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蓄水池在施工中的抗浮及补强处理3
水池抗浮措施
水池抗浮措施
雨期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或外表水大量涌入基坑,使水池的自重小于浮力时,会导致水池浮起。
(1)做好基坑排水,防止水浸水淹。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在基坑顶部四周3m处设置截水沟,并将基坑顶部做成不小于0.002的向外坡度,将地表水引至施工范围以外,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减少坑内积水。
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宽0.4m,深0.3m的明沟和集水坑,安放3台P50抽水泵,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对降水所用机具随时做好保养维护。
(2)在基坑回填时,采用无有机杂质的粘土进行回填,回填土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50mm,并控制好回填土的含水率,避免橡皮土产生,以增加池壁与土体的摩擦力,防止池体上浮。
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监视地下水位。
(3)遇有空池作业时,必须进行地下水位观确保在安全水位线以下时期作业,并应制定尽可能短时间的空池作业时间。
完成后及时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水池,使水池内、外无水位差,恢复池内抗浮水位。
(4)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现场采用35kw 柴油发电机组及一台75kw发电机组备用供电,抽水泵除正常工作的3台P50外,另配备2台P50及1台P100抽水泵备用。
(5)安排专人负责基坑排水及监控坑内水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项目部处理。
地下工程抗浮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017—01—22 建筑技术杂志社建筑技术杂志社建设地下工程都受到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可能导致建筑底板破坏、梁柱节点处开裂及底板的破坏等。
下面就一起看看常见问题及抗浮措施吧。
常见问题1。
没有考虑到地下水浮力的作用或没有对水浮力作用机理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在建设地下工程时没有做抗浮验算;2.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勘察工作,导致抗浮设计中地下水水位的取值不当,没有考虑到极端天气下出现的最高水位;3。
设计人员忽视抗浮计算中的一些因素,导致抗浮措施不当;4。
施工单位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抗浮措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抗浮方法比选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主要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重量来抵御水的浮力。
1.可以将增加的重量设置在底板上,通过抗浮计算得到需要配置的重量。
2。
底板上设置回填层,用土、砂、石等密度大的材料进行回填,利用回填物的重量来增加地下工程的总体重量,达到抗浮的目的。
3。
有时可以利用底板外挑部分回填一部分配重,达到增加自身重量的目的。
4.对于底板为板柱或梁板结构,可以利用底板柱帽或梁至地坪之间的空间设置回填土,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地下工程抗浮问题,还可以作为底板的防水处理.采用抗浮桩进行抗浮设计,主要利用抗浮桩侧面与土体的摩擦来抵消地下水浮力,抗浮桩的效果与桩长、桩径、桩型以及周围的地质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制造抗浮桩的造价高,所以一般使用在柱、墙下等抗浮面积较大、受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影响大的地方。
抗浮锚杆是利用锚杆与砂浆组成一个锚固体,保证锚固体和岩土层的结合力,可以提高地下建筑的抗浮能力。
抗浮锚杆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受力合理等优点,广泛地用于地下空间抗浮施工。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地质条件、浮力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确定采用何种抗浮措施。
注意事项地下建筑物若处于透水系数比较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中,由于正值施工期间,地下建筑的顶板和覆土尚未完成,此时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
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_secret
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关键词:扶正加固技术合肥市某研究所新建600m3圆形混凝土地下蓄水池,由于主体工程完工后管理不善,池顶未能及时覆土,加之连将大雨,现场排水措施不当,水池西侧长时间受水浸泡后造成水池自西向东倾斜上浮。
倾斜后的最大差达595m2.水池上浮后,经与设计单位研究决定,先将池内注水250 m2以阻止水池继续上浮,但由于复位工作未及时进行等原因,导致水池各部位破坏(图9-6-1、9-6-2)。
破坏情况整个池底呈锅底状破坏,锅底状最深处下陷180mm;池底板距离池壁450mm 左右的环向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宽度最大达7mm;池底板中间亦有纵横方向的裂缝,地下水由裂缝涌向池内。
池内有纵横各3排共9根混凝土柱,经检测,由于底板上浮使柱子出现不同方向的拉、压破坏,底板呈锅底状后中间下沉,使柱与基础交接面及柱与柱帽交接处的混凝土拉裂破坏。
.池顶盖的裂缝位置和破坏状况与底板大致相似,但损伤程度较底板轻,环形裂缝最大宽度5mm,裂缝深度未发展到板底。
距底板780mm高度范围内池内壁出现轻微的环向裂纹,其余部位未发现破坏迹象。
事故原因分析施工周期长,特别是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底板与池壁未及时施工,两者施工间隔长达10个月,使底板与垫层结合的整体作用受到影响。
雨汛期间现场排水措施不当,且由于管道安装时,将西侧进水管位置土方开挖后未能及时回填。
土建主体完工后曾在池内注入800mm深的水进行养护及压重,而管道安装时将池内水排干,安装完毕后又未能重新加人,设计池顶300mm 厚覆土也未能及时施工,减小了水池的抗浮能力。
