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粪运动

合集下载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

“扒粪运动”如何救美国于贪腐泥潭之中核心提示:“扒粪”运动历时十余年之久,一些著名的作家也参与其中,如弗兰克·诺里斯(FrankNorris)的《章鱼》、《深渊》,对一些大公司的种种恶行作了生动、逼真的揭露。

厄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的《屠场》揭露出芝加哥肉类工厂的肮脏黑暗令人震惊,据说老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并导致了政府通过食品卫生法。

“扒粪”运动促使社会猛醒,人们开始与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

各种立法如潮水般涌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肉食检查法、反托拉斯法等等,在妇女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选民直接投票的预选、减少任官人数、比例代表制、住房、教育、劳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都作了重大改革。

(《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集》,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这些措施,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迅速缓解了已成剑拔弩张之势的社会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进入所谓“镀金时代”。

但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一边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边却是血汗工厂、贪污受贿、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经济秩序极度混乱,社会生活开始动荡。

其中最核心、最严重的是腐败现象如同某种“综合症”一样突然并发,其广度与深度都令人瞠目结舌,似乎全社会都深卷其中。

真是严重、普遍的腐败造成社会道德整体败坏、精神全面危机,更使贫富差别急剧扩大、各种社会矛盾突然尖锐,已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

美国,处在一场巨大变动的前夜。

但就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新闻界开始的“扒粪”(muckraking)运动却有力地制止了腐败的蔓延滋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使其躲开了一场重大危机。

记者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Steffens)是这场“扒粪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自传《林肯.斯蒂芬斯自述》(展江、万胜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对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引人入胜,更发人深省:腐败是怎样发生的,如何制止、清除腐败,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使之良性发展……斯蒂芬斯186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商人家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到德国、法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于1892年回到美国纽约,进入报界。

扒粪运动 muckraking

扒粪运动 muckraking

About Mobil and Rockfeller
Bonus
■ Process
OUTBREAKING
We just want the truth. ------------Ida M. Tarbell
■ Process
OUTBREAKING
Objectivity
---the example of Tarbell’s work
Characteristics
■ Process
CLIMAX
1905-1908 is the climax stage there’re a large number of wide-ranging impact of the muckraking journalists writers and magazines. What people want are merely the facts, which left me with the work of explaining. ----------- Ray Stannard Baker
■ Process
OUTBREAKING
1902 to 1904 was the outbreak stage a group of magazine and newspaper reporters writers began to join the movement.
Claude H. Wetmore and Lincoln Steffens' Tweed Days in St. Louis ---- 1st Muckraking Article
early 20 century
The foundation of USA
19th 30s to 19th 60s During the Civil War 19th 90s The early 20th

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

南北内战之后,美国人的道德观念开始沦丧, 崇尚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社会生活一派混乱。

财富分配的两极化在19世纪末趋于登峰造极。

仅占美国家庭总数0.016%的最富之户,在1860年占有全国财富的比例是3.6%,到1890年上升为9.6%。

1893年披露的材料,估计当时9%的家庭占有全国财富的71%。

由于工业化和机械化,削弱了庞大的农民人口,代之而起的是一支城市无产阶级大军。

1900年,全国人口中约60%—88%都是穷人和赤贫者。

1896—1910年间,最富的1%人口掌握的国民财富从8%增长到15%。

同一时期,美国国民经济总值翻了三番,但工人总工资只翻了两番,这反映工人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有识之士奋力揭发的重重黑幕。

大众化杂志兴起,为揭发黑幕创造了良好的传播条件。

1893年至1913年的20年间,美国购买杂志的人从25万增加到300万。

因为杂志是企业,“黑幕揭发”只是牟利的手段,必定会受到各垄断公司的钳制,或被吞并或以撤走广告相威胁,这导致黑幕揭发事业难以持久。

但是有黑幕揭发者的支持,黑幕揭发事业才能维继。

黑幕揭发者遍及各行各业,大学教授、改革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牧师和政府官员等等,但主要发动者是一批新闻记者。

