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群体行为分析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概述1.1 群体与群体行为定义群体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1.3 群体行为的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功能性群体与过程性群体垂直群体与水平群体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群体规范与价值观群体内部的关系网络2.2 群体过程沟通与信息传递决策与冲突处理群体动力与群体气氛第三章:群体动力与群体心理3.1 群体动力群体内部的力量与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与相互影响领导与群体动力3.2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特点与影响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变化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管理4.1 群体行为与管理原理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原则群体行为与管理的方法4.2 群体行为与组织效能群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提高群体行为效能的策略应对群体行为问题的方法第五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5.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点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5.2 组织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作用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的关系第六章:群体决策与创造力6.1 群体决策过程群体决策的阶段与步骤信息搜集与分析决策制定与执行6.2 群体创造力与创新群体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群体创新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群体创造力的策略第七章: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7.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与团队的定义团队建设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7.2 提高团队效能的策略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与协作明确的团队目标与角色分工有效的团队沟通与领导第八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8.1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组织结构优化的策略8.2 组织变革与管理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应对组织变革的挑战与策略第九章:组织冲突与管理9.1 组织冲突的原因与类型组织冲突的来源与影响组织冲突的类型与特点组织冲突的管理与解决9.2 组织冲突的处理策略冲突识别与评估冲突调解与协调建立冲突管理机制第十章:组织效能与绩效评估10.1 组织效能的评估指标组织效能的定义与衡量组织效能评估的关键指标组织效能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0.2 组织绩效改进策略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重要性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与步骤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实践案例第十一章:组织沟通与信息传递11.1 组织沟通的概念与过程组织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沟通的过程与要素组织沟通的类型与方式11.2 有效组织沟通的策略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提高组织沟通效果的方法电子沟通与社交媒体在组织沟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组织领导与领导力12.1 组织领导的原理与理论组织领导的定义与重要性领导理论的发展与主要观点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12.2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领导力的核心素质与能力领导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领导力培养与培训实践案例第十三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1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3.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环节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人际关系第十四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论组织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伦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决策14.2 组织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组织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挑战组织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与实践15.1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应用15.2 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组织行为学实践案例解析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7章群体行为的动力 2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7章群体行为的动力 2

第四节 群体冲突
一、冲突的性质与类型 (一)群体冲突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冲突(Conflict)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 排斥。 ●冲突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个体内心的心理冲突、个体与个体 之间的“人际冲突”、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 冲突等)、不同的领域和所有的行为主体之间。
二、影响群体行为的基本因素 ●影响群体行为的基本因素,从群体行为产出结果角度来看,也是影 响群体绩效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的构成关系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通过对群体外部环境条件因素、群体成员因素、群体结构 因素、群体任务因素、群体互动过程因素以及群体绩效因素的讨论分 析,来比较全面地认识、理解群体行为的一般特性。
2. 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即“口服心服”。彻底服从。 ●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即“口服心不服”。阳奉阴违。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即“口不服心服”。外强中干。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即“口不服心也不服”。特立独行。
3. 从众行为的作用
●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形成群体压力,影响和改 变个体的不良行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七章 群体行为的动力
●群体行为既不是指群体内每个成员的个人行为,也不是 指群体所有成员行为的简单相加之和,而是指群体内的各 种活动以及影响群体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 时也包括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协调过程。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除了群体的一些静态特征,还有 群体的一些动态特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有关的概念;理解影响群体行为的基 本因素;了解群体规范与压力的作用;掌握群体规范与压力在管理中 的正确运用;理解从众行为的作用;了解群体士气和群体凝聚力的作 用;理解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掌握提高群体士 气与凝聚力的方法;理解冲突的性质与类型;掌握群体冲突的管理对 策;理解群体信息沟通的功能;理解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掌握 进行有效沟通的对策;掌握群体决策的优劣势;理解影响群体决策的 心理现象、群体决策的技术方法和群体决策有效性问题。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管理

