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变性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2021年4月
概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疾病。
许多变性疾病是神经组织在衍化、发育、成熟、衰老等过程中发生于分子生物学水平 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进而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障碍。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以a-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 因此一起被称为a-突触核蛋白病(a-synucleinopathy)。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分类系统也日益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同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 子生物学改变,而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可以基于相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如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是tau蛋白的异常沉积,然而研究发 现有10%的临床诊断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分子致病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 聚集,这一部分患者又可以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额叶变异型。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层基底节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异常沉积。因此一起被称为tau蛋白病( tauopathy)。
此外还有β-淀粉样蛋白病( B-amyloidopathy)、TDP-43蛋白病( TDP-43 proteinopathy)
目前对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尚未完全认识。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6681ppt课件
物的种子可能是引起ALS的一个原因。最近的证据显示,真 正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一种蝙蝠。这种蝙蝠以苏铁类植物种子 为食,并且很可能使它们体内的毒素累积到有毒水平。当关 岛上的蝙蝠消耗量下降时,ALS的发病率也下降了。
.
免疫因素:尽管MND患者血清曾检出多种抗 体和免疫复合物,如抗甲状腺原抗体、GM1 抗体和L-型钙通道蛋白抗体等,但尚无证据 表明这些抗体可选择性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 胞。目前认为,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 疫病。
.
病毒感染: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 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少数脊髓灰质炎 患者后来发生MND,故有人推测MND与脊髓 灰质炎或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但ALS患者CSF、血清及神经组织均未发现 病毒或相关抗原及抗体。
.
.
.
.
.
.
.
.
.
.
.
.
韩国电影《我的爱在我身边》
.
“身体慢慢地凝固,走向死亡, 这样的我,
你也可以在身边吗?”
.
.
.
.
.
.
.
.
思考
.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罗纳德.里根在1994年 的11月5日宣布他被诊 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我最近被告知我是 美国将患阿尔茨海默 病的人中的一员。目 前,我感觉良好。我 打算在上帝赐予我的 有生之年,一如既往 地做我的事情。我还 将和我的爱妻南希和 全家一起在生命的旅 途上行进。我打算多 享受些野外生活的乐 趣并与我的朋友和支 持者们保持联系!”
有人有人推测与pron、 HIV感染有关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04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定义与病因
帕金森病的定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锥体外系统,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衰老等。目前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 变性死亡有关。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THANK YOU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意识 障碍等。
神经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
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 眠、适当的运动和减少压力等。
。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认知功 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多种手段。 其中,认知功能评估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执行 功能等方面的测试。
治疗方法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 状进行改善,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支持和 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NMDA受体拮抗剂等。认知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 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康复治疗则针对 患者的运动、语言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训练,以改善生 活质量。
病理特征
MS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脱髓鞘、轴突损 伤和炎症反应。
VS
病理生理过程
MS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如T细胞 和B细胞)的活化、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 神经细胞的损伤。
山东一医大神经病学应试指导12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教材精要】一、概述(一)定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遗传性或尚未确定的内源性因素引起的进行性神经细胞变性,导致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
(二)共同特点病理表现神经元丧失;无特异性组织及细胞反应;临床多为隐袭起病,呈缓慢进展,病程较长;可有家族遗传史;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体征并存,表现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1 .病因:①遗传因素②中毒因素③免疫因素④病毒感染。
2 .病理: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
3.临床表现(1)肌菱缩性侧索硬化(ALS)是最常见的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表现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
可有主观感觉异常,无客观感觉障碍。
病程持续进展。
(2)进行性脊肌菱缩(PSMA):仅由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所致。
表现肢体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病变主要侵及延髓和脑桥运动神经核。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选择性损害皮质脊髓束,导致肢体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
4 .辅助检查(1)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
(2)肌肉活检:早期为神经源性肌萎缩,晚期在光镜下与肌源性肌菱缩不易鉴别。
5 .诊断根据中年以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病程,表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征象,无感觉障碍,典型神经源性改变肌电图,通常可临床诊断。
6 .鉴别诊断:(1)脊肌萎缩症(SMA):病变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肌无力和肌萎缩多从四肢近端开始。
(2)脊髓型颈椎病:肌萎缩局限于上肢,常伴感觉减退,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肌柬震颤少见,无球麻痹;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无异常。
《神经病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5 双侧颞叶、海马萎缩(MRI)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6 顶叶、额叶、颞叶和 海马区血流和代谢降低
PET检查(AD)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4. 神经心理学检
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是ALS的特征性病理改 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