职业揭发者的是12位男记者和1位女记者,他们撰写了约600多篇黑幕揭发文章和90本著作,占黑幕揭发文章总数的1/3。

他们专门从事黑幕揭发,且领域各有分工,几乎涵盖20世纪初主要社会问题,如政府腐败、托拉斯非法垄断、假药和食品不卫生状况、使用童工和种族歧视等。

黑幕揭发者大致分为两派。

一是记者出身,其报道客观严肃,被称为“学者型”黑幕揭发者,代表人有林肯·斯蒂芬斯、埃达·塔贝尔等。

斯蒂芬斯平均每年写4篇报道,对政府腐败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露。

塔贝尔花了5年时间调查,汇编成书《美孚石油公司史》。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冯谖市义: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2.徙木立信:商鞅在咸阳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宣布谁把它搬到北门,就奖赏十两金子,围观者很多,但都不相信;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于是便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它搬到北门,商鞅果真给付了五十两黄金。

由于商鞅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因此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为他以后在秦国成功变法奠定了基础。

3.扒粪运动:19世纪末,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财团占有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

他们不择手段地榨取剩余价值,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攫取最大利益,他们全然不顾广大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准则。

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艰难,一大批中小企业和资本家也在垄断财团的疯狂兼并活动中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个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尖锐,整个社会都对工商寡头产生了敌意。

在此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以揭露工商业丑恶和阴暗为主题的新闻揭丑运动,史称“扒粪运动”。

二、问答题1.答:(1)“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2)“诚信”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3)公共关系管理中以“礼”为规范;(4)“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态度;(5)公共关系活动要保持“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l 世纪 末2 世纪 初 , 国 的商 品经济 得 到高 度发 展 , 9 0 美 资本 主义从 自由竞 争走 向了垄 断 。一些 经济 巨头控 制 了美 国的经 济命 脉 , 们 为 了巩 固这 种 垄 断地 位 , 内无 视 员 工 的利 益 , 他 对 对外 以损 害 公众利 益 作为 赚钱 的重 要 手段 。一 部分 新 闻工 作
念 深 入 人心 . 最终 造就 了现 代意 义上 的新 闻调 查这 种 全新 的
新 闻报 道 形式 。 网 络 揭 丑 的 兴 起
随着 网络 媒 体 的兴 起 , 网络 逐 渐 显示 出其 强人 的舆论 监 督 功 能 , 2 0 年 至今 一 系 列 的 网络 揭 丑 事 件 , 人们 又一 从 08 让 次感 受 到 了网络舆 论 的威 力 。从南 京市 江 宁 区房产 管理 局 原 局 长周 久 耕 的 “ 价 烟 ” 深圳 海 事 局 某 位 领 导 猥 亵 1 岁 女 天 到 1 生 的行 为曝 光 . 三= 的 i聚氰 胺 到 云 南看 守 所 “ 猫 猫 ” 从 二 鹿 躲 事 件 , 温 州拉 斯维 加 斯豪 华 考察 团到 杭 州富 家 子飙 车撞 人 案 从 等 , 这些 网络揭 丑 事件 中 , 在 人们 利 用 互联 网平 台 , 过 众 多 通 的 网 民推动 和 相关 部 门 的介 入调 查 . 终将 不 法分 子绳 之 以 最
时 代 背 景 基 本 相 同 。 美 国 的 “ 粪 运 动 ” 生 于 l世 纪 扒 产 9 末 2 世 纪 初 . 过 南 北 战 争 后 的 美 国 经 济 迅 速 发 展 . 急 剧 0 经 但 的 _业 化 和城 市 化 使 其 社 会 结 构 短期 内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丁 同 时也 产 生 了种 种 社 会 问题 。 边 是 社 会 财 富迅 速 增 加 , 一 另