各施工及协作单位之间未能密切配合,水池在没有复位的状态下,一次性注水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的鉴定意见及处理方案水池底板呈锅底状破坏,其裂缝宽度已超过了规范要求,复位中板底泥浆从裂缝中冒出,可认为底板钢筋和混凝土已不能共同工作,底板与池壁的连接已失去作用。
因此,底板经处理后只能作为垫层使用。
钢筋混凝土水池抗浮加固技术
・261・施工中的大型沉井倾斜纠正技术鞍钢半连轧总体改造工程为国家重点工程,沉井即漩流井是轧钢厂房的一个构筑物,半径R =12065mm ,内半径R ′=11000mm ,井底标高-32.000m ,为鞍钢直径及深度最大的构筑物。
1地质构造第一层为人工填土,厚6~8m ,局部深度达11.9m ,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稍密状态,上部5~6m 很湿,下部为饱和状态。
第二层为粉质粘土,黄色,层底深度10~13m ,呈可塑饱和状态,中等压缩性,天然重度为19kN/m 3,有效内摩擦角φ=35°,摩阻力38kN/m 2,渗透系数4.3×10-7cm/s 。
第三层为砂层,砂层呈透镜体状态,分布于粉质粘土层中,其厚度在1m 左右,局部达2.4m 。
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
2沉井倾斜原因沉井分3次浇灌混凝土,两次排水下沉。
第一次为井点排水(图2)。
施工过程中,当漩流井累计沉入-31m 左右时,4个监测点出现了600~700mm 不等倾斜,超过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BJ202-83)规定的1%,急待处理。
沉井产生倾斜的原因如下。
(1)沉井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虽同为粉质粘土,但含水量不同,西边干硬,东边几乎为稀泥状,底层有泉眼,东西两侧对井壁的摩擦阻力差异甚大而导致倾斜。
(2)沉井与铁皮沟相连,井壁上预留了洞口,使沉井自重不均,东重西轻,加剧了倾斜趋势。
(3)西边原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桩等,施工铁皮沟时还打过桩,使摩擦阻力不均。
另外,沉井外弃土对井壁产生偏压,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纠偏方案选择经多方案(表1)比较,决定采用以下方案。
在沉井内偏高一侧刃脚下掏空1m 左右,在沉井外用1台挖土机沿沉井井壁挖一条宽5m 的水沟,层层加深到10m 左右,在沟内打入5根 50mm 的钢管,钢管长7m 左右,将压力水注入管中,冲水破坏原土环箍作用,同时在沟内亦灌满水,以减小土的摩擦力。
实施该方案后,沉井由原来的高低偏差710mm 纠正到100mm 、25mm ,最后倾斜在容许范围1%以内。
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和加固措施的探讨
02
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
抗浮设计的原理
地下工程抗浮设计的基本概念
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主要是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考 虑地下水的浮力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抵抗水的浮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地下水浮力计算
地下水的浮力是地下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荷载,对于抵抗水的浮力,需要精确 计算水的浮力大小,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抗浮设计的方法
01
02
03
配重法
通过在结构底部增加一定 厚度的混凝土或者配重材 料,增加结构的重量,以 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排水降水法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小 地下水的浮力,在结构设 计中考虑排水降水的措施 ,确保结构的安全。
设置抗浮锚杆
通过设置抗浮锚杆,将地 下水的浮力传递到周围的 土壤中,以抵抗地下水的 浮力。
参考文献二
该文献重点研究了地下工程中常见的抗浮问题,对抗浮加固措施 的应用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三
该文献对抗浮设计和加固措施在地下工程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地下工程的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的种类
锚杆加固
利用锚杆将地下工程与周围土体锚固在一 起,以提高工程稳定性。
混凝土加固
通过浇注混凝土,对地下工程进行补强和 加固。
钢板加固
在地下工程表面加设钢板,提高工程强度 和稳定性。
注浆加固
利用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地下工程周围 土体,改善土体性质,提高工程稳定性。
加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加固 施工质量和安全。
04
抗浮设计和加固措施的案 例分析
地下钢筋混凝土水池的上浮治理和抗浮措施
取不间断的排水措施, 以降低地下水位。 第二施工段: 标高 1 4 7.1 5m~标高 1 51.3 25 m 段钢筋混凝土池壁。
1) 钢筋混凝土体积: 26 2 m3, 其重量为 G2=2 6 2m 3×2 5 KN/m3= 65 5 0KN;
m3= 3 4 75 KN;
2) 水浮力计算: 钢筋混 凝土池壁浇筑至 1 4 7.1 5m, 其 池壁高为
0.8 m。假设池外水位上 涨至 14 7.1 5 处, 但水 不漫入池内 时, 其浮力
为: F1=1 39 + ( 20 ×10 ×0.8) + ( 2.6 ×2.5 ×0.8) = 30 4 m 3×1 0 KN/
m3= 1 2 63 0 KN
远大于水池自重 G2。
b. 假设池外水位上涨至 1 48.55 m, 其浮力为: F2 b= 〔1 8 0 + ( 2 0 ×1 0 ×2 .2) + ( 2 .6×2 .5×0 .8)〕 ×1 0 = 6 2 5 0 KN< G2 = 64 2 0 KN;
3) 施工 此段时, 应严 格将池外 地下水位控 制在 14 8.5 5 m 以 下, 才能防止水池上浮。
1) 根 据 《 给 水 排 水 工 程 构 筑 物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
( GB50 0 69 - 20 0 2) 的规定, 下式验算水池的整体抗浮稳定性:
(Gt k+Gsk)/F≥Ks
[1- 1]
2) 根据公式[1 - 1], 验算本例中调节池的整体抗浮稳定性。
Gtk= 37 6 m3×2 5 KN/m 3=9 4 00 KN
