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3.分离培养 ⑴一般培养: 用定量接种环或无菌微量 加样器取尿液0.001ml或0.01ml(已使用 抗生素患者),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中 国兰平板,不能定量时需用倾碟法记数, 35~37℃培养18~24小时。 (2)特殊培养: 对临床要求真菌、淋病奈 瑟菌及结核菌等培养者,根据细菌所需 条件接种相应特殊培养基,放臵相应条 件下进行培养。
(三 ) 尿 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 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 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 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为菌 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 还可出现前列腺炎。
1.尿中常见分离菌
⑵采血时间及采血量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
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小时内采集2~3份血
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
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 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成人采血量8~ 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1:5 ~1:
(2)标本采集 a.清洁中段尿 最好是晨尿,是临床上 最常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b.耻骨上膀胱穿刺法 是评估膀胱内细 菌感染的“金标准” c.直接导尿法 d.小儿收集包 e.留臵导尿
(3)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2小时内进行接种,否则应臵4~8℃冰箱 保存,冷藏保存标本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报告方式 初步报告:在分离出细菌后,进行革兰 氏染色,作出初步报告。 最终报告: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应 报告菌落计数、细菌种名及药敏结果。 无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 数、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并注明是纯 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 阴性结果报告:应报告无菌生长和菌落计 数<1000cfu/ml或 <100cfu/ml尿。
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 陈丽惠 ,林英 . 续质量 改进 在老年 鼻饲患者 管理中的应用 [. 4 】 持 J ]
当代护士 ( 中旬版 ) 0 2 ( : 3 14 ,2 1 ,1 )4 — 4 . 21 f 余 祖妹 . 续质量 改进在 肾病患者尿标本采 集中的应 用 【 . 5 ] 持 J 中华 ]
3 结果
[ 沈洪 . 3 】 临床 护士 用药 安 全 管理 [. J 护理 研 究,2 0,2(I9- ] 0 9 3 / 9 4: 9
1 0. 00
计 划实施 后,护士 对修订后 的流程 掌握率 10 0 %,不 良 事 件报告率 10 0 %,胰 岛素剂型辨别用药 正确 率 10 0 %,患者
护士核 对纸 质处方 和电子 医嘱,并带 纸质 处方去药房取 药, 与药剂人员认 真核对。护士填写领药登 记本 ,并 保留纸 质处 方 3个月,已备查对。 23 对患者加 强健 康宣教 ,因为长期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需 .. 5 要在家 自行更换胰 岛素笔芯 ,向患者 宣教需认真 核对药物名
致 病菌侵入 到患者血液后,快速繁 殖并超 出患者免疫系
① 南京第一 医院
通讯作者 : 张培
江苏
南京
20 0 106
232 认 真学习用药查 对制度、护理不 良事件 报告制度,对 . .