揭丑运动与3.15

揭丑运动与3.15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推出现场 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 2010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开办315晚会新浪 官方微博。
2014年3月5日:《新消费者权益法》 2015年3月15日:《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正式施行 8
LOGO
三、晚会历年主题
2010年 消费与服务
2012年 消费与安全
2011年 为消费者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
2013年 让消费者更有力量
2014年 新消法 新权益
新责任 2015年消费在阳光下
10
LOGO
2010年——新规则新动力
小筷子 “白筷子”是工业原料煮出来的,制造过程中惊现化工原料大货车 “呵护”追尾小车的防护栏“形同虚设” 电视机保修项目“漏掉”屏幕 理疗床被吹成“包治百病” 冬虫夏草不良现象 碱性水能治病?
LOGO
THE END 谢谢
惠普笔记本事件(黑屏和无法开机)
品牌手机暗藏“后门”乱收费(天时达手机)
11
LOGO
2011年——护航新消费
锦湖轮胎原料掺假 牵连众多品牌汽车
流氓软件屡禁不绝 网秦飞流“演双簧”
垃圾变身餐巾纸饮食卫生怎保证?
国美电器盈利手段多 一边骗顾客一边骗国家
质检总局:部分依云矿泉水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美赞臣奶粉吃出肉虫 美赞臣总部回应奶粉无问题
“扒粪运动”促使社会猛醒,人们开始与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各种立法如 雨后春笋般出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肉食检查法、反托拉斯法等,在妇女选举权、创 制权、复决权、罢免权、选民直投的预选、减少任官人数、比例代表制、住 房、教育、劳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革。这些措施, 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迅速缓解了已成剑拔弩张之势的社会矛盾。 3

林肯斯蒂芬斯

林肯斯蒂芬斯

在《麦克卢尔》期间,他发现,他的真正专长是当一个撰写
揭露市政黑暗文章的作家型记者。于是斯蒂芬斯从密苏里城出发, 沿路调查明尼阿波利斯、克利弗兰、纽约、芝加哥、费拉德尔菲亚
和匹兹堡的政治状况。他发现政客和企业家结成联盟,狼狈为奸,
控制政府,处处皆然。回来后,斯蒂芬斯随即将所见所闻公之于《 麦克卢尔》杂志,并于1904年汇编成书出版,命名为《城市的耻 辱》(The Shame of the Cities)。斯蒂芬斯接着研究几个州的政 治状况,其成果于1905和1906年在《麦克卢尔》杂志连在发表, 并于1906年汇编成《为自治而斗争》(The Struggle for selfGovernment),其后他还出版了《建设者》(Upbuilders)(1909 8 ),最终成为黑幕揭发运动中的一位最重要的人物。
第四,为黑幕揭发运动和后来的新闻届培养 了一批新一代的记者和接班人 12
打击腐败,促进改革,“拯救美国”。
他的自传对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引 人入胜,更发人深省:腐败是怎样发生的,如何制止、清除腐 败,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使之良 性发展……
4
L.S个人履历

1885年 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主修历史
1889年 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赴德国莱

御赐雅号
10
离开《麦克卢尔》创建《美国杂志》
“用不着多说,我心里很清楚《美国杂志》碰上了难得的成 功机会了,而且我们每个人没准还能狠狠地赚上一笔。”但这却 使他内心痛苦不堪:“我带着几分痛苦和羞耻注意到,尽管我对 自己撒谎,但我实在是很悠然自得。一切都是自己所为,不受任 何外界影响,我被我自己的钱收买了,被挣钱的前景收买了。” 随后斯蒂芬斯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美国杂志》,成为自 由撰稿人。此时美国的报刊业已完成大众化过程,各类报刊在众 声喧哗中蓬勃发展。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二)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二)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二)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或投影)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5、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门户开放原则“。

6、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论述的,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7、扒粪运动:又称清垃圾运动或揭丑运动,在巴纳姆时期,一些组织和公司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的现象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据统计,1903年至1912年的10年间,有2000多篇揭丑文章发表,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8、社会互动:是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作者:张国平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3期摘要:轰轰烈烈的美国新闻界“扒粪运动”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作为媒介监督社会的序幕影响至今。

网络媒体随着自身的发展,也开始发挥其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

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有很多近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点。

关键词:扒粪运动网络揭丑舆论监督美国的“扒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一些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

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试图用一种主动的、深入报道的形式来发掘、揭露这些丑恶现象。

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刊登了林肯·斯蒂芬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市政腐败的内幕。

