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中2015级高一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2015高一生物备课组计划
![2015高一生物备课组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0ba06ee910ef12d2af9e74c.png)
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高一生物组:吴平红、李欣竹、冯浩、吴迪、车义飞、王萌一、工作思路依据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以提高生物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教学措施和方法1.根据学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并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新成果相联系。
2.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方法,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教研活动记录高一生物
![教研活动记录高一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9d95c5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a.png)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高一生物组于2023年9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9月15日(周五)下午2:00-4: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与人员高一生物组全体教师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主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膜》- 主持:张晓华老师- 过程:1. 张晓华老师首先介绍了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全体教师针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 教师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堂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课后作业等。
2. 教学研讨-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学习的兴趣- 主持:李明老师- 过程:1. 李明老师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2. 教师们就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3. 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游戏竞赛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经验分享- 主题: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主持:王芳老师- 过程:1. 王芳老师分享了她在课堂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建立班级规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时表扬和鼓励等。
2. 教师们就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3. 通过讨论,教师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五、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收获:1. 集体备课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研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教学思路。
3. 经验分享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生物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高一生物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46f1b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e.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二、活动地点学校教师会议室三、参与人员高一生物组全体教师四、活动主题1. 高一生物教学现状分析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策略探讨3. 生物实验课教学经验分享4. 生物学科竞赛辅导策略交流五、活动内容(一)高一生物教学现状分析1. 组长发言活动伊始,高一生物组组长张老师首先发言,对高一生物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他指出,目前高一生物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3)实验教学环节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4)部分教师对生物学科竞赛辅导缺乏经验。
2. 教师讨论随后,全体教师针对张老师的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高一生物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学科竞赛辅导。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策略探讨1. 李老师发言李老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享了她的生物教学策略。
她提出以下几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加强课程整合,实现跨学科学习;(4)注重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讨论其他教师针对李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三)生物实验课教学经验分享1. 王老师发言王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分享了她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心得:(1)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安全;(2)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014-2015第一学期备课组总结
![2014-2015第一学期备课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7670dbda38376baf1fae2b.png)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生物备课组总结1、生物备课组教学情况1.1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树立教师教学的新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使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使媒体与板书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教学常规。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如:预习、笔记、作业、反思以及规范的书写习惯、计算能力等。
课堂是学生施展才华的阵地,关注学生主体,挖掘学生最大潜能,促进学生成才。
1.2加强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组的研究气氛热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老师们在一起研究教法、收集材料,学案导学、合作学习空前得到重视,集体备课组内全公开教学。
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集体备课组内可随堂听课,重点探究教师的课程准备情况,新课程在课堂的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1.3重视生物教学和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不仅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
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参加到其中去,利用周末时间,调查家乡的物种组成情况,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4加强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的教学。
加强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特色。
教学中注意整合教材,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在实验中,特别重视规范实验习惯的培养和相关基本技能的养成和提高,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
认真钻研组织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性。
新课程增加了许多类型的实践活动,设计好这些活动的教学过程,提高实效,让学生在学科学、做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2、生物教学进度:目前高一生物教学进度正依据教学进度有条不紊的进行,已经开始第五章的教学,本学期考试范围确定在第一章到第五章第一节。
3、目前存在问题:3.1主要还是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复习相关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测中已经体现出来。
高一生物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高一生物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61aa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2:00-5:00二、活动地点学校教师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四、活动主持人教研组长:张晓燕老师五、参与人员高一生物教研组全体成员:李明、王芳、刘强、陈雪、赵宇等六、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张晓燕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一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2. 教学经验分享(1)李明老师分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经验。
李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细胞结构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王芳老师分享《遗传与变异》的教学经验。
王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遗传与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刘强老师分享《生物进化论》的教学经验。
刘老师通过讲述达尔文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3. 教学策略讨论(1)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研组讨论了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
(2)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讨论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家认为,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
(3)针对教学评价,讨论了如何改进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家认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 教学资源整合(1)陈雪老师分享了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如教育网站、教学平台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赵宇老师介绍了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展望张晓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她强调,教研组要继续深入研究新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组集体备课记录--第5周
![生物组集体备课记录--第5周](https://img.taocdn.com/s3/m/5c0d19f9ba0d4a7302763af5.png)
提纲:记忆要重复,课堂上让学生简单的重复几遍重点内容。在下节课上课时,重复提问上节课重点。一定惩罚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记忆相应的内容
三备注:
高一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生物备课时间:3.27
参加人员:王静张桂贤侯成千
一备课内容:免疫调节
(一)中心发言人发言提纲:
王静免疫调节不是那么的形象,陌生的名次太多,所这节课一定要形象生活,多多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本节的大致流程是1。免疫系统的组成(保护我们身体的兵)2.免疫系统的作用。防卫,监控,清除。(兵如何起作用)。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重点和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强调出B、T和吞噬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的作用!
