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合集下载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摘要]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性特‎征明显表现‎为:与学生间的‎互动行为增‎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上的‎特征,将为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出现,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问题就‎成了该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培养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等‎问题,也包括有关‎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尽管这一模‎式源于已有‎的初、高中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和小学教‎师中等培养‎模式,在构建中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它必须具有‎新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内‎涵,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展开‎的今天,拓展这种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新的内‎涵,尤其是开创‎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使这种‎培养思路更‎具可行性,行为训练的‎内容更贴近‎小学教师的‎实际,我们从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入手‎,以期获得有‎意义的启示‎。

为此,我们在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同时,着手编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以求从定量‎的角度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加以更‎为清晰的描‎述。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调查是采用‎自编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进行的。

问卷涉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学‎言语行为、教学调整行‎为、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

每个部分配‎有若干个问‎题供被调查‎者回答。

问卷采用选‎择式回答方‎式。

调查对象的‎选择。

根据已有的‎条件,调查是以苏‎南地区部分‎城乡小学教‎师为对象随‎机选取的,采用发放和‎邮寄两种方‎式进行的。

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邮寄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9份,共计53份‎有效问卷。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文(二篇)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文(二篇)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文教师是学校中的重要岗位之一,尤其是二小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导者,承载着培养和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二小教师应当遵守一系列行为规范,以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引领。

以下是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严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必须时刻维护教师职业道德,保持师德高尚。

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体罚、侮辱、歧视等伤害学生的言行。

二、保持良好形象:二小教师是学生模范的榜样,应当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

教师要穿着整洁、庄重,言谈举止得体,以示威范。

同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将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精心备课教学:作为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配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

四、严守纪律要求:二小教师应当自觉遵守学校和教育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教学任务,不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

同时,教师要严禁以权谋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维护教师行业的声誉。

五、关心爱护学生:二小教师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六、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作为二小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思考。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七、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二小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应当定期与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八、注重自身职业发展:二小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提升。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S—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情境(Situation)、师生行为(Teacher and Student Behavior)和结果(Target)进行分析,来评估和改进师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在小学教育领域,S—T分析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

一、情境分析在小学教育中,情境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情境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条件,为后续的师生行为评析提供数据支持。

以一节小学数学课为例,情境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板书、示范、讲解等。

2.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对知识点有兴趣和理解。

3.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是否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和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情境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所拥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后续的师生行为评析提供基础。

二、师生行为分析师生行为分析是S—T分析法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根据师生行为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可以认识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教师的行为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教师的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行为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中是严厉还是温和,是支持还是批评。

2)教学技能:教师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知识点,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课堂管理: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和管理学生的行为。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学习行为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S—T分析法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师生行为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中小学课堂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分析

中小学课堂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分析

会的。如果教师用传统的 语言讲授, “ 填鸭式” 的将知识灌 输给学生, 最终学生只知道“ 所以” , 不知道“ 因为” , 久而久 之, 学生对学习 会产生厌烦的 情绪。 相反, 利用视频、 音频、 动画等形式可以创设情境 ,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 内容 , 让 学生在情境中找到问题的真谛, 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 目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存在 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 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
都属于信息化教学行为下的 文字投影。 信息化教学行为的优点主要有 : ( 一) 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 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教师展现的教学内 容都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 的, 因此 , 在上课时直接呈现出 来, 节约大量的时间。
( 二)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进行图像投影 、 播放视频 、 音频以及动画时, 学 生往往会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 认真看, 积极讨论, 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 三) 创设情境 , 便于学生理解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 很多抽象的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意
读, 这与传统的 教学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效果也得 不到改善 。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将课件 画面制作的过于“ 花哨” , 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与内容无关的 动画图片等,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 课堂教学, 影响 了教学效果。 ( 三)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常常处于无效状态 有些教师从开始上课到下课, 整堂课都开着多媒体, 而在讲课过程中 用到多媒体的 次数和时间很少。 教师恰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基础教育设施的改 善,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 呈现 出传统教学行为无法比 拟的优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 试行) 》 明确要求: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 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 、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 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是 大势所趋。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种类及优点 信息化教学行为主要有文字投影、 图 表投影、 图像投 影、 播放视频、 播放音频、 播放动画等。由于目前中小学教 室的 基础设施配备情况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信息化教学行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老师行为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老师行为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老师行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老师行为周多喜、动作。