第五节 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群体决策的优点 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 决策的质量。 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 行。 群体决策的缺点 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存在有客观必然性,应做到“心中有数”:正视 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了解其产生 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成员构成、领导核心、 行为目标及活动方式等。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积极型—支持 与保护;中间型与消极型—积极引导;破—分化 瓦解 改造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 注意目标导向;注意感情联络;做好“头头”的 工作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图7-1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人数
(3)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4)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 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5)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心理因素:价值观、态度一致;兴趣、 爱好一致;性格、脾气相投或互补 环境因素:工作与生活方式因素:如同 一班组的人经常接触;共同的利害关系; 亲缘关系:如亲戚、同乡、同学、师徒、 上下级等。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性。 浓厚的情绪色彩。 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 群体内部有灵敏的信息沟通渠道。 自然涌现的群体领袖。 非正式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和排他性, 非正式群体有较大的重叠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4
一、群体
群体都发挥哪些功能?
(四)群体功能
群体由哪几部分构成?
(三)群体结构
群体的类型有哪些?
(二)群体类型
什么是群体?
(一)群 体
5
(一)什么是群体
交往
个体A
个体B
活动
情感
1.霍曼斯(G.C.Huma ns) 2.彼特的·三布要劳素(理P论eter M. Blau) 的社会交换理论
C 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群体决策的特点
优点
• 整合资源 • 扩展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 增强民主性、合法性
缺点
• 办事缓慢、成本高昂 • 常常导致妥协和盲从 • 极端化倾向 • 责任分散
20
(三)群体决策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
满意原则
信息准确、 全面原则
民主原则
21
(四)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环境
规模
地位
成员组成
规范与
个性特征
2、互动性、认同性。
3、稳定性、规范性。
7
(二)群体的类型
群体类型
假设群体 实际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开放群体 封闭群体
8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维度
正式组织
建立条件
明文规定,正式结构
运作机制
权威和责任
关注的出发点 任务的完成
领导权利来源 管理代表
行为指南
法律和准则
控制来源
报酬与惩罚
非正式组织 无明文结构,无正式结构 兴趣和利益 个人需要 群体给予 道德和规范 约束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
为员工的情绪宣泄提供一个安全
运作
阀门
支持从众行为

群体行为专业知识讲座

群体行为专业知识讲座

群体行为
一、结群行为 二、争斗行为 三、优势序列 四、领域行为
公猪结群旳优点
• 公猪混群管理能够提升喂养员管理定额,减轻喂养 员追赶公猪运动与配种时旳劳动强度;
• 公猪集体到舍外运动场排粪尿,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尤其是冬天,舍内无异味,确保舍内温暖干燥。
• 增长公猪在舍外逍遥散步时间与日光浴,增强了公 猪旳体质,四肢强健,延长使用年限。
争斗是动物个体间在发生冲突时旳反应,由 “攻击”与“逃避”两个部分构成。
争斗行为都是对同类动物,为种内斗争(竞 争),多为争夺食物、领地或配偶。种内斗争一般不 造成死亡,与捕食不同。有时争斗行为也指向异种动 物。
群体行为
一、结群行为 二、争斗行为 三、优势序列 四、领域行为
争斗行为旳生物学意义
争斗行为是建立群体秩序必不可少旳手段:
争斗时假如一方取胜,后来不必较劲, 败方会随时随处予以避让或屈服,多数动物 暴露臀部以示投降。
群体行为
一、结群行为 二、争斗行为 三、优势序列 四、领域行为
3、优势个体旳特征
多数物种中,优势个体在外表 上有明显旳特征。
一般来说,优势个体体格高大、 毛色鲜艳、声音嘹亮。优势个体特 征旳形成与性激素有关。
群体行为
一、结群行为 二、争斗行为 三、优势序列 四、领域行为
二、泌乳母猪结群旳措施(一)
• 妊娠母猪产前10天结群:按母猪预产日期,将产前 10天旳妊娠母猪编成1群。此时,母猪腹部隆起。行 走不便,它本身走路小心翼翼,注意安全。母猪混 群时争斗轻微,经过2天相互熟悉,就会和平共处了。 注意,坚决不许在产仔时混群,不然因为母猪争斗, 踩死仔猪事件时有发生。
2、领域行为与动物管理(二)
肉牛:在露天圈场喜欢占据边角,不乐意 留在空旷旳中心,在设计运动场时以长方 形为佳;

