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性矛盾

合集下载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可能的对策。

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1. 结构性矛盾影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例如,工业化进程相对过剩、城乡差距明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

这些矛盾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2. 减缓外部需求中国是世界工厂,过去几十年来,大量外部需求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困境,外部需求减缓也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压力。

3.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优势减弱。

这导致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退出,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4. 结构性改革滞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还未完全实现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金融体系改革不彻底、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因素限制了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发挥。

二、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对策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消费升级。

同时,加大农村地区改革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市场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强外贸合作,拓宽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代世界经济性质矛盾结构和运行特征.doc

当代世界经济性质矛盾结构和运行特征.doc

当代世界经济性质矛盾结构和运行特征当代世界经济作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高度开放、激烈竞争和有机组合的全球化巨型综合经济集成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世界生产组织体系和特殊的世界社会再生产过程。

它内在具有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特殊性质和矛盾,产生了统一的世界生产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有机体制、规则和秩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运动规律体系和作用机制系统.它们直接支配着世界经济发展运动的全过程,规范着各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调节着各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和行为,协调着各国经济利益之间的国际均衡,决定着世界经济有机整体的发展和效率。

因此,从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角度,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机理,对于我们“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加快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解决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所长期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推进人类社会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世界经济是三位一体的世界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系统世界经济作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巨型经济综合集成系统,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有机总体。

因此,世界经济通常被定义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经济纽带紧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我们知道,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产业部门及其活动组成的总和。

各个产业部门的总和构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统一的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形成了一体化社会再生产系统。

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国际结合,在形式上是各国各个产业部门的国际结合,在内容上是各国社会生产组织体系的国际结合。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大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回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经济增长的动源总是起源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而增长的实现或消失又总是取决于结构性矛盾的缓解或加剧扭曲。

因此,结构性政策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的政策。

一、对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简要归纳结构性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既定的增长格局和经济运行的方向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之间出现的背离或扭曲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有四个结构现象,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服务业比重偏低。

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甚至出现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现象。

1998年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1.6%上升到5 5.60%,其中工业的比重由37%上升到51%,增长的幅度之大是罕见的。

进行国际比较就会发现,目前中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最近,世界银行经济家E.C.HUA做了一次很好的研究,他发现即使在通货紧缩之中,第三产业的价格还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结构性短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问。

服务业为什么出现滞后的现象呢?第一,制度性的垄断,包括单一或有限的供给商结构,包括各种进入的壁皇、排斥竞争的价格政策、对国有部门所有制的盲目性等等。

第二,目前对服务业存在着不正确的歧视和偏见,“无工不富”、“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这种歧视和偏见是自足经济或者封建意识,而不是分工的思想,在本质上是逆市场化的。

(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

目前经济结构的第二个明显矛盾是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和极低的城市化率。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50%,而城市化率只有30%,这20个百分点的差别导致了一系列的扭曲,一方面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窄,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仅服务于占人口30%的城市市场,目前中国真正有效的市场空间仅以2亿多人口为基数。

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什么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指的是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

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等。

结构性矛盾涉及多个领域。

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例如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但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还未根本解决。

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二是经济结构内部。

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内需严重不足也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这些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发育的不足。

中国的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已经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化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蔓延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库存过剩也成为中国结构性问题,连续多年房地产的高投资带来库存的不断增加,加大了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过剩产能、过剩库存、过高杠杆的形成,是中国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反映,既是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是政策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但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结构性矛盾的解决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期间提出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发力的主要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给平衡向高水平供给平衡的跃升。

破解结构性矛盾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高级分工的高级形态发展,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否则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就解决不了,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并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必须要着眼于中长期经济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去产能必须重点突出,依法迅速处置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地减少过剩产能,使各类宝贵的市场要素重新回归到有效市场中去。

去库存一方面要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帮助广大农民在城市落户,另一方面则需要基础税制的变革来降低房价。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如何解决与推进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如何解决与推进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如何解决与推进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这种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经济发展。

首先,中国需要调整资源配置,实现有效利用和保护。

当前,中国仍然面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中国应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对薄弱。

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中国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淘汰和优化升级。

同时,还应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另外,中国需要推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内需拉动力不足。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应该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应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另外,中国应该加强区域发展均衡。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为了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中国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在解决结构性失衡的同时,中国还应加强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经济发展,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强区域发展均衡和加强对外开放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引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跨越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是结构性问题。

这些问题将会在本文中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这种增长模式无法永远持续。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中国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另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也在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百姓说的“供给侧改革”被提出,主要都是针对当前生产力和供给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从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能布局、推进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更实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二、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要求我国的经济必须向创新型经济升级。