老师的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博得学生愉悦的笑声,能够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从生硬的教学中解脱出来。

3、教法。

老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老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试做这样一个讨论: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的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可就此而共同讨论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讲已成为每一位老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了,只要去创新、去创造,才能到达预期之目的。

4、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老师就应根据学生介入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应用知识,主动拓展知识。

固然教学流程改变了,但教学目的却更圆满地实现了。

二、寻找童心,爱护学生著名特级老师斯霞曾把本人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童心母爱〞。

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教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童心〞呢?笔者以为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寻找:1、要爱护学生。

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

要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孩子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缺点的“问题学生〞。

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

由于只要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本人、爱父母、爱别人、爱社会、爱本人将来的事业。

当然这种爱不是纵容和迁就学生,而是通过爱让学生接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就是育人。

2、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又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需要我们当教师的去认真解读,只要童心才能去解除这些密码。

小学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文(二篇)

小学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文(二篇)

小学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文1.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职工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思想和感受。

不歧视任何学生,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行为对待学生。

我们要给予学生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偏袒任何学生。

2. 严守职责作为小学教职工,我们要严守职责,认真履行教学工作。

我们要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

我们要负责教学,认真备课,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3. 尊重同事同事间应该保持相互尊重的态度。

我们要关心和支持同事的工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进行任何不友善或恶意的言语、行为上的攻击。

保持与同事之间的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

4. 爱护教育资源我们要爱护学校的教育资源,妥善保管和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不随意破坏或浪费教育资源。

我们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5. 保护学生安全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在校园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

对于突发事件,我们要冷静应对,确保学生的安全。

6. 督促学生遵守纪律我们要维护学校的纪律,督促学生遵守纪律。

我们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度的约束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我们要设定明确的纪律要求,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

7. 不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作为教职工,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我们要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不接受或提供任何形式的贿赂。

我们要遵守学校和教育局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学生成长的健康和安全。

8. 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我们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

9. 持续学习和提升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小学教师毛病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教师毛病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教师毛病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任。

然而,在教师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毛病。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存在的一些常见毛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毛病的分类根据对小学教师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将教师的毛病分为三大类:态度问题、教学问题和管理问题。

1. 态度问题态度问题是指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消极、冷漠的态度,缺乏热情和责任心。

这种问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教学计划准备不充分等方面。

2. 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或不良习惯。

常见的教学问题有讲解模糊、教学方法单一、作业布置不合理等。

3. 管理问题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师的管理问题表现为对学生对待不公平、班级管理混乱等。

三、教师毛病的原因分析教师毛病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我们将重点分析个人因素对教师毛病的影响。

1. 对教育理念认识不足一些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合理运用教育方法,造成了诸多毛病的产生。

2. 教学技能不够娴熟教学技能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

一些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而产生种种教学问题。

3. 压力和工作量过大教师职业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压力和工作量,尤其是小学教师。

一些教师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容易产生疲惫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四、解决教师毛病的措施1. 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创造性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自主思考和实践,从而增强教师的教育素养。

2.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课程,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探析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探析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探析概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态势、语调、语气和奖励等教学行为的使用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合理的展示。

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也相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受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都可统称教学行为。

而教师的备课行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行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行为,课堂的各项管理行为,不同评价行为等都属于现时传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和形成核心概念的初始阶段。

这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优质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还是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把有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升可被认为是先进的教学行为,这主要是与偏态性的教学行为相对而言。

现时,学者们开展研究,一般从有效性教学行为和偏态性教学行为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得到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各项特征都是研究者经过反复的课堂观察、教学实证分析的。

