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理学课件1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生理学课件05血液与循环系统-1血液(一)

复旦大学生理学课件05血液与循环系统-1血液(一)
特征:细胞质内具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6-8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
在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2)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 2-4%。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
5. 血浆的pH值 人血浆pH: 7.35-7.45 波动范围小,由血浆NaHCO3/H2CO3等缓冲决定。
三、血液的生理机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通过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和单 核细胞的吞噬以及淋巴细胞 的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3.缓冲功能 血浆缓冲体系 红细胞缓冲体系
4. 生理性止血功能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后自然停止。 可用出血时间的长短来反映。
2.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比重: 全血 1.050-1.060 /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以进行红细胞与血浆 的分离,以及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 女:0~20mm/h
红细胞
嗜碱性粒 嗜酸性粒 中性粒 淋巴细 胞
一、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M 数量: 420万~500万个/µl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 如白细胞增多时

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ppt课件
肌肉收缩与舒张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03 生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01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器
02
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分别负责能量代
谢、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细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
细胞核
03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
生理学ppt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人体系统与器官 • 生理学基础知识 • 生理学实验与观察 • 生理学应用与案例分析 • 生理学发展与展望
01 生理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器 官、组织、细胞等正常功能活动 规律的学科。
分类
生理学可分为动物生理学、植物 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 展,生理学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为个体化治疗和预 防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生理学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 生理学将更加受到重视,为科学 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将促进生理学 与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 ,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数据和 理论支持。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血管疾病 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脑血管 事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负责感知、控制 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
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是通过神经元之 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的过程,控制着人体的各 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复旦生理学课件

复旦生理学课件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 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 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RBC in a capillary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300 mmol/L (300 mOsm/Kg H2O,相当于770 kPa)。主 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 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
Clotting, Immunization O2, CO2, Nutrition, Excretion, Hormone
pH, Temperature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body weight)
Body fluid: (60%
Intracellular fluid: 2/3 Extracellular fluid: 1/3 Interstitial fluid: 3/4 Plasma: 1/4 Internal environment = extracellular fluid Homeostasi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附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高浓度 其侧特或点是高:①电顺化溶学度侧梯经度过或细顺胞电膜化向学 梯 低度 浓;度侧或低电化学侧移动的 ② 过膜程本,身称不 扩额 散外 ,耗 也能 称; 被动转运 。
以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为例:
0mv
AP
电刺激
神经纤维
(二)动作2电0位~的3形0态m和v时,程
反极化 +20~30mv
0mv
除极相 (上升支)

除极化
复极化 (下降支)
70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mv (峰电位)时相划分
构成动作 电位的上 升支,也 称除极过 程。膜内
暂(历时1~2毫秒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动②作电可位特扩点 布性 即动作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活细胞活动中伴有的电现象
称为生物电现象,其本质为
静息电位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跨膜电位 动作电位
差,即局部电跨位 膜电位。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细胞安静时,存在细胞膜内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外(一两)静侧息的电位电的概位念:差(r,estin称g po静tent息ial)电 位,又称跨膜静息电位,简 称膜电位。
氨基酸借助于钠离子泵活动
逆浓度梯度转运的过程。
1.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
方式不含( )
PBL知识点题例反馈
2的.与特A单点.单纯是纯扩(扩散)散相比B,.易易化化扩扩散散
C3..钠被A泵动.顺存转浓在运度于D梯(.主度)动B转.膜运不耗E能 4入.CK.胞扩+A从和散细较出通胞高胞量膜溶大度BD的.细.膜细胞无胞浆阻内C跨E.细膜借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单纯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一浓)度被动 侧经过细胞膜向低浓度转侧运净——扩 移动的过程,称单纯扩散散。 体内肯定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 和CO2。特点:膜无阻碍;顺 浓度梯度。
水溶性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在细
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一度)梯被动 度或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移运动—的—扩 过程称易化扩散。浓度散梯度和
附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高浓度 其侧特或点是高:①电顺化溶学度侧梯经度过或细顺胞电膜化向学 梯 低度 浓;度侧或低电化学侧移动的 ② 过膜程本,身称不 扩额 散外 ,耗 也能 称; 被动转运 。
四、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进行某一活 动的同时,经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 出发出“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在接受
控制部分指令进行活动时,又及时地受到前 馈信号的调控,从而活动更加准确。 如:条件反射。
快捷前馈信号
比较
装置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特点: 1.是开环系统(open loop system) 2.单向控制:仅由控制部分发出指令, 控制受控部分活动 3.此方式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少见,仅 在体内反馈调节受抑制时发生。如: 应激情况下,减压反射被抑制→应激 刺激引起交感系统(+)→BP↑,HR↑
第二节 生理学的三个学习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2024全新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2024)