此后的几年中,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一些大企业财阀,揭露他们不顾公众利益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揭露丑闻的文章达2000多篇,这些文章的作者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挖苦为“扒粪者”,这场轰轰烈烈的揭丑运动也被称为美国新闻界的“扒粪运动”。

虽然这场运动以“揭丑运动”的旗帜性刊物先后被保守的企业集团购买而宣告结束,但是新闻界掀起的“扒粪运动”却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它不仅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使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调查这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

网络揭丑的兴起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从2008年至今一系列的网络揭丑事件,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威力。

从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到深圳海事局某位领导猥亵11岁女生的行为曝光,从三鹿的三聚氰胺到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从温州拉斯维加斯豪华考察团到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案等,在这些网络揭丑事件中,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众多的网民推动和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最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最全公关名词解释

最全公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
18.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19.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双向沟通,树立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自觉活动。
20.名门战略:即利用某些组织或企业的整体形象,来提升一些产品形象的战略。有种方式:其一,有的企业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已建立了知名度,就可以借此来推广其它产品形象;其二,可借助联营、合资的渠道,投靠名门,提高自己的身价。
34.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35.(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36.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37.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38.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中国式“扒粪运动”与互联网舆论生态治理

中国式“扒粪运动”与互联网舆论生态治理

总体而言,中国式“扒粪运动”大致始于 2008 年的“周 久 耕 天 价 烟 事 件 ”。 该 事 件 被 国 内 学 者 认 为是“新媒体平台推动下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揭丑 事件”[7],它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群体的“道 德自省”为 基 础,同 时 也 是 传 统 媒 体 监 督 缺 位 条 件 下发挥代偿性功能的集中体现。在刚刚过去的十年 之中,陆续发生并饱受热议乃至质疑的一系列网络 舆情热点事件,让我们既清晰地看到了现阶段在警 民关系、医疗监管、未成年人与弱势群体保护,以及 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同时也 充分地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传播与信任缺失 和沟通不 畅 之 间 的 “二 律 背 反 ”。 例 如,在 “邓 玉 娇
有期徒刑 11年;开启网络反腐新时代
QQ、博客 线上讨论、线下动员;故意伤害罪成立,但免予刑
事处罚
微博
红会否认 关 联,但 承 认 品 牌 使 用 和 保 护 管 理 不
严,满足公众知情权需加强;社会捐款下降
电视、报纸 9家药厂的 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
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 90多倍
微博
中国式“扒粪运动”与互联网舆论生态治理
李 宏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媒介与舆论生态环境的持续深 刻变化,国内部分媒体和专家学者将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集中曝光与持续揭丑现象比喻为中国 式“扒粪运动”,并指出这将会“踢开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然而,结合国内种种网络扒粪现象来 看,其在形成必要的诉求表达与社会舆论监督效果的同时,也使得利益诉求表达和舆情演化更加趋 于复杂化,并表现出了自发性、分散性、冲动性和对抗性等基本特征,从而对当前国内的互联网舆论 生态产生了刺激效应与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式扒粪运动所诱发的典型负面效应及其形成演化的根 本原因,当前应着重从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改善舆情危机应对、推动全民参与,以及倡导建设性意 见等方面,深入持续地推进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系统治理。 关键词:扒粪运动;互联网舆论;舆论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8;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9)02006508

公共关系学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1。

揭丑运动(“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很多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怪”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2。

艾维•李(《原则宣言》):艾维•李:艾维李被尊称为“公共关系之父”,他曾作过报社记者,他的《原则宣言》,提出了处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公开管理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宣传愚弄公众,欺骗新闻界的传统,为日后公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原则宣言》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是“实事求是,说真话”,“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

3。

斯科特•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关系》、四步法):1952年,与艾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在这本书里他们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并提出了“四步工作法,”成为公共关系的真正本质, 《有效的公共关系》再版8次,被人们称为“公关圣经”。

4。

公共关系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5、策划媒介事件:又叫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且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6、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7、媒介关系;也叫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的关系。