研究成果通常是总结性的,因此往往也脱离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比较有限,一线教师难以从中获得快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指导,而“先进的教学行为”恰恰相反,是从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一般的教学进程以及小学数学的课堂内容进行归纳,这样,从上述按照常规教学进程这一角度出发,先进的教学行为就有迹可循了。

先进的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所表现出的目标明确、呈现合理、效果显著的教学行为。

如课堂教学导入行为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整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全方位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的备课行为中,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能熟练安排教学内容和正确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表达幽默而有内涵体态语言、快慢得当调控教学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课堂管理与评价行为等这些都是先进的教学行为。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表现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表现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表现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表现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盲从性教学行为、强制性教学行为、偏失性教学行为、偏见性教学行为、随意性教学行为、滞后性教学行为、阻隔性教学行为、滥用媒体行为等。

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随意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率、效益观念,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教学中存在着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偏差,从而使许多学多学生的学习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儿戏,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废话连篇,节奏松垮,毫无教学效益意识。

偏见性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的满足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倾向某些人而冷淡另一些人。

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给优生、“后进生”以不同的带有偏见性的答问机会与反馈评价。

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教学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的整合。

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中心的唯一目标是完成认知性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教学目标被严重异化,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

如何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如何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

如何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角度评析教师的行为中小学教师观在综合素质考试当中属于教师职业理念模块,可能会考的题型有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是备考的重要方面。

这一块与内容与教育观、学生观我们并称为“三观”,在考试中,考单选题的话,每年题量固定,“三观”单选题是4道,一共是8分,材料分析题一道,是14分,“三观”这一块内容一共是22分,单选题比较简单,重点是材料分析题备考。

1. 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方面。

也就是在材料题中教师两方面的做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标准,应该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

这一点在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一点在材料当中的体现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走出学校,走出课堂,为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

这一点在材料中如果教师在社区中为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就可以体现这一点。

2. 教师行为转变(这一方面在材料中比较容易对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行为的转变分析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行为的转变分析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行为的转变分析作者:张治兰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21年第02期教学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的管理职能,教师行为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作为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知识传播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必然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合适的教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得体的动作、合理的教学流程,可以使课堂焕然一新,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变分析教学管理的提升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要求,成为全社会需要监督的对象。

目前,教学管理的有些方面已经开始转变,如分数管理的淘汰与等级管理的实行,学生的学习不再分数优先,学生可以培养兴趣,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师也在对过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进行思考,转变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快乐成长不断努力。

1.教法的转变教法是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对多位教师的同一节教学内容进行记录后发现,虽然每位教师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会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中找到完全相同的两节课。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法是带有教师个人特色的、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如果对此进行交流,就可以吸收和借鉴别人的优点,获得更大的提高。

教法的不同,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教法的不同丰富了教学的层次。

比如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密切地联系生活,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动画来连贯课堂节奏,带领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融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

2.语言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流畅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使用语言的方式也应有所转变,应该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必须要尊重学生。

小学老师的课堂行为分析

小学老师的课堂行为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一周见习报告本学期我见习的学校是位于江宁区莱茵达路上的“南京市江宁科学院小学”。

在见习的一周里,我平均每天都会听至少一节英语课。

听的课程除了其中两节分别为三年级、六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之外,听得都是五年级的英语课。

上课的内容以“What do sb have?”的句型为主。

以下就几点内容谈谈一周见习的领悟。

(一)课堂口头语言(讲述)小学英语老师在口头语言表达上都较浅显,且中英文一般都是穿插着说的。

比如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谈谈“have”什么物品的时候,会说“自己找东西说说,OK,begin!”所以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read”、“see”“Let’s start.”等等出现频率都较高。

同时,在讲述的语气上,都是较缓和较符合小学生年龄的。

需要引出一些问题的时候,老师会假装不明白,然后用怀疑的语气问“Why……”总的说来,小学教师的口头语言一般简单易懂,这是为了能够很快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能马上领悟。

(二)课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方面,教师会用一些简单的图形表达所要传达的意思。