施工期间地下停车场抗浮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地下停车场抗浮施工方案背景介绍地下停车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受地下水位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地面浮起的情况。
为了在施工期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浮施工方案。
抗浮施工方案为了有效抗浮施工,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地下水控制:在施工前应调查分析地下水位情况,以确保充分了解水位变化及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提供合适的排水措施,以及在需要时使用抽水泵来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水控制:在施工前应调查分析地下水位情况,以确保充分了解水位变化及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提供合适的排水措施,以及在需要时使用抽水泵来降低地下水位。
2. 基础处理:地下停车场的基础处理至关重要。
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基础加固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抗浮性能。
可以采用加固桩基或地下连续墙等方式,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浮能力。
基础处理:地下停车场的基础处理至关重要。
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基础加固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抗浮性能。
可以采用加固桩基或地下连续墙等方式,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浮能力。
3. 抗浮设施:在地下停车场的施工中,可以增设抗浮设施,如埋设重物或设置浮力平衡系统。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停车场的影响,提高地下停车场的抗浮性能。
抗浮设施:在地下停车场的施工中,可以增设抗浮设施,如埋设重物或设置浮力平衡系统。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停车场的影响,提高地下停车场的抗浮性能。
4. 监测与维护: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地下停车场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定期对施工期间的抗浮施工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效果持续稳定。
监测与维护: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地下停车场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水池抗浮技术措施
水池抗浮技术措施水池在施工中或使用前,由于某些措施不当可能会出现整个池体上浮,脱离原地基础或垫层,底板下脱空积有泥水、淤泥,池底板、池壁、顶板出现裂缝现象,造成池子大量渗漏、破坏,不能使用。
1、原因分析(1)雨期施工,现场排水不当,涌入基坑;池周围未及时分层回填夯实,雨水流入基坑;(2)管道漏水或停止基坑降水时间过早;(3)池顶上方未回填,池内未适当灌水,使池子上部荷载不足以平衡水的上浮力;(4)施工管理不善,未按施工程序施工,做好施工前的排水、回填压重等措施。
2、处理加固方法(1)一般采取“自重或在外部加压复位”的方法,具体采取“侧面掏土与底板钻孔冲土”相结合,即在池体四周填土挖去后,用人工从池外侧将涌入池底的泥砂掏除一部份,其余部位则在底板上顺序钻孔,孔径为30mm,按梅花形布置,间距1.5~2.5m,穿透底板,该孔同时兼作以后底板加固水泥压力灌浆用,孔成后,采用高压水泵逐孔压水冲洗,将池底泥砂冲出,经池底冲洗及池体自重或在池顶加压,即可使底板基本复位。
为使标高一致,可在四边垫以找干好的4根枕木控制复位标高。
如池体未裂,采用灌水加压复位应特别注意的是灌水不宜太高,以防止底板中部无支承面造成裂缝。
(2)待底板复位稳定后,一般应从底板钻孔处进行压力灌浆处理,灌浆前先沿池壁四周用300mm厚经夯实的回填土封住,并等距离埋设8~16根胶管作溢浆孔,灌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或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浆。
水泥用42.5(R)普通水泥。
压浆设备可采用HB013型压浆泵,压浆时用高压橡胶管将灌浆嘴与压浆泵的输浆干管连通,即可用跳仓方式同时往几个灌浆孔向底板下注浆,直至邻孔内出浆为止。
注浆一般分两遍进行,第一遍可灌入掺粉煤灰的低强度、高流动性的稀浆增合比为:水泥:粉煤灰:水=1:4:10)(或水泥砂浆间歇48h,第二遍用纯水泥浆喷灌,将板底孔隙压实为止,并在钻孔处预埋Φ16mm垂直钢筋,以作加强新旧底板之间的接合。
在向底板灌浆的同时,应在池体基坑四周挖沟和集水井,用水泵将坑内积水及新从浆液中带出的水排出,以加快浆液固结。
水池施工抗浮措施
水池施工抗浮措施
1.设置抗浮桩:在施工水池边缘、底部等部位设置抗浮桩或者生根木桩,通过桩的固定可以防止水池的浮动。
2.加重水池底部:可在水池底部铺设多层防渗材料,底部填充压实混凝土或者其它密实材料,增加水池底部的重量,从而减少水池的浮动。
3.利用锚杆固定:在地下加固水池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钢筋或者钢缆等材料加固,在地下设置锚杆,增加水池的稳定性。
4.巧妙设计池体结构:在设计施工水池时,要考虑重心平衡和结构稳定性。
如果水池设计得较大,应该采用多根钢筋或者钢管进行加固,防止其浮动。
施工期间地下仓库抗浮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地下仓库抗浮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施工期间地下仓库抗浮施工方案,以确保地下仓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方案将针对地下仓库可能遇到的浮动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2. 施工前准备在正式进行施工工作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施工前准备工作,以确保地下仓库的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地下仓库结构检查: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仓库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没有结构性问题。