安 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 。持续质量改进 的方法主要 是 以服 务对 象 为 中心 [,通 过找 出问题 ,制定 措 施、流程 , 4 ]
究 ,2 0 ,2 (2:13 37 . 0 9 31) 7 - 14 3
23 护士长定 期与护士、医技人 员、患者联 系,不断完善 -. 6 相关 制度。C I Q 小组每周检查 执行 情况,及 时发现 问题 ,分 析原 因,认 真整改 。护士 长负责督查 ,把各项措施 列入护士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痰液的采集
采集指征
下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可伴有胸痛、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 严重可致感染性休克和呼衰。
44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采集法 防污染毛刷采集 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胃内采痰法 小儿取痰法
45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30
尿液的检验
菌落计数
定量接种尿液培养标本 根据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定量报告每毫升尿液中所含有的细菌数(CFU/ml)
31
尿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
病原菌
正常 菌群
G+
金葡 化脓性链球菌 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非致病性棒状杆菌
注意培养时间
加做无菌对照
涂片染色检查
结合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对照判断
8
(四)检验程序
标本选择 采集(保存运送)
观察、前处理
直接 涂片
报告
快速 检验
报告
分离培养 (需、厌氧、CO2培养)
可疑菌落 (必要时先做培养)
增菌(需氧、厌氧、 CO2培养)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难辨梭菌
杆菌
G-
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弯曲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
41
粪便检验的临床意义
肠道致病菌
霍乱弧菌-霍乱,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伤寒;
食物中毒
沙门菌、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
42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收 : 采用直接涂片或涂 片革兰染 色镜检 , 于 2 可 大 5个 白 细 胞 / 低 倍 镜 、0 2 个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 倍 镜 为 合 格 痰 标 本 。近 年 1- 5 低
来 推 荐 简 单 的 方法 是涂 片镜 检 大 于 1 个 白 细胞 / 倍镜 时 , O 低 判 为 合 格 痰 标 本 , 其 白细 胞 减 少 患 者 适 用 。 ( ) 标 本 的 验 收 : 尤 2血 主 要 注 意 采 血 的 量 要 合 乎 要 求 , 被 污 染 及 渗 漏 、 裂 等 。( ) 未 破 3 脓 标 本 的 验 收 : 据 临 床 需 要 采 集 , 菌 送 检 。 () 根 无 4 尿标 本 的验 收 : 别注 意观 察 无菌 容 器塞 是 否被 尿 浸湿 或者 是 否塞 紧 。 特
维普资讯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0 8年 1 O月 第 5卷 第 1 9期
L bMe l , co e 0 8 Vo. , . 9 a dC i O tb r 0 , 15 No 1 n 2
临床 微 生 物检 验 的 质 量控 制
肖代 全 ( 四川 省 自贡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检 验科 63 0 ) 4 0 0
设备 、 养 基 和 试剂 等 的质 量 。下 面 将 笔 者 参 加 会 议后 的 心得 培
报 道如 下 。
1 加 强 人 员 培 训
源 性 的 脓 标 本 , 集 较 困 难 , 在取 病 理 切 片 同 时 无 菌 操 作 的 采 可 情 况 下 进 行 ; 对 于 外 源 性 的 脓 标本 , 别 要 强 调 的 是 , 采 集 而 特 要 脓 肿 部 位 深部 的脓 标 本 。 4 4 尿 标 本 的 留 取 一 般 情 况 下 是 留 取 中 段 尿 ( 好 是 晨 . 最 尿 ) 睡前 少 饮 水 , 性 患 者 用 手 分 开 大 阴 唇 , 性 患 者 翻 上 包 , 女 男 皮 , 肥 皂 将 会 阴 部 仔 细 清 洗 , 后 以清 水 冲洗 尿 道 口周 围 , 用 然 留 取 中 段 尿 1 ~ 2 O 0mL排 入 无 菌 容 器 中 。 45 大便标本采集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便 标 本 经 常 用 棉 签 醮 大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文件
CLIA’88 临床检验各专业室内质量控制文件(一)美国 CLIA’88 质量控制要求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最终规则(CLIA final rule)于2003 年 1 月 24 日通过, 2003 年 4 月 24 日实施。
其中 K-非豁免试验的质量体系,分析系统中493.1256标准:控制程序(controlprocedures) 对各专业质量控制提出具体要求。
1、控制程序根据美国 CLIA’88 最终规则Sec.493.1256 标准:控制程序(a)对于每一检测系统,实验室负责制定控制程序,监测整个分析过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b)实验室必须建立检测控制物的数量、类型和频率,如果适合,实验室应按Sec.493.1256 (b)(3)规定验证或者建立性能规范。
(c)控制程序必须(1)即将检测出由于检测系统故障、不利的环境条件及操作者性能而产生的误差。
(2)长期监测由于检测系统性能和环境条件改变和操作者性能变化而可能影响到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性能。
(d)除了CMS 批准的程序,如国家操作手册附录C 中规定(CMS Pub.7) 的外,提供了等效质量检测,实验室必须(1)执行本节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除非在493.1261 到 493.1278 部份其他专业和亚专业有其他的规定。
(2)对于每一检测系统,当他们满足或者超出本节(d)(3)部份要求时,执行的质量控制程序使用厂家规定或者实验室建立的个数和频率。
(3)每天检测患者标本时至少每天检测一次控制品,或者执行如下的步骤(i)每一定量检测程序,包括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控制品;(ii)对每一定性的检测程序,包括一个阴性和一个阳性控制品;(iii)对于产生分级或者滴度结果的检测程序,分别包括阴性控制品和具有分级或者滴度反应性的控制品;(iV)对于具有提取阶段的每一检测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品,其中一种能够检出提取阶段的误差;(v)对于每一种份子扩增程序,包括两个控制品,如果反应抑制性是假阴性结果的显著性来源,一个控制品能够检出抑制性作用。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的检验学科的快速发展,做好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从加强微生物检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质量控制前、中、后阶段的控制,以此来全面做好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检验;质量控制;管理1前言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常用的技术手段,其对各项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实施有很大促进作用。
开展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部检测的一项基础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细菌学最终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控制.(2)检验人员的操作质量控制。