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市场已经开始从规模扩展阶段向效益优化阶段转化,这其中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和创新动力的支撑。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我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

三、消费动能持续释放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消费占比较低。

消费动能的释放,可以促使经济发展从过度投资和过度产能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另外,消费也是一个有效的削峰填谷方式,促进供求平衡,培育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因此,加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深化国企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企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企的改革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政府的调控。

目前,国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过大、效率不高,而且受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

因此,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

化解农业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的措施

化解农业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的措施

化解农业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的措施一、引言二、背景与问题分析1.结构性矛盾的特征2.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分析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3.优化农业生产方式4.完善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案例分析1.江苏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案例2.湖南长沙农业供给侧改革案例3.山西临汾农业供给侧改革案例4.广西南宁农业供给侧改革案例5.辽宁大连农业供给侧改革案例五、总结六、参考文献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流向城市,农业产值的增长和农村的财富增长不成正比。

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化解这一问题,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与问题分析1. 结构性矛盾的特征结构性矛盾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同位置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压力,而是因为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导致的。

这种矛盾凸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

2. 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小而散、重农轻手工、粗放型的特征。

这种生产结构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产值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

(3)劳动力流失。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空洞化现象严重,使得农业生产受阻。

(4)市场需求缺失。

缺乏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使得农业生产受制于市场需求。

(5)技术水平滞后。

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劳动力利用率低。

3.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我们需要采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产”协调发展。

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技术创新。

3)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精细化农业管理。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作者:李楠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33期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上升、生产成本攀高和利润下降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日益趋紧,企业“弃实投虚”和资本“脱实向虚”现象逐步凸显,甚至出现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片面说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脱节”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之一。

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失衡的主要表现一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利润失衡。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有限且投资周期较长,导致社会资本热衷于短期性的“以钱炒钱”和“资本运作”。

二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配置失衡。

一方面货币发行量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虽同比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但仍是上半年GDP的四倍以上,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严重缺乏资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突出,同时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2018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虽有回落,仍让高达23.84万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9.6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较2017年末上升7个百分点。

三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机制失衡。

与虚拟经济相比,由于相关政策改革滞后,当前实体经济领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用信心传递机制和价值价格发现机制,导致不少企业热衷于“敛浮财”,耐心专注、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随之减退。

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失衡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

一是削弱我国长期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持续萎缩,虚拟经济聚集过多资源,势必会降低生产要素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削弱长期增长动力基础,并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釜底抽薪”的后果,最终导致我国“后发赶超”动力不足、优势丧失。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矛盾和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本文将对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矛盾1.经济增长放缓但结构性矛盾凸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时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时期。

与此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不顺畅、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

2.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而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部的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

3.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等行业。

与此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种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以上三个方面的矛盾,都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以供给侧为重点,以改革为主线,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

其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供给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这样可以促进现代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推进创新驱动,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从依赖资源驱动向依赖创新驱动的转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主要矛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失衡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经济需要增长以持续推动国家的发展,但另过快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 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平衡另一个主要矛盾在于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失衡。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1.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仍占据着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变得困难。

2. 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另一个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加剧,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了资源匮乏和技术滞后的困境。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认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结回顾:在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层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精品

最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精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一、几组数据说明了什么?——今年1至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下降,消费偏弱,令国内通货紧缩压力趋紧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所做的《2019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已连续负增长8个月,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已连续下降13个月。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9。

而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其中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创下1999年8月以来最大降幅。

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2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降幅在05至27之间。

其中,降幅较大的地区是广东下降27,陕西和山西下降21,广西下降17。

但是有6个省、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地区是青海上涨29,河南上涨07,江西上涨04。

另外,黑龙江、湖北、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月持平。

有关专家将当前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4个下降,即财政收入增长下降、企业效率增长下降、物价指数及居民消费指数下降、外贸协议投资金额增长下降,认为通货紧缩压力加大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通货紧缩对投资预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应有所作为。

——上半年企业存款增长平稳,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金融机构贷款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国债和政策金融债发行增加2019年1-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14491亿元,同比多增2801亿元。

其中企业存款增加3008亿元,同比少增601亿元。

1-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034亿元,同比多增2711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5,增幅比近两年同期平均增幅高885百分点。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从宏观上看,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较快;但从微观看,资金结构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商业银行反映难贷款。

7245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分配机制改革

7245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分配机制改革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分配机制改革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劳动力大国之一。

但在经济结构性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愈加突出。

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了如何改革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机制的挑战。