网络“扒粪运动”: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力量的兴起

网络“扒粪运动”: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力量的兴起
一一网络“ 扒粪运动源自” : 种新的社会监督 力量 的兴起
型。
四年前 , 美国总统奥 巴马高喊着 “ 变革 ” 的口 号入主白宫 , 但 四年过去了, 他兑 现了多少 承诺? 华尔街还是我行我素 , 医疗改革仍然悬而未决 ; 他 承诺削减国债 , 但 国债却从原来的 1 l 万亿美元增 加 到现 在 的 1 6万亿 美 元 。 三、 民粹 盛行 民主政治在西方越来越演 变成 民粹政治 , 即 政客对民众的不断操纵和忽悠 , 只要选票来得快 , 政客什么话都可以说 , 什么虚招都可 以玩 , 不在乎 事情本身的是非 曲直 , 不在乎 自己国家的长远 和 整体利益 , 结果是许 多西方 国家治 国理政中的理 性与责任 日 渐缺位 。
二、 言而 无信
这种一味讨好选民的民粹政治是美国各级政 府陷入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加州政府破产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南欧葡萄牙、 意大利、 希腊 、 西班牙相继 出现财 务危机 , 主要原 因也是低能政 客竞相讨好选 民, 各种各样 的福利支 出耗尽 了国 库, 最终恶果还是要百姓来买单 。 “ 空谈误 国” 导致 西方 民主 品质 的严 重 滑 坡 , 其大背景是西方 民主制度越来越演变成一种“ 游 戏民主” , 也就是把 民主等同于竞选 , 把竞选 等同 于政治营销 , 把政治营销等同于拼金钱、 拼表演 、 拼空谈 , 政 客所做 的承诺很 少兑 现 , 多数选 民对 此 也无可奈何 , 结果是 国家治理品质的普遍下 滑甚 至急剧下降。 西方 民主模式很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 如果 他有祖上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产 , 如西方多数 国家 那样 , 他还可 以继续挥霍 和“ 游戏” 一段时间 ; 而 对于那些祖上遗产不多 的发展中国家 , 照搬西方 民主模式后 , 情况就更糟 。印度实行西式民主, 也 染上 了“ 空谈误 国” 症, 其主要政客 9年前竞选时 的一句大话、 空话 : 5年后世界将“ 忘掉上海 , 转而 只谈孟买 ” , 今天成了一个经典的政治笑话。 如果说中国概念 的“ 空谈误 国” 点出了西方 模 式 的某 种顽 症 的话 , 那么“ 与时 俱进 ” 大概 就是 中国可以给西方模式开出的药方 。如果西方还是 拒绝“ 与时俱进 ” 的改革 , 无法 克服 “ 空 谈 误 国” 症, 那么西方整体走衰 的趋势恐将难以避免 , 甚至 不能排 除一些西 方 国家 加速 滑 向“ 第三 世界” 。 西方国家该警醒了: 与其忙于向世界推销 自己的 民主 , 还不如好 自为之 , 痛下决心, 全面修理一下 自己的治 国理政模 式 。 ( 邓摘 自 《 求是) ) 2 0 1 3 年第 6 期

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
“华尔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苦难公众了,保 险业运行机制更为健全了,银行正在增加新的防 范措施,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将冒更 大的风险。公共运输公司更为关注人的生命安全。 旧时政治老板风光已不再了。各州和各城市都在 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 人……儿童在法庭上获得美好童年,弱势群体在 和赌博老手和洒馆的对抗中获得保护。我们的公 众资源得到了保护。” ——《人人》
社会腐败
林肯 斯以此为平台开始了他的 “扒粪”生涯
林肯 斯蒂芬斯
《天路历程》中描写 了一个扒粪者,目不 旁视,只朝下看,满 目秽物。
经济大发展滋生的腐败
• 调查发现:政界、商界、司法界、警方形成紧密
的利益共同体狼狈为奸,垄断着城市的一切资源
• 继续调查:随机抽取几个城市调查,都无一例外
开创了揭黑反腐的媒体监督体制
让脚步等一等灵魂
谢谢观赏
新闻界一呼百应
新闻界一呼百应
• 据统计,1900年到1915年间,扒粪者发表了大约 2000篇文章 • 历史学家把这一时代称为“打扫蜘蛛网和破旧家 具尘土的清扫门庭的时期” • 《食品卫生法》、《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 《肉食检查法》、《报纸公示法》、《反托拉斯 法》等监督式法律相继颁布
深远影响
新闻界“扒粪运动”
及影响
12061123 张持良 12061110 郭子豪
美国“镀金时代” 林肯 斯蒂芬斯 经济大发展滋生的腐败 新闻界一呼百应 影响
1883年《工厂的保护者》 南北战争 结束1865
工业化 城市化
血汗工厂 贪污受贿 尔虞我诈
林肯 斯蒂芬斯
出生于旧金山 加州伯克利分校 留学德国学习心理学 留学法国学习伦理学 回国后进入报界,金融证券方面新闻 进入警署,犯罪方面新闻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_“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_“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