- 基础处理:如果地下仓库的地基存在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基础处理,以增强地下仓库的稳定性。
-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施工的具体需求和地下仓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浮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3. 浮动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施工期间,地下仓库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浮动问题,这可能会对地下仓库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浮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地面沉降:如果地面发生沉降,可能导致地下仓库的变形和结构受损。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固地下仓库的支撑结构,以增强其稳定性。
- 监测地下仓库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地下仓库的浮动情况。
以下是一些处理地下水位变化的建议:- 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 针对地下水位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增加地下仓库的密封性。
- 建筑施工振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可能会对地下仓库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减小施工振动的建议:- 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如振动隔离、施工时段的限制等。
- 对地下仓库进行振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需要采取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施工废弃物处理:规范处理施工废弃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并将废弃物妥善处置。
抗浮施工方案
抗浮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浮施是指建筑物或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浮动现象。
浮施给施工工程的进行带来了很多困扰和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浮施的抗浮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抗浮施工方案。
二、分析浮施原因要制定出有效的抗浮施工方案,首先需要对浮施的原因进行分析。
建筑物或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浮施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地基土壤的不稳定性:地基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重能力。
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土壤没有经过充分的处理和加固,就容易发生浮施现象。
2.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建筑物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造成了地基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就容易引发浮施。
3. 施工工程的挖掘和填土:施工过程中的挖掘和填土工作是导致浮施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挖掘和填土工作会改变原有地基土壤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建筑物的浮动。
三、针对浮施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制定出以下有效的抗浮施工方案:1. 地基土壤处理和加固:在施工前段时间,应根据地基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预处理和加固。
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和加固方法,如土壤的加密和固化、钻孔灌注桩加固等,以增强地基的承重能力。
2. 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下水位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减少地基土壤的含水量,从而降低浮施的概率。
3. 施工工程的合理规划:在工程施工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地基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避免盲目的挖掘和填土工作,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地基稳定性。
4.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的浮动情况。
当监测到浮施现象时,能够通过预警系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为了验证抗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我们以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工程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基土壤质量较差,存在严重的浮施危险。
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文档一】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1. 引言地下室作为房屋的重要部分,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抗浮的常见做法和应急措施。
2. 抗浮常见做法2.1 地下室地基加固2.1.1 进行地基处理,如加固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等。
2.1.2 设置地下室周围的排水系统,有效地放水降低地下水位。
