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83fd4c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5.png)
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1999.05.18•【文号】中青联发[1999]28号•【施行日期】1999.05.1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中青联发〔1999〕28号)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当前,在科技经济诸多领域,青年已成为创新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发挥广大青年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生力军作用,培养和造就一代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决定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一、行动宗旨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旨在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级极投身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培养科技创新精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大批面向新世纪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使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二、主办单位及职费此项工作由团中央、科技部共同实施。
团中央有着较广泛的工作联系面,可根据青年的实际,负责制定青年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科技部负责制定宏观的科技政策,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条件。
主办单位将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入才、资金、项目的多元对接,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主要内容1.大力开展科技知识的学习传播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e3bc5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0.png)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建议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工作,我提出以下审议意见和建议:一、加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利的发展环境;2. 提高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3. 加强对科技政策的执行和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1. 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加入到创新工作中;3.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生态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2. 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为企业和团队提供前沿技术和创新资源;3.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1.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科技成果;2. 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3. 组织和举办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和推广1.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2. 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3. 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支持度。
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教育力度1. 加强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理解;2.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3. 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展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成就。
科研工作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科研工作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e423e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d.png)
科研工作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国家和人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是科学研究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研经费投入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当前我国科研经费仍不够充足,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同时,要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经费使用效果的考核,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利用。
二、完善科研机制科研机制是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保障,应该完善科研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科研合作和交流的效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转化。
三、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青年科技人才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应该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注重科研实践和成果转化。
同时,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注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四、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创新跨学科研究和创新是推进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条件,应该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和环境。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
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应该加强与国际科技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和转化。
同时,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到海外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在科研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充足、人才培养健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的支持下,才能切实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560b22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4.png)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潜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体系1. 成立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工作。
2. 设立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培训提升等。
3. 搭建青年科技人才信息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服务。
4. 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1.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2.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机会。
3. 举办青年科技人才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环境1. 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2. 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支持。
3.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
4.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心理健康服务,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四、强化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1. 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奖励制度,对取得显著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2. 设立青年科技人才特殊津贴,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待遇水平。
3. 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晋升通道,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4.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先进事迹宣传,树立典型,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
五、加强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1. 举办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2.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体悟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体悟](https://img.taocdn.com/s3/m/b747c8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6.png)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出以下措施: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1.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其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资源。
2.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指导和培养,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其国际视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1.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和创新能力,摒弃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方式。
2.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提高其薪酬待遇和科研经费,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3.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荣誉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
三、拓宽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1.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
2.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审和晋升支持力度,破除论资排辈的现象,让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3.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流转机制,促进其在不同单位和领域之间的流动,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1.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2.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孵化机制,提供创业培训、导师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降低其创业风险。
3.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5288e0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e.png)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门。
当前全县科技人才紧缺,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成为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在引进、留任、培养方面存在系列问题。
一、全县科技人才基本情况全县2204名科技人才中,正高级职称科技人才34人,占全县科技人才总量的1.6%;副高级职称科技人才345人,占全县科技人才总量的15.7%;中级职称科技人才764人,占全县科技人才总量的34.7%;初级职称科技人才1061人,占全县科技人才总量的48%o现有科技人才按年龄结构划分:35周岁以下942人,36至50周岁935人,50周岁以上327人。
按学历划分:硕士及以上27人,本科学历1876人,专科学历287人,中专及以下14人。
XX年全县引进研究生、“双一流”人才58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才62人,评聘农林领域领军人才3名、乡土拔尖人才21名、“土专家”6名,为新能源、化工领域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00余名,柔性引进博士学历专家教授6名、专家团队3个,全县科技创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牢、后劲更足。