笔者将探讨中国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的矛盾,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劳动力市场分析1.就业结构存在偏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就业结构一直未能实现有效的转变。

由于对简单劳动力的过度依赖,我国的就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这种失衡不仅导致了就业不足,还导致了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和低收入的现象。

2.就业机会不齐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就业机会在各地分布不均。

此外,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农民工往往面临出路不明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和国有企业也在互相竞争,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3.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这导致了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也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缺乏社会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老年人群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二、收入分配问题1.分配公平性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

虽然我国的平均工资逐渐提高,但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各个行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加剧了贫富差距,使得社会稳定更加难以维持。

2.收入与财富分配错位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且大量的劳动力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

这使得财富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外,我的国的税负也加大了贫富差距的难度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多重难度。

3.消费市场变化带来收入压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工作和收入的压力,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

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就业市场失衡,美国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加大了我国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对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1.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教育为了解决我国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技能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

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化解途径探索

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化解途径探索

动 力 向外 流 动 困 难 .农 村 储 备 的 大 量 富 余 劳 动 力 排 斥 机 器 . 人 工 劳 动 排 挤 机 械 化 使 用 。从 农 业 机 械 化 的方 面看 , 割 细 分 碎 的 小 片 土地 . 法 使 用 农 业 机 械 。 述 两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 无 上 致 使 农 村 已有 的 机 械 化农 机 具 . 用 率 不 足 3 % 。 利 O



基本 建设 要 占用 土 地 . 地 承 包 没 有 预见 和预 留农 田 水 利 基 土
本建 设 用 地 .修 塘 建 渠 要使 用 的 土 地 都 承 包 在 农 户 手 巾 . 没
究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中 的结 构 性 矛 盾 及 调 整 途 径 。 关 加 快 转 变 事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进 我 国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大 局 。 促

有集 体 土地 可 以补 偿 这 类建 设 占用 的 农 户 土 地 . 田 水 利 基 农
本 建 设 只 能是 纸 上谈 兵 另 一 方 面 劳 动 用 工 无 法 统 筹 . 数 多
农 业经济发展 中的结构性矛盾
农村 在土 地 承 包 时 .连 带 所 有 集 体 资 产 全 部 平 均 分 给 农 户 .
村 集 体 除所 拥 有 土 地所 有 权 外 ,没 有 集 体 资 产 和 集 体 经 营 . 村 委会 无 法 筹 措 农 田水 利 基 本 建 设 资 金 . 乎 大 中 小 型 的农 几
经 济


詈一蠢 — — -
农 业经济发展的 结构 性 矛盾及 化解途径探 索
刘 啸山 封丽华
科 学 发 展 为 主 题 . 以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线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保 障 和 改 善 民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产业层次的低下、结构的雷同、企业生产技术的低水平、区域产业布局的失当等结构性矛盾是制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原因。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构筑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

具体地讲,一方面要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以往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取得显著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1.大气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世界银行1997年报告指出,中国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国家标准的2~3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3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人体健康。

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烟尘和酸雨的污染危害最大。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地区之一,酸雨面积不断扩大,约占全国面积的40%。

酸雨对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

据统计,仅江苏、浙江等省因酸雨而造成的农田减产面积约1000万公顷,每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存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水问题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与各类水污染加剧并存。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结构性矛盾解析与解决方案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结构性矛盾解析与解决方案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结构性矛盾解析与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结构性矛盾。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和人才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土地利用的矛盾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

然而,受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大量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土地被闲置或者浪费。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目前,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这种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因缺乏技术支持和合理规划,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无法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

四、农民收入的矛盾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土地流转难、农产品降价等问题,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较低,难以改善生活。

同时,农民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短板也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

五、人才流失的矛盾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日益明显。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

这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断层问题。

六、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征用农村土地,鼓励农民通过合理流转土地实现增收。

对于闲置土地,应鼓励农民进行适度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政府应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农民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同时,培育新型农业企业,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八、农民收入提高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保护农产品的价格,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实现利润最大化。

九、人才流失问题的应对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1.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矛盾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任务,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

首先是传统产业的利益维护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产业在改革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则需要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其次是企业效益与员工生活之间的矛盾,一些企业实施效益导向的生产模式使得员工工作强度增大、工资水平不变甚至降低。

2.经济结构转型的矛盾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化率已相对较高,且环境压力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压力。

3.财政与货币政策矛盾国家采取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财政政策的制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之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外,过度的货币放松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而采取过严的货币政策则将压抑经济发展。

4.自主创新与人才矛盾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国自主创新仍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普通技能型人才过剩。

