌空培养皿
充分混合 凝固
37℃ 18~24h
观察结果
0.1ml尿
1ml
尿 液 标 本
9.9ml NS 1:100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编号:LAB/SOP/HY/微-003日期:2010年5月3日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一、【标本采集】1.使用无菌导尿法,取尿液5-10ml,盛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2.尿路感染通常采集中断尿:其方法为:(1)女患者先用肥皂水及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留取中段尿;(2)男患者应先翻转包皮冲洗,用2%红汞或者1:1000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留取中段尿;(3)儿童、婴儿先消毒其阴部,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待排尿后立即送检。

3.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由泌尿科医师采取,左右侧的标签应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

4.做结核杆菌检查时,可收集24h尿液,将沉淀部分盛于洁净瓶内送检。

伤寒杆菌等其它细菌的培养检查,可取清晨第一次尿液送检。

5.膀胱穿刺:此法要紧用于厌氧菌培养。

二、【检验方法】1.直接涂片检查(1)通常细菌涂片:以无菌方法吸取尿液10—15ml置于无菌试管内,经3000r/min,离心沉淀15-20分钟,倒去上清液,取沉渣涂成薄膜镜检,自然晾干,革兰染色镜检,能够得出初步报告“找到革兰ⅹ菌,形似ⅹⅹ细菌”。

(2)结核分枝杆菌:尿液经高压消毒后,将尿液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根据镜检可报告:“找到或者未找到抗酸杆菌”。

(3)假丝酵母菌涂片:取尿液离心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加以盖玻片,轻轻加压,用高倍镜检查。

如沉渣太多可滴加100g/L的KOH 溶液使其溶解后再镜检。

若发现有发亮的芽丝胞子与假菌丝,经革兰染色镜检时有酵母样细胞时,可报告“找到酵母样细胞,形似假丝酵母菌”。

否则可报告“未找到假丝酵母菌”。

2.细菌培养(1)通常细菌培养: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离心沉淀物,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及中国兰平板上,35℃培养18-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根据菌落特征与涂片、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如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则报告“经48h培养无细菌生长”。

尿液检查分析PPT课件

尿液检查分析PPT课件
磺基水杨酸法:原理是蛋白质处于pH略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带有正电荷,与磺硫酸的 负电荷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这是一种比浊试验根据浊度以加号表示。比较灵敏,蛋 白50mg/L即可呈现阳性。
加热醋酸法:原理是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使尿液酸化利于蛋白沉淀并使析出的碱 性盐类溶解,以浊度加号判断结果。
高倍镜下红细胞
肉眼血尿: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可有血凝块,尿液中含量> 1ml/l
血尿的病因
• 血尿的病因分为两大类: 1、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源性血尿(部分肾小管、肾
间质疾病可能引起轻度的血尿,具有类似的特点)。 2、其他疾病引起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包括全身性疾病引起
的血尿(如抗凝药物过量、血液病)以及泌尿系疾病引起尿路出血 (如结石、肿瘤、尿路感染血管畸形等)。 • 注意:不要依靠试纸条法测定确定是否存在血尿,因为血尿、血红 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都可以在试纸条法中呈现红细胞或潜血阳性,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试纸条检测的结果,
前段尿
中段尿
后段尿
血尿诊断思路
• 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鉴别非常关键,它有利于指导进一步 查找具体病因,也是判断是否需要肾活检病理检查的依据之一。 鉴别要 点主要是:
⑴、肾小球源性血尿一定是全程血尿,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则可能是初始血尿(病变在 尿道)、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三角区)或全程血尿(出血部位可能位于输尿管膀胱开 口以上部位)。
正常值 1.015-1.025
尿液理学分析---比重
• 比重增高
尿量少
水减少:脱水
尿量多
溶质增多:糖尿病
尿液理学分析---比重
比重降低 水增多:尿崩症、肾小管疾病
抗利尿激素减 少

尿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一、常见病原菌尿路感染通常由患者自身的常居菌上行至膀胱所致,为内源性感染。