二、工作成效1.做好科技人才摸底工作一是对全县范围内实际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普及、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自然科学教学人员、科普推广应用人员以及专门从事科技管理的人员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科研机构4家,科技工作者335名,为下一步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在全县范围内下发了《关于重新申报聘用XX年度科技特派员的通知》,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聘用,不断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选拔力度,对XX年评选出的6名乡土拔尖人才进行了考核,同时开展了XX年度XX县科技创新类乡土拔尖人才评审工作,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按照1:2的比例,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荐XX等4名同志为科技创新类乡土拔尖人才。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380e40787fd5360cba1adbbc.png)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鲁发[2009]1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就加强全省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
人才兴则山东兴,人才强则山东强。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把科学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上;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要突出“人才以用为本”理念,把用活、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把用准人才、用其所长作为促进人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主要手段;要增强“人才竞争”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国内外、区域间的人才竞争,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凝聚各类优秀人才;要树立建设“人才山东”理念,统筹抓好各个层次和类别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建人才强省,实现以人才强省,积极促进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资源强省转变。
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为基础,以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抓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勇于突破人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方法,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发展的高地、施展才智的舞台、建功立业的沃土。
二、加快集聚高端领军人才3.积极造就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
突出战略重点,加快集聚创新型领军人才。
实施“泰山学者”二期建设工程,在岗位设置上向我省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倾斜,在人选选聘上加大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12f2672b4daa58da0114a6c.png)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区委〔2004〕13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进一步加强以区管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为重点的党政人才培养1、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区管干部到重点高校学习深造;适时选派部分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国内外培训、技能实践、党性锻炼等多形式培养。
2、鼓励党政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鼓励优秀公务员报考MPA,提升党政干部学历层次。
参加学历教育取得相应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后,按下列规定报销学费:参加本科学历教育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80%;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未取得学位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60%,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给予报销学费的70%;取得本科第二学历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50%。
3、实施“750”培训工程,每年选派七个不同层面50名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重点人才,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和重点高校理论培训班学习。
(二)进一步加强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4、根据省“151”和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余杭区“139”人才工程:培养10名40岁左右的、省内或市内领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35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90名30岁左右的优秀专业技术骨干,并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到2010年,培养选拔出省“151”培养人选5名,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20名。
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在余杭工作一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我区“139”培养人选条件的可列为培养人选;符合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推荐选拔条件的可作为推荐人选。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e6c45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c.png)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提高我国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1.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
2.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1.加大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提供高薪待遇,提供住房等福利,吸引他们来华工作。
2.加大对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土地、场地等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人才使用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制度,从评价机制上激励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建立职称评审和岗位晋升制度,公平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提高人才的竞争力。
3.加强培训和交流机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4.建立人才退出和回报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回报。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人才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加强对人才引进和使用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并加强监督和评估,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9e5b7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f.png)
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一、引导人才培养1.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 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重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培养质量和适应性。
二、优化人才评价机制1. 建立科学、全面、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强调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
2. 鼓励开展评价机制的改革试点,采用综合评价和项目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片面评价和唯学历论。
三、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力1. 提高人才待遇,加大对重点领域和急需的人才的薪酬激励政策支持。
2. 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吸引其留在本土。
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人才对本地的归属感。
四、加强人才引进与交流1. 推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
2. 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和项目合作,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加大对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吸引他们回国发展。
五、深化人才管理改革1. 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灵活的人才管理体系。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3.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急需的人才的特殊管理,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政策。
六、加强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1.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鼓励专业人才开展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
七、推进人才创新创业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2. 鼓励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支持,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2)
![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2)](https://img.taocdn.com/s3/m/0e6838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加强全市人才工作,提高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实施意见:
1. 完善人才政策:制定完善的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的优惠政策和奖
励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发展机会。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人才招聘活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
紧缺人才。
建立精准的人才需求测算和评估机制,根据实际需求量,精准引进。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项目
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
人才从事自主创业和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项
目合作平台,增加人才交流的渠道和机制。
5. 加大人才引进和留用力度: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
人才留用的吸引力。
建立人才观测和激励机制,加大人才的留用和发展力度。
6.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人才的贡献和绩效评估,加强
人才的激励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人才的情况和需求。
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建立人才队伍的分类和分
层管理机制。
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实施意见,可以加强全市人才工作,提高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水平,促进
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d2fdf0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e.png)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10.07.19•【文号】科协发调字[2010]17号•【施行日期】2010.07.19•【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科协发调字[2010]17号)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经认真研究,现将《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科协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对科协人才工作的殷切期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自觉把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和人民对科协组织在发现培养举荐人才、推动用好用活人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新期待,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把科协人才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人才工作全局之中,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权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解读实用PPT资料
![权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解读实用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00c6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7.png)
——学习解读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 案时, 把方案 写成分 页式,即 按照幻 灯片一 张一张 的样式 ,按屏 幕页面 的方式 写出,同 时要考 虑模板 的选取 、板式 的选择 、效果 的设置 、动画 出现的 时间以 及...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 案时, 把方案 写成分 页式,即 按照幻 灯片一 张一张 的样式 ,按屏 幕页面 的方式 写出,同 时要考 虑模板 的选取 、板式 的选择 、效果 的设置 、动画 出现的 时间以 及...