(3)实验室检验检验质量分析全过程的控制,即分析前、中、后三方面的质量控制。
如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验检验经验,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报道。
2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2.1加强对微生物检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关系到检验室各项大小工作的开展,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资质认定,即做好计量认证工作,应按照检验室相关的资质认定检验要求、评审准则来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以及有效运行此质量管理体系。
诸如检验室所要用到的标本采集、运送以及保存、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以及相关步骤要求、报告签发、日常管理、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各方面的检验必须均建立于标准操作的程序,要按照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手册要求,进行正确的管理及使用各种设备仪器、药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能随着不断发展的检验技术做及时地更新。
此外,要明确每一个实验室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并督促其坚决执行。
2.2加强对微生物检验员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人员每日的工作量繁琐又复杂,因此需要的是专业性强的检验员,检验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熟练掌握检验的技能,实际经验丰富,判断分析能力强,工作态度严谨,且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要加强对检验员的质控,首先应为检验员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机会,定期派送人员到先进的院校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等,定期安排检验员参加一些应急演练和实际考核、对未知菌株进行分离鉴定,以促使检验员对各种样品的检测能力。
细菌室质量控制程序
10.2.4 室间质控品的问题 • ⑴ 基质效应:有些仪器/方法的性能会受到EQA样本基质的影响。导致不可
按受的结果。 • ⑵ 非均匀性质控物(如不恰当的混匀,或质评物不一致的前处理等)。 • ⑶ 细菌污染,药敏纸片不合格。 10.2.5 室间质量评价的问题 • ⑴ 不适当的分组。 • ⑵ 不适当的靶值。 • ⑶ 不适当的评价区间。 • ⑷ EQA组织者不正确的数据输入。 10.2.6 经调查后无法解决的问题 • ⑴ 当已排除了所有的可识别的误差,单个不可接受结果可能是由于随机误差,
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一、临床细菌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 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仪、细菌鉴
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恒温孵育箱、天平、冰箱、 水浴箱以及比浊计等。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 保证至关重要。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 进行。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 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据。 5 室间质评的适用性 5.1 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5.2 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5.3 确定新的检测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
的监控。 5.4 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 5.5 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别。
6 室间质评的测定原则 室间质评样本测定时须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不得特殊对待,并且
鉴定编码范围,仪器鉴定错误或按鉴定为生化反应相似的细菌。 10.2.3 技术问题 ⑴ 室间质评物的不恰当的复溶或复溶后延迟检测。 ⑵ 测定时样本放置顺序有误。 ⑶ 当天的室内质控结果失控但仍检测室间质控品并发出报告。 ⑷ 室内质控数据虽在可接受限之内,但检测显示出呈趋势性。 ⑸ 不适当的质控限/规则。(如果可接受的质控范围太宽,结果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概率增加,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sop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目的:细菌室内质控是细菌检验工作的核心,是做好室间质评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此项工作,才能在室间质评中取得好成绩,也就能更好地为患者的诊疗服务。
一、细菌检验人员及其培养教育: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编写操作手册。
二、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一)灭菌器械的效果监测:高压灭菌器每月一次,我室采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监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每天记录其温度,开始工作及工作结束时均应记录,并绘制温度控制图,孵育箱温度应为35℃±1℃,水浴箱37℃±0.5,冰箱冷藏为4℃±2℃,冷冻为-20℃±5℃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一)制备培养基的记录:包括收到日期,制备时培养基名称、配方、日期,制作者签名。
成品培养基记录购入日期及使用日期,并按条件贮存,用已知阳性或阴性菌株进行检测。
(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对制备或购入成品培养基,要观察其颜色和透明度。
发现异常要停止使用。
(三)培养基的性能监测:对于分离、选择、鉴别培养基,要对其用参考菌株进行监测,性能符合标准方可使用。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试剂、染液,配制后注明名称,配制日期及配制者,用已知阳性和阴性参考菌株进行监测,合格后方能应用。
(一)根据试剂和染色液本身稳定性和使用频度定期检查核对:较稳定如靛基质每周检测,H2O2每天用时均应检测,氧化酶纸片应避光低温保存,各种生物制品应置4℃冰箱保存等。
(二)抗血清的质量控制:应记录收到日期,观察其外观是否符合标准,使用时前先用已知阴、阳性菌株检查是否合格,期间每三个月用标准菌株检测一次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效期内使用,置4℃冰箱保存。
二、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一)标本采集和运送1、标本采集(1)时间:早期、急性期、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
(2)方法:据不同的菌种而不同。
(3)技术:除痰、粪、肛拭子、咽拭子等,均应无菌操作并盛于无菌容器内。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 分析前质量管理4.1.1 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测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