2.2 设计合理的结构使其自重更大2.2.1 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增加自重,如增加地下室的楼板厚度等。
2.2.2 加大地下室的墙壁及柱子的厚度。
2.3 排水系统的设计2.3.1 设计地下室合理的排水系统,有效排除雨水及地下水。
2.3.2 安装泵站设备,及时排水。
2.4 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2.4.1 增加地下室内梁的数量和尺寸。
2.4.2 选择高强度的钢材。
3. 应急措施3.1 监测地下水位3.1.1 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仪,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
3.1.2 当地下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及时采取措施。
3.2 加固地面构筑物3.2.1 对地下室周围的地面构筑物进行巡查和加固。
3.2.2 及时处理发现的地表下陷等问题。
3.3 易浸水材料处理3.3.1 对地下室使用的易浸水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提高其抗水性。
4. 附件详细安装示意图、监测报告等。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地下水位:指地下水面与固体地面的交界面的高度。
5.2 自重: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所产生的重量。
5.3 泵站设备:用于排水的机械设备,通常包括泵和相关管道等。
【文档二】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措施1. 引言地下室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浮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得到严格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抗浮的解决方案及相关措施。
2. 抗浮解决方案2.1 增加地下室自重2.1.1 增加地下室楼板和墙壁的厚度,以增加整体重量。
2.1.2 加大地下室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自重。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汛期施工时,水池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池浮动。
一、当构筑物有抗浮结构设计时(1)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水池基坑施工前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不少于500mm处,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构筑物浮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在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时,应及时施做抗浮结构。
二、当构筑物无抗浮结构设计时,水池施工应采取抗浮措施(一)下列水池(构筑物)工程施工应采取降(排)水措施(1)受地表水、地下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地下结构工程。
(2)釆用排水法下沉和封底的沉井工程。
(3)基坑底部存在承压含水层,且经验算基底开挖面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的土体重力不足以平衡承压水水头压力,需要减压降水的工程。
(二)施工过程降(排)水要求(1)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严格进行降水施工,对降水所用机具随时做好保养维护,并有备用机具。
(2)基坑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水降压计算,对承压水降压的影响进行评估。
(3)降(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并防止环境水源进入施工基坑。
(4)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并应对降(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构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降(排)水。
三、当构筑物无抗浮结构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釆取抗浮措施(1)雨期施工时,基坑内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或外表水大量涌入基坑,使构筑物的自重小于浮力时,会导致构筑物浮起。
施工中常采用的抗浮措施如下:1)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2)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
3)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2)当构筑物的自重小于其承受的浮力时,会导致构筑物浮起,应考虑因地制宜措施: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其浮力,使构筑物结构免于破坏。
水池渗漏及防渗层修复加固施工方案
水池渗漏及防渗层修复加固施工方案背景水池渗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水池的损坏和水资源浪费。
为了修复和加固水池的防渗层,我们提出以下施工方案。
施工步骤1. 检查和准备:首先,对水池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渗漏的位置和程度。
然后,清理水池表面,确保表面干净并能够提供良好的附着性。
2. 渗漏修复:根据渗漏的位置和程度,采用合适的修复方法,如填补裂缝、修补破损的部分或更换损坏的防渗层材料。
确保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止渗漏并恢复水池的完整性。
3. 加固防渗层:在修复完成之后,对整个水池表面进行加固,以提高防渗层的耐久性。
使用合适的耐水胶黏剂和加固材料,确保防渗层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完好。
4. 防水测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测试,以确保修复和加固工作的效果。
通过注入一定压力的水来测试防渗层的密封性和耐水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5. 质量保证: 修复和加固工作完成后,应提供适当的质量保证,以确保水池防渗层的长期性能。