(一)每位教师发言提纲:
姓名:王静提ຫໍສະໝຸດ :有些生物内容十分抽象和艰涩的。在教授这些知识时,除给学生分析解释清楚外,还时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采用比喻等手法,使其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要善于比较,将相近的,相反的放在一起让学生记忆。
姓名:张桂贤
提纲:学生有时会对教材或教师所授的内容质疑,这时我们应该鼓励,让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应的记忆更深刻。
(二)其他教师发言提纲:
姓名:张桂贤
提纲:免疫调节的导入要立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这节课以后的讲解效率就大大提高!如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扁桃体发炎说明什么?等等
姓名:侯成千
提纲:特异性免疫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类比为不同的部队和兵种。简单的介绍完之后,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梳理!最后教师在总结。
二本次备课研讨小专题: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记忆能力
(完整word版)2015-2016下学期高一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
![(完整word版)2015-2016下学期高一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f2780df46527d3240ce092.png)
2015-2016下学期高一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严勇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在新的学期和现行生物学科的特点,依据高一生物学科工作计划,本备课组按时按质完成了学期工作。
试总结如下:本学期的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时效,促进学生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
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以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二、为完成以上目标,备课组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
2、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树立会考意识。
3、开展几个课型的探究(二)以常规教学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四关”。
1、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落实学校新教案要求“教案学案合一”,对于教师的备课笔记做出标准格式要求,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201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c97215a6c30c2259019eee.png)
201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高一生物备课组一、基本情况本学期高一年组生物组由6名教师组成,分别是:廖晓清、曹显平、郭晰阳、李立威、黄小艳、杜逍婷。
任课情况是:廖晓清任1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3节;曹显平任3个班和2个长郡直通班共5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13节;郭晰阳任共3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李立威任4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共12节、黄小艳任共4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13节;杜逍婷任共3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
二、指导思想为了高一生物教学取得优异成绩,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针,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依据学校工作要求,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及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引导组员对新课程标准、会考和高考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三、教学目标对于教材,主要任务是完成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知识的学习。
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明确指出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和变化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可以说是从基因的视角来达成上述认知目标。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材料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54ff2e58fb770bf78a5521.png)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材料主讲人:李春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做到教学模式更加适应教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分层教学落实实效,教师能资源共享,全组同志共同提高。
本次教研的内容是:对上周教学回顾,对本周及下周内容分析,具体如下:一、回顾上周知识讲解(一)细胞核1、资料分析讨论通过资料分析讨论,了解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仁、染色体(质),核孔不能被称为结构。
3、染色质和染色体:同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不强调具体时期。
4、细胞核、染色质(体)、DNA、基因关系遗传信息载体|细胞核——染色质(体)——DNA——基因| | | |遗传遗传物遗传遗传信息库质载体物质信息5、物理、概念、数学模型举例。
6、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总结。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利用试验装置解释渗透现象: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一个是半透膜,另一个是半透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膜细胞质浓度B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细胞液浓度细胞膜原生质层两膜间的细胞质液泡膜3、实验:探究过程提出作出结果进行得出分析问题—假设—预测—试验—结果—讨论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三)习题处理二、新课备课(一)本节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5、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本节重点: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三)本节难点:1、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主动运输。
(四)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脂质20世纪初——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分子两层20世纪40年代——Pr---脂质--- Pr静态20世纪60年代—— Pr存在形式、质疑静态1970年———证明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五)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化学成分:Pr、脂质、糖2、主要功能:①边界、②物质进出、③信息交流3、空间结构:流动非静止4、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5、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扩散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1、被动运输a、自由扩散简单扩散:氧气、二氧化碳、水、脂溶性分子高浓度→低浓度浓度差值大、扩散快b、协助扩散借助载体蛋白的简单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高浓度→低浓度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需要借助载体蛋,需要提供能量k+、Na+、Ca2+(七)物质进出细胞的其他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蛋白质)(八)习题处理(九)讨论。
高一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高一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d6b3d87590c69ec3d5bb757b.png)
1、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细胞呼吸
集备一节课
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重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主要教法
引导、讨论问题
主要学生活动
主要预设问题
活动主题一: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承前启后的知识复习,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有关原理。从实验现象中讨论得出结论:萤火虫(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而不是葡萄糖
活动主题二。1、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内容总结ATP组成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模型建构。(先画出ATP的结构模式图再评价)。
2.反馈训练,对自己所画的ATP结构简式模式图进行修正,掌握高能磷酸键的能量值。
3.从数据中得出结论:ATP的特性是:含量少,转化快。对体内稳定的供能有重要的意义。
4.解析教材中的转化示意图,认识ADP与ATP可相互转化;描述在两者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
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由谁来提分析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图片指导学生讨论atp中的能量用途并渗透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和合成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讨论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年级
高一
学科
生物
时间
2014年12月1日
主备教师
王国彦
成员
梁秋生、魏培泗、李金超、王艳花、闫楠、王国彦
分析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多种图片,指导学生讨论ATP中的能量用途,并渗透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 的水解和合成之间的关系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和空调消耗能源的例子,引出人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39315)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39315)](https://img.taocdn.com/s3/m/4d719ff87e21af45b307a8c2.png)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及足够休息,减轻压
力及避免吸烟,建立良好的身体抵抗力。
〖随堂练习 2〗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 致癌因子的刺激
B、物理
Ⅱ讨论、归纳
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
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3、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
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
值。
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
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
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Ⅵ阅读、讨论、总结,
〖提问〗预防癌症的措施,能同时预防禽流感和 完成学案
预防 SARS 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禽流感 AI
Ⅶ应用
1.尽量不跟候鸟、活禽接触。专家建议:接触禽 Ⅰ阅读、讨论、归纳,完
类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成学案
2.注意日常消毒。在 70℃时加热数分钟或者阳光
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问〗(分四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什么区别?