口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 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病人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签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贴于容器上。
4.1.3 标本的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定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 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样前病人识别程序》确认病人,按照《标本采集、运输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 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识别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标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 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入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实验室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微生物标本信息输入程序》录入、核对病人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质料。
4.1.7 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储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
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性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或做补充检验。
4.2 分析中质量管理4.2.1 试剂的质量控制4.2.1.1 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评估质量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可以使用。
下列试剂每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要求用阴、阳性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评估其质量(表2-1)。
触酶、氧化酶、凝固酶、β-内酰胺酶、Optochin、X、V 和XV 纸片;细菌鉴定系统使用的每一种鉴定卡及相关试剂;表2-1 常用实验试剂质量控制试剂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监测频率氧化酶铜绿假单胞菌A TCC27853 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 A群链球菌A TCC19615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靛基质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 TCC13883 1%蛋白胨水及靛基质试剂: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月1次直接用于检测病人标本有内标准的抗原试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每天或每次做质控);抗血清(至少每半年用阴、阳性质控菌株做质控);革兰染液(每周一次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抗酸染液(每次使用要求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自制试剂(每配制一批新试剂做质控)。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一套标准的操作规程,包括标本收集、保存、转运和实验操作等所有环节的具体要求。
SOP规定了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使用的试剂和设备、结果解读标准等,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样本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细菌学检验来说,样本的质量非常重要。
因此,在样本收集和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失真。
这包括正确的采样技术、合适的保存温度和时间,并且应该在检验之前对样本的质量进行评估。
例如,如果样本存放不当导致细菌死亡或浓度过低,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品的使用:质量控制品是一种稳定、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用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常,质控品会模拟常见的临床标本,包括阴性和阳性样本。
实验室需要每日使用质控品来验证设备、试剂和操作的稳定性。
如果质控品的结果在预定范围内,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行建立的用来监测日常实验质量的系统。
首先,需要确定一组常规检测指标,然后每天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通过比较每天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实验室的日常变异范围,并及时发现异常结果。
如果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实验室需要进行调查和纠正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实验室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项目。
通常,这些项目会定期提供一批未知样本给实验室,实验室需要准确识别和报告这些样本,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评估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以改进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
6.不断改进和学习: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验室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和外部质量评估的反馈不断改进和学习。
当出现偏差或问题时,实验室要及时纠正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重新培训操作员、更换设备或改进操作规程。
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回顾和更新SOP,并参加培训活动,以保持对新技术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 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注意事项
01 确保采集工具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02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
03
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检验时间。
0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PART 02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方法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细菌得以生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细 菌的鉴定。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细菌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 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 度。