健康个体膀胱穿刺尿是无菌的;经尿道排出尿液,受到尿道寄居的正常菌群污染而混有细菌,因此,尿液细菌计数是判断尿路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取经尿道排出的清洁中段尿,细菌数一般不超过103CFU/ml,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时,尿中细菌数通常高于105CFU/ml。

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也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

其它病原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解脲棒状杆菌、摩根菌和链球菌也可分离自尿液标本。

二、检验方法与程序(一)检验程序(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1.尿液标本的种类(1)中段尿: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留取中段尿,置于无菌大口容器或尿液运送杯中,不少于1ml。

(2)导尿管:①直接插入导尿管导尿:由医护人员无菌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液流出15ml 弃去,再留取尿液标本,一般尽量不采用此方法收集尿液标本,因为操作过程中容易将尿道细菌带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②通过滞留导尿管收集尿液:用70%乙醇消毒导管口,夹住导管口10~20min,用针筒从导管口抽取5~10ml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实验室。

切不可取尿袋内的尿液送检,导尿管也不能用于培养。

(3)膀胱穿刺尿:采取无菌技术由耻骨上经皮肤穿刺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内的尿液。

此方法主要用于婴儿、中段尿检查结果难以确定及怀疑厌氧菌所致感染者。

2.尿液标本留取和运送注意事项①尽可能留取晨尿或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尿液,可以降低培养结果的假阴性率;②留尿前,经可能减少因液体摄入稀释尿液所致的尿菌计数偏低;③对于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的浑浊脓尿,应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尿液标本应该留取第一次晨尿,且连续留取3天;④尿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新鲜尿液应在2小时以内送检,有保存液的尿液室温保存不超过24小时或置4℃冰箱,在24小时内送检;否则为不合格标本。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
尿液细菌学检查介绍:
尿液细菌检查是对尿路感染的检查,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直接侵袭所引起。

尿液细菌学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有决定意义。

尿液细菌学检查正常值:
清晨第1次新鲜中段尿沉渣涂片,每高倍镜视野下细菌数<10个或无细菌,则通常中段尿培养阴性或菌落计数<103/mL;细菌数达15~20个则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 /mL。

<104/mL认为无意义或污染,菌落数>105/mL可作为尿路感染诊断的根据,当菌落数104~105/mL为可疑。

尿液细菌学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检出同一种细菌时,革兰阴性杆菌≥105/ml菌落数(CFU)时可认为是病原菌,有人认为一次培养菌数在105/ml,准确率为80%,两次检出同一细菌在1 05/ml以上,准确率为91%,三次为95%;104/ml~105/ml时为可疑,应重复检查;<10 4/ml时视为污染;革兰氏阳性球菌≥104/ml则可视为病原菌。

需要检查的人群: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
尿液细菌学检查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检查前禁忌: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

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检查时要求:容器必须清洁,防止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如有特殊要求医师会说明。

尿液细菌学检查检查过程:
根据医生要求提取尿液,如有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尿液检查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尿液检查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疫化学染色法 ②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 ③酸性磷酸酶染色
5
尿细胞成分检查及临床意义
6
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 径大约8um。
▪异形红细胞:
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 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 月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及 影红细胞。
7
红细胞(RBC)
1.量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外观
35
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
36
37
三、管型
❖1877年 德国学者Vigla和Rayer最先报道 ❖1962年 Mcqueen用免疫学方法证明透明管型是
TH粘蛋白和少量白蛋白为主的血浆蛋白凝固沉 淀而构成管型的基质 ❖1944年 Olive用显微解剖观察肾单位时,明确证 实尿管型是在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官腔中所见 的圆管状铸形
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呈淡 红色。
8
2.形态(质)
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 性血尿有重要价值。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整个尿标本 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两种以上 的多形性变化。
▪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型红细胞。
38
定义: 尿液中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 管状结构物。
形成条件formation condition: ❖ 1.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 2.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 ❖ 3.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39
各种管型形成图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其他管型