现变性改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 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 (PMA) 2、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3、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突变 4. 营养障碍
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及单磷酸维生素B1减少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5. 神经递质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变性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变性疾病护理常规概述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逐渐恶化的神经细胞损伤,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常规以下是神经变性疾病护理的常规措施:1. 提供安全环境- 确保患者居住环境安全,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
- 清除房间中的杂物,保持走道畅通。
- 安装扶手和防滑垫,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减少跌倒的风险。
- 定期检查家居安全设备,如烟雾报警器和消防设备。
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与营养师合作,为患者制定适合他们特定神经变性疾病的饮食计划。
- 鼓励摄入高纤维、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的食物。
- 维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3. 维护认知功能- 提供智力刺激,如解谜游戏、拼图和记忆训练。
- 创造有组织的日常生活,利用日历、提醒事项和标记来帮助患者记住重要事项。
- 避免过于复杂或混乱的环境,以减少患者的困惑和焦虑。
4. 支持运动能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 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和支持,如手杖、步行器等,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运动功能。
5. 提供情感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
-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困难和挑战。
- 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或专业心理咨询,以获得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神经变性疾病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安全、营养、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情感支持等方面。
通过提供良好的护理常规,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
病理-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共同特点:神经元缺失;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病程较长,部分具有遗传史无有效治疗方法Alzheimer病(AD):进行性痴呆,50y后广泛脑萎缩,额叶,顶叶,颞叶最显著。
脑回窄,脑沟宽(senile plaque)SP形成。
1)细胞外结构,20-250um,嗜伊红团状物,银染更清楚。
最多将于内嗅区,海马CA-1区,其次见于额叶和顶叶皮质2)典型结构: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4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成分沉积构成内核,绕以大量变性轴突,周边含有许多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SP中心均一嗜银团,刚果红染色(+)3)电镜下主要是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的轴突终末和淀粉样细丝构成外层是变形的神经突起,中层是肿胀的轴索和树突,中心是淀粉样核心1.神经细胞浆中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
有时在大脑皮质,海马锥体细胞内呈火焰状缠结,基底核内神经细胞浆内呈现丝状缠结。
2.HE染色下往往比较模糊,呈现淡蓝色,而银染显示清楚3.电镜下为双螺旋缠结细丝构成4.分布: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锥体细胞内最多见,Meynert基底核,蓝斑也可见到5.意义: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是神经细胞趋向死亡的标志。
神经细胞出现小空泡,内含有嗜银颗粒,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电镜下内膜样边界的包涵体,每一个为半透明的基质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细胞核心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涵体,位于神经细胞突起与胞体相邻接处,生化分析与免疫组化证实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是一种老化现象的标志广泛的神经下拨脱失和突触减少:黑质细胞变性和脱失;残留神经细胞中Lewy小体形成位于胞浆内,HE染色显示圆形,中心嗜酸性着色,折光性强。
边缘着色浅。
电镜下小体由细丝构成,中心区致密,周围比较松散黑质神经元可见圆形均质,弱嗜酸性包涵体,周围可见空晕。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2011年AD的诊断标准 (NIA-AA)
(一) 很可能的AD痴呆 2. 排除标准(1)伴有与认知障碍发生或恶化相关的卒中史,或存在多发或广泛脑梗死,
或存在严重的白质病变;(2)有路易体痴呆的核心症状;(3)有额颞叶痴呆的显著特征; (4)有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显著性特征;(5)有其他引起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
额颞叶痴呆
概述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是一组与额颞叶变性有关的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综合征 以明显的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
可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和运动神经元病
在所有痴呆患者中占6%,在70 岁以下的痴呆患者中占8%~17%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家族性AD(F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位于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突变 位于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1(presenilin 1, PS1)基因突变
(二)符合AD的病理生理过程 有纵向随访发现认知功能持续下降的证据
有与AD遗传因素相关的病因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心理支持与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社交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增强社交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 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预防 和康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等
常见的老年神经系
04
统变性疾病
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
病因:神经细胞死亡,导致大脑功能逐渐丧失 症状: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通过药物和康复治疗缓解症状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患病风险。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 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
更换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营养疗法: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健康
05 预 防 与 治 疗 策 略
06 家 庭 与 社 会 支 持 的 重 要 性
01
添加章节标题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02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分类: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精品PPT)
• 5年前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否认毒物接触史。 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 入院查体:血压:卧位:150/90mmHg,坐位 80/50mmHg。面具脸,面部表情缺乏。神清,高 级神经活动未见异常;声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强直样增高,左侧 肢体肌力IV级,右侧V-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无 不自主运动,慌张步态,动作迟缓,起动困难;感 觉系统未见异常;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 性,左侧Hoffman征阳性,双侧掌颌反射阳性。右 侧Horner征阳性,