稀释法
E试验
将细菌接种在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观察 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1 2
解读临床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种类、 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鉴别病原菌
通过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实验手段,鉴 别不同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3
判断耐药性
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治疗效果,为 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伤口分泌物标本
用无菌棉签擦拭伤 口表面分泌物。
血液标本
采集静脉血液,常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
呼吸道标本
采集鼻咽拭子或痰 液,用无菌棉签擦 拭鼻咽部或咳痰。
粪便标本
采集新鲜粪便,避 免污染。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V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V1正文: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一、前言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在临床中必要时需进行细菌学检验。
准确、规范的检验操作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理念,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及操作规程,对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进行规范。
二、样本采集1. 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应在晨起后采集,因为上呼吸道分泌物可能污染下呼吸道样本。
2. 检验前禁食禁水:样本采集前应禁食2-3小时。
3. 涂片制备:应该选择新鲜样本制作涂片,将样本从气管插管或支气管导管中采集,避免口咽部分泌物污染。
用无菌取样管采集后制作涂片,将涂片空气干燥并标记好患者姓名及编号。
4. 样本保存: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避免长时间储存,同时应保持样本的温度和湿度。
三、实验室检验1. 样本处理:接收样本后应先进行标本登记,然后进行样本处理。
将样本进行深部咳痰涂片和培养,同时进行革兰染色和氧化酶试验等检验。
2. 培养条件:样本应在充足的氧气供应下进行培养,同时应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培养基选择:根据感染细菌科类别,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4. 取样及分离:分离出完整菌落后,应进行鉴定。
不同菌种应进行适当的检验,如荚膜、氧化酶及糖发酵等试验。
5. 结果解释及报告:根据结果及时进行结果解读,避免结果误判和报告失误。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1. 内部质控:实验室应制定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及相应的质控标准,并按时进行检验。
2. 外部质控: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外部质量控制项目,及时反馈质量问题并进行改进。
3.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相当重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养,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五、安全措施1.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操作,如戴手套、口罩,保证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2. 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
SOP_06-15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一、目的:为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 AQ》,以确保临床微生物实验与AQ。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三、支持性文件:《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AQ》等四、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与值班人员。
五、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
实验室的内部装饰,应注意与外界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并具备紧急的消防、AQ、急救设施。
细菌室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实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
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
2、细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
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
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
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
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面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的器具要明显隔开。
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压灭菌处理。
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
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无菌实验室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
无菌室与外界开有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
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
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 杨 功 焕 , 正 京 , 爱 平 中 国 人群 意 外 伤 害 和 变 化 趋 势 [ ] 中 2 黄 陈 J 华 流 行 病 学 杂 志 ,9 7 1 ( ) 1 1 1 9 , 8 3 :3 . [j 黄 惠 敏 . 济 弘 晓 哗 , 上 海 杨 浦 区 1 5 ~ 19 3 史 管 等 9 5 9 4年 居 民 意
的方 可 使 用 。
定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熟 练 的 技 术 , 有 相 当 的 分 析 判 断 能 力 。 有 要
严 格 的 科 学 态 度 和 高度 的 责 任 感 。 ( ) 极 参 加 学 术 活 动 和 2积
早采取措施。
福 带 来 较 大 影 响 , 须引 起 高 度 重 视 : 必
作 者 简 介 : 彬 (9 7 ) 吴 16 女 福 建 福 州 市 人 , 师 , 学 学 士 , 讲 理 研
究 方 向 : 因 分 析 及 多 【 统 汁 死 素
参
考
文
献
[] 李 国 华 机 性 和 趋 势 性 检 验 [ ] 中 国 公 共 卫 生 , 9 7 6 6) 1 随 J 18 , ( :
1 1 技 术 人 员的 质 量控 制 为 了保 证 细 菌 检 验 质 量 的高 水 .