比如会画“△○☆”来教学生认识这些“shapes”的英文单词。

另外,会通过一些区别于常态的色彩来突出要教授的新单词或者重点。

比如在讲述“You have……”这个句式的时候,老师就单独把“have”这个单词加上了彩色并且在下面划了横线。

(三)课堂声像呈示由于该校区是临时的校区,只有3~4年的学生,且多媒体设备方面并不完善。

除了多媒体教室,一般的班级教室没有配置电脑。

所以日常的课堂上是没有使用电脑的。

但是课堂需要时,如要跟唱课文后面的英文儿歌时,老师会使用磁带播放,带领大家一起唱。

另外,在讲述一些新的单词,特别是一些表示物品的单词(如开瓶器、毛巾等)时,老师会使用一些带单词的彩色卡片,边展示卡片边带领学生们朗读新单词(四)课堂动作呈示小学老师的一些课堂动作会显得有些“夸张”。

最突出的一点是,在和学生一起演唱儿歌时,老师会和他们一起跑跑跳跳。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

S—T分析法在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中的应用S—T分析法是一种行为评析方法,它主要针对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应用S—T分析法对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进行评析,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师生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S—T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的意义、方法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S—T分析法的基本概念S—T分析法,即S—tudy and T—eaching analysis method,是一种系统的、针对行为问题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对师生行为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S—T分析法首先关注研究对象的行为,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揭示出行为问题的本质,最终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的意义1. 促进教学效果小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为密切的交流场所,师生之间的行为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S—T分析法对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进行评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和学生的行为特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之间的行为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S—T分析法评析师生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评析。

通过S—T分析法对自己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评析,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小学课堂师生行为评析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数据,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行为。

2. 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3. 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让教师和学生填写,了解他们对彼此的行为印象及评价。

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6 更新时间:2008-9-20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实践经验、知识水平。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分析和反思以充实、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 使教师对学习的认识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达到默契, 促进共同发展。

成功教学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学生对课堂的厌倦, 而对课堂活动的预见性又是产生厌倦的根源。

因为教师每节课的模式都是相同的, 所以学生对每个教学步骤了如指掌, 这在一定程度和教师达成了默契,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但久而久之, 学生的厌倦情绪也会油然而生。

这就使语言教师不得不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一、对外语教师纠正学生语言错误的反思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过于强调语言输出的正确性, 对学生语言练习中的错误往往是有错必纠, 结果不少学生惧怕失败, 不愿练习, 自然无法取得进步。

究竟如何对待这些错误?首先, 要明确“错误”的概念。

在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里, 有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错误, 有的是“偏误”。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曾对“错误”( mistake) 和“偏误”( error) 进行了区分: 错误具有偶然性, 属于语言运用( 1anguage performance) 的范畴, 犯错误者往往能够意识到错误, 必要时可以自己修正这些错误; 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 属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的范畴, 它们往往重复出现, 犯偏误者也意识不到所犯的偏误, 偏误实际上是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偏误,是人们以外界的语言标准来衡量它们的。

其次, 对待不同的偏误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

总的来讲, 在纠正学生偏误的过程中, 既要强调语言的正确性,也要强调语言的流利性。

一方面, 教师要从偏误的可理解程度( intelligibility) 、可接受程度( acceptability)及冒犯程度( irritation)来决定是否纠错。

谈谈小学教师工作特点

谈谈小学教师工作特点

谈谈小学教师工作特点作为小学教师,区别于中学教师,其面对的小学生年龄偏小,贪玩好动,学习的主动性极差,身心发育不成熟。

因此,小学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要全面。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很低,如果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和单纯布置作业,那是不行的,学生可能不认真听讲,也可能不去好好地按时完成作业,这两个“可能”已经得到了验证:我在上课的时候,有一道作业题是这样要求的——去课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我把问题的要求读了一遍后,让他们去找,结果有些学生就没听要求,看到这些学生的茫然所措,我又要求他们把课本拿出来翻到那一课,等我巡视一周后,发现还有个别的学生桌子上空空如也,直到我拍着桌子生气地大声训斥,孩子们才哗哗地翻起书来,问题很快做完,做题的时间还没有我指导作业时间一半。