安全措施在进行水池渗漏修复和防渗层加固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工人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安全帽和防滑鞋。
-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
- 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
以上是我们提出的水池渗漏及防渗层修复加固施工方案。
我们相信这些步骤和措施将帮助解决水池渗漏问题,并恢复水池的正常使用。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并确保安全施工和质量保证。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方案
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方案一、引言为了确保地库结构安全,避免因浮力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特制定本抗浮加固施工方案。
本方案将围绕地基处理与加固、水下抵抗墙构建、密封措施应用、浮力监测与评估、底板加固与修补、墙体加固与防护、排水系统改造、防水层加固与提升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与实施。
二、地基处理与加固对地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注浆、桩基、地下连续墙等方法。
对地基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地基整体承载力和抗浮能力。
三、水下抵抗墙构建根据地库周边水环境和水位情况,设计合理的水下抵抗墙结构。
采用高强度防水材料构建抵抗墙,确保墙体防水性能达标。
对抵抗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密封措施应用在地库周边设置密封沟或密封帷幕,防止外部水流入地库。
对地库内部进行密封处理,如设置防水门槛、门槛密封条等。
定期检查密封措施的有效性,及时修补损坏部位。
五、浮力监测与评估在地库关键部位设置浮力监测点,实时监测浮力变化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地库浮力状态,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浮力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六、底板加固与修补对地库底板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承载力和抗浮能力。
对底板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注浆加固等方法。
对底板裂缝和破损部位进行修补,恢复其防水和承载能力。
七、墙体加固与防护对地库墙体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如增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方法。
对墙体进行防护处理,如设置防水涂层、防水砖等。
八、排水系统改造对地库现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查找排水不畅和易积水部位。
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排水效率和排水能力。
增设应急排水设施,如潜水泵、排水管道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排水。
九、防水层加固与提升对地库防水层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查找渗漏和破损部位。
对防水层进行加固和提升处理,如增设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方案
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方案1. 引言地库是一个地下停车场,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或更深的地方。
由于地库位于地下,而且承受了大量的压力,地库的地面往往容易出现浮动的情况。
为了确保地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地库进行抗浮加固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方案。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地库抗浮加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工程调查在施工前,需要对地库进行详细的工程调查,了解地库的结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相关信息,以确定抗浮加固的施工方案。
2.2 材料准备根据地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浮加固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3 设备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设备,如挖掘机、钢筋切割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3. 施工步骤3.1 地面准备首先,需要对地库的地面进行准备。
清扫并清除地面上的杂物和污垢。
3.2 钻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加固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在地面上进行钻孔。
钻孔的深度和直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3 安装钢筋在钻孔中安装预埋的钢筋,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方案而定。
每根钢筋都需要正确固定,确保其在地面下的位置和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3.4 浇筑混凝土在安装完钢筋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厚度和固定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5 护坡施工待混凝土干燥后,进行护坡施工。
护坡可采用水泥砂浆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地面的平整和稳固。