美国记者能够发动“扒粪运动”的原因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二十世纪初以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为首的“扒粪者”在能够美国发动“扒粪运动”的原因。

关键词:扒粪运动记者原因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一百多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两千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

当时的揭黑幕运动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扒粪运动”的原因1.1 林肯·斯蒂芬斯发动美国的“扒粪运动”的内在原因(1)丰富的人生经历。

林肯·斯蒂芬斯于186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商人家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到德国、法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于1892年回到美国纽约,进入报界。

斯蒂芬斯在任《晚邮报》和《商业告知报》记者期间,他就被派往华尔街采访证券、金融消息,不久又长驻警署,负责采访纽约的犯罪消息。

这种经历,使他既结识不少财经巨子,又与警界、社会最底层、各种犯罪分子多有往来,因此他对种种犯罪开始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发现了商界为谋取特权收买政界人物的大量证据。

在1901年,他转入爱尔兰裔人士塞缪尔·希德尼·麦克卢尔创办的《麦克卢尔》杂志,担任编辑主任。

在《麦克卢尔》期间,他发现,他的真正专长是当一个撰写揭露市政黑暗文章的作家型记者。

于是,斯蒂芬斯从密苏里城出发,沿路调查明尼阿波利斯、克利弗兰、纽约、芝加哥、费拉德尔菲亚和匹兹堡的政治状况。

他发现政客和企业家结成联盟,狼狈为奸,控制政府,处处皆然。

新闻学专业常用知识点整理

新闻学专业常用知识点整理

1。

简述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

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2011年8月,由中宣部联合其他四部门提出,目的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走转改"实际上回答了当下如何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怎样坚持和实践新闻传播规律这一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2.简述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1)非故意性失实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编辑的疏于检查和核对不严出现的技术性差错等(2)故意性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有新闻队伍内部问题,也有社会原因。

也有一些单位的风气不正,利用新闻来虚报成绩,为个人或单位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

3.简述正确舆论的全面含义(找了好久只找到它的要求)(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

(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

(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4.简述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1)拥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和专业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2)形成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有了新闻市场;(3)出现非手工操作的印刷工具;(4)开展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5)实现了传播方式有“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5.试列举中国最早期的近代新闻报刊《昭文新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杂文篇》《遐迩贯珍》6.简述《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略7.试述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1)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政治要求: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3)群众路线:全党板报、群众办报(4)格局: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共存(5)所有制: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6)运行模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一次在宣传报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运行上,各个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8.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特征如何(哈哈,我以为这个能在书上找到)(1)无可比拟的时效性与全球性(2)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与开放性(3)传播过程的双向性与交互性(4)传播过程的虚拟性(5)传播形态的多媒体(6)传播过程的个性化9.略10.略11.新闻与情报的区别(1)新闻的接受者是受众,情报的接受者是特定人和人群。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

扒粪运动【百科名片】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目录扒粪运动的简介扒粪运动的背景扒粪运动的阵地扒粪运动的英雄1.林肯·斯蒂芬斯2.埃达·塔贝尔3.厄普顿·辛克莱扒粪运动的成就扒粪运动的影响展开扒粪运动的简介扒粪运动的背景扒粪运动的阵地扒粪运动的英雄1.林肯·斯蒂芬斯2.埃达·塔贝尔3.厄普顿·辛克莱扒粪运动的成就扒粪运动的影响展开编辑本段扒粪运动的简介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扒粪运动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

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编辑本段扒粪运动的背景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扒粪运动发展。

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

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专题-掏粪运动.