第七章 群体的性质、规范与角色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七章  群体的性质、规范与角色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3.群体是由两个或更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体所组成(Shaw,1981) 4.个体互动使人们成为一个群体,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批人组成了一个 群体(克特·巴克,1977) 5.群体是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通过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 的一个集合体(俞国良,2006) 6.群体是由人们自发形成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无固定 编制的群体,主要用于满足人们某种生活需要,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梅奥,1931)
2.角色的探讨
G. H. 米德
R. 林顿
H. H. 凯利和J. W. 蒂博
J. L. 弗里德曼
Л.布耶娃(1968)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11
二、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三、角色的扮演
1.角色认同
什么时候应该表现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等等;社交规范,用于规定群体成
员日常的人际交往行为,比如,应该与谁共进午餐、工作中如何交友和进
行社交活动等等;资源分配规范,涉及工作任务安排、工具分配方式等。
。2.群体规范的形式 心理学家常常将群体规范划分为正式规范(formal norm)和非正式规范 (informal norm)(俞国良,2006)。 3.群体规范的范围 一是它能否促进群体的生存。
地位(status)是群体成员对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界定,以此反映出个体在 群体中的重要程度的差异(Wilson,1978)。 3.角色 角色(role)是指群体成员对于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的稳定期望。 4.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cohesiveness),是指将成员维持在群体内部的力量。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一)失真源 (二)沟通焦虑 (三)过滤 (四)选择性知觉 (五)情绪 (六)语言
(三)过滤
发送者故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 对接收者更为有利。如:隐瞒、虚报。 组织层次越多,过滤信息的机会也 越多。越注重形式、外表的组织,越 容易鼓励过滤行为。
(四)选择性知觉
在沟通的过程中,接收者会根据自 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 个人特点有选择的去看或去听信息。
(2)戴维斯:非正向沟通形 式
1) 单线式沟通--发送者通过一连串的人 把消息传递给最终的接受者。如图4.5(a) 2) 集束式沟通--有选择地传递给自己的 朋友或有关的人。如图4.5(b) 3) 流言式沟通--由一个人主动地把小道 消息传播给众人。如图4.5(c) 4)偶然式沟通--由于偶然的机会把小道 消息传播给他人。如图4.5(d)
1 2 3 4 5 6
我们这次的任务失败了 别忘了在下班前把货送到 我希望你对此满意并继续订货 这次的报告写得好多了 我们不允许刚刚参加工作就上班迟到 免费早餐仅限于20元以内,超出部分请自付
7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的话,可终止续约
8 外派工作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困难比较多
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消极语言 1 2 3 4 5 我们这次的任务失败了 别忘了在下班前把货送到 我希望你对此满意并继续订货 这次的报告写得好多了 我们不允许刚刚参加工作就上班 迟到 积极语言 我们没有完成任务 记住在下班前把货送去 当你有什么需要时就请打电话给我 这次的报告写得更好了 对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保证按时上班很重 要
星期一,鲁兹行动起来。他指导设计 人员构思一个大马力的运动型跑车,使 用为卡车系列开发的V-10发动机。这项 决策在公司并没有激起太大热情。如: 财务人员指出,为减轻公司债务,投资 额度最好降为8000万美元,市场官员质 疑说,道奇经销商们长期以来只习惯销 售低于2万美元的车型,他们能否有效地 销售价值5万美元的跑车呢?他们还提到, 无论是鲁兹本人还是他们都没有进行过 市场研究来支持这项决策。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2.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1)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内在的需要和周围 环境的相互作用。 (2)群体中各种力处于均衡状态是相对的。 (3)群体行为是各种相互影响的力的—种错综复 杂的结合,这些力不仅影响群体结构,也修正群体 中个体的行为。 (4)很多情况下,群体总体不是群体部分的总和, 而超越了总和,即“1+1>2”。
凝聚力高的群体有以下特征: 凝聚力高的群体有以下特征:
①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 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②群体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成员对全体 有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 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 ③群体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群体工作的责任, 时时关心群体,并注意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 ④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 豪感。
对群体压力的评价
首先,群体压力将引起个体内心的冲突, 个体必须在维持独立与归属群体二者中做出选 择。这种情况极易使个体受到挫折,磨灭其个 性特征,窒息成员的创造性。堵塞一些言路, 压制积极性,所以,群体压力是对个体的一种 对个体的一种 威胁。 威胁 其次,如果站在群体的立场来看,当群体 想要达成某种目标时,必须依赖全体成员的支 持和合作。而且,有时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 采取大家一致的行动,无法迁就少数个别人的 愿望。此时,群体压力便成为前面所说的“群 群 体动力”。 体动力
四、群体的规模
1、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 、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2—7人。 有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人;多数学者认为, 小群体的上限以7人为最佳。
2、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些学者研究了不适当的 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资源的总量也增加,但这 些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如群体间的不同点也增 多,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 随着群体人数增多,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 会减少。 群体人数越多,就越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 成员的活动。 随着群体人数增多,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多。 群体成员人数越多,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越 低。