文献标 识码 : B 是 无菌 操 作 , 止 污 染 , 以 , 要 求 必 须 有 实 验 准 备 室 和 无 防 所 它 菌室 。 实 验 准 备 室 作 实 验 前 的 准 备 ; 养 基 配 制 和 灭 菌 器 皿 培
1 4 培 养 基 的 质 控 现 在 的 培 养 基 大 多 为 合成 培 养 基 , . 只要
按 照 说 明 书 配 制 使 用 就 可 以 了 。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菌 后 的 培 灭
细菌学检验知识点总结
细菌学检验知识点总结细菌学检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细菌的病原性、药敏试验等方面。
细菌学检验的结果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细菌学检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病原细菌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是检验的第一步,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让细菌生长,然后进行鉴定。
而鉴定通常包括对菌落形态、涂片染色、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分析。
2.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16S rR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病原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是细菌学检验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3. 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免疫学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可以对病原细菌进行快速检测,缩短检验时间,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4.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来确定病原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常见病原细菌及其特点1.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它们的特点是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紫色,具有厚壁和无外膜。
2.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它们的特点是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红色,具有薄壁和外膜。
3. 厌氧菌厌氧菌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中生长的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肠道球菌等,它们的特点是无氧代谢,对氧敏感。
4. 耐酸菌耐酸菌是一种对酸性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细菌,如结核菌等,它们的特点是能在酸性环境下生长。
5. 其他特殊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如立克次体、支原体等,它们的生长环境、生物学特性都与一般的细菌有所不同,需要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
三、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1.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进行细菌培养的最基本的物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定期对培养基的成分、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2. 设备的质量控制细菌学检验所需的设备如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生化培养柜等都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稳定可靠。
临床细菌学检验若干注意问题
临床细菌学检验若干注意问题发表时间:2020-04-10T11:13:55.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4期作者:梁会军[导读] 细菌学是临床上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细菌学是临床上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内容均与细菌有关,也就是研究细菌的生态、形状、进化、生理以及分类等情况。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病,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染,那么就细菌感染的疾病而言,我们常见的有:肛周脓肿、肛瘘、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感冒、肠道感染、慢性鼻炎等,而针对于这些疾病来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就是临床上有效的抗菌药物。
那么学习细菌学,并进行相关的细菌学检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上面也说道了,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病毒和细菌有关系,所以要想诊断患者是由细菌引起,还是由病毒引起,其又属于哪类疾病,应该使用哪种方式治疗,则就需要进行细菌学检验了,而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也则成为了临床诊疗上的一大关注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了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提高检验的速度和效率,从而缩短检验报告的时间。
细菌学检验是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的首要保障,但是由于常规的细菌学检验报告一般在3-4d完成,甚至还会更长,从而导致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
有临床数据显示,医院有近86%的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是根据医生的经验选取抗菌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只有14%左右的患者是经过临床经验结果而进行的对症治疗。