这意味着我国的自主创新仍然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5.国内市场需求与外需市场需求矛盾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而外需市场需求则不断扩大。

中国的外贸形势非常严峻,加上自身的市场发展问题,导致了市场需求矛盾。

二、对策分析1.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要充分保护传统产业不受到过度压缩和挤压,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能力,在快速和稳健的转型过程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绿色经济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

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影响及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虚拟经济的迅速崛起相比,实体经济面临了一系列结构性矛盾,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模式的转变:虚拟经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

相对而言,实体经济的生产模式主要仍依赖于传统的物质流和人力资源,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2. 资源配置不平衡:虚拟经济在信息互通及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

然而,实体经济受制于实际物流和市场环境等因素,资源配置相对滞后,导致部分产业和企业发展缓慢。

3. 就业形态的改变:虚拟经济的兴起促使一些传统产业就业机会减少,而一些需要虚拟技能的就业机会又与传统劳动力的技能不匹配,造成就业压力。

4. 传统企业转型困难: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难题,使得企业难以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产生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二、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当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实体经济受制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瓶颈,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虚拟经济虽然能够快速增长,但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2. 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实体经济的就业机会减少,虚拟经济需要特定技能的就业机会增加,导致劳动力转移和重新就业的困难,进而加大社会就业压力。

3. 产业结构失衡:资源向虚拟经济倾斜,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三、解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建议为了解决当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下是一些建议:1. 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升级,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要求。

依靠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

依靠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
5 0 % ~ M

今 年 以来 , 我 国实体 经 济增 长趋 缓 , 而货 币信 贷
增 长较 快 , 人 民 币快 速 升值 . 可 以看 出我 国 目前 在经
济 与 金融 上 确 实存 在 一些 反 差 。这 些 反差 背 后 隐藏 的 问题 和风 险值 得 我 们警 醒 . 须 引起 高 度关 注 。
2 0 0 3年 1季 度 到 2 0 0 8年 3季 度 的平 均 水 平 高 4 . 3 0 . 4 %, 6月 份 跌 至 一 2 %,其 中 出 1 3增 速 创 近 4 3个 月 以来 最 低 为一 3 . 1 % 。对 美 日欧 出 口持续 萎 缩 , 加 工 贸
易进 口增 速 5 、 6月份 持 续 负增 长 ,且 跌 幅扩 大 。上 半年 , 新 出 口订 单 指数 仅 在 3 月 份 高 于 临界 线 , 月 均 仅为 4 8 . 7 , 未来出 1 3形 势严 峻 。
叁墅 里鳖
呈 兰 :
o u r n a l o f Fi n a n c e a n d Ec o n o mi c s
依 靠深 化 市场化 改 革
解决 当前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
● 王 毅, 石 春 华
l I

目前 , 我 国宏 观 经 济 形 势 正处 于 一 个 微 妙 的 时 期 , 经济增长趋缓 , 三大 需求 中 , 投 资 增速 下 滑 、 进 出 口负 增
同比增速
兽盛暑§ 誊量 善若菪 鲁
… … … … … …
图2 M。 和 M 增速
数 据 来源 : 中 国人 民银 行 。
G D P 增 工业

固定资 消费品 出口 进口

当前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与对策措施一、主要结构性矛盾(一)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影响增长的持续性。

在促进增长的土地、劳动、技术、资源要素中,技术要素对增长的贡献较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只能不断地增加土地、能源及其他矿产资源、劳动力的投入。

市场化过程中,土地、矿产资源的不断资本化也为通过加大物质资源投入换取高增长提供了可能。

物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果技术进步跟不上,经济增长会逐渐趋缓甚至停滞。

长期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发展低端制造业,极易被跨国公司固化配臵在其技术发展的低端位臵,难以升级。

长期大量消耗物质资源激化国内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能源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使发展受制于人,且破坏生态环境。

(二)劳动收入相对资本、土地收入下降,制约消费增长。

劳动较土地、资本供给更充足,这使得在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过程中,劳动价格相对土地价格、资本价格的上升速度慢。

要素价格的这种变化,反映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收入分配结构变动中,就表现为土地、资本的所有者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住户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居民缺乏增加消费的支出能力。

(三)外需比重较大,增加平衡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困难。

外部需求比重较大,一是使国民经济运行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一旦主要贸易伙伴国需求不足,对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下降,我国经济增长会因外需减少而下滑,由此带来就业、居民收入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使我国与贸易伙伴国贸易摩擦增多,招致汇率升值压力,给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出口增长带来较多不确定性。