第七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七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七章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一、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集群行为是与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

集群行为的概念: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集群行为。

按照N.斯梅尔塞的观点,集群行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集群行为是由某种共同的信念引导的。

这类信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信念,有时它涉及威胁、阴谋等非正常力量;(2•)集群行为不是确定的行为。

它的制度化程度很低,用布鲁默的话说,集群行为是“一种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环境而歪曲或形成”的行为;(3•)参与集群行为的人认为凭借集群的力量能够重建或恢复正常的社会行为。

二、集群行为的条件众多的研究发现,集群行为或多或少地与以下五种条件相联系。

(1)环境场所。

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环境场所,反过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作出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

(2)社会失范。

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只要是一大批人失去了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

例如在失事的车船中,在失火的影剧院或者是突然遭到意外袭击的一群人,他们由于没有想到要应付此类事件,所以没有事先明确的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能靠自己临时的判断和接受他人的暗示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因此,在这种没有规范指导的情况下极容易产生集群行为。

(3)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

•这是比较重要的促成集群行为的社会条件。

因为许多集群行为是危害现存制度的,所以,维护这种制度的机构也自然会努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

但是,一旦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并且看来将要崩溃时,便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相对剥夺。

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特别是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上升的满足和期望之后,突然来一个倒退,这种相对剥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人们习惯了期待更多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群体思维
--指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 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 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 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1、表现:P241
(二)群体转移
--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 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 最初的观点和立场,在某些情况下 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 移。
(六)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
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 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
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 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
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
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
(七)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
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 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二、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 望。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 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 织目标一致,因为规范对成员行为有着 强大的影响力。
(二)规范的形成
1、规章制度 2、领导者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做的 明确规定 3、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4、私人友谊 5、过去历史中的保留行为
高工 作 绩
低效
第一次会议
阶段2
结束
阶段1
飞跃
A
(A+B)/2
B
第二节 群体动力理论
一、群体动力的概念
群体动力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 的,他运用物理学中“场”理论,分析 研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公式:B(群体行为)=f(P,E)
群体动力理论涉及到群体活动的基本规律、 规范的形式以及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是群体研究的重要内容。
降低凝聚力的因素及其结果
降低凝聚力 的因素
高差异的群体组成 不成熟的群体发展阶段 相对大的群体规模 物理上的分散 群体的失败
低凝聚力的 结果
目标达成困难 增加了群体解散的可 能 成员间更少的交流 个人主义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二、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 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 式实验,如图:
x
ABC
对于 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 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 众行为。
(二)从众行为的不同表现
1、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表里如一”、 “口服心服”。 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表里不一”、 “口服心不服”。 3、表面不从,内心接纳。 4、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表里如一”、 “口不服心也不服”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评价准则的功能 3、对成员的约束功能 4、行为矫正功能
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通过教育和引 导,使工作群体形成积极的群体规范, 克服消极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没有 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 在于其效率。
三、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P204
(一)从众的概念
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随群体的倾 向。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 群体中多数人不一致时,一般会感到一 种心理紧张,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这 就是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人与群体 主流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人在群体 中的这种要求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一致的 现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或倾向。
第七章 群体行为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发展的阶段
群体规范及其形成、功能、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影响群 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群体决策 的利与弊、群体决策技术
重点:群体的分类、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规范
的功能、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 因素、群体决策技术
2、震荡阶段(storming)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 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是对群体加给 他们的规范,仍然予以抵制。而且, 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 执。这个阶段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 就相对明确了。
3、规范化阶段(norming)
--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 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 的凝聚力,并会产生强烈的群体身份感 和友谊关系,当群体结构稳定下来,群 体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 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在群体内的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 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 引力。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领导方式 2、成员的同质性 3、外部的威胁程度 4、规模与地位,加入群体的难度 5、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6、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奖励方式 7、空间与时间上的接近程度
社会懒惰现象