因此小学教师教学是一个督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督导不严也不行。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学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严父,有必要的威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威力,提高授课效率。

但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仅仅是“严父”还不够,有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应这一套,这个问题我也得到了验证,也是当天下午,我们班有一个小女生,平时学习很好,上课听课也非常认真,但是自从我拍案怒吼后,这个小女孩却有点痴痴呆呆,老是低着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叫她的名字,发现她竟然有些战栗,看我的眼神也有些恐惧,放学后我故意跟她说话,询问她的家庭情况,等她松懈下来,我又试着问她喜欢哪一位老师,她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数学老师的名字。

我失望之余,不禁思考,对待小学生不能简单粗暴而忽视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继续和她交谈,又帮助她整理书本,看着我把她书本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她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因此对待这些学生老师还要扮演“慈母”。

小学教师角色的定位还应该是保姆,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打扫卫生往往事倍功半,孩子们吃力地扫着,又费力地把桌凳排列“整齐”,但是每次卫生评比都是名落孙山,基本上在全校的倒数之列。

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分析

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分析

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各种行动和活动,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举措和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一、教学准备1.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具,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核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 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的整体安排和设计。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准备好教学教具等。

3. 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时候。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教学引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师应通过启发性问题、实例引入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

2. 教学展开教学展开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要注重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演算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

3. 教学巩固教学巩固是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巩固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和总结,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对教学行为的客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3.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价,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教师教育行为五大特征

教师教育行为五大特征

教师教育行为五大特征嘿,各位老师们!咱今儿来聊聊教师教育行为的五大特征,这可都是宝贝呀!咱先说这第一个特征,那就是要有耐心,就像老农民种地一样。

你想想,种子种下去,得等它慢慢发芽、长大,可不能着急。

对待学生也是这样啊,有的孩子理解得慢,咱就得有耐心等他慢慢跟上,可不能嫌他笨,说不定哪天他就突然开窍了呢!这要是没耐心,那不就像一阵风,吹过就啥也没啦?第二个特征呢,得有爱心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

他们在学校里,咱就是他们的依靠呢!要是学生遇到困难了,咱得第一个冲上去帮忙,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爱心就好比是阳光,能让学生们茁壮成长,没有爱心的教育那能叫教育吗?然后呢,是要会引导。

老师可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得像个引路人一样,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记得牢呀!不然就像赶鸭子上架,效果能好吗?再说说这第四个特征,得善于鼓励。

学生们就像小树苗,需要不断地鼓励才能长得直直的。

一句表扬的话,可能就让学生开心一整天,学习劲头更足了。

咱可别老是批评指责,那多打击孩子呀!最后一个特征,就是要以身作则。

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呀!你总不能一边叫学生要诚实,自己却撒谎吧?那学生能信服你吗?这就好比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

想想看,要是一个老师没有耐心,爱心也不足,不会引导,不懂得鼓励,还不能以身作则,那能教出好学生吗?那肯定不行呀!咱当老师的,就得把这五大特征时刻放在心里,好好践行。

这样,咱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多有成就感呀!咱可不能误人子弟,得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教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把这五大特征牢记在心,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小学数学优质课师生互动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

小学数学优质课师生互动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

小学数学优质课师生互动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小学阶段。

而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讲解、练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优质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彼此交流、沟通、交往,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

师生互动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提升思维能力。

[[1]]一、小学数学优质课师生互动行为的特征师生互动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过程,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因此,小学数学优质课师生互动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沟通、交往,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的双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还包括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等。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摘要】语文教师的知识、观念、工作积极性和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学的作用,必须通过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

学生也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

因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外部行为表现【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2-0059-01影响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语文教师自身来说,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以及语文教师的监控能力等,都会对其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职业理想决定了其行为的积极性,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等决定其实施教学行为的一般方式,监控能力则不断对其行为进行调节。

在职业理想、知识素质相近的情况下,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监控能力无疑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