三
在此输入文字六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在此输入文字五
学习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前言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 案时, 把方案 写成分 页式,即 按照幻 灯片一 张一张 的样式 ,按屏 幕页面 的方式 写出,同 时要考 虑模板 的选取 、板式 的选择 、效果 的设置 、动画 出现的 时间以 及...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 案时, 把方案 写成分 页式,即 按照幻 灯片一 张一张 的样式 ,按屏 幕页面 的方式 写出,同 时要考 虑模板 的选取 、板式 的选择 、效果 的设置 、动画 出现的 时间以 及...
在此输入文字七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二
《若干措施》的权威解答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案时,把方案写成分页式,即按照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样式,按屏幕页面的方式写出,同时要考虑模板的选取、板式的选择、效果的设置、动画出现的时间以及...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 案时, 把方案 写成分 页式,即 按照幻 灯片一 张一张 的样式 ,按屏 幕页面 的方式 写出,同 时要考 虑模板 的选取 、板式 的选择 、效果 的设置 、动画 出现的 时间以 及...
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
![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98453c78bd63186bcebbc41.png)
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核心,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每年培养造就15-20名各行各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50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二是每年培养造就3-5个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创新团队。
三、培养范围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我市支柱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及重点学科中,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技人才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是指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的科技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团队带头人。
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对象面向所有在莞的企事业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具体选拔条件如下:(一)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范围以我市支柱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及重点学科为基础,围绕我市确定的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重点培养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团队。
(二)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在所有在莞的企事业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拔,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必须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领军人才年龄在50周岁以下,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年龄在45周岁以下,愿意在所在单位全职工作5年以上,科技领军人才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获国家、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或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2、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在我市八大支柱行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处于领军地位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4、在我市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工作,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一定影响力或突出贡献的人员。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2ebfaf57375a417876f8fb0.png)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xx〕324号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第二篇: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地探讨、研究部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目前科技创新教育比过去受到了重视,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式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的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地科技教师及辅导员培训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解决。
关键字: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将面临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04]11号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04]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a3f7f0f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3.png)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见正文:----------------------------------------------------------------------------------------------------------------------------------------------------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04]11号2004年4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共青团做好青年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团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做好青年人才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的前景。
培养造就大批青年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做好青年人才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党与团的特殊政治关系,决定了共青团必须积极协助党做好青年人才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5551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1.png)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27•【文号】•【施行日期】2023.08.2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坚持“四个面向”,坚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坚守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学术规范,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兼职创新、长期派驻、短期合作等方式,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服务成效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8年05月09日 11:26:00来源: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2007〕324号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要在国家科技规划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需要拥有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队伍。
我院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曾进行过一些成功的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成长起来,而且较好地弥补了因“文革”造成的科技队伍的“断层”,顺利实现了队伍的代际转移。
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
目前,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我院目前科技岗位体系还不完善,用人制度僵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扭转,人员流转不畅,使得部分优秀年轻人才因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流失。
目前在我院科技队伍中,30~39岁(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之间的人才略显不足,仅占31%,在高级岗位中, 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比例较低,只占11%,影响了科技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和我院正在实施的几项高强度人才资助计划,其入选者主要集中在36岁至45岁之间,即资助重点在科学创造峰值年龄的后期,多数35 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其学术成就积累在评审中不占优势,而得不到相应的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院对优博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的启动支持等措施,从支持规模和力度,均不足以吸引、稳定和培养好各类优秀的青年人才。
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困难,各单位平均每年新进博士仅为人,且流失严重,青年科技队伍的区域性发展极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难以满足未来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思路青年科技人才是我院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拥有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关系着我院发展的未来。
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按照科技创新活动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必须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着力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茁壮成长。