而这样的情况则说明了很多的患者均无法及时的获取检验结果,且易造成滥用药物的情况,从而产生抗药性,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所以提高检验的速度和效率,则是必备的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呢?首先需要从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来看,我们需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能够保证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到快速、准确的完成,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不断的学习新鲜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的为临床细菌学检验提供有利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
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
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
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
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
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
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
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式报告,
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
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获取新信息。
因为细菌学检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要。
2.2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2.2.1细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本指导日常工作、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修改。
2.2.2细菌室应准备一些细菌学参考书,解决某些少见的菌种的分离鉴定,判断细菌的致病性及向临床医生解释结果时用。
3、设备质量控制
3.1温箱、冰箱每日工作开始,在打开温箱或冰箱等控温设备前,以及下午下班前须观察当时设备的温度并记录。
3.2高压灭菌器须定期检查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至少每月1次。
测试方法可用留点温度计或嗜热芽孢菌等,并定期维修。
3.3生物安全柜新安装必须由生产厂家提供安装检测报告,以后每年必须检测一次,若须更换滤网,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并提供检测报告。
工作时检测气流、紫外灯正常与否,可用营养琼脂检测空气中细菌的沉降数,紫外线必须有使用记录,每3个月检查一次性能3.4接种环要求长5-8cm,环直径约3mm;接种针长5-8cm。
3.5显微镜应做好常规的清洁和保养。
所有的技术人员必须对显微镜的对光、应用和清洁正确步骤掌握。
3.6细菌鉴定仪应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
定期清浩仪器的探测部位,并用标准模板进行校正,必要时按照菌株对每批号的鉴定卡、条、板进行一次测定,并核对每个反应和药敏试验的结果。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每批培养基应有配制记录,并对不同性能的培养基要用以知特性的、稳定的标准菌株进行测定并记录,符合要求方可应用。
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监控常规培养基及试剂的菌种
试剂的质量控制
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6、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琼脂扩散法为药敏试验直接测定抑菌环直径。
参考菌株分别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由于有很多因素均能影响药敏试验扩散法的结果,因此对以下每一可变因素均应按要求加以控制:
6.1培养基的成分、PH及深度:成分为水解烙蛋白琼脂:PH为
7.2+0.1;深度为4mm,一只9cm直径的平板约需25ml培养基。
6.2抗生素纸片含量及有效期:库存的抗生素纸片储存在20度,小量使用抗生素纸片密封后存放于冰箱的冰格内。
使用时取出,放置室温平衡后再开启。
6.3菌落浓度:挑取分纯的菌落5-10个移种于合适的液体培养基,35度46h后,校正菌液浓度与标准0.5麦氏比浊管相同为止。
6.4将菌液均匀的涂好,每只9cm平极至多贴7张纸片,测试平板最多两只叠在一起,不得过多,量取抑菌环用毫米尺。
6.5参考菌种的抑菌环质量控制标准是:药物对该菌株的排菌环直径平均值+2标准差:简明的说:将这个指标换算成抑菌环直径质量控制允许范围。
实验室连续30次监测的结果允许最多3次超过质量控制范围,并且这3次失控不应该连续出现。
如超出围,成查明误差原因并予以纠正。
6.6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大肠埃希氏菌ATCC35218(用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等。
6.7质控测定次数:每批新的M-H琼脂和含药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
每大与临床标本一起测定质控菌株以监控整个过程, NCCLS规定只有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可减少测定次数:
与常规标本一起连续测定质控菌株30日。
每种药物与相应的每种细菌的30个抑菌环直径(3个结果超出规定范围)。
达到以上要求以后,可执行每周一次检测。
如发现有一个不符合的结果,应立即寻找原因,如果发现诸如质控菌错误、含药纸片种类错误或标准菌种被污染等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后重新测定:如果不能发现原因,则须立即该为每日检测,直至问题解决。
6.8纸片扩散法常见结果失控的错误原因:质控结果记录错误;量读数错误;标准菌株被污染或其他改变;接种的菌悬液浓度不当;麦氏浊度标准管未摇匀或已过期失效;卿育温度或气体环境不正确;MH培养基质量问题;含药纸片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