泌尿系统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泌尿系统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极单鞭毛严格需氧氧化利用葡蓝绿色水溶性绿脓素和黄绿色青脓素血平板上形成大而扁平湿润边缘不齐有金属光泽有生姜气味的灰绿色菌落并形成透明溶血环最适生长温度354不生长42生长macof试验氧化型硝酸盐还原试验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肺炎克雷伯菌kiaaamiu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imvicimvic试验试验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严格需氧无动力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的革兰染色阴性球杆菌
• 菌落计数低于此标准,并不能完全排除尿路感染。这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应用抗菌药物;2.采尿时消毒 剂混入尿中3.尿频,细菌停留时间短;4.大量输液或使用利尿剂使尿液稀释;5.尿液PH。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 大肠埃希菌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细长革兰阴性杆菌, 极单鞭毛,严格需氧,氧化利用葡萄糖 • 蓝绿色水溶性绿脓素和黄绿色青脓素 • 血平板上形成大而扁平,湿润,边缘不齐,有金属光泽,有生姜气味的灰绿色菌落,并形成透明溶血环 • 最适生长温度35℃,4℃不生长,42℃生长
• 尿液细菌培养:尿道口周围亦有大量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 乳酸杆菌、卡他布兰汉菌及耻垢分枝杆菌等。细菌常混入尿中,但细菌数小于103/毫升。
定量 清目 的洁是 运中用段中 段尿尿涂培 养布菌法落 计 数 的 方 法 鉴 别 是 否 为 尿 路 感 染 。
• 常用定量接种环法,取1μl\ 10μl的新鲜中段尿,均匀涂划在血液琼脂平板上,37℃,24小时孵育,整个 平板上所见的菌落数乘以1000即得每毫升菌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留取尿液标本应立即送检,否 则尿中细菌迅速繁殖,使菌落计 数不可靠而影响诊断; 8、无菌导尿管采集尿液,应在排 出15ml尿液后收集标本,但导尿 有潜在引入尿道菌的危险。 9、留置导尿管采尿,应先以 75%酒精消毒导管口,用无菌注 射器收集5—10ml尿,长期留置 导尿管患者,应在更换新尿管时 留取尿标本;
尿液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文稿演示
优选尿液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三 泌尿标本
一 尿液标本 • 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
诊断有重要价值。细菌培养必须结合 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 • 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正常尿 液菌落计数不超过103cfu/ml,菌落 计数>105cfu/ml,提示感染(膀胱炎, 肾盂肾炎、肾或膀胱结核等)。
• 10、尿液应在收集后1h内接种,
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 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4CFU/ml有 意义; 11、念珠菌尿是异常的,不需定 量; 培养基选择:血平皿、中国蓝平皿、 流感嗜血杆菌平皿、沙保罗氏真菌
• 保存与运输 • 室温<2小时 • 冰箱<8小时 • 奈瑟菌不能冷藏
• 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患者应停药 1—2天后,留取晨尿或24h尿的沉渣 部分10—15ml培养; 5、女性宜用肥皂水清洗外阴周围, 用湿纱布清洁周围,排尿弃去前段尿, 留取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 6、男性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头,用湿 纱布清洁周围,排尿弃去前段尿,取 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
•细菌学检验:查革兰阳性菌、 阴性菌或假丝酵母菌。抗酸染色:查结核 分枝杆菌。淋球菌涂片:用革兰染色和吕 氏美蓝染色,如发现革兰阴性成双 排列 的圆形或椭圆形球菌,应进一步培养证 实。
• 2.中段尿细菌计数:用来助诊尿路感染。 • 加样器取5微升或定量接种环取尿
•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 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 形杆菌和伤寒沙门菌等。
尿液标本
• 无菌采集中段尿
• 如考虑厌氧菌感染, 采取膀胱穿刺法采 集标本。
• 排尿困难者考虑导 尿采集标本。
尿液标本的采集
• 1、一般原则 通常应采集中段晨 尿10~20ml送检。原则上应选择 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尿液; 2、沙门氏菌感染 一般在病后2 周左右采集尿液培养; 3、钩端螺旋体感染 一般在病后 2周左右采集尿液培养;
液。 在血平板上35度18~24小时。菌落 计数,然后在计算出每毫升尿液细菌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