3.6 清理和验收施工完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残留的材料和工具。
同时进行抗浮加固的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地库抗浮加固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根据地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浮加固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工程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完成后,进行抗浮加固的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地下水池的抗浮方法
地下水池的抗浮方法作者:贾春宁来源:《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第06期摘要:地下水池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构筑物,当地下水池建设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时,水池的抗浮措施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将简单介绍地下水池抗浮的几种方法。
主题词:地下水池抗浮设计抗浮方法地下水池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构筑物,当地下水池建设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时,水池的抗浮措施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抗浮设计不周,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水池上浮和倾斜等工程事故。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务必保证水池的抗浮力大于浮力,防范其上浮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以避免延误工期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1大庆的地质特点大庆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是一座在湿地上崛起的城市。
两江环抱,绿野千里,湖泽密布,芦苇浩荡。
地下水位较高,有些地方的地下水位只有0.9m深,水池的浮力很大,地下水池的抗浮应高度重视。
2地下水池的抗浮稳定性要求水池的整体抗浮稳定计算应满足下式要求:KZ= (GZ+Gt+Rf)/FfKZ为抗浮安全系数取1.05~1.15;GZ为结构自重,kN;Gt为覆土层质量;Rf 为侧墙与土体间极限摩擦力;Ff为地下水总浮力,kN;3地下水池的抗浮方法3.1增加水池重量3.1.1增加自重抗浮增加自重是一种主动的抗浮方式,自重抗浮即通过提高池体结构自重来达到抗浮的目的,例如增加池底和池壁的厚度。
此法一般适用于水池自重与地下水浮力相差不大的情况。
根据工程实践,自重与地下水浮力相差在10%以内的情况下,采用增加结构自重抗浮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若自重与地下水浮力相差达15%,考虑到抗浮系数及由于结构尺寸加大后可能新增的浮力,此时池体一般需加重25%以上才能满足抗浮。
这势必造成混凝土的大量增加,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用量的增加,增加造价,既不经济也不科学,所以设计应考虑结合其他的措施抗浮,以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3.1.2压重抗浮压重抗浮是通过在池内、池顶或池底外挑墙趾上压重来抗浮。
施工期间地下通道抗浮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地下通道抗浮施工方案1. 问题描述在地下通道的施工期间,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地下通道可能会出现浮升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通道结构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种抗浮施工方案,以确保地下通道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浮施工方案为了应对地下通道浮升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2.1 降低地下水位在施工期间,通过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减少地下水对地下通道的影响。
具体的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可以包括:- 设置抽水井,将地下水抽取到合理水位;- 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临时蓄水池,收集和处理地下水。
2.2 加固地下通道结构为了增加地下通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加固:- 在地下通道的底部设置深层基础,增加地下部分的承载能力;- 在地下通道的侧壁设置加固结构,如加固板、钢筋混凝土墙等,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使用更加坚固的材料来建造地下通道,提高整体的抗浮能力。
2.3 监控和维护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以及紧急处理措施,以确保地下通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 定期检查地下通道的结构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地下通道附近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制定紧急处理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3.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抗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 选择专业施工队伍,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 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4. 总结通过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加固地下通道结构、监控和维护以及质量控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地下通道在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浮升问题,保证地下通道的稳定和安全。