专题-掏粪运动.

北京时间2005年6月1日晨,当年首次曝光“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出面证 实,美国联邦调查局前二号人物、尼克松时期的FBI副局长W· 马克· 费尔特就是导致 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的最核心的人物———神秘线人“深喉”。 当《名利场》在当地时间5月31日首家公布了费尔特的身份后,伍德沃德和老搭档 卡尔· 伯恩斯坦发表声明称:“马克· 费尔特是‘深喉’,他在我们报道水门事件时给 予极大的帮助。”但两人同时强调,费尔特只是提供消息的无数人中的一员,他们 还得到了很多其他官员、记者的帮助。
掏粪运动
•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 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 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
缘起
• 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 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 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 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 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 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上图:水门事件旋涡中的尼克松总统。 右图:由著名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参演的电 影《水门事件》同样影响甚远
• 1977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 名电影在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包括 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等在内的共计 四项大奖。向两位记者提供情报的人,代号为 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晓,是前联邦调查 局副局长马克· 费尔特(W. Mark Felt)。 • 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也对水 门事件进行了影射。 • 2009年电影《请问总统先生》是以理察· 尼克 松与英国主持人戴维· 弗罗斯特著名的访问为 背景的纪录片。

此事曝光后,沃尔福威茨立即陷入了“女友门”丑闻漩涡。沃尔 福威茨不仅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评,世行内部及多个欧洲国家都要求其 辞职。尽管他数度为此道歉并极力为此辩解,但要求他辞职的呼声仍 不绝于耳。 • 世界银行的正式名称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 总部设在华盛顿,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 由于美国是世行的最大股东,长期以来,世行行长职务一直由美国人 担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扒粪运动的简介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又称“揭丑运动”)。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

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扒粪运动的背景
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扒粪运动
发展。

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

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当时松散联邦政府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州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听之任之,企业纠纷、劳资纠纷、城乡矛盾得不到解决,最后,是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报刊业给这些人创造了宽广的舞台。

低廉、通俗的大众杂志报纸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揭露黑幕的文章与民众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普通公民的关注、黑幕揭露者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大众杂志所提供的宽松平台,催生了1903年至1912年这十年间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的阵地——《麦克卢尔》杂志:运动的桥头堡
运动的参与主体是新闻记者。

大众报纸的经营者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如被认为是扒粪运动第一份杂志的《麦克卢尔》的创始人塞缪尔·S·麦克卢尔(1857~1949)。

麦克卢尔出生于爱尔兰,幼时随家人辗转移民美国的经历和林肯的遇刺,都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麦克卢尔》诞生于1893年。

利用当年经济危机中失业劳工对低价杂志的需求,《麦克卢尔》以15美分的低价面市。

麦克卢尔想出各种点子,他的朋友约翰·菲利浦斯则将其中有市场价值扒粪运动
的付诸实践。

每期杂志上必不可少的是“扒粪”工作者的黑幕揭露,许多著名的黑幕揭露文章都出自这本杂志,比如林肯·斯蒂芬斯关于城市腐败的系列报道等。

麦克卢尔认为公众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了解这些。

对黑幕揭露者来说,扒粪运动作为民主权利的斗争,是“一场道德上的战争”。

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与父辈们对抗奴隶制相当。

共同的志向将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加上麦克卢尔的有效领导,杂志的作品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平。

有人将这些写手们称为“纽约期刊杂志群中最具才能的工作人员”。

该杂志1903年的1月号同时刊载了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之羞》、埃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和雷·贝克的《工作的权利》,吹响了黑幕揭露运动高潮的号角。

这三篇文章分别从政界、企业界和劳工界三大领域对美国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文章的作者也因此被视为黑幕揭露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麦克卢尔配发社论,呼吁人们维护法律,“政府官员和资本家都在以一种合谋的方式触犯法律,最终的代价就是我们的自由。