鼓励青年人才增强竞争意识,主动承担国家各类科技任务,积极承担地方和企业的科技项目,支持青年研究人员通过竞争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取科研资源、提升科研组织与领导能力,在竞争中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在进行重要项目部署和前沿领域布局时,确定青年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吸引和稳定一批处于创新活跃期的青年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完善科技岗位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选拔、流动新机制,为青年人才疏通职业发展通道。
在物质待遇、培训等方面形成对青年人才更加有效的激励,激发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和满足个人需求而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绩效的内在驱动力。
推动学术界减少在评审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端行为,树立良好学风,净化学术环境,弘扬科学精神,帮助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措施1.培养青年人才承担科技任务的能力青年人才培养离不开科技创新实践,为青年人才提供主持或承担项目的机会,将有利于他们增强责任感,提高把握科技前沿和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
创新基地部署的重要方向性项目,必须配备1名以上青年科技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共同负责人,院将此指标纳入项目结题考核评估体系;在国家和院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和引导中青年科技骨干和资深科技专家及时发现、培养、提携优秀青年人才。
研究所部署的领域前沿项目必须保证50%以上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每个项目必须配备1名以上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共同负责人。
各创新基地和研究所要积极推荐和组织青年学术骨干争取国家“863 ”、‘973 ”、重大基金以及其它重点项目;支持青年人才积极申请国家面上基金项目;鼓励青年人才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科技项目。
以项目实施带动人才培养。
2.培养青年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组织科研团队、加强交流与合作是现代科技创新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通过科技团队吸纳青年科技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不仅能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团队意识,增长他们的才干,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队伍。
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加入由我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实施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团队负责人在遴选团队成员时,要优先考虑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使团队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同时赋予团队中中年科技骨干培养和提携青年人才的责任,把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情况作为计划结题评估的重要内容;研究所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学者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
继续支持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学术研讨会”,鼓励邀请国内外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加,通过研讨与交流,加强与他们的联络,促进开展科技合作,为他们来我院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做好吸引海外杰出人才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如“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等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留学人员,主动邀请他们短期回国访问或短期工作,与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络,促使其学成后来我院工作。
实施“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伙伴小组”计划,通过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组成团队,勇于承担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计划入选者须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的青年科技人员,一起围绕相关的交叉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伙伴小组应聘请中年骨干和资深科技专家担任顾问,使他们在指导科研、发现和提携优秀青年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加强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院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培养和造就科技骨干人才、提高我院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将对青年科技人才给予倾斜支持。
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发展、科研任务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认真做好遴选和推荐工作。
院将视情况在公派留学框架内设立“青年科研骨干留学专项”,专门用于支持35岁以下优秀青年出国进修、攻读学位或者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对于留院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可以直接纳入留学计划,以访问学者身份派出。
重点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外知名教授(如“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和我院“海外评审专家”所在单位和实验室进修,院可以在留学单位选择、导师推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帮助。
继续推进我院研究生与国外单位的联合培养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派出后的管理机制和方法,注意选拔和吸引其中的优秀者毕业后留我院工作。
4.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增加培育扶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经费投入,往往具有“雪中送炭”的效果。
针对年轻的优秀科技人才,专门设置经费专项,为青年人才自由进行目标导向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机会,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优秀青年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设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专项经费”,该经费专门支持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经费额度为1亿元/每年。
领域前沿项目由研究所根据其学科定位和科技发展目标自行部署,重点支持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等领域。
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按照《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前沿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计字〔2007 〕45号)执行。
在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项目中设立专项,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继续对留院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支持。
设立“西部之光”新疆特别支持项目、西部博士支持项目,对西部地区的研究所新引进的博士给予科研启动费支持。
鼓励和支持西部单位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组织青年科技人才到我院东部研究机构短期工作、访问或挂职。
鼓励并支持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员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和稳定青年科技人才。
在院拨支持人才相关经费之外,各研究所要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开展领域前沿探索,支持青年人才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
5.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和政策保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是保证我院未来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新老更替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和稳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保持队伍创新活力的必要手段。
各单位在实施新一轮岗位聘用时,要预留10-20% 高级创新岗位,用于聘用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争取逐步使本单位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的比例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支持新出站博士后到新建研究所工作,各单位应根据院《关于支持新建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人教字〔2007 〕15号)的精神,重点做好向我院新建研究所推荐出站博士后的工作。
6.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和服务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加强对青年人才创新业绩的褒奖,鼓励他们为科技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
同时,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才工作的成效。
院设立“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用于奖励具有良好的潜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
申请条件: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并受聘于副研(含副研)以下科研岗位。
每年奖励50人,获奖后在院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获奖者除享受荣誉外,将在获奖后的5年中,每年获得绩效奖励津贴1万元。
院每年组织一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奖者参加,并为新获奖者颁奖。
继续实施“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项目,每年择优奖励50名进入我院博士后流动站1年以内的博士后人员,奖金为每人2万元。
各单位要采取措施,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和提高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减少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