2024全新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2024)

信号传导途径
第二信使系统、蛋白激酶 级联反应等
2024/1/27
受体类型与特点
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 体等
11
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过程
2024/1/27
细胞周期与增殖调控
01
DNA复制、有丝分裂等
细胞分化机制
02
基因选择性表达、表观遗传学修饰等
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
03
凋亡小体形成、caspase家族活化等
20
血液成分和理化特性分析
血液成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 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成分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
血液的理化特性
包括血液的颜色、比重、粘滞性、渗 透压等特性。这些特性与血液的成分 和含量密切相关,对于维持血液的正 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7
2024/1/27
5
生理学研究方法及技术应用
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技术应用
现代生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神经生物 学技术、影像学技术等。
2024/1/27
6
生理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
01 医学基础
生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 了关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理论知识。
06
呼吸系统生理学
2024/1/27
28
呼吸器官结构和通气功能
01
02
03
呼吸器官结构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等部分,具 有通气和换气功能。
2024/1/27
通气功能
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进入 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维 持生命活动。

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PPT幻灯片

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PPT幻灯片
感受器 传入N纤维 中 枢 传入N纤维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
→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
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二、生理学水平和研究内容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1/阈值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 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
心率维持在高水平。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2024版生理学ppt课件

2024版生理学ppt课件
细胞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 递信息。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如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 联受体途径等),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引起细胞反应。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生物电现象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电位差,称 为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 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生理学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血液与血液循环 • 呼吸生理 • 消化与吸收
目录
• 能量代谢与体温 • 尿的生成与排放 • 神经系统的功能 • 特殊感觉器官的功能 •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调节
01
绪论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01
生理学定义
02
研究对象
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03
情绪与行为
介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 以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探讨行为决策和意志控
制在脑中的实现过程。
04
睡眠与觉醒
详细讲解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 制和调节过程,包括睡眠时相、 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等
内容。
09
特殊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眼球结构与功能
包括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等,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视觉功能。
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
介绍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阐述不同感觉信息在中枢内的整合和处 理过程。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2
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介绍运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 何组成运动单位来控制肌肉收缩。
躯体运动的反射调节 详细讲解牵张反射、屈肌反射等躯体运动反射的 调节机制和生理意义。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调节特点:较迅速、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 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作用于靶器官或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如激素→靶细胞受体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方式。
3、整体水平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约占体重40% 血浆 约占体重 5%
组织液 约占体重 15%
其它: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类型: 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 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持久、弥散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 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 单向控制
三、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n 动物实验
急 性 ( acute) 实 验 和 慢 性 ( chronic) 实 验 在 体 ( in vivo) 实 验 和 离 体 ( in vitro) 实 验
n 人体实验
n 其他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 如心脏射血机制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心脏的泵血功能
01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具有不同的收
缩期。
收缩推动血液进入心
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心室舒张时血液从静脉回流至心房。
0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用于评价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 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凝 血因子和酶的参与,最终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 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的过程,以保持血 管的通畅。
凝血与抗凝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凝血 与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以维持血液的正常 流动和止血功能。
04
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自适 应能力,能够根据局部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功能状态,以维持心血管系统 的稳定。例如,在动脉血压升高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使心率减慢、外周 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而在动脉血压 降低时,该反射则减弱或消失。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 律性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03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内具有运输、防御、调节和维持内环 境稳定等功能。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 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
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 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白细胞
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能 够吞噬病原体并产生抗体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01
02
03
血液凝固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件——绪论

《生理学》课件——绪论

皮肤血管收缩、寒战,使体温不致降低
生理性适应
加强运动、增加衣着、使用取暖设备等
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reproduction)
是人类得以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15
第三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
体液
(占体重40%)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基础上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摘除和破坏某一器 官或移植等,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器官的功能或功能 紊乱等。
8
如何学习《生理学》
(一)结构和功能相联系 (二)局部和整体相联系 (三)人体与环境相联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9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25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
26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1)概念: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在某种变 化过程中,其结果降低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2)特点:普遍存在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 液5% (指血浆)
(占体重20%)
内环境
组织液15% (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16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17
二、稳态(homeostasis)
(一)概念: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物 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称之为内环境的稳态。