体位性低血压
多进盐食 氟氢可的松0.1~1mg/d 米多君(midodrine)2.5mg, 2次/d, p.o(外周交感神经1受体激动剂) 穿齐腰弹力内裤 睡眠取头高位
病例讨论
• 男性,48岁,进行性四肢僵硬伴声嘶、饮水呛咳、头晕3年, 尿便障碍1年。
• 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僵硬,活动不灵活,动作迟缓,动 作开始困难,走平路和上楼均困难,生活尚可自理,在当地 医院就诊,考虑“帕金森病”,曾口服“美多巴”治疗效果 欠佳。并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吞咽缓慢、饮水呛咳;常头晕, 无天旋地转感,多站立后出现,无伴耳鸣、听力下降,无恶 心、呕吐。 1年前开始出现小便困难,尿频,每日十余次, 有时出现尿失禁,无尿痛;常便秘,无腹泻、腹痛。无行走 不稳、易跌倒,无黑蒙、视物重影、视力下降,无头痛等不 适,胃纳、睡眠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肛门括约肌EMG呈神经源性改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
双侧壳核低密度灶
壳核\苍白球T2低信号 MRI显示 早期病例可与Parkinson病区别
PET显示
壳核&尾状核 氟[18F]多巴摄取↓ 11C-诺米芬新摄取↓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八版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系统萎缩课件
● 神经病学 (第8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多系统萎缩
诊断
3. MSA的支持(zhīchí)点和不支持 (zhīchí)点
MSA的支持(zhīchí)点
(1)口面部肌张力障碍 (2)不相称的颈项前屈 (3)脊柱严重前屈或/和侧屈 (4)手足挛缩 (5)叹气样呼吸 (6)严重的发音障碍 (7)严重的构音障碍 (8)新发或加重的打鼾 (9)手足冰冷 (10)强哭强笑 (11)肌阵挛样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一章。其他候选基因包括:Tau蛋白基因(MAPT)、Parkin基因等。神经元本身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造 成神经元变性死亡。在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发现嗜酸性包涵(bāo hɑn)体(MSA的病理学标志),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 胞增生。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异常和REM睡眠行为异常。(1)下列两项之一:①帕金森综合征:运 动迟缓,伴强直、震颤或姿势反射障碍。3. MSA的支持点和不支持点。MSA的患者多数预后不良
● 神经病学 (第8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多系统萎缩
鉴别诊断
1. MSA-P应与下列(xiàliè)疾病相鉴别 (1)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双下肢症状突出的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步态紊乱,并有锥体束征和假性球麻痹 (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征表现有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特别是下视麻痹 (3)皮质(pízhì)基底节变性(CBD):异己手(肢体)综合征、失用、皮质感觉障碍、不对称性肌强直、肢体肌张力障碍、
➢ MSA包涵体的核心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因此,MSA和帕金森病、Lewy体痴呆、一起被归为 突触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 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
鼓励与肯定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肯 定其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增强自信心 。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家属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 关重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 助。
家属参与的方法指导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照顾 患者的日常生活、如何处理患者的情 绪问题等,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水 平。
统变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早 发现潜在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治疗方法与手段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 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神 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爱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 态度和应对方式。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 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 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
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氧化 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体格 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如药物治疗、康复训 练等。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僵硬等症状。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系统 变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阿 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许多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 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 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其他特指的变性疾病健康宣教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需要,可寻 求心理医生或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 进行心理干预和
治疗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等
A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C
B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
D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和治疗疾病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理解: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 心和理解,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家庭环境的改善: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 家庭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家庭护理技能的学习:家庭成员应学习一些基本 的护理技能,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家庭心理辅导:家庭成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谢谢
特指:指特定类型的 变性疾病,如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多发性 硬化症等。
健康宣教:指通过宣 传、教育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神经系统其 他特指的变性疾病的 认识,增强预防和治 疗意识,降低疾病发 生率和危害。
常见类型
帕金森病: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 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僵硬等。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05
02
康复方法:物 理治疗、作业 治疗、言语治 疗等
04
康复团队:包括 医生、治疗师、 护士等在内的多 学科团队
疾病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
建立支持网络: 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寻求家人、 朋友、同事的支
持和帮助
学会放松:学会 放松技巧,如深 呼吸、冥想、瑜 伽等,缓解压力
04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其他特 指的变性疾病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学习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因素;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临床实践
通过临床实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病例中,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学习方法推荐