研究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就拿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来说,个人教学效能感越强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控制定向越人道,学生的自主性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同样,教学监控能力更是时刻驱使着语文教师协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外部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行为也有很强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个别性,不同语文教师在不同场合下可能采取不同的监控手段和不同的教学行为。

这些教学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监控手段的复杂性,也就导致了外部行为的多样化。

语文教师不应也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程序去要求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然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这种方法的外显。

这种方法是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的,在心理学上,我们称这种教学活动中所运用方法的知识为教学策略,指的是关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性知识,它与教学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

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教学行为的特征及转化一教学行为及其特点何谓教学行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素来见仁见智、各言其是。

我们运用系统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势等。

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有很大成分的无意性(多是有意后行为)和不自主性。

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和把握。

其二,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

这种内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

在教学中,只有当内在行为全部投入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

因为它具有内在的、强迫的力量,迫使教学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对行为进行调整和修正。

如果忽略了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教学效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从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上看,教学行为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目的性教学行为是在对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教学行为目的服从于教学目的,是把教学目的中的众多因素进行内化并形成教育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确立教学行为导向并集中体现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是一种智能性行为。

教学行为目的是与教学效益密切相关、协调一致的,教学行为目的越明确,导向作用越大,教学效益越高。

(2)社会性从教学活动的属性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教学行为也就因此带上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内容。

既是如此,教学实践就得按照社会实践的原则、规律进行,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变换自己的行为,体现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并从社会道德、社会审美的要求上改善这种行为,使之得以充分地社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摘要]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性特征明显表现为:与学生间的互动行为增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上的特征,将为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出现,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问题就成了该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培养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等问题,也包括有关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尽管这一模式源于已有的初、高中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和小学教师中等培养模式,在构建中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它必须具有新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内涵,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展开的今天,拓展这种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新的内涵,尤其是开创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使这种培养思路更具可行性,行为训练的内容更贴近小学教师的实际,我们从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入手,以期获得有意义的启示。

为此,我们在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同时,着手编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以求从定量的角度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加以更为清晰的描述。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调查是采用自编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进行的。

问卷涉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学言语行为、教学调整行为、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

每个部分配有若干个问题供被调查者回答。

问卷采用选择式回答方式。

调查对象的选择。

根据已有的条件,调查是以苏南地区部分城乡小学教师为对象随机选取的,采用发放和邮寄两种方式进行的。

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邮寄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9份,共计53份有效问卷。

为了有利于分析,还对邮寄问卷的调查对象进行了专题、开放式的书面访谈。

同时,还在该地区部分初中发放、回收了45份问卷。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频数及百分比统计,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对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差异性检验,用以对照分析。

三、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分析.言语行为特征:体态语言的运用极为广泛生动、形象是大多数人对小学教师教学表达行为特征的描述,因为,在小学的课堂里,往往是气氛热烈,师生投入。

我们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对体态语言的积极运用,使得现在的课堂更加活跃。

在53份问卷中有52、%的教师喜欢或比较喜欢采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语气来强调所教授的内容或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45.3%的教师有时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

可见,在小学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喜欢运用直观、丰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教学信息,并以适当的夸张来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调查反映出,在体态语言的使用类型上,象征性、说明性的体态语言使用最频繁。

在回答“你的教学语言特点总体上说是以生动幽默见长,还是以严谨简明见长”这一问题时,有26.4%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属于前者,9.5%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后者,51.3%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两者兼备。

可见生动幽默的特点是小学教师共同具有的特点。

但同时也表明,小学教师对严禁、简明的教学语言行为并不排斥,而是力求两者的完美结合。

教学调整行为特征:注重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之目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更为喜欢通过“改变与学生的交往方
式”来改善自己的教学,经常采取这种行为方式的教师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

以下依次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67.9%的教师以“改变媒体的使用”来改善自己的教学;54.7%的教师以“重组教学内容”来改善自己的教学;34.0%的教师以“改变教学进程”来改善自己的教学。

与初中教师相比,小学教师喜欢用“改变师生交往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初中教师喜欢用“重组教学内容”改善自己的教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从小学教师的交往方式看,对话式的、参与式的交往较多,面向小组或集体的较多。