2024年度-《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2024年度-《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 调节网络。
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实现生理 功能的协调统一。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
生物节律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生物钟调控生物 节律的发生和维持。
30
06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31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细胞内外信号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 和转录因子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与认知科学
探讨神经系统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包括感知、学习、记忆、决策等 方面的研究。
免疫生理学与炎症反应
研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应对外来病原体,以及炎症反应在疾病发生 和发展中的作用。
代谢生理学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生长发育等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器参与等
20
04
组织的基本功能
21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 少。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 上皮。
上皮组织的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感觉。
22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系统生物学方法
整合多层次、多组学数据,从系统角 度揭示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5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的观察,形成 了一些朴素的生理学观念。
随着解剖学、医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 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19世纪
20世纪至今
随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的提出, 生理学在细胞、组织、器官等各个层次上 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4精品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

2024精品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

泌尿系统其他功能简介
排泄功能
泌尿系统通过尿液排泄体内代谢 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
定。
调节功能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量、尿比重等 参数,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内分泌功能
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 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血管紧 张素、前列腺素等,参与机体多种 生理功能的调节。
04
CATALOGUE
兴奋-收缩耦联 阐述神经冲动如何传导至骨骼肌并引发肌肉收缩的过程, 包括钙离子的释放和肌球蛋白的激活等。
运动单位募集和肌张力调节机制
运动单位的概念与组成
介绍运动单位的定义、组成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运动单位的募集方式
详细讲解运动单位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募集顺序和方式,以及影响 募集的因素。
肌张力调节机制
肝脏的免疫功能
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
血糖稳定。
对有毒物质进行生物转 化,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参与免疫应答,清除病 原微生物和内源性有害
物质。
05
CATALOGUE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生理功能
神经元结构和突触传递过程描述
神经元基本结构: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去甲肾 上腺素等
血管阻力调节
血管口径变化,影响血流 阻力。
心血管中枢调节
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 活动的调节。
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血压形成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液容量等。
高血压与低血压
病理状态下的血压异常。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概述
1 2
微循环 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024版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1]

2024版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1]

2024/1/25
生殖与发育涉及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分 化、组织器官形成等。生殖与发育的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疾病或发育缺陷。
11
03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024/1/25
12
神经调节
2024/1/25
神经元和突触传递
01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基
本单位,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21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2024/1/25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学会提问
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 出问题和质疑,培养批
判性思维。
2024/1/25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
题。
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积 极寻找解决方法,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鼓励创新思维和尝试, 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途径。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活动。
2024/1/25
体液因子调节
除激素外,还有其他体液因子如组 胺、5-羟色胺等,也对机体生理功 能进行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相互作用,共 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14
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 的情况下,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ed-forward signals
Receptor
Center
Effector
Feedback signals
§ 3.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Nervous 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 Reflex & reflex arc Humoral 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 Hormone & its secretory forms
Telecrine, paracrine, neurosecretion, etc.
Auto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Reflex & reflex arc
§ 4.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 the body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pen loop system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 Closed loop system, Automatic control
*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More quickly, less oscillated & foresigh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ine & physiology * Physiology is on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Three levels of physiological research
* Cellular & molecular level * Organic & systemic level * Integrative level Methods of physiological research
Physiology
Da-Nian Zhu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 Physiology & its research field
Definition of physiology The task of physiological research * How * Why *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Adaptation and regulation
Distribution & transfusion of body fluid
பைடு நூலகம்
Concept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1870) By Claude Bernard (1813-1878) milieu interne [`mi:lj: `int:n] [French] Concept of homeostasis (’1920) By W. B. Cannon (1871-1945)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homeostasis * Enough nutritional substances & O2 * Low level of metabolic products & CO2 * Water, electrolyte, acid-base balance * Temperature, osmotic pressure, etc. Homeostasis is a dynamic equilibrium Regulation of homeostasis * Involve all systems, especially the lung & kidney
* Acute and chronic animal experiment
* in vitro & in vivo experiment * molecular biological experiment
§ 2.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body Body fluid (60% of body weight)
* Intracellular fluid (40%)
* Extracellular fluid (20%) Plasma (5%) Interstitial fluid (15%) Lymph (<1%)
Cerebrospinal fluid (<1%)
Aqueous humor (<1%) e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