三是在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情况下,净出口快速增长,央行不得不被动地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

尽管央行可以动用相关手段回收部分流动性,但很难避免国内资产价格攀升,增加通胀压力。

受人才、能力、经验等条件的制约,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常常面临较大风险。

(四)投资比重较大,引发不合理产能过剩和经济频繁过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结构性矛盾
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不算太出乎市场预料,而结构问题更令人担忧。

虽然有专家表示,8月的CPI同比上涨2.0%,未能完全反映物价变动水平,真实度值得怀疑。

但这已不重要。

即便CPI再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达到2.5%左右,使其更加准确、可靠地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因为,央行这一段时间以来频繁采用逆回购的方式代替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已说明2%足以能让央行在政策调整方面更加理智、更加谨慎。

倒是PPI仍处于下降通道,且降幅始终居高不下,对此,需要有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该降的不降,不该降的却继续在降,这样的矛盾格局,确实很让人纠结,让人担忧,让管理层左右为难。

原本以为,经过一段不算短时期的调整,CPI可以进入平稳下降或相对稳定的阶段,从而为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而且有分析认为,CPI若要反弹,也要看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看PPI的传导,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大小。

但刚刚进入“1”时代,就迅速返回到“2”时代,且未能真实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还是有些始料未及。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政手段,谁也无法保证,今年后几个月,CPI不会继续运行在逐步反弹的通道之中。

如果CPI继续出现反弹,且反弹的速度超过预期,那么,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控手段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更为严峻的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7、8两个月连续上涨、国内各种稳增长的措施连续发力的情况下,PPI却毫无企稳迹象,这确实十分反常。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依然处于十分艰难的境遇中。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PMI数据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低于荣枯线。

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8.7%,比上月继续下降了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也继续回落,为50.9%,比上月又下降了0.9个百分点。

而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硬指标之一——8月的月发电量、日均发电量、日最大负荷、日均最大负荷等,与7月的情况相比,也均出现了环比下降。

显然,PPI跌幅的持续扩大,反映了内需疲弱的局面仍未改善,企业去库存化之路还很艰难,那种中国经济迈入了去库存化尾期的判断已不攻自破。

另外,这还反映了诸多领域产能全面过剩的困境,加剧了工业品生产领域潜存的通缩隐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减轻。

没有订单,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投资,最终,PPI就只能继续运行在下行通道。

这应视为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并不认为PPI涨幅大就是好事,毕竟,PPI过快上涨,对经济的稳定、特别是价格的稳定也是有害的。

但PPI始终处于下行通道,则绝非好事。

至少,它表明经济很不景气,实体经济步履维艰。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稳增长”措施。

特别是9月5日、6日两天,国家发改委一下子批复了上万亿的投资项目。

而所批复的项
目,全部是能够对经济产生快速拉动效应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设施项目,比4万亿投资的政府性还要强。

如果这些项目得以实施,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起到十分明显的效应。

关键在于,虽然这些项目能对部分行业,如水泥、钢材、道路机构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实体产业和制造业的复苏。

但是,如果其他实体企业和制造业仍无法有效复苏,其作用也是比较有限的,弄不好,会留下许多新的“后遗症”。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批准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设施项目,资金从哪里来,是一个很现实、很严峻、很重要的问题。

在地方政府负债已经十分沉重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依靠负债来建设和完成这些项目,将未来的钱过度地拿到今天来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就是矛盾,也是困局。

眼前的问题不能不去解决,未来的问题又不能不去考虑。

理想的做法是,无论是新批准的政府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设施项目,还是早就批准的同类项目,都必须把吸引社会资本当作最主要的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政府负债。

政府固然可以再增加一些负债,但这些新增的负债只能用来与吸引社会资本相配套,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只有这样,这些项目的负面影响才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在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特别关注实体企业和制造业的处境,全力帮助实体企业和制造业走出困境。

当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切实实地减税,而不能再光打雷、不下雨。

因为,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减税政策。

在有些地方,结构性减税变成了加税;在有些地方,不仅不减税,反而还因为巨大的财政压力而想方设法突击征税。

这样的势头,必须尽快纠正,坚决刹住。

如若不然,实体企业和制造业将何以为继?
8月的经济数据,既很矛盾,很纠结,也很现实。

越是在这种时候,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把控就越该谨慎、小心,严格注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有节有制。

投资拉动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只考虑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设施投资,而应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生产性投资方面,进而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实体企业、民间资本等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力争使实体企业快速复苏,让民间资本能消除顾虑,激发出热情,主动参与到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潮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