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则以讲解和个别问答居多。

所以,小学教师的教学往往是更多地关注全体学生,追求的是课堂活动的一致性。

另外,在对待“教学进程”的态度方面,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两者是一致的,都不愿意以“改变教学进程”的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

这与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无关系。

教学管理行为特征:注重教学秩序的维护,但在行为方式上,引导方式已取代压制方式我国中小学校的课堂历来讲求秩序,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管理极为重视,管理的目的也较为清晰——维护教学秩序。

在这次的调查中,同样反映出了这一行为特点。

98%以上的小学教师都会以各种行为方式对教学秩序加以维护。

所不同的是,采取的管理行为方式与以往有明显不同。

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常用的管理行为方式依次为:体态语暗示,占总人数的80.8%;提问,占总人数的61.6%;运用集体舆论,占总人数的28.8%;口头批评,占总人数的25.0%。

从中可以发现,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不是以压制性的批评为主,而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其积极参与为行为取向。

另外,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及为重视效果,力求管理行为既有明显的维持作用,又不产生较大的干扰性影响。

这一点可以从小学教师广泛采用体态语暗示、提问的行为方式来维护教学秩序的行为取向中得到证明。

与初中教师相比,在教学管理中,体态语的使用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教学评价行为特征:积极性评价为主的行为取向教学评价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增强自信心,而消极的评价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那么,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哪些行为方式来评价学生呢调查的结果表明,有94.1%的小学教师经常采用“口头表扬式”的评价行为,这与初中教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而利用课堂练习成绩、口头批评、小测验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分别占教师总数的33.3%、23.5%、14.0%。

可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行为是以积极的评价行为为主要特征的。

口头式的评价具有即时性,且容易被学生理解,这应是小学教师喜欢使用这种行为方式的重要原因。

四、几点启示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从量化的角度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描述,而且,从中我们还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主体性,行为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

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要有,对能体现个人风格、特点的体态语言的主动运用;主动变换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并且表现出交往方式的多样、程度密切等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对体态语言的特有偏好,不仅仅是由于体态语言形象、直观,便于小学生接受。

同时,它还是小学教师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就体态语言的特点而言,体态语的使用与人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在表达过程中使用的多少,往往能出个体的主体性及其特征。

小学教师较多地使用体态语言,较频繁地变换与学生的交往方式等,则应是教师在教学中,行为主体性特征的表露,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独特理解的一种真实的表达。

而这种表达,是以个体的主体性得到解放为前提、以其个性的张扬为标志的。

不仅如此,我们在地教师行为形成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小学教师认为“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学行为的形成影响最大。

并且,有18.8%的小学教师认为是“自我教育观念”在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

而初中教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则把“工作要求”放在了首位,其次才是“教育观念”。

并且只有9.4%的
初中教师认为“自我教育观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行为上的差异,但它至少可以表明,影响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外在因素的作用已经在减弱,而内在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增强。

调查中显示出的小学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特殊性,不能不说是与这种内在影响因素作用的增强相关联。

我们认为,在小学教师教学行为上表现出的这种变化,是与当前小学教学考试制度约束的减弱和新的教育理念畅行密切相关的,是教师主体笥得到解放的结果。

第二,小学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

从调查的结果看,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方面不是很多。

但是,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是细致与周到的,他们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往往能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师生互动、媒体的交替变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教师的这一行为特点,将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调查结果对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职前培养在内容的选择上提供了方向性的依据。

首先,教育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新的教育观念的灌输是必要的,这在我们原有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是有不足的。

其次,小学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的特征是鲜明的,因而对其中特点突出,且教学意义明确的教学行为,可以进行特征描述、行为选取,进而使之转化为教师职前能力培养的内容。

例如,对学生进行体态语言的运用训练;对学生进行课堂组织、管理、评价等行为的模拟演练,特别是围绕着诸如探索式、合作式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等能力培养的行为习得,将更为有实际意义。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教育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物理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