2、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3、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与预防禽流感 AI、非
典型性肺炎 SARS、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
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07a33abb9f3f90f76c61bfd.png)
①加法法则:如果两个事件是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
②乘法法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2)概率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①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性状或组合数。一般呈现方式为分数或百分数。如AA∶Aa=1∶2,则Aa的概率为2/3。
(4)组合三中,F1中紫花正常繁殖,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由雌、雄配子共同决定的,因此,利用雌、雄配子出现的概率及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可以计算后代中某种遗传因子组成(或性状表现类型)出现的概率。
作业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保证雌雄配子中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
教学重难点
1.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验证及分离定律。(重、难点)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
备课提纲
1.有关推导遗传因子组成题的解法
(1)正推法:根据亲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如表所示。
亲本组合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子代性状表现
纯合子×纯合子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5.下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A.让该黑色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高一生物必修一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生物必修一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5cd6b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7.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集体备课记录
1. 课程主题和内容,首先,备课记录会明确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比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2. 教学目标,备课记录会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比如,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3. 教学重点和难点,备课记录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教师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安排,备课记录会详细描述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
引入、发展和总结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比如,通过实验展示
细胞的结构,通过案例分析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5. 教学方法和手段,备课记录会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比如讲授、示范、实验、讨论、多媒体展示等。
6. 学情分析和教学建议,备课记录会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兴趣特点等,同时提出针对性的
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7. 教学反思和改进,备课记录会对上一次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一份高一生物必修一的集体备课记录应该是全面、系统地规划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015.3.9-3.15)3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015.3.9-3.15)3](https://img.taocdn.com/s3/m/11cf99d550e2524de5187ee5.png)
就是癌细胞。 一、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 :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 “变态的细胞” : 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癌细胞表面糖蛋 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 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二、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 射 线、电离辐射等。 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 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 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 Rous 肉瘤病毒。 〖练习 1〗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 起的癌症? (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 29 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 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 (物理致癌因子) (2)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 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 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 (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 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 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 (化学致癌因子) 3、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 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 值。 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 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 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 关系。 〖提问〗癌细胞、原癌基因和致癌因子之间有什 么联系? 〖回答〗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 基因被激活,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 Ⅲ阅读、讨论 细胞,即癌细胞。 4、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 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生思考 Ⅳ思考、总结 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Ⅴ应用 〖提示〗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 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 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 〕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环节二: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15分钟)
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细胞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结构图片。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单细胞、什么是多细胞、什么是非细胞生物”即提示学生要点,突出重点。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举例,教师稍作评价。
编号:1001课题:从生物圈到细胞初备人:许昆朋
高一生物组2015年8月26日修改人姓名:
教学过程
我的处理方式
本节教学环节如下:
环节一、临境入兴,激发动机(预计耗时5分钟)
1、播放一段甲型H1N1流感疫情视频
2、设疑:分别有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知道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3、请尽量列举除教材中呈现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这4个生命系统例子外,其他的具体例子。例如,细胞这个系统,除教材提到的心肌细胞外,还有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等。
4、你是怎样理解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的?
5、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6、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了什么呢?
⑴单细胞: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
⑵多细胞: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细胞组成特点
⑶无细胞结构: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
学生讨论,收集答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物分布极其广泛,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环节三:学生讨论,深入钻研(预计耗时20分钟)
环节四: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结果,让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小组的意见。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验证生命系统是有9个层次的。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上可知,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小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情况、语言表达情况等进行点评。
环节五:小结(通过总结系统本节知识)
以概念图的形式构建出错较多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变式训练。
探究的第一步骤是提出假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用提问:“同学们觉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哪几个?指导学生看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展示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六个问题:
1、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2、请说出除种群和群落之外的其他几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