《麦克卢尔》在运动进行得最火热的十年中,月发行量都在300万份以上,相对于当时只有7800万人口的美国,销量极为可观。

扒粪运动的英雄
林肯·斯蒂芬斯
林肯·斯蒂芬斯,1866年出生,1901年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而后转任记者,亲自前往第一线调查城市腐败的黑幕。

1]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的文章,揭露美国圣刘易斯、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等
城市政府官员的腐败丑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轰动。

他表示,“使每一座城市代表城市腐败中的某一类”,选择圣刘易斯是为了反映贿赂问题;明尼阿波利斯则揭露该城盛行的警察贪污;费城的整个市民都已堕落,以致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投票权。

斯蒂芬斯使用大量第一手数据,文章也琅琅上口,紧凑而多具悬念,深受读者欢迎。

大量读者追捧他的文章,在带动杂志热销的同时,也使市民对当时城市腐败的状况有了更多的认识,人们开始思考这些腐败的根源与危害。

也正因此,人们将他视为黑幕揭露运动的“领头羊”,“揭开地狱盖子的美国新闻人”。

埃达·塔贝尔
埃达·塔贝尔,1857年出生,因父亲从事石油开采业,她从小就熟悉行业中的各种事件,后来应邀加入《麦克卢尔》。

在《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中,她揭露了美孚公司在石油垄断战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包括控制竞争对手输出石油的铁路并提价、课以重税,妨碍乃至破坏对手的产品装船出货,胁迫对手的卖家取消订单等等。

塔贝尔的文章数据翔实,充满感染力,她花了5年时间调查,只写了15期报道,最后汇编成《美孚石油公司史》,最终使得美国政府根据1880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七十个相关企业,而后最高法院于19l1年5月判决起诉有效,美孚石油帝国解体。

1922年的《纽约时报》将埃达·塔贝尔列为“美国在世的12个伟大女性”之一。

厄普顿·辛克莱
厄普顿·辛克莱,1878年出生,后来成为一名活跃的社会主义者。

1906年,辛克莱完成了小说《屠场》(The Jungle),在《寻求真理》连载,把杂志的发行量提高到了17.5万份。

该小说以立陶宛农民朱尔吉斯充满悲剧的人生为主线,以美国屠宰行业为基点,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方方面面的风貌和社会问题。

小说中反映出的食品行业及其糟糕的卫生状况激怒了民众。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读完小说后,促成了《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

辛克莱更多的是一名社会主义者。

在1906年后的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了许多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如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的《煤炭大王》(1917)等。

扒粪运动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揭露黑幕运动,并写出许多影响深刻的文章,如1906年3月号的《世界主义者》上,戴维·格雷厄姆·菲利普斯在其《参议院的叛国罪》中指名道姓揭露了纳尔逊·奥尔德里奇等20多位参议员政治腐
败的罪恶,该篇文章手法极其辛辣,通篇尽是“叛国”、“无耻”、“强盗”等字眼,最后打破了参议院的铜墙铁壁,一些参议员在下届选举或几年之后失去了席位。

1912年一项宪法修正案成功通过,直接选举参议员的权力最终还给了人民。

黑幕揭露者的触角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指责详尽而直接,毫不留情,他们发现的问题形形色色,《人人》曾列举黑幕揭露者的成就:“保险业运行机制更为健全,银行正在增加新的防范措施,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受到抑制,公共交通运输公司更为关注人的生命安全。

政治老板的风光不再,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

弱势群体得到保护。

”历史学家把黑幕揭露时代称为一个打扫蜘蛛网和破旧家具上尘土的清扫门庭的时期。

扒粪运动的影响
1906年后,这场运动的旗帜性刊物先后被保守的企业集团购买,事实上揭黑运动就此灭亡。

但是到六七十年代,黑幕揭露报道的变种——调查性报道大行其道,其中最大的成就是《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

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了调查性新闻奖。

轰轰烈烈的黑幕揭露运动虽然无疾而终,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社会作用。

它不仅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把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调查新闻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