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设计(极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设计(极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 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 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 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 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 引起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展示: 全世界的唐人街图片。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 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二、新课学习(一)遣唐使1.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 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日本遣唐使图片)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__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化的恩人”又是为何?(二)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
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
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Ⅰ自读课文:遣唐使部分结合教材思考讨论:问:什么是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史料研读:(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mdash;mdash; 《日本书纪》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学好本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盛唐气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他们正处在从外部条件制约到受内部道德约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客观、准确的去看待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城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唐代诗歌《登鹳雀楼》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从而认识到唐朝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掌握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5.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唐朝时期的国际地位、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波斯文化在唐朝的传播、唐朝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感到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2.课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国际地位,让学生了解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呈现(10分钟)展示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波斯文化在唐朝的传播等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等。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史实,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学生对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有所了解,但对遣唐使、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史实认识较少,需要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2.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案例分析:以鉴真东渡为例,让学生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和措施。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涵盖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历史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展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篇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课文。
课文从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唐朝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向学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为后续学习唐朝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以及对于其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教材和辅助资料,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学习。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并对于其意义进行深入讨论。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对于唐朝时期的简介,引入本课的主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辅助资料,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学习。
3.合作探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并对于其意义进行深入讨论。
4.课堂讲解:教师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繁荣的文化交流的关键一环,旨在通过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朝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朝的历史地位,以及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二)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与态度;2. 唐朝与周边国家及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3. 唐朝时期的外国使节、僧侣、商人等来华情况;4. 唐朝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5. 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唐朝的对外政策,认识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2.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和特点;3. 认识到唐朝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二)能力目标1. 能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进行评价;3.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唐朝的对外政策和态度;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和特点;3. 唐朝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二)难点1. 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和影响;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3. 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评价。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选择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或“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对文化繁荣有何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
一、教材分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第一单元第4课,它紧承上一课《盛唐气象》,从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介绍唐朝繁荣的盛况,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因此它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学情分析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阿倍仲麻吕、鉴真等。
3. 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活跃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 通过对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通过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唐朝时中日、中印的良好关系,同时通过对中国先进文化对后卫国家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学习,培养学生为目标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
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根据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他们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学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分析法等学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学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入手,提问《西游记》与现实的历史是否一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疑导思、讲授新课
1. 遣唐使来华
提问“什么是遣唐使?他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遣唐使来华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原因及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
力。
2. 鉴真东渡
首先,教师讲述鉴真生平,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接着让学生观察《鉴真塑像图》和《唐招提寺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唐与新罗的关系(设问学生边阅读边做答)
4.玄奘西行
首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西游记》,以此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然后向学生讲述真实的玄奘西行的故事,并让他们将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让学生意识到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以此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画一幅玄奘西行图,以此来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三)归纳总结、全面提高
首先,老师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之后请学生发言,然后老师点评。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深化理解
思维拓展:唐朝对外发展活跃,促进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
系,扩大了唐朝的影响,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对理解今天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图示式板书,以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内在关系与整体结构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将不断地更新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