在施工期间,需要持续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施工期间地下通道抗浮施工方案的文档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质及密实度没有提 出更 高的要隶 , 量地 使大 表水参人到水池周孱的回填土 中, 形成毛细连 通, 使地下水位升高超过设计容许值并形成较
大的水浮力 , 以, 所 造成水池上浮。
3 池体补强豆抗浮措施 由于该水池经过油外降低她下水位及 蚋 注水的方法处理后 , 池底仍有z m 投有复位 6c
在水池的整个补强施工过程 中, 水池周 围
设置的三个集水 井 中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承位 , 从前有效地保证了水池在空载施工 的状态下不
上浮 同时确保了补强的施工质量 。
合计 抗 浮重 :
20 0 9 8 4 8 9 + 6 0 0 + 3 + 6 + 5 4 = 41 1k > 40 9 k 4 N 3 N
19年2 97 新
凝土凿开, 清洗后用水玻璃拌和水泥砂浆进行 补 缝处 理 。 ( ) 了保证水池底板将来不渗漏 以及考 3为 虑今后水池空载检修的要 求, 在水池 内原底板 面 上 加 一层 1 0r1 的钢 筋 混 凝 土 底 板 , 5 i 2  ̄厚 强 度等级 C 5 配 筋采用 奶 0 0 2 2, @2 0r  ̄双层 网 i 1 格, 并凿开原池壁钢筋后 , 与底板钢筋上下错一
且悬空 。 同时发现池底板有大量裂缝并漏水。 因
此 , 取 了 以下补强 措施 : 采
时, 发现水池周围地表水位位于池底板上326 .1 r n处, 经研究立即采取 了池外集承井抽水降低 地下水位和池 内灌水加压的方法处理 。 经过3 d 观测 , 水池下沉了2 4c m后处于稳定状态, 仍遗 留有2 m未 能降回基底, 6 c 同时发现水池底板
X . 0 1 X . = 4 8 k 6 3X . 5 2 5 6 N
翼缘重:
( . 4 — 6 4 X 0 1 2 5 9 N 70 . 4) . 5 X . = 5 k
田 2 新底板翻埘与弛璧翻蘑焊接示意胃
翼缘 上土 重 :
( . 4 — 6 4 X 1 4X 1 8= 6 0 k 70 . 4) . . 4 N
2 蓄水池上浮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该 水 池 在 设计 及 施 工 中, 未发 现 该 处 有 均
较 高 的地下 水位 , 因此 , 计 人员 和施 工单 位对 设 水池 的抗 浮没有 足够 的意 识 水池 施工 完 毕后 ,
维普资讯
铁 遁椿 唯霍 计
查表, 板容许弯矩 M =4 5 N・ 时每米 .4 k m 宽板 的钢筋面积 : . 8 i 。 A =2 1 n c。 选 配 08 20 A @ 0 =2 5 I . 2c 可蒲 足 要 n
求。
①计算翼缘上抗浮土压高度 浮力计 算 : 按底板上 31I 最高地下水位 . n 考虑( 水弛外半径64 , .4I 内半径63 n . m)
维普资讯
,, /
广州铁路( 集团) 工程总公 司 匡乃健
在 地 下蓄 水 池 施工 时 , 要特 别 注 意 防水 和 地 下 水 位上 升给施 工带 来 的不便 。 州 地处 珠 广
江三角洲边缘 , 年雨水量丰富, 地下水位高。 在
该 地 区进行 地 下混凝 土蓄 水池 的施工 更要考 虑 到 雨 水 和地 下 水 对 工 程 施 工 的 影 响 和 抗 浮 问
田 1 冒 水 拈 茸 工 平 面 示 露 田
1 蓄水池施工概况 该工程为广铁 中心医院住院部1层大楼给 9 水 系统 中附属配套 的地下蓄水池 , 以确保该 用
大 楼 消 防、 生产 活用水 。 计 容积 为4 0m 生 设 0 , 空心 圆柱体 , 板厚 10mm, 凝土 强 度 C2 , 底 5 混 5
也投有定期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 由于水池位 置处于整 个大楼工程施工 区的低洼地带, 而中 心 医院住院部又地处地表承丰富的地区 2 1月 上 旬大楼管廊 与水池 间为埋 设给 承管道而开
水 池 主体 直径 1.8r, . 28 n 高3 9r 钢筋混 凝 ’ 挖 , n的 将原有的老排水管截断, 遣成大量废水捧放
最 大弯 矩 :
M = 一 0 2= 一 2 . X0 6/ / 5 2 . 2
= 一 4 5 N・ . 4k m
混凝土翼缘, 其上填土, 靠土的重量压住池体达 到抗浮的目的( 见图3 。 )翼缘抗浮及强度计算如
下: ’
故 , 厚选 h=1 i, 板 5c 混凝 土2 0 n 0 级
由平 该水池位置处于低洼 地带 , _ 地表水 比 牧集 中, 为考虑今后 空载检修时不致于发生上 浮事故, 在池体补强后又采取了增 加钢筋 凝
土翼缘 , 以加重土压力的抗浮措施 , 即在池顶板 以下 H =10I . n处沿水池外壁增设 一翻钢筋
②计算翼缘结构
土质: q=1 X1 4 = 2 . N/ 8 . 0 5 2k m
水 池总浮 力 :. X64 ’( 409k 3 1 .4 ) 3 N
该水池经过以上补强及抗浮处理后, 使用5 五年来一直没有出现上浮及渗漏水现象, 因此,
说 明对 该 水 池 的 这 种 补 强 及 抗 浮 处 理 是 可 行
的。
谜 本身重 : 水池主体钢筋混凝土8m。 0 ,
条 焊 一条 , 焊接 牢 固 ( 图2 。 见 )
图 3 翼孽与i 也墅剖 面 薏 图
原 设计 顶板 上有 40II 厚覆 土 。 0 n n
池重 : 0 N 20 0k
覆 土重 量 ;
0 4X 1 X . 4 X = 9 8 k . 8 6 4 3 N
水池底 板 加 固:
出来流往水池所处的低洼地带。 同畦, 永触周围
土方是按一般规定 回填打夯 。 设计对 回填土的
池体 自身设计考虑承受的地下水位为18 . m。 该水 池于 19 年1 月9 91 0 日开 始施 工 , 用机 采 械开挖 , 然后做砖护壁。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 水位一直保持于 底板上o 5 处, . 8m 采用 了3 - - I 集水井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 施工4 0d后 主体顺利完工。2 0 1 月2 日上午在常规观测中发 现1 号观测点池体不断上浮 , 最高达5 同 0c m。
由于悬 空 开裂漏 水 ( 图1 。 见 )
() 1针对水池基底空虚采用压力注浆法, 以 填密池底板下的基底 , 即用孔径为2  ̄3 m 5 0m 的冲击钻钻穿池底板, 用压 浆机将高标 号水泥 砂浆压A池底至密实, 为确保池板底充填密实 , 采用二次压浆 ( 即初次压浆 和检查压浆) 初次 , 压 注水 泥 砂浆 , 检查 压浆 压 注纯 水 泥浆 () 2 压浆后 , 在原底板裂齄处将裂缝部位混
题。
点
广铁 中心医院住 院部4 0 n地下蓄水池工 0 r
程 由于 设 计 与施 工 时对 地 下水 考 虑不 足 , 施工
出现 了蓄水池升浮 , 采取措施复位后沉降不匀
而 导 致 池 底 开裂 漏 水 此 , 对 进行 了及 时处 理 , 保 证 了该 蓄水 池 的完 好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