系统学习
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学习每个知识点,注重前后联系和比较分析。
防治策略
针对ALS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
要点三
多发性硬化症(MS)
病因
M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临床表现
MS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可累及视觉、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功能,还可能伴有疲劳、抑郁和免疫系统异常等症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3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射、肌力、肌张力、感觉功能、腱反射等表现。
如CT、MRI等,观察脑部是否存在异常病灶。
如遗传代谢筛查等,了解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拓展医学知识和技能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总结,通过学习可以拓展医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医学课件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
防治策略
针对AD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一)生化异常(二)病毒感
神经系统变性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多系统萎缩
❖ 多系统萎缩(MSA)是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 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 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 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
❖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 橄榄脑桥小脑系,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 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上表现为帕 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 能障碍的不同组合。
神经系统变性病
实验室检查
直立实验 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 站立2~3分钟内血压下降大于30/20mmHg,心 律无变化者为阳性。
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 24h尿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肌电图检查 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脑电图检查 背景多为慢波节律。 神经心理检查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
❖ 4、锥体束征 临床表现锥体束症状较轻。
❖ 5、锥体外系统症状 33%~50%患者晚期出现帕金 森综合征表现。部分出现在肢体不自主舞动、手足 徐动,也有伴发闪电样下肢疼痛及深感觉障碍等。
❖ 晚期部分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约占11.1%。
神经系统变性病
❖ (二)实验室检查: ❖ 1、脑脊液正常。 ❖ 2、头颅CT表现小脑、脑干萎缩。OPCA患者CT检
因子分增高。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脑桥、小脑
萎缩。
神经系统变性病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诊断标准 ❖ 临床特征:(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
尿功能障碍;(2)帕金森综合征;(3)小脑性 共济失调;(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 诊断标准:(1)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 上其他2个特征;(2)很可能MSA:第1个临床 特征加上对多巴胺反应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小 脑共济失调;(3)确定诊断MSA:神经病理检 查证实。
神经系统变性病
❖ 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的纹状体黑 质变性(SND),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主要表现 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OPCA)。
神经系统变性病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MSA的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
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淍亡、少突胶质 细胞胞质内包涵体等。 ❖ 二、病理 ❖ 神经细胞变性脱失,胶质细胞增生和有髓纤维脱髓 鞘。
渐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病程中常合并明显的帕金 森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症状。 ❖ 1、小脑性共济失调 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占73%,表 现为进行性的小脑共济失调,多早期出现。首先表现于 双下肢,逐步出现两上肢精细动作不能,动作笨拙与不 稳。另外,可有小脑受损症状,如头晕、构音在障碍、 断续语言、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意向震颤。
查应包括以下2个以上征象:(1)小脑沟扩大> 1.0mm;(2)小脑脑桥池扩大>1.5mm;(3)第 四脑室扩大>4mm;(4)小脑上池扩大;(5)桥 前池扩大与延髓前池扩大>3.5mm。 ❖ 3、头颅MRI显示脑干、小脑萎缩,清晰可见小脑蚓 部萎缩。常伴有黑质信号减低,而少有壳核信号减 低,据此可将OPCA与SDS、SND相区别。 ❖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第Ⅰ、Ⅱ、Ⅲ波潜伏期延长。
神经系统变性病
❖ 特点为: ❖ (1)隐性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 (2)由单一系统向多系统发展,各组症状可先后
出现,由互相重叠和组合。SND和OPCA较易演变 为MSA。 ❖ (3)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所见相分离。病理所见病 变累及范围往往较临床所见为广,这种分离现象除 复杂的代偿机制外,还可能与临床检查粗疏或临床 表现滞后于病理损害有关。
神经系统变性病
❖ 与其他变性病的叠加及鉴别
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特征:血压在直立后7分钟内突然 下降,大于15mmHg,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直立性 低血压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4%,老年患者的33%。主 要分为:特发性(合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继发 性(继发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体位调节障碍 (血管抑制性晕厥),一般不合并膀胱和直肠功能障 碍。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三、临床表现
❖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 %在40~64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3~9年。
❖ 临床有三大主征,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 状。
❖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 认知功能障碍等。
染学说(三)基因缺陷(四)少突胶质细 胞胞质内包涵体(五)其他外伤、创伤等。 ❖ 病理 ❖ OPCA主要病理改变位于延髓橄榄核、脑 桥基底核、小脑半球、小脑中脚及部分下 脚,特别是橄榄隆起变窄细。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 中年或老年前期起病(23~6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
49.22±1.64岁。男/女为1:1。隐袭起病,缓慢进展。 ❖ 散发性的OPCA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小脑性共济失调,逐
帕金森病 有将近10%的患者病理学证实为MSA。 另外与家族性OPC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
节变性、伴有Lewy小体的痴呆等鉴别。
神经系统变性病
五、治疗及预后
❖ 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为支持及对症治疗。 ❖ 预后 一般存活时间为5~6年,最长生存
10年。
神经系统变性病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神经系统变性病
❖ 2、眼球运动障碍 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即上视困 难,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或阴 性),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各约 占60%)。慢眼球运动或称扫视运动减慢可能是 OPCA特征性临床标志。也可有视神经萎缩。
❖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直立性低血压、弛缓性膀 胱(尿失禁或潴留)、性功能障碍及出汗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