每 人 努 力 程 度
低 一人单干
小群体
大群体
活动方式
2、如何减少社会懒惰行为
1)关注工作任务中有趣和有意义的方面,来 增加小组成员的工作参与程度
2)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个人的贡献是可鉴别 和有意义的
3)告诉小组成员他们不应该容忍那种不充分 的努力和工作
4)告诉小组成员应该使自己的工作表现受到 评价
三、群体决策技术
(一)脑力激荡法
--也叫头脑风暴法,即利用产生观 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 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 这是创造观念的一种程序。
(二)命名小组技术
--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 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优点:允许群体成员正式地聚在一 起,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 地思维。
三、群体的分类
(一)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 分配及行为分工清晰、成员地位及角 色明确、群体规范相对完善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建立在某种共同利益 基础上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
(二)按群体性质划分
1、命令型群体--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 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2、任务型群体--为完成某相工作任务而在 一起工作 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任务型 群体不一定是命令型群体。 3、利益型群体--基于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 而形成 4、友谊型群体--基于成员共同特点形成
5)确保小组成员获得的部分奖励是根据他们 自己的表现给予的
(三)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启示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根 据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个体对工 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工作场地的可 能条件,妥善地安排群体或个体工 作以充分地利用社会助长作用,减 少社会抑制作用。
五、群体内凝力(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
难点:群体的分类、群体发展的阶段 基本概念:群体、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社会助
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群体凝聚力、人际关系
本章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群体动力理论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群体
指组织中由两人以上组成、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相互作用、并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集 体。 群体的特征: –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相互作用; –共同目标。
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 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其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 价值。
(五)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会促

发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社


群体与个人联 系程度

会阻
发 展




B
(1)先进集体型 (2)一般集体型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 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三)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 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四)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 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 导都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 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 具有个人意义。
(三)德尔斐技术
--与命名小组技术相似,只是从 来不让群体成员面对面地聚在一起。 优点:能保证群体成员免于他人地 不利影响。 不足:占用大量时间
(四)电子会议
优点:匿名、可靠、迅速。
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
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 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个人因素 1)智力因素--智力越低越易从众; 2)情绪的稳定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 易从众;要么极端地拒绝从众; 3)自信心--自信心差的人易从众; 4)个性特点--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 的人易从众;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易从众
2、环境因素
1)群体的气氛--鼓励群体行为一致性的 群体易从众 2)群体的竞争性--内部竞争程度越低越 易从众 3)群体凝聚力--凝聚力越高越易从众 4)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越多越易 从众 5)群体目标--目标越一致越易从众 6)群体的规模
2、决定社会助长作用的因素
1)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 2)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 3)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
(二)社会抑制(惰化)作用
--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而受到减弱。
1、出现原因:
1)付出的相等性(“别人都游手好闲,为什么我不 能呢”); 2)个人责任心的丧失(“在这个大集体中,没有人 会注意到我”); 3)奖励分享所导致的付出减少(“所有的人都得到 相同的报酬,为什么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呢?”); 4)大的群体中管理协调的复杂性; 5)工作并不重要、令人厌倦或太简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