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背景。
4.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发明和技术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
它们主要是根据( A )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4.他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在他逝世
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神手上
1.(2020·常德)《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 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 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A.珍妮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电动机的发明
8.(2020·遵义)如图是某中学校服上的标签,标签上“人造纤维”的发 明者是(D )
A.诺贝尔 B.海厄特 C.福特 D.夏尔多内
9.右下图为一幅名为《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的漫画。此现 象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是( D)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三表格中出现 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 国家美国和德国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 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3. 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的理解;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艰辛历程;2.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历了哪些战争和运动?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如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内战局势等;2.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如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史、实现了民族独立等;3.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如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4.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2. 提问: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2. 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2. 学会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能够描述并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性。
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合适的教学资料和图表。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动机。
2. 概述:简要介绍本单元包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并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分析的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5.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6. 深入研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扩展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7. 提问讨论:以问题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和影响。
8.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概念。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或研究任务,以拓展学生的研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写作或研究任务的质量和深度。
3. 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和讨论的贡献程度。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邀请历史专家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去参观和了解与本单元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
3. 制作展板: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作展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校内。
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3页 0102页 0162页 0187页 0213页 0261页 0301页 0303页 0355页 0413页 0461页 0492页 0521页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美国内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 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2.2《欧洲的联合》教案教学设计
5.2.2《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热点时事的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情况。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游戏:幸运抢答。
教师先后提供“欧盟”的信息(1.它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它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3.它的旗帜为;学生根据提示信息积极抢答。
用游戏环节引入西欧,拉近学生与西欧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做好4.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学生根据信息抢答。
铺垫。
环节一:西欧复兴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欧,去了解下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的情况。
1.出示书本图5-15、图5-16以及1944年的德国城市汉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欧当务之急是做什么?2.出示马歇尔计划的内容表格,引导学生知道西欧复兴的重要原因及该计划下美国的真正意图。
仔细观察书本图片,回答因为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占城,战后西欧一片废墟。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5.1857年,__印度土兵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__章西女王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 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 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英国殖民者__,反映了__印度民族意识的觉 醒__。这次起义也是__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 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探究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 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挂图 录音机等
202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2021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及复习进度一、指导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研读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认真分析中考考试说明,把握中考方向及命题趋势。
将初中历史进行综合比较,客观分析历史现象,建立古今中外之间的联系。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科技发展先进经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在复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即将进入总结阶段,为了迎接中考历史总复习,需要把7到9年级的历史课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
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中考的题型如何解答,还是比较迷茫。
在选择题方面,许多同学不能够把时间、事件进行综合分析。
在材料分析题上,许多同学不能够利用材料来进行答题,问他题的回答也比较简单,不够具体。
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需要教师进行疏导。
以上问题都需要在本学期尽快的解决。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新改版统编九年级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教材,新教材融时代性、哲理性、科学性、条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对世界现代史有了全新的编排。
本册教学内容共为6个单元,分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本单元主要19世纪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23张PPT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 夺,据此解答问题(1)。根据材料二中“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可 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兴 起,其原因是二战加速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 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 的发展;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殖 民地人民的觉醒。据此分析解答问题(2)。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链接
14.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亚非拉”的 活动,请你参加探究活动。 【材料研读 解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 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西方的近代文 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
5.(2021广东深圳宝安一模)伯纳德·戴迪在诗中写道:“非洲,擦干你的眼 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 性事件是 ( ) A.纳米比亚独立 B.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C.1960年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答案 A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 主义的枷锁。故选A。
答案 (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 情绪的发展;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促进 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3)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 权,发展民族经济,保卫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等。 (4)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坚信,课前预习教案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好的课前预习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第五单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我将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的认识和体会。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荆轲刺秦王》。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主旨思想。
这篇文章采用了散文的形式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并在文中交代了荆轲刺秦的缘由、过程与结果。
全文表现出来的是荆轲站在理想和事业的高度,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作为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背景、风俗和人物特点,进一步领悟主题和群众性。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以下课前预习教案:(一)活化前置知识,提高兴趣在引出“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之前,我会提前在教科书上让同学们熟悉“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
在引出故事情节之前,我会让学生画一张“荆轲”形象图,认真捕捉原文中关于荆轲的描写,了解荆轲的生平、性格、工作和历史地位。
这些预习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了铺垫。
(二)解读核心难点,牢固掌握在预习阶段,我会以结构分析和主题阐述为重点,分析全文结构、人物特点和内涵。
在学生开始阅读全文之前,我会先放一些段落,让学生先行预习并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主旨思想,并分析构造手法和修辞手法。
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核心难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三)巩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巩固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我会安排一系列复习和联想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口头和书面复述课文内容,采用仿写或补充形式来演绎故事发展;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或写作;或者安排课堂游戏或小说表演活动,深入理解和体味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5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1一、概况1.悠久的历史(1)广东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韶关的“马坝人”,距今约12.9 万年,该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
(2)佛山的西樵山古石器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至今发现的一处石器时代大型开采石材和制造石器的场所。
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发现的多个遗址中,都发现贝壳,因此称为贝丘文化遗址。
通过对贝丘文化遗址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我国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农耕渔猎文化。
(3)广东的手工业丰富多样,主要有冶铁业、陶瓷业、酿酒业、榨糖业、制葵业(新会是的葵乡)等;粤绣、佛山剪纸、广东象牙雕等是广东民间工艺的瑰宝,其中粤绣、湘绣、苏绣、蜀绣并称为全国“四大名绣”。
2.三大民系(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主要由古越族与中原汉族融合而成,方言是粤语。
(2)潮汕民系:方言是潮语(是由闽语和古越语融合而成),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次方言。
(3)客家民系:方言是客家话(是在中原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3.建制沿革:秦统一岭南后,设三大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管辖。
北宋时,广东的名称出现。
“广东省”作为地方行政建制称谓,是从清朝开始4.建筑工程(1)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2)客家围龙屋是我国经典民居之一。
(3)开平碉楼是中国第35 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广东的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4)广州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和导学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结合课件呈现的相关材料,教师讲解“冷战”的背景: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美国被苏联视为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国家战略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教师提问: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让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作答。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
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
……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欧洲复兴计划__”,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5.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__西德__”。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民主德国__”或“东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布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馆并解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展示: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馆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讲述: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而中国馆展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欧美国家再一次兴起科技革新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为内容来策划一次博览会。
●探究新知活动一:确立博览会的主题、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设置的展馆。
1.请同学们阅读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找到答案和依据。
2.讨论得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三、课堂总结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
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到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政“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于2016年6月24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欧元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的离开而走上下坡路。
——2018年人民网A.据材料一表格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B.材料二中由于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导致英国退欧,请你为欧盟化解英国退欧出谋划策。
提示:英国“退欧”于事无补,逃避欧洲区域一体化违背时代潮流(反“一体化”潮流);各国要开放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欧盟改革,共度时艰等。
(类似亦可)归纳总结:欧洲联合与英国退欧欧共体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有统一货币欧元。
历史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英国退欧”是反“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
【图解联合】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
提示:经济发展三个阶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世纪七八十年代;(3)20世界90年代以后。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材料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归纳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图解崛起】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结合二战后美、英、法等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说说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提示: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其共同原因在于政府适当的调控政策、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